首页

语文(心得)之谈“语言教例”的挖掘与设计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谈&ldquo;语言教例&rdquo;的挖掘与设计 <br />  叶圣陶先生说过:&ldquo;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hellip;&hellip;&rdquo;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叶老的这句话耳熟能详,然而,却常常在多次解读教材后也无法把握把一篇课文当成哪一种语言现象的教学例子。 <br />  一、语言教例的缺失 <br />  在一次&ldquo;同课异构&rdquo;教学活动中,两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选学课文《真实的高度》一文,课堂教学中都呈现出语言习得这一本体性目标有所缺失的问题。现把这两节课研读环节作一简单介绍。 <br />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一: <br />  1.研读句子:&ldquo;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rdquo; <br />  转换句式,用&ldquo;我想                       &rdquo;来写出小仲马的意思。 <br />  2.比较,体会语气的坚定: <br />  (1)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去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才有味道。 <br />  (2)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br />  3.研读句子: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br />  学生练写: <br />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心想                                   ,他仍然                            。面对编辑指出他的一                                    个个缺陷,他心想 ,他                                       。面对编辑一次次的拒绝,他心想                              ,他                                        &hellip;&hellip; <br />  总结:小仲马始终没有求助父亲,借用父亲的盛名,小仲马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你看小仲马不借助父亲的盛名,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文学上的高度。这高度才是自己的,真实的。 <br />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二: <br />  1.出示句子:&ldquo;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rdquo; <br />  研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ldquo;您的肩头上&rdquo;、&ldquo;摘苹果&rdquo;是指什么?&ldquo;味道&rdquo;是指什么味道?带上理解说说整句话的意思。你感受到了怎样一个小仲马? <br />  2.自由朗读课文,&ldquo;碰壁&rdquo;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br />  出示: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br />  什么是退稿笺?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br />  3.想象小仲马收到退稿笺以后的情景进行说话:第一次稿子寄出去后,他收到了编辑部的来信,信中说:对不起,你的稿子没采用,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                           ;第二次稿子寄出去后,他收到了编辑部的来信,信中说:很遗憾,你的稿子没能发表,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hellip;&hellip; <br />  4.小仲马还不露声色地做了什么事?小仲马为什么要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笔名呢?理解&ldquo;真实的高度&rdquo;。 <br />  从以上两则教例中可以发现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重理解轻方法。两位教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人物的语言上,理解&ldquo;不想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摘苹果&rdquo;和&ldquo;真实的高度&rdquo;的含义。然而就理解而理解,并未点拨引导,让学生从这两个句子的理解中悟得&ldquo;如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rdquo;的方法。二是重阅读轻写作。教师的教学过程停留于读懂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却未能深入揭示课文是如何含蓄婉转地表达这种意思的写作方法。透过表面看本质,两则教例均未能挖掘课文中值得学习的语言现象,就学课文而学课文,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br />  二、语言教例的聚焦 <br />  &ldquo;教材无非是个例子&rdquo;,但与其他例子不重复才能称其为例子,所以教师必须挖掘每个例子的个性特征,即个性化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体察、领悟&ldquo;例子&rdquo;的个性特征上来,吸纳&ldquo;例子&rdquo;的点睛之笔,以&ldquo;例子&rdquo;为桥梁实施迁移和变通,使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明白怎么写的,更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2:44 页数:8
价格:¥3 大小:30.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