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热身考试(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6月绵阳南山中学2022年春季高二学年统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1.《诗·大雅·文王有声》篇《注》云:“国家之所居,谓城方也。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之城盖方七里,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则天子之城十二里矣。”而考古发现东周王城的面积接近10平方千米,也就是九里之城。这证实了文献中的记载是可信的。材料表明A.周朝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C.周朝建筑深受分封制的影响D.考古是研究历史的最佳途径2.下表为先秦时期关于铁的文献记载。据此可知出处记载《诗·秦风·驷驖》有“驷驖孔阜”之句。驖(tie)言马色黑如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国用铁铸刑鼎,鼎上铸有范宣子的刑书,铸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吴越春秋》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A.铁的应用范围较广B.政府支持冶铁业发展C.南北经济差距明显D.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3.鲁国的执政季孙氏调动民众挖沟,孔子的弟子子路是当地的长官,他用自己的禄米做饭给民工吃。孔子听说后,立即派另一个弟子去制止。他对子路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从以上材料可知,孔子旨在强调A.仁爱必须符合礼制B.官民理应平等兼爱C.固化贵族等级秩序D.诸侯不要侵犯别国4.中国出土的先秦时期的铁器,种类主要有生产工具、兵器、生活杂用具三类。据统计,内蒙古出土的这三类铁器的数量比约为14:1004:66;辽宁是119:602:5;山西是72:79:593;河南是174:119:93;湖南是98:62:15;广东是35:92:310。这反映了当时A.政治经济呈现区域差异B.诸侯争霸民不聊生C.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D.生产关系发生变革5.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表明,秦朝A.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B.形式主义降低行政效率C.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D.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6.西汉各郡国每年都要向中央交纳一定的实物贡输,由于路远费繁,贡品多有损坏,往往政府得不偿失。汉武帝元鼎二年,规定各郡国把贡品及运输费用,按当地市价折合成土特产品,上缴当地均输官。均输官负责分类,有的运往京师,有的运往缺少这类产品的地区出售。上述改革A.增加了百姓负担B.保障了商人利益C.冲击了自然经济D.活跃了商品流通\n7.如表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分封的部分侯国(据《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编制),据此可知侯国名获封侯身份安成、宜春、句容、句陵长沙定王子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淄川懿王子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中山靖王子A.分封宗法制得到局部恢复B.儒家纲常伦理影响政治决策C.大一统政治格局渐趋巩固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加剧8.史学文献《战国策》中描述当时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蹴)鞠者。”西汉学者刘向《别录》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图为河南南阳方城县东关村汉墓出土的画像石蹋鞠图。上述史料可以说明图1A.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B.球类运动源于汉代军事操练C.蹋鞠活动社会影响较为广泛D.汉代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化9.东晋政权为笼络南渡聚族而居士民,在长江南北梁益诸州、荆襄一带,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另立户籍,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不受当地政府管辖。这一政策A.不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B.标志着户籍制度的成熟C.形成了郡国并行的管理体系D.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10.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谱局”“谱库”,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族谱的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能得到认可。这一做法A.保证血缘正统传承B.有助于维护士族特权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11.下图为辽宁朝阳唐墓中出土的一组唐代陶瓷乐舞俑,其中涉及古琴、琵琶、箜篌、笙、排箫等各民族乐器。这些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nA.乐舞艺术服务于民众生产生活B.器乐艺术进入到丰收期C.社会生活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D.鼓舞之乐艺术开始兴起12.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选中的人必须品德高尚,魏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等级。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提高及第机会。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A.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B.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C.受传统选官制的影响D.沦为应试者投机工具13.北宋文人士大夫批判佛、老异端学说,极力倡导儒家“道统”思想,以此增强儒家经世致用之道对人们精神信念的支配力量;他们上书论政,大力倡导社会改革,由此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A.受官方哲学流行影响B.源于对国家民族的忧虑C.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D.对异族文明的格外警惕14.宋代城市的市场交易已从固定的“市”渗透透到“坊”,渗透到城墙内的每一个角落,并扩展至城墙外,连城墙外的附郭草市也被纳入城市市场之中。由此,不少附郭草市脱离了乡村管辖制度,并入以坊、厢管辖的城市体例。这表明宋代A.城乡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B.官府对商业的管控更加严厉C.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巨变D.城市治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15.