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九中学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1

2/41

剩余3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九中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东临碣石,  。(曹操《观沧海》)(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上》)(3)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5)三军可得帅也,  。(《论语》)(6)傍晚时候,上灯了,  。(朱自清《春》)(7)《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句子是:  ,  。2.(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高贵而孤独的生命在恒久地【甲】着我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为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乙】钻研古代典①的闻一多,面对丰饶的土地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誓言的端木蕻良,为祖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②,死而后已”的邓稼先……通过他们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1)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①藉②瘁③饶(láo)④蕻(hóng)B.①籍②瘁③饶(ráo)④蕻(hóng)C.①籍②悴③饶(ráo)④蕻(hòng)D.①藉②悴③饶(láo)④蕻(hòng)(2)填入文段【甲】【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凝望【乙】锲而不舍B.【甲】观望【乙】锲而不舍C.【甲】凝望【乙】诲人不倦D.【甲】观望【乙】诲人不倦(3)文段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A.把“感受”改为“接受”B.在“通过”后加“学习”C.删除“通过”或“让”D.删除“人性的”3.(3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闻一多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人士,毛泽东同志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宁可倒下去,②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③不愿屈服④拍案而起A.④①③②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作者正乘着舟,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B.颔联描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的景象,表现出惊涛骇浪、水流湍急的壮丽景象。C.“生”“入”二字,使“海日”“残夜”“江春”“旧年”这两组事物有了联系。D.尾联的“乡书”“归雁”与首联中的“客路”“行舟”相呼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简要分析。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贼既至  ④不忍委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B.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C.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友人惭,下车引之。②吾今死矣,子可去!(4)乙文中的荀巨伯是怎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⑥邻居小伙于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1)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B、秋天已经到来,为了让我欣赏美丽的秋天风光。C、为了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2)第一段中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这名话的含义是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3)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4)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7.(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因你而更美李江①“坚持一下,习惯了就好了……”已经上过很多次,高原的班长从背囊里取出大衣,盖在了我的身上。翻越麻扎达坂时,随着海拔逐渐升高,高原反应也随之而来,我头痛难忍、恶心欲吐。睁开眼睛,我却看见同行的战友们都安安静静地靠在车厢板上,像一座座雕塑般齐刷刷地看着车外。顺着他们看的方向望去,云很低,阳光洒在上面,在山坡上遮挡出一块块阴影。路缠绕着远处的山,山又连着更远处的山,路边闪过一个个硕大的滚石和看不清字的路碑……②车队从新疆叶城出发,沿国道一路向南,我和战友们坐在运输车里,透过车厢板张望着车外的风景。直到车外的山渐渐变了颜色,戈壁滩上的风吹得越来越劲,对讲机里传来领导提醒我们加衣服的声音时,我知道,更严峻的高原征途开始了。③下了达坂,车队在山下简单休整,我站在群山争艳的山脚下抬眼远望,云雾缭绕在千年积雪的山顶上,宛如一位圣洁美丽的仙女正凝眸微笑。风从山间吹过,裹挟着雪莲花的味道。我似乎听见一曲曲藏歌悠扬,如一片片花瓣飘落在水面上。④“真美啊!”我兴奋地对班长说。⑤“相信我,它会因你而更美!”说罢,班长笑了。⑥在海拔4000多米的兵站过夜的那个晚上,我因为高原反应久久难以入睡。⑦“睡不着就吸点氧吧。”班长说。⑧“不用了,忍一忍吧。”⑨“给你讲讲高原的故事吧。”班长起身倒了杯水,说起了曾经发生在国防施工期间的故事。⑩多年前,单位担负国防施工任务,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生命禁区”作业,战士们在物资匮乏、高寒缺氧的条件下,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有些年轻的战友因此长眠在了雪域高原。原营长刘克勇,带领官兵奋战在施工一线,最终倒在施工现场,献出了自己年仅36岁的宝贵生命。当300公斤模板掉落的瞬间,年仅18岁的战士张豪,奋力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却不幸被模板砸中,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⑪班长沉默了片刻,又说,高原虽然缺氧,但不缺精神。