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姚思廉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1

2/141

剩余13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姚思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小题。虞寄,字次安,少聪敏。及长,好学,善属文。性冲静,有栖遁之志。弱冠举秀才,对策高第。起家梁宣城王国左常侍。侯景之乱,寄随兄荔入台,除镇南湘东王谘议参军,加贞威将军。京城陷,遁还乡里。时陈宝应据有闽中,得寄甚喜。承圣元年,除和戎将军、中书侍郎,宝应爱其才,托以道阻不遣。及宝应结婚留异,潜有逆谋,寄微知其意,言说之际,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寄知宝应不可谏,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及留异称兵,宝应资其部曲,寄乃因书极谏。及宝应败走,夜至蒲田,顾谓其子扞秦曰:“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日。”扞秦但泣而已。宝应既擒,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伏诛,唯寄以先识免祸。文帝寻敕都督章昭达以理发遣,令寄还朝。寻兼散骑常侍,聘齐,寄辞老疾,不行,除国子博士。顷之,又表求解职归乡里。高宗即位,除东中郎建安王谘议,加戎昭将军,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十一年卒,时年七十。寄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虽僮竖未尝加以声色,至于临危执节,则辞气凛然,白刃不惮也。自流寓南土,与兄荔隔绝,因感气病,每得荔书,气辄奔剧,危殆者数矣。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才期年数月,便自求解退。常曰:“知足不辱,吾知足矣。”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常出游近寺,闾里传相告语,老幼罗列,望拜道左。或言誓为约者,但指寄便不欺,其至行所感如此。(选自《陈书·卷十九》,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B.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C.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D.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方式。B.结婚,古代为缔结婚姻关系。此处指陈宝应与留异两家结为儿女亲家。第141页共141页\nC.国子博士,学官名,由操行纯正、通明经义者担任,负责教授国子学生学业。D.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和品级。秩满,指俸禄和品级已到最高等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寄心怀大义,有先见之明。他发现陈宝应有叛逆之意,在劝说不果的情况下,拒绝为陈宝应做事;陈宝应被擒后,他因此免遭杀身之祸。B.虞寄淡泊名利,不迷恋仕途。文帝和高宗都曾任命、提拔他,他总是寻找理由推辞;他前后做官,都只任职一年半载,便自己要求解职。C.虞寄聪敏有才,备受敬重。朝廷授任他中书侍郎时,陈宝应惜才,假托道路不通不让他去;每当诸王任州将,必定下车步行到他家门拜访来表达敬意。D.虞寄仁慈厚道,德高望重。他因与兄隔绝而伤感成病,以至于多次有生命之危;他退居期间外出,乡人便互相转告,老幼成群,在道旁叩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2)宝应既擒,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伏诛,唯寄以先识免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祖规,宋武帝之临徐州,会薛安都举彭城降北,规由是陷魏。父祉,魏侍中。侃少而瑰伟,雅爱文史,弱冠随父在梁州立功,以功迁使持节,领泰山太守,进爵钜平侯。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兖州刺史羊敦,侃从兄也,密知之,据州拒侃。侃乃率精兵三万袭之,弗克,仍筑十余城以守之。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为兖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至渣口,众尚万余人,马二千匹,将入南,士卒并竟夜悲歌。侃乃谢曰:“卿等怀土,理不能见随,幸适去留,于此别异。”因各拜辞而去。第141页共141页\n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太清元年,征为侍中。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阳,高祖问侃讨景之策。侃曰:“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宜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袭取寿春。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敢便逼京师,遂寝其策,令侃率千余骑顿望国门。景至新林,追侃入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侃命斩数人,方得止。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西两面起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楼车,高十余丈,欲临射城内,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不劳设备。”及车动果倒,众皆服焉。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侃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侃不能饮酒,而好宾客交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性宽厚,有器局,尝南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匿,侃慰喻使还,待之如旧。(节选自《梁书》)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夜溃围而出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B.以功迁使持节                  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公西华侍坐》)C.侃长子鷟为景所获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D.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B.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第141页共141页\nC.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D.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故以弱冠泛指不足20岁的男子。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使者所持之凭证。C.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即堂兄。同祖亲属,古称从,六朝称同堂,唐始称堂。D.仆射,官名,起于秦代,凡侍中、尚书等官皆有,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指其中的首长。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侃功勋不凡,意志坚定。他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得以进爵;但为了完成父亲遗愿,不为利动,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南归。B.羊侃通情达理,谋事深远。南归途中,体恤下情,任凭部下选择去留;侯景造反前,羊侃就准确预言其谋反意图,后又及时提出讨伐对策。C.羊侃孔武有力,善于用兵。羊侃膂力过人,能使硬弓;守城讲究策略,战术得当,灵活机动,或主动出击化解劣势,或静观其变以逸待劳。D.羊侃多才多艺,豪爽大度。他爱好文史,精通音律,自创曲子,颇有新意;为人宽厚,喜欢结交朋友,尽管酒量有限,但却常与人豪饮同醉。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1)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2)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A.(1)这时候侯景已经突然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恢复从前光景。(2)叛军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B.(1)侯景这时候最终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恢复从前光景。(2)叛军感念他的忠义,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第141页共141页\nC.(1)侯景这时候最终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按次序。(2)叛军感念他的忠义,也就没有杀害他。D.(1)这时候侯景已经突然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按次序。(2)叛军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及丁文皇帝忧,时为齐随王谘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又立七庙堂,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纠奸趟伏,洞尽物情,常哀矜涕泣,然后可奏。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过。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讳榆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小坐押馥,盛夏暑月,未尝褰袒。不正容止,不与人相见,虽觌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节选自《梁书·武帝萧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B.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第141页共141页\nC.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D.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本指遭父母等的丧事,本文指的是高祖梁武帝遭逢其父太祖文皇帝去世。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诸侯设五庙,体现出尊卑等级秩序。C.大同,指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也指道家所说的人与万物浑然一体,本文属前者。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及五处燕寝,也就是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以泛指后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萧衍事亲至孝,极尽诚敬。登位之前,祭扫陵墓,泪水让草木也动容;登上帝位后,叩拜祖庙,泪如雨下,至情感动身边的人。B.武帝萧衍爱好学习,成就斐然。他天性聪慧敏捷,下笔便成文章,他创作的众多诗赋,文采与内容都能协调配合,不同凡响。C.武帝萧衍勤于政务,崇尚节俭。他日理万机,不贪图享乐,在衣、食乐等方面都很节制,不举办大型宴会,也不曾奏乐。D.武帝萧衍端庄礼敬,注重礼教。盛夏暑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庄容貌,不和人见面;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2)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过夏口》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镠得之大喜,以书辟曰:“仲宣远托刘荆州第141页共141页\n,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矣。”遂为掌书记。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作者称赏。(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九)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曰:“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初,隐费窘,因谒邺王罗绍威,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患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器,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济不让。及将行,绍成赠以百万,他物称是。(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附《五代史补·罗隐东归》)1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B.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C.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D.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谏,是罗隐的字,“昭”和“隐”意义相反,这是古人常用的取字方式。B.荆州,是汉代十三州之一,刘表曾任该州刺史,所以用“荆州”称呼他。C.拥旆,是古代出郊迎宾的礼节,文中用来对人表示归顺或依附时的诚意。D.家世,指家族的世系,罗隐排列罗姓世系,意在拉近他与罗绍威的关系。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41页共141页\nA.罗隐想要投靠钱镠,把自己之前写的一首诗给钱镠,试探他是否能够容纳自己。B.罗隐之所以科举不顺遂,除了恃才傲物得罪人之外,还因为他的相貌非常丑陋。C.罗尊师和卖饭姐都劝罗隐回故乡,只不过罗尊师说得委婉,卖饭姐说得更直接。D.罗绍威一向重视读书人,他容忍了罗隐的做慢,礼遇罗隐,得到了世人的赞赏。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2)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阙,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第141页共141页\n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2)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第141页共141页\n22.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B.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C.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D.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2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五年,高祖为雍州刺史,景宗深自结附,数请高祖临其宅。时天下方乱,高祖亦厚加意焉。永元初,表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掌握实词——数、方、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数请高祖临其宅        数:____________②时天下方乱          方:____________③表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    表:____________利用语法断句,掌握客观断句题分析思路。(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B.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C.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D.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舍幼聪颍,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迁第141页共141页\n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祏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吏部尚书范云重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时天下草创,礼仪损益,多自舍出。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有至者,舍独敦恩旧,及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为右卫,母忧去职,服阕,仍迁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普通七年,南津获武陵太守白涡书,许遗舍面钱百万,津司以闻。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上临哭,哀恸左右。诏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殒丧,侧怆于怀。其学思坚明,志行开敏,劬劳机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宜隆追远,以旌善人。可赠侍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随由资给。谥日简子。”明年,又诏曰:“故侍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该玄儒,博穷文史,奉亲能孝,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食不重味,身靡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选自《梁书》,有删改)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B.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C.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坏亦不营D.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调动官职。古代一般贵左贱右,故“右迁”指官职贬官,“左迁”指升迁。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汉文帝置一经博上,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后世沿用。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中国古代有丁忧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第141页共141页\n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意义的称号。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舍从小聪明异常,长大后更是博学多识,善于辩论。他曾多次让有儒学修养的魏人吴包折服。B.周舍曾得王亮赏识,后王亮因罪回家,他的朋友都不上门,只有周舍心念旧恩,在王亮死后亲自安葬了他。C.周舍曾掌管国家多项重要事务,二十多年来日夜侍奉皇上,他死后,皇帝对他念念不忘,两次下诏表彰。D.周舍因为武陵太守许诺送钱给他而被弹劾。皇上知道周舍被冤枉、但害怕大臣议论,就罢免了他。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2)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28.周舍生性节俭朴素,为官清廉,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康绚字长明。绚少俶傥有志气。齐文帝为雍州刺史,所辟皆取名家,绚特以才力召为西曹书佐。永明三年,除奉朝请。文帝在东宫,以旧恩引为直后,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振威将军、华山太守。推诚抚循,荒余悦服。永元元年,义兵起,绚举郡以应高祖,身率敢勇三千人,私马二百五十匹以从。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有急应赴,斩获居多。天监元年,封南安县男,邑三百户。魏围梁州,刺史王珍国使请救,绚以郡兵赴之,魏军退。绚身长八尺,容貌绝伦,虽居显官,犹习武艺。高祖幸德阳殿戏马,令绚马射,抚弦贯的,观者悦之。其日,上使画工图绚形,遣中使持以问绚曰:“卿识此图不?”其见亲如此。时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高祖使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视地形,咸谓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其功不可就。高祖弗纳,发徐州、扬州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假绚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堰起于徐州界,刺史张豹子宣言于境,谓已必尸其事。既而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敕第141页共141页\n豹子受绚节度,每事辄先谘焉,由是遂谮绚与魏交通,高祖不纳,犹以事毕征绚。绚还后,豹子不修堰,至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祖暅坐下狱。绚在州三年,大修城隍,号为严政。绚宽和少喜惧,在朝廷,见人如不能言,号为长厚。在省,每寒月见省官褴褛,辄遗以襦衣,其好施如此。普通元年,除卫尉卿,未拜,卒,时年五十七。舆驾即日临哭。赠右卫将军,赙钱十万,布百匹,谥曰壮。(节选自《梁书·康绚传》)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B.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C.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璧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D.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谥号“文帝”指该帝善于治理天下,在领土、外交等方面有所建树。B.男,爵位中的一级。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C.敕,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名称之一,多用于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D.城隍,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城隍变为“阴官”,专责本地区阴间的大小事务。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绚富有才华。康绚少年时就卓尔不群,志向高远;齐文帝任雍州刺史时,康绚凭借自己特别的才华被召为西曹书佐。B.康绚作战勇敢。康绚跟随王茂歼灭吴子阳;康绚经常带领士兵巡游,哪里有危急就奔赴救援,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第141页共141页\nC.康绚深受亲近。皇帝让画工给康绚画像,派宦官拿着画去问康绚是否认识画上的人,他被亲近的程度到如此地步。D.康绚乐善好施。康绚在州郡时,每到寒冬腊月,拜见州官,自己衣衫褴褛,却赠送短袄给穷苦百姓,他就是这样乐善好施。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弗纳,发徐州、扬州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2)堰起于徐州界,刺史张豹子宣言于境,谓已必尸其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   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节选自《梁书·袁昂传》)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第141页共141页\n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3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文官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癸丑”,文中指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第141页共141页\n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节选自《梁书·李密传》)乙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丙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遘疾②,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胄手书敦譬③,黔娄固辞。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节选自《梁书·孝行》)【注】①改醮(jiào),旧时称改嫁。②遘(gòu)疾:害病,生病。③敦譬:规劝晓谕。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第141页共141页\n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该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B.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秦汉始置,作“先马”,后人可能误写,作“洗马”,留下千古悬念。C.“北辰”,原指北极星,后用来喻指皇帝,如《滕王阁序》中“天柱高而北辰远”。本文运用的是它的第二种含义。D.“服阕”,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阕,终了。旧时习俗尊亲去世后,在服丧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身世坎坷。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他对祖母非常孝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感情深厚。B.晋武帝读了李密《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待祖母去世,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陆绩六岁时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橘子来给陆绩吃。因为家贫,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袖子里想带回家给母亲吃。D.庾黔娄天资聪慧。他少时常与人论述《孝经》,对答如流,从未羞愧脸红。南阳高土刘虬、宗测认为他是奇才而大加赞叹。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41.请根据材料丙,概括庾黔娄“孝行”的具体表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141页共141页\n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人也。起家冠军行参军,迁南谯太守,治有能名。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拯穷乏。齐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治国,甚副吾意也。”永明初,迁桂阳内史,讨捕盗贼。境内肃清。罢任还都,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乃叹曰:“此真可谓良二千石也!”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末,魏军围司州,明帝使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拔涡阳,以为声援,起珍国为辅国将军,率兵助焉。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义师起,东昏【注】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义师至,使珍国出屯硃雀门,为王茂军所败。密遣郄纂奉明镜献诚于高祖,高祖断金以报之。时城中咸思从义,莫敢先发,侍中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即东昏于内殿斩之。以功授右卫将军,辞不拜。复赐金帛,珍国又固让。敕答曰:“卿体国情深,良在可嘉。”后因侍宴,帝问曰:“卿明镜尚存,昔金何在?”珍国答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天监初,封滠阳县侯,邑千户。五年,魏任城王元澄寇钟离,高祖遣珍国,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高祖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讨焉。魏军退,班师。为征虏将军。会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以州降魏,珍国步道出魏兴,将袭之,不果,遂留镇焉。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十四年,卒。诏赠车骑将军,賻钱十万,谥曰威。(摘编自《梁书·列传第十七》)【注】东昏:齐朝皇帝萧宝卷,荒淫无道,从叛亲离,梁灭齐后,将其追贬为东昏侯,谥号为炀。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B.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C.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D.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汉代郡守年俸禄为二千石,因此后世以之代郡守;文中指内史,职权相当于郡守。第141页共141页\nB.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梁的开国皇帝萧衍。C.丙寅,丙寅这一天。文中用的是干支纪日法,这是我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D.假节,授以符节。既指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也指地方军政官员加假节称号,掌一定杀生权。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珍国治理有方,爱护百姓。他任南谯太守时,境内闹饥荒,他发放米粮钱财,救济百姓;担任桂阳内史时,讨捕盗贼,使全境清平。B.王珍国为官廉洁,受人称赞。他任桂阳内史期满后回京,路径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为他饯行,发现它行囊简单,称赞他是优秀官员。C.王珍国审时度势,弃弃归梁。梁高祖起兵后,大军攻至建康,他顺应大局,暗中与高祖联系,联络侍中张稷,斩杀东昏侯,归顺梁高祖。D.王珍国率军征战,颇有功勋,他多次率兵与魏军作战,都获得胜利;天监五年,击退了魏任城王元澄的进犯,被授予征掳将军之职。4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义师起,东昏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2)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46.王珍国弃齐归梁前后,是如何对梁高祖表示忠心的?请概括作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及丁文皇帝忧,时为齐随王谘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又立七庙堂,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同第141页共141页\n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纠奸擿伏,洞尽物情,常哀矜涕泣,然后可奏。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过。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袆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小坐押䙅,盛夏暑月,未尝褰袒。不正容止,不与人相见,虽觌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节选自《梁书•武帝萧衍》)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B.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C.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D.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本指遭父母等的丧事,本文指的是高祖梁武帝遭逢其父太祖文皇帝去世。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诸侯设五庙,体现出尊卑等级秩序。C.大同,指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也指道家所说的人与万物浑然一体,本文属前者。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及五处燕寝,也就是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以泛指后妃。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萧衍事亲至孝,极尽诚敬。登位之前,祭扫陵墓,泪水让草木也动容;登上帝位后,叩拜祖庙,泪如雨下,至情感动身边的人。第141页共141页\nB.武帝萧衍爱好学习,成就斐然。他天性聪慧敏捷,下笔便成文章,他创作的众多诗赋,文采与内容都能谐调配合,不同凡响。C.武帝萧衍勤于政务,崇尚节俭。他日理万机,不贪图享乐,在衣、食、乐等方面都很节制,不举办大的集会酒宴和各种法事,也不曾奏乐。D.武帝萧衍端庄礼敬,注重礼教。盛夏暑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庄容貌,不和人见面;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2)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第141页共141页\n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5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D.贞累启固辞                           固:坚决5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B.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C.