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湖北省各地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5

2/45

剩余4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1·湖北湖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濯清涟而不妖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下列句子停顿不合理的一项是(限断一处)(     )A.世人/甚爱牡丹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晋陶渊明/独爱菊D.陶后/鲜有闻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B.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避世隐居;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C.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陶渊明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D.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把握好“物”与“志”、“物”与“情”的内在联系。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答案】1.C2.B3.C4.(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解析】45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A.中:名词,中间/动词,射中;B.益:副词,更加/名词,好处;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表转折,却/表顺承,可不译;故选C。2.考查句子的停顿。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意思是: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而”表转折。根据句意和虚词的使用,正确的停顿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选B。3.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理解。C.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不是“歌颂了陶渊明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莲之爱(喜爱莲花的)、予(我)、何人(什么人)”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求(寻找)、下流(下游)、固(本来)、颠(颠倒,错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参考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濯清涟而不妖/有卖油翁释担而立6.下列句子停顿不合理的一项是(     )(限断一处)A.世人/甚爱牡丹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晋陶渊明/独爱菊D.陶后/鲜有闻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B.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菊花、莲花以及牡丹的喜爱。C.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避世隐居;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答案】5.C6.B7.B8.(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2)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中间/射中;B.更加/好处;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承接。45故选C。6.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B有误,句意为: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而”字后面发生转折,故断句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选B。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B有误,应该是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故选B。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1)之,的。宜,应当。(2)求,寻找。固,固然。颠,颠倒,错乱。译文:水中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2020·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C.不蔓不枝            蔓:藤蔓D.陶后鲜有闻        鲜:少4510.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何陋之有④友人惭,下车引之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③④都不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菊、莲、牡丹就在其中。B.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花,因为他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C.作者唯独喜爱莲花,他认为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美好,寄寓了他的人生追求。D.世人大多喜爱牡丹,表现了世人对名利、富贵等的追求,流露出作者的鄙视之情。12.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9.C10.B11.B1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解析】9.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C.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生枝蔓。故选C。10.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1)助词,的;(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3)宾语提前的标志;(4)代词,指陈元方;故选B。1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花,因为他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表述有误。不是陶渊明认为,是作者认为。故选B。12.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重难点词语有:之,助词,的。予,我。宜,应当。译文:45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2020·湖北十堰·七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爱莲说》,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宜乎众矣   宜:应当C.陶后鲜有闻   鲜:少D.亭亭净植   植:高洁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B.选文第一段描绘莲的高洁形象,第二段揭示莲的喻义,抒发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C.《爱莲说》中,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如“中通外直”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D.作者借写爱莲,直接表明自己愿如莲花一般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阅读链接】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李盛仙《夏日赏荷》周敦颐称“莲”为“花之君子”,《夏日赏荷》里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3.D14.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15.D4516.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例三:莲为“花之君子”和“花中仙子”我都喜欢。因为它们分别从高贵品格和美丽外貌方面形象地说出了莲的特点。【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D.“亭亭净植”意思是: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植,竖立;故选D。1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水;妖,过分艳丽。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本文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厌恶。“直接表明自己愿如莲花一般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理解错误;故选D。16.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文中对莲花的赞誉,来阐述观点看法即可,做到言之有理。阅读《爱莲说》,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知莲花具有高洁、质朴、庄重、特立独行、端庄高雅等品格,据此回答即可。阅读链接材料,从“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可知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据此回答即可。参考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2020·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45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如是再啮/斯是陋室C.果得于数里外/尝射于家圃D.