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诗山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山二中2022-2022学年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卷一、论述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演变而来的,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1.下列原文第一、三两段关于“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14\n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二、古诗文阅读(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18分)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旧时“没”可指称人死,通“殁”;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B.“登州刺史”,其中“刺史”是地方官职名称,“刺史”一词在汉代指中央派员刺探情况的行为。C.“臣父不能决胜而死”,其中“臣”,是一般人自称;该词还可用于官吏面对君主的自称。D.“自申至寅力战”,其中“申”、“寅”是用地支来纪时,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小时。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B.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C.14\n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D.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6.下面对《过秦论》中有关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B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C.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D.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8.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二)名句名篇(8分)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琼瑶歌词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是对《诗经·蒹葭》中,_的解读。(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下雨时茅屋内情景的诗句是,。(4)《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内心复杂感情不被众人体察的句子是,。(三)诗歌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14\n(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5分)(四)课内文言文阅读(3分)11.解释以下加点词。(3分)(1)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张衡传》)豪右:(2)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固:______(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无:三、实用文阅读(22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叶圣陶在四川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哀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14\n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非常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特别是易中天先生与那些爱出风头、喜欢的人不同,他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三国确实是让人神往的,文人向往的是三国时代,民众喜欢的是三国故事。易中天对三国故事了如指掌,讲得,对三国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一些学术问题。A.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头头是道B.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C.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侃侃而谈D.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头头是道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C.周小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D.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14\n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最近网上冒出一句流行语,“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个人而言,好的容貌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带来更多好处,但是,①,它不是才能,更不是德行。单纯以相貌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人们对主流价值和核心精神品质的忽视。②,那样即使你外表不够出众,但你有很高的涵养,或者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这在外貌上会赋予你一种气质和风貌,同样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对公众舆论来说,对美丽的欣赏如果变成纵容,任由浮躁的“看脸”蚕食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那么我们所创造的未来,③。17.请按下列情境要求完成试题。(5分)高中即将毕业,你班欲组织毕业晚会活动。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五、写作(60分)18.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开始热衷西方的文化,特别是一些在西方才有的节日,在我们这里也被隆重地庆祝着。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扬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无独有偶,成都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看了这些消息后,你有何想法?请针对消息内容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成论述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14\n东山二中2022-2022学年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卷答案1.【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语词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所谈的“书”究竟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求考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分别表述“书”,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B。