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第141页共141页\n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3)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父,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父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王立为皇太子,东宫置学士,陵充其选。稍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平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寻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陵避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第141页共141页\n曰章。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节选自《陈书·徐陵传》)5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B.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C.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D.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又称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皇位继承人的称谓。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B.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泛指读书人,尤其指学者。后来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C.除、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包含升职或降职。文中指徐陵被任命和升任官职。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等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文中指徐陵死后的谥号。5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是东海郡人,父亲徐为梁朝将军,太子属官。陵从小聪明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博览史书,能言善辩。B.徐陵奉命出使北魏,北魏替他安排馆舍,设宴招待,魏收本想嘲弄徐陵,结果反受徐陵嘲弄。C.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人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此事,上奏弹劾,终于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第141页共141页\nD.朝议北伐,高宗让众臣推举元帅,徐陵力排众议,知人能荐,推举吴明彻主持北伐,终于收复淮南大片土地。5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2)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讥幼聪俊,有思理,年十四,通《孝经》《论语》。笃好玄言,受学于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为先辈推伏。梁武帝尝于文德殿释《乾文言》《坤文言》,讥与陈郡、袁宪等预焉,敕令论议,诸儒莫敢先出,讥乃整容而进,谘审循环,辞令温雅。梁武帝甚异之,赐裙襦绢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讥幼丧母,有错彩经帕,即母之遗制,及有所识,家人具以告之。每岁时辄对帕哽噎,不能自胜。及丁父忧,居丧过礼。服阕,召补湘东王国左常侍。简文在东宫,出士林馆发《孝经》题,讥论议往复,甚见嗟赏,自是每有讲集,必遣使召讥。及侯景寇逆,于围城之中,犹侍哀太子于武德后殿讲《老》《庄》。梁台陷,讥崎岖避难,卒不事景,景平,历任临安令。高祖受禅,除太常丞,转始兴王府刑狱参军。天嘉中,迁国子助教。是时周弘正在国学,发《周易》题,弘正第四弟弘直亦在讲席。讥与弘正论议,弘正乃屈,弘直危坐厉声,助其申理。讥乃正色谓弘直曰:“今日义集,辩正名理,虽知兄弟急难,四公不得有助。”弘直曰:“仆助君师,何为不可?”举座以为笑乐。弘正尝谓人曰:“吾每登座,见张讥在座,使人懔然。”后主在东宫,集宫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后主亲执之,曰:“当今虽复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独张讥耳!”即手授讥。仍令于温文殿讲《庄》《老》,高宗幸宫临听,赐御所服衣一袭。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张讥后事帧明三年入隋,终于长安,时年七十六。(节选自《陈书·张讥传》)5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张讥后事/第141页共141页\nB.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张讥后事C.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张讥后事/D.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张讥后事6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先辈推伏                      ②为天下理财,不为争利B.①讥与陈郡、袁宪等预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C.①高宗幸宫临听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D.①居丧过礼                         ②居则曰:不吾知也。6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讥才智出众。他自幼聪敏,十四岁时便通晓《孝经》《论语》,他常常有新见解,而这些见解能得到前辈的推崇佩服。B.张讥为人至孝。每年他都要对着母亲的遗物悲泣,不能克制自己;父亲去世之后他服丧超过了丧礼规定。C.张讥善于辩论。他曾与老师周弘正就《周易》的题目当众展开辩议,使得周弘正以后每次登座讲学,看到他就惧怕。D.张讥备受重视。后主亲手把刚做好的玉柄麈尾当众交给张讥,说只有他配得上,并赐给他一袭御所服衣。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讥论议往复,甚见嗟赏,自是每有讲集,必遣使召讥。(2)梁台陷,讥崎岖避难,卒不事景,景平,历任临安令。63.梁武帝解说《乾文言》《坤文言》时,为什么认为张讥“甚异”?请简要说明。第141页共141页\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孝克,陵之第三弟也。少有口辩,能谈玄理。既长,遍通《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而文不逮义。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孝克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后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入关。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开皇十年,隋文帝闻其名行,召令于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节选自《陈书·徐孝克传》6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B.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C.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D.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6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古代父丧的婉辞。按古代礼制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B.高宗,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奉入宗庙祭祀,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后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第141页共141页\nD.东宫,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后亦借指太子。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孝克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徐孝克年少就有辩才,遍读《五经》,又广泛阅读史书,很擅长写文章。B.徐孝克孝顺母亲,乞食以养。徐孝克对待母亲非常孝顺,京城发生饥荒时,孝克甚至乞食供养母亲。C.徐孝克熟知释典,传法讲经。徐孝克东游钱塘时,经常早上传授佛经,晚上又讲授儒家的《礼》《传》。D.徐孝克好施恩惠,生性清廉。徐孝克经常把赏赐的税收用来接济他人,他为官清廉家徒四壁。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2)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绍泰六年,除散骑常侍。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勒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逐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第141页共141页\n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量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逐被之华夷,家藏其本。(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6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B.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C.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D.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文中表示兼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邑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7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颇有口才;他奉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成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侍中、中书监等职。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第141页共141页\n7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72.简要分析徐陵的性格特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也。世居京师。少倜傥,不拘小节。及长,姿貌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为事。梁始兴内史萧介之郡,度从之,将领士卒,征诸山洞,以骁勇闻。高祖征交趾,厚礼招之,度乃委质。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平后,追录前后战功,加通直散骑常侍,封广德县侯,邑五百户。迁散骑常侍。高祖镇硃方,除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陷,间行东归。高祖平王僧辩,度与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徐嗣徽、任约等来寇,高祖与敬帝还都。时贼已据石头城,市鄽居民,并在南路,去台遥远,恐为贼所乘,乃使度将兵镇于冶城寺,筑垒以断之。贼悉众来攻,不能克。高祖寻亦救之,大败约等。明年,嗣徽等又引齐寇济江,度随众军破之于北郊坛。周文育、侯安都等西讨王琳,败绩,为琳所拘,乃以度为前军都督,镇于南陵。世祖嗣位,迁侍抚军将军,进爵为公。未拜,出为使持节、吴郡太守。天嘉元年,增邑千户。以平王琳功,改封湘东郡公,邑四千户。秩满,为侍中,未行而太尉侯瑱薨于湘州,乃以度代瑱为都督湘、沅、武、巴、郢、桂六州诸军事。世祖崩,度预顾命,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废帝即位,进位司空。华皎据湘州反,引周兵下至沌口,与王师相持。乃加度使持节、车骑将军,总督步军,自安成郡由岭路出于湘东,以袭湘州,尽获其所留军人家口以归。光大二年薨,时年六十。赠太尉,给班剑二十人,谥曰忠肃。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庙庭。子敬成嗣。(选自《陈书·卷十二·列传第六·徐度》,有删改)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第141页共141页\nB.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C.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D.侯景之乱/高粗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古官名。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B.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多以三年或六年为一届,到期后一般调任或转任其他官职。C.顾命,原本是《尚书》中篇名,取临终遗命之意。后因此称帝王临终前的遗诏为顾命。D.司空,古官名,西周始设,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全国军事。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度任性不羁。年少不拘小节,长大喜欢喝酒赌博,常指使小仆役和职业微殿之徒闹事。B.徐度骁勇善战。在平定内乱、抵御贼寇时均立有战功,后因平定王琳有功,晋升为司空。C.徐度格尽职守。追随高祖或出谋划策,或亲自统兵,或主持留守,尽职尽责,深受信任。D.徐度生死皆荣。梁朝时加官进爵,陈朝时食邑四干户,去世后追赠太尉,配享高祖庙庭。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梁始兴内史萧介之郡,度从之,将领士卒,征诸山洞,以骁勇闻。(2)去台遥远,恐为贼所乘,乃使度将兵镇于冶城寺,筑垒以断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稷字公乔,吴郡人也。父永,宋右光禄大夫。稷所生母遘疾历时,稷始年十一,夜不解衣而养,永异之。及母亡,毁瘠过人,杖而后起。性疏率,朗悟有才略,与族兄充、融、卷等俱知名,时称之曰:“充融卷稷,是为四张。”起家著作佐郎,不拜,频居父母忧,六载庐于墓侧。服除,为骠骑法曹行参军,迁外兵参军。齐永明中,为剡县令,略不视事,多为山水游。会贼唐㝢作乱,稷率厉县人,保全县境。永元第141页共141页\n末,征为侍中,宿卫宫城。义师至,兼卫尉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副王莹都督城内诸军事。时东昏淫虐,义师围城已久,城内思亡而莫有先发。北徐州刺史王珍国就稷谋之,乃使直阁张齐害东昏于含德殿。乃遣国子博士范云、舍人裴长穆等使石头城诣高祖,高祖以稷为侍中、左卫将军。魏寇青州,诏假节、行州事。会魏军退,仍出为散骑常侍、将军,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进号云麾将军,征尚书左仆射。舆驾将欲如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初鬱(yù)洲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及朐山叛,或与魏通,既不自安矣;且稷宽弛无防,僚吏颇侵渔之。州人徐道角等夜袭州城,害稷,时年六十三。有司奏削爵土。稷性烈亮,善与人交。历官无蓄聚,俸禄皆颁之亲故,家无余财。初去吴兴郡,以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京师,人莫之识,其率素如此。稷长女楚瑗适会稽孔氏无子归宗至稷见害女以身蔽刃先父卒。(选自《梁书·列传第十》)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稷长女楚瑗适会稽/孔氏无子/归宗/至稷见害/女以身蔽刃先父/卒B.稷长女楚瑗适会稽/孔氏无子/归宗至稷/见害女/以身蔽刃/先父卒C.稷长女楚瑗/适会稽孔氏无子归宗至稷/见害女/以身蔽刃先父/卒D.稷长女楚瑗/适会稽孔氏/无子归宗/至稷见害/女以身蔽刃/先父卒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守孝期满脱去丧服。父母去世,子女应守孝六年,故文中说“六载庐于墓侧”。B.视事,古代官员到职工作。文中与《张衡传》中“视事三年”的“视事”意思相同。C.永元,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帝王纪年用的名号,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称。博士始于战国,秦代因之,诸子、诗赋等方面均立博士。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稷孝顺母亲。母亲生病,他和衣而眠,以便侍奉:母亲去世,他哀伤过人,极度瘦弱。B.张稷才略出众。他性格爽朗,天资聪颖,和族兄张充、张融、张卷等人一并为世人所知。第141页共141页\nC.张稷决事果断。义军兵临城下,围城日久,他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前往石头城拜谒高祖。D.张稷为官清廉。他做官时没有积聚财物,俸禄都分给了亲戚故旧,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2)稷单装径还京师,人莫之识,其率素如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官名,主管文书的官吏),散财聚士,常思效用。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自拔来降,求立为魏主。高祖纳之,以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送元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进拔荥城,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时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魏左仆射杨昱率众,据荥阳拒颢。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笺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选自《梁书•陈庆之传》)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第141页共141页\nB.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C.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D.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十二时辰之一。干支计时中十五时到十七时为申时,也称作“黄昏”。B.羽林,皇帝禁卫军。后改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意。C.赠,古代皇帝对故去的官员或其父祖的加封。文中指为陈庆之追封官爵。D.鼓吹,即鼓吹乐,古代一种器乐合奏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忠心耿耿,深受高祖赏识。高祖喜欢下棋,常常通宵达旦,其余侍从都因疲倦睡着了,只有陈庆之通宵伺候闻呼即至,得到高祖的亲信、赏识。B.陈庆之孤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北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动乱,便投降梁朝,想借梁朝之力自立;陈庆之在高祖的任命下率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C.陈庆之能征惯战,屡次摧折强敌。睢阳之战,敌人分筑九个城垒抗拒,陈庆之攻陷其中三个后,敌人终于投降;荥阳之战,陈庆之生擒敌军主帅。D.陈庆之善于抚慰,军士愿意效死。陈庆之性格戒慎小心,但善于抚慰将士,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尽力。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2)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85.荥阳一战,陈庆之是如何消除将土们的恐惧的?结果如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第141页共141页\n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8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8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B.“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C.“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祀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第141页共141页\nD.“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8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稳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C.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D.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8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90.子云对晋朝做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庾荜,字休野,新野人也。荜年十岁,遭父忧,居丧毁瘠,为州党所称。弱冠,为州迎主簿,举秀才,累迁安西主簿、尚书殿中郎、骠骑功曹史。博涉群书,有口辩。齐永明中,与魏和亲,以荜兼散骑常待,报使,还拜散骑侍郎,知东宫管记事。永明十年,己未,魏主宗祀显祖于明堂以配上帝,自是每朔依以为常。以散骑常侍从众聘于魏,魏主使侍郎成淹引荜等于馆南,瞻望行礼。永明十一年,庾荜掌中书诏诰,出为荆州别驾。仍迁西中郎谘议参军,复为州别驾。前后纲纪①,皆致富饶。荜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寒。明帝闻而嘉焉,手敕褒美,州里荣之。丞相渠璋素与之交善,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时值凋敝,百姓凶荒,所在谷贵,米至数千,民多流散,荜抚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禄,清节逾厉,至有经日不举火。天监元年,卒,停尸无以殓,柩不能归。高祖闻之,诏赐绢百匹、米五十斛。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时荜为州别驾,益忽蔼。及高祖践阼第141页共141页\n,蔼以西朝勋为御史中丞,荜始得会稽行事,既耻之矣;会职事微有谴,上以蔼其乡人也,使宣旨诲之,荜大愤,故发病卒。(选自《梁书·庾荜传》,有删改)【注释】①纲纪:官名。公府及州郡主簙,这里指荆州别驾。9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B.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C.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D.时荐言之/天子补都官尚书/使案事治叛乱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尚书左丞。9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父母的丧事;遭父忧,即父亲去世。古时,父母逝世,要为父母居忧服丧。B.主簿,官名,负责掌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C.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人常把“朔”和“晦”放在一起表示时间,如“朝菌不知晦朔”。D.践阼,也称为践极,是指帝王去世,文中“高祖践祚”就是指高祖去世。9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荜孝顺至亲。十岁那年,遭逢父丧,他守孝时哀伤过度而消瘦不已,因而深受州里人称许。B.庾荜深受重用。齐永明年间,朝廷与北魏和亲,庾荜被任命兼任散骑常侍,作为报聘使者,同时又被授予散骑侍郎之职,主持东宫事务,管记事。C.庾荜清正廉洁。担任荆州别驾时,杜绝请求托付,生活清贫,妻子儿女都难免有饥寒之苦,因此受到皇帝的褒奖赞美。D.庾荜心胸狭隘。他瞧不起不得志时的同乡乐蔼,后来耻于乐蔼升职位超越自己,恰逢职事出现小过失而受乐蔼教训,忿恨不已,发病离世。9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散骑常侍从众聘于魏,魏主使侍郎成淹引荜等于馆南。②明帝闻而嘉焉,手敕褒美,州里荣之。第141页共141页\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秋而大获,足充葬用。起家梁东宫直后,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馀斛,而邻里饥馁,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略通其妙,高祖深奇之。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五年,明彻总统众军十馀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琳至,与刺史王贵显保其外郭。明彻以琳初入,众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禽王琳。景和惶惧遁走。诏遣谒者萧淳风,就寿阳册明彻,明彻登坛拜受,将卒莫不踊跃焉。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9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B.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C.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D.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9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41页共141页\nA.太子居东宫,故东宫代指太子,直后为官名;东宫直后即太子侍卫官B.粟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粟去壳后叫小米,粟是粮食的统称。C.太建是南朝陈政权,陈宣帝陈顼的年号。作为一种纪年名号,每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D.古代内城外围加筑的城墙称为“郭”。古代内城墙叫“城”,外城墙叫“郭”。9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明彻幼年而孤,生性至孝。他感慨亲人去世却没有好好安葬,家中穷得无力筹办,于是勤力耕种,秋天获得大丰收,满足了安葬之用。B.吴明彻救济邻里,仁慈爱民。天下大乱,他见乡亲挨饿,将家中粮食分给他们,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许多人靠这些粟麦生存下来。C.吴明彻涉猎广泛,略通天文。他涉猎一些书史经传等典籍,还曾去汝南向周弘正学习天文,大略地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赢得了高祖的赏识。D.吴明彻面临强敌,当机立断。进攻寿阳时,他分析形势,看准时机,突袭王琳;面对皮景和的十万援军,他果断出击,四面急攻,大败敌军。9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2)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99.吴明彻在吕梁之战中为何战败被擒?请简要说明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第141页共141页\n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十四年,诏曰:“光禄大夫孙谦,清慎有闻,白首不怠,高年旧齿,宜加优秩。”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诏赙钱三万、布五十匹。高祖为举哀,甚悼惜之。(节选自《梁书•孙谦传》有删改)10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B.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C.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D.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10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父丧的婉辞,“丁父忧”的省写,在古代丁忧期间,不准为官。B.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如“境接西南蛮,故其人类蛮獠矣”。C.公门:在古代,一是称指国君之外门,二是指官署、衙门。文中指后者。D.从兄:指同祖伯父、叔父的儿子且年纪比自己大的,相当于现在的堂兄。10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谦年轻时就有政治才干。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敦厚和睦。B.孙谦作为一方长官,或采用怀柔政策取代自己以往的武力镇压,或以简便的手段处理繁杂的政务,都政绩显著。第141页共141页\nC.孙谦廉洁奉公,每次离职从官府搬出,因没有私宅,只得借官府的空车棚居住;高祖赞他清白廉洁,对他礼遇。D.孙谦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以身作则,他年过九十,身体强壮如五十岁的人,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先到。10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104.孙谦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后为何“威信大著”?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懿字元达,少有令誉。解褐齐安南邵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迁太子洗马。出为晋陵太守,曾未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入为中书侍郎。永明季,授持节,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是岁,魏人入汉中,遂围南郑。懿随机拒击,伤杀甚多,乃解围遁去。懿又遣氏帅杨元秀攻魏历城、皋兰、骆谷等六戍,克之。魏人震惧,边境遂宁。进号征虏将军,增封三百户。入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永元二年,裴叔业据豫州反,授持节、征虏将军,领历阳太守,讨叔业。叔业惧,降于魏。既而平西将军崔慧景入寇京邑,奉江夏王宝玄围台城。齐室大乱,诏征懿。懿时方食,投箸而起,率锐卒三千人援城。慧景遣其子觉来拒,懿奔击,大破之,觉单骑走。乘胜而进,慧景众溃,追斩之。授侍中、尚书右仆射,未拜。仍迁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持节、将军如故,增邑二千五百户。时东昏①肆虐茹法珍等执政宿臣旧将并见诛夷懿既立元勋独居朝右深为法珍等所惮乃说东昏曰:“懿将行隆昌故事②,陛下命在晷刻。”东昏信之,将加酷害,而懿所亲知之,密具舟江渚,劝令西奔。懿曰:“古皆有死,岂有叛走尚书令耶?”遂遇祸。中兴元年,追赠侍中、中书监、司徒。宣德太后临朝,改赠太傅。天监元年,追崇丞相,封长沙郡王,谥号宣武。(选自《梁书》卷二十三,有删改)[注]①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南齐皇帝。②隆昌故事,指隆昌年间郁林王被废事件。10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东昏肆虐茹法珍等执政/宿臣旧将/并见诛夷/懿既立元勋/独居朝右/深为法珍等所惮/B.时东昏肆虐/茹法珍等执政/宿臣旧将/并见诛夷/懿既立/元勋独居朝右/深为法珍等所惮/C.时东昏肆虐茹法珍等执政/宿臣旧将/并见诛夷/懿既立/元勋独居朝右/深为法珍等所惮/第141页共141页\nD.时东昏肆虐/茹法珍等执政/宿臣旧将/并见诛夷/懿既立元勋/独居朝右/深为法珍等所惮/10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指入仕担任官职。B.领:兼任职务,文中“领历阳太守”指萧懿兼任较高级的职务。C.晷:亦称作“日晷”“日规”,古代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一种仪器。D.谥号:古代帝王后妃、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10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懿少年时有很好的声誉。在南郑之战中,他随机应变,阻击魏军,迫使魏军解散了包围撤走。B.萧懿派遣氐人统帅杨元秀进攻并占领魏国的历城、皋兰、骆谷等六个戍所,使边境得到了安宁。C.萧懿在平定崔慧景之乱时,率三千精锐奔袭把崔觉打得一人骑马逃走,之后追上并斩杀了崔觉。D.萧懿认为自古以来就有死节之事而没有尚书令叛逃。天监元年被追赠为丞相,封郡王,得美谥。10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为晋陵太守,曾未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2)而懿所亲知之,密具舟江渚,劝令西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殷钧,字季和,陈郡长平人也。晋太常融八世孙。父睿,有才辩,知名齐世,历官司徒从事中郎。睿妻王奂女。奂为雍州刺史、镇北将军,乃言于朝,以睿为镇北长史、河南太守。奂诛,睿并见害。钧时年九岁以孝闻及长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南乡范云乐安任昉并称赏之。高祖与睿少旧故,以女妻钧,即永兴公主也。天监初,拜驸马都尉,起家秘书郎,后任秘书丞。钧在职,启校定秘阁四部书,更为目录。又受诏料检西省法书古迹,别为品目。迁太子家令,掌东宫书记。顷之,迁给事黄门侍郎、中庶子。东宫置学士,复以钧为之。公事免。复为中庶子,领第141页共141页\n国子博士。钧体羸多疾,闭阁卧治,而百姓化其德,劫盗皆奔出境。尝禽劫帅,不加考掠,但和言诮责,劫帅稽颡乞改过。钧便命遣之,后遂为善人。郡旧多山疟,更暑必动,自钧在任,郡境无复疟疾。母忧去职,居丧过礼,昭明太子忧之,手书诫喻,曰:“知比诸德,哀顿为过,又所进殆无一溢,甚以酸耿。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宜微自遣割,俯存礼制,穀粥果蔬,少加勉强。”钧答曰:“奉赐手令,伏读感咽,肝心涂地。小人无情,动不及礼,顷者绵微,守尽晷漏,目乱玄黄,心迷哀乐,惟救危苦,未能以远理自制。臣亦何人,降此忧愍。谨当循复圣言,思自补续。”服阕,擢迁五兵尚书,犹以顿瘵经时,不堪拜受,乃更授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侍东宫。寻改领中庶子。