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月10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实施火星捕捉制动,正式踏入环火轨道。所谓火星捕捉制动,就是指高速“行驶”的火星探测器在靠近火星时“踩一脚刹车”,在大速度增量减速后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制动捕获的机会是唯一的,所以如何实施近火制动以保证探测器被成功捕获,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决定着整个探火任务的成败。如何“踩好刹车”,大有学问。首先,这脚“刹车”的力道大小是极为考究的:如果探测器“刹车”太轻,就会飞越火星继续围绕太阳公转,耗费数年时间等待下一个“制动窗口”;如果探测器“刹车”太重,就有可能直接撞上火星。据公开资料显示,苏联、美国、日本的火星探测任务都曾在“火星捕获段”遭遇失败。据了解,天问一号的目标轨道距离火星最近处仅400km,而此时它的速度已高达28km/s,想要成功实施近火捕捉制动,就必须在10分钟内将它的速度降低到约1km/s,其难度可想而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通过无数次仿真实验和反复分析,最终确定为天问一号配置1台3000N的轨道控制发动机,实现制动。此外,“视觉盲区”也是天问一号踏入环火轨道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是因为天问一号在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时,距离地球达1.92亿公里,它将数据传输回地球需要10.7分钟。如此漫长的通讯延时形成了一段“视觉盲区”,导致地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对火星捕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天问一号必须“自主”完成“踩一脚刹车”。为确保这一环节顺利实施,科研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在分析了近千种故障工况后,确定了关键参数及阈值,编写了近两百份故障预案,设计研发了器务自主管理器双大脑、姿轨控计算机三核心、测控通信多通道切换策略等技术,确保天问一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成功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三大目标中环绕目标的顺利达成,为后续探测器着陆与巡视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是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标志性成就。(取材于赵竹青、章斐然等的文章)材料二1月28日,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第一版白皮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白皮书总结了过去5年中国航天取得的进展。一是运载火箭发展迅猛:据统计,5年间,我国共实施,207次火箭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为96.7%;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二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中国空间站,开启了中国长期驻留太空的时代。三是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环绕、着陆、返回”三环节圆满收官、“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四是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完成:“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五是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总体来看,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业态产业的兴起,也为未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白皮书更擘画了未来5年中国的太空发展蓝图,明确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在“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和“深空探测”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探月工程方面,中国政府批准了三次登月任务,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月球基地:拟定2024年发射“嫦娥七号”对月球南极进行详细勘测,绘制月球南极阴影陨石坑中冰的分布图;预计2030年发射“嫦娥八号”,测试载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核心技术”;计划在2025年以后在月球上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行星探测方面,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计划在2024年发射首颗小行星探测器,名为“郑和”,它将对近地小行星进行采样并研究具有类似小行星轨道的冰冻彗星;二是计划在2028年完成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完成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等。深空探测方面,计划于2024年发射“巡天”太空望远镜,它具有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世界上现用最伟大的望远镜)相同的波长,堪与其媲美。在未来5年发展的基础上,还计划于21世纪30年代初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以便观测到频率更低的波,从而将有效提升探测极端天体和极端事件发生几率的能力。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始终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不断拓展外层空间,这中间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心血与汗水。我国伟大的航天人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体现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取材于王帝元、谢龙、赵竹青、初梓瑞等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火星捕捉制动,是指通过“踩一脚刹车”,使探测器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B.火星制动捕获的力道大小极为考究,太轻会与火星相撞,太重会飞离火星。C.“视觉盲区”导致天问一号无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应。D.天问一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完成“绕、落、巡”三大目标。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及未来规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开启了中国长期驻留太空的时代。B.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航天技术的更新。