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核心素养教案(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对崇高精神的庄严颂扬,有对嘉德懿行的至诚礼赞,有对革命壮志的激昂宣告,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选择这些课文,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是毛泽东对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颂扬。《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梅岭三章》通过回首征程、勉励战友、展望未来,表现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文短意长,言辞恳切。学习本单元,要继续训练默读、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纪念白求恩》一文逻辑清晰,可在默读中厘清文章思路,并通过把握人物形象,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要学会抓住文中标志时间转换的词语,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梅岭三章》,要学会品味诗中的形象,把握三首诗内在的联系和诗人的情感脉络;学习《诫子书》,要学会勾画关键词,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本单元的写作“思路要清晰”主要训练学生在叙事之中做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建议】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13.纪念白求恩21.积累生字词,背诵课文中富含哲理和富有文采的语句。2.学习默读(默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重点是做到手到,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及做批注。3.厘清作者思路,了解一般文章思路展开的常见方式。4.感受课文中展示的不同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5.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6.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学会处理、整理各类文本,从中筛选信息。14.回忆我的母亲215.梅岭三章116.诫子书2写作思路要清晰2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213纪念白求恩【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提升道德修养境界。(重点)[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思维能力]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学习对比手法和夹叙夹议的写法,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难点)[审美创造]体会文章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默读课文,学习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的写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28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地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白求恩(选自《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师:曾有一个人,叫白求恩,加拿大人,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因病去世,以身殉职,并在临死前写下上面的这段话。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白求恩对自己生命中最后两年的生活的评价是什么?(明确:快乐、有意义、希望能多做贡献)白求恩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事迹。毛泽东在他逝世后亲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记述了他的事迹,给予他高度的赞扬。白求恩最后两年在中国到底做了哪些事,让他深感自己的人生如此愉快而有意义,并且获得了毛泽东的赞美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从白求恩的遗言来解读白求恩对人生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愉快而有意义的?带着疑惑,进入文本,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感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奠定情感基础。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1.了解文中人物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详细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资料助读1:课件出示: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2.默读课文(1)借助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概括各段的意思。预设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总结全文,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3.述说印象读完全文后,说说你对白求恩的初步印象。(学生自由交流、表达)预设(1)白求恩是一个医术很高超的人。(2)白求恩是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人。(3)白求恩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4)白求恩是一个对中国做出许多贡献的人。…………三、品析课文,学习白求恩精神28 师:作者从白求恩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他崇高的精神,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请大家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并完成两个任务。(1)用横线勾画出每段话中评价白求恩的关键句。(提示:关键句是总括句、总起句)(2)用“从__________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精神的人”的句式,理清文章要点。预设(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2)从白求恩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毫不在乎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生死,一心想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斗争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人。资料助读2:课件出示:国际主义精神就是世界主义精神,是站在整个世界而非仅仅只是站在某个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考虑全人类快乐幸福的思想和世界观。共产主义精神是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放下国家间的隔阂,彼此帮助的精神。四、精读课文,品析写法(1)思考:什么是叙述?什么是议论?预设①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②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说是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通过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2)以第2段为例,从文中找出议论的语句,了解第2段是如何进行夹叙夹议的,分析文章采用夹叙夹议写法的好处。预设第2段的第1句是议论句,正面阐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具体表现,并号召共产党员向他学习;第7句是议论句,是对前面叙述的“不少的人”行为的总结和评价,揭示这种人的实质——“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好处:本段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这种写法一方面使文章情理并茂,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读起来生动感人;另一方面在叙事基础上的议论又能使文章阐明的道理有充足的依据,从而增强说服力,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使读者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师小结:作者怀着深情先概括叙述了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精神品质,即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采用的是“叙—议—颂”的写作思路。作者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白求恩强烈的赞颂之情。[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立足于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学习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学会整合文章的要点,逐步由浅入深地感受白求恩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落到实处。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写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读后以“他们眼中的白求恩”为主题,整理读后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白求恩的精神,以及他对人们的影响。[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围绕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可以从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第2课时28 【课时目标】1.学习对比的手法,理解其作用。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交流展示,导入新课学生交流上节课布置的阅读任务成果,感受不同人物对白求恩精神的不同解读。师:朱德眼中的白求恩,在中国对工作、对人民都是极其务实的,行动多于语言,具有实际主义精神。宋庆龄眼中的白求恩是“世界英雄”,站在世界的角度,写出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聂荣臻以亲身经历,写其与白求恩交往的具体事件,他眼中的白求恩是对中国人民做出卓越贡献和伟大功绩的人。[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课后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白求恩与另一种人的对比,从而挖掘白求恩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研读课文,分析对比手法师:白求恩精神如此崇高,有这么多革命家给予赞颂,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些人的一些行为不尽人意,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1.