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通过品读经典培养高尚的心灵,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 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摘编自朱万曙《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读书,就可增长学问见识;而要“养性灵”,则非读经典不可。B.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中蕴涵的思想精髓能够触及心灵、启迪后人。C.经典是代表时代精神、穿越时空、经过历史筛选的最有价值的书籍。D.经典所带给人的启迪往往是多方面的,经典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读书谈起,然后论及何为经典以及品读经典的好处,论证逐层深入。B.文章对刘知几的看法,既有所肯定,又有深入辩证的分析,论证逻辑严密。C.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孔子思想在今天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这一观点。D.文章引用经典诗文、列举大量事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论证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B.品读经典,就是与圣贤哲人对话,从而感受、沐浴圣贤哲人的思想的光华。C.品读经典,可以将人们带回历史现场,穿越回古代,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D.品读经典虽然对提高人的生存技能毫无帮助,但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心灵。【答案】1.A2.C3.D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只要读书,就可增长学问见识”的说法太过绝对。原文第一自然段是说“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即并非读任何书都可以增长学问见识,只是大多数书籍有这种可能性。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和理解能力。C.“论证了孔子思想在今天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这一观点”的说法错误。结合原文第三段可知举孔子“仁者爱人”的目的是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而不是“孔子思想在今天依然是不可替代”。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推理和判断能力。D.“品读经典虽然对提高人的生存技能毫无帮助”的说法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是说“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作者用的是“未必”即不一定的意思,他没有完全否定,并不是选项说的“毫无帮助”。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缅怀”环节一开始,80个圣洁姑娘款款走上地屏,脚下拖带出一枝枝柳条,同时在屏幕上画出古画般的垂柳图,微风吹过,柳絮纷飞,飞到屏幕四周,此时,365个男女老少出现了,他们手里捧着发光的柳条,从四周向中间缓缓行走,一直到地屏的正中央。同时,105束光冲天而起,形成“光的丰碑,也让中国人不由想起给逝去亲人扫墓的情景。黄辉补充道:“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迭,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在时长3分02秒的“缅怀”环节中,主创人员更认为,不能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结束了,于是在音乐的最高潮处出现了反转,“光的丰碑”变成了绿色,一万多平方米地屏从 正中央到四周,蔓延成一大片绿色。冬去春来,春回大地,中国人的生死观得以呈现,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而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摘编自路艳霞《中国式诗意表达“缅怀”环节》,《北京晚报》2022年2月21日)材料二:当地时间20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一篇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柳枝象征着什么?》的报道中,揭秘了闭幕式以“折柳”作为“缅怀”主题的深刻寓意及主创团队的独具匠心。文章认为,“折柳”作为“缅怀”的主题颇具中国特色。在汉语中,“柳”字与“留”字同音,意思是请即将告别的人留下。因此它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在中国古代,当两个朋友分开时,离别的一方总会收到一根柳枝作为礼物。运动员们经历了成功、失望和历史性的回忆,现在到了离别的时刻。因此,将“柳枝”融入闭幕式中再合适不过了。英国体育网站Insidethegames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团结与和平的呼吁,该文阐释了折柳的惜别寓意,还引申到了对后疫情时代的希望。文章称,“柳枝寄情”是闭幕式缅怀时刻的重点,代表着两个好朋友的离别和面对疫情所做的努力。正值春回大地之时,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摘编自《外媒:“折柳”“留”人冬奥会闭幕式的中国式“缅怀”》,《中国日报网》2022年2月21日)材料三:2015年2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热内卢宣布,里约奥运村将首次设立默衰区,让运动员为逝去的亲人和朋友默哀,同时,奥运闭幕式还会专门设立“追思时刻,以此表明国际奥委会将会永远记得那些在奥运会上去世的人们。国际奥委会宣布这一决定后一年,便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在2016年8月下旬举办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追思时刻”出现了。这个环节被放在文艺表演开始之初,由男声朗诵巴西传统的葡萄牙语诗歌《思念》体育场内的投影则随着朗读声的韵律演绎着代表“思念”的葡萄牙语文字。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闭幕式的“追思时刻”环节就被固定了下来。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2021车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木的“物哀文化”。“追思时刻”环节从里约首创,到平昌的发散,再到东京的隐喻,这三个先例都为即将开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提供了直观的样本。(摘编自《回顾近三届奥运会闭幕式,展望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追思时刻”》,腾讯网2022 年2月18日)4.下列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缅怀”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缅怀环节始于“折柳送别”情境的生动演绎,表达了对参赛运动员的惜别之意。B.“光的丰碑”能让人想起给亲人扫墓的情景,这正是“缅怀”环节设置的初衷。C.它用蔓延开来的绿色,表现冬去春来、春回大地,并以此表现中国人的生死观。D.其以“折柳”表达“缅怀”主题的创意,寓意深刻,受到了外媒的关注和认可。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5年2月,里约奥运村专门设立了默哀区为逝去的亲朋默哀。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缅怀环节”的原因。B.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追思时刻”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此后,“追思时刻”作为闭幕式的规定动作延续至今。C.里约、平昌、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用“折柳”演绎“追思时刻”提供了样本。D.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都值得尊重。6.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有哪些新意?