当求之于上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8.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B.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C.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1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C.文中两次写到“笑”。讲学家的“笑”,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嘲笑寺僧主观臆断;老河兵的“笑”,对象则变成了讲学家,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D.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实事求是。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答案】17.C18.B4519.C20.(1)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2)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解析】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经过,经历\动词,阅读;B.代词,这样\表判断;C.介词,在\介词,在;D.代词,指石兽\结构助词,不译;故选C。18.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故断句为: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故选B。19.C.根据文本中的“尔辈不能究物理”和“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可知讲学家的“笑”是因为他觉得寺僧等人不能探究物理,所作所为是颠倒错乱的。这体现了他的自信。根据第三段中老河兵的分析可知,他有着丰富的经验。根据“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可知他的“笑”是对寺僧和讲学家的嘲笑。故选C。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2)谓,认为。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45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020·湖北孝感·七年级期末)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1.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示例:湮于沙上(湮没无闻)A陶后鲜有闻()               B香远益清()2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花之君子者也     一老河兵闻之B.自李唐来       自钱孔入C.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D.宜乎众矣       秋色宜人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4.选出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B.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及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C.本文在语言风格上骈散结合,但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D.本文赋予莲丰富的象征意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25.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与本文作者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观点,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21.    示例:A鲜为人知    B精益求精22.B23.①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4.D4525.示例一:同意孟子的观点,因为孟子的观点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个观点。示例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与德行,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环境的影响。【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和成语的积累。A.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示例:寡廉鲜耻。B.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示例:势高益危。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助词,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代词,这件事;B.从;C.表转折;却/表修饰;D.应当/舒适;故选B。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①亵玩:靠近玩弄。②予:我。2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结合观点,加上自己的阐释即可。示例: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心态,外界的不良因素就不会阻挠其发展,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二、翻译26.(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45【答案】翻译: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虽然遗留的东西不同,也并非完全没有留啊!【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时需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意译为主。句中关键字词有:遗:留给;危:危险(的钱财);安:平安;虽:虽然。三、课外阅读(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然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27.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入城府                 尝:曾经。B.鼋鼍穴于深渊之下       穴:洞穴。C.表叹息而去                 去:离开。D.因采药不反                 反通“返”,返回。28.为文中斜体加粗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A.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B.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C.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D.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2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D.庞公的妻子敬重庞公为人,也不慕荣华富贵。【答案】27.B28.B29.B【解析】2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45B有误,鼋鼍穴于深渊之下: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穴居。穴:名词用作动词,穴居。故选B。28.本题考查句子停顿。原句意为: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句中“也”“而已”都为句末语气词,可以判断此两处停顿,排除AD;“趣舍行止”意为“我住的房子小舍”,中间不宜断开,其后可做停顿,排除C。故选B。29.本题考查文意理解。B.中“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与原文不符,刘表选择的是言语规劝。故选B。参考译文:     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刘表便亲自出面去见庞公。刘表对庞公说:“仅仅保全自己,哪里比得上保全天下呢?”庞公笑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穴居,晚上也可以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庞公说完,于是停止耕种,但他的妻子依然在前面耕作。刘表问: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虽然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刘表听后,只能叹息离开。之后庞公与妻儿一起登鹿门山采药再也没有返回。(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①之术。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①超距:轻功。3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求睹其技             睹:看到B.能越此乎                 越:超出45C.不虑岸已将圮          圮:倒塌D.竟溺焉                    竟:最后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A.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B.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C.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D.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3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一士强壮敏捷很有力气,还会格斗、轻功等武艺。B.丁一士的功夫我小时候见过,他能一下子就飞过屋脊。C.丁一士在杜林镇展示自己的力气时,将河岸都踩塌了。D.丁一士不会游泳,不慎坠河之后他的功夫救不了他的命。3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答案】30.B31.B32.C33.