C.“嫦娥七号”计划绘制月球南极阴影陨石坑中冰的分布图。D.即将发射的“巡天”可与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媲美。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刹车”顺利,完成火星捕获,正式踏入环火轨道。B.天问一号将数据传输回地球需要10.7分钟,漫长的通讯延时被称为“视觉盲区”。C.“郑和”小行星探测器将于2024年发射,研究具有类似小行星轨道的冰冻彗星。D.未来5年,将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能有效提升探测极端天体的能力。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问一号探测器是中国航天首次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有效尝试。B.未来中国对木星系的探测,同样可能面临如何踩好“刹车”的问题。C.未来5年,对小行星、火星、木星的探索将是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D.以天问一号等为代表的航天工程凝聚了航天人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5.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航天事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1~5题答案】【答案】1.A2.B3.D4.C5.(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的科研精神;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2)中国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中国以和平为目的,制定科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太轻会与火星相撞,太重会飞离火星”错误,根据第二段“如果探测器‘刹车’太轻,就会飞越火星继续围绕太阳公转……如果探测器‘刹车’太重,就有可能直接撞上火星”可见,选项张冠李戴C.“导致天问一号无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应”错误,根据第三段“‘视觉盲区’,导致地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对火星捕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科研团队……设计研发了……等技术,确保天问一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可见,视觉盲区是导致地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实时监控,而科研团队设计研发了各种技术,以确保天问一号能对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D.“标志着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完成‘绕、落、巡’三大目标”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成功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三大目标中环绕目标的顺利达成”,没有提到三大目标完成的标志是什么。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B.“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航天技术的更新”颠倒因果,根据材料二“总体来看,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见,应该是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未来5年,将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在未来5年发展的基础上,还计划于21世纪30年代初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并不是“未来五年,将发射‘太极’”。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C.“未来5年,对小行星、火星、木星的探索将是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错误,材料二说的是“未来5年中国的太空发展蓝图,明确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在‘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和‘深空探测’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只是介绍了其重点任务和工程,并没有提到它们是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通过无数次仿真实验和反复分析,最终确定为天问一号配置1台3000N,的轨道控制发动机,实现制动”“为确保这一环节顺利实施,科研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在分析了近千种故障工况后,确定了关键参数及阈值,编写了近两百份故障预案,设计研发了器务自主管理器双大脑、姿轨控计算机三核心、测控通信多通道切换策略等技术,确保天问一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可见,离不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的科研精神。根据材料二“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航天》正式发布”“总结了过去5年中国航天取得的进展。一是运载火箭发展迅猛……二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三是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四是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完成……五是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业态产业的兴起,也为未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见,中国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白皮书更擘画了未来5年中国的太空发展蓝图,明确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发展方向……中国始终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不断拓展外层空间”可见,中国以和平为目的,制定科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这中间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心血与汗水。我国伟大的航天人……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体现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①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②,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③闻西伯④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⑤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取材于《王安石文集卷六十三伯夷》注:①韩子:指韩愈。