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启用前富顺县城关中学2021-2022(下)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大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因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奇怪。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民间故事和乡村演剧都是幻想色彩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 实保持着陌生化的距离。弗洛伊德也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给人带来娱乐,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娱乐。”由此可见,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越是太平时期,市民社会越发达,文化市场的力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圆故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取材于施爱东《故事法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和否定,不仅出于审美的目的,也出于启蒙的目的。B.启蒙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C.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热衷,后者嫌腻。D.能够满足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论述,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的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B.文章对比了精英阶层和下层百姓对大团圆故事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C.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审视并探讨了大团圆式文艺作品对普通民众生活具有的意义。D.作者认为,对于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我们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3.下列文学主张,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A.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B.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C.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D.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 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答案】1.A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不仅出于审美的目的,也出于启蒙的目的”曲解文意。从文中“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的“与其……不如”可知,作者做出了取舍,而选项中“不仅……也”将其变为两者都取。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D.曲解文意。根据文章最后一段“问题是……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可见,作者认为大团圆结局反应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是一种误解。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C.选项意思是,要把自己的剧本写到使人笑得像那大肚弥勒佛一样才肯放下笔。可见,在李渔看来,笑对于喜剧艺术是重要的。所以,此项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千百年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等内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虎是力量的代表。自然界中的虎,体格强壮、动作敏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充沛的活力。在中国人的文化视野里,虎不仅被用来形容体魄的强健、身姿的矫健,更指代精神的焕发、力量的凝聚。中国人笔下的虎,有叱咤风云的“虎啸而谷风至”,有威武刚猛的“气吞万里如虎”,有自信豪迈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对虎的推崇与赞赏,饱含着人们对力量的不懈追求,更激励着人们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开拓进取。虎是勇敢的象征。古往今来,能够彰显勇敢、无畏的人和事,也往往与“虎”联系在一 起。革命年代,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满身虎气”的徐海东大将,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先后9次负伤,身上留下17处伤疤。抗战时期,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成就了一段国际合作的佳话。改革开放后,广东的东莞、中山、南海、顺德四地,敢于开拓、勇当先锋,创出了“广东四小虎”称号……像虎一样不惧艰险,像虎一样勇毅前行,英勇无畏的气概与精神,支撑着人们在时间画卷中,书写下一段段激越人心的英雄传奇和奋斗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展现虎虎生威的雄风,努力争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奋进在虎年,就是要激发“虎气”,使出“虎劲”。胜利不会自动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不管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还是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无论是推进“双碳”工作,还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哪一项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哪一项不需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30日《奋进在虎年》)材料二:古代,成年人尚且忧虑自身安危,婴儿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是一次堪比“闯关”的生命之旅。