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达州市2022年普通高中一年级春季期末监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请带走。一、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风节目再出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文艺创新源泉2022年央视春晚及各地方春晚中,精彩国风节目的再度出圈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视听享受中得到了提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这个美好期待正在成为现实。《只此青绿》带观众“沉浸式”赏画“远黛秀娥,只此青绿”“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仿佛摊开的活画本,画中人在舞,人在画中舞,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网友用诗句或诗一般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观赏体验。北宋画家王希孟的旷世名作《千里江山图》在春晚舞台上由静而动,身着青绿服饰的舞者,定格以不同舞姿,似山峦起伏,伴着水面波光,一眼入画,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沉浸式”赏画体验。热搜、热议、朋友圈转发,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很快爆火出圈。《只此青绿》好在哪?一言以蔽之,审美在线。每个舞者被变成画中的一抹色彩,用舞蹈的律动呈现长卷中铺排的富有节奏感的青绿,真正让传世名作活了起来。作品胜在编导的创意、舞者的表达、AR等虚拟视觉技术和服化道的完美辅助,更胜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众多国宝级文化遗存。“新春奇妙游”延续经典IP 2021年春节期间《唐宫夜宴》爆火之后,河南卫视充分利用“中国节日”IP优势,相继推出了“奇妙游”系列精品节目。今年,“河南春晚绝美牡丹仙子”“又被河南春晚拿捏了”等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奇妙游”系列节目又一次出圈。《神州门神》融合中国古典舞、中华武术与当下流行的街舞元素;《黄河泥娃》以国家级非遗泥塑技艺开篇,借小泥人的视角,讲述黄河文化根脉传承……传统与创意碰撞,不断带来视听冲击。这些节目直击人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做到了守正创新。对于河南来说,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传统文化资源取之不尽,主创人员不仅充分利用了文化资源优势,更在内容上、形式上做到了时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把文化变成舞台故事,把故事讲到观众心里。春晚舞台再燃国风热潮2022年春节期间,各地春晚舞台再燃国风热潮,既反映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普遍提高,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也反映出文化复兴带动了大众审美的提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宝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及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美学精神。只有把传统之美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中华文化才能保持生命力。但需注意,此类节目中,还存在部分节目同质化、过分依赖科技而忽视内容等问题。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正如《只此青绿》以及去年的《唐宫夜宴》,它们的出圈在于舞者生动地诠释了名画或舞俑的写意之处、唯美之处,技术的助力并未脱离作品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画《千里江山图》“活起来”,依靠的是编导的创意、舞者的表达、AR等虚拟视觉技术和服化道的完美辅助。B.河南卫视春晚的部分节目,既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了与时代结合,可谓守正创新。C.国风热潮,反映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普遍提高,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大众审美已达到很高的程度。D.优秀的国风节目需要注重文化作品本身,把技术革新作为服务于内容的手段,科技发展只是文艺创新的助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借春晚中国风节目的火热,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B.文章运用举例论证,说明国风节目要做到把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方能真正打动人心。C.文章既详细介绍了国风节目的精彩之处,又讨论了此类节目的缺点,思考全面且理性。D.文章用对比论证,说明此类节目现在只有《只此青绿》《唐宫夜宴》才是真正优秀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友能用诗句或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只此青绿》的观赏体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浸润滋养。B.