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解析】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句意:(你)能跳过这条河吗?越:跳过。故选B。3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句意: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依仗力量的终因力量而失败。“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句式相同,列举了四种情况,因此中间要断开。故断为: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故选B。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C.根据原文中“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可知靠近水的陡直地方裂开了一道纹,快要崩塌了,这种情况丁一士并没有看到,因此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本项说法错误;45故选C。3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盖,大概;之,的;莫,没有;恃,依仗。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门前外面对着;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一块站在河边。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裂开了一道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依仗力量的终因力量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3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狱久不决   狱:监狱B.部使者荐之   荐:推荐C.众莫敢争   莫:没有谁D.杀人以媚人   媚:讨好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A.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B.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C.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D.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3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45B.面对疑案,周敦颐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得到了广泛的好评。C.有一个囚犯受到不公正的判决,周敦颐不惧王逵残酷凶悍,据理力争。D.由于周敦颐态度强硬,以撤掉王逵的官职相威胁,王逵才免除了囚犯的死罪。37.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答案】34.A35.D36.D37.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要重判他。【解析】3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A.句意为: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狱:案件;故选A。3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画线句的意思是: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敦颐独与之辨”是周敦颐的行为,“不听”前面省略了“王逵”,“乃委手版归”前面省略了“敦颐”,“将弃官去”是周敦颐的打算。根据各层的意思,可断为: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故选D。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D.周敦颐态度强硬,宁愿辞掉官职也不愿妥协,王逵后来省悟了,囚犯才得以免除死罪。王逵是周敦颐的上司,因此“周敦颐以撤掉王逵的官职相威胁”是错误的;故选D。37.本题考查文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的词有:法,名词用作动词,根据法律。深,加重。句意为: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要重判他。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45(2021·湖北黄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⑪,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⑫,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⑬,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⑭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注释]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赋:此指诗词。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⑥燕:同“宴”。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⑨肆:店铺。⑩除:授官。⑪复进:再次请示(皇上)。⑫弥日继夕:日以继夜。⑬质野:朴实。⑭须:会。3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B.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C.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D.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3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晏殊在童生时就参加了进士考试,他因考前做过试题而得以考中。B.当朝中百官们整日宴饮时,晏殊却潜心研习学问,一点也不羡慕嬉游宴饮的生活。皇帝正是看中了晏殊质朴节俭的品质,才将东宫官授予了他。C.文章借当时士大夫们集会游乐的事来衬托晏殊的勤奋、勤俭、自律的思想品质。D.晏殊为人诚实,读书勤奋刻苦,并善于抓住皇上的心理,因而得到皇帝的信任,受到了重用,官至宰相。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2)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答案】38.C39.B40.(1)我十天前就已经写过这篇赋,有草稿还在,请另外命题。(2)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以做东宫官。45【解析】3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燕游”作“不乐”的宾语,其后面要断开。“臣”作“若有钱亦须往”的主语,其前面应断开。“但”作句首连词,其前面应断开。句意为:臣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所以断句为: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故选C。3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晏殊在童生时就参加了进士考试,他考前做过试题,诚实的向皇上说起这件事;C.有误,晏殊是因为没有钱才没去参加嬉游宴饮,并且向皇上说起这件事的缘由,体现晏殊的诚实;D.有误,晏殊并非揣摩帝王心思之辈。得到帝王重用,是因为诚实;故选B。4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1)重要字词:已,已经;作,写;尚,还;乞,请求;别,另外。(2)重要字词:唯,只有;如此,这么;谨厚,谨慎忠厚的人;为,做。【参考译文】晏殊还是少年时,张知白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殿试,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一见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赋,草稿还在,请求另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坦诚。   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容许百官臣僚挑选游览胜地进行宴饮,当时在馆阁供职的士大夫们纷纷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地方。晏殊当时非常贫寒,不能出门游玩宴饮,便独自呆在家里,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朝廷挑选东宫官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都不知其原因,第二天进见回禀时,皇上告诉他们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的,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一起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适合做东宫官。”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回答质朴无华,他说:“臣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③,不见④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⑤以时发者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45【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无闷:内心无忧。④不见:不被人知道。⑤章:文采,也就是美德。4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人知贵兰     贵:以……为贵B.不为无人而不芳   芳:花。C.来岁不改其性也   岁:年。D.是所谓遁世无闷   遁:避。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A.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B.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C.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D.