宋代,在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苏轼说:“客户乃主户之本,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嘉也说:“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据此可知,宋代A.主客户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B.土地兼并使主佃矛盾有所激化C.国家对社会阶层控制相对松弛D.程朱理学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16.宋徽宗在皇家画院考试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画家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由此可知,当时A.文人画强调了精神与意境B.宫廷画严重脱离社会现实C.画院考试受程朱理学影响D.画家追求法度而忽视个性17.宋代出现了一些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宗族组织。宗族组织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平民化组织,并向非封闭性的社会化组织发展,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这些公共组织还较早地在公共土地推广永佃制、出租公共产业如店铺等。据此可知,这些公共组织A.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C.迅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有利于政府对基层的治理18.“唐宋变革”是史学界争论较大的议题。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因为唐代中国是贵族社会,而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这种变化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是A.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B.文学艺术朝着世俗化发展C.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n19.颜之推(约531—595)“生民之本,要当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的家训享千秋盛名,而明人的家训中则较多出现“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由此可知,明代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趋普遍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20.针对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明人郭子章认为“此则千古未闻之说,而暗与《括地象》《山海经》合”。明人方中履也指出,《坤舆万国全图》中“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与《黄帝素问》《周髀算经》相合。这说明A.中西文化出现融合发展的趋势B.历史记忆影响人们认识新生事物C.明代士人已初步具备世界意识D.外来文化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活力21.据史料记载,中国人口明朝时最高为7000万,清乾隆时相继突破2亿、3亿,至鸦片战争时已达4.1亿。耕地面积也在逐渐增长,明朝耕地面积最多时超过8亿亩,清朝则可能超过10亿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B.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入C.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D.国家政策鼓励垦殖荒地22.亚里士多德认为,当时雅典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就如同共和国的执政官和公民,这意味着丈夫如同执政官执行民意时听从妻子的建议,但实际情况是雅典妇女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古代雅典A.人文精神刚刚萌发B.五百人议事会有决策权力C.公民大会权力太大D.民主政治制度的自身局限23.“一个人借了他人的一匹马,将马牵出了与他人约定的地方,或者牵到了比约定的更远的地方,被判处盗窃罪”。当时的法学家昆图斯·斯凯沃拉通过审查类似判决和其他判决,得出“任何人以保管的目的接受某物、却使用之,或者以使用的目的接受,却以与接受时所达成的不同目的而使用之,则犯有盗窃罪”这一表述。可见法学家A.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性B.使法律的实践性和适用性增强C.对法律判决具有审查复核权D.对法律的解释具有主观随意性24.古希腊的普罗泰哥拉认为,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使他相信看上去是真实的东西,所以“一切皆为真实”;智者学派的另一位代表高尔吉亚论证了“一切皆为虚妄”的观点,除了个人能感觉到的事物以外无物存在;若有独立于个人感觉之外的任何事物存在,则也是永不可知的。据此分析,两人的观点A.体现出世界观的矛盾与对立B.肯定个人感觉现象的虚无C.均具有否定理性思维的倾向D.主张树立人的权威和价值\n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法经》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据《晋书·刑法志》载:“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法经》共分六篇:(一)盗(侵犯财产),(二)贱(伤人身体、犯上作乱),(三)网(审判),(四)捕(追捕),(五)杂(其他犯罪行为),(六)具(量刑规定)。法典视盗、贼独重,其称“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还规定“窥宫者膑(挖膝盖骨),拾遗者刖(砍脚),曰为盗心焉。”《法经》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其精神延续于北魏,又为唐宋明清律之太祖也。——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其内容如下:项目主要内容备注表一:传唤诉讼规定 表二:审理司法审理 表三:执行判决执行 表四:家长权身份 表五:继承与监护遗产和债务继承出现“借贷”、“买卖”等契约表六:所有权所有权转移 袁七:房屋和土地邻里关系 表八:私犯伤害、盗窃、诈骗等刑法制裁仅10条,余皆民事处罚;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处死刑表九:公犯犯罪 表十:宗教宗教仪式与习俗 表十一:婚姻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 袁十二:补充祭品和债权占有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经》与《十二铜表法》立法理念的相同之处,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主要原因。(17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经》的特点。(8分)\n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放宽历史的视野,回过头去看一看16世纪至17世纪的中国曾经发生的巨变,不仅对于重新评估晚明史,而且对于看清近代晚清大变局及当代历史,都有重要意义。图为《晚明大变局》一书部分章节目录。——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从上述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东汉初年,战将以其军功有较高的话语权,甚至可以改变三公人选,有的战将还不守律法,胡作非为。