河南卫视占据了文化资源优势,才能打造经典IP,其它地方卫视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不能做好此类节目。C.中华文化要长久保持生命力,必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之美注入到美的艺术表达里,让思想和艺术相得益彰。D.我们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宝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传承下去。【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审美已达到很高的程度”错,原文是“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视听享受中得到了提高”,只是“得到了提高”。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说明此类节目现在只有《只此青绿》《唐宫夜宴》才是真正优秀的”错误,原文是“正如《只此青绿》以及去年的《唐宫夜宴》,它们的出圈在于……”,并不是说只有这两个节目才是真正优秀的,过于绝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河南卫视占据了文化资源优势,才能打造经典IP,其它地方卫视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 不能做好此类节目”错误,原文是“对于河南来说,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传统文化资源取之不尽,主创人员不仅充分利用了文化资源优势,更在内容上、形式上做到了时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把文化变成舞台故事,把故事讲到观众心里”,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孙晶岩:我想为中国奥运留史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如火如荼,孙晶岩的作品《走向世界的人们》《中国冬奥》《冬奥来了,中国蓄势待发》相继问世,人民文学出版社更是重磅推出其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孙晶岩从2017年开始,为采写冬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无数次走近冬奥的幕后英雄,她说:“我们不仅要重视金字塔的顶端,更要关注、关爱到金字塔的底座,我想通过这部书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幕后英雄的关注和关爱。”中华读书报(以下简称中):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城市,您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全景式记录“双奥”的作家吧?时隔多年,您的心态、体力和创作方法与过去有何不同?孙晶岩(以下简称孙):由于长期坚持体育运动,时隔多年,我的体力没有变,连轴转采访不觉得累。由于近年来注重读书,走出国门看世界,心态上少了浮躁,多了思考;创作上有了国际视野,同时注重文学性,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您写《中国动脉》走了16000里路,写《西望胡杨》跑遍新疆,写《中国冬奥》采访了国内外200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人员。您觉得这种“地毯式采访”是必须的吗?孙:非常必要,我的采访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军事地形学是我踏勘战争遗址的金钥匙,不到现场根本捕捉不到当年的刀光剑影。采访冬奥会也是如此,在孟庆余教练的小屋,我仔细观察他的日常用品,找孟教练的弟子深谈。我在长春农村学校采访体育老师和学生,在延庆比赛场馆采访建设者。我写的很多内容都是独家报道。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是可以互相激发的,能捕捉到很多独特的细节,如果只是电话采访或者上网浏览是根本做不到的。中:虽然您很早就写过体育题材,也出版过北京奥运会的作品,但是对于冬奥会的一些项目也未见得都熟悉吧?您是如何克服写作中的困难的? 孙:采访冬奥会之前,我对冰雪运动一窍不通。我就从零开始,认真读世界冬奥会历史的书籍,前往冰雪运动强国实地考察,与冰雪运动爱好者聊天,熟记各个国家的冰雪运动强项。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虚心当好学生才能写好冬奥会。中:14年前,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曾评价您的采访“最为深入、最为刻苦”。《中国冬奥》这本书中依然能看到您勤奋拼搏的足迹。支撑您一路写下来,最大动力是什么?孙: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作家,让我夜以继日地写作丝毫不觉得累,我有三件质量很好的毛衣肘部都磨破了,这是长期伏案的结果。我已经出版了20多部书,共计800多万字,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存在的方式,定力和毅力来自于热爱。中:奥运题材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作者的知识储备、沟通能力、吃苦精神等都有很高要求。多数人看到真实感人的文章,却不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采访“双奥”,您也吃了不少苦头吧?孙:物质上的苦不算苦,比如早晨四五点爬起来开车赶路,几天几夜连轴转忙采访,在暴雨狂雪中奔波摔得身上到处都是泥,冒着疫情的风险走南闯北。吃苦是我的工作,我想为中国奥运留史,困难再多也心甘情愿。