在古人眼里,尚在襁褓的婴儿弱小而毫无抵抗力,自然会用各种各样的仪式为其驱灾避瘟。能“噬食鬼魅”的虎,自然也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古者胎教,欲见虎豹勇击之物”,孩子未出生之前,求子如虎,出生之后又给婴孩戴虎头帽,着虎头鞋,有时还穿虎皮衣,以祈求如虎子般健康。虎形的玩具在古时并不少见,商代遗址中就曾出土灰陶烧制的卧虎以及小型玉雕虎,可以时常佩戴于身。到了清代,多地有制作布老虎的习俗。与布老虎一样色彩缤纷的民间工艺,还有虎头帽。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出土于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这个婴儿俑头戴虎头帽,身着衫,外裹襁褓且在身前系有三条打结的绑带,衣帽处的细节塑造细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婴孩服饰的样貌,也可判断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摘编自王静《老虎在民间的身份》)材料三:在武松被施耐庵塑造出来之前,古人笔下那些真真假假的伏虎英雄早已多不胜数,但拜《水浒传》所赐,武松成了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家创作出的 种种传奇也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关。洪荒时代的人类要生存,不可避免要与猛兽斗争,而群兽之中又以虎最为凶猛。清代时大面积山林地带的垦殖,破坏了虎的栖身之所以及老虎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大大缩小了人类与老虎间的距离,导致虎患横行,猎虎行为自上而下广为流行。对帝王们的狩猎战绩,老百姓并不怎么买账。毕竟帝王将相们的狩猎,大抵还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当然,武松在打虎英雄榜上的人气吊打历代帝王,还有个重要原因,他虽然是喝酒后不信邪上虎山,但打死景阳冈上的老虎,客观上是为当地除虎患,属于为民除害之举。可以这么说,历来受民间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内核并非以猎虎来彰显武德,而在除暴安良。老虎何辜,怎么就成了“暴”和“害”的代表?其实还真不算冤,数千年来猛虎下山以人为食的事例数不胜数,甚至多有群虎围村、屠村的惨剧,以至于自古以来就诞生了“虎患”这一专有名词。老虎既然已称之为“患”,人们自然希望有英雄出来扫除祸患。据《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百姓深受其苦,逼得朝廷亲自出面号召打虎。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发出诏令,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诏令发出后,几位少数民族勇士制作白竹弩,最终射杀了白虎。(摘编自周渝《古代文学中为何总有“打虎英雄”出没》)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只要如虎一般果敢、勇毅前行,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能在新征程上创造奇迹。B.奋进在虎年,因为胜利不会自动走来,所以我们必须要激发“虎气”、使出“虎劲”,自己走向胜利。C.艺术源于生活,武松成为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紧密相连。D.打虎文化历来受民间推崇,因为其内核不仅在以猎虎来彰显力量与武德,而且在为民除害、除暴安良。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吟虎啸”“卧虎藏龙”“龙骧虎视”“燕颔虎颈”“龙韬虎略”等词语与古人对老虎的崇拜不无关系。B.体悟虎的品格,弘扬虎的精神,使出虎的干劲,能体现中国人的精气神,也是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特色。C.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由此可知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D.就算周武王有“禽虎二十有二”之记载,康熙皇帝有“日射三虎”的打虎逸闻,但都远不及武松有名。6.千百年来,虎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从神坛跃入民间。请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虎”会成为年画中的常见元素。【答案】4.B5.C6.①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②虎被视为力量的代表。③虎被赋予果敢、勇毅、智慧等内涵。④虎为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人们希冀借虎之威势驱灾避瘟,庇佑自己和家人(或:表达长辈对晚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只要……就能……”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C.“武松成为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紧密相连”错误,张冠李戴。从原文“拜《水浒传》所赐,武松成了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家创作出的种种传奇也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关”可知,之所以武松成为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水浒传》这部作品。D.“不仅在以猎虎来彰显力量与武德,而且在为民除害、除暴安良”错误,从原文“历来受民间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内核并非以猎虎来彰显武德,而在除暴安良”可知,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认为打虎文化的内核并不是彰显武德。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由此可知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错误。