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专题01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解析版)
专题01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专题过关)-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0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单选题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铁犁牛耕的应用C.生产能力的提高D.水利工程的修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远远高出旧石器时代早期到中期即采集和渔猎时期,主要原因在于原始农业的产生,A项正确;公元前3000年以前,铁犁牛耕尚未产生,排除B项;原始社会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有限,并非人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石器时代人类修建的水利工程极少,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故选A项。2.在人类处于食物采集阶段,人类各群体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其狩猎场所。当人类学会了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了。这表明A.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B.帝国的形成扩大了文明区C.食物采集时期人类活动单一D.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扩展【答案】D【解析】根据“当人类学会了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了。”得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也随之发展进步,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生产力在不断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帝国与文明区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是对食物采集阶段与农耕阶段进行比较,而不是强调食物采集时期人类活动单一,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4.战国时代,“五谷”之说已相当普遍地使用,但所涵盖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或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据此可知,当时A.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方B.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D.经济作物生产存在地区差异【答案】A【解析】材料“或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种植数量较多,同南方尚未开发的状态相比,得出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方的结论,A项正确;当时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当时铁质农具并未普遍使用,排除C项;材料中的作物主要是粮食,不属于经济作物,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是甲骨文的“周”字,该字形像在方田里密植上庄稼的样子,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据此可知商朝时期A.实行宗法分封制B.农业生产采用大规模协作C.周族是农业部族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答案】C【解析】 通过观察甲骨文的“周”字,从其显示的“方田里密植上庄稼”“筑埂划界,圈地而种”等形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了商朝时期周族农业有了发展,是农业部族,C项正确;“在方田里密植上庄稼”等不能说明商代实行宗法分封制,A项错误;商朝时期农业生产采用“大规模协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D项错误。6.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亚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甘薯、玉米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答案】A【解析】甘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人口快速增长,A项正确;两河流域是最早培植小麦的地区,排除B项;水稻最早是由中国人培植的,排除C项;烟草和可可不能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及促进人口快速增长,排除D项。故选A项。7.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A.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B.美洲处于主导地位C.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指的是原产美洲的玉米等新物种传入欧洲产生了积极影响,丰富了欧亚物种资源,改变了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材料中“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指的是原产欧亚的甘蔗等作物传入美洲产生了消极影响,美洲形成了单一种植园经济,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灾难。据此可知,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C项正确;使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而非近代物种交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欧洲、美洲在近代物种交换中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物种交换对人类社会发展、各大洲发展的影响,鲜明的时代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8.“具体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罗多德今天旧地重游,对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中海植物群会感到多么惊讶!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带来的水稻,来自伊朗但源头是中国的桃树、菜豆,柏柏尔人的无花果树……”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B.文明是流动着的C.文明有连续性和稳定性D.文明是有边界的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可知,材料描述了地中海地区汇聚了不同地区的植物,这体现了全球物种的交流,这是文明交流的结果,体现了文明是流动的,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地中海的区位优势,排除A项;文明的连续性和边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9.下图为清中期至民国初年辣椒在西南地区的引种示意图。中医认为辛辣食材具有祛湿散寒的功效,辣椒成为川菜的主要调料。清末,四川出现了一批干制辣椒特产地,行销“近省各县”。下列说法准确的有①辣椒通过移民这一途径传入西南地区 ②辣椒的引种丰富了当地的物种种类③辣椒的推广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 ④辣椒市场的扩大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外来的辣椒引种西南地区丰富了当地的物种种类,②正确,根据“辣椒成为川菜的主要调料”③得出辣椒的推广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根据“清末,四川出现了一批干制辣椒特产地”得出④辣椒市场的扩大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②③④,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辣椒可以通过商贸由“西南丝绸之路”传入云南,不仅仅是移民这一途径,①错误,其他三项均包含①,排除ABC项。故选D项。10.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学家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提及:“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如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这是中国最早有关番茄的详细记载。这段记载可用来说明此时A.东西方间物品交流速度加快B.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C.我国可用食物种类更加丰富D.中国与美洲开始了直接往来 【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等地可用作食材的大量物种传播到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食物种类,C项正确;“交流速度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无从体现,排除AB项;明清时期的物种交流是通过西方国家间接实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16世纪,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进口欧洲小麦。进入17世纪,智利发展成南美的小麦产区,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外,还被运到巴西、古巴、秘鲁等地。小麦在美洲的传播A.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B.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C.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D.