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和2.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思想无外乎儒、道、法三家,佛家隐入其间。“道术天下裂”,各家实际上都是从道家而来,而道家最后看似转变为行方术之流的道教,而道教实际上已经是只有其名。正统道家的思想早已遍布于各家各派,各有侧重,始终在朝野之中流传下来。在漫长的中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更替的历史中,统治者也常常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从历史的大规律来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大凡封建王朝初立,面对着大乱之后的人口稀少和民生凋敝,朝廷大多会采用道家的无为思想让民生发展。而历史的经验也证明,一旦采用道家思想治国,国家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秦显然是行法家之治,法家某种程度上是对道家的显化,以君王之法代替天道,以有为显示无为,行强国之术,这暂且不论。历史上第一个行道家之法的大一统王朝是汉朝。经历了秦末的长期战乱之后,民生凋敝,民穷国弱,乃至于皇家凑不齐四匹同色的马来拉车,对外战争亦连战连败,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不得已靠行贿于冒顿王妃而脱身,汉朝初年由此被迫采用了典型的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来治国,并从汉初一直延续到汉景帝,持续七十多年,形成文景之治的盛世。景帝末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显示出国家之富庶。唐朝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又一盛世。由于唐皇室姓李,为了彰显自身得国之正,认老子李耳为祖,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道家也成为唐代的正统治国学说,唐高祖将道经列入科举考试,作为取士标准。加之隋末天下大乱,如同秦末一样,民生凋敝,因此唐初非常重视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贞观政要·论君道》言,“无为而治,德之上也”。终唐一朝,大体始终以“道”治国。宋对道家的崇信,并不亚于唐,例如太祖招当时的著名道士苏澄,采纳了其“无为无欲,凝神太和”的治国之策。此后北宋历任帝王,大都崇敬道家。正因为北宋对内采用了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则采用了以贸易减少战争的策略,成就了文明的高峰。到了南宋,虽然较之于北宋加强了军备,但对内依然采用了休养生息的策略,两宋时期成为中华历史上百姓生活最为富庶、安定的时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后,元、明、清三朝在立朝之初,也采用了无为之治的思想,例如怒必烈崇敬长春真人,以全真教为国教,内政上采取了兼容并包、减少官僚、休养生息的方式,而对外则鼓励在庞大的蒙古统治的欧亚大陆进行洲际贸易。这也直接促进了欧洲中世纪的瓦解和文艺复兴的开端。明初类似于宋初,同样在大量的时间奉行道家无为的思想。在朱元璋的影响下,明代帝王多信奉遂家思想,百姓安乐。清初,顺治和康熙皆为《道德经》作序注。有了清代前期的无为而治,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历史上统治者常常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完美无缺的,其关键就在于对无为的把握,无为中蕴含着无不为。如果一味地认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那么君主就会安于享乐,民风就会奢侈慵懒,官风就会腐败糜烂,国家就会驰于武备,最终要么矛盾累积而亡于内乱,要么外敌入侵而亡于外患。因此,无为之治也如同佛家修身一样,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才是无为无不为的辩证之理。(摘编自何哲《道与无为: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及对人类治理体系完善的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正统道家的思想遍布于各家各派,统治者也常采用道家思想来治国。而道教也继承了正统道家的思想。B.秦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名义上行法家之治,实际上采用道家思想治国,以有为显示无为,行强国之术。C.唐初采用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来治国,原因是唐皇室姓李,要认老子李耳为祖,彰显自身得国之正。D.道家思想中,无为蕴含着无不为。一味地认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最终可能会导致国家内忧外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说,提出观点;再分别从汉、唐等多个朝代的历史事实出发,阐述观点;最后总结,并指出无为无不为的辩证之理。B.文章由道家与各家各派之间的关系说起,提出历史上统治者常常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的观点,并且阐述了封建王朝初立时多采用无为而治的政策。C.文章引用《汉书·食货志》,阐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而引用《贞观政要•论君道》,是为了论证“终唐一朝,大体始终以‘道’治国”的观点。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举宋太祖采纳苏澄治国之策以及北宋历任帝王大都崇敬道家的例子,证明了宋对道家的崇信并不亚于唐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历了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建立的汉朝,因君王信奉道家思想而主动采用道家思想来治国。B.宋代成为中华历史上百姓生活最为富庶、安定的时期与其对内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不无关系。C.忽必烈在国家内部治理上采取了兼容并包、减少官僚、休养生息的方式,体现了道家的思想。D.受朱元璋影响,明代很多帝王信奉道家思想。