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细品文内,详究文外——浅析文本解读的“入”与“出”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细品文内,详究文外&mdash;&mdash;浅析文本解读的&ldquo;入&rdquo;与&ldquo;出&rdquo; <br /> <br />  <br />  温岭市松门镇第二小学  丁梅花 <br />  【摘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如能做到&ldquo;入乎其内,出乎其外&rdquo;,那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个更加自由、广袤的空间。解读文本时要处理好&ldquo;入&rdquo;和&ldquo;出&rdquo;的关系:&ldquo;入&rdquo;就要进入文本,与之贴近、交融;&ldquo;出&rdquo;就要走出课文,摆脱约束,作冷静的评判。只有在持续不断的&ldquo;入&rdquo;与&ldquo;出&rdquo;中衍生出新的意义,阅读教学才可能渐入佳境。 <br />  【关键词】文本解读  文本  入  出 <br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道:&ldquo;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rdquo;这番话不由让我们想到文本解读,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如果能够做到&ldquo;入乎其内,出乎其外&rdquo;,那才能真正把文本&ldquo;炖透&rdquo;,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才能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个更加自由、广袤的空间。 <br />  解读文本时要处理好&ldquo;入&rdquo;和&ldquo;出&rdquo;的关系,&ldquo;入&rdquo;就是深入文章,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和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ldquo;出&rdquo;就是要跳出文本,只有出乎其外,才能实现对文本的适当超越、反思和提炼。 <br />  一、读进去,入文、入情、入味 <br />  教师钻研教材,就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语言现象等学习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提高的生长点,寻找&ldquo;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rdquo;等语文实践的载体。就是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在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 <br />  (一)反复研读,读出文章滋味 <br />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反复研读文本:读到表层的皮相一一淡去,读到文章的精义渐渐浮出,读到自己对文章烂熟于心。总之,教师必须咀嚼涵咏,含英品华,必须读出文章真滋味。 <br />  二年级的《画家和牧童》一文,塑造了虚心的大画家戴嵩和勇于挑战权威的小牧童这两个人物形象。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围绕&ldquo;著名&rdquo;一词开展研读,我们会发现文章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戴嵩的画技高。&ldquo;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rdquo;&ldquo;‘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rdquo;&hellip;&hellip;越研读我们越感受到戴嵩画技的出神入化,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画家因为缺乏常识,在作画时犯了明显的错误。此时的一个&ldquo;和蔼&rdquo;,一个&ldquo;惭愧&rdquo;,一个&ldquo;连连拱手&rdquo;,衬出了戴嵩的谦虚。没有对画家出神入化的画技的体味,我们是很难感受到画家那份虚心的可贵;没有对画家画技的体味,我们更难感受到小牧童挑战权威的伟大。 <br />  五年级的课文《赶花》的学习,我们始终围绕&ldquo;赶&rdquo;字开展研读,为什么赶?怎么赶?文中多次出现地名,提及各种鲜花,涉及不同的时节,反复研读,我们读出了养蜂人千里迢迢天南海北地赶,一年四季马不停蹄地赶,我们感受到他们赶上了鲜花的芬芳,赶上了缤纷的色彩,赶出了馥郁的花蜜。一个&ldquo;赶&rdquo;字让我们体味了养蜂人赶花的艰辛,体味了赶花的诗情画意。 <br />  (二)咬文嚼字,嚼出幽微意蕴 <br />  语文教学的&ldquo;语文味&rdquo;其实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进行咀嚼体味的功夫。研读文本,如果能够抓紧一些关键字、重点词来体会,就能够在平淡处、质朴处发掘出学生未曾注意到的内在韵味,对学生的震撼就会特别巨大,教学效果就会相当不错。 <br />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千古名诗,反复吟诵的过程中,觉得&ldquo;忽闻&rdquo;二字特别值得玩味。按情理,李白告别汪伦,汪伦理应在家就送别李白,为什么要等到李白离开汪伦家,走出村庄,来到桃花潭边,坐上小船要离岸时,才突然听到岸上汪伦踏歌相送的声音呢?汪伦早到哪儿去了呢?既然汪伦盛情相邀李白来家做客,怎么可能不去家门口送别李白,让李白孤身一人离开呢?既然李白和汪伦已成为知己好友,李白怎么会不辞而别呢?是李白故意为之,还是汪伦故意为之&hellip;&hellip;诗歌的想象空间一下子扩大,值得揣摩、寻味。 <br />  又如《落花生》中有这样一句话:&ldquo;那晚上天色不太好,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rdquo;...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3:06 页数:14
价格:¥3 大小:37.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