作《伯夷颂》。②二子:指伯夷、叔齐。③太公:指姜子牙。④西伯:指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父亲。⑤元元:平民百姓。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子因之因:沿袭B.天下孰不病纣病:疾病C.欲夷纣者夷:推翻D.则伯夷何处乎处:存在、置身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求仁而得仁而春秋固已高矣B.饿于首阳之下二人之心岂有异邪C.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以求其仁D.而尤者,伯夷也欲夷纣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眼睛不看丑陋的颜色,不侍奉没有才德的人B.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伯夷拦着马头劝阻,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C.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等到武王起事,姜太公辅佐他D.其烈岂减太公哉他的刚烈又怎会少于姜太公呢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安石认为孔子、孟子对伯夷的事反复辨说,加之二者身份,认为他们的话是可信的。B.王安石驳斥了司马迁的记载,他认为《史记》中记述的“不食周粟”的情节是不合理的。C.王安石认为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纪大,从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遥远。D.本文根据“圣人”的记叙,旧时的传说,以及合理的推论,证明司马迁之说不可靠。10.王安石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后世对伯夷的错误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6~10题答案】【答案】6.B7.B8.D9.C10.原因:是后世的偏见独识(个人的偏见和主观臆断),【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病,不满,怨恨。句意:天下人谁不怨恨纣王呢?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而,顺承连词。句意: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而,因果连词。句意:因而他们的年龄本来就很大了。B.结构助词,的。句意:在首阳山下饿死。/两个人的心情难道有什么不同吗?C.以,动词,认为。句意:孔子孟子都认为他赶上了残暴的纣王。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来求得他的仁义。D.者,代词,……的人。句意:而最怨恨的,是伯夷了。者,代词,……的心情。句意:想要消灭商纣的心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D.“烈”,功业、功绩。句意:他的功业又怎么会比姜太公少呢!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纪大,从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遥远”错误,根据原文“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可见,原因是王安石推测的,没给肯定结论。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文章最后一节说“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可见,作者认为古圣先贤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后世人持有偏见,靠自己的见识把事情搞得失去本来面目,让伯夷的行为前后矛盾无法自洽。参考译文:有些事情发生在千百代之前,古圣先贤们虽然已经把它们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后世不去深入的考察探究,仅凭借自己个人的偏见和小小的见识,就提出某种说法,导致失去事情的本来面貌,而学士大夫们就信守这种说法而不改变,这是有的啊,伯夷的事情就是这样。伯夷,古代论述他的有孔子和孟子。凭孔孟二人的值得信赖而又反复论说,他们的说法就更可信了。孔子说:“不念旧怨,求仁而得仁,饿死在首阳山下,是德高而隐逸的人。”孟子说:“伯夷,不是他心目中的君王他就不侍奉,不立身在恶人的朝廷,躲避商纣王隐居在渤海边上,眼睛不看丑陋的颜色,不侍奉没有才德的人,是百世的楷模。”所以,孔子孟子都认为他赶上了残暴的纣王,不记旧怨,又不忍屈心侍奉,来求得他的仁义,甘心受饿,退避隐居,不肯自己降低自己去受污辱,等待天下政治清明,从而有了圣人的称号。然而,司马迁却认为武王伐纣时,伯夷敲着马进谏,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坚持道义不吃周的粮食,而做《采薇》这首歌。韩愈根据这个说法,也为他写了篇《伯夷颂》,认为没有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乱臣贼子会接连不断地出现于后世。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商朝衰落,纣王因不仁残害天下人,天下人谁不怨恨纣王呢?而最怨恨的,是伯夷了。伯夷与姜太公曾经听说西伯侯善于奉养老人,就打算归附他。在这个时候,想要消灭商纣的心情,他们二人会有什么不同吗?等到武王起事,姜太公辅佐他,于是就把黎民百姓从水火中拯救出来,这时伯夷却没参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伯夷、吕尚都是当时德重年高的人,八十多岁了,年事已高。从海边赶到文王的邦都,算起来也有几千里远,从文王兴起,到武王时代,也要有几十年的时间,难道伯夷想归附西伯侯愿望没等实现,就死在渤海边了吗?或许死在奔赴西伯的道路上了?也许到了文王的邦都却没有等到武王的时代就死了吗?根据这种分析推论,也不会有像司马迁所说的伯夷“叩马而谏”这种说法成立的道理。况且武王向天下人倡导大义,在太公辅佐下终于完成,可唯独他不认为是正义的,难道这个人会是伯夷吗?天下的政道有两种,仁义的和不仁义的。商纣为王,不仁义;武王为王,仁义。伯夷坚持不侍奉不仁义的商纣而等待仁义的君王,后来出现了仁义的武王,又不侍奉他,那么伯夷是想把自己处于何种境地呢?所以我说:古圣先贤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后世人持有偏见靠自己的见识把事情搞得失去本来面目。唉,假使伯夷不死,赶上武王的时代,建功立业的又哪里会仅仅是姜太公呢!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4)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11.翻译划线句子。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2.孔子认为“无礼”行为有哪些表现?请结合四则材料分别加以概括。【11~12题答案】【答案】11.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12.①不遵礼制;②僭越礼制;③居上不宽容,行礼不敬,遇丧不哀痛。【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舞于庭”,于庭舞,在庭院中起舞;“是”,这;“忍”,忍心,狠心;“孰”,什么。【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思想内涵理解、分析能力。从(1)中可见,孔子对于季氏使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的行为作出批评,(2)中,季氏要去祭祀泰山,这也是天子或诸侯才能做的事,季氏前去祭祀是僭越,孔子认为泰山之神不应接受他的祭祀,否则在“懂礼”方面还比不上林放。