清代前期的无为而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D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A.“而道教也继承了正统道家的思想”错误,原文是“而道家最后看似转变为行方术之流的道教,而道教实际上已经是只有其名”。B.“名义上行法家之治,实际上采用道家思想治国”错误,原文是“秦显然是行法家之治,法家某种程度上是对道家显化,以君王之法代替天道,以有为显示无为,行强国之术”。C.“原因是唐皇室姓李,要认老子李耳为祖,彰显自身得国之正”以偏概全,唐初采用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来治国的原因还有“加之隋末天下大乱,如同秦末一样,民生凋敝”。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C.分析不当,引用《贞观政要·论君道》是为了论证唐初非常重视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的观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君王信奉道家思想而主动采用道家思想来治国”错误,“因君王信奉道家思想”无中生有,“主动采用道家思想来治国”不合文意,原文是“汉朝初年由此被迫采用了典型的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来治国”。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于2020年10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表示,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在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震惊世界的伟大战争中,中国各部队共计290万人参战,登记确认的烈士为197653名。其中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因冻饿减员2.9万人,长津湖出现了3个“冰雕连”,几乎全部冻死在阵地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摘编自网络)材料二: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新时代,是否仍应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调查显示:(摘编自网络)材料三:在抗美援朝精神中,“抗”者为义,“援”者为仁。但“仁”和“义”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传统精神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即保家卫国。所以把国际主义跟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出国作战不只是为了朝鲜人民,也为了中国人自己。如果不去支持朝鲜人民保卫他们的家园,我们也不能保自己的家,卫自己的国。显然,“卫国”中体现着传统文化里“忠”的精神,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而“保家”是保什么呢?除了保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外,主要是保家乡父老,因此,“保家”也可以理解为对传统文化中“孝”的精神的反映。由此看来,抗美援朝精神就是传统的“忠、孝、仁、义”精神在现代战争中更大时空背景下的展现。(摘编自《抗美援朝精神的实质与时代化》,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材料四多年来,朝鲜战争始终都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著述众多。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的学者以及地方学者,都在不同场合就抗美援朝战争历史问题与国外学者有过交流,但总体上讲,中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交流和研讨远远不够。在2020年推出《抗美援朝战争史》英文版之前,还没有一部能够代表中国立场、中国观点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著作走向世界,令人感到遗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殷鉴不远,但总有人患历史健忘症,一再重犯历史错误。抗美援朝战争是史学研究的一座富矿,需要学者和出版社付出更大的努力,推出更多的高质量作品,唤起历史记忆,提供历史借鉴,让人铭记历史,放眼未来。期待有更多的抗美援朝研究著作问世,期待更多的抗美援朝史著作能够译成多种文字,让世界人民能够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这场战争,更好地认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为增进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摘编自《让世界倾听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声音》)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军民一道浴血奋战两年零9个月,最终取得胜利。B.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斗事迹,这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分不开。C.“抗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义”,“援朝”体现了“仁”;而“卫国”“保家”则分别是“忠”“孝”精神的体现。D.2020年,英文版《抗美援朝战争史》的出版,彻底改变了中外学者在相关历史问题上交流和研讨不足的局面。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天气恶劣、装备不足等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铸成了钢铁长城。B.新时代应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从材料二可知,00后对此认可度最高,年龄越小认可度越高。C.材料二中,对抗美援朝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赋予“不畏困苦,顽强乐观”的人不足四成。D.