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5月绵阳南山中学2022年春季高2020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2.周代的诸侯,有王室家属、商之子孙、各部落酋长。(周代任卿制度)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这反映了周代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世卿世禄与官僚制度并存C.对地方实行差别化的管理D.掌控了封国的官吏任免权3.孔子在纵观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之后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材料反映了A.孔子对当时时代发展特征的理解B.诸侯有号令天下礼乐征伐的权力C.春秋战国是一个霸权迭兴的时代D.周王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和权力4.文献中“井田制”最早的出处,来自《孟子滕文公上》。然而孟子并未见过井田制,他所说的井田制方里而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设计和猜想的成分居多。至于之后《韩诗外传》、《周礼地官》、《谷梁传》、《汉书食货志》中提到的种种更加具体的“井田制”的方案,则更无实施的可能。对此胡适、郭沫若、范文澜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这说明A.孟子理解的井田制符合商周生产力水平,可经逻辑推理证实B.历史是“层垒积成”的,离历史现场愈远则越远离历史真相C.一手文献资料的缺乏和考古无法验证,可以判断井田制不存在D.古人对前代历史的描述不可尽信,应搜寻多种史料综合判断5.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6.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7.汉景帝时,儒道两家就“武王伐纣”进行了一场大讨论。儒家认为“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以此来维护“汤武革命”的合法性。道家则认为“汤武非受命,乃弑(以臣伐君)也”,否定“汤武革命”的合法性,弄得汉景帝很尴尬。这场大讨论A.反映出西汉初年社会矛盾的尖锐B.确立了儒学在汉朝的独尊地位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继续发展D.推动了西汉统治思想走向成熟8.下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A.铁犁牛耕在东北地区普遍使用B.西南巴蜀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C.曲辕犁推动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D.主要农业区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9.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元朝《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10.“蚩尤”,是传说时代神而非圣的部族联盟领袖,曾经挑起与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的战争。中国人习惯以“炎黄"为民族血脉之正统,而“蚩尤"则是与“炎黄"相攻伐的对立政治势力的领袖。但是汉代官方祭祀体系中却有“蚩尤”的地位,民间信仰内容中也多见“蚩尤”的影响。这说明A.儒家思想尚未确立正统地位B.集权制度缺乏社会基础C.汉文化具有内涵丰富的特色D.汉代社会尚武精神浓厚11.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B.民族融合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C.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12.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将品评与选官权力收归中央,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中正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担任,,但是后来中正官评级时往往背离“不计门第”的原则,偏袒士族,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并彰显公平与公正。唐太宗曾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而自夸。材料表明A.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B.地方官员选人失察,徇私枉法C.选贤与能是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愿望与追求D.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选人更科学更公平更客观13.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春秋晚期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冶铁遗物秦朝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铁兵器很少汉朝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汉代冶铁使用煤为燃料,用水排鼓风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制作兵器更加坚韧锋利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14.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这一变化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15.如表为三国至隋唐僧人名号的演变。这反映了时期僧人名号命名特点三国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如来自天竺的僧人一般冠以“竺”姓东晋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如佛陀耶舍、法护、僧伽提婆隋唐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A.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B.佛教逐渐本土化C.僧人命名日益规范化D.三教合一的盛行16.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17.据文献记载,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将生意做到蜀地;唐肃宗女儿政和公主经商赢利逾万緡钱;唐代宗时期的一些节度使、观察使公然在扬州街头倒卖军需品。据此可知,A.政局变动影响官吏价值观B.唐政府逐渐放弃抑商政策C.唐代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D.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冲击18.下表是史籍有关于唐代互市的记载,据此可知,唐代互市是记述出处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吐谷浑、突厥各请互市,诏皆许之。先是,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唐会要》“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练,白色熟绢)薔綵(綵,彩色丝织物),自外并不得交易。”《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九月,吐蕃遣使入唐,“请于赤岭(今青海湟源县西日月山)为互市,许之。《资治通鉴》“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明史年食货志》A.唐朝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商贸活动B.保障唐朝边境永久和平的方式C.中原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D.