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政治制度(知识串讲)-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7
2/37
3/37
4/37
剩余3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1政治制度知识串讲选择性必修一
【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3.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单元概要】东西方各国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演变;古代到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演变;近现代中国探索民主政体的演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一、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先秦时期夏禅让制世袭制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王位世袭制: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将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袭制代替传统禅让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与私有制相适应的。世袭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商外服外服外服外服内服内外服制地方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特点:神权色彩浓厚;与王权结合;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古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分配和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核心)郡县制(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三公九卿制文书制度
汉秦汉继承发展中央官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刺史制(监察)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3)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隋唐中央: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标志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地方: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唐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唐中期后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让品秩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避免出现权臣专权D.使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巩固提升】C
(4)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宋元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分割宰相的职权。元: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中央宋: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元:实行“行省”制度,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体制。地方宋代:二府三司制元代:中书一省制
(5)明清的政治制度明清明朝中央——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后来,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地方——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清朝中央:设立军机处,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地方: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拓展提升
【巩固提升】据下表,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C
2、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国民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失败告终。训政:1928年,中国国民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国民党的“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宪政: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招牌,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①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②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③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寡头政治①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③官员由选举产生④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①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②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③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特点: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意识、法律至上、城邦至上、集体领导、权力制约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1、主权在民: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构;陪审法庭属于全体公民;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2、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主要体现在抽签选举上,即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3、权力制约:议事会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但受到公民大会和公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4、法律至上:雅典规定在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雅典人认为法律神圣不可侵犯。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执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拓展提升
2、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贵族寡头政治君主独裁统治①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③公民大会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难以有效发挥作用。④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实行独裁统治。
3、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丕平献土英国:议会君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
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英国美国法国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1、公民民主,实行普选制,人们对政府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主动参与意识较强,人权得到比较充分的尊重。2、实行政党政治,该制度的优势在于将竞争机制引进政治生活。3、健全议会民主制度,议会成为真正的立法机构。在自由竞选的原则下,各党派和个人充分表明见解,靠公民的选票来决定。拓展提升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B.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C.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巩固提升】A
三、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兼并战争不断,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推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统一奠定基础背景内容意义
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巩固了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背景内容意义
3.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意义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受游牧民族袭扰在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推行变法初期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而被废止背景内容
4.明朝——张居正改革意义背景内容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康梁宣传维新思想。1898年6月—9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背景内容意义5.中国近代——戊戌变法(1898)
意义背景内容6.中国近代——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7.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8.新中国建立后新中国初期的建设探索民主改革土地改革巩固政权三大改造
2012年中共十八大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7年中共十九大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也不可能腾飞。2、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人们尽快看见改革的经济成果,获得改革的利益,这样,改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才能不断深化。拓展提升
谢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