从原文“目前国内发现最早……可判断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可知,“虎头帽襁褓俑”只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错误,原文 是说“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千百年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等内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可知,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从材料一“虎是力量的代表。自然界中的虎,体格强壮、动作敏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充沛的活力……”可知,虎被视为力量的代表。从材料一“虎是勇敢的象征。古往今来,能够彰显勇敢、无畏的人和事……”“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可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智慧等内涵。从材料二“能‘噬食鬼魅’的虎,自然也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孩子未出生之前,求子如虎,出生之后又给婴孩戴虎头帽,着虎头鞋,有时还穿虎皮衣,以祈求如虎子般健康”可知,虎为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人们希冀借虎之威势驱灾避瘟,庇佑自己和家人(或:表达长辈对晚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兔老汉陈忠实善民老汉一觉醒来,伸手到枕头边摸烟袋。此刻,大概午夜时分。老汉装上一袋旱烟,美美地吸了一口。这当儿,老汉似乎听到厦屋的门轻轻响了一声。细一听,有极轻的脚步声。他丢下烟袋,再一听,听见兔子胡乱蹬踏的声音。他心里断定,有人偷兔哩!他穿上衣裤,从门背后摸起劈柴的斧头。老汉提着斧头蹦出门来,听到前院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他大喝一声,一声吆喝之后,院里的脚步声更加慌急了,跑起来了,脚步声瞬即消失到大门外去了。善民老汉走到前院去,屋里养着百余只兔子哩!厦屋敞开着。兔笼的木门打开了,几只长毛白兔在地上惊恐地跳弹。老汉一数,整整差了二十五只,就在心里骂,狗日的贼娃子,简直成土匪了!他把兔笼关好,听见老伴在门口呼叫他。 他赶到大门口,老伴指着木门槛。借着星光,老汉看见门槛上丢着一只小小的布兜儿。布兜的两根系带儿断了,他抓起布兜儿,回到上房里屋。善民老汉把手塞进布兜儿,老天爷,竟然是一厚扎人民币!数一数,五百元。善民老汉咂着旱烟袋,瞅着厚扎扎的人民币,扭过头来,瞅着墙壁。墙壁上,贴着一张灶王爷的神像,善民老汉笃信灶王爷。老汉在供奉灶王爷的像前点燃了三根香,跪拜在灶君面前。虔诚地仰起头,向灶君明心,我跟俺老伴都没贪财的心思……善民老汉得意地跟老伴说,“土地爷看贼娃子偷了兔子,就把狗日的钱布兜给拽断了……”“贼娃子偷的兔子,卖不上一百块,倒留下了五百元。”老伴说。“咱不能拿这五百块钱!这是不义之财。”善民老汉说:“那些贼娃子,大概是穷急了。过年没钱办年货,饥寒生盗贼嘛!咱还是把这布兜跟钱……还给主家。”“贼娃子舍不得丢下的钱,肯定要来取。他若来了,说几句好话,认个错,咱把钱跟布兜还给他不就完了!”老伴点点头。善民老汉照例去抚弄他的兔。老两口很坦然,像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善民老汉正睡得沉,就觉着有人掐着他的喉咙,一块烂布塞进他的嘴里。老汉转脸一看,眼前那人脸上全用黑墨涂得一脸模糊,只留一对白仁多黑仁少的眼睛珠子在外头。桌子旁边还坐着两个同样打扮的人,手里玩着刀子。善民老汉吓得浑身像筛糠一般抖,他猜断,这几个家伙肯定是偷兔子的恶鬼。“你老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那头儿撇声窝腔地问。善民老汉嘴被堵着,他心里骂,本想把钱还给你们,早知如此,该塞到灶堂里烧了。他实在想不到,这些贼会像土匪一样暗偷强掠。老汉只好点点头。“拿出来吧,甭劳哥儿们翻箱捣柜。”老汉站起来,从木箱里拽出布兜儿。那头儿伸手抢过去,掏出那扎票子,自言自语说:“倒是没动!”几个人把老汉和老伴的手脚捆起来,扔到炕上,走了。老汉最后是用牙齿撕开了手腕上的绳子,再给老伴解开手脚。他搂住老伴,“呜”地一声哭了。 邻居们听到深更半夜的哭声赶了过来,惊恐地听着善民老汉的叙说。大家抱怨老汉太糊涂,人家偷了兔,丢了钱,你倒好心肠等人家来取!天下哪有这样愚昧的善人!派出所的警官到来时,天已微明。警官详细询问了经过,又拍了照片,就告别了。临走时,警官说:“大叔,你这人真是……!贼偷了你的兔,你反而等着贼来取他们丢下的钱!像您这样的善人……我还没见过哪!”善民老汉在家里等了几天,一直没有贼娃子被抓的消息。老汉越等越烦,一骨辘爬起来,一把撕了灶君的像,捞起镢头,捶砸着土地爷的泥坯身躯,口里骂着:“我不行善了!善人善行尽吃亏!”老汉把土地爷砸得粉碎。“今晌午吃兔肉!咱不能当兔子,人都怕狼,我也学狼呀!”一辆警车停在了门口,一位警官走进屋来,要老汉到派出所去一趟。一间房子里,一位警官坐在椅子上,一个小伙站在中间。善民老汉走到小伙面前,盯着他的眼睛,白仁多而黑仁少,就是那个家伙!警官告诉他,这一伙贼八个人,全抓起来了。老汉感叹:“那东西穿得也不错,不像是没钱花没饭吃喀!”老汉心里纳闷,吃得好又穿得阔,怎么还做贼呢?并非是饥寒才生盗贼,并非是得温饱而能修礼义吧?(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叙述中善用伏笔,如善民老汉得到钱后考虑把钱还给主家,暗示了后文贼人再次上门,使小说结构更具张力。B.偷兔贼离开后再次回到善民老汉家,抢走了上次落下的钱。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使善民老汉的形象更加丰富。C.善民老汉笃信灶王爷,在供奉灶王爷像前点燃香虔诚跪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善民老汉思想中深受封建迷信的影响。D.小说结尾借善民老汉的感叹,深化了小说主题,展现时代变化中乡村社会人物心理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和思考。8.从兔子被偷到小偷被抓的过程中,善民老汉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小说中多次出现兔子,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C8.①发现兔子被偷,心痛气愤;后因捡到盗贼丢的钱,转而得意高兴。②决定退还盗贼钱财,心情变得释然;被盗贼返回抢夺,又气愤害怕。 ③报案抓贼,从愤怒陷入沉思。9.①作为线索串联情节。盗兔、找兔、抓贼、吃兔,故事一系列情节都与兔有关,善民老汉想要由“兔”变“狼”,使小说达到了高潮。②丰富人物形象。点明了主人公老汉的身份,兔子的温顺也暗示了善民老汉的善良,兔与人是一体的。吃兔肉则暗示人物情绪的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③深化小说主题。在时代变化大背景下,人性变得越来越复杂,既有兔性又有狼性。