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窸窣(sū)寥廓(liáo)百舸(kē)遒劲(qiú)B.罅隙(xià)讷讷(nè)绛皓(hào)稻菽(shū)C.芣苢(fū)子衿(jīn)吐哺(bǔ)贾人(gǔ)D.句读(dòu)跬步(guǐ)蹩脚(biē)脉脉(m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百舸”的“舸”应读“gě”;C.“芣苢”的“芣”应读“fú”;D.“跬步”“跬”应读“kuǐ”;“蹩脚”的“蹩”应读“bié”。故选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苍茫蜡炬万户候蓊蓊郁郁B.慰籍彷徨荫蔽侧耳倾听C.纤细斟酌铅笔盒五彩缤纷D.徂徕壬戌颓墙玉彻雕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形的能力。A.“万户候”的“候”应写作“侯”;B.“慰籍”的“籍”应写作“藉”;D.“玉彻雕栏”的“彻”应写作“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C。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C.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D.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探索新的艺术语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语境形容隋唐之时的不平凡,使用正确。B.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句子的对象是小伙子,不正确。C.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语境形容青年时期朝气蓬勃,青春焕发,使用正确。D.光怪陆离:形象奇异,色彩繁杂。语境形容人们观念与众不同,非常奇特,使用正确。故选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诗人表现在诗中的情,往往都经过了一个外化、物化、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采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将感情形象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B.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可有些人因为沉迷游戏,走上了暴力犯罪的歧途,乃至于荒废了学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又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内容、道德理念等,蕴藏着当代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的重要方法。D.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本市所有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注册民办园)要实现挂牌督导全覆盖,建立健全家园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和社区有序参与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除“由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语序不当,“走上了暴力犯罪的歧途,乃至于荒废了学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语序不当,应改为“荒废了学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乃至于走上了暴力犯罪的歧途”。C.成分残缺,应在“当代”前面加上“解决”。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象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土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类社会中,地缘基于血缘,并与血缘密不可分。“生死于斯”的地域固定了人和地的因缘。B.以血缘关系构建的群体,人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集居,因为养活群体的土地需要不断扩大。C.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由此可见,我们的籍贯和姓来自我们的父亲,这就是“血缘”。D.离乡漂泊的人只能费尽心思插进其他已经存在的社群,而一般不能独立自主地成长为新的社群。6.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血缘上的亲疏表现为地域上的靠近,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可见“地”的关联派生了社会关系。B.土地报酬递减律限制了人口繁殖引起的向内的精耕,并进而逼迫社群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C.乡土社会中地缘缺乏独立性,无法自主构建形成合力的社群。基于血缘的地缘构成现象在乡土社会非常显著。D.乡土社会中地缘脱离血缘、从而形成两者分离的情况相当少见。在乡土社会,居住年限并不十分重要。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分封制时期的诸侯国是基于血缘的稳定社会,血缘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而当时的地缘则是血缘关系的投影,且两者密不可分。B.当代中国的特色乡村中,新时代农民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诗意田园生活,农民工开始返乡安居,达到了血缘和地缘的合一。C.加拿大有很多地名与欧洲有关联,可见人们在离开欧洲来到北美后,仍然保持与原来乡村的血缘的联系,从而否定空间的分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自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因当时中国乡土社会血缘关系的强大,无法有效融入,从而形成了繁衍至今的客家人。【答案】5.D6.A7.B【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在人类社会中”错误,由原文“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可知,原文为“在稳定的社会中”,而不是“在人类社会中”。B项,“就不能集居”错误,由原文“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可知,原文为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C项,因果倒置,由原文“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可知,原因是“我们的籍贯和姓来自我们的父亲,这就是‘血缘’”,结果是“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D项,正确。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可见‘地’的关联派生了社会关系”错误,前后关系颠倒,由原文“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可知,原文说的是“社会关系”派生了“地”的关联。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B项,“当代中国的特色乡村中,……达到了血缘和地缘的合一”错误,由原文“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可知,血缘与地缘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当代中国的特色乡村不是原始状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B。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③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④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摘选自鲁迅《拿来主义》)8.第①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简洁、明了、准确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B.本段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词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调换。C.“运用脑髓”的意思指思考,需要啥要先拿定主意。D.“放出眼光”指分辨好坏,认真挑选;“自己来拿”是说有目地动手。9.第②段中“孱头”、“昏蛋”、“废物”三类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昏蛋”的态度是不敢接触(或逃避主义)B.“孱头”的态度是全盘否定(或虚无主义)C.“废物”态度是全盘接受(或投降主义)D.