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审美情趣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审美情趣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5
2
/35
剩余3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审美情趣类材料作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啊!”也有的说:“人无德不立,只要品德好,就能拥有一切。”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美育的现象。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以学习委员“小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然而,网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加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能力,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造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因此,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第35页共35页\n加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因此,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加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同学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我们加强美育培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我们要相信: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倡议人:小明××××年×月×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部分先引用名人名言,阐释前人对“美育”的理解,交代了“美育”对个人及集体的重要性;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的思考:“美育”这么重要,为什么有些同学却不理解呢?这种不良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该怎样改善这种情况呢?据此可以得出材料的主旨:提倡美育,重视美育。作文的任务是“以学习委员‘小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倡议的内容应紧扣“提倡美育”,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题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考生要站在这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注意,对于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的现象,不能一味地责备、讽刺或埋怨,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给出具体的观点和事例,倡议同学们理解美育,重视美育。写作时,文章可以首先引用名言,反观现实,提出观点;然后从个人层面、国家层面论证美育的重要性,最后发出号召,再现美育的重要性,照应文章开头。立意:第35页共35页\n1.美育是一种刚需。2.携美育同行,当追梦新人。3.美育是眼睛,前途一片明。4.搞好美育是基础,成长路上你最行。第35页共35页\n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一年。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空中课堂、网络直播课迅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复兴中学的语文老师们精选专题,大胆创新,为同学们送去了一份份精美的学习套餐。其中,李老师利用一周的时间,带领同学们遨游诗海,领悟现代诗的魅力。开学返校后,学校还准备举行一场新诗创作大赛,以此来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当然,以“小理”为代表的部分同学,持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认为新诗更是读不懂,看不明白,对提升学习无用,与文学素养无关。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何谓无用?实乃大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迅猛,各国大肆争夺高新技术人才,社会对理科相关职业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类观点也就随之而来。在海量信息面前,语文仿佛显得微不足道,更遑论语文学科中那些难懂的新诗了。学校里、社会上以“小理”同学为代表的“语文无用论”也甚嚣尘上。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语文当真无用?在我看来,所谓“无用”,实乃大用!学习语文可以使思维更严谨、更理性。多少人认为语文随性而发,不具备严谨的逻辑,只是误人子弟?这种荒谬的看法实在是对语文莫大的误会。贾岛曾为“僧敲月下门”中用“推”还是“敲”而苦苦思索,甚至与韩愈激烈讨论良久后才决定用“敲”字。为求一字而反复推敲、细细斟酌,这种钻研精神难道逊色于哪门学科吗?有了这种严谨态度,还会怕难成大事吗?又有多少人认为语文是感性的化身,多愁善感的代表?实则亦不然。因为语文,我们体验到了本不可能体验到的生活:三毛身心流浪的疲惫旅途、海伦·凯勒与命运抗衡的不懈斗争、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难农时……而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经历”,我们的眼中多了几缕明亮,心中多了几分洞察,从而更清楚地认知事物的本质。因为见过太多,所以更加客观,更加理性。语文所培养的这种理性而严谨的思维让我们更明达、更智慧。它推动着我们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这向我们证明着语文之大用。第35页共35页\n语文,作为中国文化,其作用、意义远不会仅仅局限在个人。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时,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民不战而胜的时候。如果这样,所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无用论”还立得住吗?有一天,当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母语,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按照西方的习俗生活着而对本土文化一无所知时,我们还算中国人?二战时期德国入侵法国后并不大屠杀,他们只是教法国人德语,这是因为文化入侵比武力入侵更有效果。历史悠久、文明兴盛的国家那么多,却只有中国被称作五千年古国,是因为只有中国文化从未间断过。文化将彼此区分开来。当一国之文化被另一国同化时,离亡国也就不远了!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所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而语文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赤子之心,“有之,请从嗣同始”的慷慨赴死,“丈夫未可轻年少”的敢于求进……这些由语文衍生出来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才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栉风沐雨仍屹立不倒的根本。语文无用?避国之震愆,保国之根本,促国之兴盛,是为无用?谓无用者,真乃贻笑大方。何谓无用?敏思维,美生活,兴国安邦,实乃大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虽然戴上了一个“空中课堂、网络直播课”的背景,其中蕴含的写作重点却实对学习实用论和学习素养论的思辨之争。材料最后展示了以“小理”为代表的部分学生所宣扬的语文无用论、新诗无用论等错误观点。