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答案】4.B5.A6.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不仅缅怀逝去的亲人,还强调中国人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的生命观;②呈现了中国人的生死观,还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升华了“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③不仅表达了参赛运动员间的惜别之意,还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解析】【4题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某一环节理解分析能力。B.结合材料一“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迭,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主创人员更认为,不能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结束了,于是……”分析,选项“这正是‘缅怀’环节设置的初衷”错误。故选B。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结合材料三“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闭幕式的‘追思时刻’环节就被固定了下来”分析,可知可知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缅怀环节”与2015年2月里约奥运村专门设立了默哀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结合“‘缅怀’环节一开始,80个圣洁姑娘款款走上地屏……黄辉补充道:‘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选,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分析,手捧柳条,设定365个人,不仅缅怀逝去的亲人,还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结合“‘光的丰碑’变成了绿色,一万多平方米地屏从正中央到四周,蔓延成一大片绿色。冬去春来,春回大地,中国人的生死观得以呈现,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而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表现了中国人“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的生死观,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结合“‘柳枝寄情’是闭幕式缅怀时刻的重点,代表着两个好朋友的离别和面对疫情所做的努力。正值春回大地之时,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不仅代表参赛运动员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还“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爱水张秀亚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布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潺湲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璋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 年的伴侣。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逢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徜徉,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在柳荫里静听那汩汩的水响。诗,遗忘了;花,失落了,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光。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般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浅了,堤边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边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潺湲的柔声”“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作者笔触细腻,笔下的水不仅有声色之美,而且可以化解忧思。B.文章在回忆中插入从前的诗作,表达怀念之情同时,还表达了没有帮助卖书老人的憾恨,作者为此耿耿于怀。C.文章写什刹海的水,把周围景物、四季变化和其中人事融于一体,多侧面表现了什刹海的美,丰富了文章内容。D.文章结尾回到眼前,交代写作源起,以“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收束全篇,将作者的怀念之情推向高潮。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9.作者为什么说“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7.B8.①比拟的修辞手法,“愉快”用来形容人的心情,这里指水声;“欢迎”是主动行为,这里用来说树,是赋予水和树以人格化的特点;②借水声和树对作者的欢迎来说自己对水的喜爱,生动形象,增添特有的情味,把水与树写得栩栩如生,巧妙的抒发自己对水的喜爱之情。9.①什刹海做了我四年的伴侣,陪伴我读过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②什刹海里留下了我无限的怀念和怅惘,牵动着我的情思;③什刹海的四季都有“美”和“宜人处”,引人系恋。【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还表达了没有帮助卖书老人的憾恨,作者为此耿耿于怀”错,“没有帮助卖书老人的憾 恨”无中生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借卖书老人表达的是作者怀念之情,并非耿耿于怀与没有帮助老人卖书。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要句子的能力。划线句子用“愉快”来形容水声,用“欢迎”来说树木,赋予物以人格,是比拟的修辞手法。作者不说自己喜爱水,而是通过水声的愉快,来说水见到自己“心情”,生动形象;水边的树木更是以“欢迎”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的喜爱。比拟的手法不仅增添特有的情味,还把物写得栩栩如生,而且巧妙的抒发自己对水的喜爱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问题,分析原因和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可知,什刹海做了我四年的伴侣,陪伴我读过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根据“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可知,什刹海里留下了我无限的怀念和怅惘,牵动着我的情思;根据“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可知,什刹海的四季都有“美”和“宜人处”,引人系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失武夫前呵丛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唆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 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隐者之所盘旋不知东方之既白B.秀外而惠中扣舷而歌之C.坐茂树以终日火足以明也D.乐且无央不出,火且尽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B.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D.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阿从者塞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愿宣称自己回归盘谷,不是因为厌恶掌握了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而想逃避,而是这些都是命中注定,不能侥幸得到。