所以“无礼”指不遵守礼制,僭越礼制;(3)中,孔子认为管仲不懂礼仪,是因为他和国君用了同样规格的礼仪,其无礼体现在不遵守上下尊卑的礼制。(4)中,孔子对于居于上位者“礼”作出要求,他认为居于上位的领导者,为政宜宽,执事宜敬,临丧宜哀,不能做到这些就是无礼。参考译文:(1)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2)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3)“那么管仲懂礼仪吗?”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口立了影壁;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4)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恭敬,遇丧事时不悲伤哀痛,这个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阁夜①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注释:①夔州西阁的夜中。此前四川地区一直处在混战之中,他的好友李白、严武等都已离世。②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二人在夔州都有祠庙。③漫:徒然、白白地。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一个“催”字,形象地表达出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B.第四句说仰视银河群星,星光黯淡,幽静怡人,与上句中的“声悲壮”相照应。C.第五句说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暗示了战事的惨烈。D.第六句“夷歌”指少数民族歌谣,作者多处听到渔夫樵子唱的“夷歌”。14.诗中“天涯”含有漂泊异乡之意。下列诗句中“天涯”用意不同的一项是()A.故乡何处天涯远,黄粱梦断行云断。(唐·无名氏《木兰花·春日述怀》)B.天涯流落岁将残,望断故园心眼。(唐·无名氏《西江月·登城晚望》)C.宜富贵,逞奢华。一团和气遍天涯。(唐·无名氏《鹧鸪天》)D.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唐·灵一《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1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3~15题答案】【答案】13.B14.C15.(1)“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2)“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3)颔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4)“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慨;(5)“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寂寥和无奈。【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第四句说仰视银河群星,星光黯淡,幽静怡人”错误,“三峡星河影动摇”是作者俯视三峡,倒影在其中的星河随着水波而动荡摇晃。,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要意象的能力。A.“故乡何处天涯远”,表达的是远离故乡,漂泊他乡的意思,与本诗一样。B.“天涯流落”可见诗人是流落他乡,与本诗一样。C.“一团和气遍天涯”的“天涯”是指天下,与本诗不同。D.“天涯今日共风尘”意思是我们今日都沦落天下,同样风尘仆仆。与本诗一样。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无论贤愚,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6.请从以下5个小题中任选4个作答,将作品原句填写在横线处。①《蜀相》中感慨诸葛亮功业未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离骚》(节选)中感慨日夜变换、时序更替,并由草木荣枯联想到韶华易逝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蜀道难》中,李白先写青泥岭的崎岖险峻,又刻画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写出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象。,⑤《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出师未捷身先死②.长使英雄泪满襟③.惟草木之零落兮④.恐美人之迟暮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以手抚膺坐长叹⑦.云树绕堤沙⑧.怒涛卷霜雪⑨.吴质不眠倚桂树⑩.露脚斜飞湿寒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长、襟、惟、扪、胁、膺、堤、眠。17.阅读下列《红楼梦》相关选文,回答问题。“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1)上述文段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写贾政带着一众人等游赏大观园来到的地方,宝玉曾为此地提诗《蘅芷清芬》,诗中有“蘅芜①满净苑,萝薜②助芬芳”,这里后来这里被元妃改为_________(处所名),__________(人名)选择住在这里。注:①蘅芜:香草。②萝薜(bì):藤萝、薜荔。(2)此处的环境特点与居住者的性格有怎样的关联?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17题答案】【答案】(1)①.蘅芜苑②.薛宝钗(2)“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指宝钗性格沉稳且志向极高;石块将“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写出宝钗“藏愚”与“守拙”的个性;各种“异草”比喻宝钗具有高洁、不同于流俗的品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把握能力。元妃改匾出自红楼梦第18回,原文有关的句子是:“大观园”园之名“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芳”赐名曰“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大观园房屋的住处分配是:潇湘馆,林黛玉住;蘅芜苑,薛宝钗住;紫菱洲,迎春住;秋爽斋,探春住;藕香榭,惜春住;稻香村,李纨住;栊翠庵,妙玉住。【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相关情节的把握能力。,“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插天”的山石,一是指宝钗性格沉稳如石,二是暗指宝钗的志向极高,这由后面的《咏絮词》中“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可以互相佐证;“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这是有意地挡住全部景象,不随意,不附庸——这是对宝钗性格直接的折射:她是惯于“藏愚”与“守拙”的,她展现给外人的,都是有意无意计划好的,是她要给别人看到的一面——而且,她确实也做到了。“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这些异草皆是曹雪芹据《离骚》《文选》等赋体文借用或杜撰而来,可统归为“香草”类,形态并不一,却都有异样芬芳。这是借助《离骚》当中“香草美人”的手法,比喻宝钗具有高洁、不同于流俗的品性,绝非凡花凡草可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玄奘和法显(1)塔克西拉有一处古迹的名称很怪,叫国际佛学院,很像现代的宗教教育机构,其实是指乔里央(Jaulian)的讲经堂遗址。