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4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认为古人以兰为贵的原因是兰花很像君子。B.黄庭坚认为君子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坚守节操。C.黄庭坚认为君子立身处世还有另一特点: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D.黄庭坚认为君子尽管“含香体洁”,但无人赏识,就应该避世隐藏。4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答案】41.B42.A43.D44.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体洁净,但平时生长环境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解析】4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B.句意为: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芳:名词作动词,发出香味。故选B。4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清风过之”为主谓结构,“其香蔼然”为主谓结构,“在室满室”和“在堂满堂”相对,因此断句为: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故选A。43.D.“避世隐藏”错误,结合“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可知,应是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故选D。454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虽,虽然;含香体洁,含着香味形体洁净;平,平时;不殊,没有什么两样。译文: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2021·湖北·广水市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我愿汝曹①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②,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③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④。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⑤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⑥无异。汝辈于此,极⑦宜猛省。【注释】①曹:辈。②拱璧:大璧,泛指珍宝。③义蕴:内在的意义。④发越:散播。⑤举:举出⑥枵(xiāo)腹:腹中空虚。⑦极:通“亟”,急。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B.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C.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D.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4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已故/温故而知新B.安可尽读/食之不能尽其材C.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事无巨细/不省人事4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古人之书,安可尽读?(2)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48.阅读了上述选文,对你今后的读书方法有了什么启发?【答案】45.C46.D47.(1)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2)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4548.①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进行背诵并通晓它的内涵;②能够在实践中将所读的书加以运用。【解析】45.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完全不能举出它里面的词语,就叫作“画饼充饥”。故断句为: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故选C。4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亡故\旧的知识;B.全、都\竭尽;C.距离\离开;D.事情\事情;故选D。4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的。安,怎么。尽,全、都。(2)愿,希望。汝曹,你们。平昔,过去。之,代词,它们。拱璧,珍宝。48.考查筛选信息。文本当中“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③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意为:只要阅读了一篇,就一定要求可以背诵,然后思考通晓它内在的意义,把它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去。从中可得两个启发:读一篇文章务必背诵,并通晓其内涵;能够把自己从书中所学运用到实践当中。译文:我希望你们这些后辈把平时已经阅读过的经书,看作是珍宝一样,一个月之内,一定要加以温习。古人的书,怎么可能完全读得完呢?只要阅读了一篇,就一定要求可以背诵,然后思考通晓它内在的意义,把它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去。这样,才气就会散播出来。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完全不能举出它里面的词语,就叫作“画饼充饥”;能够举出书里的词语但不能运用,就叫作“吃了东西不消化”。这两种情况距离腹中空虚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后辈在这些方面,急应赶快反省。(2021·湖北黄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②。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③45,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②免:赦免。③谮[zèn]口:诬赖的话。4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B.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C.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D.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5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C.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D.部使者赵抃听信谮言,对周敦颐的态度很严厉,一直都很不友善,也没有发生改变。5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②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答案】49.A50.D51.①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②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解析】4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王逵,一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故可断句为: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故选A。50.D.“也没有发生改变”有误。根据“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分析,最后改变了态度。故选D。51.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狱”,案件;“吾”,我们;“诉”,申诉。(2)重点字词:“几”,几乎,差点;“乃”,才;“知”,了解。45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一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黄庭坚称赞他人品很高,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2021·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轮扁①斫轮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②则甘而不固,疾则苦③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选自《孟子》)【注释】①轮扁:制造车轮的人。②徐:宽松。③苦:滞涩。5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轮扁斫轮于堂下   斫:用刀斧砍B.释椎凿而上        释:放下C.徐则甘而不固       甘:甜D.有数存焉于其间   数:技术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A.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B.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C.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D.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54.下列对文本说明的道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5A.圣人的书是古人的糟粕,人读后会贻害无穷。B.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规律。C.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D.时代不同,不能泥古不化,要懂得变通。55.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答案】52.C53.B54.A55.我不能把这个规律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学得到,因此年纪七十了却还要在年老时砍制车轮。【解析】52.C.