建武六年,刘秀用亲信取代功臣指挥中央军,罢省郡国都尉官、复员地方军队、并省地方郡县;十二年,开始大规模地剥夺中央军功阶层官职;十八年,废除在地方上集军政大权于一体的州牧制度,复置刺史。刘秀对主动请辞的功臣,加大分封规模;对被剥夺官职的功臣则保证高爵厚禄;对继续任职的功臣则不予奖励。纵观改革过程,刘秀跟功臣一直“和睦”相处。同时,他还选拔任用了大量儒法兼通的文吏,以弥补功臣离职后的空缺。他对儒家教育大力支持,使东汉的经学发展达到辉煌顶峰。——据赵瑞军《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取得成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秀的“退功臣而进文吏”改革。(7分)\n绵阳南山中学2022高二热身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AACDCC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BCBADBDB题号21222324答案ADBC1.【答案】B【解析】文献记载“公之城盖方九里”,而考古发现东周王城的面积接近10平方千米,也就是九里之城,这说明考古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是可信的,其可以影响历史研究,故选B项;材料仅说明东周王城是九里之城,并未体现周朝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排除A项;“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之城盖方七里,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则天子之城十二里矣”说明周朝建筑深受等级的影响,排除C项;“最佳途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答案】A【解析】诗经中形容马的颜色黑如铁,晋国用铁铸刑鼎,《吴越春秋》中记载用铁铸剑,反映出在不同方面都有用到铁,说明其应用范围较广,故选A项;材料与政府态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南北比较,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是官营还是私营,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可知孔子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礼制,不应该因为仁爱就可以僭越礼制,故选A项;兼爱是墨家的思想,排除B项;孔子强调具有等级差别的爱,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固化了贵族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诸侯不要侵犯别国属于墨家的非攻思想,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从地点看,北方铁器数量远多于南方;从种类看,内蒙古、辽宁以兵器为主,说明游牧民族和边疆地区战争频繁,河南生产工具居多,说明中原地区农耕经济更发达,兵器体现政治,生产生活工具体现经济,其分布差别反映出区域差异,故选A项;诸侯争霸只是在春秋时期,与材料“先秦”时间并不一致,排除B项;唐中叶以前,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排除C项;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而材料强调生产力,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可知秦代对公文使用及安全明文规定,说明秦朝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故选C项;材料是公文管理规定,而严刑峻法管理官员强调对官吏的管理,排除A项;公文的准时送达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公文,并不是中央对各级官员的管辖,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根据“均输官负责分类,有的运往京师,有的运往缺少这类产品的地区出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目的在于抑制商人的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故选D项;材料里没有提及农民,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并不能保障商人利益,反而抑制了商人的活动,减少了商人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汉武\n帝对贡品及运输费用进行管理,这与商业和商品流通有关,并没有涉及自然经济,排除C项。7.【答案】C【解析】据上表,可知汉武帝分封诸侯国王子的情况,说明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汉朝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被废除,排除A项;儒家纲常伦理为政治政策服务,而且材料强调郡国并行制的影响,排除B项;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集权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暂时告一段落,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社会生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战国策》的描述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已流行起娱乐性的蹋鞠游戏了,按照刘向的解读,蹋鞠开始用于军中练兵,成为军事训练的一种方式,汉代画像石表明其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活动之一,综合材料信息可知,蹋鞠活动的社会影响较为广泛,故选C项;题干中的图文史料只展现了一种文化活动,无法体现“丰富多彩”,故排除A项;该史料可以说明蹋鞠存在于汉代,但无法佐证其源于汉代,故排除B项;该史料与汉代主流思想变化无关,故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根据“在长江南北梁益诸州、荆襄一带,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另立户籍,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不受当地政府管辖”可得这样可以笼络南渡聚族而居士民,扩大统治的基础,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并没有标志着户籍制度的成熟,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国并行制在西汉时期实行过,这时并没有形成了郡国并行的管理体系,排除C项。10.【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族制度盛行的时期,统治者都是士族出身,所以政府特别重视家谱和族谱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士族和庶族,以维护士族的特权,故选B项;血缘的正统传承不是只靠家谱和族谱就可以保证的,也没法体现士族与庶族的区别,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不是对人们出生地与居住地的限制,所以重视家谱、族谱与人口流动无关,上述做法没有限制人口流动,排除C项;政府对家谱、族谱的重视,是为了保护士族的特权,所以是巩固已有的政权统治基础,而不是扩大政权统治基础,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由材料“涉及古琴、琵琶、箜篌、笙、排箫等各民族乐器”可知唐代在艺术领域融合各民族的特色,说明文化具有多元开放的特征,故选C项;材料中的乐舞俑无法体现出和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进入到丰收期”表述夸大史实,排除B项;鼓舞之乐在唐之前已经出现,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提高及第机会”,可知唐朝科举制中推荐仍然是录取的一种途径,说明选官制度仍然受到之前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中提到重视才学,从政能力无从论及,排除A项;经世致用强调实用性,但材料强调的是才学,排除B项;“公荐”和“通榜”也注重考生的才学,说明并不属于投机工具,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思想文化的相关史实。