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物种交流,小麦在美洲的种植扩大,让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能吃上面包,而不需要进口欧洲的小麦,这样就使得他们在美洲殖民地的饮食生活更为适宜,方便他们常驻美洲,因此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B项正确;近代化表现在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近代化等,材料中小麦在美洲的种植、传播与近代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奴隶贸易在15世纪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小麦种植主要服务于欧洲殖民者,“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2.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体现了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①正确;“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说明当时铁路运输业得到发展,能够长距离的运输货物,②正确;通过材料无法证实斯威夫特创办的肉类加工厂是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而且肉类加工本身不属于机械生产,也不属于现代农业,③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3.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它包括:普遍使用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由此可见,现代农业 A.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B.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C.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D.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答案】A【解析】从育种、灌溉、施肥、农药到动力使用、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等,农牧业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说明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现代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排除B项;“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现代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4.从1870年到19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工作时间从每天12小时减少到了10小时,机器种植一英亩小麦的时间只要3小时,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这种趋势A.有利于大众休闲文化的发展B.加速了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C.得益于福利国家的普遍盛行D.与世界各地的民权斗争有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得出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下,物质资料的丰富与劳动时间的缩短推动大众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A项正确;物质资料的丰富与劳动时间的缩短与分工无关,排除B项;C项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粮食安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曾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曾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一具体目标( )A.解决了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B.旨在确保粮食需求得到满足C.最大限度地稳定了粮食供应D.确保优质食物生产足够丰盛【答案】B【解析】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提出,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买得起基本食品的目标,旨在确保粮食需求得到满足,B项正确;仅有具体目标的提出不能说明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已得到了解决,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上世纪已最大限度地稳定了粮食供应,排除C项;确保优质食物生产足够丰盛与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所需的基本食品”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1923年 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到“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储藏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饮食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与食品种类创新无关,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食物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社会,农业处于支配地位,农业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政局稳定和国家安全。历朝历代无不把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它主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具有脆弱性,一旦发生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将会造成地区性的饥荒和社会动乱,出现灾民大量死亡,农业劳动力减少,粮食供应短缺。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生产,地理环境适宜的地区粮食高产、稳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生产总量都比较高;相反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均粮食占有量较低。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在面临灾害或其他危机时,应对饥荒能力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应对饥荒的能力弱,粮食安全系数低。——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粮食供应问题。曼彻斯特和英国中央政府实施了一些方法对策。首先,1761—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1850年的曼彻斯特,更是有5条运河和6条铁路穿过。这些运河和铁路,为工业提供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成为“工业革命的生命线”。其次,1815年颁布的《谷物法》抬高了粮食价格,工人无钱购买工业制造品,同时也阻碍了欧洲大陆进口曼彻斯特的纺织品,为此,1838年,他们创建了反谷物法联盟,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的原则。第三,大规模的议会圈地在1750年到1850年之间进行,大量的荒地因被圈占而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被圈占的土地既可以是农场也可以是牧场,使土地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为解决粮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因素:生产力水平;经济模式;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社会财富分配;仓储设施;政府财力;政府政策等。(2)措施:疏通运河,使用轮船、火车等先进交通工具,便利商品流通;成立反谷物法联盟,主张自由贸易;敦促政府废除谷物法发布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重视农业生产,立法推进圈地运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影响:基本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英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英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推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土地贵族;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一中“生产力水平较低”可知,生产力水平;根据“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生产具有脆弱性”可知,经济模式;根据“自然灾害将会造成地区性的饥荒和社会动乱”可知,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根据“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在面临灾害或其他危机时,应对饥荒能力强”等信息可知,社会财富分配和仓储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安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财力和政策等。(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运河和铁路,为工业提供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可知,疏通运河,使用轮船、火车等先进交通工具,便利商品流通;根据“创建了反谷物法联盟,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的原则”可知,成立反谷物法联盟,主张自由贸易,敦促政府废除谷物法发布命令,严禁囤积居奇;根据“大量的荒地因被圈占而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可知,重视农业生产,立法推进圈地运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本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根据“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为工业提供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成为‘工业革命的生命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英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大规模的议会圈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土地贵族;根据“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明进程等方面分析可知,加强了英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推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中哪些信息体现了新世界和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带来了什么影响?