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北版 2024年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北版2024年秋)第一部分(1~2题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pèifú)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chuíliàn)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pèifú)②(chuíliàn)(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①开垦②倦怠(3)文段中的“荒”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表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2分)(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潜”字的四个义项。文段中“潜滋暗长”的“潜”的意思是。(填序号)(2分)潜qián①隐在水下:~泳|~到海底。②隐藏;不露在表面:~伏|~流|~移默化。③秘密地:~逃。④指潜力:革新挖~。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汉字的确是异乎寻常的。它可(甲)僵硬的符号,(乙)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轻”字很有飘逸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是流泪……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13 (美妙/奇妙)组合,使人在刹那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在书法家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挺直)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似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只有才B.既就C.因为所以D.不是而是(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第二部分(3~17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古往今来,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中华大地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描绘了雄奇壮观的塞外风光;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描绘了江上月下的奇特美景。(二)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4.“塞外风光”常常是古代诗人描写的对象,阅读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1)解释甲诗句中“大漠”一词的意思。(2分)(2)一切景语皆情语。乙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13 (3)丙和丁两组诗句都写塞外风光,但其中描写的内容却不相同,请简要概括。(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8题。(共13分)【甲】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①照野弥弥②浅浪,横③空隐隐层霄④。障泥⑤未解玉骢⑥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⑦。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⑧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丙】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东封⑨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⑩。’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⑩,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余乃出。(苏轼《书杨朴事》,有删改)①本段为小序,主要介绍写作背景。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横:广远。④层霄:弥漫的云气。⑤障泥:马鞍的垫子,用于挡泥。⑥玉骢:青白色的马。⑦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⑧杜宇:杜鹃鸟。⑨东封:封泰山。⑩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⑪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⑫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A.妻子送余出门妻子象禽兽13 B.顾老妻曰元方入门不顾C.书此语桥柱上答谢中书书D.解鞍欹枕绿杨桥解衣欲睡6.用“/”给【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真宗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8.苏轼旷达乐观的情怀在以上三篇古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选文,分别做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1题。(共9分)又见白杨张伟忠①这次到西北,看到冬天的白杨树,又一次想起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②13 第一次看见白杨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驰的火车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脑中一次次闪过《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诵其中的词句。同行的一位老教师说:“教了一辈子《白杨礼赞》,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杨和平常所见的枝叶‘婆娑’的杨树不一样。”