研读第2段默读第2段,圈出表现“不少的人”的行为特点的词语,并在一旁批注这些词表现了这些人的什么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不少的人”的什么行为特点?预设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2)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写到的这些人是怎样的人?预设极其自私而又冷漠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对生活、对他人、对工作没有热情的人,生活态度消极的人。(3)作者对这些“不少的人”持怎样的态度?这里的用词与写白求恩时的用词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本课课后补白“词语的感情色彩”)预设作者对这些人持批评、谴责的态度。这里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拈轻怕重”等都是贬义词,而作者在写白求恩时为了赞颂他的精神品质,运用的都是褒义词。(4)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对比。把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与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相对比,把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进行鲜明的对比,体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样写使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更加显示出“不少的人”与白求恩的差距,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2.自学第3段(1)默读第3段,参考第2段的学习过程,自主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并做批注,分析文中“不少的人”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表达)预设“不少的人”的形象特点:见异思迁、鄙薄。这些词表现了他们不安心于现在的工作,不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没有事业心,消极对待工作的特点,作者对他们持批评和谴责的态度。(2)本段将“不少的人”与白求恩对比,有什么作用?预设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他们对工作的“见异思迁”和“鄙薄”与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敬业精神。通过对比,有助于突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使我们更加鲜明地感受到白求恩的伟大精神。3.交流探讨师:这样的“不少的人”的生活态度与白求恩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预设这样的“不少的人”28 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对工作是不负责任的,对他人是冷漠的,对自己的专业是极其轻视的,是没有敬业精神的,对社会对国家做不了多大的贡献。白求恩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对工作是极端负责的,对他人是极其热忱的,对职业有极高的要求,在专业技术上是精益求精的,有执着的追求,为社会为世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继续训练默读,以圈点批注的方式,从词义和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三、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1.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1)作者对白求恩的评价,表达了对白求恩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语句表达了这种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圈点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和语句。预设①对白求恩的热情赞颂之情。A.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两个“极端”连用,强调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负责任”和“热忱”都是褒义词,都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赞美、肯定的情感。)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这两个双重否定句的连用,加强了作者对白求恩的肯定的语气,强调了白求恩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从前线回来的人。)C.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用排比的句式,对白求恩进行了高度总结,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赞颂之情,也强调学习他的精神的重大意义在于“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②沉痛悼念之情。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声情并茂地朗读,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读出作品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对白求恩由衷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回顾重音、停连、节奏、语气等朗读技巧)(3)学生展示,交流朗读体会。师小结:文中这些表达情感的方式叫抒情,结尾段总结全文,高度赞颂了白求恩的精神,号召我们向他学习。[设计意图]读与品结合,更加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对白求恩的热情赞颂和沉痛悼念之情,更好地落实朗读技巧。用圈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使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的背后,解读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语言的能力。2.联系实际,交流感悟读完课文,白求恩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那么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人生目标时,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又该如何去做?请写下你的做法。预设我们在面对人生目标时,选择做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有意义的事,就能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我们所做的事,不管这件事多么艰难,多么辛苦,不管自己是否能获得利益,只要能帮助他人,能改变一些不好的现状,就都是有意义的。不努力、不付出就想获取利益,并且将困难的事推给别人做,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对我们所做的事,对我们的职业,我们要有执着的追求,专注而务实,不断钻研,才能造福更多的人。结束语:无论我们的能力是大还是小,只要我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在生活中落到实处,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我们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句话,并将其摘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常勉励自己吧![设计意图]此环节由思到悟,解答开篇学习的疑惑——“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与开头形成呼应,成为一个整体。四、布置作业28 1.阅读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理解叙述与议论在写作中的运用。2.片段写作:请仿照本文,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一个人,不少于300字。[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分析有了整体的认知之后,要求学生自读聂荣臻在白求恩逝世40周年时写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巩固技能。让学生进行仿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4回忆我的母亲【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传承作者的忠孝情怀及其母亲勤劳一生的传统美德。[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思维能力]抓住文章的主线,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把握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的品格。(重点)[审美创造]品味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文章主线。2.梳理具体事件,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线索和记叙顺序。【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播放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展示课题《回忆我的母亲》)师:母爱是人世间一首唱不完的歌,从古至今,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着母爱的崇高,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歌颂母爱的诗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朱德同志用真挚的感情谱写的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回忆我的母亲》。[设计意图]用背景歌曲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以动情解说直接引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预学展示28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字词清单”栏目)2.初读感知(1)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师: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其大意。预设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的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是总领全篇的段落。第二部分(2-13),是对母亲“勤劳一生”中“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第三部分(14-17),在前文具体记叙的许多事情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文章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段意,明确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2)朱德的母亲给朱德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画出文中表现母亲性格和品质的词语,并概括总结出文中没有直接写明的性格、品质。预设聪明能干、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支持革命、深明大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圈点勾画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再读课文)1.