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十五、阅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完成1~4题。(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停数日,辞去/成礼而去D.既出,得其船/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渔人进出桃花源是文章的线索,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一线贯穿,平铺直叙。B.渔人从山上的小口进入桃花源以后,发现那里桃林美艳,土地平整,房屋整齐。C.渔人后来“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使人觉得桃花源真真假假,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D.“皆叹惋”这细节描写,写出了桃源人忧叹自己和平安宁的生活被外人破坏了的情态。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①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②,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顺宗实录·宫市》)[注释]①宫市:王宫市肆,皇帝直接掠夺百姓财物,只给少量钱财或直接掠夺。②门户:门户税。第12页共12页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才与绢数尺()②我有父母妻子()(2)一开始“涕泣”的农夫为何最后奋起“殴宦者”呢?由此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十六、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完成5~8题。(1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2018年南沙区模拟)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B.第二段,写游鱼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从侧面写出鱼儿的轻灵敏捷。C.第三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溪水的曲折蜿蜓及小溪岸势的交错复杂。D.作者在写小石谭的景物时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情随景迁,形成一种凄清的艺术境界。8.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8分)第12页共12页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②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右溪记》)[注释]①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悉皆怪石()②则可为都邑之胜境()(2)选文描写了右溪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3)下列对《小石潭记》和《右溪记》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石潭记》首段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以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B.《右溪记》文笔简练、语言清丽,仅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C.小石潭、右溪的景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写出了潭边溪岸的乱石、游鱼、茂林、修竹、清流。D.两篇文章分别描绘了人迹罕至的一方幽潭、清溪,寓情于景,均抒发作者内心的怅然与失意。十七、阅读魏学涉《核舟记》,完成9~12题。(15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滕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髯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成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第12页共12页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罔不因势象形/余因得遍观群书B.中轩敞者为舱/不足为外人道也C.佛印绝类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若听茶声然/烨然若神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神情与苏、黄不属。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段介绍“核舟"的体积后就开始写船舱,接着重点介绍的是船舱旁的小窗。介绍小窗是为了显示雕工的精细及构思的巧妙。B.第2段介绍船头三位游览者的外貌和神情,东坡的右膝和鲁直的左膝互相靠近并各自隐藏在画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则竖起左膝、平放着右膝。C.第3段介绍船尾船工的不同表情和动作,一个悠闲自在,一个十分专注,这样写更有力地突出“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D.第4段介绍“船背”的题名和篆章。小小的空间却雕刻了18个汉字,显示出雕刻家技艺的高超。巧用黑色、红色,对照鲜明,可见雕刻家非常细心。1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脚,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①,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②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姻家:亲家;②披哆chǐ:下垂散开,此处指花杂蔫的样子。(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日浙中狭长()②此善求古人笔意也()(2)丞相正肃吴公凭什么判断面中的是“正午牡丹”呢?这则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3分)第12页共12页 十八、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15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秦王怫然怒C.子固非鱼也/求之下流,固颠D.我知之濠上也/醉翁之意不在酒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描绘了大鹏凭借六月的大风从北海迁往南海,海水被击打起三千里的波浪,大鹏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奇幻壮丽。B.乙文中,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已愉悦心情的反映。C.甲文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富含哲理,文风激情澎湃,荡气回肠。D.乙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16.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第12页共12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①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②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选自《庄子钓于濮水》)[注释]①境内:文中指国内政务。②巾笥sì:用锦缎包裹,用竹匣装。(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②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2)选文中,庄子谈及“神龟”的目的是什么?由此可见,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十九、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17~20题。(15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今》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曰:教学相长也/既克,公同其故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贤臣,远小人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亦不可以已乎?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2页共12页 A.甲文中“教学相长”与“学学半”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提升的重要环节。B.乙文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政治追求。C.甲文认为教师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D.甲、乙两文都有采用对偶句进行论述,使得语言明快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2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泉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珠不缺也。惟计口授地②,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选自《昨梦录·穴中人语》)[注解]①陶冶:这里指安闲和乐。②计口授地:计算着人口授予土地。(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麻枲之属()②以耕以蚕()(2)《穴中人语》中的社会生活,与《大道之行也》描绘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相似点?(3分)二十、阅读韩愈《马说》,完成21~24题。(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才美不外见/见往事耳B.策之不以其道/益慕圣贤之道C.故虽有名马/故不错意也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12页共12页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3.(2017年黄埔区模拟)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既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也抒发了怀才不遇者常有的感慨。B.“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行为的愤慨之情。c.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D.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期望。2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寔徐喻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已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选自《后汉书》)[注解]①寔shí:陈寔,即陈太丘。②稽颡qǐsǎng: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人不可不自勉()②自是一县无复盗窃()(2)选文中,陈寔如何一步步地巧妙劝服小偷,使其心悦诚服、改过自新?