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自贡市富顺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自贡市富顺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C.煤炭燃烧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实验室用含有炭粉的铁制备绿矾(FeSO4⋅7H2O),下列装置应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稀释浓硫酸B.用装置乙溶解铁粉C.用装置丙分离炭粉和硫酸亚铁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硫酸亚铁溶液制FeSO4⋅7H2O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点燃棉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4.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玻璃破碎D.过氧化氢分解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D.纯水是无色、无臭、澄清透明的液体则无色、无臭、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纯水 6.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和防治都与化学有关,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防止水土流失B.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防止湖海出现“赤潮”C.不允许焚烧农作物秸杆--防止空气污染D.限制生产不符号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防止汽车尾气7.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属于(    )A.分子B.原子C.阳离子D.阴离子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362464反应后质量/gX524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26gB.乙是反应物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1: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9.下列有关单宁酸(C76H52O46)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52:46B.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化学性质稳定,不需要密封保存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OH+H2SO4=Na2SO4+H2OB.Fe+2NaCl=2Na+FeCl2C.6HCl+Fe2O3=3H2O+2FeCl3D.3KCl+Al(NO3)3=AlCl3+3KNO311.为了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用塑料可乐瓶子分别盛满以上三种气体,各倒入15 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12.关于化学方程式3Fe+2O2- 点燃  Fe3O4,四位同学有如下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B.C.D.13.“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丁所含元素相同B.乙和丙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D.化学方程式中甲、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14.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C还有抗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是氧化物B.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C.维生素C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D.维生素C的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3:4:3 1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氯元素的化合价:B.溶于水后的水温:C.地壳中元素含量:D.铁元素质量分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6.如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2)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3)写出A、C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写出化学式:A______;B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18.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大气污染物中的______气体有关(2)目前大部分家庭都使用天然气做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3)生活中经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公路中间护栏是用钢铁制作的,需要在表面刷油漆来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_(5)游泳池中经常用硫酸铜作消毒剂,但是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桶盛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19.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长期饮用硬度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并采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也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3)如图2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物质是______;②t3℃时将50g甲物质放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③某温度下,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______;④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用橡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______并盖上______.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猜想Ⅲ: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分解速率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______.【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21.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 (3)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理念的制备方法是______(填序号)(4)在制取氧气时,某同学用装置C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2.缺钙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小明同学从食物中摄入钙元素的量不足,每天需要服用2片某种钙片.该钙片标签中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假设钙片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请计算: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2)碳酸钙中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3)小明同学每天从钙片中摄入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要有计算过程,下同)(4)若小明改用喝牛奶(每100ml牛奶中含钙≥0.10g)来补充钙,每天至少需要喝多少毫升牛奶?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D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炭粉不能,用装置乙溶解铁粉,故选项说法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答案:D解析:解:A、点燃棉线,有烧纸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棉线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4.答案:D解析:解: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的分解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证明水分子可分,故选项正确。故选: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必须是化学变化。本题难度不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新分子,所以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必须是化学变化。5.答案:C解析:解:A、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不是指氧气的单质,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A错误;B、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而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B错误;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也不带电,故C正确; D、无色、无臭、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纯水,例如氯化钠溶液也是无色、无臭、澄清透明的液体,但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A、根据氧化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B、根据单质的含义进行解答;C、根据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进行解答;D、根据无色、无臭、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纯水进行解答.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6.答案:A解析:解: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而不是水土流失,故A错误;B、含磷洗涤剂的使用能使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现象,故B正确;C、焚烧农作物秸杆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能污染空气,故C正确;D、汽车尾气的排放出的氮的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会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A.A、根据工业废水任意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B、根据含磷洗涤剂的使用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C、根据焚烧农作物秸杆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D、根据汽车尾气污染环境;本题把化学融入了生活,体现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7.答案:C解析:解:图示微粒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是带正电的阳离子。故选: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微粒结构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8.答案:B解析:解: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36g+2g+4g+64g-52g-4g-24g=26g,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反应后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36-26):(64-24)=1:4,该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9.答案:D解析:解:A、单宁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228:13:18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应该是每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当其树干、树枝断裂后,其中所含的单宁酸(C76H52O46)就被氧化变红,说明化学性质不稳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单宁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B、每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根据提供信息可以判断物质的性质;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除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是否遵循客观事实,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书写正确;反应条件是否正确;是否配平;“↑”或“↓”标注是否正确等。A、题给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错误;B、铁和氯化钠不能反应,错误; C、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3H2O+2FeCl3,正确;D、氯化钾和硝酸铝不能反应,错误。故选C。  11.答案:B解析:解: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变化的是氧气和空气,无法鉴别氧气和空气,故选项错误。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D、用塑料可乐瓶子分别盛满以上三种气体,各倒入15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塑料可乐瓶子变瘪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故选:B。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12.答案:C解析:解:A、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化合反应。