根据具体事件感受母亲的形象师:母亲的性格与品质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出来的?请完成下面表格。课件出示:关于母亲的事件(经历)母亲的性格品质“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勤劳俭朴、任劳任怨想办法维系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聪明能干、勤俭持家接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宽厚仁慈、同情贫苦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坚强不屈、爱憎分明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识大体、明事理支持、慰勉“我”参加革命深明大义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勤劳朴实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坚韧顽强、勤劳能干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理解、支持革命年老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设计意图]用表格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选材典型的特点。可用“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的母亲,从……可以看出”的句式给学生以抓手,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中“说”的能力的培养。2.分析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线索师:课文是怎样将这些琐碎的事件有序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课件出示:28 (出示时间轴线图,学生说自己的发现)预设本文以时间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主线,选取母亲一生中的典型事件来表现母亲的性格与品质,纵横交织,层次分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设计意图]将学生找到的这些事件用时间轴线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本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典型事件的特点。第2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人物魅力,进一步理解“我”对母亲的情感。2.体味文章的语言,探究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找出议论、抒情性的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发思考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此前我们也提到过,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二、精读细研,探究写法1.走近人物,加深理解资料助读:课件出示: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台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师:阅读助读资料,说说资料中的几副挽联共有的一个关键词语是什么。预设劳动。师:为什么大家都用“劳动”概括朱德母亲的一生?预设因为“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师: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预设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28 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设计意图]通过朱德母亲葬礼的组织、举办以及参与者的挽联等方面的介绍,以问答、追问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这位伟人母亲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兴趣。2.品味语言,质朴平实(1)分析语言特色。师:本文叙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本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的原因。预设善用朴实的语言,将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2)体会具体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师:请在文中画出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预设①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整日”说明母亲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从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②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与赞美。③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设计意图]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以关键词为抓手,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平实叙述中的深挚情感。3.把握写法,夹叙夹议(1)理解夹叙夹议的作用。师: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预设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评说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形象,这是本文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2)感受夹叙夹议写法的表达效果。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议论性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课件出示:①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②母亲是个好劳动。③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⑤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学生交流讨论,举手作答)预设①这句话饱含着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②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引出母亲日常要做许多事情的叙述。③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④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照应首段“勤劳一生”,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⑤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⑥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任劳任怨、坚强不屈、反抗压迫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28 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叙议结合的特点,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特定的句子,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体会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感受这种写法的效果。三、总结拓展,学以致用1.课后小结师:寄其哀,述其功,颂其德,作者就是怀着这样的情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深明大义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女性形象,她就像一座丰碑一样,不仅活在朱德的心中,也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选材——典型事件;语言——质朴无华;组材——时间为序,“勤劳一生”为主线;写法——夹叙夹议。[设计意图]课后总结,体现“一课一(多)得”,为整节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学以致用师:老舍在《我的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让我们也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对母亲最真最纯的情吧!(不少于100字)。[设计意图]以写促读,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语言朴实、感情深沉的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母爱教育、感恩教育。【板书设计】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后记】15梅岭三章【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体会革命者悲壮而又激越的情感,传承革命精神。[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思维能力]理解诗歌内容,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炽烈情感和豪壮情怀。(重点)[审美创造]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郭沫若曾经作诗曰:“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大家知道诗中的“将军”所指何人吗?他就是被称为“元帅诗人”的陈毅同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三首诗,聆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板书文题及作者)。28 [设计意图]引用诗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二、理解小序,了解背景1.学生齐朗读小序,后尝试口译小序,分析它的作用(1)口译小序。预设一九三六年冬天,梅山被包围。我受伤生病,潜伏在丛生的草木间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写成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2)小序在这组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预设小序不单介绍了创作这组诗的时间、地点及缘由,尤为重要的是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是作者在“梅山被围”,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作者从容、镇定。将诗“留衣底”以明志,表明了作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2.展示诗歌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设计意图]要理解诗歌的内涵必须了解其创作背景。口译小序,介绍背景,是为学生后面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做准备。三、初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朗读这三首诗播放课文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完朗读示范后模仿朗读,要求读出气势,读出感情。2.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示范翻译第一首诗。