如果有足够多高质量的抗美援朝研究作品并把它们译成多种文字,世界人民全面客观地了解这场战争就有可能。6.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答案】4.D5.B6.①缅怀先烈,珍惜和平。②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忠、孝、仁、义”精神)。③致敬人民英雄,牢记初心使命。④铭记历史,放眼未来。【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彻底改变了中外学者在相关历史问题上交流和研讨不足的局面”理解错误,从原文“在2020年推出《抗美援朝战争史》英文版之前,还没有一部能够代表中国立场、中国观点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著作走向世界”可看出,这种局面的改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故选D。【5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的能力。B.“年龄越小认可度越高”分析错误,从材料二可知,90后低于80后。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依据材料一“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在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震惊世界的伟大战争中,中国各部队共计290万人参战,登记确认的烈士为197653名。其中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因冻饿减员2.9万人,长津湖出现了3个‘冰雕连”’,几乎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等内容,以及材料二,在中国青年报关于新时代是否仍应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的调查中显示,从70后到00后,有95%以上的人认为应该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60%的以上的人认为抗美援朝赋予我们“保卫和平,心怀家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等精神财富。由此可知,我们纪念抗美援朝,主要是因为抗美援朝能让我们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其次,依据材料三“由此看来,抗美援朝精神就是传统的“忠、孝、仁、义”精神在现代战争中更大时空背景下的展现”等内容可知,我们纪念抗美援朝,主要是因为抗美援朝能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忠、孝、仁、义”精神。再次,依据材料四“殷鉴不远,但总有人患历史健忘症,一再重犯历史错误。抗美援朝战争是史学研究的一座富矿,需要学者和出版社付出更大的努力,推出更多的高质量作品,唤起历史记忆,提供历史借鉴,让人铭记历史,放眼未来”等内容可知,我们纪念抗美援朝,主要是因为抗美援朝能让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让世界人民能够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最后,综合四则材料内容可知,我们纪念抗美援朝,主要是因为抗美援朝能让我们向这些人民英雄们致敬,牢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推进新时代向前稳定发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乾山村的新老师朱传辉乾山村四十几户人家,恁找不出十个年轻小伙来,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谁家年轻小伙愿在这么个地方穷待?都出外打工去啦。孩子们也不愿上学去,想着跟叔伯姑嫂们往外跑。不只乾山村如此,附近的村子也是。都说南边有个地方,叫深圳,钱好挣,挣多挣少总比在家侍候那一亩三分地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杨老师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的。杨老师梳了个整齐的小分头,一身西装,打个领带,到了村口的时候,看看左右没人,就掏出小刷子来把沾灰的皮鞋重新擦得油亮——第一天上班嘛。到了上班的地方,杨老师才发现,花名册上明明有五十四个人,坐在教室里的却只有七八个。杨老师就找到村主任说,这些不肯上学的孩子,是不是很穷?村主任说,鸟,穷倒不是很穷。杨老师说,那就应该上学,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杨老师把这番话说得很流利,那都是背了十几年的书本上原原本本的话。杨老师还说,不让适龄儿童上学是违法的。村主任说,鸟,孩子们在教室里待不住有啥法?杨老师说,那家长就该管住孩子。村主任说,鸟,这话好说,也要家长愿意呀。杨老师就一家一家去游说。杨老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管老人女人孩子,见了杨老师,听了杨老师的话,都很尊敬的样子。可到了明天,没上学的还是没上学。杨老师就在日记里记道: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微小的利益,大概就是小农经济最大的弊病吧?杨老师还发了一番很深远的议论,写了有三四页纸。杨老师在日记本里发完了他的议论,第二天就换了一身当地农民的衣服出门了,那是杨老师从一个村民家买来的。杨老师走过田埂,趟过小溪,看到打谷场上的树荫下有一群人在聊天,杨老师就悄悄走过去。大家聊在兴头上,加上杨老师换了衣服,就没人注意他。后来注意了,就有点拘谨。杨老师说,鸟,这衣服还挺合身的。大家听杨老师骂了个鸟字,就都笑了起来。就有人问杨老师家在哪里,有几口人,有没找媳妇。杨老师一一答了,和他们一样坐在地下,双手抱着膝盖,嘴里叼着根草,聊了一上午,就有人请杨老师上他们家坐坐。杨老师说,不急哩,有时间哩。再见杨老师时,人家就热情多了。杨老师抄起扁担就给人家挑水。人家说,杨老师,不敢哩。杨老师说,客气啥。杨老师的“啥”字说得很不标准。从溪边一趟回来,杨老师的肩上像扒去一块皮似的痛。后来杨老师就常给那些儿女外出的老人挑挑水,人家也不时留杨老师吃饭,杨老师也不推辞,抓个碗就吃。杨老师还打着赤脚帮人割禾插秧,开头笨拙,渐渐就熟了。这时候杨老师走在路上就有人远远地向他打招呼了。妇女们都叫他大兄弟,杨老师听了就笑。大家就觉得杨老师其实挺随和的,就也有人主动来找杨老师聊聊天。后来有一天,村里接到了上头派下来的任务,说有一条路打这过,每个村要提供多少多少土去填低洼地。村里年轻人少,劳力不够。村里人着急了:运土可以叫车拉,可这里土质硬,挖土最难办,杨老师说,别急。