徐则甘而不固:(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甘:松滑。故选C。53.句意为: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故断句为: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故选B。54.A.“圣人的书是古人的糟粕,人读后会贻害无穷”,观点偏激,不符合原文。故选A。55.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重点词语有:喻:明白;受:接受;是以:因此;斫:砍伐。本句翻译为:我不能把这个规律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学得到,因此年纪七十了却还要在年老时砍制车轮。译文:45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2020·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节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乐毅:战国时燕将。②骑劫:燕国将领。③田单:战国时齐人。④蔽:疲困。5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谢之曰                    谢:道歉B.先王举国而委将军             委:委屈C.会先王弃群臣                 会:正赶上D.遂捐燕而归赵                 捐:抛弃57.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A.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B.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C.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D.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58.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很有才能。替燕昭国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划归燕国。B.燕惠王继位不信任乐毅。他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乐毅逃到赵国,赵国封乐毅为望诸君。C.燕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认识到自己刚继位时被身边的人所蒙骗,不应责备乐毅。D.燕王动之以情劝说乐毅。认为乐毅为自己打算无可厚非,但这样就无法报答先王对乐毅的恩情。5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5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君。【答案】56.B57.C58.C59.齐国大将田单用计骗了骑劫,最终打败燕军。【解析】5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B.“先王举国而委将军”的意思是: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将军。“委”是“托付,委托”的意思,不是“委屈”。故选B。5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的意思是:寡人派骑劫代替将军,只是因为将军长久在野外作战,所以调将军回国,休养休养来共商国是。正确的句读是: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故选C。5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中的“让”是“责备”的意思;根据“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以及燕王认为“乐毅误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阂,抛弃燕国而投奔赵国”,从中可以看出其非常明确责备之意。故C项所说的“他认识到自己刚继位时被身边的人所蒙骗,不应责备乐毅”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59.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诈(欺骗、哄骗)、卒(最终)、败(打败,使……战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参考译文: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划归燕国。还有三座城邑未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继位,中了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派骑劫代替他。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齐国大将田单用计骗了骑劫,最终打败燕军,收复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的领土。燕王后悔了,又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燕国战败之机来攻燕。燕王便派人去责备乐毅,又向乐毅表歉意,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将军,将军为燕攻破了齐国,为先王报了仇,天下人莫不这是震动。寡人怎敢一刻忘记将军的功勋啊!不幸先王抛弃群臣而去,寡人刚刚继位,左右蒙骗了寡人。不过,寡人派骑劫代替将军,只是因为将军长久在野外作战,所以调将军回国,休养休养,共商国是。将军却误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阂,抛弃燕国而投奔赵国。为将军自己打算,固然可以;但是又怎样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恩情呢?”(2020·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45昔吴越钱忠懿王①能琴,遣使以廉访为名,而实物色良琴。使者至天台宿山寺,夜闻瀑布声近在檐外,晨起视之,瀑布下淙石处正对一屋柱,而柱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则良琴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也。即赂寺僧易之,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忠懿,一曰“洗凡”,二曰“清绝”,遂为旷代之宝。后钱氏纳土太宗朝,二琴归御府。南渡②初,流转至书川,叶梦得③上之。此乃择材之良法。大抵桐材既坚,而又历千余年,木液已尽,复多得风日吹曝之,金石瀑水之声感入之,所处在空旷清幽萧散之地,而不闻尘凡喧杂之声,取以制琴,乌得④不与造化⑤同妙?(文/明·余永麟撰《北窗琐语》)【注释】①吴越钱忠懿王:唐末五代时期的吴越国王钱弘俶。②南渡:指发生在两宋交替时期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金朝军队的南下追击而逃至江南。③叶梦得:南宋著名词人。④乌得:用于反诘,相当于“怎么能”。⑤造化:大自然。6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使以廉访为名(遣:派)B.即赂寺僧易之(易:轻易)C.遂为旷代之宝(遂:于是)D.叶梦得上之(上:进献)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忠懿A.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忠懿B.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忠懿C.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忠懿D.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忠懿6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忠懿王的使臣到天台的真实目的是帮吴越王找好琴。B.使臣在天台寺外面的瀑布旁的木屋找到了两把好琴。C.钱氏归顺宋朝时,把这两把琴送给了朝廷。D.这两把琴之所以好,是因为制作琴的木材好。6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私念曰:“若是桐木,则良琴在是矣。”【答案】60.B61.A62.B63.私下里想道:“如果这是一根桐木,那么良琴就在这里了。”【解析】60.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B.句意是:(使者)立即贿赂寺庙僧人交换了桐木。易:交换;故选B。456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句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省略的主语是“使者”,可根据主语的行为活动和结果来判断意义层次来划分。划波浪线处的句意为:取阳面的两块琴材,飞马报告给吴越王钱弘俶,请求再等一年斧砍雕琢,琴制成了,献给了钱弘俶。因此,正确断句应为: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忠懿;故选A。6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结合文段“使者至天台宿山寺,夜闻瀑布声近在檐外,晨起视之,瀑布下淙石处正对一屋柱”“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忠懿”可知,使者是在天台寺外面的瀑布外发现了桐木,后经一年的雕琢,制成了两把好琴;故选B。6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句中关键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有:私:暗地里,私下;念:思考,思虑;若:如果,假如;则:那么;是:此,这;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了”。参考译文:过去吴越国王钱弘俶擅长鼓琴,派使者以廉访为名,实际是去物色良琴。使者到了天台山,宿于山寺之中,夜间听到瀑布的渲泄轰鸣之声仿佛近在帘外,使者早晨起来细察,看到瀑布下面淙石处正对着一根房柱,而且柱子向阳,就暗自想到:“若是桐木,那么良琴就在这里了。”用刀子一削,果然是桐木。(使者)立即贿赂寺庙僧人交换了桐木,取阳面的两块琴材,飞马报告给吴越王,又请求再等一年斧砍雕琢,琴制成了,献给了钱弘俶,一琴名叫“洗凡”,另一琴名叫“清绝”,都是旷世的宝物。后来钱弘俶向宋太宗投降,二琴归于御府。高宗南渡时,二琴流转到了书川,由叶梦得献上。这才是选择琴材的好方法。大致说来桐树材质较为坚硬,又经历了千余年,木中水分已尽,又多得风吹日晒,金石瀑水的声音融入其中,其所在之处又是空旷清幽、人迹罕至之地,听不到尘世喧嚣的声音,取(这样的材料)来制作琴,怎么能不与大自然一样美妙呢?(2020·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①。