课件出示:第一首: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事业。这次(如果我死了,就)去阴间招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消灭凶恶残暴的敌人。(回首征程——过去)(2)学生依照示例完成后面两首诗的翻译。预设第二首: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了,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幸存的同志们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告慰我。(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参加革命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血雨腥风应当有停止的时候。今天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他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展望未来——将来)。[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朗读和翻译,让学生对三首诗歌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四、再读诗歌,分析形象,体会情感1.分析诗中形象学生自主阅读三首诗,圈画出诗中的形象,分析其意蕴。(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拨)预设“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作者借用面目狰狞、残暴凶恶的“阴间”之王形象,来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表达了非“斩”其不可的决心。“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28 2.体会诗歌情感师: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内容?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课件出示:第一首写作者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将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首写作者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若身死,则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第三首写作者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设计意图]深入品读诗歌,分析诗中的形象,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五、品读诗歌,品味语言艺术师:这三首诗语言凝练,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定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以下问题。(1)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预设不好。“旌旗”借指军士,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军队盛大的气势;“斩”字,力度强,速度快,写毙敌干脆利落,表现出巨大的威力,笔力千钧,充分展现了作者死后也要奋勇杀敌的决心。“大军”,只有数量而无气势;“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淡。(2)“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预设不好。“飞”表现捷报的多且快,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飘”则过于舒缓,没有这种效果。(3)第二首的四句诗中,“正”“须”“多”三个字分别起了什么作用?结合这三个字理解各句的深刻含义。预设“正”字,从时间和程度上反映了革命战争的漫长、艰苦,也流露出一个革命者回顾战斗历程的自豪心情。“须”字,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即使牺牲了也心系国家,坚持革命的信念丝毫不会改变。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献身的光荣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字,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战友的无限期望。[设计意图]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通过分析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因此,本环节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初步把握诗歌主旨。六、布置作业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本课相关练习。【板书设计】梅岭三章【教学后记】28 16诫子书【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语言运用]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思维能力]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重点)[审美创造]体会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写作特色。(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文言知识,读顺文章。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文天祥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是杜甫、陆游、文天祥笔下的英烈忠魂,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是世人眼中的智慧化身。27岁前,他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作为丞相,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他于病重之中,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我们来看看他写了些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1.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课件出示:(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齐读(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课件出示:划分句子的停顿,首先,我们可以找找虚词,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与下文断开。“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因此停顿可划分为“28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它们也是连词,所以“与”“则”前可停顿。其次,还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停顿。(2)学生齐读后思考: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预设文中有许多句子字数相同,句意相对,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为对句。对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感、节奏感。3.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感受句式的节奏美、韵律美。[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顺文章,并了解一些文言句子停顿的规律,感受句式特点。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语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文意,圈点出疑难词语。(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句式”栏目)课件出示:(1)重点实词君子:道德高尚的人。治性:修养性情。励精:振奋精神。致:达到。广:增长。淫:放纵。驰:疾行,指迅速逝去。遂:于是,就。(2)一词多义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学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3)古今异义①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③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4)词类活用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2.理解重点句意课件出示: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3.通译全文大意(1)指名学生通译全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翻译)(2)根据学生通译的结果,教师指点修正并明确文意。结束语:本文不足百字,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文字优美而富有意蕴。作为家书,本文情感真挚。它是一篇美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28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和自主学习,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并疏通文意。学习过程中,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为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打下基础。四、布置作业课外背诵并默写《诫子书》。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挖掘文章内涵。2.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儒家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探讨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教师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诸葛亮这篇《诫子书》是为了告诫儿子而写,他要告诫儿子什么呢?又是怎么告诫儿子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预设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预设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俭约自守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3)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这三者之间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预设“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远大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了“静”与“学”“才”“志”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预设从反面阐述“静”。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预设应惜时勤学,努力成才,奉献社会,不要等年老时才后悔。(6)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预设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宁静淡泊以立志,立志是成才的前提;静心专一以立学,学习是成才的基础;惜时是成才的保障。