就到一片山地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取了一些土,拿到城里一个同学那里化验了一下粘性密度湿度什么的,回来又量了量,再用公式算了算,对大家说,该这么挖。大家就按杨老师的办法,从山的底部掏个洞往里挖。杨老师说这个洞不超过多高多宽多深的限度就不用担心塌方。洞挖好了,杨老师就叫人远远地往洞顶泼水。水浸入土里,一胀开,半座山丘的土都倒了下来。结果三四天的活,半天就干完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村民都服杨老师,这一年的村主任选举,都要选杨老师当村主任。杨老师笑着拒绝了,说,我当不了村主任。大家说,像杨老师这样聪明的人当不了谁还能当呢?杨老师就很想说书上的一句话,又怕把大家唬住,想了半天,还是不知道用本地话咋说,就还是按书上的说了。杨老师说,读书可以让人变聪明。这一次大家却静静地听了下去。杨老师就接着说,你们的孩子出去打工,最多每个月挣个七八百就顶天了,还要累死累活;读了书的人出去,一个月赚好几千,也有赚一两万的,还可以坐办公室。你们不相信可以写信去问问你们在外打工的儿女,看是不是这样。父母们就给儿女们去了信,儿女们回信说,爹,娘,杨老师的话没错。于是,村里的孩子们,一个两个,都被大人给揪到教室里去了。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主任在和杨老师说话的时候张口就是“鸟”,说明村主任对杨老师来村里教书一事持有排斥的态度。B.小说描写了杨老师刚到乾山村时非常注意仪表形象一事,这是为了表现杨老师对工作的重视程度。C.为了和乾山村的村民多接触,杨老师和村民拉家常,干农活,学讲地方方言,最终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D.小说情节上首尾呼应,小说开头写家长对孩子上不上学不管不问,结尾写家长揪着孩子去上学,形成了首尾呼应。8.小说中“乾山村”村民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说明。9.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杨老师利用知识帮助村民顺利完成了挖土”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7.A8.①缺乏远见。不顾孩子们的教育,放任他们放弃学业。②闭塞落后。对外来的杨老师不愿接受,面对挖土的难题束手无策。③渴望改变。当看到杨老师能力后,他们选杨老师当村主任,并主动拉回了辍学的孩子们。9.①丰富了杨老师人物形象,展现了杨老师知识丰富的一面。②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波澜。杨老师利用知识帮助村民顺利完成了挖土一事是情节的转折点,村民对杨老师的态度由拒绝到接纳,再到现在的佩服。③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要改变村庄面貌,首先要让村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说明村主任对杨老师来村里教书一事持有排斥的态度”错误,从文中对话内容来看,“鸟”是村主任的方言,并无排斥杨老师来村里教书之意。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谁家年轻小伙愿在这么个地方穷待?都出外打工去啦。孩子们也不愿上学去,想着跟叔伯姑嫂们往外跑。不只乾山村如此,附近的村子也是……”“杨老师说,那家长就该管住孩子。村主任说,鸟,这话好说,也要家长愿意呀”可知,村民不顾孩子们的教育,缺乏远见。从“不管老人女人孩子,见了杨老师,听了杨老师的话,都很尊敬的样子。可到了明天,没上学的还是没上学。杨老师就在日记里记道: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微小的利益……”“村里年轻人少,劳力不够。村里人着急了:运土可以叫车拉,可这里土质硬,挖土最难办……”可知,村民闭塞落后,对杨老师让孩子们上学的建议不接受,面对挖土的难题又束手无策。从“村民都服杨老师,这一年的村主任选举,都要选杨老师当村主任……”“父母们就给儿女们去了信,儿女们回信说,爹,娘,杨老师的话没错。于是,村里的孩子们,一个两个,都被大人给揪到教室里去了”可知,村民渴望改变,所以他们看到杨老师的能力后,要选杨老师当村主任,并主动拉回了辍学的孩子们。【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杨老师说,别急。就到一片山地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取了一些土,拿到城里一个同学那里化验了一下粘性密度湿度什么的,回来又量了量,再用公式算了算,对大家说,该这么挖。大家就按杨老师的办法,从山的底部掏个洞往里挖。杨老师说这个洞不超过多高多宽多深的限度就不用担心塌方。洞挖好了,杨老师就叫人远远地往洞顶泼水。水浸入土里,一胀开,半座山丘的土都倒了下来。结果三四天的活,半天就干完了”,杨老师利用科学知识帮村民解决了难题,展现了杨老师知识丰富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后来有一天,村里接到了上头派下来的任务,说有一条路打这过,每个村要提供多少多少土去填低洼地。村里年轻人少,劳力不够。村里人着急了:运土可以叫车拉,可这里土质硬,挖土最难办……”,村里遇到的难题,让故事陡生波澜,而杨老师利用科学知识帮助乡民完成上头安排的任务,变成了情节发展的转折点,从此村民们开始佩服杨老师的学识,真正认可了杨老师的价值,认可了科学知识的价值。从揭示小说主旨的角度看,正是“杨老师利用知识帮助村民顺利完成了挖土”一事,让村民们正直认识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必要性,促成了小说“村里的孩子们,一个两个,都被大人给揪到教室里去了”的结局,点明了村民的观念改变,突出了小说的主旨,要改变村庄面貌,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宝绘堂记苏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注]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注]王君晋与:王诜,字晋卿,太原人,徙居开封(今属河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B.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C.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D.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B.五音,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C.