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列子》 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译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列子》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C.虽我之死(虽:即使)D.惧其不已(已:停止)2.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第26页共26页\nD.汝心之固/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D.本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第26页共26页\n(列子《列子》)5.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B.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C.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D.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屈伸呼吸       屈伸:现在是“屈曲与伸舒”文中是“身体四肢的活动”。B.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现在是“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文中是“打中击伤”。C.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止:文中是“行动的踪迹”。D.充塞四虚             四虚:文中是“四方空旷”。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往晓之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B.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积善者久之C.其人舍然大喜             虽然,彼一也D.列子闻而笑曰             相委而去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9.文末列子说“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这反映出作者什么学派的观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26页共26页\n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0.文中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12.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里的“李”指的是(     )A.李商隐B.李白C.李贺D.李清照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薛谭学讴于秦青。(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4.读了本文,你认为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第26页共26页\n人有亡者(,通“斧”),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也;颜色,窃也;言语,窃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hú)其谷(山间低地)而得其。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列子·说符》)15.“颜色,窃也”句中的“颜色”是指(     )。A.衣服的颜色B.脸上化妆的色彩C.身体的肤色D.脸上的神色16.“抇其谷”的“抇”字的意思同于(     )。A.捏B.播种C.挖掘D.耕种17.“动作态度,无似窃者”,这句是说邻家孩子的动作、态度(     )。A.没有斧头好偷了B.就像偷斧头的人C.不像偷斧头的人D.不再偷斧头了18.“颜色,窃也;言语,窃也”是说亡者(     )。A.做贼心虚B.察言观色C.自作自受D.无往不利19.在这则故事中,邻居的孩子(     )。A.根本和失斧头的事无关B.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终于协助失主在山谷找回了失去的斧头C.确实偷了斧头,难怪看起来像偷了斧头的样子D.终于自首认错,自动把埋在山谷的斧头找出还给失主。20.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而归以告壶丘子①,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第26页共26页\n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②焉。”列子入,涕泣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③,罪乎不震不止,是殆见吾杜德几④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chōu)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⑤矣。”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猗(wēi)移⑥,不知其谁何,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狶(大猪)如食人,于事无亲,雕瑑(玉器上隆起的雕纹)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然而封戎,壹以是终。(选自《列子·黄帝》有删节)【注】①壶丘子,名林。战国郑人,列子之师。②湿灰:被水浸湿的灰不能复燃,喻壶子不能复生。③地文:土地的纹理,亦即土地的外貌。④德几:指生机。⑤杜权:在生气的闭塞不通之中开始有了转机。⑥猗移:委曲顺从貌。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   信:同“伸”,表白。B.吾见怪焉   怪:指神色异常。C.是殆见吾杜德几也   杜:堵塞。D.食狶如食人   食:吃,吃饭。2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B.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C.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第26页共26页\nD.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壶子不相信神巫,而他的学生列子却非常崇拜,为此,壶子决定会会这个神巫。B.第一次见面壶子显示了大地那凝寂沉静的外貌,而神巫却认为是面如死灰,就以为壶子死期将至。C.第二次见面壶子显示了像天壤那样柔和自然的外貌,神巫认为这是自己道术施救的结果,所以壶子能起死回生。D.第三次见面壶子显示了还不曾从道的本原中产生出来的样子,神巫无法做出判断,于是吓得逃走了。2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2)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行云薛谭乃谢枣反终身不敢言归。(节选自《列子·汤问》)25.为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6.下列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止住了,不能流动了。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27.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第26页共26页\n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28.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杨朱之弟曰布(说)B.衣素衣而出(穿)C.衣缁衣而反(黑色)D.杨布怒,将扑之(生气)29.下列选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B.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C.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D.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0.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                  固:顽固第26页共26页\nB.惧其不已也               已:已经C.寒暑易节                  易:交换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31.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⑵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①。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②。二子取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③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④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注】①军正:军中的执法官。