昭明太子薨,官属罢,又领右游击,除国子祭酒,常侍如故。中大通四年,卒,时年四十九。谥曰贞子。(节选自《梁书·殷钧传》有删改)10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钧时年九岁/以孝闻/及长/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南乡范云/乐安任昉并称赏之B.钧时年九岁/以孝闻/及长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南乡范云/乐安任昉并称/赏之C.钧时年九岁/以孝闻/及长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南乡范云/乐安任昉/并称赏之D.钧时年九岁/以孝闻/及长/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南乡范云/乐安任昉并称/赏之1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领为兼任的意思。古代官职任免词表兼任、代理的有兼、假、摄、权、行、署等。B.晷漏,即晷仪与漏刻,古代测时的仪器。还可译为顷刻,片刻,时刻,时间等。C.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1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殷均精于书法、恬静好学。他在书法方面特别擅长隶书,成为当时人学习书法的楷模,性格文静内向不喜好交游,好学有思想。第141页共141页\nB.殷钧博学多才,受人赏识。他接受诏令整理西省法书古迹,另外编定类别和目录。高祖因赏识他把自己的女儿永兴公主嫁给他。C.殷钧心系百姓,以德化民。有一个抢劫偷盗的头领被抓却没受到严刑拷打,只是用言语教化后放回家,此人后改过自新成为一个遵守法纪的好人。D.殷钧为人孝顺,母逝伤情。他小时候就因孝顺而闻名,母亲去世守丧期间,他的饮食起居超出了礼制的要求,哀伤过度,难以自制,让太子十分担忧。1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比诸德,哀顿为过,又所进殆无一溢,甚以酸耿。(2)臣亦何人,降此忧愍。谨当循复圣言,思自补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也。深沈有干局。梁新渝侯萧映为郡将,召为主簿。卢子略之反也,恪拒战有功,除中兵参军。高祖与恪同郡,情好甚昵,萧映卒后,高祖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还乡。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县侯,邑五百户。迁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恪间行归乡里。高祖之讨侯景,遣使报恪,乃于东起兵相应。贼平,恪谒高祖于京口,即日授都军副。寻为府司马。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及龛平,世祖袭东扬州刺史张彪,以恪监吴兴郡。高祖受禅,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令勒兵入,因卫敬帝如别宫。恪乃排闼入见高祖,叩头谢曰:“恪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许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高祖嘉其意,乃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高祖践祚,除吴兴太守。永定二年,徙监会稽郡。会余孝顷谋应王琳,出兵临川攻周迪,以恪为壮武将军,率兵逾岭以救迪。余孝顷闻恪至,退走。高宗即位,加散骑常侍、都督广、衡等十八州诸军事。恪未至岭,前刺史欧阳纥举兵拒险,恪不得进,朝廷遣司空章昭达督众军讨纥,纥平,乃得入州。州罹兵荒,所在残毁,恪绥怀安缉,被以恩惠,岭表赖之。太建四年,征为领军将军。及代还,以途远不时至,为有司所奏免。后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其年卒,时年七十四。赠翊左将军,诏给东园秘器,仍出举哀,丧事所须,并令资给,谥曰元。(节选自《陈书·沈恪传》)1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第141页共141页\nA.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B.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C.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D.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1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中国古代把担任新职离开旧职称为“除”,后授官也称为“除”。B.践祚,古代庙寝堂前两阶,天子祭祀升祚阶,后用践祚指皇帝祭祀祖宗。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也泛指官吏。D.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评价的文字,有褒谥与恶谥之分。1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恪深受信任,尽享哀荣。在南征李贲时高祖让妻子儿女随附沈恪还乡;沈恪辞世,皇帝甚至亲自出宫前往举哀,以示悼念。B.沈恪气度非凡,重情重义。作为梁朝旧臣,在萧家王朝灭亡时,他不忍看到梁亡而拒受高祖命令。C.沈恪屡立战功,很有威望。先后在讨伐侯景、王僧辩的过程中立下战功并受到封赏;余孝顷出兵攻打周迪,听闻沈恪到达,便主动撤退。D.沈恪体恤百姓,稳定局面。欧阳纥被平定之后,沈恪进入广州,面对残破毁坏的境况,安置流民,广施恩惠,岭表地区得以安定。1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受禅,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令勒兵入,因卫敬帝如别宫。(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第141页共141页\n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练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练,此物于吾无用。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两宫悼惜,赗赙甚厚。(节选自《陈书·姚察传》)1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B.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C.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D.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1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41页共141页\nA.字:古人除了有名外,还要有字。名是生下来时或不久后就取的(“三月剃发取名”),字是成人后取的(“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C.吏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1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察才华出众,得人称赞受人倾慕。姚察十三岁在宣猷堂听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称道;太建初年,先前在关右的江左年老旧交,都倾慕他。B.姚察擅长写作、多得举荐编写史书。先有杜之伟举荐他为佐著作,一起撰史书,后有徐陵引荐他任史佐;元帝下诏书命他完成梁、陈两代史书的编撰。C.姚察善于管理,恢复经济造福百姓。原乡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他担任县令后,减轻赋税徭役,鼓励百姓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D.姚察位居显要,拒收财物生活俭朴。他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拒收一门生送来的布匹;还给家人留下遗命,要求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1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译文:(2)东土兵荒,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译文:121.姚察对待贫困的态度表明了他的哪些美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第141页共141页\n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阙,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1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1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第141页共141页\n1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12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及丁文皇帝忧,时为齐随王谘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又立七庙堂,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纠奸擿伏,洞尽物情,常哀矜涕泣,然后可奏。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过。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一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祎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小坐押䙅,盛夏暑月,未尝褰袒。不正容止,不与人相见,虽觌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第141页共141页\n(节选自《梁书·武帝萧衍》)1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B.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C.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D.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1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本指遭父母等的丧事;本文指的是高祖梁武帝遭逢其父太祖文皇帝去世。B.五经,指《论语》《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及五处燕寝,也就是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以泛指后妃。1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萧衍事亲至孝,极尽诚敬。登位之前,祭扫陵墓,泪水让草木也动容;登上帝位后,叩拜祖庙,泪如雨下,至情感动身边的人。B.武帝萧衍爱好学习,成就斐然。他天性聪慧敏捷,下笔便成文章,他创作的众多诗赋,文采与内容都能谐调配合,不同凡响。C.武帝萧衍勤于政务,崇尚节俭。他日理万机,不贪图享乐,在衣、食、乐等方面都很节制,不举办大的集会酒宴和各种法事,也不曾奏乐。D.武帝萧衍端庄礼敬,注重礼教。盛夏暑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庄容貌,不和人见面;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1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41页共141页\n(1)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2)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130.梁武帝时期,天下学风浓郁,形成这种风气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唐人也。异年数岁,外祖顾欢抚之谓异祖昭之曰:“此儿非常器,当成卿门户。”既长从师,遍治《五经》,尤明《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年二十,诣都,尚书令沈约面试之,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达其旨。约乃曰:“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卿一时将去,可谓不廉也。”其年,上书言建康宜置狱司,比廷尉,敕付尚书详议,从之。旧制,年二十五方得释褐。时异适二十一,特敕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寻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曰:“窃见钱唐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高祖召见,甚悦之,谓左右曰:“朱异实异。”普通五年,大举北伐,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遣使请举地内属,诏有司议其虚实。异曰:“自王师北讨,克获相继,徐州地转削弱,咸愿归罪法僧,法僧惧祸之至,其降必非伪也。”高祖仍遣异报法僧,并敕众军应接,受异节度。既至,法僧遵承朝旨,如异策焉。中大通元年,迁散骑常侍。自周舍卒后,异代掌机谋,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并兼掌之。每四方表疏,当局簿领,谘询详断,填委于前,异属辞落纸,览事下议,纵横敏赡,顷刻之间,诸事便了。侯景谋反,合州刺史鄱阳王范累有启闻,异以景孤立寄命,必不应尔,乃谓使者:“鄱阳王遂不许国家有一客!”并抑而不奏,故朝廷不为之备。及寇至,城内文武咸尤之。异因惭愤,发病卒,时年六十七。(节选自《梁书·朱异传》)1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B.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C.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第141页共141页\nD.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1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户,可指房屋庭院的出入处,也指要道、必经之地、途径,文中指门第、家庭的地位等。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礼》初为《仪礼》,后指《礼记》。C.廷尉,秦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掌管天下兵马军务,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D.方镇,指镇守一方的军政大员,如州牧、都督、将军等,也可指相应的机构或管理的区域。1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异机敏练达,准确研判军情。针对徐州刺史元法僧请降一事,他从当时形势及人心等方面做出准确分析,高祖下令众军接应,法僧遵承朝廷旨意。B.朱异建言适切,受到破格擢升。他上书言建康宜设狱司,与廷尉品级相同,尚书详议后同意其意见;年仅二十一岁,即被破例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C.朱异才艺卓著,被人赏识荐举。年仅数岁,被外祖称赞将成非常之才;长大后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得到尚书令沈约及《五经》博士明山宾的推荐。D.朱异身兼数任,失察侯景反心。他代替周舍掌管朝廷机谋,并兼管朝仪国典以及诏诰敕书的起草等;针对朝廷应对侯景谋反之事防备不足负有责任。1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达其旨。(2)异属辞落纸,览事下议,纵横敏赡,顷刻之间,诸事便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第141页共141页\n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节录自《陈书•孔奂传》)13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C.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第141页共141页\nD.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13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1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他幼年被叔父收养。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B.孔奂为人刚正。任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D.孔奂虽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1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2)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人也。父广之,齐世良将,官至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珍国起家冠军行参军,累迁南谯太守,治有能名。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拯穷乏。齐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治国,甚副吾意也。”永明初,迁桂阳内史,讨捕盗贼。境内肃清。罢任还都,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乃叹曰:“此真可谓良二千石第141页共141页\n也!”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武帝雅相知赏,每叹曰:“晚代将家子弟,有如珍国者少矣!”迁巴东、建平二郡太守。还为游击将军,以父忧去职。建武末,魏军围司州,明帝使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拔涡阳,以为声援,起珍国为辅国将军,率兵助焉。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弃军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义师起,东昏①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义师至,使珍国出屯朱雀门,为王茂军所败,乃入城。密遣郄纂奉明镜献诚于高祖,高祖断金以报之。时城中咸思从义,莫敢先发,侍中、卫尉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即东昏于内殿斩之。以功授右卫将军,辞不拜。复赐金帛,珍国又固让。敕答曰:“卿体国情深,良在可嘉。”天监初,封滠阳县候,邑千户。二年,魏任城王元澄寇钟离②,高祖遣珍国,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高祖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讨焉。魏军退,班师。为征虏将军。会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以州降魏,珍国步道出魏兴,将袭之,不果,遂留镇焉。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候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十四年,卒。诏赠车骑将军,赙钱十万,谥曰威。(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一》,有删节)【注】①东昏:齐朝皇帝萧宝卷。因荒淫无道致众叛亲离,梁灭齐后,追贬其为东昏侯,谥号炀。②钟离:地名。1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B.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C.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D.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1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起家,文中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予官职;现在多指创立事业或兴家立业,如“白手起家”等。B.二千石,官秩。因汉代郡守年俸为二千石,故后世以此代郡守。文中指内史,职权与郡守相当。第141页共141页\nC.高祖,多为开国之君的谥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等。文中的高祖指梁朝开国皇帝萧衍。D.假节,授以符节。既指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也指地方军政官员加“假节”称号,掌一定的生杀权。1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珍国治理有方,爱护百姓。他任南谯太守时,境内闹饥荒,他发放米粮钱财,救济百姓;担任桂阳内史时,讨捕盗贼,使全境清平。B.王珍国为官清廉,受人称赞。他卸任回京途经江州,江州刺史见他行囊简朴,对他赞誉有加;高祖赐他金帛,他不肯接受,高祖下诏称许。C.王珍国审时度势,弃齐归梁。梁高祖起兵后,大军攻至建康,他顺应大局,暗中与高祖联系,联络侍中张稷,斩杀东昏侯,归顺高祖。D.王珍国两度领军,为梁征战。魏任城王进犯钟离,他率军击退魏军,凯旋而归;梁州长史叛梁降魏,他统兵征讨,虽未成功,但留下镇守。1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弃军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⑵以功授右卫将军,辞不拜。复赐金帛,珍国又固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琛,字彦瑜,兰陵人。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其才气,欲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为主簿,累迁司徒记室。永明九年,魏始通好,琛再衔命到桑乾,还为通直散骑侍郎。时魏遣李道固来使,齐帝宴之。琛于御筵举酒劝道固,道固不受,曰:“公庭无私礼,不容受劝。”琛徐答曰:“《诗》所谓“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座者皆服,道固乃受琛酒。东昏初嗣立,时议以无庙见之典,琛议据《周颂·烈文》《闵予》皆为即位朝庙之典,于是从之。高祖定京邑,引为骠骑谘议,领录事,迁给事黄门侍郎。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赉一葫芦,中有《汉书序传》。僧曰:“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琛寻迁安西长史、南郡太守,母忧去官,又丁父艰第141页共141页\n。起为信武将军。俄而迁吴兴太守。郡有项羽庙,土民称甚有灵验,遂于郡厅事安施床幕为神座,公私请祷,前后二千石皆于厅拜祠,而避居他室。琛至,徙神还庙,处之不疑。又禁杀牛解祀,以脯代肉。琛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高祖在西邸,早与琛狎,每朝宴,接以旧恩,呼为宗老。琛亦奉陈昔恩。琛常言:“少壮三好,音律、书、酒。年长以来,二事都废,惟书籍不衰。”中大通元年,为晋陵太守,以疾自解,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卒,年五十二。遗令诸子,与妻同坟异藏,祭以蔬菜,葬日止车十乘,事存率素。诏赠本官,加云麾将军,谥曰平子。(节选自《梁书·萧琛传》)14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B.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C.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D.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1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B.录事,晋代骠骑将军及诸大将军的属官,总录各曹文簿,有弹举军中善恶的职责。C.太守,指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D.丁父艰,即丁父忧,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母守孝称丁母忧、丁内艰。1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琛自幼聪颖,敢于展示才华。他年少时便深受堂伯父的赞赏;为了赢得权臣王俭的青睐,他主动穿着虎皮靴、拄着桃枝杖吸引王俭的注意。B.萧琛机智灵活,能言善辩。在担任司徒记室时,北魏使者李道固拒绝他的劝酒,他引用《诗经》中的语句劝酒,终使李道固接受,同座叹服。C.萧琛热爱读书,爱惜珍贵书籍。对从北方和尚那儿得到的《汉书序传》,他如获至宝,珍惜收藏,送给萧范。青年至老年,读书的兴趣未曾衰减。第141页共141页\nD.萧琛理政有才干,深受皇帝器重。他果断处理吴兴郡守在郡厅开辟神祠的事情,将神位归还项羽庙;皇帝视他为宗老,感念旧恩,厚爱有加。14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琛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2)遗令诸子,与妻同坟异藏,祭以蔬菜,葬日止车十乘,事存率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袁昂,陈郡阳夏人。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册谥曰穆正公。(选自《梁书·袁昂传》,有删改)1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1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第141页共141页\nC.“诏”是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常见的表达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谥,是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舍字升逸,汝南安成人。舍幼聪颖,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颂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拓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史部尚书范云重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时天下草创,礼仪损益,多自舍出,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有至者,舍独敦恩旧,及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迁尚书史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为右卫,母忧去职。服阙,迁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普通七年,南津获武陵太守白涡书,许遗舍面钱百万,津司以闻。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上临哭,哀恸左右。诏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颈丧,恻怆于怀。其学思坚明,志行开敏,劬劳机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宜隆追远,以旌善人。可赠侍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随由资给。谥曰简子。”明年,又诏曰:“故侍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该玄儒,博穷文史,奉亲能孝,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食不重味,身摩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选自《梁书》,有删改)1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B.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C.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D.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1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41页共141页\nA.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后世沿用。B.迁,指调动官职。古代一般贵右贱左,故“右迁”指官职升迁,“左迁”指贬官。C.服阙,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中国古代有丁忧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奖性的称号。1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舍精通义理,善于辩论。归附南方的吴包很有儒学修养,尚书仆射江袥曾招他讲学,周舍前去拜访时,多次让吴包折服。B.周舍心怀感恩,正直善良。王亮因罪归家后,他的朋友都不与其交往,只有周舍心念旧恩,在王亮死后亲自安葬了他。C.周舍身居要职,尽心尽力。周舍掌管国家多项机密事务,从来没有世露过机密,且二十多年都没有离开皇帝身边。D.周舍虽被罢免,但仍受皇帝信任,周舍因武陵太守许诺送钱给他而被弹劾罢官,他死后皇帝原谅了他,并下诏表彰他。1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2)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153.周舍生性节俭朴素,为官清廉,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塘人也。家世儒学,以《三礼》专门。父规,梁奉朝请,与光禄大夫济阳江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善。之伟幼精敏,有逸才。七岁,受《尚书》,稍习《诗》《礼》,略通其学。十五,遍观文史及仪礼故事,时辈称其早成。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乃启补东宫学士,与学士刘陟等钞撰第141页共141页\n群书,各为题目。所撰《富教》《政道》二篇,皆之伟为序。及湘阴侯萧昂为江州刺史,以之伟掌记室。昂卒,庐陵王续代之,又手教招引,之伟固辞不应命,乃送昂丧柩还京。仍侍临城公读。寻除扬州议曹从事、南康嗣王墨曹参军,兼太学限内博士。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颜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转补安前邵陵王田曹参军,又转刑狱参军。之伟年位甚卑,特以强识俊才,颇有名当世。吏部尚书张缵深知之,以为廊庙器也。侯景反,之伟逃窜山泽。及高祖为丞相,素闻其名,召补记室参军。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高祖受禅,除鸿胪卿,余并如故。之伟启求解著作,曰:“臣以绍泰元年,忝中书侍郎,掌国史,于今四载。臣本庸贱,谬蒙盼识,思报恩奖,不敢废官。著作之材,更宜选众。御史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黄门侍郎孔奂,或清文赡笔,或强识稽古,迁、董之任,允属群才,臣无容遽变市朝,再妨贤路。尧朝皆让,诚不可追,陈力就列,庶几知免。”优敕不许。寻转大匠卿,迁太中大夫,仍敕撰梁史。永定三年卒,时年五十二。之伟为文,不尚浮华,而温雅博赡。所制多遗失,存者十七卷。(节选自《陈书•杜之伟传》)15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B.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C.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D.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仪注/勉以台阁先无此礼/召之伟草具其仪/1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包含各领域礼乐文化的理论。B.钞撰是一种史书编纂形式,其创作法为专钞一史,节略重组后拟题作序。C.廊庙是指殿下屋和太庙,后指代朝廷,古礼规定重要国事要在廊庙谋划。D.著作是古官职名,专掌文史之任,大著作是著作郎中年资较高者的别称。15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41页共141页\nA.杜之伟家学专一,传承友善家风。他的家庭世代研习儒学,专治《三礼》之学。父亲杜规,与光禄大夫济阳江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好。B.杜之伟幼学早慧,少时博览群书。他幼年精勤聪敏,有出众的才智。七岁后先后受教《尚书》《诗》《礼》,十五岁遍读文史及礼仪之类古籍。C.杜之伟受人推重,从而担当要职。仆射徐勉看重他的文章有笔力,启奏补他为东宫学士;吏部尚书张缵认为他是能为朝廷负重任的大臣之才。D.杜之伟名闻天下,受到高祖赏识。他凭着强识俊才,在当世享有盛名。高祖久闻其名,召补他为记室参军,后又诏命他不要辞去著作之职。15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昂卒,庐陵王续代之,又手教招引,之伟固辞不应命,乃送昂丧柩还京。(2)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高祖受禅,除鸿胪卿,余并如故。158.杜之伟上奏疏请求解除大著作之职,是从哪几方面陈情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莹字奉光,琅邪临沂人也。父懋,光禄大夫、南乡僖侯。莹选尚宋临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抚军功曹,散骑侍郎,司徒左西属。齐高帝为骠骑将军,引为从事中郎。顷之,出为义兴太守,代谢超宗。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懋言之于朝廷,以莹供养不足,坐失郡废弃。久之,为前军谐议参军,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未拜,丁母忧。服阕,为给事黄门郎,出为宣城太守,迁为骠骑长史。复为黄门侍郎、司马、太子中庶子,仍迁侍中,父忧去职。服阕,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又为冠军将军、东阳太守。居郡有惠政,迁吴兴太守。明帝勤忧庶政,莹频处二郡,皆有能名。甚见褒美。还为太子詹事、中领军。永元初,政由群小,莹守职而不能有所是非。莹从弟亮既当朝,于莹素虽不善,时欲引与同事。迁尚书左仆射,未拜。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慧景败,还居领军府。义师至,复假节,都督宫城诸军事。建康平,高祖为相国,引莹为左长史,加冠军将军,奉法驾迎和帝于江陵。帝至南州,逊位于别宫。高祖践阼,迁侍中、抚军将军,封建城县公,邑千户。寻迁尚书左仆射,侍中、抚军如故。顷之,为护军将军,复迁散骑常侍、中军将军、丹阳尹。视事第141页共141页\n三年,迁侍中、光禄大夫,领左卫将军。莹性清慎,居官恭恪,高祖深重之。天监十五年,迁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侍中如故。莹将拜,印工铸其印,六铸而龟六毁,既成,颈空不实,补而用之。居职六日,暴疾卒。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选自《梁书·卷十六》,有删改)15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B.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C.