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世界格局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世界格局类材料作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25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归祖国,一洗百年耻辱。25年后的今天,紫荆绽放香江,五星闪耀特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守护好管治权,就是守护香港繁荣稳定,守护七百多万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香港、澳门好,为了港澳同胞好。”“经历了风风雨雨,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止暴制乱让香港发展重回正轨,目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关键所在,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被寄予厚望。今日的香港,“求稳定、谋发展”是主流民意,“同为香港开新篇”成为强烈共识,香港再次站上新的起点,和祖国人民一道共创辉煌,共享荣光。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第15页共15页\n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时事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这一热点时事,回顾了以香港为代表的中国“一国两制”伟大创举做出的历史贡献,并借此契机,对未来香港的拨乱反正、稳步向前和全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前景展望。忆往昔,我们能看到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并且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的根本保障。而面向未来,不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还是香港特区,又或者我们这些普通民众,都相信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能让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祖国大陆发展好,也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当然写作时,不能仅仅就香港问题去谈一些我们没有能力深入下去的大问题。而应该结合自己青年接班人这一身份,思考将来的自己,可以为香港发展,或者是祖国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怎样的贡献。毫无疑问,我们的情感基调应该是共享伟大荣光,共担历史责任。对此,更应该用切实的思考和实际行动指出:站在新的起点上,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力量。立意:1.白云过山峰明珠焕新彩。2.廿五载香江奔涌,共前行紫荆花艳。3.时光流转,紫荆明艳。4.洗尘霾穿越风云,看香江再写华章。第15页共15页\n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你我携手同行,共赢未来。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所给材料可分为两层,“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为第一层,运用比兴手法,引出“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材料强调世界联系紧密,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联系紧密,彼此不可独立存在。“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你我携手同行,共赢未来”为第二层,由这一层的“激励”“影响”可知,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彼此影响和带动的,我们彼此间都传递正能量,共同影响和激励,就可以“你我携手同行,共赢未来”。这句话说的是人们在合作中前行时,个体能起到激励群体的作用,群体也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作用,进而实现双赢。“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可以作为楷模、榜样,对一群人起到激励的作用;群体的行为方式和成功经验,会促进个人奋起直追,向群体看齐。写作时,应围绕彼此之间的联系紧密来立意,如“世界相融,命运共同”,可写出在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自处,分论点可以写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和平,实行“一带一路”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带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分论点也可以写写中国为环保做出贡献,让世界共同享受美好环境等,以论证世界统一体的背景下各国应共同承担的责任。立意:第15页共15页\n1.世界相融,命运共同。2.与子携手,圆梦中华。3.胸怀家国,放眼世界。4.奉献自我,筑梦中华。第15页共15页\n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一步步漂洋过海,走向全球;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中国企业一天天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中国故事一次次唱响旋律,远播海外。中国品牌在助力于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度融入全球话语体系过程中,影响力逐步提升,正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稳步迈进。今天,中国的品牌全球共享,正从愿景走向现实。   请你写一篇文章,驳斥“中国产品不如洋货”这种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已经明确要求“请你写一篇文章,驳斥‘中国产品不如洋货’这种观点”,限制了作文的论题和体裁。驳斥“中国产品不如洋货”这种观点,可首先以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现实社会中存在“中国产品不如洋货”的观点,然后才能对其进行驳斥。驳斥时可先分析存在“中国产品不如洋货”观点的原因,比如历史原因,在过去,确实存在着一些国货不如洋货的现象,但过去不等于现在,当今社会依然认为“中国产品不如洋货”是错误的;比如,有一部分人,他们之所以认为“中国产品不如洋货”是缘于崇洋媚外的心理,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等等。第15页共15页\n此外,驳斥“中国产品不如洋货”这种观点少不了用当今国货的质量水平做论据。学生可参考作文所给的材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中国企业一天天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在助力于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说明现在的中国,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不断创新发展,且逐渐做大做强,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中国产品的质量是有保障的;“中国品牌一步步漂洋过海,走向全球”“远播海外”“中国品牌在助力于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度融入全球话语体系过程中,影响力逐步提升,正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稳步迈进”说明中国产品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受到了世界的认可。考生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以当今产品的质量水平驳斥“中国产品不如洋货”的观点。立意:1.中国品牌,中国骄傲。2.中国品牌,全球共享。3.国货早已过海,国人何必崇洋。