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1·天津和平·八年级期末)阅读《北冥有鱼》,回答各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标志)C.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气息,这里指风)D.亦若是则已矣(这样)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野马也,尘埃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的奇幻景象。B.引用《齐谐》一书的话来描述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的情形。C.李清照《渔家傲》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D.文末想象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人世,跟人往上看天空是同一种景象。【答案】1.B2.B3.A【解析】1.B.志怪者也: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选B。2.A.挂在天边,犹如蔽天、遮天。古今一样;B.古: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今:利用货船在国内外港口之间,通过一定的航区和航线进行的货物运输方式。是国际货物运输中最主要的方式;C.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古今一样;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古今一样;故选B。3.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是夸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比喻。开头没有运用拟人;故选A。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齐谐》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2021·天津红桥·八年级期末)阅读《北冥有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       怒:发怒,生气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迁移,迁徙C.志怪者也       志:记载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鹏的形象,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根据民间传说的素材创造出来的。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文章表现了大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等特点。C.文中的大鹏可以“无所依凭”而动,因而能够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D.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视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答案】4.A5.A6.C【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怒而飞: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通“努”,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故选A。5.本题考查通假字。北冥有鱼: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故选A。6.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分析。C.“文中的大鹏可以‘无所依凭’而动”错误。结合“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鹏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可知大鹏并非“无所凭依”而动。故选C。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2021·天津南开·八年级期末)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小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7.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水尤清冽   尤:格外B.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表示约数C.往来翕忽   翕忽:静悄悄的样子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凄凉8.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皆若空游无所依C.潭西南而望D.四面竹树环合9.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重点写小石潭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B.第二段文字将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着描写,表现了鱼的活泼可爱和小石潭周围景色的秀丽。C.第三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两岸的样子,生动形象。D.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情景交融。【答案】7.C8.A9.B【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A.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许:表示约数。C.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D.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凄凉。故选C。8.本题考查对倒装句的辨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有状谓倒装、定宾倒装、介词短语倒装、主谓倒装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结合掌握的文章大意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结构,按照现代语言表达的习惯来判断是否是的倒装句。A.全石以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应该是以全石为底,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倒装。B.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C.潭西南而望: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四面竹树环合: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故选A。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C.D正确;B选项中“表现了鱼的活泼可爱和小石潭周围景色的秀丽”有误,应为“第二段文字将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着描写,表现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故选:B。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2021·天津河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巳矣。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南海B.《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旋风D.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休息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C.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D.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12.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三字,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地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极为愤怒起飞时突飞迅猛的样子,非常传神。B.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表现了庄子极为丰富的想象力。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答案】10.D11.B12.A【解析】1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D项句意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息:息:气息,指风。故选D。11.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该句翻译为: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据此停顿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故选B。12.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A项中“在极为愤怒起飞时突飞迅猛的样子”理解有误,这里的“怒”是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并不是“愤怒”的意思。故选A。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2021·天津·八年级期末)阅读《大道之行也》一文,回答各题。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信修睦                 修:培养B.不独亲其亲             亲:亲近C.男有分                    分:职分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1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B.不独子其子C.货恶其弃于地也D.盗窃乱贼而不作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B.“天下为公”是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C.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只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D.文章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答案】13.B14.A15.C【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句意: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修:培养。正确;B.句意: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亲:亲人,这里指父母。原注释理解为“亲近”,错误;C.句意:男子有职分。分:职分。正确;D.句意: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兴:兴起,发生。正确;故选B。14.本题考查通假字。A项“选贤与能”,意思是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A。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项“只是”判断错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是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不是所有特征,故错误;故选C。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2021·天津滨海新·八年级期末)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C.