②进趋之方:求取功名的方法。③摄:夹处,夹迫。        ④刖(yuè):古代刑名,即砍掉双脚。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文言含义。第26页共26页\n(1)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适于他国()(2)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3)往而不穷哉()34.翻译下面句子。(1)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2)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5.下列选项对于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        )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第26页共26页\n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B.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C.且焉置土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参考答案:1.A2.A3.C4.(1)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2)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奋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吾与汝毕力平险”翻译为: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险:险峻的大山。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面山而居”翻译为:在山的正对面居住。“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翻译为: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而”,连词,表修饰关系。B.“河曲智叟亡以应”翻译为: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以”,连词,来。第26页共26页\n“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欢愉和沮丧。“以”,介词,因为。C.“其妻献疑曰”翻译为: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其”,代词,他的。“其真无马邪”翻译为: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反问语气,难道。D.“汝心之固”翻译为:你思想顽固。“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为: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之”,代词,代指石兽。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迷信思想”错误。山最终被移走,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得分点:“以”,凭借;“曾”,连……都……;“如……何”,把……怎么样。②得分点:“荷”,挑着;“叩”,敲;“箕畚”,用箕畚。参考译文:①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入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②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和石头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愿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察妇有个孩子,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③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做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比不上寡妇小孩。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第26页共26页\n④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5.A6.C7.D8.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9.“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表达的是人应该具有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这是道家虚静无为的思想观点。【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言天地坏者亦谬”与“言天地不坏者亦谬”是对称结构,两句各自断开,排除BCD;“所”与“不能知”构成所字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行止:行动和停留。句意:整天都在天上活动和停留。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是,就;连词,因为。B.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意义。C.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26页共26页\n得分点有:“若”,你;“躇步跐蹈”,行走跳跃;“行止”,活动和停留;“奈何”,怎么。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意思是,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前文“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意思是,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彼一也,此一也”意思是,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由此可知,这是道家虚静无为的思想观点,人应该具有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列子听说后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10.D11.D12.B13.(1)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第26页共26页\n(2)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14.第一问: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第二问:薛谭的变化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要知错就改。【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歌”为动词,歌唱之意。“悲”作“歌”的状语,意思是“悲壮地歌唱起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林木”作“振”的宾语,主语为“声”,意思是“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错,李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调张籍》中的句子,意思是“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所以此处的“李”是指李白。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讴”,唱歌;“学讴于秦青”,状语后置句,即“于秦青学讴”,向秦青学习唱歌。(2)“谢”,道歉;“反”,通“返”,返回;“终身”,一辈子;“言归”,说回去。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针对文言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第26页共26页\n文中“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意思是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秦青在薛谭认为自己学完自己唱歌技艺告辞回去时,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在为薛谭践行的时候唱起了歌。用自己的歌声折服秦青,让秦青意识到他根本没有学尽自己的唱歌技艺,主动要求能留下继续跟着自己学习。秦青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文中薛谭在听了秦青在为自己践行时所唱“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歌曲之后,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学会秦青高超的唱歌技艺,于是就改正错误,主动要求留下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并且“终身不敢言归”,所以秦青的变化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就改;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15.D16.C17.C18.B19.A20.