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加上施工任务紧,战士们往往累得吃不下饭,于是大家就自发组织吃饭比赛。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大家都抢着往前冲。而面对进退走留,战士们更多的是选择留在施工点,他们说:“走了,就看不到工程竣工了。”冬去春来,8年高原铸剑,全团官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荣获“詹天佑”奖并荣立集体一等功。⑫“高原真的很美。”说罢班长低下头,就这么静静地坐着。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地上。朦胧中我仿佛看见国防工程竣工的那一天,班长笑得像个孩子,他和战友们兴奋地跳跃着、拥抱着,欢呼声响彻了整个雪域高原……⑬那一晚,我失眠了,我想我终将真正明白班长的那句话:相信我,它会因你而更美。(选自《解放军报》,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次”表明班长对高原的熟悉,对塑造班长的形象起到强化作用。B.第②段的“领导提醒我们加衣服”一句,直接表现高原环境的恶劣。C.第③段中的划横线句,通过运用多感官互通,增强了语言表现力。D.本文的结尾与标题形成呼应,既点明主题又使文章结构显得完整。(2)上高原的途中,“我”的感受几经变化,请你简要概括这一变化过程。(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第⑫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标题“因你而更美”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8.(9分)修身正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的更高境界,是中华美德的延续,也是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校外教育活动。如图是某中学“红色之旅”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图。【材料二】《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指南》(一)开放时间:冬季:每周一至周六上午8:30﹣12:00,周一至周五下午14:30﹣17:30(重要接待任务除外)夏季:每周一至周六上午8:30﹣12:00,周一至周五下午15:00﹣18:00(重要接待任务除外)◎闭馆前三十分钟停止参观,每周日闭馆。(二)交通位置◎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金淘镇占石村,(三)温馨提示◎自觉接受安检。◎入馆前请自觉佩戴好口罩、出示八闽健康码并接受工作人员检查登记。(1)小明想组织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参考某校“红色之旅”研学旅行课程,他将从  、研学线路和研学保障展开设计,其中研学保障主要体现在  、  、专业培训和规范管理等四个方面。(2)小明组织的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之旅”研学活动,班级同学纷纷献策,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赵同学:可以在寒假找一个下午,17:30集中乘车前往。B.钱同学:展馆地处农村,请大家紧跟队伍,不擅自行动。C.孙同学:入馆参观时要记得戴口罩并出示八闽健康码等。D.李同学:班长要提前联系展馆,询问有无重要接待任务。9.(3分)名著阅读,完成问题。(1)孙悟空大闹蟠桃会返回花果山后,在观音菩萨的推荐下,玉帝派  收服悟空。(2)沙僧在成为唐僧的徒弟前,是在  为怪。(3)观音禅院中的师祖因为  (填事件)想放火烧死唐僧师徒二人。10.(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三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你却老实说,不要瞒我。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没甚难处,实是想你。”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叫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诉我,免打!”(《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孙悟空因什么原因返回水帘洞?唐僧此时遇到了什么灾难?三、写作。(60分)1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们身边不乏平凡的、普通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也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也可以活得精彩,也可以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请以《这人,实在让我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尊敬、佩服、感动、想念、景仰……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上》)(3)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5)三军可得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6)傍晚时候,上灯了, 一点点黄晕的光 。(朱自清《春》)(7)《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以观沧海(注意“沧”的书写)(2)杨花落尽子规啼(3)古道西风瘦马,(4)思而不学则殆(5)匹夫不可夺志也(6)一点点黄晕的光(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注意“峙”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高贵而孤独的生命在恒久地【甲】着我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为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乙】钻研古代典①的闻一多,面对丰饶的土地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誓言的端木蕻良,为祖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②,死而后已”的邓稼先……通过他们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1)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①藉②瘁③饶(láo)④蕻(hóng)B.