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观点本身就是片面的,数理化只是帮助我们认识到自然学科,不能说学好了就能走遍天下,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是需要一直交流、学习的,学好语文同样可以锻炼人的思维逻辑。而且,语文素养和数理化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国家民族的个性与性格。所以,重视语文的学习,包括现代诗写作,对提高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提升大家的鉴赏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第35页共35页\n对此,写作时可以围绕材料中“小理”等人的错误观点写一篇驳论文,驳斥“语文无用论,新诗无意义”的观点。作文开头即可以明确无误地驳斥语文和现代诗对现代生活无意义的观点,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此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具体分析现代诗对人们的重要影响和语文及文学素养对个人和社会民族的不可或缺的意义。此外需注意,在进行这一驳论文的写作时,要有驳有立,驳立结合,在论证上,也要把握好节奏和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立意:1.“语文学习无用论”可以休矣!2.语文素养(包括新诗)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3.文理不分家,合体才能走遍天下。第35页共35页\n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红楼梦》的思想价值,曾经讨论得相当广泛,而鲁迅早年的观点至今依然具有启发性。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论述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是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学期即将结束,班级计划举行《红楼梦》读书会,请从贾政、贾探春和薛宝钗三人中任选一人,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为什么鲁迅会说《红楼梦》价值的要点在于展现了“真的人物”呢?因为古典小说有个特点,人物塑造单一化。直到《红楼梦》出现之后,人们发现,这部小说中不再以好人抑或坏人这个单一标准划分人物,而是采用了更高级的写作手法,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某种程度上,称《红楼梦》是一位伟大的作品,就是因为书中人物不再脸谱化,千人千面,具有艺术作品的生动与美感。而《红楼梦》中的真实人物,主要是靠性格特点体现出来。比如王熙凤是一个“多面人”,她是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牺牲品,自卑,但又狠毒,知进退懂分寸,有经济头脑、管理才能。如此形象饱满的人物,纵观古典小说,只有《红楼梦》中才有。因此,写作主题也就很明显了——展现贾政、贾探春、薛宝钗人物的“真”。写作时,可以自选一人,或仿照上述对王熙凤的分析,展现贾政、贾探春、薛宝钗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第35页共35页\n如贾政,既可以看到其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的儒家思想品质,也可以看到其性格中并不喜好繁华奢侈的生活的特点,如在游览大观园时亦有过归农隐逸之意。贾政的“政”字,实际上谐音“正”。这正是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时,最根本的出发点。他是个好人,是个正直的为官者,可惜却不同世俗,情商不高。即使想当好官,也不知道从哪处着手,反而多次遭人蒙骗,把自己搞的声名狼藉。此外,贾政身上还体现了作者批判的“愚忠”特质。皇帝令锦衣军将贾府家产抄没时,贾政虽心生悲郁,但对皇帝却绝无怨言,而且在锦衣军翻箱倒柜、逞凶施威以后,贾政还能面朝北面,含泪谢恩。可以说贾政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悲剧人物,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比如贾探春,我们能看到她的开朗大方、精明能干的优点,却也不能忽视她渴望摆脱“半个奴才”身份而连母女亲情,同胞手足亲情都抛弃冷漠。又比如薛宝钗,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无疑是最难定性的一个,人们无法简单的将她划入“好人”或“坏人”的行列。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从“人”的角度讲,她遵从着她认可的道德、信念、理想,与时俯仰地活着。从艺术魅力上说,她性格的多面性引起了从未停止的争论。有人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深谙明哲保身、藏愚守拙的处世之道的女子,也有人认为她是个阴险奸诈、处处搞阴谋诡计的不齿小人。写作时也可通过回忆、展现相关的生活细节描写,指出人物性格的鲜活性。此外,写作时还需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立意:1.兼具造害者与受害者身份的贾政。2.心比天高,使其无情的贾探春。3.阴险狡诈还是藏愚守拙的薛宝钗?第35页共35页\n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受商业炒作等影响,近期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材料二:有人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锻造阳刚之气,彰显青春风采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从古至今,我国人才辈出,盛世中华,一撇一捺皆为脊梁,一俯一仰尽是人才。可最近青少年将“娘炮”“小鲜肉”当偶像的现象频出,不禁让人们开始担忧:青年的阳刚之气何在?阳刚之气缺失,如何彰显青春风采?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吾辈青年若沉溺安逸享乐是万万不行的。吾辈当热血向上,锻造阳刚之气,彰显青春风采!酌古,他们开创时代风气,热血奋斗。“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陈独秀先生如是说。揆诸历史,若无辛亥革命时期仁人志士求民主,求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哪有封建王朝的终结?若无解放战争时期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子弹不够了,就用身上的志气”,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若无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立志卫国、不怕牺牲的豪气与热血,哪来如今的国泰民安?如此种种,莫不凸显了阳刚青年的重要性。吾辈当成为阳刚之青年,彰显青春风采。斟今,吾辈当矢志奋斗成阳刚青年。第35页共35页\n看一个国家主要看它的年轻人,青年强则民族兴。尽管如今的中国没有战争,国家静好,一派祥和,但我们也不能放纵自我,沉迷享乐。知否?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立志走出大山,献身国家。知否?扶贫干部黄文秀志在深山帮民众脱贫,身为女子却拥有阳刚之气。知否?天才少年曹原不为外国利益所诱惑,用阳刚气概书写青春最绚丽的乐章。吾尝疑乎“娘炮”有何不可,今观之,其真不可扬。吾辈当成为阳刚之青年,彰显青春风采!未来,吾辈当意气犹在,拼搏向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勇牺牲的戍边战士陈祥榕在日记本中写道,这是阳刚青年最美的模样;昔有邓世昌壮烈殉国彰显男儿阳刚气概,今有这一辈英杰誓死捍卫国土,尽显阳刚男儿本色。“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昭示着我们当拼搏向上,书写时代之青春!吾辈应锻造阳刚之气,彰显青春风采!愿吾辈青年阳刚之气永存兮,延千古而未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主要指出社会上有一股不正之气,那就是“阴柔之气”,男孩表现的是没有一丝阳刚之气,进而指出这种风气的负面影响。这种风气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有极大影响,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一个销蚀。材料二从正面指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是昂扬向上的气概及蓬勃向上的精神。两则材料属于相对的关系,第一则指出了不正之气,第二则给出了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气概和品质。