B.李愿希望过作息没有定时,但求安定舒适的生活,不用把刑罚强加于人,不用去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用关心官职的升降。C.李愿认为那些奔走在通往权势路上,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到死才停止的人,其为人是不知如何的。D.韩愈对李愿的话深表赞叹,他表示要给车轴加好油,将马儿喂得饱饱的,跟随李愿到盘谷 去,终其一生在那里自在地游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案】10.A11.C12.B13.(1)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2)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句意: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B.连词,表并列。句意:意思是指外表秀丽,内心聪明。连词,表修饰。句意:打着节拍唱起歌来。C.介词,相当于“于”。句意: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连词,用来。句意: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D.连词,并且。句意:快乐无穷尽。副词,将要,将近。句意: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出”的宾语为“令”,指发出政令,不能断开,排除BD。“前”是“在前面”,作状语,修饰“呵”,不需要断开,且“从者”为“塞途”的主语,“呵”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故选C。【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不用把刑罚强加于人”错误。结合“刀锯不加”分析,这是说不必担心受刑罚的惩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往、到达;“倦”,厌倦;“迁”,变化;“系”,附着。(2)“既”,已经,……以后;“咎”,责怪;“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参考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一种情况是:)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 是不好呢?”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魏晋]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作为诗人《咏怀》组诗的第一首,表明这组诗的感怀主要集中在“忧思”上。B.开篇以诗人半夜里“不能寐”、起来弹琴等活动,点明了诗歌“忧思”的主题。C.与曹操《短歌行》相比,本诗的“忧”始终没有言明,可见阮籍之忧更加深广。D.整首诗都在写“忧”,又并不点出忧思的具体内容,这就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15.阮籍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请以五、六句为例,说明其表达效果。【答案】14.C15.“孤鸿”“翔鸟”比喻诗人自己,诗人借“在野外悲号的孤鸿”和“在北林惊鸣的翔鸟”起兴,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可见阮籍之忧更加深广”错,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意思是孤鸿在野外悲号,翔鸟在北林惊鸣。“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表面上看是在写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诗人借这种寂静凄清的环境,想要映衬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孤鸿的哀号、翔鸟的凄鸣都渲染出一种不安静而险恶的环境气氛,更加衬托了诗人“夜中不能寐”的忧伤。“孤鸿”“翔鸟”在这里就是比喻自己,诗人借在“野外悲号的孤鸿”和“在北林惊鸣的翔鸟”起兴,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当时孤独苦闷的心情。诗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以自然界事物作象征,曲折含蓄地表现当时忧愤伤时的心情,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的女主人公诉说嫁给氓后自己辛劳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答案】①.夙兴夜寐②.靡有朝矣③.不吾知其亦已兮④.苟余情其信芳⑤.夜来南风起⑥.小麦覆陇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夙兴”“夜寐”“靡有”“信芳”“覆”“陇”等,要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肆业束之高阁丰姿急不暇择B.磐石旁稽搏采隽永勾通心灵C.落寞正襟危坐霎时力矫颓俗D.杂糅突如其来抵砺潦草塞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能力。A.“肆业”的“肆”应写作“肄”; B.“旁稽搏采”的“搏”应写作“博”,“勾通心灵”的“勾”应写作“沟”;C.正确;D.“抵砺”的“抵”应写作“砥”。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了,而先前对于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摸索在黑暗中。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繁复杂做得相反茅塞顿开半道而返B.繁芜丛杂背道而驰茅塞顿开浅尝辄止C.纷繁复杂背道而驰豁然开朗半道而返D.繁芜丛杂做得相反豁然开朗浅尝辄止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B.人们只有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C.人们要能够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首先必须吃、喝、住、穿D.人们要能够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只有必须吃、喝、住、穿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对于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B.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C.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对于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模索在黑暗中。D.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一切研究都只是摸索在黑暗中。【答案】18.D19.A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繁芜丛杂: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释义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纷繁芜杂:指多而杂乱,没有条理,形容文章内容芜杂,没有条理,或者是事情杂乱无章,没有头绪。语境指意识形态种类繁多,应选用“繁芜丛杂”。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做得相反:和别的比较做法是相反的。做的相反:做出来的结果相反。语境指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解释和马克思的解释正好相反。应选用“做得相反”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对应“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此处指曾经的困惑、不解如今有了答案,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应选用“豁然开朗”。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半道而返:走一半路就返回来,指做事情做一半就停止。