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D.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本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16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等事务,具有较高实权。B.服阕,指守丧期满,旧俗父母去世后,子女需要守丧三年,期间应停止娱乐活动。C.践阼,也称“践祚”或“践胙”,指走上阼阶主位,一般用于表示天子登上皇位。D.视事,指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初,需考察当地政事和了解民俗民情,故称“视事”。16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莹娶临淮公主后,历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等职,在被提拔为从事中郎后不久又被委以义兴太守之重任。B.王莹曾因供养不足而被免职,过了一段时间才被重授官职,但未上任,直至为母亲守丧结束,才再次为官。C.王莹在任东阳太守和吴兴太守期间都有较好的评价;永元初,小人把持政事时,王莹忠于职守,针砭时弊。D.王莹在梁高祖时期,为官恭敬谨慎,深受高祖的器重,最后因为突然发病而死于任上,被追赠侍中等官职。1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41页共141页\n(1)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2)莹从弟亮既当朝,于莹素虽不善,时欲引与同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莹字奉光,琅邪临沂人也。父懋,光禄大夫、南乡僖侯。莹选尚宋临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抚军功曹、散骑侍郎、司徒左西属。顷之出为义兴太守代谢超宗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懋言之于朝廷以莹供养不足坐失郡废弃。久之,为前军谘议参军、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未拜,丁母忧。服阕,为给事黄门郎,出为宣城太守,迁为骠骑长史。复为黄门侍郎、司马、太子中庶子,仍迁侍中,父忧去职。服阕,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又为冠军将军、东阳太守。居郡有惠政,迁吴兴太守。明帝勤忧庶政,莹频处二郡,皆有能名。甚见褒美。永元初,政由群小,莹守职而不能有所是非。莹从弟亮既当朝,于莹素虽不善,时欲引与同事。迁尚书左仆射,未拜,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慧景败,还居领军府。义师至,复假节,都督宫城诸军事。建康平,高祖为相国,引莹为左长史,加冠军将军,奉法驾迎和帝于江陵。帝至南州,进位于别宫。高祖践阼,迁侍中、抚军将军,封建城县公,巴千户。视事三年,迁光禄大夫,领左卫将军。莹性清慎,居官恭恪,高祖深重之。天监十五年,迁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侍中如故。莹将拜,印工铸其印,六铸而龟六毁,既成,颈空不实,补而用之。居职六日,暴疾卒。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16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出为义兴太守/代谢超宗/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懋言之于朝廷/以莹供养不足/坐失郡废弃B.顷之出/为义兴太守/代谢超宗/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懋言之于朝廷/以莹供养不足/坐失郡废弃C.顷之/出为义兴/太守代谢超宗/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懋言之于朝廷/以莹供养不足/坐失郡废弃D.顷之/出为义兴太守/代谢超宗/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懋言之于朝廷/以莹供养/不足坐失郡废弃第141页共141页\n16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匹配或为公主择偶。在封建时代,男子娶公主为妻称为“尚主”。B.领,指兼任较低级的职务。古代表示提拔官职的词语有“陟”“升”“擢”“黜”“右迁”等。C.冠军将军,古代军士职官名称,始置于东汉建安年间,三国时魏、吴两国沿置,西晋时有开府领兵之权。D.法驾,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16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莹的父亲担任高官,他也娶了公主,官职不断升迁,但也曾错被父亲告发,丢职被朝廷弃置不用。B.王莹在侍中任上,父亲去世,他按要求去职,守丧期满才复职,兼任射声校尉、冠军将军、东阳太守。C.王莹任东阳太守时,在郡里施行仁政,后来也能胜任吴兴太守,因此被明帝嘉奖。D.小人统管政事时,王莹忠于职守,不去褒贬评论。高祖即位后,他因为官慎重恭谨得到高祖器重。16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莹从弟亮既当朝,于莹素虽不善,时欲引与同事。(2)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167.王莹很受明帝、高祖的器重,这与他的品性有密切关系。请简要概括。16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节选自《梁书·刘勰传》)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41页共141页\n(1)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2)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参考答案:1.A2.D3.C4.(1)虞寄经常陈述叛逆和忠顺的道理,暗中委婉劝谏,陈宝应总是转说其他事来拒绝他。(2)宝应被擒拿后,凡与他稍有交往的各个宾客都被处死,只有虞寄因有先见之明而免遭杀身之祸。【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称疾推辞,没去承担早晚相陪伴的任务。建安王于是特令他停止王府公事,如有疑议,才请他决断,他的任务只是在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谒时通过写书信表达意思就可以了。“陪列”此处活用作名词,指相陪伴的任务,在句中作“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其有疑议”主谓宾结构完整;“就”,于是、就的意思,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连接后句“以决之”,因此“就”前面要断开。排除D项。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秩满,指俸禄和品级已到最高等级”错,秩满,意为官吏任期届满。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下车步行”错,“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中的“下车”应为“刚到任”。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陈”陈述;“逆顺”叛逆和忠顺;“微”暗中;“讽谏”委婉劝谏;“辄”总是、就。(2)“宝应既禽”,被动句,宝应被擒拿后;“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定语后置,凡与他稍有交往的各个宾客;“皆诛”,被处死;“唯”,只有。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虞寄字次安,年少时聪慧敏捷。等到长大,虞寄好学,擅长写文章。他性情冲和淡泊,有避世隐居之志。弱冠之年被荐举为秀才,策试金榜题名。初任梁宣城王国左常侍。侯景之乱,虞寄随兄虞荔住进台城,授官镇南湘东王谘议参军,加任贞威将军。京城陷落后,他逃回乡里。当时陈宝应占据闽中,得到虞寄后非常高兴。承圣元年(552)授任和戎将军、中书侍郎,陈宝应惜爱其才,假托道路不通不让他去。等到陈宝应与留异结为儿女亲家之后,秘密谋反,虞寄暗知其意图,每次交谈时,虞寄常常陈述叛逆和忠顺之理,暗加委婉劝谏,陈宝应总是转说其他事来拒绝他。虞寄知道陈宝应不会听从劝谏,考虑到祸已及身,便制做居士服穿在身上来拒绝给他做事。等到留异起兵后,陈宝应资助他的军队,虞寄便写信极力劝谏说。等到陈宝应败逃,夜里到达蒲田,回头对其子扞秦说:“如果早听从虞公的计策,也不至于有今日的下场。”扞秦只哭不语。陈宝应被擒后,凡与他有交往的宾客,一概诛杀,唯有虞寄因有先见之明而免遭杀身之祸。文帝不久敕令都督章昭达按理发落放逐,令虞寄回朝。不久兼散骑常侍,访问北齐,虞寄以年老多病推辞不行,授任国子博士。不久,虞寄又上表请求解职归乡。高宗即位,授官东中郎建安王谘议,加任戎昭将军,又称疾推辞,没去承担早晚相陪伴的任务。建安王于是特令他停止王府公事,如有疑议,才请他决断,他的任务只是在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谒时通过写书信表达意思就可以了。太建十一年去世,时年七十岁。虞寄年少时品行纯厚,举止仁慈厚道。即使家中童仆也未曾用严辞厉色来对待他们,而到了面临危险需要坚持节操时,就义正辞严,刀剑加身也不畏惧。他自从流落南隅,与其兄虞荔隔绝,便因伤感犯病,每收到兄信,病气便在体内奔窜,多次有生命危险。他前后任官,都未曾服官任满,才一年半载,就自己要求解职。他常说:“知足者不受辱,我知足了。”他因病引退住进私宅后,每有诸王任州将,到任时必登门拜访致以敬意,让他不拘礼节,并拿来几案和手杖陪他坐下。他常到附近寺庙,乡里人相互传告,便携老带幼成群结队,在道旁叩拜。有时立誓定约的人,只要表明要像虞寄那样便认为是没有欺骗,其超常德行感人至深如此。5.B6.C7.A8.B9.D【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修饰。句意:便在夜间突围而走。“而”:连词,表并列。句意: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B.“以”:介词,因为。句意:由于战功,羊侃被封为使持节。“以”:介词,因为。句意: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第141页共141页\nC.“为”:介词,与“所”构成表被动结构。句意:羊侃的长子羊鷟已被侯景抓去。“为”:与“以”连用,把……当作。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D.“乃”:副词,才。句意: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出魏国地界。“乃”:副词,竟然,反而。句意: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不如他们。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敌人又制造了尖顶木驴来攻城,箭和石块都没有办法制止。羊侃便制作了雉尾炬,安上铁箭头,用油浇灌后,扔到木驴上,一会儿,木驴全被烧光。“贼为尖顶木驴攻城”中“尖顶木驴”是攻城器械,是“为”的宾语,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作雉尾炬”的主语是“侃”,中间不断开,排除D。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以弱冠泛指不足20岁的男子”错误。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侯景造反前,羊侃就准确预言其谋反意图”错误。原文是说“侯景反,攻陷历阳,高祖问侃讨景之策。侃曰:‘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羊侃只是在侯景造反后,回答皇帝的问询时说出之前已有迹象表明其谋反意图,之前他并没有预言。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卒”,通“猝”,突然;“无复次第”,不再按次序。(2)“感其忠义”,被动句,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之”,代指羊侃的儿子。故选D。参考译文:羊侃,字祖忻,是泰山梁父人。祖父羊规,宋武帝到达徐州时,遇到薛安都在彭城率城投降,羊规因此被困魏国。父亲为羊祉,在魏国担任侍中。羊侃从小长得很魁伟,特别喜爱文史。二十岁他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有战功,由于战功,羊侃被封为使持节,接受了泰山太守的职务,晋爵为钜平侯。早先,羊侃的父亲一直有回南方去的念头,常常对他的几个儿子说:“人的一生怎么能长期被困在别的国家呢!你们可以归附东方的祖国。”到这时羊侃准备带着河、济一带地区归附南方,以实现先人的意愿。兖州刺史羊敦,是他的堂兄,暗中知道了,便以所占州城抗拒羊侃,羊侃率领精兵三万袭击兖州,未能攻克,就修建十多座城垒来防守。魏帝知道后,派人授给羊侃骠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久担任兖州刺史。羊侃斩了魏帝派来的使者来当众宣示。魏人大惊,便命令仆射于晖带领十万军队,把羊侃围了十来重,死伤的人很多。羊侃军营中箭已射完,南军又没有到达,羊侃便在夜间突围而走,一边战斗一边跑。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出魏国地界。到达渣口时,羊侃的部众还有一万多人,马二千匹。当准备进南方时,士卒们整夜唱着悲伤的歌曲。羊侃便拜谢了他们之后说:“你们都怀念故土,请任意选择离开或留下。”士卒们都拜辞他以后才离去。第141页共141页\n羊侃在大通三年(529)到了京城。太清元年(547),羊侃任侍中,二年,羊侃又任都官尚书。侯景反叛,攻陷历阳后,梁武帝向羊侃询问讨伐侯景的计谋。羊侃回答说:“侯景谋反的迹象早已显露出来,可能会突然袭击,应当派人紧急占领采石,令邵陵王攻取寿春,使侯景前进不得,退则失去巢穴,乌合之众,自然就会土崩瓦解。”但在商议时许多人认为侯景不敢立即进犯都城,因而羊侃的建议便被搁置下来。朝廷于是让羊侃率领一千多骑兵镇守在望国门。侯景到达新林时,朝廷又派人追回羊侃入朝作为副职协助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当时因为侯景突然来到,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入城,不再有秩序。羊侃便划分区域进行防御,都由皇室在其间参加防卫事宜。当时军队争先进入武库,自己去取武器盔甲,有关方面不能制止,羊侃下令斩了几个人,这才得以平静下来。敌人又制造了尖顶木驴来攻城,箭和石块都没有办法制止。羊侃便制作了雉尾炬,安上铁箭头,用油浇灌后,扔到木驴上,一会儿,木驴全被烧光。敌人又建起东西两座土山,紧靠台城,城中人十分惊慌。羊侃又派人挖地道,一直暗通到土山底下,使土山建造不成。敌军又制造登城楼车,高达十多丈,准备从车上往城中射箭。羊侃说:“楼车太高而壕沟虚软,来时必然倾倒,我们可以躺在这里观看,不用费心思来防备他们。”当登楼车一动起来,果然就倒掉了,众人都十分佩服他的先见之明。早先,羊侃的长子羊鷟已被侯景抓去,侯景将他带到城下给羊侃看。羊侃说:“我全宗族人以死来报答皇上,仍恨不足,又怎么会舍不得这一个儿子。请早些杀了他。”敌人因为羊侃忠义过人,也没有加害于羊鷟。后来下大雨,城内的土山崩塌,敌人趁此机会即将攻入城内,战士们苦战许久仍难以阻挡。羊侃便让人多扔火把,烧成火城断绝敌军前进的道路,慢慢在城内筑城,敌军没法进入。十二月,羊侃因病死于城内,享年54岁。羊侃从小勇猛强壮,气力无人可比。他所用的弓拉到二十石重。他性情豪放奢侈,很精于音律,曾经自己制作了《采莲》、《棹歌》两支曲子,很是新鲜别致。羊侃不喝酒而喜欢游玩,成天设宴招待,整天主宾喝酒,和他们同醉同醒。羊侃性情宽厚,有器度。南归后曾经在涟口设酒宴请客人,有位客人名叫张孺才的,醉酒以后船上失火,牵连烧掉七十多艘船,烧坏的金帛不计其数。羊侃知道以后毫不在意,让客人不停地继续饮酒。张孺才自觉羞愧和恐惧而自行逃走,羊侃派人去安慰他并让他回来,仍然像以前那样对待他。10.A11.C12.C13.(1)高祖身形容貌本来强健雄壮,等回到京城,消瘦得皮包骨头,亲属和朋友,不再认得出他。第141页共141页\n(2)每到冬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人)掌火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手因为这而裂口。【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高祖天性淳厚孝顺。六岁时,献皇太后逝世,他水米浆汤三天不入口,哭泣哀伤痛苦,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更加尊敬惊异。“献皇太后”是人物,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三日”指的是三天,作“不入口”的后置状语;而非“哭泣”三天,因而,“三日”应与上句连接,与下句断开,排除D项。故选A。11.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本文属前者”说法错误,文中的“大同”应是年号,而不是本项的释义。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举办大型宴会,也不曾奏乐”错误,原文说的是“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意思是不喝酒,不听音乐,不是宗庙祭祀、大型宴席和各种法事不曾奏乐。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形容”,形体容貌;“及”,等到;“焉”,代词,他。(2)“竟”,完毕;“敕”,下令;“把”,用手握住;“执”,拿着。参考译文:高祖天性淳厚孝顺。六岁时,献皇太后逝世,他三天不喝水、不吃饭,哭泣哀伤痛苦,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更加敬重他。等到遭遇文皇帝去世,当时高祖担任齐国随王的谘议参军,随军府在荆州镇所,约略听到消息,就递上辞呈星夜奔驰,不再吃饭睡觉,以加倍的速度赶路,(即使遇上)狂风骇浪,也不短暂停留。高祖身形原本很健壮,等到回到京城,消瘦得只剩骨头架子支撑着,亲戚朋友,不再认得出他。第141页共141页\n拜祭陵墓,眼泪洒落之处,松树野草变了颜色。等到他位居帝位,又设立七庙堂,每到叩拜时,总是泪如雨下,哀伤感动了身边的人。再加上功业、道德敬肃明察,凡事都能深入研究,年轻时爱好学习,通晓儒学道学。虽然事务繁多,但仍书不离手,点火烛就着光研读,常常到五更。还修整装饰国学,增加学生名额,建立五馆,设置《五经》博士。当时风气和睦谦恭,家家懂得礼节。大同年间,在台城西设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人(在那里)交替讲学。皇太子、宣城王也在东宫宣猷堂和扬州官府设立讲坛,于是四方郡国,追求学问、仰慕品德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在京城。高祖天性聪敏,下笔便成文章,众多的诗赋,直接书写便完成,都是文采与内容协调配合的,超越古今。诏书碑铭赞语诔文,箴言颂词书札奏章,从起初在民间,到登上帝位,所有文集,有一百二十卷。草书隶书和书信,骑马射箭,无不奇特精妙。勤于政事,孜孜不倦。每到十一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人)掌火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手因为这受冻裂开。纠察奸人揭露隐秘的事,洞察世情,经常怜悯他们以至流泪,然后同意奏请。每天仅吃一餐,膳食没有鲜鱼肥肉,只是豆羹粗食而已。各种事务繁杂,日头倘若到了正中,就漱口(而不吃东西)度过这一天。身上穿着布衣服,用的是棉制的黑色粗质的帷帐,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褥用了两年。经常亲身厉行节俭,大体都是这一类。后宫女官从贵妃往下,六宫服饰除了三种以雉鸟做装饰的祭服外,衣服都不拖在地上,没有其余的绸缎绫罗。不喝酒,不听音乐,不是宗庙祭祀、大型宴席和各种法事,不曾奏乐。高祖为人端正,即使坐在小殿暗室中,也总是整理衣帽,闲坐时也系好衣裙的带子,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也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正仪容举止,不和别人见面,即使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纵观古时的帝王君主,恭谨俭约庄重礼敬,多才多艺学问广博,恐怕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14.D15.C16.B17.(1)现在浙西刚经历战火劫乱,朝臣正急切想着索取财物,上奏这样一份表章,他们会把我们当作(鹰犬追捕的)猎物一样搜刮掠夺的。(2)罗隐只是一个平民罢了,却把大王您当侄子看待,这怎么可以呢!罗绍威向来尊重文人,说:“罗隐天下闻名,王公大臣有很多都被他轻视。”【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141页共141页\n句意:对于你一心参加科举一事,从我的角度来看,即使你技压群芳,名列第一,也不过做个主簿或县尉这样的小官罢了。你如果能放弃科举,回到(投靠)东部有实力的诸侯来求得重用,那么一定富贵。两条途径你自己应该好好选择。“首冠群英”的意思是“技压群芳,名列第一”,“群英”作“冠”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则必富且贵矣”句意完整,“矣”一般作为句子结尾的标志,故应在“矣”后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拥旆,是古代出郊迎宾的礼节”说法错误。应该是“郊迎”是古代出郊迎宾的礼节,古代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还因为他的相貌非常丑陋”说法错误。文中只说“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并没有说是因为他的相貌非常丑陋而科举落第;“文中用来对人表示归顺或依附时”错,根据原文“隐费窘,因谒邺王罗绍威”可知,说邺王罗绍威归顺、依附罗隐显然不合适。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焚荡之余”,此处指刚经历战火劫乱;“切”,急切;“鹰犬”,名词作动词,当作(鹰犬追捕的)猎物一样搜刮掠夺。(2)“布衣”,平民;“侄”,名词作状语,像侄子那样;“其”,语气副词,怎么,难道。参考译文:       第141页共141页\n罗隐,字昭谏,是钱塘人,少年时就非常出色机敏,擅长写文章,尤其是诗写得很好,诗中充满浩然正气。乾符初年,开始参加进士考试,多年没有考中。广明年间,因为避乱而回到家乡,当时钱镠镇守东南,身份非常尊贵。罗隐想要去投靠钱镠,献上了自己平时写的《过夏口》,其中写道:“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钱鏐看后非常高兴,用公文来征召他:“王璨原来投靠刘表,是因为乱世的缘故;孔子乐于担任鲁国的司寇,是因为鲁国是孔子的故乡。”罗隐就说:“这样我就不能离开(钱镠)了。”于是就担任掌书记一职。钱镠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之初,命令沈崧起草奏章以谢恩,奏章上极力描述浙西的富饶。罗隐说:“如今浙西正当兵火战乱之后,朝中大臣们正急迫地想索求贿赂,这个奏章递上去,他们看了就要把我们当成(鹰犬追捕的)猎物一样搜刮掠夺的。”钱镠就请罗隐来起草,罗隐写道:“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文人们称赞不已。(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九)       罗隐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倚仗自己的才能轻视他人,很被达官贵人忌恨,所以六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取。当时有一个罗尊师,精通看相的方术。罗隐因为自己相貌丑陋,担心被相术唾弃,每次与尊师交谈,常妄自尊大来堵住对方的口。到他多次遭受落第的命运,才迫不得已前去请教罗尊师。尊师笑着说:“对于你一心参加科举一事,从我的角度来看,即使你技压群芳,名列第一,也不过做个主簿或县尉这样的小官罢了。你如果能放弃科举,回到(投靠)东部有实力的诸侯来求得重用,那么一定富贵。两条途径你自己应该好好选择。”罗隐还是没有明白,几天不知所措。有个卖饭的邻居老太,见到罗隐说:“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名声,何必一定要考取功名才认为有得呢!不如马上求得富贵,这也是我这老婆子的希望啊。”听了老太的话,罗隐内心的疑虑顿时消失,于是就回到了钱塘。开始,罗隐缺少路费,于是就去拜谒邺王罗绍威,向邺王献上叙述自己家世的文章,结果邺王(按辈分)成为(罗隐的)侄子。邺王府中的僚属都感到愤怒,说:“罗隐只是一个平民罢了,却把大王您当侄子看待,这怎么可以呢!”罗绍威向来尊重文人,说:“罗隐天下闻名,王公大臣有很多都被他轻视,今天他肯高兴地来到我这里,实在是一件盛事。我能够被他当成侄辈,感到非常荣幸,怎么敢不向他表达恭敬,各位不用多说了。”于是用隆重的礼节到城外去迎接罗隐,见到罗隐就行了跪拜大礼,罗隐也没有推辞。到罗隐要离开时,罗绍威赠给罗隐一百万钱,其他的礼物也差不多价值一百万。(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附《五代史补·罗隐东归》)18.D19.A20.B21.(1)周迪想自己据有南川,便召集所辖八郡首领结盟,声言赴援朝廷,朝廷担心他会兵变,便厚加抚慰。(2)然而周迪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22.B第141页共141页\n【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日长月久,跟随他的人都不免觉得苦了。后来周迪派人悄悄跑出临川郡买鱼,此人脚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临川太守骆牙报告,骆牙抓住他,命令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赎。“相随者亦稍苦之”“相随者”是“苦”的主语,“者”后不应断开,排除B;“潜出”是动词,“临川郡”为“潜出”的后置状语,且如果是“临川郡市鱼鲑”单独成句的话,不合逻辑,因此“出”后不能断开,排除AC。故选D。19.本题考查新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错误,“受禅”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B.“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说法错误,原文是“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而不是周迪“主动提供”。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据”,据有,占有;“守宰”,首领;“入赴”,赴援朝廷;“因”,就。(2)“周赡”,周济施舍;“毫厘必钧”,毫厘不差;“讷”,不善于讲话;“德”,感激恩德。22.本题考查新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错。外家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皇族的外戚,一般指皇帝外祖母、母亲和妻子的家族。故选B。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周迪,临川南城人。幼时居于山谷,四肢有力,能挽强弓,以射猎为业。侯景叛乱时,周迪的族人周续在临川起兵,梁始兴王萧毅把辖郡让给周续,周迪招募乡人跟从周续的军队,每次战斗必定勇夺第一。周续部下的头领,都是郡中的豪族,逐渐有骄横的行为,周续便约束禁止,这些首领对他都有怨恨,便一同杀了周续,推举周迪为主帅,周迪于是据有了临川之地,在工塘筑城。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保境,观望成败。周文育派长史陆山才游说周迪,周迪便拿出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周迪因功加封振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高祖接受帝位,王琳东下,周迪想自己据有南川,便召集所辖八郡首领结盟,声言赴援朝廷,朝廷担心他会兵变,便厚加抚慰。世祖即位,又晋封周迪为安南将军。熊昙朗反叛时,周迪和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同围攻熊昙朗,杀了他,并占有了他的全部兵马。王琳败后,世祖征召周迪出镇湓城,又征周迪的儿子进入朝廷,周迪瞻前顾后,都不前去。豫章太守周敷本来隶属于周迪。到这时和黄法抃一起率领他们的部下赶赴世祖殿庭,世祖记录他们打败熊昙朗的功劳,都给予封官加赏,周迪听说后,感到气忿不平,于是暗地里和留异相勾结。到朝廷军队讨伐留异时,周迪又疑惧不安,便派他的弟弟周方兴率兵袭击周敷,周敷与之一战,击败了他们。天嘉三年的春天,世祖下诏书赦免那些被周迪牵累的南川士兵民众,派江州刺史吴明彻统率众军,和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一起讨伐周迪。当初,侯景叛乱时,百姓都抛弃本业,群聚为盗,只有周迪的部属不侵扰,并分给田亩,督促他们耕作,百姓到集市贸易,都各有所得,同时政教十分严明,征税敛赋必定送到,其他郡缺东西的,都仰仗他资助。周迪本性质朴,不重视服饰仪表,然而他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到这时临川人都藏匿周迪军,虽然遭受杀戮,也没有肯说的人。世祖派都督程灵洗打败了周迪,周迪又与部下十多人逃到了山洞中。日长月久,跟随他的人都不免觉得苦了。后来周迪派人悄悄跑出临川郡买鱼,此人脚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临川太守骆牙报告,骆牙抓住他,命令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赎。于是派心腹勇士跟随此人进入山中,诱骗周迪外出打猎,同时骆牙派兵潜伏在道旁,乘其不备斩杀了周迪,然后将周迪首级传送到京都。23.(1)    多次    正,当    上奏章(2)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①句意:多次邀请高祖到他家。数:多次。②句意:当时天下正处动乱。方:正,当。第141页共141页\n③句意:上奏章(让曹景宗)做冠军将军、竟陵太守。表:上奏章。(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正义的军队起义,曹景宗聚集很多人,派遣亲信杜思冲劝告(高祖)先迎接南康王到襄阳即帝位,然后发兵,(把这)当作万全之计。“及义师起”,“义师起”是主谓结构的句子,“起”是“义师”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B。“于襄阳”是“即帝位”的地点状语,中间不能断开。“然后”承接“即帝位”和“出师”两个动作,应在其前面断开。据此排除D。故选C。参考译文:建武五年,高祖做雍州刺史,曹景宗用心结交亲附他,多次邀请高祖到他家。当时天下正处动乱,高祖也特别关注(他)。永元初年,上奏章(让曹景宗)做冠军将军、竟陵太守。等到正义的军队起义,曹景宗聚集很多人,派遣亲信杜思冲劝告(高祖)先迎接南康王到襄阳即帝位,然后发兵,(把这)当作万全之计。24.B25.B26.D27.(1)王亮担任丹阳尹,听说后很喜欢他,征用为主簿,政事多托付给他。(2)虽然信件是从外面送进的,周舍还是被有关官员举奏,他因此获罪被免官。28.(1)周舍生性节俭朴素,衣食住行像贫困者一样节俭。(2)周舍非常朴素,并不以广厦华堂为意,灰尘满屋,室坏不修。(3)周舍为官清廉,死后都没有任何财产。【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为:每次进官府,即使是高大华丽的建筑,内房层层,周舍居住后就积满了灰尘。用荻草做遮挡物,坏了也不修葺。“每入”作“官府”的状语,不要断开,排除C、D;第141页共141页\n“尘埃”是一个词语,指飞扬的灰土,不要断开,排除A、C。故选B。25.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古代一般贵左贱右”错误。古代一般是贵右贱左。故选B。2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皇上知道周舍被冤枉”错误,原文无据。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悦”喜欢,“辟”征召;“委”交给。(2)“书”,信件;“为……所”,表被动,被;“坐”,获罪;“免”,被动句,被免官。2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可知周舍生性节俭朴素,衣食住行像贫困者一样节俭。由“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可知他非常朴素,并不以广厦华堂为意,灰尘满屋,室坏不修。由“食不重味,身摩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可知他为官清廉,死后都没有任何财产。参考译文:周舍字升逸,汝南安成人。周舍小时候聪慧,长大以后,博学多识,尤其精通义理,擅长诵读书籍,背诵文章立论辩说,音调清晰有辩才。出仕为齐朝太学博士,升任后军行参军。建武年间,魏国人吴包归附南方,他有很高的儒学修养。尚书仆射江祐招吴包讲授,周舍造访就座,多次让吴包折服,周舍说理刚健飘逸,因此有辩才之名。王亮担任丹阳尹,听说后很喜欢他,征用为主簿,政事多托付给他。第141页共141页\n高祖登位,广泛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吏部尚书范云很看重周舍的才华,把他推荐给了高祖,高祖征召周舍为尚书祠部郎。当时新王朝刚建立,礼仪的增减,大多出自周舍。当时王亮获罪回家,没有一个老朋友去拜访他,唯独周舍重视旧日恩情,等到王亮去世时,周舍亲自为他料理出殡安葬,当时的人都称赞他。调任尚书吏部师、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然担任的职务屡次变更,但经常留在官署内,很少能休息回家,国史诏语,礼仪法律,军事谋略,都由他兼管。周舍日夜传奉皇帝,参与机密事务,二十多年不曾离开皇帝的身边。周舍素来能言善辩,和别人谈论开玩笑,终日不绝口,竟没有一句话泄漏机密,众人特别赞叹佩服他。周舍生性节俭朴素,衣服器物,住处床席,如同百姓中的贫困者。每次进官府,即使是高大华丽的建筑,内房层层,周舍居住后就积满了灰尘。用荻草做遮挡物,坏了也不修葺。担任右卫,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授任侍中,兼步兵校尉,没有就职,又担任员外散骑常待、太子左卫率。不久,又加授散骑常待、本州大中正,升任太子詹事。普通七年,南津截获武陵太守白涡的信件,许诺送给周舍一百万钱的见面礼,官府将其上报给了朝廷。虽然信件是从外面送进的,周舍还是被有关官员举奏,他因此获罪被免官,调任右骁骑将军,执掌太子詹事事务,他在这一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皇帝前往吊唁,哀伤感动身边的人。下诏说:“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周舍,突然去世,心中悲痛。他的学问思想坚定明确,志向品行通达明敏,为国家机要大事辛劳多年,才能还没有充全施展,更令人叹息悲伤。应该隆重地追念,来表彰好人。可追赠他为待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服一件,丧事花费依据情况供给。谥号叫简子。”第二年,又下诏说:“已故待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理贯通儒道,广博穷尽文史,侍奉亲人能孝顺,传奉君主能尽忠,多年掌管机密,以清廉忠贞要求自己。饮食没有多余的味道,身上没有多余的衣服。去世的时候,内没有妻妾,外没有田地住宅,两个儿子孤单贫困,超过古代名人。往日,南司关于白涡的弹劾,恐怕外间议论我有私心,以致有废黜免职的诏命,追忆有愧于他秋直的善行。外府可酌情加以褒奖,来表彰好人。”29.C30.A31.D32.(1)高祖不采纳他们的意见,征发徐州、扬州人,一概从每二十户中取五个成年男子来筑堰。(2)堤堰在徐州界内兴修,刺史张豹子在徐州境内宣扬,说自己一定会主持这件事。【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义师将张冲包围在郢城,历时很久,东昏将领吴子阳在加湖建立营垒,士气很旺盛,康绚随王茂全力攻打并屠杀。从这之后康绚常率游兵。第141页共141页\n“围张冲于郢城”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郢城围张冲”,故“于郢城”应归入上句,在“郢城”后断开,排除AB;“攻屠之”中,“攻屠”为动词,做谓语,其宾语为“之”;“自是常领游兵”中,“自是”为时间状语,修饰的是“领”,“自是”应归入下句,故应在“自是”前断开,排除D。故选C。3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在领土、外交等方面有所建树”错,这样的帝王常谥号为“武王”。“文帝”在位期间很少发动战争,以治理国家,关注民生为主;“武帝”在位期间以开疆扩土,发动战争为主。故选A。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D.“自己衣衫褴褛,却赠送短袄给穷苦百姓”错,原文表述是“在省,每寒月见省官褴褛,辄遗以襦衣”,故应该是看见州官衣衫褴褛就送短袄给他们。故选D。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弗纳”,不采纳;“发”,征发,征用;“率”,一律,一概;“丁”,成年男子。(2)“堰起于徐州界”,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徐州界堰起”;“宣言”,古今异义,宣扬;“尸”,执掌,主持。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康绚字长明。康绚幼年时豪爽洒脱有志向。