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专题02 官员选拔与管理(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原卷版)
专题02 官员选拔与管理(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原卷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02官员选拔与管理一、单选题1.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时期概况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2.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3.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4.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薄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试卷第7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6.元初,程朱理学未被官方认可。1313年,元仁宗设立科举法,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主要考试内容,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这一变化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开启了八股取士的先河C.彰显了蒙元政权合法性D.扩大了元朝的统治基础7.1854年,英国国会两名议员根据广泛调查,提出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统一考核、管理制度。1870年,英国颁布确立文官制度的法令。这些方案和法令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内阁地位发生变化B.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C.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D.保持政府工作持续稳定的需要8.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9.17—18世纪,欧美国家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将官职作为礼品或者商品,私相授受,卖官鬻爵;政党政治形成后,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但是一旦内阁重组,就要更换大批政府官员,新上台的官员急于为自己谋取利益。材料反映出A.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B.欧美社会各领域腐败盛行C.需要改革官员的录用制度D.民主共和制遭到严重破坏10.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B.表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D.带有浓厚民主共和色彩11.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D.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试卷第7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A.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B.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C.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13.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B.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4.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留学生甄选考试1915年2月23915163.18%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1916年6月不详194不详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1917年4月248240516.32%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1919年10月56004808.57%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1920年10月380040010.53%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15.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A.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B.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16.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试卷第7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二、材料分析题17.选官制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人11人举荐、行伍、门荫等唐玄宗34人7人唐肃宗16人4人五代46人24人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人63人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外戚推荐等南宋63人48人——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 宋朝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察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试卷第7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古代从先秦《上计律》起,到清朝的六法考吏,考课之法一脉相承。汉时,已有单行法规《上计律》。“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上计由丞相府、御史府主持,考课之后,根据政绩,增秩、迁官、赐爵或降俸、贬职、免官,违法犯罪者依法治罪。《晋律》中规定了官员考核的内容包括: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录囚徒……理冤枉等。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即德、慎、公、勤,是考核官员的道德标准,“二十七最”是依官员职务性质不同而界定不同的要求。明代文官考核的最高主考官以及考核监督者都是皇帝,明代的统治者深知官员贪污腐败的危害,贪污者付有司治罪。——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等材料二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核也开始实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并建立专门的执行局独立于各个部门,与政务官分开办公。——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官员考核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试卷第7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秦到清两千多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的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多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的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的修改不可。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找出几条大的趋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项中国古代的制度,从“得失”的角度自拟论题进行评述。(要求:制度明确,论题鲜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理论升华。)试卷第7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试卷第7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专题01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解析版)
专题01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原卷版)
专题01 政治制度(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解析版)
专题01 政治制度(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原卷版)
专题02 官员选拔与管理(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3-08-03 07:18:01
页数:7
价格:¥3
大小:44.13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