民族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活动19.一生在吴地走动的李白,雄豪浪漫,他的金陵怀古诗却呈现出力疲神软的迹象,多叹惋,也多伤感,没有了盛唐时期一飞冲天的豪气,也可以用“气骨顿衰”来形容。由材料可知李白的怀古诗A.反映了诗人风格的变化无常B.折射了唐朝的历史变迁C.仅与诗人特殊人生经历相关D.预言唐朝由盛而衰的命运20.宋代笔记《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宋太祖派遣武将党进戍边,依例应出行前向皇帝致辞,但宋太祖念其“本出溪戎,不识一字”,便破例让他“不须如此”。但党进性格刚强,坚决要求致辞,便使人将内容写在“笏”(手板)上,并反复背诵。结果当天由于紧张,党进“不能道一字”,最后只说出一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发哄堂大笑。后来他自己解释说“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这反映出北宋初年A.程朱理学盛行,引导朝廷政治风向B.重视科举考试,成为唯一晋升途径C.提倡武将读书,文官群体得到推崇D.设置二府三司,枢密院只负责军事21.《宋史》载权臣吕惠卿之弟温卿以不法闻,大理正张近受诏治理,哲宗皇帝谕之曰:“此出朕命,卿无畏惠卿。”张近对曰:“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材料体现了宋代A.司法实践中官员的法治意识B.司法事务独立于皇权之外C.理学坚定了司法官判案立场D.礼法合一的传统受到破坏22.“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23.在中国古代,货币体系基础是贱金属(比如铜和铁),在宋代纸币发明之前,历代皇帝都为铜矿甚至铁矿的稀缺而苦恼,因此货币发行量受到天然限制。而纸币出现之后,那些不再为铜矿稀缺而苦恼的皇帝,肯定无法抵御过度发行纸币的诱惑,从而“毁掉了一种又一种纸币”。与生产力与经济体制不相匹配的纸币,其过早出现必然导致过早天亡。这表明A.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纸币的废弃B.纸币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C.中央政府放弃了纸币发行管理权D.纸币的消失是由于铜铁矿增多2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周代,饮食行为被纳入“礼”的范畴。君臣宴乐之时,按照不同等级、身份配置不同的餐具以及餐食,一人一案,跪坐而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给中原传统的礼制带来了冲击。材料二唐代,中原地区传统的低矮餐案逐渐被北方游牧地区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桌椅取代,传统的跪姿习惯也逐步变成了更舒适的垂足而坐。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不拘一格,敢于挑战传统礼制,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统治阶级也推崇并引领宴会社交之风气,人们渐渐习惯于围桌而食,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材料三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与周代餐饮习俗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差异的原因。(13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再补充一个相应的关键词,并对该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论述过程要运用所选择和补充的关键词,表达清晰。),选考题(15分)请考生在第27~29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有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秦朝户籍分成一般百姓的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隋朝制定“输籍法”,按各户等级和不同的纳税标准,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等,10年一修。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到雍正摊丁入亩后,户籍永停编审。——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产生的影响。(7分)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德波战争中德国势如破竹的情况下,苏联却迟迟不肯出兵……德国是处在趋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在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英美等国直到法国被击败后才想到联合苏联。1940年,以反共著称的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乞求联合的信。但苏联的愿望是让各方立即达成和解而实现一种制衡,而不是让战争持续和扩大下去,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晚上收到德军翌日进攻的情报后,斯大林仍然坚持:“边境各军区的部队绝不要上挑衅的当,以免引起麻烦。”——摘编自潘高志《简析冷战前苏联对西方政策的沿革》材料二 1941年6月23日,斯大林便向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指示,各国党应不再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共产国际要退出公开场合。7月13日,苏英签订了对德作战的协定,苏联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10月,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上,三方共同宣言:同盟国家要把战争一直进行到敌人放下武器并无条件投降为止。——据伊·费·伊瓦辛《苏联外交简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斯大林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态度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斯大林产生上述两种态度的国际背景。(11分),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7分)绵阳南山中学2022年春季高2020级半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表明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据此可知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项;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说明夏朝“家天下”制度已经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与分封制无关,而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2.C【解析】由“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可知,周代对于不同的侯国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排除A项;“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无法体现官僚体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周天子没有掌控所有官吏的任免权,排除D项。3.A【解析】题干中提及孔子对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进行总体把握,论述了天下有道与无道的标准与影响,结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时代背景,孔子认为春秋时期是无道的时代,故选A项;题干结尾处有“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说明孔子对诸侯有礼乐征伐权力极为不满,排除B项;孔子是春秋晚期的人物,选项C中“战国”超出了孔子的认知时间,排除;周王未形成高度集权,排除D项。