①籍②瘁③饶(ráo)④蕻(hóng)C.①籍②悴③饶(ráo)④蕻(hòng)D.①藉②悴③饶(láo)④蕻(hòng)(2)填入文段【甲】【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甲】凝望【乙】锲而不舍B.【甲】观望【乙】锲而不舍C.【甲】凝望【乙】诲人不倦D.【甲】观望【乙】诲人不倦(3)文段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C A.把“感受”改为“接受”B.在“通过”后加“学习”C.删除“通过”或“让”D.删除“人性的”【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典籍”古代重要文献的总称。“鞠躬尽瘁”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丰饶”中的“饶”读作“ráo”,“端木蕻良”中的“蕻”读作“hóng”。故选:B。(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凝望: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引申为期望、盼望等意。观望:指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根据“无数高贵而孤独的生命在恒久地”的提示,选“凝望”恰当。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根据“钻研”的提示,选“锲而不舍”恰当。故选:A。(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有误,“感受”使用正确。B.有误,不用加“学习”。C.正确。D.有误,“人性的”不能删去。故选:C。【解答】答案:(1)B(2)A(3)C【点评】病句修改常见类型及辨析方法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3.(3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闻一多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人士,毛泽东同志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宁可倒下去②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③不愿屈服④拍案而起A.④①③②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分析】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解答】仔细阅读待排句,“拍案而起”和“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语意上有承接意味,故②句在④句后面,“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构成语意上的选择,故①句在③句前面。故选:C。【点评】语序排列答题技巧: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二、阅读。(70分)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描写了作者正乘着舟,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B.颔联描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的景象,表现出惊涛骇浪、水流湍急的壮丽景象。C.“生”“入”二字,使“海日”“残夜”“江春”“旧年”这两组事物有了联系。D.尾联的“乡书”“归雁”与首联中的“客路”“行舟”相呼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简要分析。【分析】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分析与理解。ACD.正确。B.有误,颔联描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的景象,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景象。故选:B。(2)本题考查诗句的哲理的分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在本联中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答案:(1)B(2)写出了景色的壮丽和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同时蕴含了时光流逝中的时序交替以及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自然理趣。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②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③贼既至 强盗 ④不忍委之 丢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B.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C.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友人惭,下车引之。②吾今死矣,子可去!(4)乙文中的荀巨伯是怎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分析】【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②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③句意:这时胡人已经到了。贼:强盗。④句意:我不忍心舍弃他。委:丢下。,(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故断为: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惭,感到惭愧。引,拉。句意: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②重点词:今,现在。子,你。去,离开。句意: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言行来具体分析。根据“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知其舍生取义的性格特点。根据“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可知其忠于友情,同生死的性格特点。答案:(1)①约定;②回头看;③强盗;④丢下。(2)D(3)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②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4)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他把友谊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之上,坚守信义,忠诚于友谊。