由于历史上这个讲经堂等级很高,又有各国僧人荟萃,说国际佛学院倒是并不过分的。(2)它在山上,须爬坡才能抵达。一开始我并不太在意,觉得在这佛教文化的早期重心,自然会有很多讲经堂的遗址。但讲经堂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一行似乎另眼相看,一个上了年纪的棕脸白褂男子,用他那种不甚清楚的大舌头英语反复地给我们说着一句话,最后终于明白,这是我们唐代的玄奘停驻过的地方!他见我们的表情将信将疑,就引着我们走过密密层层的僧人打坐台,来到一个较大的打坐台前,指给我们看底座上一尊完整的雕像,说这是佛教界后人为了纪念玄奘的停驻所修,这尊雕像就是玄奘,是整个讲经堂里最完美的两尊雕像之一。(3)他不说这个打坐台是玄奘坐过的,只说是后人的纪念性修筑,这种说法有一种令人信赖的诚实。他还说,玄奘不仅在这里停驻过,还讲过经。这我是相信的,一切佛教旅行家跋涉千万里,名为“取经”,实则是沿途寻访和探讨,一路上少不了讲经活动。这一来我就长时间地赖在这个讲经堂里不愿离开了。(4)讲经堂分两层,与中国式的庙宇有很大差别,全是泥砖建造,极其古朴。爬上山坡后首先进入一个拥挤的底层,四周密密地排着一个个狭小的打坐间,中间厅堂里则分布着很多打坐台,我们只能在打坐台之间的弯曲夹道中小心穿行。看得出来,坐在中间打坐台上的僧人,在级别上应该高一点,他们已经可以把个人小间里的打坐,挪移,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中间打坐台也有大小,玄奘的纪念座属于最大的一种。这一层的壁上还有很多破残的佛像,全都属于犍陀罗系列,这些佛像有些是泥塑,有些由本地并不坚实的石料雕成。第二层才是真正讲经的地方。四周依然是一间间打坐听经的小间,中间有一个宽大平整的天井,便是一般听讲者席地而坐的所在。由此可知,拥有四周小间的,都应该是高僧大德,这与底层正好相反。(5)与讲经堂一墙之隔,是饭厅和厨房,僧人们席地而坐,就着一个个方石墩用餐,石墩还留下四个。饭厅紧靠山崖,山崖下是一道现在已经干涸的河流,隔河有几座坡势平缓的山,据说当时来听讲的各地普通僧人,就在对面山坡上搭起一个个僧寮休息。(6)我们的玄奘,则不必到山坡上去,一直安坐在底楼的打坐台上,待到有讲经活动,也能拥有楼上的一小间,偶尔则在众人崇敬而好奇的目光中,以讲经者身份走到台前。(7)玄奘抵达犍陀罗大约是公元630年或稍迟,他是穿越什么样的艰难才到达这里的,我们在《大唐西域记》里已经读到过。他在大戈壁沙漠上九死一生的经历且不必说,从大戈壁到达犍陀罗,至少还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再翻越帕米尔高原,以及目前在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这些山脉即便在今天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看来也是难于逾越的世界级天险,居然都让这位佛教旅行家全部踩到了脚下。(8)当他看到这么多犍陀罗佛像的时候立即明白,已经到了“北天竺”,愉悦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把一路上辛苦带来的礼物如金银、绫绢分赠给这儿的寺庙,住了一阵,然后开始向印度的中部、东部、南部和西部进发。这里是他长长喘了一口气的休整处,这里是他进入佛国圣地的第一站。(9)因此,我在讲经堂的上上下下反复行走的时候,满脑满眼都是他的形象。我猜度着他当年的脚步和目光,很快就断定,他一定首先想到了法显。法显比玄奘早二百多年已经到达过这里,这位前代僧人的壮举,一直是玄奘万里西行的动力。法显抵达犍陀罗国是公元402年,这从他的《佛国记》中可推算出来。(10)法显先是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然后也是翻过帕米尔高原到达这里的。他比玄奘更让人惊讶的地方是,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时是三十岁,而法显已经六十七岁!法显出现在犍陀罗国时是六十八岁,而这里仅仅是他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佛教文化的起点。之后这位古稀老人还要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再走海路到印度尼西亚北上回国,那时已经七十九岁。从八十岁开始,他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典,并写作旅行记《佛国记》,直至八十六岁去世。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能量。(11)站在塔克西拉的犍陀罗遗址中,我真为中国古代的佛教旅行家骄傲。更让我敬佩的是,他们虽然是佛教徒,但他们也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史记传统使他们养成了文字记述的优良习惯,为历史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结果,连外国历史学家也承认,没有中国人的这些著作,一部佛教史简直难于梳理。甚至连印度的普通历史,也要借助这些旅行记来填补和修订。,(12)记得我和同行的朋友坐在塞卡普遗址的讲台前聊天时,他曾奇怪,为什么这些融会多种文明的浮雕中没有中华文明的信息?我说,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太高,海路又太远,中华文明在公元前与这一带的关系确实还没有认真建立,但你可知道这些遗址是靠什么发现的?靠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法显的《佛国记》。中国人的来到虽然晚了一点,但用准确的文字记载填补了这里的历史、指点了这里的蕴藏、复活了这里的遗迹,这说明,中国人终究没有缺席。(取材于余秋雨的同名散文,有删改)注:僧寮:读音sēngliáo,僧舍。寮:房屋,居所。19.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心:指事情的主要部分。B.挪移:文中指挪借移动。C.九死一生:文中形容经历很多危险而幸存。D.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或成就流传千秋万代。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讲经堂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一行“另眼相看”,是因为我们是玄奘大师的同乡。B.据工作人员介绍打坐台是玄奘当年坐过的,而玄奘雕像是后人为了纪念玄奘所修。C.玄奘将犍陀罗作为自己进入佛国圣地的第一站,是因为二百多年前法显也曾抵达这里。D.文章作者认为法显比玄奘更伟大,因为他敢于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21.纵观全文,简要说明第(9)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2.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敬佩中国古代佛教旅行家的理由。【19~22题答案】【答案】19.B20.A21.内容上:由对玄奘的缅怀巧妙自然地转到对法显的介绍。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题目内容相呼应。22.(1)佛教旅行家玄奘名为“取经”实则是沿途寻访和探讨,最终以讲经者的身份赢得了人们的崇敬。(2)法显和玄奘具有为追求信仰而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徒步穿越大戈壁沙漠、翻越今天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看来也是难于逾越的腾格里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而法显更是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3)他们继承了中国文化的史记传统,为世界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它们用准确的文字记载使得佛教史易于梳理,印度普通历史得以填补和修订【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B.