【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表现了善民老汉思想中深受封建迷信的影响”错误。善民老汉在供奉灶王爷像前点燃香虔诚跪拜的细节描写,是为了向灶君明心,表明他跟老伴都没贪财的心思。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变化能力。结合“老汉一数,整整差了二十五只,就在心里骂,狗日的贼娃子,简直成土匪了”可知,老汉一数整整丢了二十五只兔子,就在心里骂,可见心痛气愤;结合“善民老汉得意地跟老伴说,‘土地爷看贼娃子偷了兔子,就把狗日的钱布兜给拽断了……’”可知,善民老汉得意地跟老伴说,可见因捡到盗贼丢的钱,转而得意高兴。结合“那些贼娃子,大概是穷急了。过年没钱办年货,饥寒生盗贼嘛!咱还是把这布兜跟钱……还给主家”“贼娃子舍不得丢下的钱,肯定要来取。他若来了,说几句好话,认个错,咱把钱跟布兜还给他不就完了”可知,善民老汉说只要认个错,就把这布兜跟钱还给主家,可见决定退还盗贼钱财,心情变得释然;结合“善民老汉吓得浑身像筛糠一般抖,他猜断,这几个家伙肯定是偷兔子的恶鬼”“善民老汉嘴被堵着,他心里骂,本想把钱还给你们,早知如此,该塞到灶堂里烧了。他实在想不到,这些贼会像土匪一样暗偷强掠”可知,善民老汉吓得浑身像筛糠一般抖,又在心里骂那些贼,可见被盗贼返回抢夺,又气愤害怕。结合“派出所的警官到来时,天已微明。警官详细询问了经过,又拍了照片,就告别了”和 “老汉心里纳闷,吃得好又穿得阔,怎么还做贼呢?并非是饥寒才生盗贼,并非是得温饱而能修礼义吧”可知,派出所的警官详细询问了经过,最后抓到盗贼,善民老汉心里纳闷,吃得好又穿得阔,怎么还做贼呢?可见报案抓贼,从愤怒陷入沉思。【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物象作用的能力。作为线索串联情节。结合“他丢下烟袋,再一听,听见兔子胡乱蹬踏的声音。他心里断定,有人偷兔哩”“厦屋敞开着。兔笼的木门打开了,几只长毛白兔在地上惊恐地跳弹。老汉一数,整整差了二十五只,就在心里骂,狗日的贼娃子,简直成土匪了”“派出所的警官到来时,天已微明。警官详细询问了经过,又拍了照片,就告别了”“今晌午吃兔肉!咱不能当兔子,人都怕狼,我也学狼呀”可知,盗兔、找兔、抓贼、吃兔,故事一系列情节都与兔有关,善民老汉想要由“兔”变“狼”,使小说达到了高潮。丰富人物形象。结合“大叔,你这人真是……!贼偷了你的兔,你反而等着贼来取他们丢下的钱!像您这样的善人……我还没见过哪”可知,警官说老汉善良,贼偷了你的兔,你反而等着贼来取他们丢下的钱。可见兔子的温顺暗示了善民老汉的善良,兔与人是一体的。结合“今晌午吃兔肉!咱不能当兔子,人都怕狼,我也学狼呀”可知,老汉决定吃兔肉,暗示人物情绪的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结尾善民老汉的感叹,深化了小说主题,展现时代变化中乡村社会人物心理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和思考。在时代变化大背景下,人性变得越来越复杂,既有兔性又有狼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得敢大喜,使骑 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卜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督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注】贰师: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B.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C.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D.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B.单于,游牧民族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C.太史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D.腐刑,一般指宫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其残酷的一种刑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是汉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器重他,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授予他官职,让他带领五千将士在酒泉、张掖进行训练以抵御胡人。B.李陵同单于在浚稽山进行战斗,匈奴军队数量远超李陵军队,单于率骑兵包围李陵,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杀伤匈奴二千多人。 C.单于从李陵军中管敢那里得到了李陵军队的真实情况,便继续攻打李陵军队,李陵军队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军队就在山上射箭。D.李陵率领士兵同匈奴拼死抗争,力不能支,不得已而投降;汉武帝希望李陵能为国战死,对他投降之举很是愤怒,始终没有原谅他。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②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答案】10.C11.C12.D13.①敌人见作战形势不利,准备撤退,恰逢李陵军中有一名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欺辱,逃亡投降到匈奴。②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劝谏他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陵孝顺父母,对待将士注重信义,常常能奋不顾身以赴国家急难,正是他平时积累的美德,有国士的风度。今天不幸战败,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与妻子儿女的臣子随便捏造诬陷他,实在令人痛心。“国家之急”是“徇”的宾语,后面不能再有别的内容,排除AB。“不幸”为“举事”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太史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错误。太史令主要负责掌管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中书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D. “始终没有原谅他”错误,根据原文“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可知,皇上还是有悔意的,应该是原谅了他。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虏:敌人。去:离开,撤退。会:恰逢。为……所:表被动。