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③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者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注释】①恣:放肆。②审:明白,清楚。③眦睚:瞪目怒视,此指极小的仇恨。6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恃恩自恣(依仗)B.程既审上晓音律(通晓)45C.罗程负陛下(辜负)D.卒不赦程(竟然)65.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B.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C.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D.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6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程刻苦研习音乐,因能演奏新奇巧妙的音乐使皇上动情而深受宠爱。B.罗程因为一点小仇恨而杀人,武宗勃然大怒,把他交付京兆尹法办。C.乐工们跪拜、哭泣说,罗程技艺精湛,如被处死,不能侍奉君王,将是永远的遗憾。D.宣宗不因偏好和人情而废法,以国法为重,是一个英明的君王。67.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2)上曰:“汝辈所惜者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文中画横线语句)【答案】64.D65.C66.B67.(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2)你们这些人惋惜的只不过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传下来的法律。【解析】64.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D.句意是: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卒:最终;故选D。6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句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主语是“乐工们”,可根据主语的行为活动和结果来判断意义层次来划分。划波浪线处的句意为:适逢皇上到花园中去,乐工们将要演奏,于是安设了一个空座,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因此,正确断句应为: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故选C。6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结合文段“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可知,罗程因小事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将他驱逐,交给京城地方长官处理;故选B。67.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句中关键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有:(1)是:这;非:不是;柿:削下来的木片;岂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洪水。(2)汝辈:你们;艺:技艺;耳:罢了;法:法律。45参考译文: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他在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依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还骄横放肆。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宫廷演奏。罗程知道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一天,罗程竟然因小事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将他驱逐,押赴他给京城地方长官处理。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技艺天下无人能比,想要以此打动皇上的心意。适逢皇上到花园中去,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安设了一个空座,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乐工们排列成队,走上前来,环绕在皇上跟前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众乐工向前来说道:“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但是我们这些臣民们都怜惜罗程天下无双的技艺,(他)不能永远侍奉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皇上说:“你们这些人,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2020·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闲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者也。【注】①赦宥yòu:原谅、赦罪。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端:古布帛长度名。④闲年:隔年。6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无使王烈闻之     闻:听到B.烈以布一端遗之     遗:丢C.或问其故               故:原因D.烈遂使人推之        使:派6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A.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B.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C.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D.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7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5A.王烈“以布一端遗之”,是因为盗牛人已经做出了悔改的承诺。B.先前的盗牛人后来帮人挑担,拾剑归还,成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C.故事中写到当时人们遇到事情会“告之烈”,可见王烈品德高尚,受人信赖。D.故事告诉我们:宽恕犯了错且真心悔改的人,可以收到好的效果。71.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答案】68.B69.C70.A71.当时社会上有个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了,盗牛人自己表示一定改正过错。【解析】68.B.句意:王烈便赠给了这个偷牛的人一匹布。遗,赠送。故选B。69.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现在这个人偷盗能悔过,怕我知道这件事情,说明他知道羞耻。知道羞耻,便会萌发向善之心。故断句为: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选C。70.A.根据文本第一段中的“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可知王烈“以布一端遗之”,是因为盗牛人知道羞耻,然后会萌发向善之心。故选A。7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盗,偷。者,……的人。之,代词,指盗牛者。言,说。过,过错。译文:国都中有一个人偷盗别人的牛,被牛的主人抓住了。偷盗牛的人自己说要能改正过错,而且说:“你如果能原谅我的话,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后来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给王烈。王烈便赠给了这个偷牛的人一匹布。有人便问王烈说:这个人既然是小偷,怕你知道这件事情,你反而给赠给他布,这是为什么?王烈回答说:“现在这个人偷盗能悔过,怕我知道这件事情,说明他知道羞耻。知道羞耻,便会萌发向善之心。所以,给他布,是劝他一心向善。”隔年的时候,有一个老人担着重担子,有人代替他担担子,走了几十里路,问他姓名,他不说。后来,这个老人把随身佩戴的剑遗失在路上。有人拾了剑,一直在那里守着,老人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拾剑人,原来这个人,就是先前替他担担子的人。老人认为他是仁义的人。把这件事情告诉给王烈。王烈。后来便让人推荐,原来此人便是那个偷牛的人。四、对比阅读(2021·湖北咸宁·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4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⑧焉。【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建善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坚定不变。⑧实:充实。72.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B.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C.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D.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73.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B.宜乎众矣                       宜:合适。C.固以树德                       固:牢固,坚固。D.贞以立志                       立:建立,树立。7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C.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D.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7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B.【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C.【甲】文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旨在表现莲的清冷、孤僻的特征。D.