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有其正确的地方。10.第③段中“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D.“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答案】8.B9.C10.D【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B.“三个词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调换”错误,此处顺序不可调换,运用脑髓就是要有思考;放出眼光是要有鉴别,自己来拿是要有选择,只有思考后才能鉴别,鉴别后才能作出正确选择,故而不可调换。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错误,“昏蛋”的做法是“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对于旧宅子的一切都一把火烧光,是全盘否定。B.错误,“孱头”的做法是“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显然是不敢接触,拒绝逃避。D.“都有其正确的地方”错误,这三种态度都是失之偏颇的,除了昏蛋、孱头外,“废物”的做法是不加思考辨别选择一概接受下来,而且对于糟粕更是欣欣然接受,显然是错误的。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烟枪烟灯”的处理方式是“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可见,作者认为除了送进博物馆一点外其余都应毁掉,应该是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B.“鱼翅”的处理方式是“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可见,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C.“鸦片”的处理方式是“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可见,是用其可利用的好的部分,抛弃其糟粕部分,指的是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故选D。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摘选自苏轼《赤壁赋》)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愀然:心情复杂的样子B.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C.举匏樽以相属属:嘱托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下列对这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的第二段文字中讲了万物都有变与不变的两面,但重点放在“变”上。B.“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C.“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以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D.主客问答,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14.请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11.B12.C13.A14.(1)山水环绕,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2)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A.“苏子愀然”意思是“我的神色也忧愁凄怆起来”,“愀然”的意思是“忧愁凄怆的样子”;C.“举匏樽以相属”意思是“举起酒杯相互劝饮”,“属”为通假字,通“嘱”,意思是“劝人饮酒”。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意思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适”的意思是“享受,享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介词,被;介词,引出对象。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C.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乎:相当于“于”,在;形容词词缀,……样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重点放在‘变’上”分析错误,应该是“重点放在‘不变’上”。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缪”,同“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一片苍翠;“此非……”,判断句;“于”,被。(2)“斯”,这样;“往”,流去、逝去;“盈”,满;“虚”,缺;“卒”,最终;“消长”,消减和增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译文:我的神色也忧愁凄怆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胛。(杨万里《插秧歌》)(3)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4)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5)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7)这次第,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9)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10)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①.浪遏飞舟②.笠是兜鍪蓑是甲③.唯有杜康④.无边落木萧萧下⑤.同是天涯沦落人⑥.暧暧远人村⑦.怎一个愁字了得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⑨.官盛则近谀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遏”“笠”“鍪”“蓑”“沦”“暧”“谀”“摧”。1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2)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答案】(1)诗人想到孙权是因为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诗人想到刘裕是因为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诗人用孙权和刘裕的典故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2)相同点:结构上均“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和鉴赏用典手法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孙权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几乎可以克复中原。诗人一方面敬仰像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人物,借此表现自己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一方面想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分析能力。从相同点上看,两首词都是怀古之作,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语,以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语中都体现出了词的豪迈的特色——意境上雄浑壮阔。同时,两首词都是托古喻今之作,苏词是借对古人的凭吊来抒发自己被贬谪的不满,而辛词则是借古人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所以两首词都是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从不同点上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表达更加直接,用典不多,抒情多直抒胸臆,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在表达对自己贬谪的不满时,并没有用哀婉凄楚的笔调来抒发,而是表现出一种开阔明朗,旷达乐观的风格,显示出一股潇洒旷达的气韵。与此相对的是辛词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在词中的典故之中,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人的典故,抒情显得委婉含蓄,词人一心想要致力于抗金,无奈统治者不思进取,自己壮志不得申,这样,作者的情感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靠读者对这些典故的解读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所以在风格上显得含蓄,蕴藉,沉郁。