齐文帝任雍州刺史时,所征召的官吏都取自名门,只有康绚凭借才力被征召为西曹书佐。齐永明三年(485),授职为奉朝请。文帝当太子后,因为以往的恩情荐举康绚为直后,(康绚)因为母亲去世而卸去官职。三年服丧期满,授职振威将军、华山大守。推举全心全意的、安抚遵礼守法的,歉收的、饱足的都心悦诚服。齐永元元年(499),义师举事,康绚发动全郡响应高祖,亲率三千勇兵,私马二百五十匹跟随高祖。义师将张冲包围在郢城,历时很久,东昏将领吴子阳在加湖建立营垒,士气很旺盛,康绚随王茂全力攻打并屠杀。从这之后康绚常率游兵,有紧急情况赶紧赶至该地,被斩杀的敌人、缴获的军器很多。天监元年(502),康绚被封为南安县男,食邑三百户。魏军围攻梁州,刺史王珍国派人请求救援,康绚领郡兵赴救,魏军退去。康绚身长八尺,容貌超群,虽身居要职,仍习武艺。高祖前往德阳殿骑马游玩,命令康绚骑着马射箭,康绚控弓射箭,箭穿过靶心,围观者都感到高兴。那天,高祖派画工画了康绚的像,派中使拿去问康绚:“你识得这图上画的是谁吗?”康绚如此被皇上亲近。当时魏朝投降过来的王足述说计谋,请求在淮水筑堰来灌溉寿阳。高祖派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观察地形,他们两人都说淮水内沙土浮轻,不坚实,堰不容易筑成。高祖不采纳他们的意见,征发徐州、扬州人,一概从每二十户中取五个成年男子来筑堰。授康绚符节、总领淮上各项军事,并主持堰的兴修,服劳役的人及士兵,共有二十万。堤堰在徐州界内兴修,刺史张豹子在徐州境内宣扬,说自己一定会主持这件事。不久康绚派别的官吏来监督修堰,张豹子很羞愧。不久高祖下令张豹子接受康绚的调遣,每件事都先征询康绚的意见,因此张豹子就诬陷康绚和魏国勾结,高祖不采纳他的话,仍在堰修好后征召康绚回京。康绚回京后,张豹子不修堰,到那年秋天八月,淮水暴涨,堰都决口,奔流到海,祖暅因罪而下监狱。康绚在州郡三年,大修城池,号称严政。康绚性情宽和脸上很少流露出喜惧的表情,在朝廷,见到人就好似不会说话,号称恭谨宽厚。在州郡,每到寒冬腊月看见州官衣衫破烂,便赠他们短袄,是如此乐善好施。普通元年(520)授职卫尉卿,未到任,去世,终年五十七岁。高祖当天到他家吊丧。诏赠康绚为右卫将军,给办丧事的钱十万,布百匹,谥号壮。33.C34.A35.B36.(1)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根本既倾”句意完整,“倾”作“根本”的谓语,而且下一句的主语是“枝叶”,两句主语不一致,中间要断开,排除BD;“同恶不悛”是固定词组,是“怙恶不悛”的意思,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C。3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遭逢父亲丧事”错。“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A。3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王俭也因此认为”错。文中只是说“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并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故选B。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号恸”,悲号恸哭;“绝”,气绝,昏过去;“制服”,丧服;“庐”,名词做动词,建屋居住,“次”,旁边。(2)“释褐”,脱去布衣;“从仕”,做官;“殊”,不同一般;“得”,能够;“全”,保全。参考译文:         第141页共141页\n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堂兄对我怜爱至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37.B38.C39.C40.(1)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应当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陛下之恩。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拜上表章使您听闻(或“报告陛下”)。(2)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何不把爱子之心变为爱父母之心呢。陆绩是奇才,可以把他作为典范啊。41.①因担心父亲的病情而弃官回家;②为父尝粪了解病情;③为父亲向北极星叩头祈祷;④居丧时过分哀痛;⑤服丧期间固辞征召。【解析】3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祖母刘氏患有疾病时,他就哭泣着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一定要尝过之后才端给祖母。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而忘记了疲劳。他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则”为虚词,一般用于下句句首,其前断开;“涕泣侧息”是说李密侍奉祖母时的神态动作,二者不必断开,排除ACD;“解衣”为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饮膳汤药”为并列结构,中间不必断开,排除CD;“而”一般用于下句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D。故选B。3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本文为第二种含义”(指皇帝)错,此处应该指北极星。“稽颡北辰,求以身代”是说庾黔娄常常向着北极星叩头祷请,请求用自己的生命来替代父亲。故选C。3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陆绩因为家贫”在文中无依据。原文是“是橘甘,欲怀而遗母”,陆绩怀橘是因为橘子甜,想要拿给母亲尝尝。并未说到家贫。故选C。第141页共141页\n4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陨首”,掉脑袋,指不惜性命;“结草”,指报恩;“谨”,恭敬地;“闻”,使动用法,使……知道。(2)“盍”,何不;“易”,改变;“可以”,两个词,“可”,可以,“以”,把;“法”,典范。4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因担心父亲的病情而弃官回家;“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为父尝粪了解病情;“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为父亲向北极星叩头祈祷;“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居丧时过分哀痛;“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胄手书敦譬,黔娄固辞”,服丧期间固辞征召。参考译文:甲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李密当时只有几岁,他非常思恋母亲,于是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患有疾病时,他就哭泣着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一定要尝过之后才端给祖母。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而忘记了疲劳。他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于是向武帝上书《陈情表》说:“我因命运坎坷……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晋武帝看了李密的奏章说:“李密的名声,一点也不虚假啊!”于是停止征召他。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乙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橘的美德。真情之处,小小的行为也关系到最高的品行,何况六岁的儿童,一个橘子都不忘了母亲,真是千古美谈。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何不把爱子之心变为爱父母之心呢。陆绩是奇才,可以把他作为典范啊。丙     第141页共141页\n庾黔娄从小好学,常与人一起论述、吟诵《孝经》,未曾在人前因对答不上而羞愧脸红,南阳高士刘虬、宗测认为他是奇才而大加赞叹。齐永元初年,庾黔娄被任命为孱陵县令,到县不满十天,他的父亲庾易在家患病,庾黔娄忽然感到心惊,浑身流汗,当天就弃官回家,家里人对他突然回来都感到吃惊。当时庾易患病才两天,医生说:“想要知道病人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剧,只要尝尝粪便是苦还是甜。”庾易泻痢,庾黔娄就取他的粪便来尝,粪味变得甜滑,他的内心就更加忧愁痛苦。到晚上,庾黔娄常常向着北极星叩头祷请,请求用自己的生命来替代父亲。不久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庾征君寿命已尽,不能再延长,你的诚心祈祷已让天神知道,只能把庾征君的生命延长到月底。”到月底庾易病故,庾黔娄居丧期间,哀痛的举止超过常礼。     和帝登上帝位,将要起用正在服丧的庾黔娄,镇军萧颖胄亲笔写信规劝开导他,庾黔娄坚决拒绝。服丧期满,庾黔娄被委任为西台尚书仪曹郎。42.D43.B44.D45.(1)义军起兵,东昏侯诏令王珍国率部返回京师,进入并停留建康城驻守。(2)高祖趁机询问攻打敌人的策略,王珍国回答说:“我总是担心魏军人少,不担心它的人多(或:不为它的人多感到苦恼)。”46.投靠之前,暗中派人献镜,表达归顺的诚意;联络张稷,斩杀东昏侯;随身珍藏高祖的断金。【解析】4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因为没有功劳,王珍国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祖不答应。改封王珍国为宜阳县侯,户邑一如从前。征召王珍国回京担任太子右卫率,天监九年,出京任湘州刺史。任职四年,被召回京担任护军将军。“宜阳县侯”为专有名词,“改封”在此指官职的变化,是一个词语,宾语是“宜阳县侯”,“改封”不可断开,排除AC。“出为湘州刺史”的意思是“出京任湘州刺史”,句意完整,如果将“视事”与此句相连,则句子意思不通顺。“视事”应与“四年”相连,意思是“任职四年”,故应在“视事”前断句,排除B。故选D。4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错误。高祖,多为开国之君的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B。4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与魏军作战,都获得胜利”错,原文有“不至大败”,可见并非总是获胜。故选D。4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起”,起兵;“众”,军队、部队;“顿”,驻守、驻扎。(2)“因”,于是、趁机;“患”,担心、害怕;“苦”,担心,或“为……感到苦恼”。4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密遣郄纂奉明镜献诚于高祖,高祖断金以报之”,王珍国秘密地派遣郄纂给高祖献上一面明镜,来表达归顺的诚意,高祖斩断黄金来回复他。可从他投靠之前,暗中派人献镜表忠心的。根据“侍中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即东昏于内殿斩之”,侍中张稷总领众军,王珍国秘密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邀请张稷(一起行动),张稷答应了。十二月丙寅早晨,王珍国带领张稷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进入,在内殿找到东昏侯杀了他。可知他通过联络张稷,斩杀东昏侯来表示忠心的。根据“后因侍宴,帝问曰:‘卿明镜尚存,昔金何在?’珍国答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后来趁他侍宴之时,皇帝问他说:“你给我的明镜还在,以前我给你的黄金还在吗?”王珍国回答说:“黄金还恭敬地带在我的肘后,不敢丢失。”可知他通过随身珍藏断金来表忠心。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王珍国,字德重,是沛国相州人。被从家中征召,授予冠军行参军之职,后升任为南谯太守,为政有能干的名声。当时郡内苦于饥荒,他就发放米粮财物,来拯救贫穷的百姓。齐高帝下手诏说:“你爱护百姓治理国家,非常符合我的心意。”永明初年,升任桂阳内史,抓捕盗贼,境内清平。卸任返回都城,路经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到江边饯行送别,见王珍国回京的装束轻便简朴,就感叹说:“这人真可以说是优秀的内史啊。”回京后担任大司马中军参军。建武末年,魏军围困司州,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打涡阳城,作为声援,起用王珍国为辅国将军,率领军队助战。魏将杨大眼的大军突然来到,裴叔业逃跑,王珍国率军断后,所以没有落到惨败的地步。义军起兵,东昏侯诏令王珍国率部返回京师,进入并停留建康城驻守。义军到了,东昏侯派王珍国出城驻扎在硃雀门,被王茂的军队打败。王珍国秘密地派遣郄纂给高祖献上一面明镜,来表达归顺的诚意,高祖斩断黄金来回复他。当时城中人都想归附义军,只是没有人敢率先行动,侍中张稷总领众军,王珍国秘密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邀请张稷(一起行动),张稷答应了。十二月丙寅早晨,王珍国带领张稷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进入,在内殿找到东昏侯杀了他。因功授予他右卫将军,他推辞不接受;又赐予他金帛,他又坚决地推让。皇帝下诏答复他说:“你体谅国家情深意重,很值得赞赏啊。”后来趁他侍宴之时,皇帝问他说:“你给我的明镜还在,以前我给你的黄金还在吗?”王珍国回答说:“黄金还恭敬地带在我的肘后,不敢丢失。”天监初年,封为滠阳县侯,有千户的封邑。五年,魏国任城王元澄侵犯钟离,高祖派遣王珍国(迎战),趁机询问讨贼的方法。王珍国回答说:“我常常担心魏兵人少,不担心它的人多。”高祖很欣赏他的这番话,于是授予他假节称号,和众军共同讨伐敌军。魏军退走,他率军返回。担任征虏将军。恰逢梁州长史夏侯道迁带着整个梁州投降魏国,王珍国从魏兴抄小路出击,打算偷袭他,没有成功,就留在魏兴镇守。因为没有功劳,王珍国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祖不答应。改封王珍国为宜阳县侯,户邑一如从前。征召王珍国回京担任太子右卫率,天监九年,出京任湘州刺史。任职四年,被召回京担任护军将军。天监十四年去世。高祖下诏,追赠他车骑将军称号,赐予丧礼费用十万钱,谥号为“威”。47.A48.C49.C50.(1)高祖身形容貌本来强健雄壮,等回到京城,消瘦得皮包骨头,亲属和朋友,不再认得出他。(2)每到冬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人)掌火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手因为这而裂口。【解析】4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高祖天性淳厚孝顺。六岁时,献皇太后逝世,他水米浆汤三天不入口,哭泣哀伤痛苦,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更加尊敬惊异。句中,“献皇太后”是人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三日”指的是三天“水浆不入口”,而非“哭泣”三天,因而,“三日”应与上句连接,与下句断开,排除D项。故选A。48.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本文属前者”说法错误,文中的“大同”应是年号,而不是本项的释义。故选C。第141页共141页\n49.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举办大型宴会和各种法事,也不曾奏乐”错误,原文说的是“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尝作乐”,意思是不喝酒,不听音乐,不是宗庙祭祀、大型宴席和各种法事不曾奏乐。故选C。5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得分点:(1)“形容”,形体容貌;“及”,等到;“焉”,代词,他。(2)“竟”,完毕;“敕”,下令;“把”,用手握住;“执”,拿着。参考译文:高祖天性淳厚孝顺。六岁时,献皇太后逝世,他三天不喝水、不吃饭,哭泣哀伤痛苦,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更加敬重他。等到遭遇文皇帝去世,当时高祖担任齐国随王的谘议参军,随军府在荆州镇所,约略听到消息,就递上辞呈星夜奔驰,不再吃饭睡觉,以加倍的速度赶路,(即使遇上)狂风骇浪,也不短暂停留。高祖身形原本很健壮,等到回到京城,消瘦得只剩骨头架子支撑着,亲戚朋友,不再认得出他。拜祭陵墓,眼泪洒落之处,松树野草变了颜色。等到他位居帝位,又设立七庙堂,每到叩拜时,总是泪如雨下,哀伤感动了身边的人。再加上功业、道德敬肃明察,凡事都能深入研究,年轻时爱好学习,通晓儒学道学。虽然事务繁多,但仍书不离手,点火烛就着光研读,常常到五更。还修整装饰国学,增加学生名额,建立五馆,设置《五经》博士。当时风气和睦谦恭,家家懂得礼节。大同年间,在台城西设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人(在那里)交替讲学。皇太子、宣城王也在东宫宣猷堂和扬州官府设立讲坛,于是四方郡国,追求学问、仰慕品德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在京城。高祖天性聪敏,下笔便成文章,众多的诗赋,直接书写便完成,都是文采与内容协调配合的,超越古今。诏书碑铭赞语诔文,箴言颂词书札奏章,从起初在民间,到登上帝位,所有文集,有一百二十卷。草书隶书和书信,骑马射箭,无不奇特精妙。勤于政事,孜孜不倦。每到十一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人)掌火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手因为这受冻裂开。纠察奸人揭露隐秘的事,洞察世情,经常怜悯他们以至流泪,然后同意奏请。每天仅吃一餐,膳食没有鲜鱼肥肉,只是豆羹粗食而已。各种事务繁杂,日头倘若到了正中,就漱口(而不吃东西)度过这一天。身上穿着布衣服,用的是棉制的黑色粗质的帷帐,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褥用了两年。经常亲身厉行节俭,大体都是这一类。后宫女官从贵妃往下,六宫服饰除了三种以雉鸟做装饰的祭服外,衣服都不拖在地上,没有其余的绸缎绫罗。不喝酒,不听音乐,不是宗庙祭祀、大型宴席和各种法事,不曾奏乐。高祖为人端正,即使坐在小殿暗室中,也总是整理衣帽,闲坐时也系好衣裙的带子,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也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正仪容举止,不和别人见面,即使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纵观古时的帝王君主,恭谨俭约庄重礼敬,多才多艺学问广博,恐怕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51.A52.B53.B第141页共141页\n54.(1)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发生)意外的事故。(2)大概我所到的地方,和那些喜欢游玩的人相比,尚且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3)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解析】5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句意:堂舅尚书王筠对他有高雅的情趣感到奇异。故选A。5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这之前)他的父亲谢蔺因为母亲阮氏去世,绝食且哭出鲜血而死去。(谢贞)家里的人和宾客,都担心谢贞会与他的父亲一样(悲哀过度而亡)。本家的父辈谢洽和堂兄谢暠,就一起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对谢贞讲解佛法。“家人”与“宾客”共同作“惧”的主语,故“家人”前断开,排除AC;“往”的地点是“华严寺”,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B。5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错误。由“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可知,太清之乱期间,亲属逃亡,谢贞在江陵与亲人失散,故奉养母亲曾经间断过。故选B。5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进来;“非常”,意外的事故;“也”表判断,判断句。(2)“盖”,大概;“十一”,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3)“友善”,交好;“笃”,严重;“省”,探望;“后事”,身后之事。第141页共141页\n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是陈郡阳夏人,他是东晋太傅谢安的第九代孙子。谢贞的父亲名叫谢蔺,担任正员外郎,兼任散骑常侍。谢贞幼年时就很聪敏,性情纯厚。他的祖母阮氏曾经被风眩病苦苦折磨,每逢发作起来便一两天内不能吃饭。那时,谢贞才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家里的人都觉得这个孩子不同寻常。母亲王氏教他读《论语》《孝经》,读完便能背诵。八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首题为《春日闲居》的五言诗,在朝里任尚书的本家舅父王筠觉得有很好的情致,就对他的亲人们说:“这个孩子将来可以成大器,至于像‘风定花犹落’这样的句子,已经可以赶上谢惠连的诗了。”十三岁时,就领会了《五经》的主旨,尤其精通《左传》,擅长草书、隶书、虫篆。十四岁的时候,遭逢父亲去世,号哭顿首于地,数次气绝后又复苏。(在这之前)他的父亲谢蔺因为母亲阮氏去世,绝食且哭出鲜血而死去。(谢贞)家里的人和宾客,都担心谢贞会与他的父亲一样(悲哀过度而亡)。本家的父辈谢洽和堂兄谢暠,就一起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对谢贞讲解佛法。禅师就对谢贞说:“作为一个孝子,你既然没有哥哥和弟弟,就极需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如果因忧伤过度而毁掉自己的躯体生命,谁来奉养你的母亲?”自此,谢贞才多少喝一点稀粥。太清之乱期间,亲属逃亡,谢贞在江陵与亲人失散。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的母亲出家到宣明寺。等到高祖陈霸先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后,谢暠回到故乡,奉养谢贞的母亲,将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从北方)回到陈朝。始兴王陈叔陵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引荐祠部侍郎阮卓担任记室,征聘谢贞担任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钦佩敬重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去世,陈叔陵横行作乱,他部下的僚属多被拘捕,只有谢贞与阮卓没有受到株连而获罪。陈后主就下诏书令谢贞入宫担任管记,又升任(陈后主的次子)南平王的近臣。南平王府的长史汝南人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谢贞为他写了谦让的奏章。陈后主看了后觉得写得特别好,就在宴席间问周确:“您上的奏章是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上的奏章是请谢贞代写的。”后主就嘱咐身边的秘书施文庆:“谢贞在(南平)王府上,没有固定的俸禄,可以赏赐给他一百石米。”陈后主至德三年,谢贞因为母亲服丧而离职。不久,皇帝命令他回到南平王府任职。谢贞多次上奏皇帝坚决推辞。皇帝的命令说:“尽管知道你的哀伤孤独是在内心,可是国家的公务在等待得到有才能的人,应该尽快回府任职。”谢贞悲哀过度,损害了健康,形体羸弱,终究不能到南平王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起去看望谢贞,看到他瘦得已经只剩下了骨头,两人伤心叹息。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贞说:“弱小的孩子才刚六岁,感情难以割舍,愿把他托付给你。”谢贞就在当晚辞世。后主问姚察说:“谢贞还有哪些亲人?”姚察于是禀告说:“谢贞还有一个孩子刚六岁。”后主就下令长期供给他衣服和粮食。第141页共141页\n55.B56.C57.C58.(1)御史中丞刘孝仪和徐陵先前有嫌隙,他听说徐陵在上虞县有贪赃的事,就上疏参劾他,于是徐陵被定罪免官。(2)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解析】5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贵,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鲍僧睿的事情,就上奏弹劾,他率领御史台的官员,捧着奏文去朝见陈世祖。“直兵”是“鲍僧睿”的官名,作其定语,应在“直兵”前断开,排除AC;“奏弹”是上奏弹劾的意思,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5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除、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包含升职或降职”错,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右迁是升官,但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故选C。5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错,由原文“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可知,被罢免侍中、中书监职位的是安成王陈顼。故选C。5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隙”,嫌隙;“风闻”,听说;“坐”,被定罪。(2)题得分点有:“严肃”,严整;“若”,像;“敛容”,脸色庄重;“正”,使……端正。第141页共141页\n参考译文:徐陵,字孝穆,东海郯县人。父徐摛在梁做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常感叹说徐陵将来要早有成就,称赞他像颜回。他八岁就能写文章,十二岁已能读懂《庄子》《老子》的著作。长大以后,博览群书,对各种历史著作都有涉猎,而且口才好,能言善辩。梁普通二年,晋安王做平西将军、宁蛮校尉,徐摛做晋安王的咨议。晋安王又引徐陵参与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东宫设立学士,徐陵被选中。不久,又任尚书度支郎。出京任上虞县令。御史中丞刘孝仪和徐陵先前有嫌隙,他听说徐陵在上虞县有贪赃的事,就上疏参劾他,于是徐陵被定罪免官。过了段时间,徐陵被重新任用为南平王府参军,提升为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帝做东宫太子时撰写《长春殿义记》,命徐陵作序。又让徐陵在少傅府述他所写的《庄子义》,不久,调任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奉命出使北魏,北魏安排他在宾馆住下,举行宴会招待他。这天天气炎热,魏方主客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这场热,应该是徐常侍从南方带来的啊!”徐陵当即回答:“从前王肃来到这里,才使你们懂得礼仪;今天我奉命出使,才使你们懂得天气的冷暖。”魏收听了,感到十分惭愧。天嘉六年,徐陵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贵,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鲍僧睿的事情,就上奏弹劾,他率领御史台的官员,捧着奏文去朝见陈世祖。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徐陵上前宣读奏文时,安成王也在殿上侍立,抬头看着世祖,吓得流汗变色。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罢免了陈顼的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风纪肃然。高宗陈顼即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光年,徐陵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太建三年,升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廷计议出师北伐,高宗说:“我心意已决,众卿可推举元帅人选。”众臣商议都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而共同签名推荐他。唯独徐陵说:“不对。吴明彻家在淮南地区,对那里的风俗全都很熟悉,若论将略才学,在当今的将领中没有谁比得上。”于是双方争论好几天,不能定下来。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立即提议说:“不只吴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合适的副手。”这一天,高宗下诏书委任吴明彻为大都督,而命裴忌监军事,吴明彻领着北伐军出征,连战皆捷,攻下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举行宴会,举杯向徐陵祝酒说:“这杯酒奖赏你知人善任。”徐陵从席位站起来谦让说:“大计是陛下定的,不是我的功劳啊!”第141页共141页\n至德元年徐陵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谥号“章”。徐陵作风大度,相貌举止可观,作风也好,秉性清正简朴,平生不置产业,所得俸禄都与亲戚共同享用。世祖、高宗的年代,国家有大的文告,都由徐陵撰定。他的文章在体裁上对传统有所变化,写得精巧绵密,而且多有新意。他的每篇文章写出来,那些喜爱他文章的人就传写背诵传诵,于是传遍华夏,好多人家都藏有他的著作。59.C60.C61.D62.(1)张讥反复论说,很被(简文帝)叹赏,从此每次有讲经说法的集会,一定派人召见张讥。(2)梁台城沦陷,张讥辗转躲避灾难,最终没有侍奉侯景,侯景被平定,张讥担任临安令。63.①张讥先于各位儒生出来发表议论;②张讥能反复论议辨察;③张讥言辞温和文雅。【解析】5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后主曾驾临钟山开善寺,召集侍臣坐在寺西南松树林下,诏命张讥阐明义理。那时去拿拂尘的人尚未赶到,后主诏令拿来松枝,亲手给张讥,并说:“可以代替拂尘。”后主又回过头对群臣说:“这就是张讥未来之事。”“幸钟山开善寺”句,“幸”为动词,意思是“驾临”,“钟山开善寺”为名词,是“驾临”的地方,其后可以断开,且“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是连动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时”为“当时”之意,表示时间,应在句中作状语,置于下一句开头,排除B。故选C。6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被同辈们推崇佩服。“为”,介词,表被动。句意: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为”,介词,替,给。B.句意:张讥和陈郡袁宪等人在场。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句意:哪里用得着消灭郑国来倍增自己的领土。“焉”,疑问代词,哪里。C.句意:高宗到温文殿聆听。“幸”,皇帝到某处。句意: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来临。“幸”,皇帝到某处。第141页共141页\nD.句意:他服丧超过了丧礼规定。“居”,处在。句意: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居”,平时。故选C。6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后主……并赐给他一袭御所服衣”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高宗幸宫临听,赐御所服衣一袭”可知,赐给张讥御所服衣的是高宗,而非后主。故选D。6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往复”,反复;“自是”,从此;“见”,被。(2)“崎岖”,辗转;“卒”,最终;“景平”,被动句,侯景被平定。6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读懂文章第一段“诸儒莫敢先出,讥乃整容而进,谘审循环,辞令温雅。梁武帝甚异之”的这一部分内容即可。“诸儒莫敢先出,讥乃整容而进”意思是各位儒生没有敢先出来讲的,张讥便整理仪容上前,可知,张讥先于各位儒生出来发表议论;“谘审循环”意思是反复议论辨察,可知张讥能反复论议辨察;“辞令温雅”意思是应对的言辞温和文雅,可知张讥言辞温和文雅。参考译文: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张讥年幼时聪明俊美,思辩能力强,十四岁时,通晓《孝经》、《论语》。特别喜好玄言,师从汝南周弘正,常有新见解,被同辈们推崇佩服。梁武帝曾到文德殿释解《乾文言》、《坤文言》,张讥和陈郡袁宪等人在场,梁武帝诏令大家议论,诸儒都不敢先发言,只有张讥整整衣冠便讲,他论证严密,左右逢源,辞令温婉典雅。梁武帝觉得他不同寻常,便赐给他裙襦绢等物,又说:“这是表彰你研习古经的功劳。”张讥年幼时丧母,他母亲留下一件镶嵌彩色纵线的丝织手帕,张讥懂事后,家里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每到一年的祭日他就对着手帕泣哭,不能自已。等到张讥父亲去世,他在服丧期间过于毁顿。服丧期满后,征补为湘东王国左常侍。简文帝在东宫时,到士林馆以《孝经》出题目。张讥反复论说,很被(简文帝)叹赏,从此每次有讲经说法的集会,一定派人召见张讥。等到侯景叛乱时,宫城被围,张讥还在武德后殿跟哀太子讲授《老子》、《庄子》。梁台城沦陷,张讥辗转躲避灾难,最终没有侍奉侯景,侯景被平定,张讥担任临安令。第141页共141页\n高祖接受禅让,张讥任太常丞,不久迁任始兴王府刑狱参军。天嘉年间,调任国子助教。当时周弘正在国学,以《周易》出题目,周弘正的四弟周弘直也在讲坛。张讥和周弘正议论,周弘正竟然辞屈,但其弟弘直正襟危坐措词严厉,帮助他哥哥讲述道理。张讥于是严肃地对弘直说:“今日议论诗文子集,辩名事理,即使知道你哥哥有困难,四公你也不能帮助。”弘直则说:“我帮助你的老师,有什么不行呢?”在座的人都笑了。周弘正常对人说:“我每次登台讲授,只要看见张讥在场,我就害怕。”后主在东宫,召集宫内官员设宴,当时玉柄拂尘刚做成,后主亲手拿着它,说:“当今学士如林,但能拿此玉柄拂尘者,只有张讥一人。”便亲手给他。仍然让他在温文殿讲授《庄子》、《老子》,高宗到温文殿聆听,赐给张讥一袭自己穿的衣服。后主曾驾临钟山开善寺召集侍臣坐在寺西南松树林下,诏命张讥阐明义理。那时去拿拂尘的人尚未赶到,后主诏令拿来松枝,亲手给张讥,并说:“可以代替拂尘。”后主又回过头对群臣说:“这就是张讥未来之事。”张讥在祯明三年(589)入隋朝,死于长安,时年七十六岁。64.B65.C66.D67.(1)从今以后宴会之时,孝克席前食物,全让他拿回去,用来孝敬他母亲,当时舆论都夸赞这件事情。(2)母亲亡故之后,孝克就常吃麦饭,有人送来粳米,他对着粳米悲伤哭泣,终身不再吃粳米。【解析】6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嘉年间,被授予剡县县令的职位,而这并非他的爱好,不久又离职了。太建四年,被征召为秘书丞,没有就任,还素食斋戒,昼夜讲授诵读《法华经》,高宗非常赞赏他的操守。“太建四年”表时间,应该为独立成分,其后需要断开,排除CD。“除剡令非其好也”中,“剡令”作“除”的宾语,且句子结构完整,所以“非”放后一句,排除A。故选B。65.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后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错,敕只能指帝王诏令的文书,不能指官府发布的文书。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C。6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把赏赐的税收用来接济他人”错,根据原文“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可知文中是说他把税收全都用作设斋写经。故选D。6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宴享”,古代天子大集群臣宾客宴会;“前馔”,席前食物;“将”,拿、持;“饷”,供给食物,“孝敬”之意;“美”,赞美。(2)“啖”,吃;“遗”,赠送;“悲泣”,悲伤哭泣。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徐孝克,是徐陵之的第三个弟弟。小时候就有很好的口才,长于谈论玄妙的道理。成年以后,精通《五经》,博览史籍,擅长写作,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梁朝太清初年,徐孝克初仕太学博士的官职。徐孝克为人最孝顺,父亲去世后,他伤心得几乎无法举丧,侍奉生母陈氏,极尽赡养的义务。