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自主性学习“五环节”模式教学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语文自主性学习&ldquo;五环节&rdquo;模式教学法 <br />  一、理论依据 <br />  师生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即从早期的&ldquo;传道受业解惑&rdquo;的信息单向传递,到当代普遍认同的师生双向互动,再到今天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 <br />  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ldquo;明了&mdash;&mdash;联想&mdash;&mdash;系统&mdash;&mdash;方法&rdquo;教学四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的教学观点,即&ldquo;确定问题情景&mdash;&mdash;提出解决问题方案&mdash;&mdash;搜集资料、验证假设&mdash;&mdash;得出结论&rdquo;。20世纪50&mdash;&mdash;60年代,美国学校出现了&ldquo;发现式学习&rdquo;,其理论基础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其核心是提倡发现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创立了&ldquo;教学做合一&rdquo;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性,主张知识信息的获得靠学习主体(学生)主动探索。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ldquo;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rdquo; <br />  关于问题的意义。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托美斯也认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表现在爱提问。陶行知说得更直白,发明万万千,起点在于一问。目前,教育界的有的同行认为,教学不是解决老师的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学生不能被老师&ldquo;精心设计&rdquo;的一个个连环套似的问题牵着走。严格意义的学习自主应体现在从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索、解决的整个过程。 <br />  二、&ldquo;五环节模式&rdquo;的内涵 <br />  实施自主性学习,关键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虽无定法,但也有法。任何教学都反对机械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但并非没有模式,也不是不要模式。有的专家就呼吁,语文教师要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语文教学模式。而在这方面,钱梦龙的&ldquo;三主四式&rdquo;语文导读法,魏书生的语文自学法,洪镇涛的八字教学法。无疑是探索语文教学模式的典范。 <br />  在实践过程中,本着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指导思想,从四个方面体现学生的自主。即把&ldquo;问&rdquo;的权力交给学生,把&ldquo;读&rdquo;的时间还给学生,把&ldquo;做&rdquo;的过程放给学生,把&ldquo;讲&rdquo;的机会让给学生。探索的&ldquo;五环节模式&rdquo;为预习感知&mdash;&mdash;定向立标&mdash;&mdash;自学讨论&mdash;&mdash;汇报矫正&mdash;&mdash;质疑评价。 <br />  1、预习感知 <br />  预习感知教材,既为教学做铺垫、做准备,又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和&ldquo;顿悟&rdquo;能力。这是发现问题的阶段。我在实施过程中,舍得花时间,对于学习一篇新课,除了布置课外预习以外,更在课堂上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一般在第一课时,花绝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读,或默看,或朗读。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字音、自形、词语,包括一些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初步扫除障碍。预习要求勾画、圈点、旁批,感知课文,发现问题,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br />  这一环节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感知情况,悟的结果。不管谈什么,无论从哪个方面作评价、谈看法,都行,只要有话来说。比如教学《项链》一文,预习感知后,有的学生说,玛蒂尔德为了一夜虚荣,竟付出十年代价,可悲,不值。有这点认识,也是这一环节的收获。 <br />  2、定向立标 <br />  改变由老师设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的做法,让学生设计并提出问题,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任务,探索的方向。 <br />  预习感知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可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零散、琐屑的问题经过一番&ldquo;去粗取精、去伪存真&rdquo;的筛选、合并、整理,形成几个问题,并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序。以后的学习讨论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基本懂得,但需要总结的、评价性的问题,这是关于&ldquo;怎么样&rdquo;的问题;二是学生不懂的、需要分析探讨的探究性问题,这是关于&ldquo;为什么&rdquo;的问题。定向立标的要求,最终形成的问题不宜琐碎,有一定的概括性,有评价、探讨的价值,要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文体特点,教材的编排体系等。而这些,需要老师的&ldquo;导&rdquo;,交给学生设计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4:46 页数:8
价格:¥3 大小:31.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