驸马都尉,原为陪奉皇帝乘车之近臣,后用来称帝婿,简称“驸马”。D.熙宁,年号,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提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观点,然后用历史人物及个人经历加以佐证。B.老子认: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丧失本心,但圣人暂且用来寄托心意,不会因此废除这四样东西。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认为,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被人拿走了就把它当作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这样喜欢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就是快乐而不是祸害了。D.文章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缘由,即王君晋卿建了一座用来储藏全部书画的宝绘堂,要作者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这件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2)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答案】10.D11.A12.B13.(1)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那么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2)所以用这篇文章告诫他,希望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此二者”作“好”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不吾予”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予吾”,结构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错误,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老子认为:……但圣人暂且用来寄托心意,不会因此废除这四样东西”错误,原文为“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可知,“但圣人暂且用来寄托心意,不会因此废除这四样东西”是作者的观点,而不是老子的看法。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留意”,把心意留滞,古今异义词;“释”,释放,释怀;“胜”,尽,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是”,代词,指这篇文章;“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或许可以,希望;“病”,祸害。参考译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把它看作是快乐的事情,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蜡制的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生喜欢而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那么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它,等到消失之后就不再记挂它了呢?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用这篇文章告诫他,希望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日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卢汝弼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注]望故乡。[注]龙堆:白龙堆,古时西域一沙丘名,今在罗布泊一带。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刚到农历八月就看见边塞白霜纷飞、柳树半黄的景象,极言边塞条件艰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第二句蓬草随风飘去,象征守边战士在外飘零,大雁南飞寄托了战士慷慨激昂之情。C.前两句所状均为季节性景物,“陇头流水关山月”却是永恒存在,给人以历史厚重之感。D.诗人以精心选择的景物,挖掘秋塞的悲剧意蕴,表现出征人乡愁的复杂浓郁和凝重深沉。15.有人说末句是全诗灵魂,尤其“泣”字点睛,请结合内容进行赏析。【答案】14.B15.①在悲凉秋色中,登上龙堆,遥望故乡,无限愁苦,现实、历史的、悲秋的、伤别的、思乡的、怀人的一股脑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遂化为一腔悲泪夺眶而出。②“泣”字给人不能放声大哭,唯有啜泣压抑之感。强化了悲剧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大雁南飞寄托了战士慷慨激昂之情”错。“大雁”代表思乡,第二句中大雁南飞寄托的是战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及炼字的能力。尾联“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意思是将士们个个泪流满面,悲伤地登上白龙堆,向故乡的方向望去。古人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塞外逢秋,感慨尤多。边关冬早,八月即有严霜飞降。在草木摇落的秋寒,地上的“柳半黄”最使征夫敏感,因为折柳赠别乃古有风俗,柳之色衰形败极易勾起伤别之意。空中“蓬根吹断”最让戍卒心酸,因为戍卒远在异地、辗转奔波就如同飞蓬无根无蒂、随风飘荡一样,两者不同类却同命运。天上“雁南翔”最叫边人悲伤,因为雁可南去而人不能归,所谓鸿雁传书不过是传说而已,因而只有目送归鸿,愁断回肠。“陇头流水关山月”以永久性存在,作为历代边卒泪流血淌的见证物,给秋塞之悲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内容。在征人眼里,河中流的是愁,山内装的是恨。他们的愁长似水,恨大如山。何况“陇头流水”和“关山月”又是两曲乐府古歌,主要写征战之苦和离别之恨。那些古老的苍凉悲壮之音最易激起征人心灵颤震。