(摘编自《光明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晶岩认为冬奥会的幕后人员像金字塔的底座,默默无闻却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关爱。B.孙晶岩认为自己记录冬奥比记录夏奥时,更多了思考,更有国际视野,作品更有文学性。C.孙晶岩因对冬奥会的项目不熟悉,就采取大量读书、实地考察、与人交流等方式学习。D.孙晶岩写《中国冬奥》时,把三件毛衣的肘部都磨破了,这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奋刻苦。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晶岩创作的关于冬奥的作品能备受肯定,跟她用漫长的时间做充分准备工作密不可分。B.本文记者在访谈提问时,重点关注孙晶岩的创作过程而不是书的主要内容,是主次不分。C.孙晶岩能够作出很多独家报道,重要原因是坚持“地毯式采访”,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D.孙晶岩想为奥运留史,需要为此做大量工作,即使吃再多苦也甘愿,她把吃苦当作工作。6.孙晶岩写纪实文学作品好方法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4.D5.B6.①视角独特。②实地走访。③虚心学习。④敢于吃苦。【解析】【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写《中国冬奥》时,把三件毛衣肘部都磨破了”错误,文中是“我有三件质量很好的毛衣肘部都磨破了,这是长期伏案的结果”,并未表明是在写《中国冬奥》时磨破了三件毛衣。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是主次不分”错误,这篇访谈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幕后的故事,不是主次不分。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我们不仅要重视金字塔的顶端,更要关注、关爱到金字塔的底座,我想通过这部书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幕后英雄的关注和关爱”可知,视角独特。根据“在孟庆余教练的小屋,我仔细观察他的日常用品,找孟教练的弟子深谈。我在长春农村学校采访体育老师和学生,在延庆比赛场馆采访建设者”可知,实地走访。根据“我就从零开始,认真读世界冬奥会历史的书籍……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虚心当好学生才能写好冬奥会”可知,虚心学习。根据“早晨四五点爬起来开车赶路,几天几夜连轴转忙采访,在暴雨狂雪中奔波摔得身上到处都是泥,冒着疫情的风险走南闯北。吃苦是我的工作,我想为中国奥运留史,困难再多也心甘情愿”可知,敢于吃苦。(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识蒹葭在故乡查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是最早入诗的水生植物。余初识芦苇,是在童年的故乡。每个人心中所珍藏的尤物和念想,各有不同,在我,山水和草木皆是,芦苇尤甚。我生长在蒙古高原的扎鲁特山地。山地地势高,气候寒冷,不过四季是分明的,节令总是依时而至,像准时赴约的恋人。家乡的芦苇,是报春者之一,春风一拂,就急着往上蹿。它色泽微黄,且嫩,有着惊人的生命张力。于是,家乡的胡鲁斯泰湿地,一夜间就变了颜色,那颜色是属于春天的。在蒙古语里,“胡鲁斯泰”意思是有芦苇的地方。胡鲁斯泰湿地离我 们家不远,我学会走路后,便与它亲近起来。从此,芦苇是我从春到秋,一睁眼就可以看到的植物。万千植物竞春而生,为何先入眼的总是芦苇?这不仅仅是视觉的选择,更是心灵的选择吧。作为水生植物的芦苇,似乎比其他植物长势要快。阳光和春风,到了胡鲁斯泰,就格外地忙碌起来,尤其对芦苇和菖蒲更是呵护有加。水禽和蛙类兴奋地绕湿地飞翔,鸣叫,追逐,把春的气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水禽们的巢,是筑在芦苇枝头的。苍鹭的筑巢功夫最为出色,它们把生长中的芦苇枝头拼接起来,织成巢,高高在上,甚为壮观。凡湿地,芦苇必是主要角色,是领班。它给为数众多的水禽、蛙类、昆虫提供生命之需。也因此,我对芦苇有了好感,延续至今。中华大地上的山山水水神奇如画,我所到之处,都让我留下了不可不珍藏的记忆,然而最难忘的还是芦苇繁生之地,总觉得那里也是故乡。有一年到洞庭湖,时值晚秋,登岳阳楼时太阳刚刚升起,整个岳阳城仿佛都在烟水中漂浮。举目眺望,八百里洞庭水依然悠悠地流着,水光把三湘大地照个通亮。远处的那一个小小岛屿,山峦起伏的小小岛屿,就是君山岛了。有人说,来到岳阳,要做三件事:一登岳阳楼,二观洞庭水,三游君山岛。夏季上岛,要走水路,也就是乘船。而晚秋时节,水退路出,可乘车而去。登岛之后,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湖洲上的万亩芦苇荡。晚秋时节的芦花美若霞,在秋风的吹拂下,形成无边的金色涟漪,缓缓推向水天连接处。君山岛,被人称为“爱情岛”,这里的芦苇,风雨千年初衷未改,依旧守卫在这一片水域,春绿秋黄,以它们的白发诉说着衷情。苇荡上空,水禽们云片似的飞动,蔚为壮观。那是苍鹭,第一眼我就认出了它们,觉得它们也曾在家乡的湿地留下清脆的鸣声。天津宁河是已故作家柳萌的家乡,他在世时,曾几次邀我去看看。他的家乡的确不俗,有山有水有河有海。更令我惊奇的是,他家乡那一片连天的芦苇荡。我没有想到在离北京这么近的地方,有如斯壮阔的芦苇生长地,不得不羡慕他家乡的丰富与阔绰。细细看来,这里的芦苇荡比君山岛的还要大还要深,芦花的色彩也更丰富多样。风一起,掀起连天的苇浪。而浪花间的水禽家族,多得惊人,那种自由踱步的神态,像极了绅士,让人忍俊不禁。柳萌兄笑着说,这里的水禽,不惧人,仿佛都是自由王国里的皇亲国戚。这些芦苇形成这么浩荡的规模,如一片巨大的叶子,横躺于北方大地,这是上天的赐予。这里离我的家乡不远,芦苇的品种,或许是相同的?一年看不到芦苇,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好在住家楼下就是河边,植有不少芦苇、菖蒲、红蓼,在晚秋时节,还可前往圆明园探望芦苇。玉玲珑馆、狮子林、福海、湖心岛等景区的芦苇规模可观,给这个荒芜沉静的园林注入了不少活力。我是每年都要去几次圆明园的。