梁朝末年,侯景作乱侵扰,京城发生大饥荒,饿死的人有十分之八九。徐孝克奉养生母,连稀饭也不能(正常)供给。徐孝克剃发为僧,改名法整,兼带讨饭来补充生活之需。后来徐孝克向东游历,居住在钱塘的佳义里,与僧人们讨论佛经,于是精通《三论》。每天早晚两次开讲,早晨讲解佛经,晚上讲解《礼》《传》,僧俗信徒有几百人。天嘉年间,被授予剡县县令的职位,而这并非他的爱好,不久又离职了。太建四年,被征召为秘书丞,没有就任,还素食斋戒,昼夜讲授诵读《法华经》,高宗非常赞赏他的操守。太建六年,徐孝克被授予国子博士的职位,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徐孝克每次陪皇帝吃饭时,没见他吃什么,到了散席的时候,他面前的食物却少了,高宗暗暗记住这件事,并询问中书舍人管斌,管斌无法应答。从此,管斌用心观察这件事,他看到徐孝克取出珍果放入衣带当中,当时不解他的用意,后来就进一步寻访,这才知道拿回家后给母亲吃。管斌把实情禀报高宗,高宗为之叹息很久,于是下令有司,自今往后饮宴群臣,徐孝克面前的菜肴全部让他拿回家孝敬母亲,当时的人们谈论这件事,纷纷赞美徐孝克。徐孝克生性清正廉洁喜欢接济他人,所以免不了饥寒之苦。后主下令拿石头津的税收送与他,徐孝克把它全部用来备办素食、抄写佛经上,随得随尽。至德二年,担任散骑常侍,侍奉太子。陈朝灭亡后,按例入关。徐孝克家徒四壁,生身母亲患病,想吃粳米粥,也不能经常办到。母亲亡故之后,孝克就常吃麦饭,有人送来粳米,他对着粳米悲伤哭泣,终身不再吃粳米。开皇十年,隋文帝听说了徐孝克的名望与操守,召见他让他在尚书都堂讲授《金刚般若经》。不久授予他国子博士的官职。后来,徐孝克又侍奉太子,讲授《礼》《传》。开皇十九年,因生病而去世,时年七十三岁。68.D69.B70.B71.(1)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2)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72.为人清廉;关爱亲属,孝顺父母;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不畏强权,积极谏言。【解析】6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魏禅”作“受”的宾语,之后断开;“梁元帝承制于江陵”中“梁元帝”作主语,状语后置句,主语前断开,排除AB。“蔬食布衣”为并列结构的短语,共同做谓语,之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D。6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不一定是最年长。故选B。70.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安成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错误,原文“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是直兵鲍僧睿抑塞辞讼,张冠李戴。故选B。7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41页共141页\n(1)“贫匮”,贫穷;“寻”,不久;“致”,导致;“乏绝”,缺乏断绝。(2)“出手”,写好;“好事者”,有兴趣爱好的人;“被”,散布;“华夷”,华夏外夷;还要注意“遂被之华夷”省略主语。7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得出为人清廉。由“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量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得出关爱亲朋好友。由“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得出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由“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得出不畏强权,积极谏言。由“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得出孝敬父母。参考译文徐陵,字孝穆,东海郯县人。徐陵八岁能写文章,长大后,又广泛地涉猎史籍,颇有纵横家的口才。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魏,北魏人安排行馆宴请宾客。这天天气很热,北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由徐常侍引来的吧。”徐陵当即答道:“从前王肃到这里,替魏制定了礼仪;今天我来访,又使你知道寒暑。”魏收很惭愧。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徐陵屡次请求齐准许他返梁,始终被拘留不放。第141页共141页\n  绍泰六年,徐陵任散骑常侍。当时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荣,权势压倒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议论的。徐陵听说这件事,就写奏章弹劾,让御史台的属官跟着他,带着奏案上朝。世祖见徐陵身着朝服庄重严肃,像不可侵犯的样子,也随之严肃面孔,端正坐姿。徐陵上前宣读奏章,当时安成王陈顼也正侍立殿上,仰望世祖皇帝,脸色骤变,冷汗直冒。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免了安成王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上下为之肃然。高宗陈顼继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待到朝中议论北伐,高宗说:“我已经决定伐齐,你们可以推举元帅。”大家都因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要,共同签名推举他。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而且将略人才方面也没有超过他的。”于是一连争论几天都决断不下。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紧接着说:“不只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良副。”这天,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命裴忌监军事,于是攻取了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摆设酒宴,举杯对看徐陵说:“奖赏爱卿知人善任。”徐陵在至德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章。徐陵秉性清廉简朴,家资无所积累,所得俸禄与亲族共享。太建年间,领食建昌县,县民送赋税米粮到了水边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他就是这样来周济他人。世祖、高宗时,国家有重要文章,都由徐陵草拟。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73.B74.D75.B76.(1)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到郡上去,徐度跟随他,率领士兵,讨伐各处山洞,因为骁勇善战出名。(2)高祖与敬帝距离朝廷还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领军队镇守在冶城寺,修筑堡垒来阻断敌人。【解析】7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侯景之乱时,(陈)高祖攻破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策谋划大多出自徐度。徐度同时又统率军队,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之乱”做句子的状语,所以“乱”后面断开,排除C。“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都是高祖的事迹,且形成对称结构,所以应在“州”“养”“仕”后分别断开,排除A、D。故选B。7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掌管全国军事”错误。司空掌管的是全国土木水利,司马掌管全国军事。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D。7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平定王琳有功,晋升为司空”错误。由原文“以平王林功,改封湘东那公,邑四千户”可知,因平定王琳有功,改封为湘郡公,享四千户食邑。故选B。7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之”,到;“以”,因为;“闻”出名。(2)“台”,朝廷;“乘”,追击;“将兵”,率领军队;“恐为贼所乘”被动句,担心被敌人追击。参考译文: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居住在京师。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等到长大,姿容相貌奇伟,气概非凡,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与杀牲和卖酒等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从他(作战),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为骁勇善战而闻名。后来陈高祖征伐交趾,用厚礼招延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侯景之乱时,(陈)高祖攻破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策谋划大多出自徐度。徐度同时又统率军队,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加官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陈)高祖镇守硃方时,任命徐度为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陈)高祖派遣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陈)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领治水军。绍泰元年,(陈)高祖向东征讨杜龛,并侍奉(梁)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统率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府事务。徐嗣徽、任约前来进犯,(陈)高祖和(梁)敬帝已回到京都。当时敌军已经占据石头城,市中店铺和百姓都在南路,高祖与敬帝距离朝廷还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领军队镇守在冶城寺,修筑堡垒来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破(营垒)。不久,(陈)高祖又救援徐度,大败任约等人。翌年,徐嗣徽等人率领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第141页共141页\n周文育、侯安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扣押,于是任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陈)世祖继位,进爵位为公爵。尚未拜礼授职,又外调为使持节、吴郡太守。天嘉元年,增加一千户食邑。因为平定王琳有功,改封为湘郡公,享四千户食邑。服职期满后,又任侍中,尚未到任,太尉侯瑱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瑱,总督湘州、沅州、武、巴、郢、桂六州军务。(陈)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率领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宫廷台省。(陈)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造反,带领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陈)朝军队对峙。于是加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总领督管步军,从安成郡经由岭路兵出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配给他带剑的武士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庙庭。他的儿子徐敬成继承爵位。77.D78.A79.C80.(1)张稷到任就慰问前朝旧臣,举荐他们的子孙,安排他们担任重要职务,治理称得上宽容仁爱。(2)张稷轻装简从,从小路回到了京城,人们都没有认出他来,他就是这样简朴。【解析】7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稷大女儿张楚瑗出嫁到会稽孔家,因为没有儿子回到娘家。到张稷遇害时,以身挡刀,先于其父被杀死。“会稽孔氏”作“适”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BC;“女”作“以身蔽刃”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C;故选D。7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父母去世,子女应守孝六年”错误,父母去世,子女守孝三年。文中“频居父母忧,六载庐于墓侧”是接连处在父母的丧期之中,在坟墓旁筑室而居,守孝六年。故选A。7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141页共141页\nC.“他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前往石头城”错误,结合“北徐州刺史王珍国就稷谋之,乃使直阁张齐害东昏于含德殿。乃遣国子博士范云、舍人裴长穆等使石头城诣高祖”可知,先是北徐州刺史来找他商量,然后使张齐杀了东昏侯,最后才是派人前往石头城。故选C。8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下车”,到任;“引”,举荐;“右职”,重要职务。(2)“单装”,轻装简从;“径”,名词作状语,从小路;“莫之识”,宾语前置句,“莫识之”,没有人认出他来。参考译文:张稷字公乔。是吴郡人。其父张永是南朝宋右光禄大夫。张稷的生母患病,经历了很长时间,张稷当时才十一岁,夜里不解衣而眠以侍奉母亲,张永对此感到很惊讶。等到张稷母亲去世后,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超过常人,扶着拐杖才能起来。张稷性格爽朗直率,天资聪颖,有才能和谋略。和同族兄弟张充、张融、张卷等一并为世人所知,当时人称赞他们:“张充、张融、张卷、张稷,这就是‘四张’。”朝廷征召他为著作佐郎,他没有接受。他接连处在父母的丧期之中,在坟墓旁筑室而居,守孝六年。守孝期满,担任骠骑法曹行参军,迁为外兵参军。南齐永明年间,张稷担任剡县县令,很少到职处事,经常去游山玩水。适逢反贼唐㝢之叛乱,张稷率领勉励全县百姓,保全了县境。永元末年,张稷被征召为侍中,守卫宫城。义军兵临城下,兼任卫尉的江淹逃跑,张稷兼任卫尉,与副手王莹一起统领宫城内的军务。当时东昏侯荒淫暴虐,义军包围宫城已经很久,城内的人想要逃跑却没有人先行动,北徐州刺史王珍国到张稷这里和他谋划这件事,于是让直阁张齐在含德殿杀了东昏侯。接派遣国子博士范云、舍人裴长穆等人到石头城拜谒高祖,高祖任命张稷为侍中、左卫将军。魏军进犯青州,诏令张稷持符节处理青州事物,适逢魏军撤退,他就外调担任散骑常侍、将军、吴兴太守,俸禄为中二千石。张稷到任就慰问前朝旧臣,举荐他们的子孙,安排他们担任重要职务,治理称得上宽容仁爱。朝廷给张稷进号云麾将军,征任尚书左仆射。皇帝想要前往张稷府上,因为天气炎热,就去了仆射省,按照旧例,皇帝亲临陈设酒食所用的器具都要赠予太宫作为饭资,皇帝认为张稷贫寒清苦,亲自下诏不接受。第141页共141页\n当初鬱(yù)洲和边境接壤,百姓多有和魏人贸易的习惯。等到朐山叛乱,有人与魏相互勾结,百姓已经不能自安其心了,并且张稷不加约束没有防备,下属官吏都大肆鱼肉百姓。州人徐道角等在晚上偷袭了州城,杀害了张稷,时年六十三岁。有关部门上奏削夺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张稷性格刚正诚实,喜欢和人们交往。历任多职却没有积聚财物,俸禄都分发给了亲戚故旧,家里面没有多余的财产。当初离开吴兴郡,以仆射的身份被征召,途经吴地,候问张稷的同乡人挤满了水路和陆路。张稷轻装简从,从小路回到了京域,人们都没有认出他来,他就是这样简朴。张稷大女儿张楚瑗出嫁到会稽孔家,因为没有儿子回到娘家。到张稷遇害时,以身挡刀,先于其父被杀死。81.B82.A83.C84.(1)陈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邺,逐渐升任主书,他散家财招募士兵,常思发挥功能和作用。(2)当敌骑未全到来时,须平定他的城垒,诸君不要狐疑,那样会自己贻误战机让人屠杀切成肉泥。85.第一问:陈庆之解下马鞍喂饱战马,并向众人宣传解释。第二问:攻克了荥阳城,大破魏军。【解析】8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侯景于是进军淮上,送信给陈庆之让他投降。皇帝派遣湘潭侯萧退、右卫夏侯夔等人赴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当时下着大雪,侯景丢弃军用物资败走,陈庆之收取而归。“淮上”是“进军”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使降”是“贻庆之书”所说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B。8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也称作‘黄昏’”解说错误,申时又称作哺时、日哺,“黄昏”对应的是戌时,指十九时至二十一时。故选A。8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荥阳之战,陈庆之生擒敌军主帅”错误,应为“考城之战”。故选C。8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41页共141页\n得分点:(1)“从”,意为“跟从,跟随”;“稍”,意为“逐渐”;“效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发挥功能作用。(2)“及”,意为“趁着”;“无假”,意为“不要”;“屠脍”,表被动,意为“让人屠杀切成肉泥。8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找到原文“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可见,他先“解鞍秣马”,再“宣喻众”,作了战前动员。结果结合“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大破之”可见,是攻克了荥阳城,大破魏军。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陈庆之,字子云,是义兴国山人。幼年就随从高祖。高祖喜好下棋,每次下棋都是通宵达旦不停止,同辈都疲倦睡觉,只有陈庆之不睡觉,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被亲信赏识。陈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邺,逐渐升任主书,他散家财招募士兵,常思发挥功能和作用。大通初年,北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大乱,主动摆脱困境来梁朝投降,请求梁朝立他为魏主。高祖接纳了他,任命陈庆之假节、飙勇将军,送元颢回北方。元颢在涣水即魏帝号,授予陈庆之前军大都督职务,从铚县出发,进取荥城,于是到了睢阳。北魏将领丘大千有部众七万,分筑九个城垒相抗拒。陈庆之进攻他,自黎明至下午,攻陷了三个城垒,丘大千于是投降。当时北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皇家卫军、有爵者的服役人共二万来救梁、宋两州,进驻考城,城四面绕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活捉元晖业,缴获输纳租赋的车辆有七千八百辆。便直趋大梁,敌人望旗投降。北魏左仆射杨昱率领人马,占据荥阳抗拒元颢。北魏士兵既精强,城又险固,陈庆之攻城未能拔取。北魏将领元天穆的大军又将至,先派他的驃骑将军尔朱吐没儿带领五千胡骑,援助杨昱;又派右仆射尔朱世隆率一万骑兵,据守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当时荥阳没有拔取,士众都很恐惧,陈庆之便解下马鞍喂饱战马,向众人宣传解释说:“我认为与敌骑不可在平原以力气相竞争,当敌骑未全到来时,须平定他的城垒,诸君不要狐疑,那样会自己贻误战机让人屠杀切成肉泥。”就一鼓作气全都登城,于是攻克城垒。不久北魏军队在城外合拢,陈庆之率骑兵三千背城迎战,大破魏军。从经县出发至洛阳共一百四十天,削平三十二个城垒,交战四十七次,所去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大同二年,北魏遗将侯景率众七万侵犯楚州,刺史桓和陷没,侯景于是进军淮上,送信给陈庆之让他投降。皇帝派遣湘潭侯萧退、右卫夏侯夔等人赴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当时下着大雪,侯景丢弃军用物资败走,陈庆之收取而归。五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追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给一部鼓吹。谥号为武。陈庆之性格恭敬而戒慎小心,衣不穿丝绸,不喜好音乐,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的马并不敏捷,然而善于抚慰军士。因此他们都能效死尽力。86.A87.B88.D89.(1)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便精心撰写史书。(2)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90.(1)编成了完整的《晋书》;(2)编纂了《东宫新记》;(3)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4)草隶书法成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解析】8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十多年来,臣看到陛下的《论书》一卷,品评书法笔势,透彻了解字的形体。从此研究深思,才悟出隶书的规式。从那以来,自己感到写字功夫长进了。“敕旨”指皇帝的诏旨,《论书》是“敕旨”的内容,“敕旨《论书》”是“见”的宾语,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商略笔势”“洞澈字体”结构相同,其前后应分别断开,且“自此”是“研思”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8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说法错误。“户籍”不属于吏部管理,而是户部的管辖范围。故选B。8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错误,原文相关信息为“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意思是“子云擅长草隶的书法,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楷”是“楷模”的意思,不是指“楷书”。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D。8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之后;“以”,因为;“全”,完整;“弱冠”,二十岁;“留心”,精心。(2)“为”,担任;“以”,因为;“和理”,和洽得当;“称”,被称道;“悦”,喜欢。9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可知,子云编写完整的《晋书》;由“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可知,子云撰写《东宫新记》一书;由“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仍使子云撰定。……敕并施用”可知,子云改变祭祀时候所用的旧乐曲;由“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可知,子云擅长草隶书法,成为当世楷模。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子云字景乔,是子恪的第九弟。十二岁时,被封为新浦县侯,自己写了一篇奏章,非常有文采。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便精心撰写史书。至二十六岁时,编撰成书,上表奏报朝廷,皇帝下令收藏于秘阁。子云性情沉静,不愿意进身做官。三十岁时,才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担任太子舍人,编撰《东宫新记》上奏给皇帝,皇帝赏赐他束帛。大通元年,授官黄门郎,不久升任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大通二年,入职吏部。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梁朝初年,郊祭、庙祭均用没有去皮毛的纯色全牲,祭祀乐辞皆是沈约撰写的,到这时还在沿用。子云是最初进言将乐辞做修改的人。他启奏说:“臣近来兼职斋官,听到祭祀时乐人所唱的歌,仍是用没有去皮毛牲畜祭祀时用的旧曲。”皇帝回答说:“这是主管者墨守成规,应该赶紧修改。”便让子云撰定乐辞。皇帝说:“郊庙祭祀用的歌辞,应该使用经典上的高雅语言,不得混杂使用诸子百家和史书里的浅俗之语;而沈约所写的歌辞中,也有很多谬误。”子云回奏说:“理应从《五经》中采取,圣人已有成教。只用《五经》为根本,此外《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也是经典之作,我也想加以采用。我认真地逐一采集,依照叙事内容,表现它的要义,来展现制礼作乐的盛举。臣苦思冥想了很多天,现在已经完成,恭敬地呈上。”皇帝下旨将子云改定的乐曲全部使用。子云擅长草隶的书法,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他回答皇帝的询问时说:二十六岁时,编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想写出对草隶笔法的评论,然而言不尽意,最终没能写成。十多年来,臣看到陛下的《论书》一卷,品评书法笔势,透彻了解字的形体。从此研究深思,才悟出隶书的规式。从那以来,自己感到写字功夫长进了。他的书法字迹优美,极被高祖推重,曾评论子云书法说:“笔力刚劲挺拔,心手相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胜过崔寔,当与钟繇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欣赏。太清元年,再任侍中、国子祭酒,兼任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侵逼宫城,子云逃到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他又向东逃到晋陵,饿死在显灵寺僧房,时年六十三岁。91.C92.D93.B94.①(庾荜)以散骑常侍的身份带领众人出访北魏,魏主(孝文帝)派侍郎成淹,带着庾荜等人来到宾馆南边。②明帝听说这些事情(他的事迹),称赞他,亲自书写诏令褒奖赞美他,(于是)州里以庾荜为荣耀。【解析】9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时常向皇帝推荐他,皇帝就让他担任都官尚书,让他处理案件,他在主持处理朝廷叛乱案件时,深入追究同党,于是皇帝认为他十分有才干,又调任他为尚书左丞。“于是”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往往放句首,且“深竟党与”中,“党与”是“深竟”的宾语,结构完整,故应在“党与”后断开,据此排除A、B。“使案事”的主语是“天子”,“治叛乱狱”的主语是“庾荜”,主语不一致,中间要断开,据此排除D。故选C。9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是指帝王去世”“就是指高祖去世”错,“践阼”义为走上阼阶主位,指皇帝即位。故选D。9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同时又被授予散骑侍郎之职”错。原文中说的是:“还拜散骑侍郎”,意思是说“回朝后,庾荜被授予散骑侍郎之职”,误解词义“还”造成错误理解文意。故选B。第141页共141页\n9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从”,使……跟从;“聘”,出访;“引”,引导。第二句得分点:“嘉”,称赞;“手”,名词作动词,亲自书写;“敕”,皇帝的诏令;“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荣耀。参考译文:庾荜,字休野,是新野人。庾荜十岁那年,遭逢他父亲的丧事,他守孝时哀伤过度而消瘦不已,(因而)被同州之人称道。二十岁时,庾荜被州里迎为主簿,举荐为秀才,数次升任安西主簿、尚书殿中郎、骠骑功曹史等职。庾荜博览群书,口若悬河,很有才华。南朝齐永明年间,朝廷与北魏和亲,任命庾荜兼任散骑常侍,作为报聘使者,回朝后,庾荜被授予散骑侍郎之职,主持东宫事务,管记事。永明十年,己未,北魏孝文帝在明堂祭祀献文帝,从此以后,每月初一都举行这项活动,形成惯例。庾荜以散骑常侍的身份带领众人出访北魏,孝文帝派侍郎成淹,带着庾荜等人来到宾馆南边,在远处看孝文帝在明堂举行祭祀仪式。永明十一年,庾荜掌管中书,起草命令和文告,离京出任荆州别驾之职。又调任西中郎将咨议参军,后来官复原职,担任荆州别驾。以前在荆州担任别驾的人,都发了大财,庾荜两次担任这一职务,却以清廉为下属作表率,杜绝请求托付,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妻子儿女都难免有饥寒之苦。(齐)明帝听说这些事情(他的事迹),称赞他,亲自书写诏令褒奖赞美他,(于是)州里以庾荜为荣耀(州中之人都认为这是极大的荣耀)。丞相渠璋一向和庾荜交好,时常向皇帝推荐他,皇帝就让他担任都官尚书让他处理案件,他在主持处理朝廷叛乱案件时,深入追究同党,于是皇帝认为他十分有才干,又调任他为尚书左丞。当时正值经济凋敝之后,老百姓农田歉收,闹饥荒,所在的地方谷价昂贵,米价格涨到数千钱一担,老百姓大多流离失所。庾荜抚慰百姓,颇有政绩。他平时就只领取公家给他的那份俸禄,清正廉洁,此时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甚至有时候家里一整天不生火。天监元年,庾荜去世,因家中没有钱,庾荜的尸身陈放着,家人无钱殡殓,灵柩无法归葬。梁武帝听说了这件事,下诏赏赐一百匹绢,五十斛米。起初,庾荜因为家族是西楚一带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自己又很年轻便担任比较显赫的官职。他的同乡乐蔼很有才干,平常和他不和,互相争逐。乐蔼在齐朝豫章王萧嶷手下为官,后来萧嶷去世,乐蔼为官不得其志,由步兵校尉任上请求回到荆州协助防守,当时庾荜任荆州别驾,更加瞧不起乐蔼。等到梁武帝即位,乐蔼因西朝之功升任御史中丞,而庾荜这时候才担任会稽郡行事,心中已经感到耻辱了,正好碰上庾荜在职事上有一些小过失,梁武帝看到乐蔼是他的同乡,便叫乐蔼去传达自己的旨意,教训庾荜。庾荜忿恨不已,因而发病离开了人世。95.D96.C第141页共141页\n97.B98.(1)吴明彻于是去拜见高祖,高祖特地亲自为他走下台阶迎接,拉着他的手坐在一起,与他商讨当世的根本大事。(2)适逢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王琳,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99.①周王轨阻断行船水路,将士担忧恐惧,军心涣散;②退兵时,水流变小,战船不能渡河,部队溃散。【解析】9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句意为:吴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领部属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吴明彻就用拦坝的方法将清水逼入城中,在城下用舟舰团团围住,发动猛烈的攻击。“拒战”意思是“抵抗”,与“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构成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环列舟舰于城下”中“环”是“列”的状语,“环列”意思是指环围排列,即团团围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9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每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故选C。9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错,原文是“群盗闻而避焉”,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不是盗贼躲到了他这里。故选B。9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诣”,拜见;“降阶”,走下台阶,以示恭敬;“即席”,就座;“论”,商讨。第141页共141页\n(2)题得分点有:“会”,恰逢;“去”,距离;“顿军”,停兵。9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概括出“周王轨阻断行船水路,将士担忧恐惧,军心涣散”;根据“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概括出“退兵时,水流变小,战船不能渡河,部队溃散”。参考译文: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吴明彻年幼丧父,他本性至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到秋天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吴明彻以布衣身份出任梁朝东宫直后,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三千多斛粟麦,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他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少。盗贼们听说了这件事,就避让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非常多。高祖镇守京口时,十分诚恳地约请吴明彻与自己结交。吴明彻就去拜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就座,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吴明彻曾经读了一些书史经传,又到过汝南向周弘正学了天文,大体上晓得了其中一些奥妙,高祖非常赏识他。太建四年,天子征召吴明彻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定策北伐并亲自出征。五年,吴明彻总领各路军马十余万。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王琳领兵据守。王琳到了,与刺史王贵显保守外城。吴明彻断定王琳初到,人心还没有归附他,就趁黑夜发起进攻,结果王琳的士卒半夜溃散,齐军退保相国城和金城。适遇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王琳,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上甲胄,从四面紧急进攻,一鼓作气战胜了敌人,生擒王琳,景和惊慌害怕地逃遁了。天子诏令派遣谒者萧淳风,到寿阳册封吴明彻,吴明彻登台拜受,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雀跃欢呼。九年,天子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领部属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吴明彻就用拦坝的方法将清水逼入城中,城下用舟舰团团围住,发动猛烈的攻击。周派遣上将军王轨用铁链连贯车轮封锁水面,阻断吴明彻的船路。吴明彻的将领听说非常恐惧,纷纷议论要破坝撤军,用船只装载马匹而退。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就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于是派萧摩诃率领数千军马先撤回。随后吴明彻亲自破坝,借水势退军。当退到了清口,水势逐渐衰弱下来,船舰都渡不过去,众多军兵尽皆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时年六十七岁。100.B第141页共141页\n101.C102.B103.(1)到孙谦离职时,百姓因为他在职时不收百姓的礼物,装载缣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但他推却,一无所受。(2)彭城人刘融,乞讨要饭时病重,无家可归,他的朋友用车子把他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接待刘融。104.