亡:逃跑。(2)“相与”,一起;“所以”,……的原因;“徒”,只是。参考译文:当初,李广的孙子李陵任侍中,善于骑马射箭,爱惜他的部下,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任他为骑都尉,命他率丹阳郡和楚地的五千人,在酒泉郡、张掖郡地带教习射箭之术,以防备匈奴。李陵到达浚稽山,与单于所率的军队相遇,匈奴以三万骑兵将李陵军包围,李陵军处在两山之间,用大车围成营寨。李陵率士兵出营寨外摆开阵势,前排的手持戟和盾,后排的手持弓弩。匈奴见汉军数量少,就直奔营前阵地。这时,李陵的军情更加危急,匈奴的骑兵多,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又杀伤匈奴二千多人。敌人见作战形势不利,准备撒退,恰逢李陵军中有一名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欺辱,逃亡投降到匈奴。讲出实情:“李陵的部队并没有后援,箭矢很快就用完,只有李将军部下和校尉成安侯韩延年的各八百名士兵为前导,以黄色与白色旗子为标记,应当派精锐的骑兵射杀他们,汉军很快会被击破。”单于得到管敢,非常高兴,命骑兵一起围攻汉军,大声呼叫:“李陵、韩延年快快投降!”于是又阻断汉军的后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部队在山上,四面八方的箭如雨般射下来。汉军向南撤退,还没到鞮汗山,一天中五十万支箭全都用完,于是便丢弃辎重车辆继续前行。这时李陵军中还剩下三千多名士兵,他们砍下车的辐条拿在手中当武器,军吏拿着短刀,汉军退到狭谷中。单于(率军)堵住李陵军队的后路,就着山势投下巨石,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继续前进。李陵兵败的地方距边塞只有一百多里,守边塞的人将消息报告给朝廷。汉武帝希望李陵拼死以战,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汉武帝十分生气。群臣都归罪于李陵,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极力为李陵辩护说:“李陵孝顺父母,对待将士注重信义,常常能奋不顾身以赴国家急难,正是他平时积累的美德,有国士的风度。今天不幸战败,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与妻子儿女的臣子随便捏造诬陷他,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带领不满五千人的步卒, 深入匈奴腹地,抵挡数万的敌军,打得匈奴救死扶伤都忙不过来,调动全国所有能举箭引弓的人一起围攻他,李陵转战搏斗了上千里,弓箭用尽道路受阻,战士们拉着空弓,冒着刀锋,依然向北与敌人死战,能够得到部下这样拼死效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兵败被俘,然而他对敌人的打击也足以名扬于天下。李陵没有自杀,是想寻求机会报效国家。”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胡言乱语,是想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而为李陵游说开脱,下令对司马迁处以宫刑。过了很久,汉武帝才对原先让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说:“应当在李陵率军出塞后,再派强弩都尉路博德去接应。而我却预先下诏书,使得路博德老将生出奸诈之术。”于是派使臣去慰劳赏赐逃回来的李陵余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B.“白鱼双尾玉刀明”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C.“旗梢不动晚波平”描写的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想象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15.赏析“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的妙处。【答案】14.A15.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活泼生动。②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生动形象地写出鱼的特征。③运用对比的手法,“红蓼”和“白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解析】【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错误,“旗梢不动晚波平”并不是俯视洞庭湖之景,“旗梢不动”是仰视。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的词意: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鱼称“双尾”而“明”,“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活泼生动,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更让人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惊涛拍岸②.卷起千堆雪③.封狼居胥④.赢得仓皇北顾⑤.但愿人长久⑥.千里共婵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拍、胥、赢、仓、婵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科学思想的作用是惊人的。在17、18世纪,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 命,蒸汽机、火车等相继出现,带动了社会体系的__________。西方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9世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科学规律陆续被发现,新发明__________,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技术突飞猛进,(),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新兴的超级大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愈加深远。然而,在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古代并不占先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发明并不涉及“科学思想”层面。科学思想不彰无疑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如今,我国在以高铁、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通信设备为标志的基础设施领域迅猛发展,技术水平在全世界上已__________。