便要还家                                           要:想,想要D.悉如外人                                           悉:全,都17.下面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B.渔人甚异之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问所从来D.处处志之18.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B.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C.“诣太守,说如此”中的“如此”,仅指渔人发现桃花源一事。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答案】16.C17.B18.C【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先翻译句子再推断字词的意思。A.句意: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交通:交错相通;B.句意: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妻子儿女;C.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通“邀”,通假字,邀请;D.句意: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悉:全,都;故选C。17.本题考查省略句的辨析。A.句意:(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省略了主语:村中人;B.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无省略;C.句意:问(他)是从哪里来的。省略了宾语:他;D.句意:(渔人)处处都做了记号。省略了主语:渔人;故选B。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C.有误,“如此”像这样,这里指在桃花源的见闻;故选C。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2020··八年级期末)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下面小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于)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C.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D.请循其本(追溯)20.下列句中加点“之”字作代词的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C.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21.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一不经意的感叹被惠子抓住不放,引发二人之间的论辩。B.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C.庄子偷换概念,故意将“安”字理解为“哪里”,巧妙地结束了这场论辩。D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答案】19.A20.D21.B【解析】19.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意义。A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为“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于”意思是“在”。故选A。20.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助词,的;B.助词,的;C.助词,的;D.代词,指“鱼的快乐”;故选D。2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并不是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不快乐才给予了反驳,反驳的原因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所以B项表述错误,故选B。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2020·天津天津·八年级期末)阅读《虽有嘉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            嘉:好B.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C.不知其善也        善:擅长D.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2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B.然后能自反也C.教学相长也D.《兑命》曰“学学半”2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本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C.本文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D.“《兑命》曰‘学学半’”属于事例论证,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答案】22.C23.D24.D【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不知其善也: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好处。C错误,选C。23.本题考查通假字。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兑”是通假字,故选D。2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兑命》曰“学学半”:《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兑命》是《尚书》中的一篇,这一处是名言引用,是道理论证,不是事例论证,D错误,故选D。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2020·天津滨海新·八年级期末)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2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格外)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C.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D.以其境过清(凄清)2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影布石上C.斗折蛇行D.其岸势犬牙差互27.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本文开头先写水声,作者用“如鸣珮环”来形容水声的悦耳动听。B.本文对潭中水和游鱼的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是从动态上描写的。C.作者是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溪流——记录同游者为顺序来安排行文的。D.本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写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答案】25.B26.B27.C【解析】2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B项的解释不正确,“可”的意思是“大约”。故选B。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26.此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向西;B.名词,指鱼的影子;C.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D.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故选B。27.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C项有误,作者是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为顺序来安排行文的。故选C。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年代:唐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2020·天津东丽·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8.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       咸:都D.欣然规往       规:计划29.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0.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答案】28.B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9.A30.C【解析】28.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B句“交通”是古今异义词,“交错相通”的意思。29.常见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文言文句式,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B句省略了“村里的人”;C句省略“他”;D句省略“桃花源里的人”;A句没有省略。故选A。3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C.有误,“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这句话不对。参考译文: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二、课外阅读(2021·天津和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大上①贵德,其次务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选自《礼记·曲礼上》)【注释】①大上:上古时代。②务:致力,追求。3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虽能言   言:___________________(2)礼尚往来   尚:___________________3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阅读第二段找出“礼者不可不学也”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1.    言:说话    尚:崇尚32.让人遵守礼节,知道自己与禽兽是不同的。33.人有了礼节才能安定,没有了礼就不能安定。【解析】3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言”是“说”的意思;“尚”是古今异义词,“崇尚,讲究”的意思。32.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使(让)、以(用)、知(知道,懂得)、于(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作答。本题可结合“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人有礼就会平安,无礼就会危险)”这一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参考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现在的人如果不讲求礼,虽能说话,不是和禽兽有同样的心吗?所以才有圣人产生礼仪来教诲人们,让人们有了礼,知道用礼把自己同禽兽区别开来。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上古时期,崇尚朴素善良的德性,后世才致力于施恩和回报。礼讲究的是有往有来,看望了别人而别人不来看你,是他没有礼貌;别人来看望了你而你不去看望别人,是你没有礼貌。人有礼就会平安,无礼就会危险。所以说,礼是不可以不学的。生活富裕又遵循礼节,就可以不骄奢,不放荡;生活贫困但不失礼貌,则意志坚定,行事果断,不会屈服。