①广施恩惠,推行教化;②除了抚慰劝喻百姓,还拒收献礼;③释放抢掠的奴隶,免除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民的部分。【解析】10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孙谦将要上任,明帝命令他招募一千人跟随。孙谦说:“当地人不服从领导,是因为我们待他们不合礼节。哪里需要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呢?”他坚决推辞不接受。“述职”的主语是“谦”;“敕”的主语是“明帝”,分属两个不同的句子,应在“述职”后断开,排除A;“谦”是“曰”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盖”是表推测原因的,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B。10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指后者”错。结合原文“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可知,此处指国君的外门,应是前者。故选C。10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都政绩显著”表述不当,原文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的时候只是说“治烦以简,狱无系囚”,算不上“政绩显著”。故选B。10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去官”,离职;“饷遗”,赠送的礼物;“却”,推却。第141页共141页\n(2)题得分点有:“疾笃”,病重;“舆送”,用车子送;“待”,接待。10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至郡,布恩惠之化”,可概括出广施恩惠,推行教化;结合“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可概括出除了抚慰劝喻百姓,还拒收献礼;结合“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可概括出释放抢掠的奴隶,免除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民的部分。参考译文: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县人。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刺史,委任他为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宋明帝泰始初,他服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任用他为司徒参军,并向宋明帝提到他,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太守。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区,地方官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孙谦将要上任,明帝命令他招募一千人跟随。孙谦说:“当地人不服从领导,是因为我们待他们不合礼节。哪里需要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呢?”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蛮人与獠人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对于抢掠得来的奴隶,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孙谦在二郡治政三年,朝廷征召他回京任抚军中兵参军。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烦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尚未判决的囚犯。到他离职时,百姓以他在职时不受百姓的礼物,装载缣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但他推却,一无所受。每次离职时,总是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的车棚居住。梁武帝天监六年,孙谦出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虽然年龄已衰老,但他还是勉力处理政务,官吏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在这之前,郡中多有老虎伤人之事,孙谦到任之后,老虎就绝迹了。到他离职的那天夜里,老虎就又出来伤害当地百姓。孙谦治理郡县时,总是勤于劝说和督促百姓耕作养蚕,致力于把土地的好处都加以利用,因此百姓的收入常比邻境多。天监九年,因他年老,被征召为光禄大夫。到任以后,梁武帝赞赏他的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孙谦仍然请求担任繁重的工作来证明自己。天监十四年,梁武帝下诏说:“光禄大夫孙谦,清廉谨慎,名声卓著,始终不怠,是高年老臣,应加以优待。”第141页共141页\n孙谦自少至老,历任二县、五郡的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与五十岁的人相仿,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先到公门。他努力实行仁义,对自己的要求比他人严格。他的堂兄孙灵庆曾在他家养病,他外出前及归来后都要去探问孙灵庆的起居情况。一次,孙灵庆说:“先前喝的水冷热不调,现在还口渴。”孙谦退出后,便将妻子送回娘家。彭城人刘融乞讨要饭,病重后无处收留,他的朋友把他抬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接待刘融。刘融死后,孙谦又以礼进行殡葬。天监十五年,他死于任上,当时已九十二岁。梁武帝下诏赐三万钱,五十匹布。梁武帝亲自为孙谦举哀,十分悲痛惋惜。105.D106.B107.C108.(1)出京任晋陵郡太守后,竟然不到一个月,诉讼案件就被理顺,人人都心平气和,被人称作善政。(2)然而与萧懿关系亲密的人知道这个计划后,偷偷地在江边准备了一条小船,劝说萧懿乘船向西逃走。【解析】10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梳理文意可知,茹法珍等忌恨萧懿,在东昏侯面前中伤他,故“时东昏肆虐茹法珍等执政”应在“肆虐”后断开,“茹法珍”为“执政”的主语,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C。“懿既立元勋独居朝右”,“元勋”是“懿”的宾语,应在“元勋”后断开,排除B。句意:当时东昏侯在朝,残暴放纵。茹法珍等人执掌朝政,前朝的老臣旧将,一个个被诛杀夷族,萧懿建立功勋以后,独居朝廷中的高位。深受茹法珍等人的忌惮。故选D。10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指萧懿兼任较高级的职务”错误,应该是“兼任较低级的职务”。《辞海》第七版“领”义项⑦:兼任较低级职务。《宋史•职官志九》:‘宣和以后,官高而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故选B。10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之后追上并斩杀了崔觉”错误。原文“慧景众溃,追斩之”中“之”指的是“崔慧景”。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C。10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出”,出京为官;“曾”,竟然,甚至;“期月”,一整月。(2)“具”,置办,准备;“密具舟江渚”,正常语序为“密具舟(于)江渚”,状语后置句;“劝令西奔”,应该为“劝(之)令(之)西奔”,省略宾语,省略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参考译文:萧懿字元达,少年时有很好的声誉。入仕齐朝任安南邵陵王的行参军,承袭爵位为临湘县侯。又迁任太子洗马。出京任晋陵郡太守后,竟然不到一个月,诉讼案件就被理顺,人人都心平气和,被人称作善政。后被召入任中书侍郎。永明年间,萧懿被授予持节、都督梁州、南秦州、北秦州、沙州四州诸军事。这年,魏军侵入汉中,进而包围南郑。萧懿随机应变,阻击魏军,杀伤杀死了很多敌人,魏军这才解散包围悄悄撤走。萧懿又派遣氐人统帅杨元秀进攻魏国的历城、皋兰、骆谷、坑池等六个戍所,并占领了这些戍所。魏人大为震惊恐惧,于是边境得到安宁。萧懿被进封号为征虏将军,增封食邑三百户。又被召入任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永元二年,裴叔业占据豫州反叛,萧懿被授予持节、征虏将军,兼任历阳太守,讨伐裴叔业,裴叔业害怕了,投降了魏国。不久,平西将军崔慧景进犯京城,并跟随江夏王萧宝玄包围台城,齐王朝大乱,皇帝下令召见萧懿。当时萧懿正在吃饭,接到命令,立刻扔掉筷子起身,率领精锐士兵三千人救援京城。崔慧景派他的儿子崔觉来抵挡萧懿,萧懿率军奔袭把崔觉打得大败,崔觉一人骑马逃走。萧懿军队乘胜追击,崔慧景的队伍被打得四处溃散,萧懿追上并斩杀了崔慧景。萧懿被授予侍中、尚书右仆射,还未拜官,又迁任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持节、将军之职依旧,增加食邑二千五百户。当时东昏侯在朝,残暴放纵。茹法珍等人执掌朝政,前朝的老臣旧将,一个个被诛杀夷族,萧懿建立功勋以后,独居朝廷中的高位。深受茹法珍等人的忌惮,他们就劝东昏侯说:“萧懿将要重演隆昌年间的故事,陛下的性命危在旦夕。”东昏侯相信了他们的话,要残害萧懿,然而与萧懿关系亲密的人知道这个计划后,偷偷地在江边准备了一条小船,劝说萧懿乘船向西逃走。萧懿说:自古以来就有死节之事,难道有尚书令叛逃的吗?”于是萧懿遇害。齐中兴元年,追赠他为侍中、中书监、司徒。宣德太后临朝执政时,改赠萧懿为太傅。天监元年,追崇萧懿为丞相,封长沙郡王,谥号宣武。109.A110.D111.B第141页共141页\n112.(1)你的智慧能与古代圣贤相比,但哀伤太过分了,而且每天吃的食物几乎不足一溢米,我感到非常悲痛忧伤。(2)我算得个什么人呢,劳驾你如此忧怜。我将努力遵照圣旨去作,自己补过。【解析】10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殷钧当年只有九岁,因孝顺而闻名。长大后,文静内向不好交游,好学有思想。隶书写得很好,成为当时人学习书法的模本,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昉都很欣赏夸赞他。“及长”是时间状语,其后断开,而其后的“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等都是殷均长大后的表现,故“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应在中间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楷法”是一个词,不可断开;且“南乡范云”与“乐安任昉”两个分句都是用地名+人名的形式组成的,两个分句中间要断开,排除D项。故选A。1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带有褒扬意义”说法有误,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有褒有贬,并非只有褒义。故选D。1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高祖因赏识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说法有误。原文“高祖与睿少旧故,以女妻钧”是指高祖年轻时与殷睿交情很好,将女儿嫁给殷钧。故选B。1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知”,智慧;“过”,过度,过分;“殆”,几乎;“酸耿”,悲伤,悲痛。(2)“降”,降低(身份),劳驾;“愍”,哀怜,怜悯;“循”,遵照;“补”,弥补。参考译文:     第141页共141页\n殷钧字季和,陈郡长平人。晋朝太常殷融的第八代孙。父亲名睿,擅长辩论,齐朝时很有名气,曾任司徒从事中郎。殷睿娶王奂的女儿为妻。当时王奂担任雍州刺史、镇北将军,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殷睿为镇北长史、河南太守,后来王奂被杀,殷睿也受株连被害。殷钧当年只有九岁,因孝顺而闻名。长大后,文静内向不好交游,好学有思想。隶书写得很好,成为当时人学习书法的模本,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昉都很欣赏夸赞他。高祖年轻时与殷睿交情很好,将女儿嫁给殷钧,就是当朝永兴公主。天监初年,被授职驸马都尉,初官秘书郎,后任秘书丞。殷钧任职期内,上书请求校定秘书阁四部书,重新编排目录。又接受诏令整理西省法书古迹,另外编定类别和目录。提升为太子家令,负责东宫事务的记录工作。不久,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中庶子。东宫设置学士,又让殷钧担任学士。后因公事免职。后重新任中庶子,兼任国子监博士。殷钧体弱多病,时常闭门卧床医治,老百姓都感化他的威德,抢劫偷盗的人都逃离他的辖区范围。曾经抓获抢劫犯的头领,对他不进行拷打审讯,只是轻言细语地谴责他,抢劫犯的首领叩头请求改过自新。殷钧便下令放他回家,后来变成一位遵守法纪的好人。临川郡过去多疟疾流行,一到夏天就猖獗。自从殷钧到任后,郡内就没有再发生疟疾。后因母亲去世守丧离职,守丧期间饮食起居超出了礼制的要求,昭明太子对此很担心,写信告诫他,说:“你的智慧能与古代圣贤相比,但哀伤太过分了,而且每天吃的食物几乎不足一溢米,我感到非常悲痛忧伤。因哀伤过度而危及性命,这是圣人所不赞成的。自己应当稍微克制悲伤的感情,依照礼制,稀饭、肉、水果、疏菜等,强迫自己吃一些。”殷钧回答说:“接到太子赐给的亲笔信,读后让我感动得哭泣不已,肝心涂地。我不知情义,行动不合礼制。刚开始,日夜守丧不休息,眼睛分不清黄与黑,心情沉迷在哀乐中,只想解救哀伤的痛苦,没有用将来的计划克制自己。我算得个什么人呢,劳驾你如此忧怜。我将努力遵照圣旨去作,自己补过。”服丧完毕,迁任五兵尚书,由于生病时间长,不能胜任,便改任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侍卫东宫。不久改任中庶子。昭明太子死后,官属撤销,又任右游击,国子祭酒,常侍官职仍然保留不变。中大通四年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谥号贞子。113.C114.B115.C116.(1)高祖接受禅让时,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召调沈恪,命令他带兵进入宫中,保护梁敬帝离开正宫去别宫。(2)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解析】1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141页共141页\n句意:侯景围困台城。沈恪率领所部人员进入朝廷禁省守御,依随条文惯例加任右军将军,贼兵在东西方向垒起两座土山攻城,城内也堆土成山相应对峙,沈恪为东面土山的主将,昼夜抗击。“随例”在句中作状语,修饰下面的“加右军将军”,故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恪为东土山主”中“主”为“主将”的意思,“土山”作“主”的定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C。1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后用践祚指皇帝祭祀祖宗”说法错误,“践祚”指皇帝登基。故选B。1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先后在讨伐侯景、王僧辩的过程中立下战功并受到封赏”说法错误。讨伐王僧辩时,沈恪只是“预其谋”,并没有如选项所说“立下战功并受到封赏”。故选C。1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引”,征召,征调;“勒”,带领;“如”,去。(2)“寄托”,寄身,容身;“用”,因,因为;“者……也”,表判断。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生性深刻沉着而富有办事的才能气度,梁朝新渝侯萧映担任郡守时,征召他为主簿。卢子略反叛,沈恪抗御有功,被任命为中兵参军,高祖与沈恪是同郡人,感情好很亲近,萧映去世后,高祖向南征讨李贲,于是让妻子儿女随附沈恪还乡。侯景围困台城。沈恪率领所部人员进入朝廷禁省守御,依随条文惯例加任右军将军,贼兵在东西方向垒起两座土山攻城,城内也堆土成山相应对峙,沈恪为东面土山的主将,昼夜抗击,因有战功被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升任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落后,沈恪从小路悄悄地回到故乡,高祖讨伐侯景时,派人告知沈恪,沈恪就在东方起兵响应,平定侯景后,沈恪到京口拜见高祖,当天被任命为都军副,随即又担任帅府中的司马。当高祖定计诛讨王僧辩时,沈恪参与了策划。这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镇守吴兴,高祖就派世祖回到长城,设立栅栏防备杜龛,又派沈恪回到武康,招集兵员,到平定杜龛后,世祖袭击东扬州刺史张彪,派沈恪监理吴兴郡,高祖接受禅让时,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召调沈恪,命令他带兵进入宫中,保护梁敬帝离开正宫去别宫,沈恪就推门进去见高祖,叩头请罪说:“我沈恪曾经为萧家王朝服务过,今天不忍心目睹它的灭亡,我甘愿受死,也不接受这道命令,”高祖嘉许他的心志,就不再强迫他,另外调荡军的主帅王僧志代替他,高祖登上帝位后,任命他为吴兴太守。永定二年,调他监理会稽郡,适逢余孝顷阴谋接应王琳。从临川出兵攻打周迪,于是高祖任命沈恪为壮武将军,率兵越过东兴岭救援周迪。余孝顷听说沈恪到了,就退走了,高宗即位,沈恪加任散骑常侍、都督广衡等十八州诸军事,沈恪赴任还没有过岭,前刺史欧阳纥发兵在险要之地拒守,沈恪受阻前进不了,朝廷派遣司空章昭达统率各军讨伐欧阳纥,欧阳纥被平定之后,沈恪才得以进入广州。州内遭遇战火和灾荒。处处都残缺破损,沈恪收集安置流民并加以安抚关切,广施恩惠,岭表地区依靠他才得以平安稳定,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入朝担任领军将军,等到新老刺史交接完毕后他才返回朝廷,却因为路程太远没能按时到达,被有关官员奏劾而免任。后主即位,沈恪因患疾病调任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这一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追赠为翊左将军,天子下旨赏给皇家棺木,接着又出宫前往举哀,丧事所需财物,全部由国库资助供应,谧号是元。117.B118.D119.B120.(1)(姚察)幼时就有很高的悟性,从小就不喜欢游戏玩耍,对下棋或其他的游戏,从来不放在心上(一开始就不在意)。(2)东部发生战争闹饥荒,无处买粮,姚察家里人口又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满足自己所需。121.①爱亲人:战乱时,他把自己的粮食省下来给弟妹们吃,自己吃野菜。②守清廉:用清正廉洁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接受礼物,不经营生计。【解析】1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个门生好言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礼。以清心洁行的标准来自处,财产总是空乏,有人劝他经营生计,他笑着不回答。句子中“逊”修饰“请”,作“请”的状语,故二者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资产”作“每虚”的主语,构成主谓关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B。11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说法错误。古代官员辞官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D。1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元帝下诏书”理解错误,文中是“陈灭,入隋,开皇九年”,应是隋文帝下诏书。故选B。1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至”,极,最;“弱”,年少;“弄”,玩耍;“博弈”,下棋。“经心”,留心,在意。(2)“兵荒”,因战争而造成饥荒;“籴”,买;“并”,都,全部。1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待贫困,姚察表现得很坦然,他严守自己的清廉。从文中“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可知,姚察对家人表现出极大的爱心,战乱时买不到粮食,他把自己的粮食省下来给弟妹们吃,自己吃野菜。文中还提到“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他用清正廉洁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接受礼物,不经营生计。参考译文:姚察,宇伯审,是吴兴武康人。(姚察)幼时就有很高的悟性,年少时不喜欢游戏玩耍,对下棋或其他的游戏,从来不放在心上。勤奋刻苦,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十二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十三岁那年,梁简文帝当时还是太子,就让姚察到宣猷堂听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称道,等到梁简文帝继位,更加对他礼遇。起用他为南海王国左常侍,兼任司文侍郎。第141页共141页\n正逢梁朝王室遭遇祸乱,东部发生战争闹饥荒,无处买粮,姚察家里人口又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满足自己所需。姚察经常把自己的那份食物减省下来分给弟弟妹妹们,自己只有吃野菜当作美味。在荒年离乱中,他坚持学习不曾荒废。元帝在荆州即位,授予姚察任原乡县令。当时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姚察深相爱重,上表任姚察为佐著作,跟随他一起撰史。永定初年,吏部尚书徐陵任当时领著作,又引荐姚察任史佐,连徐陵的让官致仕等表,都请姚察来写,徐陵看到姚察写的文章叹息说:”我不如他啊。”太建初年,补为宣明殿学士,授散骑侍郎,不久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先前在关右的江左年老旧交,都倾慕姚察,沛国的刘臻私下到公馆询问《汉书》中的十多条疑难之事,姚察都给他分析,全是有经典依据的。当初,梁衰微灭亡时,姚察的父亲姚僧垣流亡到长安,姚察粗食布衣,不听音乐,到这时父亲的死讯由使者带到江南。当时姚察为母亲韦氏守丧刚刚除下丧服,后主因为姚察瘦弱,就暗地派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的家里办理丧事。不久以忠毅将军的职务起用,兼任东宫通事舍人。不久命他管理著作郎事务,服丧期满,就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姚察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有个门生不敢送厚礼,只送一端南布,一匹花练。姚察对他说:“我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练,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处。既然要诚心交往,希望不要如此烦劳。”这个门生好言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礼。以清心洁行的标准来自处,财产总是空乏,有人劝他经营生计,他笑着不回答。陈灭亡后到隋朝,开皇九年,文帝下诏授予姚察秘书丞的职务,另外命他完成梁、陈两代史书的编撰。大业二年,死于东都,享年七十四岁,留遗书要求从简办理丧葬,一定要遵从省俭。皇帝和太后都来哀悼惋惜,助丧物品很丰厚。122.D123.A124.B125.然而周迪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解析】1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划线句子中,“相随者亦稍苦之”“相随者”是“苦”的主语,“者”后不应断开,排除B项;“潜出”是动词,“临川郡市鱼鲑”应共同做其宾语,且如果是“临川郡市鱼鲑”单独成句的话,不合逻辑,因此“出”后不能断开,排除AC项。译文:日长月久,跟随他的人都不免觉得苦了。后来周迪派人悄悄跑出临川郡买鱼,此人脚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临川太守骆牙报告,骆牙抓住他,命令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赎。故选D。123.本题考查新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错误,“受禅”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故选A。第141页共141页\n1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B.“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说法错误,原文是“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而不是周迪“主动提供”。故选B。12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赋分点:“周赡”,施舍;“毫厘必钧”,毫厘不差;“讷于言语”,不善言辞;“德”,感激。参考译文:周迪,临川南城人。幼时居于山谷,四肢有力,能挽强弓,以射猎为业。侯景叛乱时,周迪的族人周续在临川起兵,梁始兴王萧毅把辖郡让给周续,周迪招募乡人跟从周续的军队,每次战斗必定勇夺第一。周续部下的头领,都是郡中的豪族,稍有骄横的行为,周续便约束禁止,这些首领对他都有怨恨,便一同杀了周续,推举周迪为主帅,周迪于是据有了临川之地,在工塘筑城。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保境,观望成败。周文育派长史陆山才游说周迪,周迪便拿出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周迪因功加封振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高祖接受帝位,王琳东下,周迪想自己据有南川,便召集所辖八郡首领结盟,声言赴援朝廷,朝廷担心他会兵变,便厚加抚慰。世祖即位,又晋封周迪为安南将军。熊昙朗反叛时,周迪和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同围攻熊昙朗,杀了他,并占有了他的全部兵马。王琳败后,世祖征召周迪出镇湓城,又征周迪的儿子进入朝廷,周迪瞻前顾后,都不前去。豫章太守周敷本来隶属于周迪。到这时和黄法抃一起率领他们的部下赶赴世祖殿庭,世祖记录他们打败熊昙朗的功劳,都给予封官加赏,周迪听说后,感到气忿不平,于是暗地里和留异相勾结。到朝廷军队讨伐留异时,周迪又疑惧不安,便派他的弟弟周方兴率兵袭击周敷,周敷与之一战,击败了他们。天嘉三年的春天,世祖下诏书赦免那些被周迪牵累的南川士兵民众,派江州刺史吴明彻统率众军,和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一起讨伐周迪。第141页共141页\n当初,侯景叛乱时,百姓都抛弃本业,群聚为盗,只有周迪的部属不侵扰,并分给田亩,督促他们耕作,百姓到集市贸易,都各有所得,同时政教十分严明,征税敛赋必定送到,其他郡缺东西的,都仰仗他资助。周迪本性质朴,不重视服饰仪表,然而他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到这时临川人都藏匿周迪军,虽然遭受杀戮,也没有肯说的人。世祖派都督程灵洗打败了周迪,周迪又与部下十多人逃到了山洞中。日长月久,跟随他的人都不免觉得苦了。后来周迪派人悄悄跑出临川郡买鱼,此人脚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临川太守骆牙报告,骆牙抓住他,命令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赎。于是派心腹勇士跟随此人进入山中,诱骗周迪外出打猎,同时骆牙派兵潜伏在道旁,乘其不备斩杀了周迪,然后将周迪首级传送到京都。126.A127.B128.C129.(1)高祖身形容貌本来强健雄壮,等回到京城,消瘦得皮包骨头,亲属和朋友,不再认得出他。(2)每到冬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人)掌火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手因为这而裂口。130.(1)武帝率先垂范:自身勤学爱学,创作成就突出,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朝廷积极兴学:修整装饰学馆,增加学生名额,增设学官等,提供较好的兴学条件。【解析】12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高祖天性淳厚孝顺。六岁时,献皇太后逝世,他水米浆汤三天不入口,哭泣哀伤痛苦,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更加尊敬惊异。“献皇太后”是一个称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三日”指的是三天“水浆不入口”,而非“哭泣”三天,因而,“三日”应与上句连接,与下句断开,排除D项。故选A。12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五经,指《论语》《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错。《论语》应为《周易》。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故选B。12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不举办大型宴会和各种法事,也不曾奏乐”错误,原文说的是“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尝作乐”,是说除非宗庙祭祀、大的集会酒宴和各种法事,梁武帝不曾奏乐。故选C。第141页共141页\n1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形容”,身形容貌;“销毁骨立”,消瘦得皮包骨头;“焉”,代词,他。(2)“竟”,完毕,完结,过去;“敕”,下令,命令;“把”,握,持,拿着。13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相关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可知武帝年轻时爱好学习,通晓儒学道学。虽然事务繁多,还书不离手,点火烛就着光研读,常常到五更。正是由于武帝自身勤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的作用。根据原文“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可知朝廷修整装饰国子学,增加学生名额,建立五馆。朝廷积极兴学,修整装饰学馆,增加学生名额,增设学官等,为天下浓郁学风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高祖天性淳厚孝顺。六岁时,献皇太后逝世,他水米浆汤三天不入口,哭泣哀伤痛苦,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更加尊敬惊异。等到遭遇文皇帝去世,当时高祖担任齐国随王谘议参军,随军府在荆州镇所,约略听到消息,就递上辞呈星夜赶路,不再吃饭睡觉,日夜兼程,大风大浪,也不短暂停留。高祖身形容貌本来强健雄壮,等回到京城,消瘦得皮包骨头,亲属和朋友,不再认得出他。拜祭陵墓,眼泪洒落之处,松树野草为之变了颜色。等到处于帝位,又设立七庙堂,每到叩拜时,总是泪如雨下,哀伤感动了身边的人。加之敬肃明察,凡事能深入研究,年轻时爱好学习,通晓儒学道学。虽然事务繁多,还书不离手,点火烛就着光研读,常常到五更。还修整装饰国子学,增加学生名额,建立五馆,设置《五经》博士。这时风气端庄肃敬,家家懂得礼节。大同年间,在台城西设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人交替在那里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也在东宫宣猷堂和扬州官府设立讲坛,于是四方郡国,追求学术、仰慕品德,都云集在京城。高祖天性聪慧敏捷,下笔便成文章,众多的诗赋,径直书写便完成,都文采与内容协调配合,超出古今。诏书碑铭赞语诔文,箴言颂辞书札奏章,从起初在民间,到登上帝位,所有文集,又有一百二十卷。隶草书法和书信,骑马射箭,无不奇特精妙。勤于政事,孜孜不倦。每到冬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人)掌火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手因为这而裂口。纠察奸人揭露隐秘的事,洞察世情,经常哀叹同情以致流泪,然后同意上奏。每天仅吃一餐,膳食没有鲜鱼肥肉,只是豆羹粗食而已。各种事务繁杂,日头倘若到了天中央,就嗽口度过而不食。身上穿着布衣服,床上是木绵青帐,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褥用了一年。经常自身厉行节俭,大体都是这一类。后宫女官从贵妃以下,六宫服饰除了三种绘有山雉的祭服外,衣服都不拖在地上,没有其余的锦绣绫罗。不饮酒,不听音乐,不是宗庙祭祀、大的集会酒宴和各种法事,不曾奏乐。性格端庄品行端正,虽然住在小殿暗室中,总是整理衣帽,闲坐时都系好衣带,盛夏暑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庄容貌,不和人见面,虽然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历观古代的帝王君主,恭顺节俭端庄礼敬,多才多艺学问广博,恐怕很少有人可与他相比。131.D132.C133.C134.(1)因而与他开玩笑说:“你年轻,为什么不廉洁?”朱异心中迟疑没有明白此话的意思。(2)朱异挥笔行文,览事决议,才华奔放,机敏多智,顷刻之间,诸事便办妥了。【解析】13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在独处时没有散逸的想法,在没有人看见自己的时候仍然神色恭敬有如面对宾客,胸怀博大深沉,神态仪表高拔不凡。观察他诚信的品行,不只十户人家所稀有,如果让他负重驰骋于远道,必有千里马的功用。“在独无散逸之想”中“想”是“无”的宾语,宾语“想”后面断开,且“在独无散逸之想”和“处暗有对宾之色”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BC两项;“观其信行”,“行”是“观”的宾语,宾语“行”后面应断开,排除A.故选D。13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廷尉……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错误。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的是太尉,不是廷尉。廷尉:古代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等事宜。秦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掌管天下兵马军务。故选C。1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得到尚书令沈约及《五经》博士明山宾的推荐”错误。尚书令沈约的推荐说法不当,文中没有说沈约推荐他。根据原文“寻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曰……”可知推荐他的是“《五经》博士明山宾”。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C。1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戏”,开玩笑;“逡巡”,心中迟疑;“旨”,意思。(2)“属辞”,撰写诗文;“纵横”,才华奔放自如;“敏赡”,机敏多智。参考译文: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唐人。朱异年龄几岁时,外祖父顾欢抚摸着朱异对他祖父朱昭之说:“此儿不是平常的人,当会成就您家门户。”长大后从师学习,遍学《五经》,尤其明晓《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戏、围棋、书法、算术,都是其所擅长的。年二十岁,至京城,尚书令沈约面试他,因而与他开玩笑说:“你年轻,为什么不廉洁?”朱异心中迟疑没有明白此话的意思。沈约于是说:“天下唯有文史经义围棋书法这些技艺,你一时都拿了过去,可称作不廉洁呀。”这年,(朱异)上书言建康宜设狱司,与廷尉品级相同,诏令交于尚书详议,同意了他的意见。按照旧的制度,年二十五岁才能做官。此时朱异恰好二十一岁,朝廷破例下令提拔他任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有诏令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士,《五经》博士明山宾上表推荐朱异说:“我见到钱唐人朱异,年纪尚轻,但品德完备办事精明练达,在独处时没有散逸的想法,在没有人看见自己的时候仍然神色恭敬有如面对宾客,胸怀博大深沉,神态仪表高拔不凡。观察他诚信的品行,不只十户人家所稀有,如果让他负重驰骋于远道,必有千里马的功用。”高祖召见他,极为高兴,对左右的人说:“朱异确实特异。”普通五年,大举北伐,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遣使者请求带着土地百姓归附,诏令有司商议此事虚实。朱异说:“自从王师北讨,不断取得胜利,徐州地方势力转而削弱,都想归罪法僧,法僧惧祸将至,他的投降必不会是假的。”