(3分)(2)选文中,陈寔如何一步步地巧妙劝服小偷,使其心悦诚服、改过自新?(3分)第12页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答案十五、《桃花源记》异:对·······感到惊异;穷:尽;才:仅仅;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悉:全,都;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具:详细;要:同“邀”,邀请;咸:全,都;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为:对、向;延:邀请;语:告诉;足:值得;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及;到;诣:拜访;志:记号、标志;规:计划;寻:不久;问津;访求、探求。1.C(离开。A.做标记/标记;B.类/同“嘱”,嘱托;D.找到/同“德”,感激。)2.(他们)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妻子”、“绝境”、“遂”各1分,大意1分。)3.C(A.“平铺直叙”错误,本文的情节回环曲折、跌宕起伏;B.“发现桃林美艳”应该是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前;D.桃花源人“皆叹惋”,是听闻桃花源外的社会动荡黑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从而心生感慨、同情。属于“分析内容错误”。)4.(1)与:给;妻子:妻子儿女。(2)因为宦官得寸进尺,不仅抢夺木柴,索要门户税,还强征驴子(1分),逼得农夫走投无路(1分),农夫只能奋起反抗,殴打宦官。(解释原因2分,宦官的做法1分,农民的结果1分。)由此,揭示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揭示现实1分。)【课外译文】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一个宦官说是宫中肆所需而抢夺木柴,只给农民几尺绢,又索取农民的门户税,而且强行用驴(将木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都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若还不愿意,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于是殴打宦官。十六、《小石潭记》尤:格外;为:成为;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空:在空中;澈:穿透;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犬牙:像狗牙一样;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以:因为;清:凄清;隶:跟随。5.D(跟随。A.砍伐/讨伐;B.因为/用;C.可以/大约。)6.(1)(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俶尔”1分,“翕忽”1分。)(2)(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蛇”各1分。)7.B(应该是侧面写出水的澄澈透明。属于“分析写法错误”。)8.(1)悉:全、都;胜:美好。(2)选文描写了以下景物:①溪岸,特点是布满奇形怪状的石头;②溪水,特点是清澈、激荡;③树木,特点是美丽、茂盛。(每个景物及其特点1分,共3分。)(3)C(两文均描绘了潭边溪岸的乱石、茂林、修竹、清流,但《右溪记》没有提及“游鱼”。)第12页共12页 【课外译文】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适合避世隐居的人游玩的地方;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城镇居民游玩的美好境地,(以及)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十七、《核舟记》为:雕刻;因:顺着;象:模拟;贻:赠;奇:零数、余数;可:大约;许:表约数,左右;兴:起;语:说话;比:靠近;类:像;属:类似;诎:同“屈”,弯曲;衡:同“横”;然:······的样子;夷:平;丹:朱红;曾:竟然;盈:满;简:挑选。9.D(······的样子。A.顺着/因此;B.是/对、向;C.极/与世隔绝的。)10.(1)无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因”1分,大意1分。)(2)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属”1分,大意1分。)11.B(应该是“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属于“内容分析推断错误”。)12.(1)日:太阳;求:探求。(2)判断依据:①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从“牡丹”说原因1分。)②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从“猫眼”说原因1分。)这则故事带给我的启发是:善于观察生活,才能探求出常人忽略的奥妙。(谈启发1分。)【课外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正肃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黑色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啊!十八、《北冥有鱼》冥:同“溟”,海;怒:用力鼓动翅膀;海运:海水运动;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息:风;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其:表示选择;其:代大鹏;是:这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固:固然;固:本来;全;完全,完备;循:追溯。13.C(本来。A.表示选择,译为“还是”/代屠户;B.用力鼓动翅膀/发怒;D.代指这件事/结构助词,的。)第12页共12页 14.(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怒”1分,大意1分。)(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固”1分,“全”1分。)15.D(说庄子与惠子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完全一致”不当。惠子从人与动物(鱼)对立的视角,说明人不能感知动物的喜怒哀乐,庄子则从人与动物的运融角度,赋予鱼以人的情感意识。所以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属于“内容分析推断错误”。)16.(1)使:派遣;贵:显示尊贵。(2)庄子把自己比作“神龟”,希望像乌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浆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不愿死后被供奉在庙堂,为功名利禄所累(1分),以此婉拒楚王的出仕邀请(1分)。(解释原因2分。比作神龟1分,婉拒楚王1分。)由此可见,庄子是一个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评价人物1分。)【课外译文】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于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大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十九、《虽有嘉肴》虽:虽然;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困:困惑;自反:自我反思;强:勉励;学:同“教”,教导。《大道之行也》为:是;贤:品德高尚;与:同“举”,选拔;修:培养;故:所以;亲:以·······为亲;亲:父母;子:以······为子;子:子女;者:······的人;分:职分,职守;归:女子出嫁;兴:兴起;作:兴起;是:这。17.D(这。A.所以/原因;B.反省/同“返”,返回;C.父母/亲近。)18.(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虽”1分,“善”1分。)(2)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亲”1分,“子”1分。)19.C(文中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而不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属于“上下文内容整合错位”。)20.(1)属:类;以:用来;(2)《穴中人语》“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引用原文1分),类似于《大道之行也》“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引用原文1分),即全民共享所有财货,不会私藏(分析1分)。或:《穴中人语》“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引用原文1分),类似于《大道之行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引用原文1分),即全民参与劳作,避免不劳而获(分析1分)。第12页共12页 【课外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到了一户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这户人家回答说:“你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了。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粗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锦绣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二十、《马说》虽:即使;祇:同“衹(只)”,只、仅;骈:并列;食:吃;或:有时;食:同“饲”,喂;是:这;虽:虽然;见:同“现”,表现;且:犹,尚且;策:用马鞭驱赶;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材:才能、才干;策:鞭子;临;面对;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译为难道。21.C(所以。A.同“现”,表现/了解;B.正确的方法/学说;D.有时/或许。)22.(1)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没有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骈”1分,大意1分。)(2)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通”1分,大意1分。)23.C(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识别千里马”。属于“内容分析错误”。)24.(1)勉:勉励;一:全。(2)陈寔巧妙劝服小偷的方法步骤如下:①为避免惊动小偷,陈寔假装训诫子孙,实际在教育小偷;②陈寔称小偷为“君子”,并且肯定小偷本性善良,让小偷获得尊重而愧疚;③陈寔赠送二匹绢给小偷,助其度过生活难关,以真诚的宽容和帮扶感化小偷。(每点1分,共3分。)【课外译文】当时年收成不好,民众没有收获,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理衣服,把子孙呼叫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不自我勉励,不善自的具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十分惊慌,自己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30 22:26:58 页数:12
价格:¥6.66 大小:44.24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