,【点评】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⑥邻居小伙于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1)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C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B、秋天已经到来,为了让我欣赏美丽的秋天风光。C、为了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2)第一段中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这名话的含义是 A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3)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4)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分析】本文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表现出母亲对作者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全文来理解,“我”因瘫痪而对生活丧失信心,母亲想方设法引导“我”乐观生活,她让“我”看菊花的深层目的是使“我”坚强生活。由引可见,C项的表述最准确。故选:C。,(2)本题考查文章语句的理解。“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结合前文介绍的“我”的处境,可以看出母亲内心的痛苦和对“我”深深的爱,母亲这句话的含义是鼓励“我”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BCD都不符合句意。故选:A。(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结合内容可知,加点词语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通过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让儿子担心;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母亲临终的嘱托。怀念与母亲有关的一切,怀念母亲,怀念母亲的人生信念,与母亲在起一的日子,怀念母亲对“我”的爱,怀念母亲说过的话。答案:(1)C(2)A(3)“偷偷”是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呵护。(4)①母亲;②母亲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⑤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点评】理解句子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2)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7.(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因你而更美李江①“坚持一下,习惯了就好了……”已经上过很多次高原的班长从背囊里取出大衣,盖在了我的身上。翻越麻扎达坂时,随着海拔逐渐升高,高原反应也随之而来,我头痛难忍、恶心欲吐。睁开眼睛,我却看见同行的战友们都安安静静地靠在车厢板上,像一座座雕塑般齐刷刷地看着车外。顺着他们看的方向望去,云很低,阳光洒在上面,在山坡上遮挡出一块块阴影。路缠绕着远处的山,山又连着更远处的山,路边闪过一个个硕大的滚石和看不清字的路碑……②车队从新疆叶城出发,沿国道一路向南,我和战友们坐在运输车里,透过车厢板张望着车外的风景。直到车外的山渐渐变了颜色,戈壁滩上的风吹得越来越劲,对讲机里传来领导提醒我们加衣服的声音时,我知道,更严峻的高原征途开始了。③下了达坂,车队在山下简单休整,我站在群山争艳的山脚下抬眼远望,云雾缭绕在千年积雪的山顶上,宛如一位圣洁美丽的仙女正凝眸微笑。风从山间吹过,裹挟着雪莲花的味道。我似乎听见一曲曲藏歌悠扬,如一片片花瓣飘落在水面上。,④“真美啊!”我兴奋地对班长说。⑤“相信我,它会因你而更美!”说罢,班长笑了。⑥在海拔4000多米的兵站过夜的那个晚上,我因为高原反应久久难以入睡。⑦“睡不着就吸点氧吧。”班长说。⑧“不用了,忍一忍吧。”⑨“给你讲讲高原的故事吧。”班长起身倒了杯水,说起了曾经发生在国防施工期间的故事。⑩多年前,单位担负国防施工任务,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生命禁区”作业,战士们在物资匮乏、高寒缺氧的条件下,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有些年轻的战友因此长眠在了雪域高原。原营长刘克勇,带领官兵奋战在施工一线,最终倒在施工现场,献出了自己年仅36岁的宝贵生命。当300公斤模板掉落的瞬间,年仅18岁的战士张豪,奋力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却不幸被模板砸中,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⑪班长沉默了片刻,又说,高原虽然缺氧,但不缺精神。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加上施工任务紧,战士们往往累得吃不下饭,于是大家就自发组织吃饭比赛。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大家都抢着往前冲。而面对进退走留,战士们更多的是选择留在施工点,他们说:“走了,就看不到工程竣工了。”冬去春来,8年高原铸剑,全团官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荣获“詹天佑”奖并荣立集体一等功。⑫“高原真的很美。”说罢班长低下头,就这么静静地坐着。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地上。朦胧中我仿佛看见国防工程竣工的那一天,班长笑得像个孩子,他和战友们兴奋地跳跃着、拥抱着,欢呼声响彻了整个雪域高原……,⑬那一晚,我失眠了,我想我终将真正明白班长的那句话:相信我,它会因你而更美。(选自《解放军报》,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多次”表明班长对高原的熟悉,对塑造班长的形象起到强化作用。B.第②段的“领导提醒我们加衣服”一句,直接表现高原环境的恶劣。C.第③段中的划横线句,通过运用多感官互通,增强了语言表现力。D.本文的结尾与标题形成呼应,既点明主题又使文章结构显得完整。(2)上高原的途中,“我”的感受几经变化,请你简要概括这一变化过程。(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第⑫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标题“因你而更美”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分析】本文记叙了高原途中,“我”一开始因高原反应,感到痛苦;在山下休整,见到美丽风景,“我”兴奋极了;“我”因班长讲的故事而感动;“我”对国防事业取得的成就而欣喜。