由此可以看出,男子就应该像个男子的样子,具备昂扬向上的气概,而不是“娘炮”、“小鲜肉”等。为了使文章更为深入,可以分析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阴柔之气盛行的原因:一群乳臭未干、心智不健全、甚至未完成应有国民教育的半大孩子,在资本的推动下,在媒体的包装下,靠所谓“颜值流量”被粉丝宠着,被流量惯着,小小年纪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没有突出的才艺,无道德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追求浮夸的外在美,沉溺肤浅的享乐。青少年若把他们作为偶像,容易养成任性、脆弱、敏感的个性,缺乏责任感和勇气,遇到问题也缺乏足够的胸怀和情商去解决,基本上不是撒娇耍浑,就是消极逃避。第35页共35页\n阳刚之气是什么?为什么需要阳刚之气?怎么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阳刚之气”应当指向一种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性别特征。阳刚之气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韧顽强的蓬勃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拘泥于固定的表达,也没有所谓的标准“打开方式”,可以是言行大方、笑容明媚的活泼自信,可以是自由奔跑、不为世俗羁绊的锐意进取,也可以是在困厄面前不艾怨、敢于逆流而上的自强担当……而在青少年成长路上,这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在竞争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阳刚是一种必要的品质,一种必要的社会文化气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需要这样具有这样品质的青少年,青少年有着阳刚之气,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更有阳刚之气。总之,我们要通过思考将文章上升到价值观、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的高度,也要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结合,增加批判意识和文章的针对性。立意:1.向“小鲜肉”说再见。2.青少年应有正确的偶像观。3.养吾浩然之气,让身心更加阳刚。4.铁肩担道义,做民族脊梁。第35页共35页\n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英国浮木雕刻家詹姆斯·多兰·韦伯从小便立志成为一个木匠。13岁时,他第一次在海边捡木头,便受到周围人无情的嘲笑,师傅更是极力反对:“这些木头被浸泡太久,不能雕刻,完全就是垃圾。”他却倔强地认为,这些木头虽然做不了家具,却能做家具之外的东西。在仓库打磨了36年后,他用浮木雕刻的艺术品,一推出就震撼世人,很快被一抢而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无用”实为“大用”在人们眼中,浮木腐朽、破败、歪歪扭扭,早已成为漂浮在海上的垃圾,意味着衰朽死亡。但就是这看似一无是处的浮木,吸引了英国雕塑家詹姆斯·多兰·韦伯,并在其手下得以展现极具动感的艺术生命力。同样一块木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人生亦是如此。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范蠡在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试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相比那些钻营于蝇头小利之间的人来说,有些人一生都在做“无用”之事。然而正是他们赢得了举世的瞩目。三毛,这位精通多国语言,颇有律师天赋的奇女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向了撒哈拉粗犷的怀抱。用她的话来说,“只是追寻前世的一个梦而已”。正是这无用的近似疯狂的举动,为我们展现了异域的精彩,让我们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个暂时的精神家园。第35页共35页\n可是,今天,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他们用“有用”与“无用”区分事物,于是,无数先辈留下的优秀文化被置之一边,低俗、刺激、暴力的作品一窝蜂地出来,让一具具空壳从中得到了片刻的慰藉,又重新陷入了寂寞之中。这样的文化导向,是应该重新审视了!有同学说,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学。这恐怕仅仅是以高考为目标做出的短视判断。其实人的核心竞争力,超过一半都来自不紧急的事:读经典的闲书,锻炼一个好身体,与智者交朋友,痴迷一两个业余爱好,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梁文道在《悦己》中说道: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无用之用,实为大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记叙了英国雕塑家詹姆斯·多兰·韦伯用各种浮木“组装”成许多极具动感的雕塑,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历。材料中的韦伯,不顾众人的嘲笑和师傅的反对,坚持用浮木做素材,从中可见他的执着;而从材料中韦伯的观点“这些木头虽然做不了家具,却能做家具之外的东西”,也可看出他敢于创新,不拘一格,将无用之物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对于这则材料,也可以从浮木的角度去解读。浮木,经过水中的浸泡、岩石的打磨、相互的冲击,都是一些奇形怪状的样子,因此,其材质朽烂、形态歪曲,不能成为世人眼中的“有用之物”。就像孔子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或庄子说的椿树一样,是没有人能看上它并使用它的。但是,“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就比如材料中认为浮木不能做家具而忽视了它的艺术价值;比如,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第35页共35页\n写作时,可以从艺术家韦伯或浮木的角度自选立意切入。若选择艺术家韦伯,可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切入,从他的经历中挖掘出具备欣赏艺术品的慧眼、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断磨练技艺等“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若是从浮木的角度出发,则可借此思考“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或据此展开批判,指出人们往往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世界。但正是这些轻易看不见的思想精神世界的一切,使人之所以为人。立意:1.以“工匠”之眼观大千自然。2.无用亦为有用。3.没有不可雕的朽木,只有没做到极致的匠人。第35页共35页\n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浩如烟海的古代经典著作,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高中统编教材从中选取了许多经典篇目,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等等,这些经典篇目往往给我们诸多帮助,诸多智慧,使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更好地奔向未来。但是,当下不少高中生不喜欢读这些经典篇目,有的认为它们由文言文写成,和白话文差距大,太难读;有的认为它们离我们当代生活太远了,和当下没有什么关系,不必读;有的认为它们不如时下的流行读物通俗有趣,没兴趣读。这引起我们的思考。你所在的班级将召开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议论文文体,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与经典同行,成少年君子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古语云“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确实如此,阅读我们书中的经典文章,能让我们心灵明净如水,开拓视野,丰富阅历,成为求真向善爱美的新时代少年君子。当香茶伴经典,让阅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之时,便是少年君子有成之时。