我 喜欢它的浩阔与野气,喜欢它所深藏的往日辉煌和风云故事,然而我很少去看它残破的遗址和沉睡的石头,那是我们心灵的伤疤,只能储存,不可触摸。在这里,唯芦苇,是让人愉悦的景物。它们似乎与我有心灵的交流,它们的沉静,它们的色泽,它们无言的招摇,给我以慰藉。步入湖心岛,那长长的、曲曲弯弯的栈道可以让你与芦苇亲近,能听到它们均匀的呼吸和喃喃的自语。而芦苇丛中传来的禽鸣与蛙鼓,许是它们诉说衷情的另一种方式吧。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对芦苇喜爱,不仅因为它自身惊人的生命张力,还因为它为别的物种提供生命所需。B.“我”很少去看圆明园那些遗址和石头,表现了“我”不敢触摸揭开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疤。C.文章在描写景物时,多处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景物以人格和情感,生动而形象。D.文章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技巧,融描写、记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体,文笔流畅而优美。8.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9.作者如何借“蒹葭”等物来抒写恋乡之情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B8.①“视觉的选择”是指:芦苇长得比别的植物快,生长面积大,一眼就能看到;②“心灵选择”是指:芦苇代表了故乡,一直是“我”心中的念想。9.①“我”在故乡认识了蒹葭,它成为“我”心中珍藏的故乡。②他乡的蒹葭,是“我”最想亲近之物,因为它是我对故乡的念想。③君山岛的苍鹭、宁河的芦苇荡,都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故乡。【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不敢触摸揭开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疤”错。圆明园是民族的伤疤,而非“我”自己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画线句是“万千植物竞春而生,为何先入眼的总是芦苇?这不仅仅是视觉的选择,更是心灵的选择吧”。“视觉的选择”,也就是为何最先看到芦苇,结合“家乡的芦苇,是报春者之一,春风一拂,就急着往上蹿。它色泽微黄,且嫩,有着惊人的生命张力。于是,家乡的胡鲁斯泰湿地,一 夜间就变了颜色,那颜色是属于春天的”“作为水生植物的芦苇,似乎比其他植物长势要快”“登岛之后,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湖洲上的万亩芦苇荡。晚秋时节的芦花美若霞,在秋风的吹拂下,形成无边的金色涟漪,缓缓推向水天连接处”可知,芦苇长得比别的植物快,生长面积大,一眼就能看到;“心灵的选择”,结合“余初识芦苇,是在童年的故乡。每个人心中所珍藏的尤物和念想,各有不同,在我,山水和草木皆是,芦苇尤甚”可知,芦苇代表了故乡,一直是“我”心中的念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写作手法及概括文本情感的能力。文章开头写“余初识芦苇,是在童年的故乡。每个人心中所珍藏的尤物和念想,各有不同,在我,山水和草木皆是,芦苇尤甚”,“我”在故乡认识了蒹葭,它成为“我”心中珍藏的故乡。文章第三段写“中华大地上的山山水水神奇如画,我所到之处,都让我留下了不可不珍藏的记忆,然而最难忘的还是芦苇繁生之地,总觉得那里也是故乡”,最后一段写在圆明园赏芦苇,“在这里,唯芦苇,是让人愉悦的景物。它们似乎与我有心灵的交流,它们的沉静,它们的色泽,它们无言的招摇,给我以慰藉。步入湖心岛,那长长的、曲曲弯弯的栈道可以让你与芦苇亲近,能听到它们均匀的呼吸和喃喃的自语”,他乡的蒹葭,是“我”最想亲近之物,因为它是我对故乡的念想。文章第四段写在君山岛赏芦苇,“苇荡上空,水禽们云片似的飞动,蔚为壮观。那是苍鹭,第一眼我就认出了它们,觉得它们也曾在家乡的湿地留下清脆的鸣声”,第五段写在宁河赏芦苇,“这些芦苇形成这么浩荡的规模,如一片巨大的叶子,横躺于北方大地,这是上天的赐予。这里离我的家乡不远,芦苇的品种,或许是相同的?”,君山岛的苍鹭、宁河的芦苇荡,都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故乡。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6分)10.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匏樽以相属匏:葫芦。B.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信:信息,消息。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信:信使,这里指媒人。句意: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故选C。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哀民生之多艰②不知东方之既白B.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良乃入,具告沛公C.①其孰能讥之乎②吾其还也D.①其声呜呜然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不知道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B.前“乃”,副词,是。句意: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后“乃”,于是。句意:张良于是进入(刘邦房间),把事情都告诉了刘邦。C.前“其”,难道,表反问语气。句意: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后“其”,还是,表商量语气。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D.前“然”,词尾,什么的样子。