文章结尾“它会因你而更美”,表达了“我”真正明白了,是因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而美丽。【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通过不同方式直接表现高原环境的恶劣”错,“领导提醒我们加衣服”是通过不同方式间接表现高原环境的恶劣。故选:B。(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由“随着海拔逐渐升高,高原反应也随之而来,我头痛难忍、恶心欲吐”分析可知,一开始因高原反应,感到痛苦。由“下了达坂,车队在山下简单休整,我站在群山争艳的山脚下抬眼远望,云雾缭绕在千年积雪的山顶上,宛如一位圣洁美丽的仙女正凝眸微笑。风从山间吹过,裹挟着雪莲花的味道”“‘真美啊’我兴奋地对班长说”分析可知,在山下休整,见到美丽风景,兴奋极了。由“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生命禁区’作业,战士们在物资匮乏、高寒缺氧的条件下,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有些年轻的战友因此长眠在了雪域高原”分析可知,因班长讲的故事而感动。由“冬去春来,8年高原铸剑,全团官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荣获‘詹天佑’奖并荣立集体一等功”分析可知,对国防事业取得的成就而欣喜。(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云雾缭绕在千年积雪的山顶上,宛如一位圣洁美丽的仙女正凝眸微笑”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云雾缭绕、千年积雪的“山”比喻成“圣洁美丽的仙女”。“凝眸微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以人的动作行为,比喻和拟人手法共同使用,形象地写出云雾缭绕下的山顶的圣洁美丽。,(4)本题考查分析省略号的作用的能力。“有些年轻战友因此长眠在了雪域高原。原营长刘克勇,带领官兵奋战在施工一线,最终倒在施工现场,献出了自己年仅36岁的宝贵生命。当300公斤模板掉落的瞬间,年仅18岁的战士张豪,奋力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却不幸被模板砸中,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分析,此处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省略。结合“有些年轻的战友因此长眠在了雪域高原”分析,表明除了营长刘克勇和战士张豪,还有其他官兵长眠于雪域高原。此外,此处的省略号表明“我”和班长都沉浸在悲痛中,心情久久难以平复。(5)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根据“冬去春来,8年高原铸剑,全团官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分析概括为:“我”真正明白了,是因战士们建设的国防工程而美丽。根据“多年前,单位担负国防施工任务,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生命禁区’作业,战士们在物资匮乏、高寒缺氧的条件下,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有些年轻的战友因此长眠在了雪域高原”分析概括为:“我”真正明白了,是因战士们的攻坚克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而美丽。根据“同行的战友们都安安静静地靠在车厢板上,像一座座雕塑般齐刷刷地看着车外”“朦胧中我仿佛看见国防工程竣工的那一天,班长笑得像个孩子.他和战友们兴奋地跳跃着、拥抱着、欢呼声响彻了整个雪域高原”分析概括为:“我”真正明白了,是因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而美丽。答案:(1)B(2)一开始因高原反应,感到痛苦;在山下休整,见到美丽风景,兴奋极了;因班长讲的故事而感动;对国防事业取得的成就而欣喜。(3)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云雾缭绕下的山顶的圣洁美丽(或:温婉宁静)。(4)内容省略;表明还有其他官兵长眠于雪域高原;表明“我“和班长都沉浸在悲痛中,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意蕴深长。(5)因战士们建设的国防工程而美丽;因战士们的攻坚克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而美丽;因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而美丽。,【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8.(9分)修身正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的更高境界,是中华美德的延续,也是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校外教育活动。如图是某中学“红色之旅”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图。【材料二】《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指南》(一)开放时间:冬季:每周一至周六上午8:30﹣12:00,周一至周五下午14:30﹣17:30(重要接待任务除外)夏季:每周一至周六上午8:30﹣12:00,周一至周五下午15:00﹣18:00(重要接待任务除外),◎闭馆前三十分钟停止参观,每周日闭馆。(二)交通位置◎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金淘镇占石村(三)温馨提示◎自觉接受安检。◎入馆前请自觉佩戴好口罩、出示八闽健康码并接受工作人员检查登记。(1)小明想组织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参考某校“红色之旅”研学旅行课程,他将从 研学主题 、研学线路和研学保障展开设计,其中研学保障主要体现在 开发课程 、 完善设施 、专业培训和规范管理等四个方面。(2)小明组织的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之旅”研学活动,班级同学纷纷献策,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赵同学:可以在寒假找一个下午,17:30集中乘车前往。B.钱同学:展馆地处农村,请大家紧跟队伍,不擅自行动。C.孙同学:入馆参观时要记得戴口罩并出示八闽健康码等。D.李同学:班长要提前联系展馆,询问有无重要接待任务。【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说明来填写即可。(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A.