阅读经典,首先应“悦读”。“好读者不如乐读者”,阅读经典可激发少年游历之乐,让我们做领阅山河的爱美少年君子。时间有限,阅读经典的心灵的空间无限。悠悠间,踏遍了万里山河,阅读经典,我们能乘仙鹤登上黄鹤楼,领略其宏伟壮观;随归雁悠然停留在江边,征蓬出汉塞,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雄浑之景;抑或是举起觥筹与明月共饮,驾着扁舟与鱼虾相伴……阅读经典,让生命的经历陡然加宽,让我们收获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在游历山水之间,逐渐成为爱山水之美的少年君子。第35页共35页\n阅读经典能激发少年交流之乐,做领悟道义的向善少年君子。古时圣贤之人都空虚寂寞,唯有其著流传其名,我们阅读这些经典便可一次次同伟大的灵魂碰撞,一次次同伟大的精神交谈。那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迈;那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勇;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那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和胆识……有这些,我们无不从经典中领略到为人处事之道义。正是经典,逐渐引导我们成为向善的少年君子。阅读经典能激发少年思考之乐,做勤于求知的求真少年君子。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考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而阅读经典,从经典中求知,往往是我们思考的起点。读到圆明园的破败,回味其惨痛历史,不禁泪下心酸:昔日何等的辉煌,今者皆成废墟。这是为什么?读到雨果“两个强盗”的论断,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这样,正是“国不强,国之不国”的噩梦!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们会思考,是怎样的灵魂在阳光下独自盛开,孤独地装点世界……在阅读经典中思考,我们能成为乐于求真的少年君子。“读书养气”,在阅读经典时,我们也吸取了其精华,读天下之经典,养人间正气。同读《红楼梦》,有人可以读出宝黛爱情一波三折,有人可以读出封建社会专制制度无形“杀人”……孟子有云:“吾善养浩然之气也。”正是说的这个读书养气的道理。最是经典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阅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吧,享受阅读经典之乐,用真诚的热心去迎接那字里行间饱含睿智的思想和美好的感情,与经典同行,成少年君子。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话题,旨在引导当代青年学子通过阅读古代经典篇目,汲取智慧,在繁杂、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实现青春成长的价值。所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提出古代经典篇目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列举了高中统编教材中选取的古代经典篇目,指出其对青年成长的价值。其次,用“但是”转折,陈述了部分高中生对阅读古代经典篇目不太喜欢、存在误解的现象。“这引起我们的思考”句中的“这”,所指的是上面两个层次的内容,也就是古代经典篇目有价值却不被很多学生理解的矛盾。材料引发学生思考,经典篇目重大价值是什么,对青年成长带来什么影响,要如何学好经典篇目,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第35页共35页\n“经典篇目”,根据材料提示,应特指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教材出现的古代经典篇目,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一篇一本,也可以是多篇多本。“经典篇目”不能泛化,不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等替代、套用。经典篇目,给予青年成长的帮助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是通过阅读经典篇目可以感受汉语之美,培养良好的语感;二是它具有文化价值,通过它们让学生对古代文化与古代社会生活有感性的了解,可以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三是有助于学生了解忧国优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进而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四是有助于学生养成理性思维方式,学会理性判断,培养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进而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网络生活中的问题理性发声;五是有助于学生学会知人论世,认识社会历史的复杂性,锻炼和提高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能力,能透过复杂的表象深入分析问题。经典篇目的价值当然不只以上几点,学生应结会读过的具体经典篇目,结合篇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挖掘其独有的价值,思考其助力青春的意义,不宜泛泛而谈。同时,对材料列举的部分高中生对阅读古代经典作品的偏见,不可置之不理,应有所批驳。可择其中某一两点进行批驳。“认为它们由文言文写成,和白话文差距大,太难读”,实际上是阅读经典时存在的畏难情绪:“认为它们离我们当代生活太远了,和当下没有什么关系,不必读”,实际是一种功利阅读的心太,“为它们不如时下的流行读物通俗有趣,没兴趣读”,实际是缺乏深度阅读意识。亦可从整体入手,揭示其本质错误,即未认识到经典在当今时代的价值,特别是经典作品对青年的成长的积极意义。行文时,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要围绕“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两个核心词展开,不可只围绕阅读经典篇目脱离青春成长,要阐述经典篇目对青春成长的特殊价值与意义;“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读过的经典篇目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可以一篇也可以多篇。发言稿,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要有对象意识,面向全班同学,应充分考虑同学在阅读经典篇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意:1.经典篇目,助力青春成长。2.阅读经典篇目,不负青春成长。3.经典篇目不过时,青春成长有依托。4.从经典篇目中汲取青春成长之钙。第35页共35页\n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②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最佳。就人而言,五官虽不秀丽但体态娴雅,面貌虽不娇美但举止端庄,这种人身上的德行才是最美的。———培根③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的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网络热搜。当我们看到赛艇姑娘们的小麦色皮肤,会意识到这是比“冷白皮”更具魅力的健康之美;当我们看到身材健壮的女子运动员在赛场上力拔千钧,会惊呼“白幼瘦”的审美确实有些偏狭。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追求真正的美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他爱染掉白发,她希望除去雀斑,她爱在上衣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的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都是合理的。第35页共35页\n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了。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消失了。相反的,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秦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都漂亮起来。而一些靠色相大搞“狐媚”勾当,卑污龌龊,扰乱国事,残民以逞的妖冶男女,我们一想起他们时却感到十分恶心。