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编202X年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X 年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br />范文 5 篇<br /> <br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br />P<br />E<br />R<br />S<br />O<br />N<br />A<br />L<br /> <br /> <br />202X 年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5 篇<br /> 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br />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下面给大家<br />分享一些关于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br /> 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1 <br /> 一名优秀教师要学会表达自己,而写作则是表达自己的<br />最佳方式。只有真切体会到写作价值的教师才会对写作充满<br />感激,而不是仅仅为了发表文章,参加所谓的论文评比。写<br />作不是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具有写作兴趣的教师总是<br />富有丰富的情感,拥有理性的头脑,总是保持一种敏锐的目<br />光,悉心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聚集点滴的教育教学感悟,<br />汇成思想的洪流&mdash;&mdash;也就是基于这种想法,已经不当班主任<br />的我,把写转移在&ldquo;写课&rdquo;上。 <br /> &ldquo;写课&rdquo;就是在思考教学,就是在表达思想&mdash;&mdash;这一点<br />我深有体会。只看不想,只说不写,回过头来什么也没有留<br />下。 <br /> &ldquo;写课&rdquo;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写课不是简单的口头议论,<br />而是对话、反思与梳理的综合过程。如果说评课是感性认识,<br />那么写出来就是理性认识。说话和写作都是表达。但是,口<br />头评课,带有随意性、不确定性。写课,却能将散乱的评课<br />组织化、条理化为显性经验。 <br /> 几年来,围绕教师专业活动,我的写课成为了促进教师<br /> <br />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他人,同样成就了自己。<br />就个人体会,整理听课笔记能够更加逻辑地表达、规范地表<br />达、精细地表达。这样的写,相对于现场议课的说,就具有<br />了更高的对话质量。比如结合上学期西苑学区的&ldquo;师生间平<br />等对话&rdquo;,&ldquo;基于经验的学习&rdquo;的专题研究课。在学区的鼓励<br />下,听课后我写了四篇文章,梳理了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br />对话?基于怎样理念的对话才算是真正的对话?对话中&ldquo;对&rdquo;<br />的究竟是什么,是一问一答吗?&ldquo;师生平等&rdquo;,仅仅是教师的<br />和蔼表情吗?基于经验的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还是教师<br />的经验?经验是把双刃剑,教师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经验,<br />如何判断学生的经验是否正确,等等。 <br /> 当我把这些不成熟的思考写出来,印发给老师们的时候,<br />他们阅读我的写课,要比听我现场的评课获得更多的沉淀。<br />过后,中关村二小刘利主任专门写过一封信,并通过电话交<br />流这些话题,可以说,这样做所带来的收获,已经远远超过<br />了评课本身。 <br /> 就我们学校来说,2002 年底,我曾写过《教育的对话》,<br />给清华附小所有的任课教师每人一篇文章,以表扬为主&mdash;&mdash;<br />因为那时候自己来学校才一年,摸不清脉路,生怕就此堵塞<br />了老师们的言路。而后 2005 年底,一位编辑看了我的听课<br />笔记,惊呼我的创造,于是就急匆匆的出版了《梳理课堂<br />&mdash;&mdash;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这本书,重在捉虫,直面问题。<br /> <br />后来竟成为当年教育畅销图书排行榜前三名&mdash;&mdash;尤其是在<br />江浙一带,我的这本书,据说很多老师人手一本。 <br /> 近三年来,我在课堂上不仅听常态课,也听研究课。既<br />&ldquo;捉虫&rdquo;,也&ldquo;拣金&rdquo;,尤其上个学期,西苑学区名师工作室<br />建立以后,为了方便老师们阅读,我把这两部分的文章放在<br />我的博客里,不光是共同体中的那十位教师,我们海淀的不<br />少老师都在跟着阅读。于是,这样的写课,就成为了不仅仅<br />是属于我们学校老师的,更是各个兄弟学校老师们可以利用<br />的校本教材。因为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可能只<br />在一个老师身上听到,我就结合这一类的话题,写成系列文<br />字,打印下来,让所有的相关学科的老师阅读讨论。既避免<br />了其他教师出现该教师的问题,也可以留着给下一个学年的<br />老师作为培训教材。想想,这个方法真好。 <br /> 比如,这个学期我写过三篇关于识字教学的文章,为了<br />说明问题,我还亲自上示范课,现身说法。结果,那些被我<br />评课捉虫的老师们特别好,也写了反思作为回应,我们还专<br />门又把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召集一起,讨论识字的问题以<br />及今后研究的方向。由我的写课,到他们的再次写课&mdash;&mdash;其<br />意义远远超过了写本身。 <br /> 再有大家可能看到了我写给音乐教师的一篇评课。该教<br />师阅后深有感触,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4:28:24 页数:16
价格:¥3 大小:39.61 KB
文章作者:U-43711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