有误,根据材料二冬季开放时间是“14:30——17:30”,所以“可以在寒假找一个下午,17:30集中乘车前往”在时间安排上不合适。BCD.正确。故选:A。【解答】答案:(1)研学主题开发课程完善设施(2)A【点评】图文转换解题思路和步骤1.读:画面组成要素。2.思:画面内容,抓住主体,弄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写: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字数和格式要求。9.(3分)名著阅读,完成问题。(1)孙悟空大闹蟠桃会返回花果山后,在观音菩萨的推荐下,玉帝派 二郎神 收服悟空。(2)沙僧在成为唐僧的徒弟前,是在 流沙河 为怪。(3)观音禅院中的师祖因为 想把唐僧袈裟据为己有 (填事件)想放火烧死唐僧师徒二人。【分析】,《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解答】本题考查《西游记》有关内容的掌握。根据阅读积累作答。(1)悟空大闹蟠桃会返回花果山后,在观音菩萨的推荐下,玉帝派二郎神收服悟空。(2)沙僧在成为唐僧的徒弟前,是在流沙河为怪。(3)观音禅院中的师祖因为想把唐僧的袈裟据为己有,所以才想放火烧死唐僧师徒二人。答案:(1)二郎神(2)流沙河(3)想把唐僧的袈裟据为己有【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0.(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三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你却老实说,不要瞒我。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没甚难处,实是想你。”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叫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诉我,免打!”(《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孙悟空因什么原因返回水帘洞?唐僧此时遇到了什么灾难?【分析】《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解答】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理解。根据积累作答。选段出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由选段文字可知,这是写猪八戒到花果山请孙悟空的情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因唐僧误会,一怒之下赶走了孙悟空,所以孙悟空回到了水帘洞。唐僧等人继续前行,结果误入波月洞,被黄袍怪抓住,并在宝象国被变成了笼子里的老虎。答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会,唐僧赶走了他,他一气之下回了水帘洞。唐僧被黄袍怪抓住,并在宝象国被变成了笼子里的老虎。【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三、写作。(60分)1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们身边不乏平凡的、普通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也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也可以活得精彩,也可以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请以《这人,实在让我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尊敬、佩服、感动、想念、景仰……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写一个人物。“这人,实在让我_____”,可记叙的人物非常之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尊敬”“佩服”“感动”“开心”“叹息”“担忧”等等。所补充的词语即表明了文章的情感态度。文章的中心,要围绕所补写的词语来阐释,不能旁逸斜出,更不能把一个人各种性格特征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其次要写明原因。“这人”显然是某个人,“让我”表明要以第一人称来写,以耳闻目睹的方式,从“我”的角度出发,写明产生这种情感态度的原因。【解答】这人,实在让我想念蔚蓝的天空是底色,葱绿的小草做背景,两个女孩,一大一小,笑得那样灿烂。春夏秋冬,无数个美好的日子伴着笑声镌刻在记忆深处。恍惚间,思绪回到了熟悉的乡间小院,院子里又响起了熟悉的嬉笑声。睡眼惺忪的我,推开房门。突然,我被前方一个幼小的身躯撞得打了一个踉跄。一双小手像藤蔓一样绕住我的腿,一对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满是天真,仰望着我:“姐姐,好多天没有出去玩了,陪我玩吧!”我抵挡不住这份渴望,也不想推辞。,她拉着我在路上奔跑,风在耳边呼啸着,携着笑声,飞向远方。那时已是冬天,灰色颜料似乎也不小心打翻,花草的鲜艳都被染成了灰色,目之所及,一片荒凉。久未出樊笼的妹妹自顾拉着我来到我们的“秘密花园”,幼小的她,还不懂得花开花落草木凋零,当眼前触目所及的灰暗取代了她记忆中的花红柳绿时,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上扬的嘴角慢慢拉平,眼看就要晴转阴了。我急忙笑着对她说:“这世间万物的颜色是由上天的一位老爷爷掌管的,他现在睡着了,没有精力给花草染色,所以才这样枯黄单调。”“那我们赶紧把老爷爷叫醒吧!”妹妹急不可待地说。“那不行。他如果被吵醒会发脾气的。你想想,你要是睡不够,被吵醒了会怎样?”我笑着问。妹妹突然拽了拽我的衣角。在那红润润的“樱桃小嘴”上比了一个“嘘——”“那我们小点声,等他睡醒了,我们的花园就会重新被染成彩色啦!”她极小声地在一旁偷笑。夕阳下这个小小的身影把我逗得大笑“哈哈哈哈……唔!”一只小手拍在了我的嘴上……那整个冬天,妹妹说话做事一直很小心翼翼,直到那位老爷爷逐渐苏醒,院子里又充满了妹妹银铃般的欢笑声。所有人都很不解,调皮的妹妹在那个冬天怎么会那样乖巧,我笑而不语“嘘——”因为这是我们的小秘密。后来,我来到了城里,妹妹留在了老家。每当夜深人静思家难眠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是回荡着妹妹甜美的笑声和小心翼翼的“嘘——”【点评】,本文回忆了“我”和小妹在乡下的一段快乐时光,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小妹的想念之情。文中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也为下文作铺垫。叙事清楚完整,描写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文章前后呼应,思路清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1-13 09:57:35 页数:41
价格:¥3 大小:120.73 KB
文章作者:U-14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