我想道理应该就在这儿吧!古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这些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有些钻研学术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修边幅,头发胡须都很蓬乱,甚至对随身衣物也常常忘记了这一件,丢掉了那一件,爱美的天性在这些人身上仿佛体现不出来。其实不然,他们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更高度地发挥心灵美、行为美,而把仪态美、装饰美在某段时间里暂时搁在一边罢了。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正是他们的心灵美在灼灼闪光的缘故。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也能使一个人的仪表美好起来。你从一个思想家的脸孔和一个类人猿的脸孔,或者从一个学者和一个流氓脸孔的比较中就可以很快发现这一点。我认为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能够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要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我以为: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不必理会“左倾”幼稚病者的吱吱喳喳,乱发议论;也不必理会市侩主义者的评头品足,冷嘲热讽。朋友,当一个人正当地生活、追求高尚的美的时候,我想,他必定有勇气来击退一切无理的干预和非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第35页共35页\n三则材料都围绕“美”来谈观点。苏霍姆林斯基具体阐释了“美”的作用,对我们的精神、心灵、情感的正面引领作用,表明“美”具有巨大的价值,“美”可以让人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从而向“美”靠近,能够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美”的人。培根认为体态美胜过容貌美,举止美胜过体态美,而“德行”才是最美的,强调了美在于内在的“德行”,而不仅仅是外在美。第三则材料是“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人们发现了健康之美的魅力:小麦色胜过冷白皮,力拔千钧胜过“白幼瘦”。这对于纠正当前社会某些人的审美偏狭具有积极意义。关于“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也会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写作时只要观点正确,围绕“美”来谈,主题积极向上,都是可以的。比如可以由当下的美颜相机引出对“美”就是自然、本真的观点,然后分析当下人们对于审美过于关注颜值的审美畸形问题,再论述何为真正的美,可以由奥运会上的健康美,谈到人的德行美,最后论述美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呼吁青少年要有正确的审美观,以自然、本真为美,以内在修养和品性为美。立意:1.纠正审美偏狭,树立正确审美观,2.涵养心灵,美育人生。3.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第35页共35页\n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学期的语文学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美”无处不在,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自然之美、窦娥善良刚强的心灵之美、林觉民视死如归的民族大义之美……这些“美”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这样的“美”,并尝试着去创造这样的“美”。在青春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懂得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与美相伴,健康成长,你作为高一(8)班的一名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美与成长”的认识与理解,向校刊《青春之美》栏目投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于美中成长,绘幸福人生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情趣,淌于古今高雅兴致,始终散发耀眼夺目的光彩。千百年来,审美情绪一直是民族之美的源泉。“美”并不囿于外形的靓丽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恬淡心境,可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自然雅致,还可以是“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伟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为之。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眼中,审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为然。审美,审自然之美,可以让我们体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万物生灵;审美,审生活之美,可以让我们发掘匿于表象后的生命本质与人间真情,用更加幸福的姿态绘人生画卷。当学会用欣赏美的眼光注视万事万物,阴霾亦会消散,生命芳华盛绽。有同学认为“现实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资情调,作为高中学生,美是奢侈的。我不以为然,即使生活“三点一线”,美亦融于其中。你看清晨披在肩头的温软阳光,用金色光辉伴你成长,这难道不是美吗?你看同学们亲切友好的交流,老师慈祥温柔的目光,这难道不是美吗?当你投身学习,专注解题,将知识谱写在答卷上,对未来展望,这也是美!这些美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与生命同在,让人生摇曳生姿。第35页共35页\n当然,追求美并不是只力求外形之美,而是用善于发掘生命亮色的眼去寻日常的幸福,寻周遭的“小确幸”,当你能从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一人一事找到美丽,人生将时刻充满丰盛的阳光与甜蜜的雨露。追求美,也是追求幸福的真谛,众生皆苦,生活藏鲜,当能够让审美成为习惯,幸福就会时时刻刻与你相伴。高中学生学业繁重,常常是负重前行。当拥有审美的能力,我坚信会给劳累艰辛的高中生活带来幸福与享受,从而更好地在人生路上前进。不妨从现在做起,停下口中的抱怨,摒弃烦躁的思想情绪,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遭的寻常景、平常事,发掘生命的甜美,让幸福之花在人生画卷上盛绽。我坚信,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定是有审美之心的人,当审美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没有阴霾,可以遮蔽你的前行大道!让我们一起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指出,“美”无处不在。接着列举美的各种形态——自然美、心灵美、民族大义美,这也是“美”从外在内在的不断深化。由此,材料也借这些不同层次的“美”,指出了它在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想、昂扬向上等方面的作用。审读材料,命题人意图较为明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思考美、追求美、创造美。试题要求针对“美与成长”这一话题展开思考。对青少年而言,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学会审美,是对传统德智体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格局。而且,青少年的世界里应该有童话歌谣,有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有动人的音符,有丰富的颜色……所以,写作时,既可以谈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学会审美;也可以针对不懂得审美的认识进行理性判断,辨识真伪,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立意:1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2.