句意:箫声呜呜的样子。后“然”,连词,然而。句意:然而环顾这里,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故选A。(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喜雨亭记①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B.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C.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D.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古代哲学和地理概念,与阴相对。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B.占,此为占卜,用龟甲、蓍草、铜钱或牙牌等物判断吉凶的迷信活动。C.甲子,干支纪日或纪年的顺序之一。甲是十二干之首,子是十支之首。D.襦,古时衣的一类。短衣穿在内的为襦;长的装棉为袍,不装棉为衫。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即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与“喜”字紧密结合,且援引历史上三件事,说明有用喜事命名以示纪念的传统,为自己命名亭子作铺垫。B.文章第二段写了老百姓盼雨的过程:愁雨不来,到盼来了雨然“未足”,到盼来了大雨,万民齐乐官民同欢。这一过程的描写使文章曲折有致。 C.文章第三段没有“水到渠成”地写以雨名亭,而是用设问的方式,从反面入手探讨喜雨,更加强化了这场雨的重要性,在对比中更觉雨之可喜。D.文章的最后,巧借歌唱层层追“功”,作者觉得太守、天子、造物、太空都是没有功劳的,功劳应该归于正好建成的亭子,所以用“喜雨”名亭。1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答案】12.C13.C14.D15.(1)让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悠闲地游玩赏乐,都是这雨的恩赐啊。难道又能忘记吗?(2)在天地间寄托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叹我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丁卯”为“大雨”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于庭”为“庆”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甲是十二干之首,子是十支之首”错误,甲是十干之首,子是十二支之首。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作者觉得太守、天子、造物、太空都是没有功劳的,功劳应该归于正好建成的亭子”错。原文是“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太守、天子、造物都不认为自己有功劳,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能够;“相与”,一起;“优游而乐于此亭”,状语后置句;“其”,难道。(2)“寄”,寄托;“蜉蝣”,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哀”,哀叹;“须臾”,短暂。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让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三)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时一些官吏额外支领作酿酒用的粮食。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语言华丽典雅,内涵丰富,写出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B.“奋厉有当世志”的苏轼,正当年时蹉跌至此,首联“为口忙”“转荒唐”有自嘲自伤之意。C.颈联写诗人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苦乐祸福互相转化。心胸开阔,个性旷达跃然纸上。D.最后两句反话正说,绵里藏针,言已贬官还要破费朝廷许多“压酒囊”,体现幽默之感。17.请赏析颔联的妙处。【答案】16.A17.①初到黄州,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②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虚实结合,运用联想,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③紧扣题目“初到”,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语言华丽典雅”错。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如“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用自嘲的口吻写自己被贬黄州,“为口忙”“转荒唐”都带有口语化色彩。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 颔联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意思是,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初到黄州,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知”是联想、想象,“美”是说鱼的味道鲜美。看到长江环绕,想到长江中的鱼味美,这是虚实结合,也是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形象。