并即兴背出了《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的句子:“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布局谋篇的精妙,脑海中的语言积累和眼中所见的现实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心理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力,我被这种庄严的美深深地震撼了。③再次见到白杨,则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关,而且是近距离的。在酒泉中学、西汉酒泉胜迹公园和嘉峪关长城内,都有成片的白杨树。在冬日耀眼的阳光下,在积雪覆盖的黄土地上,在北国单调的景色中,它们虽然落尽了叶子,可淡青色的树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蕴着勃勃生机,那些“紧紧靠拢”的“丫枝”直刺向蔚蓝的天空,成为冬日美丽的风景。我站在白杨树下,仰视着它们,又想起茅盾先生对它们的赞誉:“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④《白杨礼赞》中的意象和现实所见的白杨树重叠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北方人乃至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也在一刹那间真正感受到白杨树所代表的那种“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文化性格和精神象征,它激励人心的功能,半个多世纪后仍未减退。茅盾先生发现并发掘了白杨精神,白杨也因此具有了不朽的象征意义和激励功能。从此白杨树就不仅仅是一自然之物,而是和古诗中的月亮一样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和形象的契合,又是那么自然。⑤《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1947年3月,叶圣陶等主编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第三册就收录了这篇文章,题为《白杨树》。1949年,由叶圣陶校订、文化供应社出版的《新编初中精读文选·语体文选》第二册又选入了这篇文章,并改名为《白杨礼赞》。在该书前的“编辑例言”中,说明了这本教材选文的标准,如:“符合新民主主义的精神”“切合现代学生的思想与生活”“为初中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注重国文的教学价值”等。显然,《白杨礼赞》是完全符合这几条标准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白杨礼赞》的文学价值、教学价值仍然不可低估。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一直选入这篇散文,并在教学参考书中把教学重点定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不过从2001年开始的语文教材中,《白杨礼赞》已被删去。⑦13 站在嘉峪关长城遗址内的白杨林中,抚摸着白杨粗大而光滑的枝干,任由它们把我的目光引向碧空。四处远望,则见黄土垒就的高大城墙,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在黄土、远山、碧空组成的背景下,白杨卓然挺立的身姿让我迷醉。我在想:一丛白杨,一篇文章,一个时代,它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多么奇妙的联系啊。西北有很多代表性树种,比如胡杨、红柳等,为什么茅盾先生单单选中了白杨来加以礼赞呢?原因似乎并不难找:挺拔的身躯、靠拢的树枝、哨兵似的姿态,以及朴质外表下的坚强个性。这使得从新疆到延安途中的茅盾先生发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审美对应物,从而为白杨树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赞歌。一种树成就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又反映了一个时代。我相信,当茅盾在重庆发表这篇文章后,一定给当时的国统区乃至全国人民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明朗的信号,使得在抗战最艰难时刻的中国人民获得极大鼓舞。⑧在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路上,当曙光初现,太阳从蜿蜒的长河东侧冉冉上升,大地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矗立于原野中的白杨林披上了一层动人的红光。我赶紧用力擦去汽车玻璃上的冰霜,有些贪婪地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善解人意的司机停下了车,车上的游客全跑到了外面,凛冽而清新的空气一下子包围了我们。那些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就像《风景谈》里面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当年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又一次回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⑨我希望教科书中再见《白杨礼赞》这样的红色经典。【注】本文发表于《语文学习》2009年第4期。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使用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重又收录了《白杨礼赞》。9.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我”两次见到白杨树的感受。(2分)10.作者两次见到白杨,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4分)11.第④~⑥段删除后文章仍然完整,为什么不能删除?(3分)1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共15分)点灯的人赵春燕①有事晚归。走在无人的街巷里,路两旁的房屋默然耸立,一片静寂。突然,“嗖”的一声,前方窜出一只野猫,往邻家的屋后跑去。昏黄的路灯下,我发现自己的影子又瘦又小,立马浑身冷汗,一身的鸡皮疙瘩。赶紧加快脚步,往家走去。②到了家门口,我望见了二楼客厅那开得很亮的灯,心中的紧张稍微舒缓了一下。摸出留在门边的钥匙,轻轻打开门进入屋内。父亲的房门虚掩,大厅的灯开得很亮,我心中的恐惧全然散去,紧提着的心完全放松下来。我明白,父亲知道我怕黑,是故意给我点着灯的。③想想这个假期,我已在家待了二十多天了,父亲精心安排我的衣食住行,生怕我受到一点委屈。那天,我说膝盖有些疼,父亲很着急,立马拿出他为自己准备的止痛膏给我贴上。膏药贴上,父亲知道膝盖位置不好粘贴,叮嘱我不要动,用手按了又按,拍了又拍。