美以修身,美以养德。3.端正审美态度,学会正确审美。4.以美育智,美美与共。第35页共35页\n第35页共35页\n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1:在莫扎特幼年时期,父亲就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有目的的训练,最终将他培养成为著名音乐家。材料2:美育专家戴亚楠说:“让孩子接受美育,不一定要让孩子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者,也可以做台下的欣赏者。”材料3:“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说:“艺术修养对我的科研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的创新思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美育的目的”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美育的目的在于提升综合素养《论语》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修养,始于学习《诗》,自立于学礼,但是一个人最高的人格完善,是在学习音乐中完成的。由此看来,古人对美育的认识非常到位,而且由来已久,并非当今社会专享的名词。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采访时说:美育是教育的“磨刀石”。王司长解释说,之所以把美育教育称为“磨刀石”的原因,就像声、音、乐这样递进的过程,美育是把人的所有的欲望、愿望、梦想首先“打磨”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再朝更加高尚的道德层面去打磨,让他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美育教育已经在不断受到重视,美育已经成为了人生的必修课。国内还有很多教育专家、艺术家,都呼吁国人提高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著名企业家任正非,也同样重视艺术。他曾说,青少年不能只学习数理化,而是应该有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能接受艺术教育,他还多次捐赠钢琴,其中捐给贵州省的就有上千台。我国著名钢琴家鲍蕙荞则认为,拥有音乐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著名歌唱演员蔡国庆说:美育上的教育真的很重要,只有懂得了美是什么,未来才能够知道生活的乐趣。第35页共35页\n进行美育教育,首先要有正确的美的认知。可是现在有些人对美育的理解真的错了。5岁少儿涂脂抹粉当起美妆博主,以及“化妆要从娃娃抓起”的这股风,不得不让人产生隐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少儿亦莫能外。但是美妆并不是美育。父母应认识到过早让孩子接触化妆,对孩子建立美的正确认识并无帮助。当下需要“从娃娃抓起”的不是美妆,而是美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学校,都应加强审美教育,从小培养少儿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孩子崇尚自然美、书香美、心灵美,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美育教育,其实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去欣赏美的重要途径。另外,对孩子的美育教育不能功利化,美育的立足点在“人”,而不在“技能”,因此在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之时,不能为了所谓的“美育”在孩子的心灵抹上一层利益的脂粉。让孩子接受美育,不一定要让孩子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者,也可以做台下的欣赏者。让孩子接受美育教育,并不完全是为了让孩子学习一项特长,更加不是为了应付一项考试。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懂得美、欣赏美,进而自己开始尝试创造美。拥有美的人生,才是真正丰富、幸福的人生。如果强迫你的孩子去适应各种的艺术教育,最后往往只能获得一些小的技巧、手头的技巧,但是更大的东西——孩子的心理健康,幸福快乐等等,反而丢失了。因此,对美育的认知要正确,美育的目的最终是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从而享有幸福美好的人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共同点是都涉及了“美育”的问题,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题目指向为“美育的目的”。围绕“美育的目的”这一指向,三则材料体现的内容如下:第35页共35页\n材料一是说经过严格有目的的美育训练,可使人成为具备精湛艺术专业水平的表演者,说明美育和训练的关系,体现美育在技能方面的作用;材料二意在说明让孩子接受美育的目的,并非一定成为表演者,成为艺术家,也可以是成为具备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欣赏者,最终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体现美育目的的多元化;材料三指出美育的素养对科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可以影响人在其他领域的思维创新能力,体现美育目的的综合性。行文构思时,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以“美育的目的在于提升综合素养”为中心,然后从美育和训练的关系、美育目的的多元化和美育目的的综合性三个层次展开论述,在论证过程中可以结合当今对美育的认识误区,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正确的美育观和错误的美育观进行对比,列现象,挖根源,指出危害,然后重申美育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本,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最后倡导大家正确认识美育,形成正确的美育观,通过美育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享受更美好的人生体验。立意:1.美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具备精湛的技艺和提升综合素养。2.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情趣,不能过于功利与狭隘。3.美育既可以培养表演者,也可以培养欣赏者。4.美育的目的是普及艺术修养与开拓思维品质。5.美育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第35页共35页\n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梁启超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德谟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结合,只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马克思说:“我们从那些由于劳动而变得粗美的脸上看到了全部人类的美。”你所在的学校(统称“国美中学”)将举行一次以“美”为话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受众为全校同学的演讲稿,体现你对美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做最美中学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做最美中学生”。如果问什么才是美?小学生也许会说漂亮就是美;初一、初二的学弟学妹们也许会说品德高尚就是美;高三的学长们也许会说学识渊博是美……可见,不同阶段审美的标准也不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呢?我认为,首先,适合自己的才是美的。美是对人的言行合乎规范的一种赞赏。有些同学盲目追求时尚,染发,烫发,化妆,戴首饰,着奇装异服,为了减肥不好好吃饭、催吐等等,自认为很美。其实这不仅不美,而且不符合我们中学生的身份,更不会得到赞赏。德谟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结合,只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对于自己的仪表,我们应该像周总理一样,做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肩容平、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然而,仪表固然重要,但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如果你看见一位装扮靓丽,满口脏话的同学,你会觉得他美吗?