“香”是嗅觉,看到满山竹子,联想到竹笋的脆嫩,好像闻到了竹笋的阵阵香气,这是有视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总之,此句虚实结合,运用联想,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此句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这种“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的精神是最应令人钦敬的,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他在黄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时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却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中侧面写出箫声凄恻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在《离骚》中以其他女子嫉妒自己的美貌为喻,表达自己遭到小人诋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总角之宴②.言笑晏晏③.舞幽壑之潜蛟④.泣孤舟之嫠妇⑤.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⑥.谣诼谓余以善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宴”“晏”“壑”“嫠”“嫉”“蛾眉”“谣诼”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9.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纤腰(qiān)弥望辍学(zhuì)脉脉含情B.袅娜(niǎo)萧瑟掂量(diān)蓊蓊郁郁C.一椽(chuán)斑驳房檩(lǐn)凭虚御风D.舳舻(zhóu)相勖酾酒(shī)按部就班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纤腰”的“纤”应读“xiān”;“辍学”的“辍”应读“chuò”。C.“凭虚御风”的“凭”应为“冯”。D.“舳舻”的“舳”应读“zhú”。故选B。2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宋词的耀眼绚丽,并不逊于唐诗的灿烂辉煌。遗憾的是,无论是唐还是宋,闪耀于文坛的女性作者。除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几位外,天资聪颖,文辞造诣不输须眉的女词人当大有人在,只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风里,她们的芳名连同其杰作都被遗忘和了,幸存传世者。A.百里挑一淹没吉光片羽B.寥若星辰湮没凤毛麟角C.百里挑一湮没凤毛麟角D.寥若星辰淹没吉光片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处,百里挑一:意思是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不可多得。寥若星辰: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此处形容闪耀于文坛的女性作者很少,应用“寥若星辰”。第二空处,淹没:1.洪水泛滥,淹没;2.被水覆盖或洪水泛滥;3.浸没;消失。湮没:被掩盖;埋没。指名声或成就。此处指她们的芳名连同其杰作都被埋没了,应用“湮没”。第三空处,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凤毛麟角:比喻难得而宝贵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幸存传世者”,应用“凤毛麟角”。故选B。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我国,用手机哄孩子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孩子表现好的奖励,有些则把手机当成“求静神器”。B.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C.叶嘉莹九十高龄还坚持著述、讲授,仅仅是因为她认为独享诗词之美“上对不起未来的学者,下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一面对两面,前面“很多人提笔忘字”是一面,而“能否”是两面,照应不周,可删掉“能否”;C.不合逻辑,“上”“下”对应语序反了,应改为“上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下对不起未来的学者”;D.成分残缺,“出现”后面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现象”。故选A。22.对下列广告语所用修辞手法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某渔具厂广告语:演绎垂钓优雅,成就渔乐天下。(对偶、双关)B.某咖啡广告语: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对比、对偶)C.某品牌温控冰箱广告语:众里寻她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引用、夸张)D.护花护绿广告语: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比拟、反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D.“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运用的是比喻,不是比拟,把绿地比作“青毡”。故选D。23.请将下面这篇新闻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字。