第15页共15页\n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物共生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群体包括人类在内的共生合作、需求互补、协同进化、协作繁荣的能力和普遍法则。生物共生首先是“抱团取暖”以适应生境的自然现象,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分工合作、微生物与动物之同的互利共生,到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协作共栖,再到人类与其他生物独特的共生关系无不体现着自然界与人类发展中共生的生物学作用和社会学意义。值得关注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生物物种之间通过拮抗竞争优化而进化,而忽视了生物之间更多的是依靠共生互助来有效适应更多的环境而协同进化。美国微生物学家玛葛莉丝深信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中“生物共生”是关键词。“共生合作、需求互补、协同进化、协作繁荣”是生物共生的特点;材料第二段达尔文和玛葛莉丝的生物进化理论形成对比,来强调“共生”是生物圈演化的规则,“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合作、联系紧密联系。综合两段材料来看,材料中虽然阐明的是生物界的“共生”现象,其实也给我们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人类社会应该尊重“共生”规则,要共生合作、需求互补、协同进化、协作繁荣。第15页共15页\n写作时,如果写成议论文,可围绕对“共生”的思考立意,如可以写人类应该和生态环境共生,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只是破坏环境,不能只是一味索取,应该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做到与生态环境的互惠共生;也可以写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共同体,各国之间也应该在灾难面前合作取暖,共克时艰,以合作共生的方法促进彼此的协调发展。行文中选取典型的论据,综合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透彻说理。立意:1.一切事物之间共生共存。2.合作共赢,共创辉煌。3.搞好合作,协同发展。第15页共15页\n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911”事件虽已过去了20年,但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海明威曾经说过:“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棵树,当一片叶子开始落下,其他叶子也都会感受到寒意。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也要关爱他人;悲天悯人,不漠视别人的苦难,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请结合材料,以“珍爱与关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绕“珍爱与关爱”为主题审题立意。材料由“911”事件引发思考,由海明威的名言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离不开别人,离不开集体和世界。从这个角度而言,世界就是一个整体,谁也不能独立于世界而存在。既然如此,就涉及到如何处理“个人”与“别人”,与“集体”,与“世界”,与整个“人类”的关系。材料告诉我们,我们要“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不漠视别人的苦难,这就是处理这种关系的准则。由此我们联想到了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提出的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想到了我们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代文化中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早就给我们指明了处理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方法准则。如今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不也是共同合作、共同富裕的途径吗?当然,当今世界局势复杂,有些人、有些国家只顾自己利益,罔顾他人、他国权益,这样的做法势必遭到失败,也必将遭受唾弃。由此,作文的写作指向已经明确,凡是扣住“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立意的均为切合题意,重点是要阐明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此次作文的难点和意义所在。若只是单纯写“爱”“个人与集体”等,虽然没有脱离材料及其含意,但显得小气,格局不够,不能得高分。第15页共15页\n立意:1.珍爱自己,关爱他人。2.让爱充满世界。3.让个人命运与世界相连。第15页共15页\n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基本定位之一是“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在对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的具体定位征求意见活动中,洛阳人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具体定位中,有传统的“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人文祖庭”等,还有现代的“华夏圣城”“山水仙城”“中华诗都”“博物馆之都”等。   对于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这些具体定位,就你感受最深的两三种,谈谈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从材料所给的八种对于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具体定位中,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两三种,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阅读材料,我们要抓住“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人文祖庭”“华夏圣城”“山水仙城”“中华诗都”“博物馆之都”等关键词。随着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正是充分发挥洛阳文化资源优势,探索河洛文化的国际化展示途径,深度促进国际人文交融交流的体现。考生应根据自己熟知的洛阳文化选择两三种具体定位,然后就文化的历史、文化的现状、对洛阳文旅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角度进行写作,表达宣传洛阳文化或凸显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对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等主题。立意:1.牡丹喜迎八方客,千年帝都展芳华。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第15页共15页\n3.驼铃声声丝路畅,花开神都醉游人。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3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共论“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这一主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真诚相处,守望相助,命运相依。走进新时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请就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传承和弘扬“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品格。   