先看A项,原文一开始说:“‘书’本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这里“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表明原文的“书”指的就是书法,因而A项符合原意,不是选项。B项原文是说由于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才使得“书”与“金”“石”“画”并称,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原文并没有说“金”“石”“画”在历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B项与原文意思不符,是正确选项。从文化常识看,虽然在历史上“金”“石”“画”的影响也较深远,但是跟书法相比还是有相当的距离。C项原文说:“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又说:“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而所谓“书”就是书法,因而C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选项。D项原文第三段说:“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可见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确实是按照“书”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划分出来的,所以D项符合原文意思,也不是选项。2.【参考答案】啊【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A。先看A项,首先看草书的第一个来源,原文第二段说:“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不言而喻,A项的前半部分与原文相符。再看草书的另一个来源,原文说:“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章草是用汉隶的笔法写的,而如果用真书的笔法来写章草,就形成了草书;这一种草书,到东晋以后跟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也就是两个不同来源的草书合流。而A项的后半部分说草书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这就明显误解了原文。因而A项与原文不符,是正确选项。再看B项,原文第二段说:“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接着又说:“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这里“所以”一词表明了真书确实是字体由繁到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结果,B项表述中的“于是”“应运而生”跟这里的“所以”相当,因此B项跟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不是选项。关于C项,原文说:“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这里所谓“在这以前……到唐代……”,跟C项的表述“起初……直到唐朝……”应该是同义的。而“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以及下文“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云云,正好暗示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是“书法家”。可见C项与原文相符,不是选项。最后看D项,原文的意思是说在古代“书法”和“法书”这两者的指称不同,而到现代,只用“书法”一词来指称。可见D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3.【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C。先看A项,原文说:“甲骨文,字形繁难复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可见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确实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则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原文接着说:“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这里“就是因为”等跟选项中“根本原因”14\n等的意思正相呼应,所以A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再看B项,原文说,在唐代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可见B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内容的。原文又说,“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正因为“崇尚”,所以唐代才有包括皇帝在内这么多人都爱书法,同时书法流派也大为增多,可见B项的后半部分也是符合原文的,所以不是选项。关于C项,原文说:“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可见,C项的前半部分“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符合原文意思。但是C项的后半部分,则是忽略了原文“传世”一词。从原文可知,应该是传世碑版的书法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是“传世碑版”不等于全部“唐人碑版”,我们无法确认未能传世的唐人碑版就一定不能代表当时最高的书法水平。所以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为正确选项。最后看D项,原文对“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一语的解释是“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然后补充说明其原因是:“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也就是说,长期以来中国人就有把一个人的书法看成这个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传统,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传统,所以才有“见字如见其人”的说法。由此可见,D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选项。4.(2分)C(AP71、BP67、CP62、DP76)5.(2分).B6.(2分).A7.(2分)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8.(1)(5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2)(5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译文】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随太祖征讨李筠时,又死于战场。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刺史之职。不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之后,将他召回,因为他能勤勉地赡养年老的母亲,皇上赐给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还发诏令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天将黑,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马冲出去,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于是与敌人决战。