【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76.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①濯清涟而不妖。②竹性直,直以立身。45【答案】72.C73.B74.A75.C76.①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②竹子的秉性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解析】7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由此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故选C。7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B.有误,“宜”在这里的意思是“应当”。故选B。74.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B.代词,它,代竹子;C.代词,他,指卖油翁;D.代词,代石兽;故选A。75.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C.有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旨在表现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故选C。76.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1)“濯(洗)”“涟(水波)”“妖(艳丽)”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2)“直(正直)”“以(凭借)”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参考译文:45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乙: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2021·湖北鄂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7.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出名,有名)B.香远益清(更加)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7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无丝竹之乱耳B.何陋之有45C.水陆草木之花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7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这里并非自相矛盾。因为“斯是陋室”是实情,但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高雅、主人品德高尚而“何陋之有”。B.乙文在语言风格上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甲文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乙文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答案】77.D78.A79.C【解析】77.D.宜乎众矣(适宜)——应当、应该。故选D。78.例句中“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宾语前置标志;C.助词,的;D.助词,的;故选A。79.C.“说”侧重于议论,“铭”侧重于叙事。故选C。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45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2020·湖北黄冈·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8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种植)B.宜乎众矣(应当)C.少时,雨过天晴(一会儿)D.余以为妙绝(极点)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忽有大雨倾盆而至C.荷花为雨所洗                      余以为妙绝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实为花中仙子也82.用“/”划分文中画线句子的节奏。(划两处)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8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84.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①_________”,【乙】段赞荷为“②________”。【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③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表达作者④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答案】80.A81.D8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83.(1)(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2)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84.    ①花之君子    ②花中仙子    ③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④对荷花的喜爱、赞美45【解析】80.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亭亭净植(竖立)。故选A。8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B.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C.介词,被/动词,认为;D.助词,都表示判断;故选D。82.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故停顿是: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83.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注意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2)至:到。临:靠近。欣然:高兴的样子。食:吃饭。84.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莲,花之君子者也”看出,甲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之君子”,从“实为花中仙子也”看出,乙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中仙子”。甲文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乙文从“余以为妙绝”可以看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甲文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乙文译文:45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2020·湖北武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甲、乙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周敦颐传(节选)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8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       妖:艳丽B.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隐居避世C.有狱久不决        狱:监狱D.逵悟,囚得免       悟:明白86.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A.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B.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C.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D.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87.下列对选文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中“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B.《爱莲说》一文作者批评了陶渊明及世人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也表达自己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人生态度。45C.周敦颐在做分宁县的主簿时,一次审讯就解决了久拖未决的案子,得到县里的人称赞。D.王逵准备处死一个囚犯,周敦颐一人和王逵争辩,周敦颐非常气愤,打算辞官离开。88.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答案】85.C86.A87.B88.(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2)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王逵却想要加重他的罪惩治他。【解析】8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有狱久不决: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狱,案件。C错误,故选C。8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曰(说)/如此尚可仕乎(像这样还能做官吗)/杀人以媚人(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吾不为也(我不做)。故选A。87.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甲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等句子可知,《爱莲说》中作者对陶渊明所代表的隐者的态度是尊重,但是不赞同,B错误,选B。8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爱,喜爱。鲜,少。闻,听说。(2)法,按照法律。死,判处死刑。欲,想要。深,重。治,判罚。