17.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关部门启动“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请从下面候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推荐词。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不超过90个字。袁隆平郎平示例:(焦裕禄)他把手伸向远方,像一艘巨轮,开拓着前进的道路;他把心交给群众,像一支蜡烛,燃烧着奉献的灵魂;他把情洒向大地,像一块磁石,散发着独特的力量。【答案】(袁隆平):他像一头黄牛,默默耕耘在田畴,让地球战胜饥饿;他像一朵白云,缓缓漂浮在天空,让名利远离自己;他像一只蝴蝶,翩翩飞翔于丛林,让梦想抵达花丛。【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推荐词的能力。题干要求围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写“推荐词”,这就要求考生要抓住所选人物的主要事迹,清楚他的精神品质,明确人物的身份,同时要注意“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不超过90个字”这些要求。从示例来看,焦裕禄是人民公仆,主要具有“开拓、奉献、爱民”的特点,第一句将其比作“巨轮”,第二句将其比作“蜡烛”,第三句将其比作“磁石”,连续使用三个比喻句,而且这些句子句式结构相似,又构成排比。袁隆平是献身科研的科学家,他的特点是“远离名利,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由此可以想到喻体“黄牛”“白云”“蝴蝶”。郎平是女排名将,是女排教练,她的特点主要是“拼搏、进取、奉献”,由此可以想到喻体“利箭”“蜜蜂”“号角”,由此可以拟写为“她像一支利箭,把拼搏精神射向远方,诠释了奋斗的内蕴;她像一只蜜蜂,把无私奉献注入体内,抒写了人生的赞歌;她像一支号角,把青春追求融入乐声,唤醒了大国的梦想”。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城市里有或大或小的绿地,绿地多了,①___。但我们时常能看到一副“板寸”样子的草地,吸尘能力明显下降,因而频繁地剪草是不环保的做法。草高达50厘米,可修剪一次,科学研究发现,草长得高不光草叶能大量吸纳空气中的污染物,②___,下雨后就能把更多的雨水送到地下,③___,二来缓解城市内涝。【答案】①.①可以提升地表的吸尘能力②.②草根还会大量吸收地表的雨水③.③一来解决空气净化问题【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题,如本题就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考生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本题中,第一处,前面说“城市里有或大或小的绿地,绿地多了”,后面应是“绿地多”的功效,后面说“但我们时常能看到……吸尘能力明显下降”,由此可知此处是在说“吸尘”,所以填写和吸尘相关的语句即可。第二处,前文说的是草叶的功效,后面说“下雨后就能把更多的雨水送到地下”,可见此处说的应是草根。第三处,后文说“二来……”,可见前面应该是“一来”。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补写即可。四、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格桑梅朵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身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热闹。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胜了我的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的动作再自然不过了。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吓得我直往李大姐的身后躲。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看远处盛开的格桑花,一个部队的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的士兵,对正在修路的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干啥子?”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的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雪山上的格桑梅朵,送给你。”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花,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的名字。我把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的花。”以后的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的罐头盒。渐渐的,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的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兵,而是他的战友。我问他的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的车就翻下了悬崖……”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的,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的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选自《2014中国微型小说年选》)19.为什么小说在第四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20.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藏族士兵为代表的群体。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答案】19.①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侧面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③照应了后文藏族老阿妈的生病及士兵的感谢。20.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我”。①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我”的情感及思想转变的过程。②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感动。③表现了川藏线养路工人及牺牲的藏族士兵使“我”醒悟转变。④小说中的“格桑梅朵”也是我思想转变的媒介物。示例二: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①小说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献身事迹。②小说最后两段卒章显志,揭示了养路工人的工作意义:给藏区人民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③讴歌养路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④小说中的“格桑梅朵”象征了养路工人给藏区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示例三: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①“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人物群像。②小说明写“我”与藏族老阿妈、藏族士兵的故事,暗写父亲、李大姐等养路工人。③“格桑梅朵”含义是吉祥幸福,小说中的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等人都在为藏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甚至献出生命。④小说表现这一组人物群体为了藏区的幸福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解析】【19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小说在第4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作答时仔细阅读课文,先找到第四段中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的内容,再从内容、对人物的作用和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作答。