2.回顾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学生根据上面的内容分析,小组讨论本文的思路。(2)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明确。预设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个高标准来要求儿子,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28 俭以养德”,接下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述了“静”的价值,指出只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实现目标。接着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具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必须学习。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以彰显“静”的价值。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3)根据理清的文章思路,学生齐读课文,读出情感、语气。[设计意图]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揣摩写作意图,理清文章的思路。三、品读课文,体会深层内涵快速默读课文,结合相关的材料,小组讨论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品读材料谈发现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为一个君子必须修身养德,他为什么强调君子要修身养德?中国儒家的先贤大德又是怎样修身养德的?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课件出示:(1)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成为儒家推崇的人生规划,即从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出发,到外在事业的成功,而其中修身是中心。(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预设(1)“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基础。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诸葛亮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要修身养德成为君子。(2)儒家的先贤大德也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体现出他们的生活俭朴;“乐亦在其中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体现出他们的安贫乐道。师小结:修身养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我们要以静来修身养德,屏除心中的各种杂念,不汲汲于富贵,不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专一,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德的目的。[设计意图]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挖掘“君子”背后的儒家思想,感受儒家文化。2.结合现实谈收获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指导)预设示例一:关于“静”。我们要高质量地学习,就需要静,不静,我们就做不到严谨治学;我们要陶冶性情,也需要静,只有在静的时候,才能屏除杂念,审视自己的内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示例二:关于“俭”。我看到学校有很多攀比现象,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比吃的是不是进口的,比穿的鞋子是不是明星款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热衷于物质享受,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诱惑,养成虚荣、自私等不良习惯,不利于优秀品质的培养。示例三:关于“志”。我明白了立志很重要,志当存高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如果不立志,在学校就不会用心学习,荒废学业;进入社会后,就会浑浑噩噩,终将一事无成。示例四:关于“学”。我明白了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有才干方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价值。示例五:“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年老了回顾一生时才发现自己对社会什么贡献都没有。结束语: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诫子书》是他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诸葛亮劝勉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他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字字句句都是真心话,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学习之处。28 [设计意图]由课内学习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以有益的指导和启迪。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使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将课文内容巩固、消化、吸收,加深对人生的认识。四、布置作业课外搜集诸葛亮生平经历和经典的故事,也可以读《隆中对》和《出师表》,了解诸葛亮有哪些事迹,具有哪些精神。[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之后,要求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生平经历的资料,阅读与诸葛亮有关的文章,有利于学生感受诸葛亮身上体现的儒家思想和精神,进一步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写作思路要清晰【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在写作中感受汉语的魅力,热爱中国语言文化。[语言运用]学会拟写提纲,并体会列提纲的好处。在写作实践中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难点)[思维能力]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明确使写作思路清晰的方法。(重点)[审美创造]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逻辑思维之美。【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2.明确使写作思路清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例文导入,激发思考师:同学们,阅读下面这个作文片段,从写作思路的角度评价其写得怎么样。课件出示:我的语文老师姓胡,我们在背后亲切地称他为老胡。初见他时,他看起来大约五十岁,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我心想:这是一个好对付的老糊涂。谁知第一次听他上课时,我大吃一惊,他讲起课来,思路清晰,妙语不断。从他口中说出的成语,我们很少听说过,我不由得心生佩服。没办法,被他的魅力吸引,下课后我不得不恶补成语,查找资料,弄懂老胡提到的成语的意思,并摘抄下来。老胡老胡,可真不糊涂啊!(学生自由发言)师:这段话使用了时间顺序,其中表明时间的关键性短语“初见他时”“第一次听他上课时28 ”“下课后”使得文段思路清晰、富有条理。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会将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就如同用绳子串起一颗颗珍珠,让它变成一串耀眼的珍珠项链一样,清晰完整地呈现一篇美文。[设计意图]由分析作文片段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使一篇文章思路清晰,轻松自然地导入本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经典引路,探究方法学生活动:回顾学过的写作知识,结合下面课件出示的名句,小组讨论什么是“思路”和怎样才是“思路清晰”。课件出示:“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分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预设“思路”就是文章写作时思考的路径,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步向前走,最后达到终点,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主旨。“思路清晰”就是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清晰交代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主要说了什么。1.分析文章思路师:我们学的课文,大都有清晰的思路,如《回忆我的母亲》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我们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学生填写教材本单元写作部分的表格,教师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从“我”能记忆时起、“我”到四五岁时、到八九岁时:母亲勤苦劳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我们”被逼退佃搬家,“我”决心寻找新生活光绪三十一年(1905):“我”考了科举,父母借钱供“我”读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投身于革命事业,再没有回过一次家,母亲理解、支持“我”师: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选取典型事例,逐步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及影响,抒发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限的敬爱,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2.对比分析思路异同师:请同学们思考《纪念白求恩》是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的,比较其与《回忆我的母亲》有何不同。(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预设两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不一样。《纪念白求恩》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简要叙述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再概括他的崇高品格,继而向全党发出号召。夹叙夹议,思路清晰。而《回忆我的母亲》采用的是时间顺序。文章具体采用哪种顺序,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经典引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这既是对阅读方法的总结,也为下面的写作实践做好铺垫。三、掌握理论,明确步骤1.掌握理论师:我们回顾已学过的课文,知道了一些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名家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是如何做的。课件出示: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28 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朱光潜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朱光潜提出的具体做法。