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当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保裔侍中之职。皇上还让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继英等感谢皇上说曰:“我们的父亲父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回头对侍臣们说:“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埸,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得嘉奖。”14\n保裔谨慎厚道,讲究礼节,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没有射不中的。曾经先放置好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满弓射去,那些箭的筈镝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又对保裔家优厚赏赐。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们也遭遇契丹兵并与之作战。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9.(8分)(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5分)(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答出怀古伤今之情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2)(5分)①触景生情,看到了眼前古秦国遗址之荒凉,心生哀愁。②寓情于景。“春草尽”、“古碑存”、“苍山晚”、“残阳”、“树昏”、“黄沙行客路”等,其实都寄托着作者“不堪回首”之情(,寄托着他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伤感之情)。③写哀景抒哀情。描写的是荒凉之景,抒发的是哀伤之情。(每答出一点给2分,二点给4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命题立意]这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分析]试题选用唐周朴七律《春日秦国怀古》为鉴赏材料。周朴(?一878),字太朴,一作见素;吴兴(今属浙江)人,一说桐庐(今属浙江)人。避地福州,寄食于乌石山僧寺,远尘俗。唐宣宗大中末年,福建观察使爱其才而延揽之,他固辞不就。《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下》记载:“(黄)巢入闽,——求处士周朴,得之,谓曰:‘能从我乎?’答曰:‘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巢怒斩朴。”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中国,秦国强盛至极。北至阴山、辽东,东至会稽,南至象郡,西至陇西、昆明,都在秦国的版图之内,其都城咸阳就位于泾水、渭水交汇处,可以想见,古秦国时泾渭一带肯定是十分繁华。周朴生活在晚唐,为人高傲、纵逸。春日的一天,他站在古秦国的遗址,放眼望去:泾水蜿蜒曲折,但水滨不见春草,田间只存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作者看到了眼前的景象不禁悲从中来,触发了某种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者写眼前的荒凉是为了要衬托过去之昌盛,往日不可一世的秦国,而今安在?只剩下一片荒郊,真令人不堪回首!我们认为,作者在这里感慨的不仅仅是秦国,应该还有唐王朝。周朴虽没有生活在盛唐,但相信他对贞观、开元、天宝的盛世景象一定会有所耳闻,然而眼前的唐王朝却已是国势日衰,战烟四起,民不聊生!《新唐书·本纪第九》中说:“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然则唐之衰亡,岂止方镇之患?——懿、僖当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继;乾符之际,岁大旱蝗,民愁盗起,其乱遂不可复支。”这怎不让周朴感到哀愁?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一文中说:“文学中有二原则焉;曰景,曰14\n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本诗作者因看到了眼前古秦国遗址之荒凉,触景生情,就写下了所见的自然事实,又抒发了自己的伤感之情。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占人绝唱句多景语——而情寓其中矣。”作者在这里就是寓情于景,他在诗中写的“春草尽”、“古碑存”、“苍山晚”、“残阳”、“树昏”、“黄沙行客路”等,其实都寄托着作者“不堪回首”之情,寄托着他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伤感之情。作者描写的是荒凉之景,抒发的是哀伤之情!11.(3分)(1)豪族大户(2)坚决(3)无论12.(1)(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传记的读读,涉及筛选信息、分析主要的表现手法等多个考点,能力层级为C级、D级。A项“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答案】AC(2)(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一问结合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儿女们“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和“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分别概括出①②点,根据叶圣陶的问话内容及儿女们的表现可以分别概括出③④两点。第二问应该根据第一段叶圣陶的问话来分析、提炼、概括,如“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问话主要涉及了作文的用词、句式等方面,考查的是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的;“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问话主要涉及的是作文的思想内容方面。【答案】第一问: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第二问: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3)(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倾向等考点,能力层级为C级、D级。第一问根据原文第二、三段内容,结合“亲似手足、鼓动、帮助”等关键词语概括出来。第二问根据文中叶圣陶的散文《与佩弦》中的内容,抓住“兴趣之所至、随意之极致、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无所不领会,如见其肺肝然”等关键词句,就可以概括出来了。【答案】第一问: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鼓励和帮助。第二问: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4)(8分)【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等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孺子牛”比喻心甘情愿为他人服务的人,文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体现了叶圣陶“孺子牛”的襟怀:对儿女的教育、和作者及读者的关系、一位年轻编辑的回忆。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出答案即可。【答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分析: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13.(3分)C.