正确;B、铁和氧气化合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质量增加。正确;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各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56:2×32:232=21:8:29.错误;D、铁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正确。故选:C。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生成物质量方面的情况、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可以判断物质的所属类别.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答案:D解析: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和丁所含原子的种类相同,所含元素种类也相同,故A正确;B、乙是化合物,丙属于单质,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共涉及三种元素,故C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丁含有同种的原子,其它物质中不含有,化学方程式中甲、丁的化学计量数相同,不一定为1,故D错误。故选:D。A、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B、根据化合价原则、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分析;C、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试题通过给出的微粒模型,检测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14.答案:D解析: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而维生素C中有三种元素,故A错误,B、在计算元素质量比时,是将相对原子质量和角标相乘后的比值,C、H、O的质量比是:(6×12):(8×1):(6×16)=9:1:12,故B错误,C、维生素C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有是由原子构成的,宏观用元素叙述但元素不能论个数,故C错误,D、维生素C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有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化学式C6H8O6可以看出原子的个数比是3:4:3,故D正确.故选D.15.答案:A解析:解:A、氢显+1价,氧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氢、氯气、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0、+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于水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错误;C、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排列顺序错误;D、铁元素质量分数由低到高的顺序是Fe2O3、Fe3O4、FeO,错误;故选A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进行解答;B、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分析;C、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物质溶于水的温度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6.答案:CD B SO2(或SO3)。解析:解:(1)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粒子,CD的质子数都是16个,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2)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的微粒是阳离子,观察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B微粒的质子数是13,核外电子数是10,符合此特点,是阳离子;(3)A粒子质子数是8,属于氧元素,C粒子质子数是16,属于硫氧元素;所以在化合物中硫元素显+4或+6价,氧元素显-2价,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SO2(或SO3);故答案为:(1)CD; (2)B; (3)SO2(或SO3)。(1)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2)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的微粒是阳离子;(3)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及对元素概念的掌握和化学式的书写。17.答案:C Fe2O3 3C+2Fe2O3- 高温  4Fe+3CO2↑ Fe+CuSO4=FeSO4+Cu解析:解:(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B是氧化铁,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G是铜,A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C和D,D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所以D是铁,A是碳,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F加热会生成铜,所以F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B是Fe2O3;(2)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 高温  4Fe+3CO2↑;(3)反应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1)C;Fe2O3;(2)3C+2Fe2O3- 高温  4Fe+3CO2↑;(3)Fe+CuSO4=FeSO4+Cu。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B是氧化铁,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G是铜,A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C和D,D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所以D是铁,A是碳,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F加热会生成铜,所以F是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8.答案:(1)二氧化硫 (2)CH4 (3)煮沸 (4)隔绝氧气和水 (5)Fe+CuSO4=Cu+FeSO4解析:解:(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有关;故填:二氧化硫;(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3)生活中经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4)护栏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隔绝氧气和水;故填:隔绝氧气和水;(5)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前面,所以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填:Fe+CuSO4=Cu+FeSO4。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9.答案: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吸附作用 加热煮沸 丙 75 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 甲<丙<乙解析:解:(1)如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2)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长期饮用硬度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并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也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答案为:吸附作用;加热煮沸;(3)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物质是丙,故答案为:丙;②t3℃时将50g甲物质放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答案为:75;③某温度下,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剂;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④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甲<丙<乙;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甲<丙<乙;(1)电解水的实验;(2)水的净化; (3)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0.答案:锥形瓶 2H2O2- MnO2  2H2O+O2↑ 用水润湿 水 玻璃片 C Ⅰ 将加热K2MnO4产生的气体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不是,因为KMn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或因为高锰酸钾在受热时发生分解) 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什么?解析:解:(1)图中仪器a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2)实验室制取氧气,B装置是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所以所用试剂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在用橡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使收集的氧气不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还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2H2O2- MnO2  2H2O+O2↑;润湿;水;玻璃片;C;(3)[实验验证]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说明不是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故猜想Ⅰ错误;验证氧气的产生还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看是否复燃;故答案为:Ⅰ;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拓展延伸]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实验反思]通过高锰酸钾控制在250℃即可分解,而氯酸钾需要较高的温度,可以提出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为什么二者分解的温度不同等;故答案为: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多少?答案:(1)锥形瓶; (2)2H2O2- MnO2  2H2O+O2↑; 用水润湿; 水;  玻璃片; C; (3)Ⅰ;将加热K2MnO4产生的气体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不是,因为KMn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或因为高锰酸钾在受热时发生分解);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什么?(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2)根据反应装置的特点确定制取气体的药品,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橡皮管连接的方法回答;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收集方法及注意的事项;(3)【实验验证】根据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得出结论;要验证猜想II,可以用验证氧气的方法来确定氧气的有无,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现象;【拓展延伸】根据高锰酸钾及氯酸钾反应的特点及催化剂分析回答;【实验反思】提出与制取有关的问题即可.本题考查了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然后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一定要有明显的现象差别才可以,所以在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否会生成氧气探究中,就有两个方案可以参考,质量变化法和生成物检验法,掌握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性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1.答案:试管 A ① 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解析: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3)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节能环保;故答案为:①;(4)在制取氧气时,某同学用装置C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故答案为: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3)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节能环保;(4)在制取氧气时,某同学用装置C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答案:100 10:3:12解析:解:(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12+16×3+16=100;故填:100;(2)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3)=10:3:12.故填:10:3:12;(3)根据题意,每片含碳酸钙0.75g,每天需要服用2片某种钙片,小明同学每天从钙片中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75g×2×40%=0.6g.故填:0.6g;(4)每100mL牛奶中含钙≥0.10g,则若小明改用喝牛奶,每天至少需要喝牛奶的体积为100mL×0.6g0.1g=600mL.故填:600mL.(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根据题意,每片含碳酸钙0.75g,每天需要服用2片某种钙片,据此结合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题意,每100mL牛奶中含钙≥0.10g,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3 页数:18
价格:¥3 大小:218.02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