感觉粘得还不结实,父亲又拿出一块纱布,帮我把膝盖包了起来,让我躺在沙发上烤着理疗灯。忙活半天,父亲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我怕热着父亲,想开空调。父亲说我膝盖疼,不能吹空调,要我忍着。怕我热,他坐在边上给我扇扇子。父亲似乎忘了我早已成年,似乎也忘了自己已是耄耋之年。我知道,在他眼里,我永远是那个要他呵护的、弱不禁风的小姑娘。在父亲的照顾下,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④等我醒来,烤灯已关,不见父亲的踪影。我趴在窗口向外望,正值中午,烈日似火。一个身影由远而近,他的步履很缓慢,右腿微跛,蹒跚在炙阳里13 。我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急忙下楼去迎接。走进院中,父亲的身影渐近。他一手提着一大包药,一手提着一大袋蔬菜和零食。两袋东西,使得他的背更弯,脚步更缓。我急步向前,抢过袋子。袋子到手,压得我一个趔趄。好沉啊!父亲见状,赶紧扶住蔬菜袋子,责备我道:“这么热的天,你出来干啥?腿不舒服,不要多跑。”看见他脸上那肆意横流的汗水,我既心疼又感动。父亲啊,您是不是忘了您的腿刚刚做完手术?您是不是也忘了您一晒就容易过敏?⑤和父亲进了家门,父亲来不及擦汗就让我躺下,他感觉理疗的时间有些短,就再次打开了烤灯。烤灯那红红的、暖暖的光照在我的膝盖上,疼痛马上得到了缓解。半睡半醒间,我仿佛回到了过去。⑥儿时,我和父母住在山村里。村里没有电,夜晚靠一盏煤油灯来照明。山村的夜晚来得格外早,夜色也格外浓。四周一片静寂,透过窗口望向屋前,黢黑的山矗立在天幕下显得格外高远。屋内一片漆黑,我的心内一片恐慌,觉得巨大的黑幕要吞噬掉小小的我,右手紧紧抓住父亲的衣角。父亲见状,摸出一根火柴,摸索着在火柴盒左侧用力摩擦。“唰”的一下,火柴头被点燃,一个巨大的光圈出现,屋子瞬间亮堂起来。继而,父亲用火柴点燃了煤油灯,拉着我从堂屋去厨房吃饭。⑦煤油灯下,一家人围桌而坐,家常便饭也吃出饕餮大餐的感觉来。其实那时,最常吃的晚餐是玉米糊汤煮洋芋。有一次我被糊汤烫伤胳膊,胳膊很快就起了水泡,火辣辣地疼。父亲赶紧点燃家中的另一盏煤油灯,背起我,举着灯,出门找村医去抹药。⑧山路崎岖,夜色迷蒙。父亲手中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陪着我慢慢长大。⑨从小到大,无论我多晚回家,也无论我遇到什么伤痛,父亲永远是那个为我点灯的人。漫漫人生路,我们一定要深爱那个为我们点灯的人,并努力为他人点灯。(《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3年1期)12.文章第①~②段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13.请简要赏析选文中两处加横线的句子。(6分)(1)(2)13 14.文章以“点灯的人”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打动人心的是真情故事的叙述。B.第①段中“立马浑身冷汗,一身的鸡皮疙瘩”写出了“我”走夜路时的恐惧心理。C.第④段画波浪线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蹒跚”写出了父亲走路之艰难,表现了“我”愧疚的心理。D.第⑨段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及感恩,升华了文章的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三、整本书阅读(共7分)16.班级举行《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同学们对这部名著有着不同的体悟,你认同下面观点中的哪一个?请结合名著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4分)小冀: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英雄传奇”,书中塑造了一系列革命英雄的形象。小北: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真实地还原了“红色中国”的历史。17.小冀认为,《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和他笔下的昆虫们都是“孤勇者”。请你结合阅读感受,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13 第三部分(18题5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你可曾看到过陡峭山顶上生长着的松树?你可曾眺望过悬挂在高山上的瀑布?你可曾留恋过一望无际的大海?你可曾感叹过巍峨的远山?大自然中,到处都是美景,一棵树、一眼泉、一座山,都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请描写一处令你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不少于600字。要求:①自拟标题;②内容健康积极;③表达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要套写、抄袭;⑥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13 答案1.(1)①佩服②锤炼(每空1分)(2)①kāikěn②juàndài(每空1分)(3)艹6(每空1分)(4)②(2分)2.(1)奇妙挺拔(每空1分)(2)D(2分)(3)反问。表达效果:加强肯定语气,对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书法瑰宝表示了强调与肯定,充分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2分)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每空1分)4.(1)大漠:广大的沙漠。(2分)(2)描绘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悟与对现实的无奈的情感。(1分)(3)丙诗“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意思是“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描写了大漠苍茫一片、渺无人烟、天气恶劣、雨雪纷飞的景象,渲染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丁诗“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意思是“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将士们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这两句诗描绘了黄昏时分将士出征的场景及苍凉的环境,反衬出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分)5.C(2分)点拨:A.“妻子”均解释为:妻子儿女;B.