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2)有研究者认为“小小的番薯,却剧烈地改变中国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论证这一观点。【答案】(1)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影响: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明代时期,中国人口急剧繁衍,人口快速增长,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后,因其产量高、适应性强而迅速普及,引发传统粮食结构的重大变化,甚至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食物革命。但是当时的流民为了生存进山种番薯,毁林开辟土地,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解析】(1)根据材料“玉米、番薯、小麦”、“麻疹、天花”可分析出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影响:根据材料“花生、烟草、牛”可分析出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根据材料“麻疹、天花”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根据材料“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并结合相关史实可分析出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材料“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可分析出明代时期,中国人口急剧繁衍,人口快速增长,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后,因其产量高、适应性强而迅速普及,引发传统粮食结构的重大变化,甚至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食物革命。但是当时的流民为了生存进山种番薯,毁林开辟土地,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欧洲饮食文化在11-19世纪期间,经历了从农业饮食体系向工业饮食体系转变的历程。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使饮食更讲究食品质量与文化品味;新航路的开辟,使饮食礼仪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进而揭开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崭新篇章。——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史料二 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产生了一个重大后果,那就是清代的人口爆炸。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1600年中国人口突破1亿,1700年约1.5亿,1800年达到3亿,1850年达到4.3亿。在25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到4倍多,仅靠传统粮食作物是绝对无法支撑的,幸好这批强壮的新作物及时出现,将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尽数化为粮田。同治湖北《宜都县志》说:“山田多种玉黍(玉米),俗称包谷。其深山苦寒之区,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殖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1)根据史料一回答,美洲新物种外传到欧洲,给欧洲饮食带来哪些变化?(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答案】(1)欧洲饮食文化由农业饮食体系转变为工业饮食体系;消除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形成了科学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饮食礼仪更加规范,形成了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2)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增强了人们抗饥荒能力;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不毛之地得以利用,扩大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从农业饮食体系向工业饮食体系转变的历程”可知欧洲饮食文化由农业饮食体系转变为工业饮食体系;根据材料“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可知消除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形成了科学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根据材料“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进而揭开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崭新篇章”可知饮食礼仪更加规范,形成了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2)影响:根据材料“清代的人口爆炸”可知中国人口迅速增长;根据材料“将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尽数化为粮田”可知增强了人们抗饥荒能力;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不毛之地得以利用,扩大耕地面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环境的消极方面进行分析可得: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20.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再次登上10000亿斤阶段性水平。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阶段性明显(逐步发展完善);儒家民本色彩浓厚;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多措并举的制度设计。(2)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支持粮食生产区;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推广农业技术;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意义: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可以得出历史悠久;依据“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可以得出阶段性明显(逐步发展完善);依据“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可以得出儒家民本色彩浓厚;依据“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得出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依据“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可以得出多措并举的制度设计。 (2)措施:依据材料“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可以得出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以得出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依据“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可以得出支持粮食生产区;依据“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可以得出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依据“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可以得出推广农业技术;依据“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可以得出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意义:依据材料“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再次登上10000亿斤阶段性水平。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并结合第一问中的措施和所学从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角度分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高考数学专题-不等式选讲(解析版)
【备战2023】高考数学 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7 几何证明选讲01 理
江苏专用202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讲几何证明选讲提升训练理选做部分
备战2022年高考英语考点一遍过专题48七选五含解析
2022版高考英语 3-2-1精品系列 专题25 新题型 七选五阅读理解
2022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九选做大题专题突破练26不等式选讲文
2022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九选做大题专题对点练27不等式选讲文
2022版高考数学 3-2-1精品系列 专题15 几何证明选讲
2022版高考数学 3-2-1精品系列 专题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3-08-03 07:03:0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52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