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侃侃而谈”的“侃侃”形容(说话)从容不迫,整个成语是“从容不迫地谈话”的意思;“夸夸其谈”14\n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14.(3分)B(A项偷换主语,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C项“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句式杂糅,应该为“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或“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D成分残缺,“学习成果”后加“的评价系统”。)15.(3分)C(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每两句之间的联结点,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连贯类型。就本题而言,能说明”会徽造型”整体的只有⑤,④紧承⑤中的”阳光”,⑥①③介绍了会徽造型中的汉字图形及其意义,⑥中的”仔细看”,表明此句应紧承④,②介绍的是会徽的色彩,应放在最后。)16.示例:①容貌仅仅是容貌(1分)②人们更应该注重内在的修炼(2分) ③一定不会那么美丽(2分)17.(6分)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荡着双桨,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共结了一段深厚的友谊;这份友谊将伴着我们走向明天!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18.(60分)时事评论类作文训练一、写作要领1.就事评事。要点:旗帜鲜明紧扣事件2.写出分析和理由。要点:有理有据3.写好由头。要点:简洁明了二、时评基本写作模式第一步:引用材料,摆出现象;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三、示例题目(略)四、审题思路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两则新闻,事件可分别概述为:十位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教育局严禁学生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题目要求就这两则消息,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必须就材料中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赞同,亦可以是反对,但都要求不能脱离材料中所述的事件,论述要有理有据。五、评分及评分细则(满分60分)(一)关于内容1.切合与符合题意:(1)赞同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反对文化扩张、捍卫传统文化的主体性、警惕圣诞节的商业炒作、娱乐和信仰的关系。(2)反对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堵不如疏、消除民族文化的自卑心理、文化交流是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必然、对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基本符合题意:(1)提及材料,但论述的重点和材料关系不密切。(2)只是谈喜欢不喜欢过圣诞节,而不涉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心理、信仰层面。(3)没有针对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拓展。(二)关于表达1.一般说来,时事评论的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摆现象,提观点,分析证明,类比拓展,结论。文章完全不提及材料判为三等及以下。2.凡是记叙类、说明类、散文类的文章均为“不符合文体的文章”,判为四等。【优秀例文】             论文化战14\n近年来国内文化界掀起一阵反西化的热潮,央视国学系列一出,百姓不分男女无论老少纷纷群起而响应,声讨笔伐,很是热闹。今又闻大学名校博士生联署抵制圣诞节、当局禁圣之举,又是一番手笔。笔者感慨之余,带点无奈;欣慰之中,略有疑惑,一时百感,今便趁此机会一并谈谈。究其圣诞节在我华夏土地上如此猖獗,也不过是商品经济的效应罢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开门迎宾,和气生财的原则,迎来各路商家。在这商品进门之时,自然也带着他人文化的风尘。当初我国因为国力尚不足与西方相抗,自己的产品在西方成熟工艺下相形见绌,西方商品大行其道,这商品上附着的文化效应也四处横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部分商品的难看而贬值。圣诞节说白了也就是搭乘了圣诞器物及西方商品而来的乘客罢了。每次过圣诞,谁最开心?非过节的人,而确乎是那赚得金银满盆的商家。现在政令“血书”并下,先不说单薄强硬的禁止能否阻挡经济全球化后商品侵入的潮流,就是每年为了给国内国外带来几个亿收益的圣诞器物,商家们也不会眼睁睁让你断了财路。更别说那被完全西化的年轻“哈”族了。所以,单纯的“公车上书”与政令严禁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发动民众可以,但如今对抗的是金币与贸易潮流,应和者注定是无法成什么气候的。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国举目尽赤,满地节假洋鬼子么?不。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故一味蛮干是不行的。清朝的悲剧也说明了仅仅筑一堵高墙不仅堵住别人也堵死了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文化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要战胜之,必先找出症结所在,再批亢捣虚,一举擒敌。一、文化战。要对抗大胡子圣诞老人,必先树立自己的小两口牛郎织女。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价值何仅知识技艺?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向很丰富,只是不知为何如今在法定节日中通通“不合法”了,重拾传统节日,国家包装一下宣传一下便能上战杀贼了,如日本,传统节日“秋祭”是法定放假的。有了法律做后盾,大胡子公公也闹不出大场面。文化最终也只能由文化来战胜。二、经济战。文化入侵实质上就是经济入侵,大胡子们都是乘着商品来的。没有那些影片商品,大胡子们就形如残废。一段时间内,韩国也是遭受了美国“和平演变”的商品文化冲击,但韩国人不傻,迅速在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商品包装后扔掷过去,一声爆响,连着亚洲满地都是《大长今》《海神号》。这还是我们应效法的,单纯学术上的弘扬文化是不够的,还可以商品化文化。迅速在传统文化上找到自己的品牌,商品化后便可攻可守,无往不利。如今中国经济实力已成熟,缺乏的仅是国民对国家文化商品的信任。找准一个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后打入市场,断大胡子们的臂助,用兵之道也。《西游记》、功夫,在世界各国民众心中扎的根便是范例。学者们与成都政府其心可嘉,但行事未免稍有毛躁。文化之战并不是刹时能解决的,而须持久战之。巨龙正在腾飞,观夫现在中国传统的热潮形势,相信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文化之林也是指日可待的。【点评】本文起笔高远,文化视野开阔。在开头“摆现象”部分,不仅摆出联署抵制、政令禁圣之举,还联系当今国内文化界倡国学、反西化的热点,作者对文化现象的观察思考之深广可见一斑。文章分析较为中肯,评论较为深刻。在分析说理部分,文章通过现象分析了圣诞节在我国“热过”的原因,提出严禁之举齐心可嘉但并不可取后,采用标本兼治的做法,顺势提出要打好文化战和经济战两大策略,其中援引日本规定“秋祭”为法定节日,韩国成功包装本国文化的事例恰切而有说服力。最后以打好文化持久战,让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作结。全文围绕“文化战”分析说理,中心突出,材料充要,结构严谨。本文除了个别词语尚欠斟酌外,文笔较为生动活泼,使人乐于阅读。