(2)小组代表发言。预设朱光潜认为写作时应该做这几步:首先定下题目,围绕题目想出相关的材料并写在纸上,再围绕中心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留下来,最后从这些材料中理出一条线索和顺序,写出纲要。2.明确步骤师:在写作实践中按朱光潜说的去具体实施,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课件出示:审清题意,明确中心;确定顺序,定好详略;形成框架,列好提纲。(1)审清题意,明确中心。师:看到作文题目,你可能会有很多想法,会想到很多材料。这时别急于落笔,首先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比如,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课件出示:①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②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③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④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⑤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⑥他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⑦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学生自由发言,阐述选择某几项材料的理由)预设这些材料中能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个中心的有①②⑦,所以应该选择这三个材料。③是写他做体育锻炼,④写的是他乐于助人,⑤表现他热衷于公益,⑥写他独立,这些材料与“热爱学习”这个中心没有关联,所以应该舍弃。(2)确定顺序,定好详略。师:我们确定好写作的中心后,可以根据文体和写作内容,来确定写作顺序。大家思考一下,常见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学生活动:①小组合作:结合所学的课文,整理归纳出写作顺序的种类。②小组讨论:各种文体分别该采用哪种顺序来写才合适。③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展示。预设①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②a.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可以选择时间顺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描述,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表现某种主题。如果有多件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也可采用倒叙、插叙等顺序来写。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b.按事物的空间结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加以介绍,这种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介绍百草园的各种景物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就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物的。c.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一般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或论述。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概述白求恩的事迹,再依次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最后总述他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3)形成框架,列好提纲。28 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我们头脑中大概有了作文的框架,最后我们就要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名家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分析、归纳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步骤,为写作实践打下基础。再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在写作之前进行思维训练的习惯。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已学的课文,整理归纳各种文体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板书设计】写作思路要清晰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列提纲,并体会其好处。2.在写作实践中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一、了解提纲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如何使思路清晰的步骤,明白了写作前可以先列个提纲。那么我们该如何列提纲呢?列哪些内容呢?其实在提纲中,我们只需要写内容的要点、文章的大致安排,确定文章的写作顺序、详略安排等就可以了。1.提纲的含义列出所要写的文章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如先写什么问题,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等。2.学会列提纲以教材本单元“写作实践一”为例,分析如何列提纲。课件出示:提纲示例题目:《“周大帅”二三事》主题:同学“周大帅”有热心、率直、敢于拼搏的性格特点。主要事件:(1)一次我忘记带钱,无法坐公交,他为我付车费化解我的窘境。(热心)(2)为班级中受到他人嘲笑、欺负的人打抱不平。(率直)(3)与他校足球队比赛时,突破对方封锁,大破他队球门。(敢于拼搏)写作顺序:以地点转换为顺序。内容概述:首先写在学校教室里,“周大帅”为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体现他的率直;再写放学后坐公交车,他帮我付车费化解我的尴尬境况,体现他的热心;最后写在足球场上,参加足球比赛的他克服重重困难,大破对方球门时的英姿,体现他为校争光、奋力拼搏的精神。师:从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列提纲要写出这几点内容,包括题目、主题、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写作顺序,最后可以写一个作文的内容概述。这样,一篇文章的大体思路就可以确定了。二、学列提纲1.学列写作提纲参照上面的示例,根据教材本单元“写作实践二”28 的提示内容,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列提纲。(1)学生自主思考并列出《这天,我回家晚了》的作文提纲。(2)教师随机检查并指导修改。课件出示:《这天,我回家晚了》提纲主题:我因助人而晚回家。主要情节:①到同学家写作业;②回家路上送迷路老人回家;③回到家被父母责备,说清真相。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内容概述:首先写放学后我应同学的邀请去他家写作业;接着写发现时间不早了,怕父母担忧就急忙往家赶;之后详细写回家路上碰到一个迷路的老人,送他回家;最后写我回到家时天都黑了,父母很着急,到处找我,我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夸奖。2.写采访提纲师:采访提纲和前两个写作提纲有所不同,它是采访者在采访前所草拟的任务大纲,涵盖了采访的目的、采访过程的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完成采访任务起辅助性作用。列采访提纲要包括这样几项内容:(1)采访对象;(2)采访主题;(3)采访时间和方式;(4)采访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并列提纲,教师检查并指导)课件出示:《对王老师的一次访问》提纲采访对象:七年级(1)班语文老师王老师。采访主题:怎么学好语文。采访时间:周五下午放学后。采访方式:面对面访谈。采访问题:①您为什么选择做一名语文老师?②学习语文有什么诀窍?③有些同学虽然喜欢语文,可是每次考试却考不了高分,有什么提高语文成绩的办法吗?④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应该怎么做呢?⑤很多同学在课外喜欢读一些书,您有什么推荐的课外书吗?师小结:列提纲有助于快速理清写作思路,在写作过程中,使我们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进行表达,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结束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学习了怎么列提纲。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训练自己的写作思维,养成写作前勤于思考、勤于列提纲的习惯,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分析提纲示范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自列不同类型的提纲,让学生养成在作文前拟写提纲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列纲起草的能力。三、布置作业阅读教材本单元“写作实践”部分,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根据课堂上列的提纲,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板书设计】写作思路要清晰【教学后记】28 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课外广泛地阅读,开阔文化视野,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道德品质。[语言运用]交流读书情况,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难点)[思维能力]学会阅读柱形图表,能从图表中发现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课外阅读状况。(重点)[审美创造]阅读优秀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阅读教材本单元专题学习活动的“资料三”,汇总各小组还想了解的问题,补充在问卷中,重新制订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2.把问卷打印出来,或利用网络问卷调研平台,做成电子问卷。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在初中的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相同比例的同学,邀请他们填写问卷并回收。3.搜集名家有关阅读的精彩论述。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阅读图表,并从中提取信息。2.学习分析调查数据,并从中发现问题。3.以讨论会的形式商讨阅读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学习名家的阅读方法。一、导入主题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阅读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那同学们喜欢阅读吗?你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籍?课外读书时你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本单元的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板书:少年正是读书时)二、了解国民阅读状况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相关专业机构在这一天会发布上一年度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阅读“资料一”“资料二”(见教材),根据其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任务一:仔细阅读“资料一”,尝试用三段文字分别表述每个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注意用语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写好后,组内交流,修改完善,形成文字稿,在班级展示。