于是,现实之悲与历史之悲化为一体,真是关山无垠,流水无穷,边愁无限。在悲凉秋色感染下,龙的传人登上龙堆,遥望那望不见的故乡,无限愁苦——现实的,历史的、悲秋的、伤别的、思乡的、怀人的——一古脑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遂化为一腔悲泪夺眶而出。尽管征人望乡的形象早已有之,但卢汝弼着一“泣”字,强化了悲剧色彩,便具鲜明个性。“泣”字给人不能放声大哭,唯有啜泣压抑之感。他用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因而,“泣”的与其说是征人,不如说是诗人的忧患之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卫风·氓》中,写婚后女子没有一天不是早起晚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舍里飘荡着袅袅炊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客人慨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长流不息。【答案】①.夙兴夜寐②.靡有朝矣③.暧暧远人村④.依依墟里烟⑤.哀吾生之须臾⑥.羡长江之无穷【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夙”“寐”“靡”“暧”“墟”“臾”“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诸子学尤其是近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升温,成为哲学、文学和史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与肇始于乾嘉学派的诸子学______。因此,()。事实上,近代诸子学既与乾嘉学派具有______的理论渊源,又与乾嘉学派不可______。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两者立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相去甚远,秉持的立言宗旨和价值诉求______。正如近代哲学肩负着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的双重历史使命,近代思想家对诸子思想的解读和诠释也直接服务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斗争和现实需要。也就是说,近代诸子学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理论初衷与意蕴特质。深入剖析近代诸子学的时代特征,有助于既直观感受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差异,又有助于当下诸子学研究进行历史借鉴。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脉相承亲密无间相提并论截然不同B.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等量齐观迥然相异C.一以贯之亲密无间等量齐观截然不同D.一以贯之不可分割相提并论迥然相异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学术界一直侧重强调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传承关系,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重视不够B.学术界一直对差异重视不够,关于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而侧重强调传承关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学术界一直侧重强调传承关系,关于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而对差异重视不够D.学术界一直对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之间的差异重视不够,而侧重强调二者的传承关系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有助于既直观感受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差异,又有助于为当下诸子学研究进行历史借鉴。B.既有助于直观感受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差异,又有助于当下诸子学研究提供历史借鉴。C.既有助于直观感受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差异,又有助于为当下诸子学研究进行历史借鉴。D.既有助于直观感受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差异,又有助于为当下诸子学研究提供历史借鉴。【答案】17.B18.A19.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以贯之: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根据语境,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与肇始于乾嘉学派的诸子学之间有继承关系。第一空选用“一脉相承”。不可分割:不容许割裂、拆开。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根据语境,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不能割裂、拆开。第二空选用“不可分割”。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根据语境,近代诸子学既与乾嘉学派有差别,不能同等看待。第三空选用“等量齐观”。迥然相异:差别很大,明显不一样。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根据语境,近代诸子学既与乾嘉学派秉持的立言宗旨和价值诉求差别很大。第四空选用“迥然相异”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先说“传承”,再说“差异”,和前后文衔接更好,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C项中,“关于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独立成句,与前后文衔接不好,排除C项。故选A。