对班级不关心,对同学冷漠,不懂感恩的人,即使长再漂亮,衣着再时髦,你还会觉得他美吗?当然不会!真正的美是内外兼备的美。做最美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做到以下几点:第35页共35页\n第一,举止文明,言行得体。细节定成败,小事辨美丑。升国旗时肃立注目,是一种爱国美;帮助同学解答问题,是一种互助美;不浪费粮食,是一种节约美;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是爱护环境的美;不说脏话,是自律的美……美随处可见,举手可得。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塑造自己的美丽。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勿以美小而不为,勿以丑小而为之。因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第二,真诚善良,感恩宽容,勤奋进取。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试想,为什么《巴黎圣母院》中长相丑陋的卡西莫多能打动美丽的艾丝美拉达,更打动亿万读者?为什么长相平平的简爱却打动了罗切斯特,更影响了女性的追求?因为美与真、善相通,打动人心的不是外在,而是美丽的心灵。莱蒙托夫曾说,有些人的外貌乍一看并不使人感到愉快,但当你从他们并不端正的五官上窥见一颗崇高心灵时,你就会爱上他们。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我们应该用“我心中的好同学”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有梦想,有激情,有原则,有担当,能宽容,会感恩,与人为善,合作进步。第三,热爱劳动,自信阳光。马克思说:“我们从那些由于劳动而变得粗美的脸上看到了全部人类的美。”劳动不仅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在潜移默化间塑造我们的心灵。有的同学不爱劳动,在家不做家务,怕弄脏了衣服;在学校逃避劳动,怕流汗,怕干多了吃亏。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一个不爱劳动却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人,反而让人更加反感,这不是美,是思想和心灵的丑陋。第四,不断学习,获得丰富的学识和充盈的智慧。杨澜曾因“不够漂亮”而在主持人比赛中失败,心情低落。但母亲的一番话影响她至今,让她感受到作为一位主持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注重锤炼个人修养。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深造,不断充盈自己的智慧,才能获得永恒的美。同学们,纵览我们的美丽校园,楼群崭新,绿草如茵,教室明净,柳绿花红,在这花香伴书香的校园中,我们潜移默化地享受着美的熏陶,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愿我们用合适自然,朴素大方,用文明举止、自信善良,用学识和品性去雕刻一份青春的美、永恒的美。争做同学们心中的好同学,争做学校最美的风景线,争做最美中学生。最后,祝老师们工作顺利,美丽常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第35页共35页\n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梁启超将“美”置于各要素之首,甚至认为“美”关系到“活”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善”,这涉及到了美的内涵;德谟克利特认为外表之美只是很肤浅的、动物性的东西,可见美是有层次的,有高下之分;马克思则强调美不在外表,而在热爱劳动等内在美,这在颜值即正义的当下具有启示意义。四则名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美”的认识,有的强调美的重要性,有的说明美的内涵,分出美的层次、境界。写作时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角度论述关于“美”的认识,但最好写出层次,可以从对美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对美的理性思考。要论述清楚美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分析何为真正的美,如何认识美的不同层次。还可以联系当下某些青少年对颜值的迷恋,对比论述如何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等。本次作文情境是“国美中学”举行的一次以“美”为话题的演讲活动,你要面向全校同学发表演讲,阐述对美的认识,你的演讲要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美的思考,能够启迪同学们什么是真正的美,如何追求真正的美。立意:1.人生路上携美同行。2.向美而生,与光同行。3.追求真正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第35页共35页\n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四季风光,我们看到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看到巍峨高原的白雪皑皑。我们看到的每一处风景,都成了属于自己独有的记忆,一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荷叶、荷花和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一声蝉鸣、一地落蕊、一阵秋雨,陆蠡《囚绿记》中的那抹绿色。总有一处风景,是生命中值得回味的存在。以上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根据材料内涵,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1)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2)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真情实感;(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最美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最美的风景。而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是它和她。好喜欢那棵腊梅。它在舞蹈教室的窗外,柔韧的枝条,嫩黄的花瓣,氤氲的幽香。寒风里,总是傲然挺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每走近它,我都会驻足细细打量一番,一次次的心灵对话,冥冥中便觉这腊梅树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于是,因着这棵腊梅,便认识了她。初次相逢,见她正手忙脚乱地跟着他人的脚步起舞,动作青涩、蹩脚,恰似不和谐的音符。训练一停,不出所料,她被老师批评得面红耳赤,低垂下脑袋。无疑,她的基本功差距还不小呢!第二天,大雪纷飞,我再次来到舞蹈教室,眼神掠过雪中傲然挺立的腊梅,扭过头,意外地再次看见她。她在窗旁的柜子前独自一人练着基本功,两只手使劲撑着地面,那柔弱的身子却不可抑制地抖动起来。抬眼望去,窗外的腊梅树正在寒风中摇曳,我的心也跟着晃动起来:差距这么大,她能够坚持下去吗?我不由得为她担心。第35页共35页\n走进教室,我看见,她的脸涨得通红,秀气的眉毛紧紧地拧在了一起。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黏黏地紧贴在身上。还不时有冷汗滴落,在地上形成一小摊水渍。但她依旧坚定地注视着窗外,努力挺直腰板,忍受疼痛,坚持着。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那棵腊梅,那高而细的枝干,柔弱得似乎不堪一击,却丝毫不惧风雪来袭,傲霜斗雪,习以为常。一片片雪花重重地压在它的枝条上,一阵阵寒风无情地刮过它的身躯,但它始终含着笑,顽强地挺立着,挺立着。时光飞逝。又是一个周末,我来到舞蹈教室,一阵轻柔舒缓的音乐飘过耳畔。她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动作竟是如此的优美流畅:展胸,慢慢伸出双臂,似幼苗冲破泥土,获得新生;点地,抬腿,似柔枝伸展,拔节吐绿;含胸,随着韵律旋转身体,似腊梅在风雨中渐次茁壮;起范儿,大跳,似腊梅冲破羁绊,直冲云霄。那舞动的身姿,和窗外摇曳的腊梅交相辉映,似舞动的生命的交响。因着坚韧,因着勤学,她分明已出落成那凌霜傲雪的腊梅,令人瞩目。