(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45(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2020·湖北随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戏:取笑。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8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孤常读书(孤: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研究儒家经典)B.卿今当涂掌事(掌事: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推托)。C.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于:向)         盲臣安敢戏其君(安:怎么)D.欲学,恐已暮矣(暮:晚、迟)      何不炳烛乎(何不:为什么不)90.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B.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C.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D.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9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9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B.同样是劝学,揣摩两者的语气,孙权是王者,他的语气是命令式的;师旷是臣子,他的语气是劝谏式的。C.【乙】文中师旷打了三个比喻劝晋平公学习,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乙】两文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不同。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说自己惜时苦学,学问高深,用现身说法说服吕蒙。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学习的重要,从而说服晋平公。【答案】89.A4590.D91.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92.B【解析】89.A.句意:我经常读书。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故选A。90.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故断句为: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故选D。9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安,怎么,哪里。为,作为。乎,呢。92.B.甲文当中,孙权劝说吕蒙要读书,既有君王命令的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又有作为朋友现身说法的真切劝诫。故选B。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2020·湖北襄阳·七年级期末)比较阅读文言文《陋室铭》与《项脊轩志》,完成下列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也室仅方丈③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④,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⑤45,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⑥,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选自《项脊轩志》)【注】①轩:小的房室。②旧:旧日的,原来的。③方丈:一丈见方。④渗漉:shènlù,渗透漏下。⑤葺:qì,修理房屋。⑥楯:shǔn,栏杆。9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无案牍之劳形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94.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95.用现代汉语翻译: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96.从写法上看,甲文划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9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对这种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答案】93.(1)指官府文书   (2)在94.B95.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或:房屋)不从上面漏土漏雨。96.用了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证明了“陋室”不陋。97.示例一:我很欣赏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但只要能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干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解析】9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案牍,官府的公文;于,介词,在。9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停顿节奏为: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故选B。4595.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余,我;修葺,修缮,修理;上,从上面。96.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手法。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事物的特征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更形象地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类比的手法,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突出作者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一样简陋,意在以古代明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与抱负,与他们一样,品德高尚,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孔子云:何陋之有”是画龙点睛之笔,运用反问,再次强调陋室不陋,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97.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同时也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在通晓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梳理内容,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语言通顺、有条理。无论欣赏与否,都要言之有据。可以选择欣赏,从“保持淡泊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方面来阐述;选择不欣赏,从“要有物质基础,才能有更好的精神享受”方面来阐述即可。参考译文:(甲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2020·湖北十堰·七年级期末)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45【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花之隐逸者也B.濯清涟而不妖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可以调素琴以刀劈狼首D.同予者何人晓之者亦舍然大喜99.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00.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101.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周敦颐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例并概述其事迹。【答案】98.D99.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100.B101.陶渊明因时局动荡,看到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因此辞官归田,躬耕田园,以此为乐,以求保持高尚的节操。【解析】98.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用法。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这里的“可以”等于现代汉语里的可以/用;D.都是“……的人”;故选D。4599.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中“丝竹”指世俗的乐曲,“乱”意思是“扰乱”,“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是使动用法,意思是“是……劳累”,“形”意思是“形体,身体”。据此翻译。10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B项应该是“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故选B。101.此题考查的是知识的积累。结合关键词“安贫乐道”,从知道的文人中选择一个,简述事迹即可。示例:颜回即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他居陋巷,吃的是简单的饭菜,这些条件别人都无法忍受,但他却不改变自己的志趣,勤奋好学,以读书为乐。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乙)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4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5 21:07:11 页数:45
价格:¥4 大小:87.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