【19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将“既”放在第一个“有助于”前面;二是搭配不当,将“进行”改为“提供”;三是成分残缺,在“当下诸子学”前添加介词“为”。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云层内的各种微粒因为碰撞摩擦而积累电荷,当积累的电荷量足够多时,会产生放电的现象。而放电通道中释放的巨大热量使周围空气受热而急剧膨胀,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发出强烈的震动,并伴随巨大的爆炸声。这就是我们能看见闪电和①。云层与地面间发生放电时,喜欢挑软柿子捏,即优先通过距离近且导电性好电阻小的路径,电阻越小就越吸引喜好走捷径的闪电。人体、树木、金属等的导电性远比空气的导电性好,这就给人或建筑物等带来被雷击的风险。当建筑物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上会聚集大量感应电荷,与带电云层形成一个电容很小的电容器。当感应电荷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时,避雷针尖端的电场强度足够大,使得它与云层之间的空气被击穿,电阻急剧减小,形成放电通道。避雷针通过导线连接地面,其电阻与建筑物相比小很多,电荷将沿着导线传入大地,避免②。由此可见,所谓“避雷针”,③。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请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20.①听到雷声的原因②建筑物被雷电破坏③其实是“引雷针”21.因为云层与地面间发生放电时,优先通过距离近且导电性好的路径,而人体等的导电性远比空气的导电性好,所以有被雷击的风险。【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该段的一个总结,结合上文分析,该段明确了写作对象闪电和雷声,另外就是分析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空处需要填的除了对象,还包括总结原因,据以上信息确定“这就是我们能看见闪电和”后需要填的信息为:听到雷声的原因。第二空:结合上文“避雷针通过导线连接地面,并电阻与建筑物相比小很多,电荷将沿着导线传入大地”分析,说明的是避雷针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即避免被雷电破坏,于是确定“避免”后填:建筑物被雷电破坏。第三空:“由此可见”中显示了结尾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再结合“所谓”和“避雷针”确定答案处应该是称呼性质的信息,再结合“导线传入大地”的信息得出答案:其实是“引雷针”。【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和选用句式的能力。由第二段“云层与地面间发生放电时,喜欢挑软柿子捏,即优先通过距离近且导电性好电阻小的路径,电阻越小就越吸引喜好走捷径的闪电。人体、树木、金属等的导电性远比空气的导电性好”中提取出两点原因——“云层与地面间发生放电时,优先通过距离近且导电性好的路径”“而人体等的导电性远比空气的导电性好”。由“这就给人或建筑物等带来被雷击的风险”提取出结果,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由于)……所以”“使得”“导致”等加以连接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21岁的史铁生,正值青春年华,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失去了双腿,从此再也站不起来.只能与轮椅终生相伴。在那些饱受折磨的日子里,他自嘲道“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史铁生一边思考生命的意义,一边写下《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著作,被誉为“一座文学的高峰”。②“在这个处处充满变数的时代,逆境无处不在,只要你还在前进,就一定会经历起落和失败。”(保罗·史托兹《逆商》)班级拟举办“逆风飞扬,直面挫折”主题班会,请你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在主题班会上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任务驱动作文题。材料①讲述了史铁生失去双腿后,笔耕不辍,努力思考生命的意义,最终取得不凡成就的故事;材料②引用保罗·史托兹的话,直接指出逆境之于人生的不可避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材料可知,逆境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命题,人人都会在生命中遇到逆境,无从逃避,唯有面对。史铁生面对人生逆境时,尽管饱受折磨,但并未放弃,以乐观的态度、进取的精神、不懈的奋斗战胜痛苦,对抗逆境,最后取得成就。史铁生面对逆境的态度,是正向的、积极的、值得学习的。因此,材料实则指出了面对人生逆境时应有的态度:沉着冷静,客观看待,理智应对,如果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往往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局面变得更棘手;乐观积极,开朗阳光,避免落入悲伤自怜、绝望苦闷的泥淖,鼓起勇气,认真思考,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和机遇;在逆境中,如果实力不足,暂时无法对抗困难,要学会忍耐和坚持,平静等待,努力承受,到时机成熟时,再全力抗争、击败困境。解读任务,题目要求以“逆风飞扬,直面挫折”的主题写作发言稿,注意班会的写作情境。面对人生逆境,有人选择了放弃,有人选择了随波逐流,而有人却抓住机会,在逆境中超越自我,让自己的人生得到了跃迁,不同的态度对人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此,行文时,首先要综合地指出应直面逆境的态度,再结合论据,具体分析直面逆境的方法,最后重申观点,进行总结。立意:1.直面逆境,迎难而上。2.在逆境中寻找生机。3.承受逆境,静待花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邵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珠海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14:31
页数:18
价格:¥5
大小:78.9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