(学生概括交流,教师指名展示)师指导:课件出示:图表数据分析支架分析表格、柱状图、饼图等图表时,要先看清图表上的数字、文字等所表示的信息,再观察图形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形、数字、文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取出信息。具体来说要注意三点:一是关注图表的主题,这是答题的范围和指向,不应忽视;二是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比较;三是关注最大数值和最小数值,并注意数值的变化。课件出示:图表信息图1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8%,28 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3.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7.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1%,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图2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纸质图书阅读与在手机上阅读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具体而言,45.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32.3%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8.2%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听书,8.1%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6.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2.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视频讲书。图3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阅读成为主要方式。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77.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71.5%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26.8%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21.3%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同比下降0.4百分点。任务二:根据“资料二”中的信息,分别设计“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的图表,准确、直观地呈现资料中的文字信息。课件出示:任务三:阅读“资料一”“资料二”,你能从中看出规律或问题吗?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预设①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但纸质图书阅读仍很受欢迎;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②随着数字化阅读触角的不断深入,手机阅读成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③虽然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但调查结果显示,纸质书仍然是最受欢迎的阅读形式,近半数成年人仍倾向于纸质阅读。④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也让“听书”和“视频讲书”成为国民阅读的新选择。⑤手机阅读等轻阅读占用阅读时间越来越长,深度阅读有待加强。[设计意图]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学会读不同形式的图表,并能快速、准确地从中获取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三、分析自身阅读实际1.开展问卷调查师:青少年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期,这一时期的阅读将为同学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推动青少年学生的阅读,2023年3月,相关部门颁布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在这些方面,同学们做得怎样呢?为了解同学们的阅读现状,课前,我让同学们在“资料三”的基础上补充问题,设计了一份新的调查问卷。那么,大家补充了哪些问题呢?预设补充问题示例:①你是见缝插针地抽空阅读还是腾出一定时间段集中阅读?②最喜欢的作家是谁?③是否会写读后感?④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是自主探究,还是询问他人,或是选28 择放弃阅读?⑤打开一本书后通常会坚持读完吗?⑥阅读一本书后是否会进一步阅读同类作品或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⑦所读图书是自主购买还是借阅?⑧所读作品通常有多少页?⑨从阅读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2.分析调查数据师:课前,同学们对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回收,现在请大家统计数据,汇总受访者的意见,仔细分析,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学生活动:全班分为三组,对阅读态度与习惯、阅读内容、阅读方法三个角度的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将自己的发现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描述出来。(如果实际使用的问卷有新的角度,则适当调整分组。)师指导:①分析调查数据前,应注意选择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归纳、汇总;②注意实事求是,得出一些有实际意义、有针对性的结论;③结论语言注意要简明扼要,有概括性、代表性。(小组推荐人选,分享本小组数据统计的结果及发现)3.制订读书计划师:通过刚才分享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每位同学在阅读方面都有优势与不足。现在,请各位同学认真思考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制订一份自己未来一年的读书计划,注意包含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要素。(1)小组内交流,查找个人的阅读优势与不足。(2)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属于自己的未来一年的阅读计划。课件出示:我的读书计划(2024年10月—2025年9月)时间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法10—11月4本每周8小时小说快速阅读12—1月3本每周8小时历史文化精读、做笔记2—3月2本每周8小时科普作品探究性阅读4—5月2本每周8小时诗歌圈点批注、朗诵部分内容6—7月3本每周8小时动物故事选择性阅读8—9月3本每周8小时传记快速阅读[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研究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同龄人的阅读现状,激励学生主动阅读。而制订阅读计划,则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四、共同研讨促进阅读1.找出阅读问题师: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之前的两个活动,同学们一定已经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深入探究,可以加深我们对阅读的认识,提高阅读水平。学生活动:(1)小组内交流个人的阅读状况,查找自己的阅读问题。(2)小组讨论,找出大家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分析产生的原因。(3)各小组将本组发现的共性问题提交给老师,师生合作从中选择两三个,在全班召开一次讨论会。大家献计献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预设阅读存在的共性问题: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阅读缺乏主动性,阅读目标不明确;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很好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书籍没有阅读兴趣;喜欢阅读一些简单的读物,不能进行深入阅读。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不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阅读;②没有制订阅读计划;③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老师指引;④对经典书籍缺乏了解,有畏惧心理,造成对经典作品没有兴趣;⑤阅读时不喜欢思考,没有进行深入阅读,造成阅读能力和品位无法提升。28 解决方案:①制订阅读计划,提升阅读品位,多读书,读好书;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③尽量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及时与同学分享阅读体验和心得。2.搜集名家论述师:古往今来,无数名人通过读书得到了知识积累,悟出了人生真谛,他们对读书的精彩论述,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下面请阅读“资料四”(见教材),并自主搜集其他有关阅读的论述,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理解,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发。预设相关论述我的理解孔子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活学活用韩愈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提纲挈领,抓住重点苏轼八面受敌法: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精读多遍,由点到面陆游有的放矢法:有系统地读书;结合研究专题读书。读用结合,系统读书朱熹读书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全心投入,聚精会神华罗庚厚薄法:读书就是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的过程。细读慢品,提炼概括3.谈谈阅读收获大家在讨论交流中,找到了各自的阅读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那这些方案在我们的阅读实践中该如何具体实施呢?课件出示:阅读资料三,结合课外积累的一些阅读经验,从下列的参考题目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出来。☉我的读书计划☉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法☉怎样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这种阅读习惯要不得☉对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几点建议☉谈谈读书之乐师指导:每一项内容尽量将一些好的想法、建议写得细致具体。如写《我的阅读计划》,可以写一个月的阅读计划,内容包括阅读的书目、阅读的时间、每天阅读的进度等,还可以写出每本书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课件出示: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法有人说,书是人类的长生果。