“文中指挪借移动”错误,挪借移动主要指金钱而言,此处对象是“个人小间里的打坐”,应该是“移动”。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打坐台是玄奘当年坐过的”错误,玄奘打坐台也是后人为了纪念玄奘所修,不是他当年坐过的。C.“是因为二百多年前法显也曾抵达这里”错误,文中没有明确说明玄奘为什么将犍陀罗作为自己是进入佛国圣地的第一站,只说玄奘在这里会想起法显。D.“作者认为法显比玄奘更伟大”错误,文章作者没有明确表示法显比玄奘更伟大的观点,只是说法显的壮举“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能量”。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第九段是作者揣想玄奘在讲经堂里的行动和想法,由此“很快就断定,他一定首先想到了法显”,旋即下文转入对法显的介绍,在内容上很自然地衔接了两位佛教旅行家的旅程。结构上,上文主要写玄奘,此处借由对玄奘的思想的推断引出对法显的介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与标题“玄奘和法显”相呼应。【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这我是相信的,一切佛教旅行家跋涉千万里,名为‘取经’,实则是沿途寻访和探讨,一路上少不了讲经活动”“看得出来,坐在中间打坐台上的僧人,在级别上应该高一点,他们已经可以把个人小间里的打坐,挪移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中间打坐台也有大小,玄奘的纪念座属于最大的一种……我们的玄奘,则不必到山坡上去,一直安坐在底楼的打坐台上,待到有讲经活动,也能拥有楼上的一小间,偶尔则在众人崇敬而好奇的目光中,以讲经者身份走到台前”可见,佛教旅行家玄奘名为“取经”实则是沿途寻访和探讨,最终以讲经者的身份赢得了人们的崇敬。,从“从大戈壁到达犍陀罗,至少还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再翻越帕米尔高原,以及目前在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这些山脉即便在今天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看来也是难于逾越的世界级天险,居然都让这位佛教旅行家全部踩到了脚下”“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时是三十岁,而法显已经六十七岁!法显出现在犍陀罗国时是六十八岁,而这里仅仅是他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佛教文化的起点。之后这位古稀老人还要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再走海路到印度尼西亚北上回国,那时已经七十九岁……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能量。”可见,无论是法显还是玄奘,都具有为追求信仰而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徒步穿越大戈壁沙漠、翻越今天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看来也是难于逾越的腾格里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而法显更是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更让我敬佩的是,他们虽然是佛教徒,但他们也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史记传统使他们养成了文字记述的优良习惯,为历史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没有中国人的这些著作,一部佛教史简直难于梳理。甚至连印度的普通历史,也要借助这些旅行记来填补和修订”可见,他们继承了中国文化的史记传统,为世界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它们用准确的文字记载使得佛教史易于梳理,印度普通历史得以填补和修订。23.语言基础运用。每一个经典文本的阅读史,都是在崎岖的险峰上永不停息的长征,目的就是向文本主体结构无限地挺进。后现代教条主张无条件地尊重学生主体对文本的多元的“独特感悟”,这是(1)经不起教学实践检验的。显而易见,在阅读过程中,至少有三个主体在相互制约,除了读者主体,还有作者主体和文本主体。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并不如后现代哲学所说的那样是无深度、无本质的,而是有其稳定的立体层次结构的。阅读就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脱离了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而放纵读者主体,就不能不产生(2)奇谈怪论。鲁迅说,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3)宫闱秘事。”诸如此类,(4)难道不都要无条件地尊重吗?毛泽东看见了“阶级斗争”,而我看到了封建大家族男性接班人的精神危机,难道不是更为发人猛醒吗?由此也可以看出,。(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1)处的“经不起”可以改为“禁不起”。B.文中(2)处的加点成语使用不得当。C.文中(3)处的“宫闱秘事”中的“闱”,读音wěi。D.文中(4)处的画线句有语病。(2)根据文意,将文段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23题答案】【答案】(1)D(2)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与调节才能产生有价值的阅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语病和字音的能力。A.经不起:承受不了或是忍受不了,多来自外部。禁不起:不能承受,多来自内部。此处搭配的是“教学实践检验”,是外部力量,故不能换。B.奇谈怪论:指稀奇古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根据语境,此处表达的是脱离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就可能会产生稀奇古怪的言论,使用正确。,C.“闱”应读“wéi”。D.多重否定不当,按照句意,此处应该表达不能无条件尊重的意思,即否定;而句子反问和“不都要”,形成双重否定,成为了肯定句。故该句有语病。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由此是指前文“毛泽东看见了‘阶级斗争’,而我看到了封建大家族男性接班人的精神危机,难道不是更为发人猛醒吗”两种看法,这两种看法显然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基于政治角度,后者是基于精神角度,都有发人深省的价值。这二者都是基于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对文本进行了读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向文本主体结构无限地挺进”,故而结论应该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与调节才能产生有价值的阅读”。25.微写作。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社会上也流传,未来只有50%的学生能升入普通高中,其他学生只能接受职业教育。你对“职普分流”有何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25题答案】【答案】示例:我认为“职普分流”是应该的。人的才能各不相同,“职普分流”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当前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有许多偏见,源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也源于职业教育开办得不够好。