4.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关于井田制的记载有着不同的描述,说明的是古人对前代历史的描述不可尽信,应搜寻多种史料综合判断,D正确;井田制是否存在直接用推理方法进行未免过于草率,A排除;历史真相是可以考证的,B不符合史实;井田制是确实存在的,C排除。5.C【解析】“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6.A【解析】根据材料“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可知,这一时期,地主绅士是秦王朝基层政权的根基,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不难得知,富庶家族仅仅是占据着乡、里、亭这些基层而非各级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秦王朝是非,常注重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控制的,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秦王朝废除了先秦的分封制而代之以全新的郡县制,故D项错误。7.D【解析】题干中儒家肯定“汤武革命”,道家否定“汤武革命”,推知统治阶级在反思统治合法性问题,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学术大讨论,不是阶级矛盾问题,排除A项;确立了儒学在汉朝的独尊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景帝在武帝之前,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分裂时期各流派争论改造社会的方案,而“汤武革命”合法性的争论实际上是统一后,汉朝统治者在为汉朝推翻暴秦,替统治寻找合法性,排除C项。8.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分布图可知,西南的巴蜀地区在西汉时期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地区之一,即表明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故选B项;根据材料分布图可知,东北地区只是牛耕推广区,远远谈不上“普遍使用”的程度,排除A项;曲辕犁在中国出现是在唐朝时期,排除C项;根据常识,水利设施只是影响农业区分布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排除D项。9.B【解析】从材料“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元朝《农书》记载种桑”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注重实用性,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与近代进化论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故D项排除。10.C【解析】蚩尤在传统文化中扮演了炎黄正统的对立面,但是汉代官方祭祀中却又蚩尤的地位,而且民间信仰内容也能发现蚩尤的影子,这说明汉代的文化内容相对丰富,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汉代的集权体制不断发展,并不缺乏社会基础,而且B项与题无关,排除B项;尚武精神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1.B【解析】据材料“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联系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中,江南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可见“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是各地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结果,B选项正确;材料提到,“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可见“避恶逐疫”的主旨其实是有所削弱的,A选项错误:荆楚一般指今湖北一带,不属于中原地区,且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广泛认同不代表其它各地否定本地的习俗,C选项错误:佛道合流的局面出现在隋唐时期,且各地采用荆楚之俗不能反映出儒佛道合流对思想状况的影响,D选项错误。12.A【解析】材料“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表明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故选A项;材料中科举制没有反映出地方官员选人的腐败,排除B;材料中只有科举制彰显公平与公正,排除C;材料体现了科举制的“公平与公正”,没有体现选人中的“更科学”,排除D。13.B【解析】“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表明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故选B项;不应早于东周时期的是人工冶炼的铁器,排除A项;冶金技术的突破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排除C项;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的是民营,排除D项。14.A【解析】由材料中工匠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性逐渐减弱,A正确;这一变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技术,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D错误。15.B【解析】根据“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等信息可得出,从三国时期到隋唐,佛教的僧人名号命名很多都以中国的山海地名命名,反映出佛教逐渐本土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历程,排除A;从材料的命名试并不能看出规范,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其他派别,不能体现三教合一的盛行,排除D。16.A【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相符,故选A;题目牵涉的是官员,与吏治无关,排除B;根据题意,有利于君主专制,不,利于决策民主化,排除C;根据题意,增加了官员的数量,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17.D【解析】根据材料“太平公主将生意做到蜀地……政和公主经商赢利逾万緡钱……一些节度使、观察使……倒卖军需品”可知,材料体现了唐朝皇族经商及官员倒卖军需品的现象,表明重利的观念有所发展,儒家强调的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朝代重利的现象,没有体现政局变动影响官吏价值观,排除A项;唐政府逐渐放弃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唐代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排除C项。18.D【解析】材料“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唯得用帛练(练,白色熟绢)薔綵(綵,彩色丝织物),自外并不得交易”体现的是唐代互市行为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发展,D正确;材料中的互市是民间行为,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也有少数民族作乱,排除;吐蕃位于西南地区,C排除。故选D。19.B【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但其金陵怀古诗却没有盛唐气概,原因是当时的唐朝正由盛而衰,这说明李白的怀古诗折射了唐朝的历史变迁,故B项符合题意;浪漫主义风格可以反映在不同的时期,只是其内容会有所不同,排除A项;“仅与诗人特殊人生经历相关”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怀古诗着重在于怀古,其叹惋、伤感的内容是否是预言唐朝由盛转衰的命运,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排除D项。