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之师生共享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成功和喜悦 <br />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包括导入新课和新知识传授各个步骤的过渡。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能引人入胜。我们也有同感:好的导语象优秀演奏家弹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引领学生进入宝库。艺术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充分构建的准备,使学生轻松地进入状态,使师生共享艺术导入的成功与喜悦。 <br />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建构相关联的完整的知识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巧妙而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艺术地转换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去接受感性的材料,从而沟通彼此的心灵,将学生自然引入特定的英语学习情景和任务中,让学生找到情感的共鸣,自觉地完成对新知的感知和建构。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我们的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目的等,特别要充分挖掘学习文本的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整合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的兴趣变得浓厚,情感得以陶冶,才智得以增长,师生在美与情建构的过程中尽情地享受学习的魅力。下面我以SBIIAUnit7Reading “Born Dying”为案例,让我们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导入的成功和喜悦。 <br /> 一、 课题导入---借教具,调情绪 <br /> 不同的导入方法适合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展示一幅两个爱滋病婴儿的照片,问学生: <br /> T:What happens to them ? <br /> S:Perhaps they suffered from AIDS。 <br /> T: As we all know ,AIDS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world。 If we know much more about it , it will do us good。Do you think so ? <br /> S: Yes ,of course 。 <br /> T:So let's learn “Born Dying” today。自然、真切地导入了课题。既迅速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沟通了彼此的心灵,将学生自然地引入了特定的英语学习情景和任务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里,我是借助实物、教学录像或多媒体辅助教学等,采用问答、讨论等教学手段直接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这种教学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br /> 二、教学过度----借逻辑,助领悟 <br /> 导入课题后,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attitude to AIDS patients,因此,我以feeling为设计主线,又直接给学生看三个可怕的爱滋病人的照片to test their feeling,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学生思维激活了,我们彼此的心灵沟通了,学生纯真地流露出terrible、frightened、pitiful、helpless…接着,我趁热打铁,问: <br /> T:--Would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 <br /> S:---No ,never。They look so terrible。 <br /> T:---If you know more about them ,you will change your minds。 Now let's come to task2,you'd better try to predict the title。这里,我巧用学生逻辑上的思维差They look so terrible,so I would not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激发了学生猜测文本知识的欲望。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知识,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进行了合理的、大胆的预测,既活跃了我们的课堂,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切入了课题,收效显著。 <br /> 三、 提问导入---作比较,强理解 <br /> 学生细读文本后,对文本有所了解, <br /> T: Do you understand the text ? <br /> S: Yes,we do 。 <br /> T: Now let me test your comprehension and compare your prediction,OK ?学生本来已经不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对文本学习也有了较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