要扭转人们的偏见,就应该办好职业教育,让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与技术,能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用事实来说服人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表达方式:议论。写作要点:抓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的关键词,阐述自己对于“职普分流”的看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只是方向不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技之长与深造学习理论知识只是不同的职业规划,没有高低之分,这是肯定的。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样做才能让人各尽其才。但社会上流传的“未来只有50%的学生能升入普通高中,其他学生只能接受职业教育”,显然对于“职业教育”是有歧视的,但普通人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也并不是没有缘由,因为一些职校管理差,学生在职校中学习不到过硬的技术等,从这方面来说,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的整顿,让职校教育风气、教育水平有所改观,才能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送去进行职业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从初中开始分流可能过早,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故可以把职普分流的时间延后至高中毕业,在学生更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时,作出更加正确的抉择。总之,应该肯定“职普分流”的方案,不过对于职普分流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议论,注意明确观点,理由充分。26.微写作。新学期伊始,学生社团将开展招新活动。作为社团负责人,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你的社团。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26题答案】【答案】例文:潇湘文学社成立至今已有3个年头,秉承科学发展理念,注重社团文学性、人文性、思想性的和谐统一,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学习的氛围,弘扬湖湘文化,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创作激情。新学期伊始,我社团准备吸纳一些有才华、有能力的同学,为社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爱好写作的同学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大家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说明性微写作;写作要求:“作为社团负责人,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你的社团”要求考生以社团负责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社团,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晰。写作思路:首先确定社团的名称,如“荷韵文学社”,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介绍社团成立的时间、来由、宗旨、文化追求,也可以与其他社团进行横向比较,展现本社团的优势,还可以与自身的发展作纵向比较,展现社团的发展势头,接着可以明确社团招新的要求,并向发出邀请。27.微写作。“一起向未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然落下帷幕,但冬奥健儿们的风姿依旧带给我们震撼,他们的精神长存我们心间。请为你最喜爱的冬奥选手(如谷爱凌、羽生结弦等)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150字左右。【27题答案】【答案】示例:每一段青春都会老去,但是我们的记忆里,永远会羽生结弦留一个位置。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场比赛,都是带着全力以赴的心态去比,宛如樱花——在绽放之前,就要抱着凋零的决心。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你令我钦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表达方式:抒情。,写作要点:抓住关键词“冬奥健儿”“精神”,要求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冬奥选手,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无论是选谁,都要注意抓住“精神”,可能是赛场上表现出来的自信优雅,也可以挖掘其背后的努力,如谷爱凌百分百地认真投入,学业运动双丰收,背后少不了她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羽生结弦刻苦训练,不断挑战极限,永不满足于曾经的成绩;苏翊鸣对单板滑雪的热爱让他不惧艰险,最终夺冠等。写作方式是抒情,故而要表达自己对于他们的敬佩、赞赏等积极正向的情感。注意语言要优美流畅,情感要真挚感人。28.按要求作答。反思,意思是“回头、反过来思考”,常用来指对行为或思想等进行分析总结。有人这样提炼反思,它是对认识的再认识,对思想的再思想;也有人说反思是指对人对事持有理性思考和独立精神……你对“反思”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符合逻辑。【28题答案】【答案】例文:学会反思曾听别人问道,“为什么我竟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答案很简单——不会反思。瓦茨曾说过“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曾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的确,要想成功,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抵都成功于善于反思。试想,如果勾践不自省,何以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如果廉颇不自省,何以有“负荆请罪”的佳话?如果吕蒙不自省,何以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美谈?如果陶潜不自省,何以有“实迷路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悟?如果卢梭不自省,何以有《忏悔录》的问世……凡是一败涂地的人,大抵都失败于不知道自思。纣王无道,亲小人远贤臣,不自省,使几百年的大商基业毁于一旦;太平天国定都后,将领贪图享乐,争权夺利,不自省,断送了大好前程;慈禧太后顽固专横,不自省,使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不安;仲永天资聪明,却恃才傲物,不自省,最终“泯然于众人矣”。有人认为自省浪费时间。其实不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自省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对过去的反思。在总结和反思中,我们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变得清醒明智。