高祖便派遣朱异报告法僧,并敕令众军应接,均受朱异指挥。到达后,法僧遵承朝廷旨意,正如朱异所预测的。中大通元年,迁任散骑常侍。自从周舍去世后,朱异代替他掌管朝廷机谋,军事长官的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起草,他一并兼管。每当四方进呈表疏,本管职司的文簿,咨询详断,全都堆积在他面前,朱异挥笔行文,览事决议,才华奔放,机敏多智,顷刻之间,诸事便办妥了。侯景阴谋反叛,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多次奏报,朱异认为侯景孤身寄命梁朝,必不会那样做,便对使者说:“鄱阳王就是不允许国家有一客人!”并压下启奏不上报,所以朝廷没有对此事做防备。等到侯景来侵犯时,城内文武官员都责怪他。朱异因此惭愧气愤,发病死去,时年六十七岁。135.B136.A137.D第141页共141页\n138.(1)当时贼寇剥削掠夺男人和女子,拘押逼迫士族和平民,孔奂常常保护他们,得以保全而度过危难的人很多。(2)(孔奂能)深入地通晓治理国事的根本(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奏进,皇上没有(一次)不说好的,各个部门(朝廷百司)积滞(积压或难解决)的事务,都交给孔奂决定。【解析】13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腹心”是一个名词,指“心腹之臣”,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再比较BC,“卑俯”“屈折”两个动词均是“朝士”的谓语,“奂”则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应该从“屈折”之后断开,排除C。译文:当时侯景的士兵都放荡不羁,凶威四溢,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又身居高职,朝中官员看见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慢自如,毫不屈服。故选B。1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说法错误,“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故选A。13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这段文字可知,最终高宗没有同意孔奂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后主的意见任用江总为太子詹事,选项说最终高宗采纳了孔奂的建议错误。故选D。13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子女”,男人和女子;“士庶”,士族和平民;“保持”,保护;“全”,保全;“济”,成功度过危难。(2)句首省略主语;“达”,通晓;“敷奏”,陈奏,向君上报告;“百司”,各个部门;“治体”,治理国事的根本;“滞”,积压、停留;“善”,好;“付”,交给。第141页共141页\n参考译文:孔奂,字休文,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孔奂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叔父虔孙收养,很好学,善于写文章,经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未通读过的。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后进入朝廷为尚书仓部郎中,转任仪曹侍郎。当时左尚书沈炯被匿名信所诽谤,将要判重刑,事情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孔奂在朝廷上发表议论辩审这件事,最后终于弄清楚了。丹阳尹何敬容因为孔奂刚直不阿,请求补孔奂为功曹史。时值侯景之乱,京城被攻陷后,朝中官员都被拘禁,有人向贼帅侯子鉴推荐孔奂,侯子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当时侯景的士兵都放荡不羁,凶威四溢,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又身居高职,朝中官员看见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慢自如,毫不屈服。有人劝说孔奂道:“现在是乱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于灾祸,这些异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节义来抗拒他们?”孔奂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之人,以求得保全自己?”当时贼寇剥削掠夺男人和女子,拘押逼迫士族和平民,孔奂常常保护他们,得以保全而度过危难的人很多。高祖受禅即位后。永定二年,封为晋陵太守。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不赴任所,唯自己一人乘单船到达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随即分给赡养孤寡之人。曲阿富人殷绮,见孔奂住所朴素俭约,便送给他一套衣服,一床毡被。孔奂说:“太守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会不能置办这些东西,只是老百姓还有周济不到的,不允许我独自享受温饱罢了。”当初,世祖在吴中,听说孔奂能妥善地处理政务,等到继承帝位后,征召他为御史中丞,兼领扬州大中正。孔奂性格刚直,善于推理,多次弹劾官吏的过失罪责,朝廷官员对他是很敬怕。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孔奂决断。这时候世祖患病,朝廷的很多事,都委托仆射仲举同孔奂一起决定。世祖驾崩后,高宗即位。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进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对此很赞赏。第141页共141页\n孔奂性格很耿直,对私相嘱托之事一概回绝,即使尊贵如太子,重臣如公侯,对他感情相加,也不为此屈服。后主在东宫时,想任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想答应他,孔奂便上奏章说:“江总是文笔华丽之人,现今皇太子文笔不错,不用再跟从江总学习,以臣之拙见,应选择厚道之人,来辅佐太子。”高宗又说:“按照你说的,谁居此位最合适?”后主当时也在场,就说:“王廓是王泰之子,不可任太子詹事。”孔奂又说:“宋朝范晔是范泰之子,也任太子詹事,前代没疑义。”后主仍固执己见,高宗最后还是任江总为太子詹事,因此忤逆了皇上。孔奂耿直如此。至德元年去世,当时七十岁。139.C140.C141.B142.⑴魏将杨大眼的大军突然来到,裴叔业丢下大军逃跑,王珍国率领军队断后,所以才没有落到惨败的地步。⑵王珍国因功被授予右卫将军,他推辞不肯接受;高祖又赐予他金银布帛,珍国又坚决地推让。【解析】13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为没有功劳,他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祖不答应。改封王珍国为宜阳县侯,食邑户数和从前一样。征召王珍国回京担任太子右卫率。天监九年,出京任湘州刺史。任职四年,被召回京担任护军将军。“宜阳县侯”为专有名词,“改封”在此指官职的变化,是一个词语,宾语是“宜阳县侯”,不可断开,排除AD。“出为湘州刺史”的意思是“出京任湘州刺史”,句意完整,如果将“视事”与此句相连,则句子意思不通顺。“视事”应与“四年”相连,意思是“任职四年”,故应在“视事”前断句,排除B。故选C。14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高祖,多为开国之君的谥号”错误。高祖,多为开国之君的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故选C。1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高祖赐他金帛,他不肯接受”不能说明他“为官清廉”,只能说明他居功不傲,不贪财货。第141页共141页\n故选B。1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奄”,突然;“走”,逃跑;“殿”,断后,殿后。(2)“以”,因为;“不拜”,没有接受(任命);“固让”,坚决推让。参考译文:王珍国,字德重,是沛国相州人。父名广之,是齐朝的一员良将,官做到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珍国被从家中征召,授予冠军行参军一职,后多次升迁为南谯太守,为政有能干的名声。当时郡内苦于饥荒,他就发放米粮财物,来拯救贫穷的百姓。齐高帝下手诏说:“你爱护百姓治理国家,非常符合我的心意。”永明初年,升任桂阳内史,抓捕盗贼,境内清平。卸任返回都城,路经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到江边为他设宴饯别,见王珍国回京携带的东西少而简朴,就感叹说:“这人真可以说是贤良的地方大员啊。”回京后担任大司马中军参军。齐武帝对他非常了解和欣赏,常常赞叹道:“晚代将领家的子弟,像珍国这样的太少了!”升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回到京城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建武末年,魏军围困司州,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打涡阳城,作为声援,起用王珍国为辅国将军,率领军队助战。魏将杨大眼的大军突然来到,裴叔业丢下大军逃跑,王珍国率军断后,所以才没有落到惨败的地步。高祖兴起义师,东昏侯诏令王珍国率部返回京师,入驻建康城。义军到达后,东昏侯派王珍国出城驻守朱雀门,结果被王茂的军队打败,于是退入城内。王珍国秘密派遣郄纂手捧一面明镜给献高祖向他表达归顺的诚意,高祖斩断黄金来回复他。当时城中军民都想归附义师,只是没有人敢率先行动,侍中、卫尉张稷总领众军,王珍国秘密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让他)邀请张稷(一起行动),张稷答应了。十二月丙寅日清晨,王珍国带领张稷出卫尉府,率兵从云龙门进入内殿,在内殿找到东昏侯并杀了他。王珍国因功被授予右卫将军,他推辞不肯接受;高祖又赐予他金银布帛,珍国又坚决地推让。皇帝下诏答复他说:“你体谅国家情深意重,的确值得嘉奖。”天监初年,被封为滠阳县侯,食邑一千户。天监二年,魏国任城王元澄侵犯钟离,高祖派遣王珍国(迎战),趁机询问讨贼的方针策略。王珍国回答说:“我常常担心魏兵来的人少,不担心他人多。”高祖认为他说得豪壮,于是授予他假节称号,和众军共同讨伐魏军。魏军退走,他率军返回。担任征虏将军。恰逢梁州长史夏侯道迁带着整个梁州投降魏国,王珍国从魏兴抄小路出击,打算偷袭他,没有成功,于是就留在魏兴镇守。因为没有功劳,他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祖不答应。改封王珍国为宜阳县侯,食邑户数和从前一样。征召王珍国回京担任太子右卫率。天监九年,出京任湘州刺史。任职四年,被召回京担任护军将军。天监十四年,王珍国去世。高祖下诏,追赠他车骑将军称号,赐予丧礼费用十万钱,谥号为“威”。143.C第141页共141页\n144.C145.B146.(1)萧琛多次治理大郡,不经营家私产业,有缺少钱财的时候就取俸禄(使用),不把(这样做)当麻烦。(2)(萧琛)临终前嘱咐儿子们,把他和妻子合葬,分为两座并列墓室,用蔬菜追悼祭奠,安葬的时候仅仅十辆车,丧事一切从简。【解析】14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意思:萧琢执意要求得到此书,这本书多有不同于今本的地方,而且纸张和墨迹都很陈旧,文字多如龙起飞的样子,既非隶书,也不是篆书,萧琢十分珍视。到这次外出,他把书赠送给鄱阳王萧范,萧范于是把它献给太子。“其书”是“多有异今者”的主语,主谓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B。“文字”是“多如龙举之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14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太守……掌管……军事、科举”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诀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故选C。14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担任司徒记室时……”错误,根据“还为通直散骑侍郎”,应该是在萧琛担任通直散骑侍郎时的事情。故选B。1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频”,多次;“莅”,治理;“治”,经营;“阙”通“缺”;“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当。(2)得分点:“遗令”,临终嘱咐;“止”,仅仅;“率素”,一概从简;“祭以蔬菜”,状语后置,用蔬菜追悼祭奠。第141页共141页\n参考译文:萧琛,字彦瑜,兰陵人。几岁的时候,堂伯父萧惠开抚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必定使我们家族兴旺。”萧琛年少时性格开朗,悟性好,有纵横的才智,能言善辩。出仕为齐朝太学博士。当时王俭主持朝廷政务,萧琛年少,没有被王俭所赏识,他依仗自己的才气想要拜望王俭。当时王俭在乐游苑设宴,萧琛就穿着虎皮靴,拄着桃枝杖,径直走到王俭的座位前,王俭和他交谈,心中大喜。王俭担任丹阳尹,征召萧琛为主簿,又多次升迁(萧琛)至司徒记室的官职。永明九年,北魏开始与齐建交友好,萧琛两次受命到桑乾,返回担任通直散骑侍郎。当时北魏派李道固作为使者来齐,齐帝设宴招待他。萧琢在御宴上举杯劝李道固,李道固不接受,他说:“公庭上没有私礼,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劝酒。”萧琛缓缓地回答说:“《诗》中有这样的说法‘雨点洒到公田里,同时私田也跟随承受雨点的恩惠’。”在座的人都佩服萧琢的口才,李道固于是接受了萧琛的劝酒。东昏侯刚刚继位,朝廷因为没有入庙拜见的典仪而议论,萧琛建议依据《周颂》的《烈文》《闵予》,(这些)都是登位拜见宗庙的典章,于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高祖平定京城,征召萧琛为骠骑谘议,兼任录事一职,调任为给事黄门侍郎。萧琛在宣城时,有位北方的僧人渡江到南方,只携带了一个葫芦,里面有《汉书序传》。僧人说:“京城的遗老相传,认为这是班固的真本。”萧琛执意要求得到此书,这本书多有不同于今本的地方,而且纸张和墨迹都很陈旧,文字多如龙起飞的样子,既非隶书,也不是篆书,萧琛十分珍视。到这次外出,他把书赠送给鄱阳王萧范,萧范于是把它献给太子。萧琛不久调任安西长史、南郡太守。(因)母亲去世,离职回家服丧,又遭父亲离世。后被起用为信武将军。萧琛不久调任吴兴太守。吴兴郡中有座项羽庙,当地民众称很有灵验,于是当地人就在郡府中厅堂设置帐幕作为神座,公私事务都来此请示祈祷,前后两任太守都在厅堂拜祭,而避居于其他房屋。萧琛到来,把神位迁移回项羽庙中,处理此事毫不犹豫。又禁止杀牛供奉神座祭祀,以肉干代替新鲜肉。萧琛多次治理大郡,不经营家私产业,有缺少钱财的时候就取俸禄(使用),不把(这样做)当麻烦。高祖在西邸时,曾与萧琛亲密而随意,每当朝中有宴会,高祖就用旧恩情接待他,称他为同族的老长辈。萧琛也恭敬地陈述皇帝的旧恩。萧琛常说:“青壮年时我有三个喜好,音律、书、酒。年老以后,两件事都废弃了,仅读书一项兴趣不减。”中大通元年,萧琛担任晋陵太守,因患病自己请求免职,改任金紫光禄大夫。萧琛去世时五十二岁。(萧琛)临终前嘱咐儿子们,把他和妻子合葬,分为两座并列墓室,用蔬菜追悼祭奠,安葬的时候仅仅十辆车,丧事一切从简。皇帝下诏追赠他本来的职位,加封云麾将军,谥号为平子。147.D148.B第141页共141页\n【分析】14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枝叶”作“安附”的主语,两者中间不可断开,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同恶不悛”意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由此可知,“同恶”和“不悛”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句意为: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故选D。148.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错误,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故选B。参考译文:袁昂,陈郡阳夏人。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149.B150.D151.D152.(1)王亮担任丹阳尹,听说后很喜欢他,征召他为主薄,政事大多交给他办理。(2)虽然信件是从外面送进的,周舍还是被有关官员举奏,他因此获罪被免官。第141页共141页\n153.(1)衣食住行像贫困者一样节俭。(2)灰尘满屋,室坏不修。(3)为官清廉,死后都没有任何财产。【解析】14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每入”作“官府”的状语,不要断开,排除CD;“尘埃”是一个词语,指飞扬的灰土,不要断开,排除AC。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每次进官府,即使是高大华丽的建筑,内房层层,周舍居住后就积满了灰尘。用荻草做遮挡物,坏了也不修葺。故选B。15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褒奖性的称号”不全面,谥号一般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故选D。15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根据原文“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可知“他死后皇帝原谅了他”的推断不正确,应是皇帝觉得愧对他。故选D。15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悦”喜欢,“辟”征召;“委”交给。(2)“书”,信件;“为……所”,表被动,被;“坐”,获罪;“免”,被动句,被免官。15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可知周舍生性节俭朴素,衣食住行像贫困者一样节俭。由“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可知他非常朴素,并不以广厦华堂为意,灰尘满屋,室坏不修。第141页共141页\n由“食不重味,身摩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可知他为官清廉,死后都没有任何财产。参考译文:周舍字升逸,汝南安成人。周舍小时候聪慧,长大以后,博学多识,尤其精通义理,擅长诵读书籍,背诵文章立论辩说,音调清晰有辩才。出仕为齐朝太学博士,升任后军行参军。建武年间,魏国人吴包归附南方,他有很高的儒学修养。尚书仆射江祐招吴包讲授,周舍造访就座,多次让吴包折服,周舍说理刚健飘逸,因此有辩才之名。王亮担任丹阳尹,听说后很喜欢他,征用为主簿,政事多托付给他。高祖登位,广泛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吏部尚书范云很看重周舍的才华,把他推荐给了高祖,高祖征召周舍为尚书祠部郎。当时新王朝刚建立,礼仪的增减,大多出自周舍。当时王亮获罪回家,没有一个老朋友去拜访他,唯独周舍重视旧日恩情,等到王亮去世时,周舍亲自为他料理出殡安葬,当时的人都称赞他。调任尚书吏部师、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然担任的职务屡次变更,但经常留在官署内,很少能休息回家,国史诏语,礼仪法律,军事谋略,都由他兼管。周舍日夜侍奉皇帝,参与机密事务,二十多年不曾离开皇帝的身边。周舍素来能言善辩,和别人谈论开玩笑,终日不绝口,竟没有一句话泄漏机密,众人特别赞叹佩服他。周舍生性节俭朴素,衣服器物,住处床席,如同百姓中的贫困者。每次进官府,即使是高大华丽的建筑,内房层层,周舍居住后就积满了灰尘。用荻草做遮挡物,坏了也不修葺。担任右卫,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授任侍中,兼步兵校尉,没有就职,又担任员外散骑常待、太子左卫率。不久,又加授散骑常待、本州大中正,升任太子詹事。普通七年,南津截获武陵太守白涡的信件,许诺送给周舍一百万钱的见面礼,官府将其上报给了朝廷。虽然信件是从外面送进的,周舍还是被有关官员举奏,他因此获罪被免官,调任右骁骑将军,执掌太子詹事事务,他在这一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皇帝前往吊唁,哀伤感动身边的人。下诏说:“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周舍,突然去世,心中悲痛。他的学问思想坚定明确,志向品行通达明敏,为国家机要大事辛劳多年,才能还没有充全施展,更令人叹息悲伤。应该隆重地追念,来表彰好人。可追赠他为待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服一件,丧事花费依据情况供给。谥号叫简子。”第二年,又下诏说:“已故待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理贯通儒道,广博穷尽文史,侍奉亲人能孝顺,传奉君主能尽忠,多年掌管机密,以清廉忠贞要求自己。饮食没有多余的味道,身上没有多余的衣服。去世的时候,内没有妻妾,外没有田地住宅,两个儿子孤单贫困,超过古代名人。往日,南司关于白涡的弹劾,恐怕外间议论我有私心,以致有废黜免职的诏命,追忆有愧于他秋直的善行。外府可酌情加以褒奖,来表彰好人。”154.B155.B第141页共141页\n156.C157.(1)萧昂去世,庐陵王萧续接任,又亲手写教令招引他,杜之伟坚决推辞不应召,于是护送萧昂丧棺回京。(2)升任中书侍郎,领衔大著作之职。高祖接受禅位,授予他鸿胪卿之职,其余职务都照旧。158.①回顾自己任职经历,逊称自身平庸不堪其任;②推荐适合担任其职的人选,诚恳举贤;③表达自己退职让贤的心愿。【解析】15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重”在此处应是动词,看重,宾语为“其有笔力”,不需要断开,故排除AC。“舍身”,“舍”后是否断开,是选择正确与否的关键。如果把“寺舍”理解为一个词,就导致误判。此处“舍身”是指帝王为宣扬佛法自加苦行,故排除D。句意:仆射徐勉曾见到杜之伟的文章,看重他的文章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驾幸同泰寺为宣扬佛法自加苦行,诏徐勉撰定仪注,徐勉以台阁先前无此礼,召杜之伟草拟其仪。故选B。15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专钞一史”判断有误,钞撰有“专钞一史”“合钞众史”两种情形。此题可以根据“与学士刘陟等钞撰群书”分析,“群书”指多部史书,可见是博览群书的钞撰方式。故选B。15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仆射徐勉看重他的文章有笔力,启奏补他为东宫学士”与原文不符。结合“仆射徐勉尝见其文……乃启补东宫学士”分析,“启奏补他为东宫学士”原因在于梁武帝驾幸同泰寺为宣扬佛法自加苦行,诏徐勉撰定仪注,徐勉认为台阁先前无此礼,召杜之伟草拟其仪,属于因事荐任,C项却单一表述为因才荐任。故选C。15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卒”,去世;“手”,亲手;“固”,坚决。第141页共141页\n(2)“迁”,升任;“受禅”,接受禅位;“除”,授予……官职。15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杜之伟上奏疏论说了自身辞去大著作之职的理由,说理思路明晰,体现了雄辩的气势,仔细研读可发现,该论断注重分层说理,学生答题时,分层剖析并合理表述即可。结合“臣以绍泰元年,忝中书侍郎,掌国史,于今四载。臣本庸贱,谬蒙盼识,思报恩奖,不敢废官”分析,我在绍泰元年,愧任中书侍郎,掌国史,至今已四年。我本是平庸卑贱之辈,谬蒙重视赏识,我思报恩奖之情,不敢废官职。回顾自己的任职经历,称自己为平庸卑贱之辈,不能够胜任该职。结合“著作之材,更宜选众。御史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黄门侍郎孔奂,或清文赡笔,或强识稽古,迁、董之任,允属群才,臣无容遽变市朝,再妨贤路。”分析,著作之才,更应从众人中选。御史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朝前兼大著作虞荔、梁朝前黄门侍郎孔奂,他们有的文清笔富,有的强识通古,司马迁、董狐之职,完全属于他们这些人才,我不应迅速改变市朝,再妨碍贤路。诚恳举荐贤能的人。结合“尧朝皆让,诚不可追,陈力就列,庶几知免”分析,尧在朝时都让贤,我既不能追上他们,勉强列于其中,希望能够去职。表达自己让贤的想法。参考译文:杜之伟,字子大,是吴郡钱塘人。家庭世代治儒学,以《三礼》为专门之学。父亲杜规,梁朝任奉朝请,与光禄大夫济阳江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好。杜之伟幼年精勤聪敏,有出众的才智。七岁受教《尚书》,稍后又学习《诗》、《礼》,略通这些学问。十五岁遍读文史及礼仪方面的古书,当时有名人士称他早成。仆射徐勉曾见到杜之伟的文章,看重他的文章有笔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驾幸同泰寺为宣扬佛法自加苦行,诏徐勉撰定仪注,徐勉以台阁先前无此礼,召杜之伟草拟其仪。于是启奏补杜之伟为东宫学士,与学士刘陟等抄撰群书,各为题目。所撰《富教》、《政道》二篇,都由杜之伟为序。到湘阴侯萧昂为江州刺史,以杜之伟掌记室。萧昂去世,庐陵王萧续接任,又亲手写教令招引他,杜之伟坚决推辞不应召,于是护送萧昂丧棺回京。于是侍奉临城公读书。不久封扬州议曹从事、南康嗣王墨曹参军,兼太学限内博士。大同七年,梁朝皇太子祭拜于国学,那时乐府无孔子、颜子登歌词,尚书参议命令杜之伟拟制其文章,艺人传习,成为佳话。转补安前邵陵王田曹参军,又转任刑狱参军。杜之伟年纪地位卑下,只凭借强识俊才,在当世享有盛名。吏部尚书张缵深为了解他,认为他有能为朝廷担负重任的大臣之才。第141页共141页\n侯景反叛时,杜之伟奔逃到山泽。到高祖担任丞相,久闻其名,召补为记室参军。升任中书侍郎,领衔大著作之职。高祖接受禅位,授予他鸿胪卿之职,其余职务都照旧。杜之伟启奏请求解去大著作之职,说:“我在绍泰元年,愧任中书侍郎,掌国史,至今已四年。我本是平庸卑贱之辈,谬蒙重视赏识,我思报恩奖之情,不敢废官职。著作之才,更应从众人中选。御史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朝前兼大著作虞荔、梁朝前黄门侍郎孔奂,他们有的文清笔富,有的强识通古,司马迁、董狐之职,完全属于他们这些人才,我不应迅速改变市朝,再妨碍贤路。尧在朝时都让贤,我既不能追上他们,勉强列于其中,希望能够去职。”帝诏不允许。不久转任大匠卿,改任太中大夫,仍诏令他撰写梁史。永定三年去世,殁年五十二岁。杜之伟撰文,不崇尚浮华,而是温雅博富。所撰文章多遗失,存下来共十七卷。159.B160.D161.C162.(1)谢超宗离开郡,与王莹相互憎恨仇视,回去以后,向王懋离间王莹。(2)王莹的堂弟王亮执掌朝政后,对王莹平素虽不友好,但也常常想把他引荐作为共事的人。【解析】15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适逢护军崔慧景从京口奉江夏王来讨伐,王莹领受帝王假节之命,率领众军在湖头抵抗慧景。夜里被崔慧景袭击,军队溃散,王莹跳入水中,抓着木片逃入乐游,因而能够返回台城。“护军崔慧景”作主语,“自京口奉江夏王”作“入伐”的状语,之间不可断开,“入伐”连动短语作谓语,“莹假节”中“莹”为主语,“伐”后“莹”前断开。排除AD。“莹赴(于)水”中主(莹)、谓(赴)、补(水)成分齐全,独立成句;“乘榜入乐游”,承前共用主语“莹”,“乘榜”作“入”的状语,“乐游”为地点补语,“水”后“乘”前断开。排除C。故选B。16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视事,指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初”错。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或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任职之初。选项混淆了两个概念。故选D。第141页共141页\n16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C.“针砭时弊”错,原文信息是“永元初,政由群小,莹守职而不能有所是非”,可见“不能有所是非”,意思是“王莹忠于职守却不能有所褒贬评论”,未能做到针砭时弊,选项背离了文意。故选C。16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去”,离开;“交恶”,相互憎恨仇视;“既”,已经,在……之后;“间”,离间、挑拨;“间莹于懋”,状语后置句,“于”向。(2)“从弟”,堂弟;“当朝”,执掌朝政;“善”,友好;“时欲引与(之)同事”,省略句;“引”,引荐;“同事”,古今异义,共事。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王莹,字奉光,是琅邪临沂人。他的父亲王懋,是光禄大夫、南乡僖侯。王莹选配了宋朝的临淮公主,授予驸马都尉,任职著作佐郎,多次迁升为太子舍人,抚军功曹,散骑侍郎,司徒左西属。齐高帝萧道成任骠骑将军时,王莹被举荐为从事中郎。不久,王莹出任义兴太守,代替谢超宗。谢超宗离开郡,与王莹相互憎恨仇视,回去以后,向王懋离间王莹。王懋向朝廷禀告,说王莹供养父母不足,由此失去郡职而被弃置不用。很久以后,王莹担任前军谘议参军,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没有拜受就职,因为遭遇母亲丧事回家。守丧期满除服,王莹做给事黄门郎,离京担任宣城太守,升任骠骑长史。又担任黄门侍郎、司马、太子中庶子,仍任职侍中,父亲去世离开了职位。王莹守丧期满除服,又担任侍中,兼任射声校尉,又做冠军将军、东阳太守。王莹在郡任职都有仁政,升为吴兴太守。明帝忧虑各种政务,王莹接连居处二郡,都有能够胜任的名声,很被嘉奖赞美。他回朝后担任太子詹事、中领军。永元初年,政事由众小人统管,王莹忠于职守却不能有所褒贬评论。王莹的堂弟王亮执掌朝政后,对王莹平素虽不友好,但也常常想把他引荐作为共事的人。王莹升任尚书左仆射,未就职。适逢护军崔慧景从京口奉江夏王来讨伐,王莹假节(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率领众军在湖头抵抗慧景。夜里被崔慧景袭击,军队溃散,王莹跳入水中,抓着木片逃入乐游,因而能够返回台城。崔慧景战败,王莹回朝居于领军府。仁义之师到达,他又受命假节,督管宫城众军事。建康平定。高祖为相国,举荐王莹为左长史,加封冠军将军,奉命带车驾到江陵迎接和帝。和帝到南州,让位于正式寝宫以外的宫室。高祖即位,王莹升任侍中、抚军将军,封建城县公,食邑千户。不久升任尚书右仆射。侍中、抚军还跟原来一样。不久,王莹任护军将军,又升任散骑常侍、中军将军、丹阳尹。王莹就职治事三年,升侍中、光禄大夫,兼任左卫将军。王莹性格清高慎重,任职恭敬谨慎,高祖很器重他。天监十五年,王莹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侍中还如以前。王莹将要受职,铸印的工匠铸造他的印,铸造六次,龟六次都毁坏了,完成以后,龟颈空虚没有充实,填补来使用它。王莹任职六天,突然发病而亡。追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163.A164.B165.B166.(1)王莹的堂弟王亮执掌朝政后,即使平素没有和王莹交好,但也常常想把(他)引荐为共事的人。(2)夜里(王莹一方)被崔慧景袭击,军队溃散,王莹跳入水中,乘船逃入乐游,因而能够返回台城。167.①以孝事亲;②忠于职守;③以能任职;④清慎恭恪。【解析】16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久,(王莹)出任义兴太守,代替谢超宗。谢超宗离开义兴,与王莹互相憎恨。(谢超宗)回到(朝廷)以后,在王懋面前离间(他)和王莹。王懋向朝廷禀告(说王莹不养父母),(朝廷)以王莹供养父母不足为理由(判罪),(令王莹)失去郡守之职(而被)弃置不用。“顷之”为句首时间词,一般要单独成句,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义兴太守”是官职,作“为”的宾语,另根据上下文可知,“代谢超宗”的主语是王莹,“代谢超宗”前面断开,排除C;“不足”做“供养”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6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黜”是贬官之意。另有“黜陟”一词表示官吏的进退升降。故选B。第141页共141页\n16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兼任射声校尉、冠军将军、东阳太守”说法错误。由原文“父忧去职。服阕,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又为冠军将军、东阳太守”可知,王莹丁父忧期满后复职侍中,兼任的职务是“射声校尉”,“冠军将军、东阳太守”是另外的任命,不是兼任。故选B。16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从弟”,堂弟;“善”,交好;“引”,引荐,举荐。(2)关键词:“为……所……”,表被动;“赴”,投入,此处可译为“跳入”;“榜”,船桨,此处借指船。16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丁母忧。服阕,为给事黄门郎”“父忧去职。服阕,复为侍中”可知,王莹在遭遇父母丧事时,为父母守丧期满,再任职,可见其以孝事亲;结合“明帝勤忧庶政,莹频处二郡,皆有能名。甚见褒美”可知,王莹接连居处二郡,都有能够胜任的名声,被明帝高度嘉奖赞美,可见其忠于职守;③以能任职;结合“永元初,政由群小,莹守职而不能有所是非”“慧景败,还居领军府。义师至,复假节,都督宫城诸军事”可知,王莹在职位上能够忠于职守;结合“奉法驾迎和帝于江陵”“莹性清慎,居官恭恪,高祖深重之”可知,王莹性格清高慎重,任职恭敬谨慎,高祖很器重他。参考译文:第141页共141页\n王莹字奉光,是琅邪临沂人。他的父亲王懋,是光禄大夫、南乡僖侯。王莹选配了南朝宋国的临淮公主,拜任驸马都尉,被授予著作佐郎(的官职),多次迁升为太子舍人、抚军功曹、散骑侍郎、司徒左西属。不久,(王莹)出任义兴太守,代替谢超宗。谢超宗离开义兴,与王莹互相憎恨。(谢超宗)回到(朝廷)以后,在王懋面前离间(他)和王莹。王懋向朝廷禀告(说王莹不养父母),(朝廷)以王莹供养父母不足为理由(判罪),(令王莹)失去郡守之职(而被)弃置不用。很久以后,(王莹)担任前军谘议参军、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他)还没有拜受官职,就遭遇母亲的丧事。守丧期满除服,(王莹被任命)为给事黄门郎,离京做了宣城太守,升迁为骠骑长史。(后来)又担任黄门侍郎、司马、太子中庶子,又升迁为侍中,父亲去世后(王莹)离开了职位。守丧期满除服,(王莹)又担任侍中,兼任射声校尉,又做了冠军将军、东阳太守。(王莹)在郡里施行仁政,升迁为吴兴太守。明帝忧虑各种政务,王莹接连居处二郡,都有能够胜任的名声,被高度嘉奖赞美。永元初年,政事由众小人(统管),王莹忠于职守却不能有所褒贬评论。王莹的堂弟王亮执掌朝政后,即使平素没有和王莹交好,(但也)常常想把(他)引荐为共事的人。(王莹)升迁为尚书左仆射,(他)还没有上任,适逢护军崔慧景推奉江夏王进京讨伐,王莹带着符节,率领众军在湖头抵抗慧景。夜里(王莹一方)被崔慧景袭击,军队溃散,王莹跳入水中,乘船逃入乐游,因而能够返回台城。崔慧景战败,(王莹)回朝在领军府任职。仁义之师到达,(他)又带着符节,指挥宫城各种军事事务。建康平定,高祖(当时)是相国,举荐王莹为左长史,加职冠军将军,恭敬地带着法驾到江陵迎接和帝。和帝到了南州,在别宫退位让贤。高祖即位,(王莹)升迁为侍中、抚军将军,受封为建城县公,有一千户食邑。(王莹)就职治事三年,升迁为光禄大夫,兼任左卫将军。王莹性格清高慎重,任职恭敬谨慎,高祖很器重他。天监十五年,(王莹)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仍旧担任丹阳尹、侍中之职。王莹将要受职,铸印的工匠铸造他的官印,铸造了六次,龟六次都毁坏了,完成以后,龟颈空虚没有充实,就填补好来使用它。(王莹)任职六天,突然发病而亡。(朝廷)追赠(他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168.(1)于是将它们分门别类,抄录下来并按序编排。现在定林寺中藏的经书,就是刘勰编定的。(2)(书)完成后,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世俗之辈)所称许。刘勰很看重自己所写的文章,想在沈约那儿得到认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区别”,分别,分类;“序”,名词活用做动词,按序编排;“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时流”,当时的一般人,世俗之辈;“取定”,得到认定;“未为时流所称”,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世俗之辈)所称许;“欲取定于沈约”,状语后置句,“于沈约”作“取定”的状语后置了,正确语序是“于沈约取定”,在沈约那儿得到认定。参考译文:刘勰,字彦和,东莞郡莒邑人。祖父刘灵真,是南朝宋司空刘秀的弟弟。父亲刘尚,曾任越骑校尉。刘勰早年丧父,志向专一勤奋好学。家里贫困,没有娶亲,依附出家人僧祐,和他一起生活达十多年,终于广通经论。于是就区部别类,抄写并按序排列。现在定林寺的藏经,就是刘勰确定下来的。第141页共141页\n(书)完成后,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世俗之辈)所称许。刘勰很看重自己所写的文章,想在沈约那儿得到认定。沈约当时名位显贵,刘勰无法自通,就背着书,等待沈约出来,到车前请求,像是卖东西的样子。沈约就命人拿来读,很重视它,认为深得文理,经常放它在几案上时时翻看第141页共14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02 22:37:26 页数:141
价格:¥15.88 大小:208.88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