但是如果没有科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支撑,这一切很可能只是__________。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科技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仍任重道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出类拔萃过眼云烟B革故鼎新风起云涌出类拔萃昙花一现C.推陈出新风起云涌名列前茅过眼云烟D.革故鼎新层出不穷名列前茅昙花一现18.下列在文中两处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虽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B.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虽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但这些发明闻名于世C.工业生产中迅速应用了这些技术/虽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D.工业生产中迅速应用了这些技术/虽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但这些发明闻名于世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B.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D.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答案】17.D18.A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句中形容“社会体系”的重大变化,用“革故鼎新”更合适。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句中形容“新发明”连续不断地出现,用“层出不穷”更合适。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句中形容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一些技术的水平在全世界上已排列在前面,用“名列前茅”合适。过眼云烟: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逝。句中指“基础设施领域迅猛发展”的美好景象,如果没有科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支撑,很快便会消失,用“昙花一现”合适。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的连贯的能力。第一处,依据括号前的“这一时期技术突飞猛进”可知,句子以“技术”一词作为陈述对象,故依据主语一致原则,应该是“被”运用于工业生产,排除C项、D项;第二处,依据括号后的“并不涉及‘科学思想’层面”的语句,依据邻近原则和内容相对应关系,括号中句子应该以“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收尾,再排除B项。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四五十年代”是概数,与“左右”重复,故应删掉“左右”,排除A项、D项。第二处,“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句式杂糅,可以删掉“的推动”,排除C项。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众所周知,盐和糖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放盐多了,①,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②。糖和盐的这种“微妙关系”对我们来说有利有弊,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③。比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咸味被甜味消减了。在外就餐,尽量少点这类菜肴。在家烹调,要少放糖和盐。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饯。比如酸酸甜甜的话梅让人欲罢不能,但吃进10个,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总量的56%。你可能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咸,这主要是因为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再如鳕鱼丝等海产干货,味道鲜美,有嚼劲,营养丰富。可数据显示,鳕鱼丝竟是含盐大户:100克鳕鱼丝含钠2克,相当于5克的盐。并且配料表上,白砂糖的位置特别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食物。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含有对大众的建议,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20.①只要再加点糖就可缓解咸味②就会让甜味变得很明显③食盐浓度要比感觉到的更高(往往含有较多的盐)21.市面上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因此,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前边交代了“盐放多了”,后边提到“使咸味变得柔合”等,中间应填入“加点糖就可以使咸味降低、缓解”之类的句子。 ②处前边说“当糖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接下来应该填入和“只要”能够搭配的关联词“就”等词语。再根据糖与盐的关系可知,加点盐就会使糖味变得明显。据此得出答案。③处前边提到了“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应填入“食盐浓度很高”之类的词语。【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含有对大众的建议”,因此,概括时必须根据语段内容,概括出含有建议性的句子。本段第一句话是“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饯”,可以概括为“市面上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根据最后一句话可以概括建议为“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一定都还记得2020年这些新闻:方舱医院内,因新冠肺炎轻症被收治的高三学生,在得到治疗的同时,也抓紧时间学习。