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心得)之低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数学论文之低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br />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标提出了四基四能,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最终通过思考解决数学问题。&ldquo;问题解决&rdquo;已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被数学界广泛研究,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然而在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br />  一、 应用题和问题解决的区别 <br />  问题解决是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综合要求,因此,新教材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单元教学,而是提倡&ldquo;解决问题&rdquo;或&ldquo;用数学&rdquo;。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利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未知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创设的问题情景,选材更开放,信息更多样,形式更生动,答案不唯一,对学生要求更高。 <br />  二、 情境创设的困惑 <br />  理解情景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对学生解决问题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学生连第一道坎就翻不过,那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这里的困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困惑,二是学生的困难。 <br />  有的教师不喜欢采用生活情境、讲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新课,认为太&ldquo;花哨&rdquo;,他们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要能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除此外,很多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有较多疑惑,例如:&ldquo;&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情境创设到底怎样才算合适,是不是越花哨越好&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rdquo;、&ldquo;&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情境会不会对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干扰,会不会限制学生思维&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rdquo;、&ldquo;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情境的创设理解困难,还要花时间讲解,那教学进度怎么完成&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rdquo;、&ldquo;&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或是真的带领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吗,可是安全怎么保障&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rdquo;。显然,情境创设是必要的,它能拉近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同时,将生活中的素材拉进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学策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创设单一的情境、生搬硬套情境和未能深入地分析新课改理念等都是造成困惑的原因。而这些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情境的理解,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欠缺,又缺乏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对于准确感知问题情境中包含的数学信息还有较大困难,这就导致解决问题受阻。例如:&ldquo;这儿有一堆苹果&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rdquo;,有孩子就问了,&ldquo;‘一堆’是什么意思?&rdquo;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不主动探索,不主动提问,当然,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也有莫大关系,教师对学生不信任, 不放手,当课堂上学生一遇到困难,就迫不及待进行帮助,不愿做一个静待花开的&ldquo;旁观者&rdquo;。事实上,学生不是盛放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可能将所有知识都灌给学生,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很多知识的建构需要学生主动去构建。 <br />  三、有效的提问 <br />  提问也包括两个方面&mdash;&mdash;教师的引问、追问和学生的好问。首先,很多教师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引导学生用多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往往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同于将学生训练成了解题的机器。而有的教师做到了引问,可是因为对教学目标掌握的问题,导致引问的有效性往往大打折扣,例如问题的范围过广,学生模糊不清;或是时机不当,学生脑海中问题停留的时间过短,问题也无法成型。其次是追问的艺术。为什么优秀的教师一节课精彩绝伦,让人沉迷其中而不自知,感觉他的课既是连贯的又是层次清晰的,这是因为他会&ldquo;追问&rdquo;。反观有的教师的课堂,一节课续续断断的,整个过程空有一副框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环环相扣,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教师对问题的剖析不到位,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熟悉。另一方面,如何引导学生发问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能主动向老师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29:36 页数:5
价格:¥3 大小:26.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