是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穷的。仿若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但怎样读书才是最有益的呢?现在,我想为你们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做笔记。这种方法你们一定也用过,但是具体怎样用呢?首先,可以用各种颜色及形状的符号圈点批注。比如说用圆圈标出重点字、词、段,用下画线画出核心、重要的内容,用三角形标注出你认为用得特别好、特别生动、特别传神的字词或句子,然后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以加深自己的记忆。除了圈点批注,还可以使用摘抄法。我一般把摘抄法分为两类:兴趣摘抄和正式摘抄。兴趣摘抄是很自由的,可以摘抄任何你感兴趣的内容,也许是你认为优美的语句,也许是你觉得很有哲理的话。这样,当你以后翻开摘抄本时,就可以慢慢品味。正式摘抄则是有目的的摘抄,比如为了积累作文素材而摘抄。它没有兴趣摘抄那么随意自由,但是可以让人获得知识,可以让我们在写作文时更加得心应手。以上就是我推荐的阅读方法。师小结:大家在这几项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棒,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出你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让我看到了你们集体的智慧。28 大家提出那么多具体的阅读方法和建议,有很强的实用性,希望我们能在阅读中学会运用。[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围绕阅读的某一个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学生运用前面写作中列提纲的方法,先列出要写的要点,再清晰写出完整文章,这样就训练了学生“写”的能力。五、布置作业按照我们所讨论出的阅读的具体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选择一些经典的名家名作来阅读,完成下面的任务:1.根据自己制订的阅读计划表来读书。2.做好读书笔记。3.选择喜欢的形式(如制作手抄报、经典名著推介、精彩情节表演、诵读经典美文、读书经验分享等),展示一个月阅读活动的成果。[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落实自己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学以致用,真正把阅读落到实处,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营造班级良好的阅读氛围,也为下阶段的活动成果展示奠定基础。第2课时【课时目标】1.提高合作能力,学会策划、组织、实施活动。2.掌握阅读方法,了解名家作品,积累阅读经验。3.深化对阅读意义的认识。【课前准备】1.学生活动成果展示形式,可以从制作手抄报、经典名著推介会、精彩情节我来演、诵读经典美文、读书经验分享会等中选择。2.小组成员确定好活动成果展示形式后,可以通过查询资料、询问老师等方法,筹划准备,形成成果。还可以寻求同学的帮忙,如准备配乐朗诵的音乐、名著推介的PPT、表演用的道具等。3.各组评选出本组主持人,一起策划活动成果展示过程,做好分工,每一个主持人负责一种形式的展示。4.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活动评委,商议每项活动的评价标准,制订评价表,在活动中及时予以点评,并共同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益处,我想在一个月左右的阅读实践中,大家一定有所体会吧。今天,我们将一个月阅读活动的收获给大家汇报一下吧!二、活动成果展示1.第一组:经典名著推介会主持人:在这一个月里,我们读了一些经典作品,感受了经典作品的文学魅力,也获得了很多阅读感受。首先我们有请推介经典名著的同学,来向大家推介他们喜爱的经典作品吧!学生活动:(1)各组推介经典名著的同学展示成果。(2)评委点评和学生点评:推荐语内容是否有条理、有趣味,是否让我们产生阅读期待;表述时声音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3)选出表现优秀的同学。预设我推荐曹文轩的《草房子》,故事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等孩子的成长历程。28 六年中,桑桑亲眼看见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真挚无瑕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搏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收获对生命的深切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我们已逝去的小学生活,作品动人心魄,有时甚至催人泪下。2.第二组:精彩情节我来演主持人:经典名著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而文章中精彩的情节就像这个世界中最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下面我们班的同学将用高超的演技,向我们展现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学生活动:(1)介绍并表演名著中精彩的故事片段。(2)评委点评和学生点评:表演的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原著,情节是否完整,表演是否流畅、大方。(3)选出表现优秀的同学。预设介绍:我们组表演的是《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精彩片段,这个片段表现出孙悟空法力高强、身手敏捷、对师父忠心耿耿,但做事冲动急躁;唐僧是非不分、不明事理、迂腐、心善;白骨精狡猾、阴险。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表演略)3.第三组:诵读经典美文主持人:经典美文,不仅可以通过表演生动再现文章描绘的故事场景,还可以通过诵读来读出文中的韵味,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我们的感悟。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经典美文诵读吧!学生活动:(1)各组同学诵读经典美文。(2)评委点评和学生点评:是否读出了文章表达的情感,朗读的技巧运用是否恰当。(3)选出诵读优秀的同学。预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精彩段落: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我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有那么多人们活动的地方和那么多热闹的场景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我选择诵读这段话的理由是:这段内心独白,表达出了海伦·凯勒想象自己能看得见事物时激动热切的心情,她渴望看到世间一切的事物,去感受一切事物的美好,从文中我能体会到她对生活的热爱。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经常会忽视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事物,不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它们,对生活没有激情,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读到这段话之后,我才明白生活中其实有那么多的美好。4.第四组:手抄报展示主持人:大家刚才各种形式的展示,都让我感受到大家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真、仔细,大家阅读得很深入,所以展示出来的成果才会那么精彩。那我们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哪些措施去读呢?有一部分同学将自己的一些阅读经验、阅读体会、阅读方法,收集的读书名言、阅读故事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了出来。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做的精美的手抄报吧!学生活动:(1)各组办手抄报的同学向大家简要介绍手抄报的设计意图和内容。(2)评委点评和学生点评: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内容安排、书写、绘画等是否合理。(3)评选出最好的三份手抄报,并张贴在教室里。主持人(结束语):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次“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专题学习活动中,大家分享的经典美文、精彩表演、优秀诵读和精美的手抄报一定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定格,留下深刻的记忆!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记忆,踏上我们的读书之旅吧,读书一定会指引我们走向辉煌![设计意图]活动成果展示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8 同时在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展现和提升。加入评价的环节,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明晰每项活动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对阅读各方面的认识。三、总结评价1.对上面四组展示活动中,评委评选出的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彰。2.小组成员填写本次活动评价表,小组长对整个活动中小组成员的表现做总结,并全班交流。3.将学习活动中搜集整理的资料,撰写的阅读笔记、讨论记录、发言提纲和填写的评价表装入档案袋。师总结:本次专题学习活动长达一个月,我们班掀起了阅读书籍的热潮,班上营造出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大家由不会读、不爱读、浅显地读到会读、爱读、深入地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大家见面聊天的话题都是交流阅读的感受,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一大批表现优秀的同学涌现出来,让我十分惊喜!本次活动的开展是成功的![设计意图]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明确自己在听说读写和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具有哪些能力,缺乏哪些能力,有利于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好地提高自己,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四、谈收获,深化阅读意义师:在这次活动中,我想大家应该都有所收获,老师也收获不少。请大家结合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收获)预设通过本次活动,我建立起了阅读的意识,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知道了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先制订一份详细的计划表,再按照计划去阅读;了解了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先读“薄”再读“厚”,或确定一个专题来读,并且学会将所学的阅读方法,如跳读、精读、浏览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在阅读中,养成了摘录、批注、写阅读笔记等习惯,达到了深入阅读的目的。通过本次活动,我了解了许多经典名著的内容,欣赏了一些精彩的片段。我对这些作品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获得了一些感受。我体会到这些作品的文学魅力,感受到了阅读经典作品给我带来的无限快乐。[设计意图]“谈收获”是活动的总结和延伸。只有理性思考,进行总结、归纳,才能让学生对阅读有系统的认识,才能将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引向深入。【教学后记】2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9-25 05:40:02 页数:28
价格:¥5 大小:2.10 M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