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从主观意志出发,看人看事就会戴上有色眼镜,容易颠倒黑白。【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这道题考的是古今异词。文言实词的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D项,“颜色,窃也”的意思是(看邻居儿子)脸上的表情也像偷斧子的。“颜色”:今义:色彩,颜料。“颜色”在此句中取古义,指脸上的表情、神色。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文言实词的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第26页共26页\nC项,用语境推断法和语法推断法来推测“抇”的意思。“抇其谷”的意思是(他)在山间低地挖水沟。其中“抇”在句中作谓语,“其谷”作宾语,所以,“抇”作动词,意思是“挖掘”。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邻家孩子的“动作态度”的深层义。C项,“动作态度,无似窃者”的意思是说邻家孩子的动作和态度,不像偷斧头的人。其他三个选项不合文意。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文章,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亡者的表现与目的。B项,“颜色,窃也;言语,窃也”是说亡者观察发现邻家儿子面容神色,像偷了斧头;言谈话语,像偷了斧头。这表明丢斧头的人通过观察邻家儿子的“颜色”“言语”变化,也就是通过察言观色的方法感觉邻家儿子是偷斧头的人。其他三个选项不合文意。故选B。19.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意的能力。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根据文中相关的句子分析邻居的孩子的行为。“俄而抇其谷而得其。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是说不久,他在山间低地挖水沟的时候找到了他的斧头。后来再见到邻人之子,看他的动作态度,没有像偷斧头的样子。由此可见:根本和失斧头的事无关。其它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20.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故事寓意的能力。通读全文,把握文意,然后从中概括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这篇寓言选自《列子·说符》,讲的是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脸上的神色,言谈话语都像是偷斧子的。但是,不久,他挖土地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原来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看人看事就会戴上有色眼镜,容易颠倒黑白。第26页共26页\n【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有一个丢失了斧头的人,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拿了,看他走路的样子,像偷了斧头;面容神色,像偷了斧头;言谈话语,像偷了斧头。动作和态度,没有不像偷斧头的。不久,他在山间低地挖水沟的时候找到了他的斧头。后来再见到他邻居家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没有像偷斧头的样子。(《列子•说符》)21.D22.A23.C24.⑴但你却拿道去同世俗的东西相较量,必定会显露内心的真情,这就是巫师能拿你来算命的原因。⑵这以后,列子认为自己还不曾学到什么,就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为他的妻子烧火做饭。【解析】2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D项,句意为:饲养猪如同侍候人。食:侍候。故选D。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刚才我向他显示了像大地那凝寂沉静的外貌,气息萌发在既不振动也不止息之间,他这是只看见我堵塞了生机,因此说我要死了。”第26页共26页\n“而机发于踵”,状语后置,之间不断开,排除B,之后断开,排除C;“而机发于踵”“而”和之前断开,排除D。故选A。2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C项,“神巫认为这是自己道术施救的结果”错误,原文“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意思是:幸运呀!你的先生多亏碰上了我,他的病好啦。故选C。2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抗”,较量;“故”,原因。(2)中“然”,这;“爨”,烧火做饭。【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第26页共26页\n有一个神巫从齐国来到郑国,名叫季咸,能推算人的死生、存亡、祸福、寿天,所预言的岁、月、旬、日,无不准确如神。郑国人看见他,都吓得赶紧避开。列子见了他,却羡慕得心醉神迷,回来告诉老师壶子,说:“原先我以为先生的道术是最深的了,可是现在却有比您还要高深的。”壶子说:“我教你的只是通习了道的名相,还没有经过事实的验证,你就认为掌握道的根本了吗?这正像只有很多雌性而无雄性,又怎能产卵繁殖呢?你既然拿道去同世俗的东西相较量,必定会显露内心的真情,这就是巫师能拿你来算命的原因。你试着带他一道来,让他给我相相面。”第二天,列子带他来见壶子。他走出屋对列子说:“唉呀!你的先生要死啦,没救啦,过不了十多天啦!我看到他神色异常,面色如灰。”列子走进屋,悲伤哭泣,泪水沾襟。把这番话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了像大地那凝寂沉静的外貌,气息萌发在既不振动也不止息之间,他这是只看见我堵塞了生机,因此说我要死了。你再试着同他来一次。”第二天,列子又带他来见壶子。他走出屋对列子说:“幸运呀!你的先生多亏碰上了我,他的病好啦。整个都有生气啦,我看见他的神气在闭塞之中死灰复燃,有了转机啦!”列子进屋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了像天壤那样柔和自然的外貌,名利不能侵入,而生机从脚跟开始向上发动,这便是闭塞之中气机发动。他只看见我发动了生机。再试着与他一道来。”第二天,列子又带他来见壶子。他站立未定,就。惊慌失色而逃。壶子说:“追他!”列子追去,没有赶上,回来报告壶子说:“已经没影啦,已经跑掉啦,我追不上他。”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了我还不曾从道的本原中产生出来的样子。我虚心忘怀顺自然地应付他,以至于他不知道我究竟是什么东西,以为我是茅草随风而倒,以为我是波浪顺水而流,所以就吓得逃走啦!”这以后,列子认为自己还不曾学到什么,就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为他的妻子烧火做饭,饲养猪如同侍候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分亲疏远近,去除雕琢,返朴归真,安然无动于衷,独以形体存在;在万物纷呈的大千世界里,保持真朴,专心守一,以此终生。25.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6.C27.学习是无止境的,不能浅尝辄止。第26页共26页\n【解析】25.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划线句子中,“秦青”是“秦国的一个叫青的人”,是名词;“郊衢”是地方,也是名词;此外还有“林木”“行云”“薛谭”这些都是名词,不可割裂。然后找出句子中的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饯”是“饯行”的意思,饯行地点在郊衢,所以应该是“饯于郊衢”,“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是对称性词语。此外,“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的主语是“薛谭”,所以,这句断句应该为“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6.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响遇行云”的解释是:遏,阻止的意思;行云,飘动的云彩。它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A项,秦青的歌声悲壮,是错误的说法。文中没有悲壮的感情,属于无中生有。B项,只是单纯说出秦青歌声的大,而没有说出他的嘹亮动听,过于片面。C项,表现出秦青歌唱技艺的高超,是恰当的。故选C。27.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作答本题时,我们先要读懂短文的内容,从文中了解到,薛谭开始很骄傲,自以为自己的音乐已经学的很好了,想离开师门。但是听了秦青弹琴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音乐水平比起秦青来还差得远,于是改正自己的骄傲,要求回到秦青的门下。这篇古文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虚心好学,追求多学多问。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译文: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秦国的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表示知道自己错了向青谢罪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回家了。