(2021·天津红桥·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节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注释】①玮(wěi):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3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候骑报虏将至   至:__________(2)玮问军中谁善射者善:__________3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36.“玮方饮啖自若”体现了曹玮什么形象特点?结合文段,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什么计谋获得胜利。【答案】34.    到    擅长35.曹玮立刻招呼李超指着那个僧人,说:“你能射中他吗?”36.(1)镇定自若,临危不乱(2)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解析】34.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或者结合句子意思判断。句(1)意思是: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西蕃军即将到达,至:到;句(2)意思是:曹玮问军中谁擅长射箭,善:擅长。35.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意思:即:立刻、马上;汝:你;彼:指对方,他。36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文意,然后结合问题从原文中寻找相关语句,概括作答。“玮方饮啖自若”意思是曹玮正喝水吃饭显得镇定自若。面对敌军来犯的突发状况,他没有慌乱,而是“饮啖自若”,再结合他后面的作法可见,他是一个临危不乱、胸有成竹、镇定自若的人。来到阵前,曹玮观察敌情,准确判断谁是敌军最重要的人物,并派善射之人李超一箭射杀排兵布阵的僧人,擒贼先擒王,致使敌军大败。据此分析作答即可。选自《涑水记闻》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参考译文:曹玮镇守秦州时,西蕃的军队进犯边塞,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西蕃军即将到达,曹玮正喝水吃饭显得镇定自若。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曹玮才乃站起身穿戴,用丝帛缠在身上,让几个人拉着他,身体一动不动。骑上马出城,远远望见西蕃军阵中有一个僧人骑着马径直来回奔走在阵前检查军队,曹玮问周围的人说:“他们排兵布阵用僧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曹玮问军中谁擅长射箭,众人说是李超。曹玮马上招呼李超指着那个僧人,说:“你能射中他吗?”回答说:“希望给我五十骑兵,可以射杀他。”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命令说:“不能完成任务返回,要处死。”于是前进来到敌军阵前,骑兵左右分开,李超射僧人,一箭毙命。于是,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曹玮用大军进攻敌军,敌军大败,对逃出边塞的敌军紧紧追赶,俘虏斩杀了数万人,重新确定边界,开凿护城河。西蕃军从此畏惧而屈服,至今不敢侵犯边塞,每次说到曹玮,就用手放在额头上,大呼他是“父”。(2021·天津南开·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②,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富豪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③,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选自《詹鼎传》有删改【注释】①鬻(yù):卖。②嬉敖:嬉戏游玩。③吴氏亦子育之:吴氏把他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3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时吴氏家延师儒:__________        (2)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___________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归,辄能言诸生所诵。39.詹鼎求学遇到了哪两个困难?最终结果怎样?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37.    邀请    离开38.(他)回到家,就能复述那些学生所诵读的内容。39.家庭贫困,请不起老师;父亲反对他读书,只想让他继承父业。父亲看他意志坚定,让他入学读书(成为他人的老师)。【解析】37.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延:邀请。(2)大意:他们的老师辞别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去,离开。38.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归,回家。辄,就。39.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可以看出,詹鼎求学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家庭贫困,请不起老师;从“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可以看出,詹鼎求学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父亲反对他读书,只想让他继承父业。从“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可以看出,父亲看他意志坚定,让他入学读书;从“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可以看出,詹鼎读书非常聪明勤奋,最后成为他人的老师。译文:詹鼎,字国器,台湾宁海人。他的家族向来贫穷,父亲以在街市卖饼为业。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有钱人家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每节课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可改变,于是让他入学读书。一年之后,他把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同样把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无人能及詹鼎。他们的老师辞别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2021·天津河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昔有大长者①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②洄流矶③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往。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使代处④。至泗漩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释】①长者:显贵有德的老人。②漩洑:漩涡。③矶:露出水面的大石头。④处:处置,即驾船。4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善()(2)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举()4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42.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答案】40.    擅长    全41.他就对大家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42.说明了只会纸上谈兵是没用的,要多多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办好一件事。一方面学习知识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要轻信,更不要盲从。【解析】4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1)句意:这位老人的儿子擅长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善:擅长。(2)句意:全船人最终都落水而死。举:全。41.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语:告诉,对……说。悉:全,都。据此翻译即可。4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故事结尾一船人全都淹死的悲剧发生了,“长者子”固然有责任,其他人难道就没有过错?为什么轻信盲从?所以短文告诫人们,一方面学习知识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要轻信,更不要盲目跟从。据此理解作答。译文:从前有一个显贵有德的老人的儿子,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寻宝。这位老人的儿子擅长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回流、礁石的地方,应该怎样驾驶,怎样校正方向,怎样停靠。他就对大家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大家听了都相信他的话。船行驶到了大海后没有多久,船师生病忽然死了,这时老人的儿子就代替死去的船师驾船。当船行驶到有漩涡的急流中,他大声说:“应当这样掌舵,这样校正方向航行。”可是船只是在漩涡中打转,无法继续前进到达寻宝的地方。全船人最终都落水而死。(2021·天津·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景公闻命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③。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②陛:宫殿的台阶。③有间:一会儿。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公被狐白之裘       被:(2)婴闻古之贤君       闻:4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45.结合选文,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43.(1)同“披”,披着、穿着(2)听说44.(景公)就命令人拿出皮衣和粮食,发放给挨饿受冻的人。45.敢于直谏、善于进谏、体恤百姓(爱国忧民或关爱百姓)的人。【解析】4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先翻译句子,再推断字词的意思。(1)句意:景公披着狐皮大衣。被:同“披”,披着、穿着。(2)句意: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闻:听说。4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乃:于是;令:命令;裘:衣服;粟:粮食;以:用来。4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根据“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可以看出晏子关心百姓疾苦(具有民本思想);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表现了他善于劝谏的特点:“今君不知也”则表现了晏子敢于直谏。译文景公在位的时候,雪连下了好几天仍不放晴。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正堂前侧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了,怎么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了却能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却能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适了却能想到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您不曾想到别人了啊。”景公说:“说得好!我想起自己的使命了。”便命令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2021·天津滨海新·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4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2)姥初有愠色       愠:47.