20.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宋朝时期的武将党进因为文化素养较低而受到文官的嘲笑,说明的是当时武将地位较低,这主要和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关,C正确;材料与程朱理学的发展无关,A排除;科举考试并未是晋升的唯一途径,B排除;二府三司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C。21.A【解析】材料“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表明司法实践中官员具有法治意识,故选A项;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司法不独立,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理学和司法的关系,排除C项;礼法合一的传统在宋代没有遭到破坏,排除D项。22.B【解析】南宋都城出现了“团”“行”“市”“作分”等商业、小手工业形式,这充分证明了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施,导致了大量自耕农的破产,他们不得不涌入城市,从而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工商皆本”政策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主张,排除A项;题干提及了市肆中有“团”“行”“市”“作分”等行业,但是没有提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排除C项;“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不是指在南宋都城只允许存在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排除D项。23.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纸币发行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发行的纸币无法进行兑换,纸币的产生是“交子须有见(现)钱相当乃可行”,而宋朝官府因为缺钱,往往造成滥印,超额发行,导致纸币的废弃,A项正确;最先出现的纸币“交子”是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B项错误;后来交子被官府经手,宋元中央政府始终掌握着纸币发行管理权,C项错误;纸币的消失是由于超额发行,导致通货膨胀,纸币废弃,D项错误。24.C【解析】从材料中的引文可以看出,创作山水画时,四季变迁与人的心情相应和,以景传情,故C项正确;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山水画是对客观自然景物意象的描绘,而不同于西方绘画的逼真摹写,故A项错误;B项是花鸟画的特点,故排除;D项是人物画的特点,故排除。25.【答案】(1)差异:餐桌:周代——低矮餐案;唐代——高足桌椅;形式:周代——分案分餐,跪坐,礼仪严格;唐代——同桌分餐,垂足而坐,相对自由;原因: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加强,冲击了传统礼制;唐代科举制推动文人士大夫阶层壮大;唐代民族、对外交往的兴盛,使饮食种类更加多样,饮食习俗发生变化;统治者引领餐饮新风尚;社会经济繁荣促进饮食习惯变化。(2)变化:宋代从同桌分餐到同桌合食。时代特征:政治上崇文抑武;经济上坊市制度瓦解、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领域门第观念淡化、社会身份趋于平等。26.【答案】(12分)示例关键词:分封制;郡县制。补充:中央集权。论题: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体现中央集权形成并不断加强。阐述:东周时期,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秦朝开始开创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吸取秦灭亡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其本质也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随着时代发展,王国问题出现,汉武帝适时调整,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宋代吸取唐末割据教训,在地方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分化事权,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针对版图辽阔、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实行行省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综上所述,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这样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稳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注】⑴分封制、郡县制这类有关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信息,可以补充的关键词如行省制、中央集权等,可以拟定的论题如,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体现中央集权形成并不断加强、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反映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等;⑵军机处、三公九卿制这类关于中枢机构方面的信息,可以补充的关键词如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等,可以拟定的论题如,中枢机构的演变体现出君主专制逐渐加强的趋势等;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这类有关选官制度的信息,可以补充的关键词如世卿世禄制、科举制等,可以拟定的论题,如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等。27.【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继承创新;政府重视;分类登记(户籍种类多、分等级);专人分管;功能增多(分配土地、征收赋税徭役,社会治安)。(每点2分,任答4点8分)(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为赋役征收、征发提供依据;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限制了人口流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7分)28.【答案】(1)态度变化:初期妥协自保;后期联合美英反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2)国际背景:初期:苏联与西方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与斗争激烈;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最初的方向是北欧、西欧等。后期: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英美等国的邀请,联合美英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29.【答案】(1)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2)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19 09:33:39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83.8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