学会自省,犹如在大漠中听到驼铃,在海上看见灯塔,使我们看清方向,不再迷茫,又怎么能说是浪费时间呢?自省更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个人假如对自己的过失视而不见,讳莫如深,最终只会变得独断专行,举步维艰。,重提反思精神,是因为近几年我们在同样的坎上栽了太多的跟斗,我们喝了三聚氰胺,又大吃地沟油;我们偷工减料塌了楼,又急于求成垮了桥;我们植树节次次种树不见绿,我们的城市年年下雨回回涝……所以,不仅个人的成长需要反思,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更需要反思,因为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如果只顾亢奋向前,而不懂得回首反思,那所谓的“前进”终不会长久。敢于反思、善于反思是人类的大智慧。反思昨天是为了明天;反思失败是为了成功。在奋进中反思,我们不会偏离目标;在安逸中反思,我们不会沉沦;在失败中反思,我们不会气馁;在成功后反思,我们不会停顿……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时时刻刻进行反思,在自省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这是一段有关“反思”的理论材料,材料对“反思”的内涵和外延多了多重解读,让我们认识到“反思”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反思”就是本次作文的话题。反思,目的是要从思考过去的事情中总结经验教训,启发自己,唤醒别人,警醒后人……人在失意时,要学会反思;人在成功时,也需要反思。反思,是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污浊;反思,是一副清醒剂,反思也是一条鞭子,可以使你在抽打中清醒,使自己不断进步。题目要求的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从“反思”的实质、“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笔谈“反思”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切入一个有意义的领域进行反思,如,公民道德修养问题、民族文化遗存问题等。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自我的反思,反思能使我们由浮躁而沉静,由迷茫而清醒……要像古代圣人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可以着眼于民族与国家。列宁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写作时,可以联系现实采取层进式结构行文立意,即为什么一个国家与民族需要反思,我们现在需要反思什么,反思过后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当前的热门话题作为反思对象,比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社会公德、迷失的人文精神等等。立意:1.个人善于反思,让生命永葆活力。2.一日三省吾身。3.国家善于反思,让民族焕发生机。29.按要求作答。,生活中,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经常会唤醒我们的记忆、引起我们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唤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有描写。【29题答案】【答案】例文:唤醒初夏时节,后院那棵金凤树开始枝繁叶茂,醒目的绿不断闪烁着夏的魅力,鲜嫩的青草味儿召唤着这个季节里最清新的空气。我绕着后院的墙沿不断奔跑,即将到来的长跑比赛不断闪过我的脑海,好强心驱使我不间断地努力……跑道是我精神生命轨迹的延续,不间断的追逐,不言弃的努力是跑道上每个运动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心理素质。每一次超越对手都是心的释放,是意志的飞跃。那种片刻的得意像火花般在内心迸发,燃烧着求胜的意念。于是,我努力地追逐……那棵金凤树长得越发茂盛…临近比赛还有两个月,我咬着牙关坚持着每天严酷的训练,夏季里火辣的太阳,膨胀的空气像烈火一般炙烤我的躯体,汗浸湿了我的衣服,但这一切我都可以忍受,可以坚持,因为有成功的希望在支撑着我。可是,生活总在不经意的时候给我带来一些绊脚石,一场意外让我崴了脚。医生说,还是要好好休息一阵,这段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那意外的受伤如同一块巨石闯进我原本如湖水般平静悠闲的生活,那湖面泛起的浪痕不断以圈式扩散,敲击我早已受伤而脆弱的心。我感到这夏季里也有一股寒冷的空气,摧残着我。天黑了,整个世界都让人窒息。胜利的旗帜在我面前撕毁了,像生命之船的帆布被摧毁了一般,我的生活开始迷失方向。“我想要什么,还能得到什么?”我不知道。于是,我孤身一人漂泊在茫茫的汪洋上,我的灵魂被抽空,我的意志开始混淆,开始迷惘,开始颓废。长期的努力在顷刻间被抛向垃圾箱,我流过的汗,受过的伤只在一次次讽刺我,告诉我一切徒劳无功。那金凤树上闪着花骨朵儿,像被阴霾的天空压着一般没有开放,沉重的乌云在天空不断猖狂地凝聚,酝酿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夏天的闪电惊天动地,从天际划过的闪光绽放着一种无可比拟的能量,一阵“轰”的雷声震撼着我的内心。雷声,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了寂静的夜。雷声起于虚无的大气,却依然能以如此力量震撼天际。而我,不过是崴了个脚而已,不过是前进道路上遇到了“崴脚”这块小小的绊脚石而已,跟雷声“从无到有”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收起一个月来的消沉,开始思索过去,反省自己——不间断的追逐,不言弃的努力是跑道上每个运动员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而我,要唤醒跌落谷底的自己!窗外,开始倾盆大雨……,当第二天的第一抹阳光射进我的瞳孔,我冲入后院开始复健,脚上一阵阵刺骨的痛在坚强的意志面前,都化为乌有,我呼吸着暴风雨后更清新的空气,笑着为我的目标做最后的拼搏。雨后的院子落满被风摧残的枝条嫩叶,因为它们禁不起考验,然而那金凤树上的花冲破牢笼一般绽放了,一簇簇,如火的鲜红,燃烧着我的视野,它展现着最顽强的生命力!昨晚,那一阵轰鸣的雷声,唤醒了我的灵魂,让我找回了当初的那个自己,那个至少付出过,至少拼搏过的自己。如今,我还在追逐,等待胜利的掌声在耳边响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式作文题,材料类型为引语类。本则材料提供了三个思考的维度:一是由什么来唤醒。“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均可,这给大家提供了极大的选择范围。二是唤醒了谁。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从实际写作来看,也可以写拟人化的对象,给人新奇感。三是唤醒了什么。“记忆、情感、良知、责任”等皆可,给大家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写作时,可将这三个维度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排列组合,参考如下角度展开写作:1.微观角度,唤醒了一段儿时的记忆,唤醒了自己对唠叨的母亲的理解……;2.宏观角度,唤醒了对弱势群体的理解与尊重,唤醒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3.创新角度,写拟人化的对象被唤醒,从奇特的角度中表现人生经历,反映社会生活,给人新奇感。作文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写作时注意要有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叙述。立意:1.唤醒真情。2.唤醒责任意识。3.唤醒良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