“顾”均解释为:回头看;C.记录,书写/书信;D.“解”均解释为:解下,解开。故选C。6.真宗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每处停顿1分)7.(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你难道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写一首诗送给我吗?(每句2分)8.在《西江月·顷在黄州》和《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虽被贬黄州,但能以山水为乐,行为放旷,自嘲自解;13 (2分)在《书杨朴事》中,苏轼即将入狱之时,还幽默地用故事安慰妻子,足见其豁达乐观。(2分)【参考译文】【甲】(我在)黄州期间,春夜,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解下马鞍,以手臂支撑着躺在桥上休息。等到清醒的时候已经天明了,(看远处)山峦峰翠,(再听近处)流水声声,怀疑不是在尘世之中。(于是)记录这首词在桥柱上。月色照耀下春水涨满、溪流汩汩,天空中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马鞍垫子尚未解下,马儿活跃的时候,我就想在这芳草之上醉卧入眠。爱惜这一条溪水中的美丽月影,千万别被马儿踏碎了这皎洁的月色。解下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听见杜鹃叫时,天已亮了。【丙】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他说:“宋真宗到东方封禅泰山回京以后,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地人杨朴,能作诗。到了皇上把他召来问话的时候,他自己说不会作诗。皇上问:‘你临来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杨朴说:‘只有我的小妾作了一首诗,是:更休落魄耽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大笑,放他回家。”我在湖州的时候,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儿女送我出门,都大哭。我没有话说,回头对妻子说:“你难道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写一首诗送给我吗?”妻子破涕为笑,我才从家里出来。9.第一次:激动、震撼。(1分)第二次:赞美、尊崇。(1分)10.第一次:侧面描写,借老教师的言语与《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描写,展现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第二次:直接描写,描写白杨树的树干、身姿、丫枝,展现白杨树富有生机、不畏艰苦的特点。(4分)11.丰富文章内容,与后文提出的自己的想法相照应;作者两次看到西北的白杨树,切实地感受到了文章《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的精神,激励后人不断奋斗,将其精神传承下去;作者的感受与文章《白杨礼赞》联系起来,立意深远,引人深思。(3分)12.记叙了“我”有事晚归,父亲知道“我”怕黑,故意给“我”亮着客厅的灯的事。(2分)13 13.(1)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夜晚的冷清、寂静,烘托静谧的气氛,衬托了“我”内心的害怕、恐慌。(3分)(2)“按了又按,拍了又拍”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为“我”贴膏药时的认真和细心,字里行间突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3分)14.以“点灯的人”为题,点明写作对象——父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父亲关爱“我”,他用手中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陪着“我”慢慢长大的事;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题目巧设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15.C(3分)16.示例一:我认同《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英雄传奇”的观点。本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我们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朱德等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的形象。他们富有信仰,意志坚定,英勇顽强,百折不挠,英雄身上的传奇事迹令人震撼,因此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英雄传奇”。示例二:我认同《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的观点。纪实文学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事实源于斯诺通过冒险深入苏区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真实地还原了“红色中国”的历史,符合纪实文学的特点,因此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选择观点1分,阐述3分)17.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法布尔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昆虫,独自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细致入微、孜孜不倦,最终写成史诗般的著作《昆虫记》,他是科学界的“孤勇者”。他笔下的许多昆虫也是“孤勇者”,比如蝉,在地下蛰伏四年,只为了一生一次短短五个多星期的地上生活,它们坚韧不拔,默默忍受孤独和黑暗。(3分)18.【写作点拨】题目要求写的是自然景观,我们首先要确定写哪种自然景观,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该自然景观的特点写清楚,最后要对该自然景观给自己带来的感受进行描写,也可进行适当延伸,加入自己的思考和体悟。例文略。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8-29 18:00:0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23.0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