语境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深研究,有所收获,否定来说就不是“浅尝辄止”。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对应后文“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表示经济基础的“吃、喝、住、穿”要放在句首,排除CD;“只有……才能……”表示必要条件,而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前提条件,是基础,不是必要条件,排除B。 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而先前对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去掉“对于”;二是“一切研究都只是摸索在黑暗中”搭配不当,改为“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合于今天。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①。有时,人们把学校②,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1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1.①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22.①将丧失个性的人,比喻为蜜蜂或蚂蚁;说明没有个性的人,如蜜蜂或蚂蚁一样,只会周而复始的重复一种工作,没有独立的思想意识。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校教育的作用是传授知识,发展人的品质和才能,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解析】【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位于第一段段尾。根据“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可知,文段主要说明学校教育的作用,根据“更加适合于今天”的表述可知,学校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表现的更加重要和突出。故本处填: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第二空,根据后文“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可知,此部分文段是说,有人把学校简单的看成了一种工具。故本处填: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效果的能力。比喻的修辞手法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能使人物形象鲜明。能使景物形象化。能给人丰富的想象。能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能使标题醒目、动人。画线句子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丧失个性的人,比喻为蜜蜂或蚂蚁。蜜蜂和蚂蚁都是一种有着严格分工的群体。每一个工种都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本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香浓的咖啡触到舌苔是苦的,激动的泪水流到嘴角是咸的,受了委屈鼻子里是酸酸的,得到夸赞心中是甜甜的。生命中到底能体会多少种滋味?我们不可得知。然而我们明白每一种滋味都是生活的给予,都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请以“青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抒情文,表达你的体验和感悟。要求: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②注意运用本学期学习的写作方法;③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的滋味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段不一样的历程,最让人难忘,它叫青春。它如生活盛宴的调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让你一一品味。只有一种滋味的人生,太过单调,太无味,只有回味过青春的味道,才会觉得人生的无限美好。有人说,青春的滋味,是吾将上下而求索流下的汗水的咸味儿。 人间万事出艰辛,“奋斗”二字,应当写在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里。且看,文昌发射场,24岁指挥员周承钰勇攀天梯,用爱岗敬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热情高涨,用坚毅无畏的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80后的陈进,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收获着精神上的富足。他们的青春,时不我待,奋力拼搏,挥洒的是充满咸味的汗水。可是,在经历青春的过程中,他们也在逐渐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会到坚持梦想,担当责任的艰辛,经受过失败的痛苦,领受默默付出的孤独无助。可也正是这些心酸和疲惫,使他们成功或收获时的快乐,因自豪感而愈发甜美可贵。而在平凡中摸索坚持的我们,也可以因为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而泪流满面,从而支撑我们咬着牙面对前行中更加曲折坎坷、更远、更长的一段心灵历程。漫漫长路上,也曾潦倒不堪,狼狈不已,但我们青春的心最终还是选择重新出发,在雨雪风霜中高歌生命的礼赞。这时的我们,流下的是青春略带咸味却又甜美的泪水。所以,青春不是只有汗水的咸,而是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咸与甜。有人说,青春的滋味,是覆水一去难再回的苦涩。青春的列车,在徐徐地向悠远的人生目标前行。坐在车上的我们。望向窗外,往往只顾着欣赏花开烂漫,却没注意到时光已然悄悄流逝。前行道路上这些或悲或喜的过往云烟,终究也挡不住岁月前行的车轮。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但太多时光就在这默默中悄悄消逝了。也许有一天,当你学会珍惜的时候,青春已经不在了。青春一旦错过就再无可能,所以青春于我们是短暂的,酸涩的。可正因为这酸涩,却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也更能让我们体会到青春之独特的珍贵感。回味这一份独一无二的青春时,你难道不会会心一笑吗?所以,青春不是一杯苦咖啡,而是一杯先苦后甘的绿茶。青春的滋味应是丰富多彩的。青春的味道给予人们不同的体验,只有亲身感受过,才有资格说无悔青春,无憾人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青春的滋味”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滋味”,“滋味”本义是“味道”,喻义是“某种感受”;修饰语是“青春”,“青春的滋味”各种各样,是对青春的心理体验,在每个人的青春里,既有懵懂、好奇,又有拼搏、进取,既有欢声笑语,又有无奈苦涩,成长经历不同,青春的底色也不同,对青春的感悟也不同,酸甜苦辣,其中滋味个人独知。 材料列举了咖啡的苦味、泪水的咸味,指出受了委屈是酸味,得到夸赞是甜味。无论哪种滋味都是生活给予,都需要细品。由此提示考生,“青春的滋味”可以是甜的,如努力拼搏之后收获满满;可以是酸的,如倾心付出却遭到误解;可以是苦的,如遭遇一个一个打击。题干要求写作“抒情文”,写作时要注意从“小事”入手,写出青春里的体验、启迪、经验等具有正能量的感悟,不能无病呻吟。行文构思上,可以由生活的滋味引出青春的滋味,表明自己对青春滋味的认知,“只有体会过青春的多种滋味,才会感悟到人生的万般美好”;然后围绕“青春是酸涩的”“青春是辛苦的”“青春是甘甜的”具体展现青春的滋味;最后总结全文,明确观点,“青春之路,应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青春的滋味给予人们不同的体验,只有亲身感受过,才有资格说无悔青春,无憾人生”。立意:1.品青春滋味,做有为青年。2.有爱相伴,青春滋味长。3.珍惜青春滋味,享受成长过程。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向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0:02: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44.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