康复后,回到校园,参加高考,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填报志愿时,选择成为一位白衣天使。小马依靠助学政策读完大学,从贫困山区走出,又走回贫困山区,成为一名扶贫驻村干部。走出又走回的这些年,他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奉献了青春,建设了美丽中国。家对面的山顶架起了一个信号基站,西藏学生巴珍从此再也不会因为上网课信号不稳定而花几个小时爬上山顶找信号了。哪怕只为一个学生,国家也会有不计成本的基建投入。请综合以上内容,就“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用于高三成人礼上发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与国同心,在复兴征程上激扬青春力量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与国同心,在复兴征程上激扬青春力量”。2020 年,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胜利。因新冠轻症被收治的高三学生,康复后,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成为一位白衣天使。由此可见,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家国天下的情怀、泽被苍生的理想,是青年最珍贵的品格,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在。新一代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朝阳成长,而今日迈向成人的我们,已然肩负了新时代使命。岁月荏苒,时代的接力棒再一次交接,为时代之青年,担未来之重任,今日的我们,又将如何谱写未来?为时代之青年,需骋目未来,担国之重任。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一国之担当,在少年责任;一国之气度,在少年胸怀;一国之兴亡,在少年成败。从班超投笔从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今日雪山寒风中,无数边关战士筑起的新长城;从两弹元勋们隐身大漠,于荒芜中铸造出国之重器,到今日无数海归学子,默默致力于一个又一个科研攻尖;从昔日塞罕坝人于荒漠之中筑起绿色传奇,到今日扎龙湿地又一代守护人致力于丹顶鹤的保护。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努力,今日的我们方可安享盛世,而今日青年,应将铸就更兴盛的时代。  为时代之青年,需胸怀天下,关注四海。今日天下,随着信息网络突破时空局限,经济全球化令天下人休戚与共,世界已不再是重重阻隔下的分散文明,而是阡陷交通的地球村。青年亦不仅关乎一国之兴亡,更应致力于万民忧乐。顾炎武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是否看见瘟疫肆虐的异国村巷中,无国界医生用生命守护的平安之墙?你是否看见战火蔓延的北非,蓝盔部队以血肉之躯捍卫一方安宁?你是否看见贫穷困扰的角落,中国高铁连通的致富之路?也许中国已然富强,但需知新时代仍需四海安宁,为时代青年,应担天下之责。  青年生于时代,而时代更应由青年造就。新的时代,属于正将成年的你们,接下时代的接力棒,担国家重任,胸怀天下,愿一个海晏河清的世界能在你我的共同努下诞生。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也正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让我们在复兴征程上放飞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共三段。第一段,列举因新冠轻症被收治 的高三学生,康复后,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成为一位白衣天使回馈祖国和人民。第二段,列举小马从贫困山区走出,又成为一名扶贫驻村干部走回贫困山区。第三段,强调国家为了学生,不计成本投入基建。前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个人对国家的回报和奉献,第三则材料强调国家为青年的投入,三则材料放在一起,共同强调新时代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即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会推动国家的发展,而国家的发展又必然造福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情境任务是在高三成人礼上,以“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发言,也就是要求写一篇发言稿。主题“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也是对前面的材料作了概括和提炼,到这里基本清楚,作文要写的主要内容,即要反映出个人与国家共成长共发展的主题,具体点讲,就是个人的价值与责任、使命与担当、追梦与圆梦如何与国家的发展和圆梦结合起来。【立意】(1)心怀中国梦,树立远大理想;(2)青年当自强,不负韶光;(3)成长之路,家国共筑;(4)新时代新青年,再筑中国梦;(5)舞青年姿态,唱时代赞歌;(6)燃青春之年华,就泱泱之大国;(7)做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8)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素材】1.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是最富生命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这是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青年自身成长、实现价值的必由之路。2.王中美在电焊行业扎根19年,终成中国建造队伍中的“女焊将”,把青春画卷书写在跨越大江大河的大桥之上;年轻的“月宫一号”团队,完成了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不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3.风华正茂的年纪,她告别繁华;青春正盛的岁月,她反哺家乡。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黄文秀,毅然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驻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2:16: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49.7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