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课程设置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推荐了10个任务群。根据不同学段,各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如烹饪与营养任务群,新课标建议1~2 年级学生可在教室开展削水果皮、泡茶等活动,了解水果、饮品的营养价值,学习后能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5~6年级学生要会用简单的烹饪方法制作两三道家常菜,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餐食的营养食谱。新课标提出,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答案】教育部要求今秋开学起,中小学将独立开设劳动课程。课程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共10个任务群,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任务群数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这则新闻共有四段,其中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可以从中概括出主要事件。可找出主语“教育部”,谓语“提出”,建议改为“要求”;宾语“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可概括为“今秋开学起,中小学将独立开设劳动课程”;第二段是开设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目的,属于背景内容,不是本次新闻主要内容,可不压缩;第三段第一句为劳动课程设置情况,“劳动课程设置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推荐了10个任务群”,可压缩为“程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共10个任务群”,后面是不同学段任务群的具体内容,可不压缩;第四段属于对第三段的总结或补充,“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可压缩为“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任务群数量”。整理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中,“90后”女孩江梦南半岁时因一场意外失聪,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进入清华大学读博士的学生。从无声中突围,江梦南的人生完成了奇迹般的蜕变。也许,就是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突围中,我们得以真正成长。年少的你,是否经历过突围?在生活中是否见证过这样的突围?请以“突围”为话题,给你最想倾诉的对象,写一封信,表达你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叙写真实经历,表达真情实感。用书信格式。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真实身份信息(统一署名:魏中华),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话题式任务驱动作文题。材料中记述了江梦南通过努力,克服“无声”,从看似无望的困境中“突围”成功的故事,引导考生充分理解话题的含义,把握写作的方向。所谓“突围”,即是突破包围,打破当前困难,摆脱当前状况,寻找新的道路。生活中的“突围”,多指通过某种形式的努力,突破一种有碍发展的状态。这种“突围”可以是像江梦南一样的具体行动,也可以指改变某种精神状态、思想感情、情绪认知,从而达到心灵的“突围”。考生可选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学习遇到阻碍,通过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而攻克难关,是一种突围;跟父母产生矛盾,不能理解父母的想法,通过交谈、沟通而达成共识,是一种突围;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产生自卑心理,通过阅读、思考而慢慢调整心态,变得自信积极,是一种突围;不爱运动,害怕劳累,通过说服自己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收获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突围……考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障碍,都可以将之视作“突围”的对象。题目中要求“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叙写真实经历,表达真情实感”,又规定了要将文章写成一封信,因此,文章的体裁最好选择记叙文,要重点体现“突围”的方式和过程,如选择“突破悲观情绪”作为记叙内容,可以先写自己陷入悲观、时时情绪消沉所带来的困扰,再写自己通过观景、体悟而懂得了珍惜生活、欣赏身边的美、放开心胸的道理,从而改变心态的故事。文章要求写成一封信,要注意把握书信的格式。立意:1.经历苦难,破茧成蝶。2.坚持不懈,突破难关。3.不惧挑战,突破障碍。4.超越极限,突破自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上海市三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上海市向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3 23:5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3.8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