由材料“北宋文人士大夫批判佛、老异端学说,极力倡导儒家‘道统’思想,以此增强儒家经世致用之道对人们精神信念的支配力量”“他们上书论政,大力倡导社会改革”,可见文人士大夫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故选B。理学至南宋末期才被采纳为官方哲学,时间不符合,排除A。西学东渐是西方的学术思想被中国借鉴使用,最初传播西方学术的是传教士,发生于明末清初,排除C。由材料“批判佛、老异端学说”,老子不属于异族文明,排除D。14.【答案】C【解析】根据“宋代城市的市场交易已从固定的‘市’渗透透到‘坊’,渗透到城墙内的每一个角落,并扩展至城墙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宋代的商品交易\n市场突破了空间限制,说明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故选C项;城乡经济一体化就是把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一同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而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变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官府对商业的管控有所松弛,而非更加严厉,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得不出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由材料“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可知宋代不抑兼并的举措,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激化社会矛盾,政府不得已颁布劝农文强调农民与地主间的关系,同时文人名士也有关于农民与地主关系的表述,意在缓和阶级矛盾,故选B项;结合所学,土地兼并导致封建租佃关系盛行,租佃关系下人数依附关系不断减弱,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国家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并未体现出对社会各阶层的控制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有朱熹关于土地兼并问题的著述,不能代表程朱理学,排除D项。1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文人画强调了精神与意境,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人画强调了精神与意境,不是宫廷画的特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人画强调的精神与意境并不等于程朱理学思想,排除C项;材料强调画家追求个性,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公共组织推广永佃制有利于缓和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从而推动农业发展,出租公共产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材料未体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信息,故排除A.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排除B项。1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看,日本学者认为宋代是平民社会,在文化上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文学艺术朝着世俗化发展,故选B项;纸币和城市经济的活跃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文化上的表现,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儒家思想融合佛教、道教形成理学,儒家完成了哲学化的思辨化,理学传播和发展主要集中在知识分子阶层,与平民社会无关,排除C项;宋代通过完善科举制度,选官范围扩大,文官政治形成,但这是平民社会在政治上的表现而不是文化上的,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据材料“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可知明代不再固守农本思想,职业观有了明显突破,这是因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农本思想的冲击,故选D项;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在明代仍旧低下,排除A项;“普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理学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20.【答案】B【解析】由材料“与《括地象》《山海经》合”、“与《黄帝素问》《周髀算经》相合”可知郭子章、方中履认为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相同之处,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故选B项;“融合发展”不符合材料中郭子章、方中履对利玛窦绘制世界地图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郭子章、方中履对新生事物的不屑,是缺乏世界意识的表现,故选C项;《括地象》《山海经》《黄帝素问》《周髀算经》这些传统文化本就具有活力,不是外来文化激发产生的活力,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口明朝时最高为7000万,清乾隆时相继突破2亿、3亿……耕地面积也在逐渐增长,明朝耕地面积最多时超过8亿亩,清朝则可能超过10亿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均迅速增长,这反映了明清时期土地利用率提高,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故选A项;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入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与赋税制度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农民赋税负担并没有减轻,材料讲的是明清时期传统\n农业的持续发展,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并没有涉及到政府政策的情况,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与题干“实际情况是雅典妇女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相合,故选D项;人文精神指否定神,重视人及人的价值,与妇女不能参加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项;“有决策权力”的是公民大会,排除B项;妇女不能参加雅典政治,是因为妇女不是公民,排除C项。23.