天下为公的品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不是局部的人,而是人类全体,旨在实现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它既尊重和观照个人、国家的利益,又超越单个个人和国家的界限,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追求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建设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比如,在政治领域,要恪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原则,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彼此分歧和争端;在安全领域,各国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领域,坚持互谅互让、诚实守信,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针对的是全球问题和挑战,体现了为全人类谋福祉的追求。   第15页共15页\n务实进取的品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在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主席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它针对各国共同面临的生存、发展与安全难题,提出正确处理相互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彰显了务实进取的品格。达到这样的理想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积极主动实践、付出长期不懈努力。开放包容的品格。中国主张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认为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不主张建立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倡导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真正实现共赢、多赢。世界各国只有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中共同发展,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作文题目,展示的是全球视野和国际认同。材料以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各位代表的议论为依托,表达了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与认识。通过材料,考生不难看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的繁荣带来了动力。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分析时,考生可以围绕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作用这一角度,突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表达具有前瞻性的思考。【立意】1.中国发展为世界做出贡献;2.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3.中国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6.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5页共15页\n7.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等等。8.中国在自信中继续前行;9.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10.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等等。【素材】1.“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今时代,多极化趋势日益深化,单一的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法匹配精彩纷呈的世界,唯有文化共存才是出路。不同文化类型应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在一种友好氛围中逐步消除误解、摒弃成见。“韩流”也好,“日流”也罢,“西流”亦可。如果兼容并蓄、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2.鉴真大师东渡,马可波罗来华,玄奘西天取经,郑和西洋送宝,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汇合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世界的大势。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那时的神州大地,是儒家和道教的天下,可是佛教并没有因此就被排挤出去,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文化起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自隋唐开始,佛教经由中国义理的逐步改造,使中国化了的佛教教义,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佛、道、儒在碰撞中交融,三教合一,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3.中华文明能够一面继承传统,一面推陈出新。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壮大。北魏时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在华夏文明前选择了交汇融合。蒙古人放弃了中原牧马,却也沿袭了汉人“勤农桑,务耕织”的制度优势。八旗子弟踏破天门豪情万丈,在入主中原后“兴科举,礼孔孟”,俨然已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与光大者。中华文化总是能以其兼容并包的顽强生命力走过历史的风雨,如大江大河滔滔不绝,渐行渐远渐无穷。第15页共15页\n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由引语式材料和命题要求组成。“说纽带”是本文的题目,写作之前应该对“纽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思考。“纽带”是指能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与人之间需要纽带联系,这个纽带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这个纽带可以是“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交流”需要纽带,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纽带”的多义性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前提是学生的视野和情怀要跟得上这份选择。要谈出时代感,要关注时代,关注国家,拥有广阔的视野。题干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因此文体不能自由选择,写作时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典型,论证方法综合运用,说理透彻。还要注意议论文要展现逻辑性和思想性。写这个作文时可以一层一层讲起,更有层次感。比如上来可以先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纽带,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纽带,这个纽带是一种价值上面的认同,再一层一层引申出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之间要产生认同,要包容,要互学、互建。立意:1.情感纽带连接你我。2.经济纽带让各国联系更加紧密。3.中华文化是连接古今的纽带。第15页共15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7 01:08:10 页数:15
价格:¥8.88 大小:125.9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