28.A29.B第26页共26页\n【解析】2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杨朱之弟曰布”翻译为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曰”解释为叫。B项,“衣素衣而出”翻译为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衣”解释为穿。C项,“衣缁衣而反”翻译为穿黑色的衣服回家,“缁”解释为黑色的。D项,“杨布怒,将扑之”翻译为杨布生气,准备打它,“怒”解释为生气。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者”可做语气词,“向”解释为从前,作状语,所以在“者”后断开,排除C。“白而往”“黑而来”句式上对称,故在“白”、“黑”前面分别断开,“来”后面断开。排除A、D。翻译为:从前,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毛是白的,回来时却是黑的,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故选B。【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下雨,脱掉白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迎面狂吠的。杨布生气,准备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了,你也是一样。从前,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毛是白的,回来时却是黑的,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30.B31.    (1)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2.⑴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⑵可是山不会增高,忧愁什么挖不平呢?【解析】30.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惧其不已也”的意思是“害怕他不停止”,“已”应解释为“停止”。故选B。第26页共26页\n点睛: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31.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答出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标,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愚公移山原因的段,然后分析。因为本题要求用原文回答,就要从相关的段落中筛选出关键句来作答。文章先交待了太行王屋二山的位置,然后交待愚公“面山而居”,并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可见这就是愚公移山的原因;愚公在与家人商量移山之事时曾明确表示“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据此可知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2.试题分析: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寒暑”,冬夏;“易”,交换;“易节”,换季;“始”,才;“反”通“返”。(2)“而”,表转折,可是;“加”,增加;“何苦”,宾语前置,“苦何”,愁什么;“不平”,挖不平。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第26页共26页\n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33.    求取    责备    困窘,走投无路的样子34.(1)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2)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你们没有顺应时势啊,并不是本事学错了。【解析】3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文言含义”,这是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联系课内所学的内容进行解答。第一句,“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适于他国”,从语境来看,“干”应是动词,后面说“齐侯纳之”,可见前面应是说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职于齐国的国王,“干”应解释为“求取”。第二句“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从语境来看,“让”应为动词,从上文来看,孟家的两个儿子按照施家儿子的做法去求职,结果一个被阉割,一个被剔除膝盖骨,此处应是说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让”应解释为“责备”。第三句,“往而不穷哉”,“穷”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处境困窘,走投无路”。3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事”,侍奉;“抚”,安抚;“是”,这;“道”,方法。第二句中,“子”,你们;“而”,表转折,但,却;“失时者也”,判断句,这是你们没有顺应时势啊;“非”,不是;“谬”,错。参考译文:鲁国一家姓施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职于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王,楚王欣赏他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使得他们的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他们的亲人都很荣耀。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同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因此就前往请教求职的办法。(姓施的)两个儿子将(自己求职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第26页共26页\n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所学求职于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练兵和粮草的问题吗?你想用什么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阉割后才放走。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求职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友好相待)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鲁国。(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的就失败.你们的职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职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不会永远是这样就对,也不会永远那样就错的。昨天所需要的,今天可能就不需要了;现在不需要的,今后可能就有用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的。把握时机跟上形势,应对时势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属于机巧。机巧如果不够,就算是你的学问像孔丘一样渊博,本事跟吕尚(姜子牙)一样大,哪里就能无往而不胜呢?”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35.A36.C【解析】35.试题分析:本题所给例句是文中愚公回答智叟的话,结合上下文可知,例句的意思是“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其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之间都是顶真的格式,依据句意和格式特点,就可正确断句。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本题可依据文意和顶真的修辞格断句。36.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A项,前一个“居”,居住;后一个“居”,经过。B项,前一个“许”,答应;一个“许”,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大约。C项,两个“焉”都是疑问代词,哪里。D项前一个“诚”,诚心;后一个“诚”,确实,实在。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第26页共26页\n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第26页共2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01 09:00:04 页数:26
价格:¥18.88 大小:60.89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