【问题例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是当今世上最热点的口号之一,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逼近,这句口号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句口号呢?其实不就是借奥运这个机会向大家宣传我们都是这地球上的人应该要团结一致,和睦相处……14\n而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日期间上街活动。我认为这以上两件事里的博士生以及教育局里的人是极度愚蠢和无知的。他们所担心忧虑的大概就是怕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中国传统文化。而经过我与前阵子到我们学校来的日本学生交流,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活动。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是没有根本性的抵触。圣诞节也不应该被抵制。那些博士生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发表以下文章显得自己很爱国,更不是限制学生参加活动的权利与自由。他们应该做的是更多地承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现今中国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们加入WTO,我们申奥成功。这都预示着中国与外界将会有更紧密的联系。当然,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采取取其精华的态度,而不是采取完全抵制或者完全吸取的态度。圣诞节在中国,不仅让忙碌的人们多一个喘息,放松的机会。而且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西方文化。从经济层面来说,圣诞期间人们的消费增加,可以刺激经济。所以,圣诞节是外来文化中精华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取之,而不是拒之于千里之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不止是要求人们可以团结一致,还希望我们的文化也可以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评分】17+17+5=39【点评】作者能够从材料出发,内容基本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不过本文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1.作文题目和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段与材料及主旨关系不够密切,建议更改和删除。2.主体部分议论不够深入,浅尝辄止,缺乏让人信服的力度。涉及但没有深刻议论“西方文化为什么不会与传统文化相冲突”,“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等问题。【升格例文】理性看待西方文化的入侵(原题过于空洞,修改后指向明确)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活动。(修改后,开门见山,转引材料,干脆利落,避免了在题外的游荡)我想无论是名校博士,还是成都教育局,他们抵制洋节的行动都是出于担心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期望借此“禁止令”保护传统文化,其本意无疑是好的。但热衷庆祝西方节日就一定会动摇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吗?我看未必。(这样修改,就显得说话很有分寸了,既有肯定,又提出质疑,避免生硬和蛮不讲理的谩骂)前阵子有日本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庆祝活动。但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他们的和服,他们的茶道……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修改后,日本人过洋节日与保持传统文化,显得对比鲜明,日本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写得更为具体,有理有据。)至于年轻一代为什么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而冷落了传统节日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民族节日的内涵逐渐丧失。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诸如此类的,单调乏味。有时甚至还沦为大人们搞应酬、拉关系的籍口,以至于让它们的魅力在年轻一代的心中逐渐褪色。(加了这段文字,是为了从反面进一步分析青年人热衷于过洋节日的原因;这是对文章主题的一个深化。)所以我认为博士生们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来发表以下文章抵制过圣诞节,以显示自己很爱国。他们更应该做的是思考洋节“受宠”14\n的原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以发展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让年轻一代深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所承载的人文意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举办更多庆祝和祭奠活动,向年轻一代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另外,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更多的注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日本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他们的中小学就开设民族特色的柔道、剑术、茶道等课程。因此,只要我们将中国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加大宣传教育,才能让中国文化保持主流的地位。就好比如日前出台的新法定假期,新增的清明、中秋假期就是很好的举措。如此一来,传统节日自然深入民心。(修改后,叙事更加自然紧凑,语言也顺畅了很多。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以日本的做法为例子,给国人以参照,使文章内涵丰富,立意深化,文章思想性也就可以展示出来了。)洋节的兴起,外来文化的传播,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就不能全部抹杀外来文化,而是要接受挑战,取其精华,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使其发光发热。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优秀文化也会展现出她无穷魅力!(修改后,表意比较集中,结尾点题,再也不拖泥带水了。)【评分】22+21+9=52【点评】作者能够领悟老师的点评,一改前文冗赘的开篇。直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进入评述,干脆利落。文章主体部分的评论亦较前文深刻。通过我国传统节日渐受“冷落”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借鉴洋节“受宠”的成功经验,以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全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自身见闻的描述及对新假期规定的引入则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并可以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之后成功地将它们转化为作文素材,孺子可教!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8:15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3.2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