这样的她和它,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真可谓冰雪中一道最美的风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中,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生命中”,由此可知立脚点应是人生或生命或者内心世界,也就是真正触动灵魂的内容。第二个要素是“风景”。看到这个词,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肯定是材料中白雪、荷叶、蝉鸣等自然风景,这个也最好写。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历史人文风景,特别不要忘记,人是风景中最独特的一道。所以“风景”内涵如何挖掘,风景的主题如何升华,是我们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风景”的含义,可以指大自然的美景,也可以指美丽的人、事或者情感,当然若用“风景”来形容、比喻,自然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美好的内容。“生命”就是要求学生写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生活中有许多充满真情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风景”;对自己倾情奉献的父母等亲人,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无一例外都可以是生命中的重要风景。文体的选择上可以写成记叙文,当然写成散文或者议论文也可以。立意:1.生命因这些风景而丰实。2.爱心,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第35页共35页\n3.生命中的风景需要一双慧眼来发现。第35页共35页\n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教育所面对的,首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精神”不等于知识,教育也不等于智育。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三个领域:知识、意志与情感。毛泽东认为,正是由于人的“精神活动”由理智、意志和情感几个方面构成,因此,教育所追求的应该是这几个方面的统一,而不是对立和割裂。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智美双馨,德有芳泽“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雅思贝尔斯如是说。然而,前些年填鸭式教育大行其道,现今内卷现象又尤为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教育的变味,反映了美育的失重。我认为,只有兼行德育、智育与美育,才能实现教育的真义。教育,是在智的天地上探索未知。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智的评判越来越驱向“高等化”,对智的追求也越来越成为“平民化”。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愈发膨胀,学生们的压力感、无力感便愈发沉重。在没有“美”的熏陶没有“德”的陪伴的情况下,智的单飞变成了一场“教育内卷的荒唐闹剧”。在此之中,我们没有等候到“新绿百千重”,反倒付出了“老红一万点”。这无疑是对“智”的单飞之旅的紧急叫停。教育,也是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四方。何为学习?是单纯地增长科学知识吗?绝对不然。学习,能使我们领悟敦煌之美,能使我们赞叹珠峰之峻,能使我们欢呼长城之坚。当我们耳闭目寒时,无论有多少绚丽多彩的景色,无论有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无论有多么广阔无垠的天空,对我们而言,都只是虚无缥缈的存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我们眼目能够触及更高更广的世界,能够感叹:斜坡上的杂花野草,也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教育需使人学得“美美与共”和“美人之美”的慧眼,而这些显然不是“智学”的功劳,这些无疑肯定了教育与“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第35页共35页\n教育,更是在用智作肥,以美为光的德壤上撒下种子。“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求学决心塑造了一名开国英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报国情怀成就了一名历史英雄。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起步于受教,发展于求美,壮大于有德。从来没有一个人,单单依靠智慧的翅膀飞到人心的最高的天空。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有适当的行为。仔细推敲,你便会醍醐灌顶:“适当的行为”,既是对智慧的追求,也是对美好的探索,更是对德育的生动诠释。当下的教育,淡化了美与德,将智奉上了高位。这是令人叹息的。教育从不应是“智商”的单方面培训,这是因为,成就一个人的,永远是“德、智、美”的共同成就。再者,“德、智、美”共生的殿堂,是“智先生”凭借一己之力所不能抵达的。唯有多方面的助力才能促其高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涉及三个互为关联的概念:知识、意志和情感。这三个概念,实则直指智育、德育和美育。那么,如何把握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材料援引毛主席的观点做了阐释:教育所追求的应该是这几个方面的统一,而不是对立和割裂。写作的立意可做多维发散,而不限于以下三类。一、论述知识、意志和情感(智育、德育和美育)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考场写作而论,这个角度是相对稳健的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材料中除了毛主席所论外,还有这么一句:“精神”不等于知识,教育也不等于智育。这一句,包括毛主席的论断,都针对了这么一种现实:割裂知识与意志、情感的联系,强化智育而弱化德育、美育。二、知识、意志和情感(智育、德育和美育)三者择其一二立论无论选取知识、意志还是情感其中一个或是两个立论,都是值得尝试的写作视角。不过,这里有个前提,即要在三者互为联系的语境下论证,论述其一不能完全抛开与其他两者的辩证关系。譬如,选取知识(智育)立论,却不涉及意志和情感(德育和美育),变成纯粹的“知识(智育)”话题作文,这就免不了有偏题、甚至离题的嫌疑了。三、论人的全面发展材料开宗明义:教育所面对的,首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教育所追求的,是全面立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知识、意志和情感(智育、德育和美育)构成精神世界三大支点。以此立意,更有高屋建瓴之感。第35页共35页\n立意:1.以德育魂,以智增知,以美养心。2.智育成就德育的智慧与理性,美育成就德育的超脱与诗。3.智慧与超脱才能成就完美的德性人生。4.德育的适当在于把握智慧与审美的平衡。第35页共35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审美情趣类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奋斗励志 审美情趣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亲情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社会热点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社会热点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2(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为人处世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社会热点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世界格局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友情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与世界类 材料作文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17 01:08:10
页数:35
价格:¥8.88
大小:67.3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