【答案】B【解析】据材料“任何人以保管的目的接受某物、却使用之,或者以使用的目的接受,却以与接受时所达成的不同目的而使用之,则犯有盗窃罪”,可知法学家强调私有财产的维护,通过对多个类似判决的审查而得出法律,更具有实践性与适用性,故选B项;法学家昆图斯·斯凯沃拉通过审查类似判决和其他判决得出了法律,说明其重视实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判决的依据,而不是判决的程序,排除C项;法学家昆图斯·斯凯沃拉通过审查类似判决和其他判决,对法律解释具有客观性,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理性主义是不相信经验和教条,不轻易接受权威。依据材料,两位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的观点是相信经验,但是轻视对经验的探索和求证;高尔吉亚认为独立于个人感觉之外的任何事物是不存在的,是永不可知的,也具有否定理性的倾向,两个人的观点均反映出智者学派思想的局限,即存在着较多的感性成分,C项正确。依据材料,两个人都肯定了客观事物存在的一面,A项错误;感觉真实事物的存在是两个人的共同观点,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不是人的价值,“主张树立人的权威和价值”偏离了材料的核心与主题,D项排除。25.【答案】(25分)(1)相同之处:保护私有财产;轻罪重罚(或重惩罚)。(任答1点3分)不同之处:《法经》重刑法;《十二铜表法》重民法保护。《法经》强调等级;《十二铜表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8分)主要原因:维护地主阶级统治需要,平民与贵族斗争结果;小农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法家思想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的熏陶。(6分)(2)特点:杂糅各诸侯国法律;以刑法为主;原始野蛮;诸法合体。(8分)【解析】(1)由材料一“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得出杂糅各诸侯国法律;由材料一“《晋书·刑法志》”得出以刑法为主;由材料一“窥宫者膑(挖膝盖骨),拾遗者刖(砍脚),曰为盗心焉”得出原始野蛮;由材料一“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其精神延续于北魏,又为唐宋明清律之太祖也”得出诸法合体。(2)第一小问相同之处,由材料一“法典视盗、贼独重”、材料二“所有权转移”、“遗产和债务继承”得出保护私有财产;由材料一“窥宫者膑(挖膝盖骨),拾遗者刖(砍脚)”、材料二“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处死刑”得出轻罪重罚。第二小问不同,由材料一“《法经》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据《晋书·刑法志》载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得出《法经》重刑法;由材料二“遗产和债务继承”、“邻里关系”得出《十二铜表法》重民法保护;由材料一“《法经》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其精神延续于北魏,又为唐宋明清律之太祖也”结合封建时代制定法律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得出《法经》强调等级;由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结合《十二铜表法》形成的背景和特点得出《十二铜表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第三小问原因,由材料一“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其精\n神延续于北魏,又为唐宋明清律之太祖也”结合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得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需要,小农经济的发展,法家思想的影响;由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结合《十二铜表法》诞生的背景得出平民与贵族斗争结果,商品经济的繁荣,自然法思想的熏陶。26.【答案】主题:明代社会的变革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前夜。(2分)阐述: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有所发展;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有所增加,白银大量流入到中中,加速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西学东渐,国人视野逐步开阔,有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这些都是中国进入到近代社会的前奏。(10分)【解析】据材料“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可知晚明时期中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加深,同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大量白银不断流入中国,实现了白银货币化,市镇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都在说明晚明时期的中国商品经济高度繁荣,逐渐呈现出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此外,晚明时期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也从思想上说明伴随着西方科技、思想的传播,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世界视野逐渐开阔。27.【答案】(15分)(1)原因:改革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刘秀拥有较高的威望;中央的实力相对强大;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对功臣有区别的处置方式。(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2)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地位的巩固(答出“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或“促进了儒学地位的巩固”均可得2分);为后世构建治理体系提供借鉴。(7分,每点2分,3点7分。)【解析】(1)首先明确刘秀“退功臣”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减少武将对政权有可能产生的威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符合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潮流,加上刘秀本人有一定的威望且中央集权有较高的水平,才能使改革顺利推进,“退功臣”采取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奖励办法,有效的策略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2)历朝历代武将擅权势必会对中央造成威胁,因此刘秀的改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中央集权,且汉代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武官退文官上的措施能够推动儒学的发展和地位的巩固,为后世构建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1:49 页数:11
价格:¥3 大小:566.1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