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48.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答案】46.(1)曾经     (2)生气、发怒47.(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48.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解析】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有时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①句意为: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尝:曾经。②句意为:老妇人开始有些生气,愠:生气,发怒。47.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但”:只要;“书”,写。句意为: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4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译文: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这些字)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弟子懊恼了好几天。(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2020··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4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先王恶其乱也(2)是礼之所以起也5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51.“两者相持而长”中的“两者”指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49.(1)憎恨、厌恶   (2)这50.人生下来就会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51.    物    欲【解析】4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这里需要注意“恶”意思是“憎恨,厌恶”,“是”是一个代词,意思是“这”。50.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欲”意思是“欲望”,“得”意思是“得到”,“求”意思是“追求”。据此翻译即可。5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作者在文章最后说“两者相持而长”,联系上文“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一句可知,这里相辅相成的两者指的是“物”与“欲”。据此作答。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020·天津天津·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善学者善学者,师逸①。而功②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④之。善问者如攻⑤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及其久也,相说⑦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⑧,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学记》)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②功:效果,功用。③庸:功劳。④怨:埋怨,抱怨。⑤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⑥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⑦说:同“悦”,愉快,愉悦。⑧从容:同“春容”,即撞钟。5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先其易者(2)及其久也5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皆进学之道也。54.结合全文及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答案】52.(1)容易(2)等到53.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54.示例一:赞同。学习除了自身努力外,跟学习方法及老师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学习方法得当,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宜,学习效果自然好。示例二:不赞同。老师只是引路人,关键还要靠自身的努力,社会上自学成才的人很多,老师教得再好,自己不努力,学习也不会进步。【解析】5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易:容易。②句意:时间长了。及:等到。5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此,这;皆,全,都;进学,增进学问;之,的;道,方法。54.本题考查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果赞同作者的观点,可以从学习效果与学习方法、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关系去分析。如果不赞同作者的观点,可以从自身的努力的作用去分析。示例一:如果赞同可以这样分析。由“善学”可知,学习要自身努力;“从而庸之”则说明跟学习方法及老师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说明学生学习方法得当,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宜,学习效果自然好。示例二:如果不赞同可以这样分析。由“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知,老师只是引路人,关键还要靠自身的努力;由“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可知,社会上自学成才的人很多,老师教得再好,自己不努力,学习也不会进步。译文: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有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进行加工,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很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2020·天津滨海新·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太宗论止盗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晒(shěn):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5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⑴故不暇顾廉耻耳   故:                      ⑵自是数年之后   是:5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请重法以禁之57.结合选文内容回答,唐王针对盗匪之患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答案】55.(1)所以(因此);(2)代词,这。(译为“此”也可得分)56.有人请求使用重刑来禁止偷盗的行为。57.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接近即可得分)【解析】5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1)“故不暇顾廉耻耳”意思是: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由此可判断:故,所以。(2)“自是数年之后”意思是:从这以后,过了几年,由此可判断:是,这。5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重点词语:或,有的人;以,来;之,代词,指偷盗的行为。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5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句“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可知,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这些措施保障了人们穿的吃的都有富余,能够安居乐业。出处:《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朝代:北宋参考译文:(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2020·天津东丽·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甘戊使于齐,渡河。船人曰:“河水间①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②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骐骥③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④;干将⑤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⑥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⑦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有删改)【注释】①间:缝隙,此指河面狭窄。②说:说客。③骐骥:良马。④狸:狸子,也叫山猫。⑤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⑥斤:斧子一类的工具。⑦说:说服。5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骐骥足及千里                           ②曾不如小狸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60.甘戊的一番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58.①到达       ②竟然,居然59.干将非常锋利,天下闻名,匠人用它来砍削木头,不如斧子。60.无论是人还是物,各有所长。(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物各有短长。)(意思对即可。)【解析】5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骐骥足及千里”的意思是“骐骥马这样的良马,(可以)日行千里”,“及”的意思是“到达”;“曾不如小狸”的意思是“竟然还不如野猫”,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曾”的意思是“居然,竟然”。5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利(锋利)”“以(用)”“斤斧(斧子)”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6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甘戊运用对比手法,举出骐骥长于远行,干将短于伐木的事例驳斥船夫的观点,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物各有短长,人也各有长处和短处,应该谦虚谨慎,正视自身的不足和欣赏别人的长处,用人所长,尽其才,不可求全责备。参考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就像条小山涧,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做君王的说客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骐骥马这样的良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竟然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有千辆战车的君王、有万辆战车的霸主,你就不如我了。”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5 21:07:10 页数:27
价格:¥4 大小:71.7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