从文中来看,小说在第4段主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和川藏公路线的繁忙,内容上,主要是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这为下文故事的展开设置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上,公路上车水马龙,欢歌笑语,川藏公路的热闹和繁忙离不开养路工人的工作,这也就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结构上,“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照应了后文救治藏族阿妈以及藏族小伙送花等情节。【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生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可以围绕小说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分析。如果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我”与周围人的关系、情感及思想转变的过程,如一开始“我”是被父亲逼迫来到这里,是“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在别人工作的时候“我”“通常这个时候,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而随着在这里的生活,藏族小伙的牺牲以及众多养路工人的奉献感动了“我”,让“我”醒悟转变过来,从而突出主题;而由“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的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小说中的“格桑梅朵”成也是“我”思想转变的媒介。所以“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如果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献身事迹,如通过“我”展现了父亲在这里的奉献,“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可军人出身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展现了“李大姐”等养路工人的工作,“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而小说最后两段卒章显志,揭示了小说主题,如“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赞美养路工人的奉献精神;由“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的花”可知,小说中的“格桑梅朵”象征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小说主人公是这些养路工人。如果小说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可以理解为小说主要情节是“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如通过“我”写父亲,写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写藏族士兵,这些人物构成一组人物群像,而这些人都活跃在川藏线上,为川藏线的顺利通行而付出,为藏区的幸福生活而奉献,从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群体为了藏区的幸福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格桑梅朵”含义是吉祥幸福。五、作文21.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到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甚至是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16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谁说落叶非胜景江山之美,妙在多维。近日,某市在特定路段于特定时间段、适合的天气情况下保留路面落叶,营造落叶景观,引发热议。对此,我的看法是,适当地保留落叶景观有助于城市名片的建立,落叶应当保留。对于传统观念持有者来说,落叶是一定要扫去的。落叶堆积在路面上易使汽车打滑,造成安全隐患。半腐殖质堵塞城市下水道系统,清理起来麻烦费力。若是遇上下雨天,落叶对还成了窝藏细菌、病毒和四害的天堂。可见,即使如此,该市也没有放弃保留落叶。落叶应当被保留下,恐怕不是因为客观和理性。周国平说,城市的颜色隐藏得很深,因为那根源是千年来无人有资历评说的历史;又隐藏得很浅,浅到一枝早春的嫩叶,一声巷弄里的吆喝就足以窥见一二。是啊,雪儿一落下来,北京就成了北平。他在《城市颜色》中写道:“北京的颜色大概是一片风霜下的,肃穆的青灰色”,我想,那大概是大雾迷蒙后迟睡的美人眼垂下的阴影,是她背后雪中屹立不折的梧桐。北京的颜色就从那梧桐叶里流淌出来,从那大雾大雪中弥漫出来。保留落叶,旨在守护这座城市的颜色,保留几处胜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一念废物,一念胜景。一位老作家在上世纪90年代去伦敦游赏,回来后却公开写文章批评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要知道,伦敦常年阴雨连绵,促使政府修建了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巧的下水管道系统。原来,下水道分布密集,雨水难以在地上集聚。“伦敦的雨天总少一点触感”,虽然免去湿鞋之苦,却也少了许多乐趣和独特的美。谁说落叶不是胜景呢?都是千篇一律的整齐干净,就真的美丽吗?换一个角度思考,事情会更明晰全面。落叶的隐患仍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出改进措施:加装落叶过滤网,在特定路段放指路牌提醒司机小心打滑等。只要用心相待,它也会报之以温情。落叶是城市的废渣,也是城市的宝物。落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把难题变成美景。更重要的是安放那些不知该看向何处的目光,那些有些疲累的心灵,那些漂泊者难以归根的相思。看窗外风拂过落叶潇潇洒洒,但留得秋味缕缕丝丝。【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为两部分,即对待落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后者是“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这两种态度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前者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后者是为了打造“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连接两部分的关键词是一个“但”字,这一转折,既表明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对立,也表明后者更是材料的关注点。材料陈述的是现象,对材料的理解,要透过现象去看,去悟。从两者的行为来看,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前者在于战胜自然,对待自然是对立态度,后者在于用自然来美化生活,对待自然是互融态度。从两者的出发点来看,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看待事物的视角问题。前者从净化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便利角度出发,是实用主义视角;后者从美化与诗意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是浪漫主义视角。立意角度:(1)肯定尽扫落叶的做法;(2)肯定保留落叶的做法;(3)寻找两者平衡点的辩证观点。参考立意如下:(1)用管理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安全;(2)从净化到美化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级;(3)让生活多一点诗意;(4)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者需要有人文情怀;(5)留住城市里的自然之美,让城市多一点个性和张扬;(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政管理服务理念也应该日益进步;(7)从“确保没有一片落叶”来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理就是一种庸政、懒政(8)对待落叶的态度要兼顾干净清洁安全与诗意美好浪漫,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9)尽在一个“容”字上——谈保护市容与对落叶宽容;(10)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存互生。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许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廊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珠海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13:47
页数:18
价格:¥5
大小:59.0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