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2020-2021学年北京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8
2
/38
剩余3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0-2021学年北京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锈蚀B.海水晒盐C.冰雪消融D.玉石雕刻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元素与碳元素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3.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石油C.氧气D.海水4.为纪念卢瑟福在科学上的贡献,人们将104号元素命名为.下列关于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rfB.rFC.RfD.RF5.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满空气,经测定其中所含氧气的体积为42L,则其中氮气的体积为( )A.78LB.39LC.168LD.100L6.下列物质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作供氧剂B.轻质碳酸钙粉末做牙膏摩擦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D.干冰做制冷剂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8.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C.Na比Na+少1个电子D.Na+的最外电子层是稳定结构 9.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关于严禁在森林高火险区野外用火的通告》要求,严禁带火种上山林。下列图标属于“禁止带火种“图标的是( )A.B.C.D.10.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离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电子数C.原子核的质量约等于电子的质量D.分子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11.对下列化学符号及其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aCl ②Al ③Fe2+④ClO2A.①②④都可以表示 1个分子B.③表示 1个亚铁离子C.④表示二氧化氯分子中含有氯原子和氧分子D.①和④含有相同的元素,故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同12.人体中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使牙齿和骨骼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下列关于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磷酸钙是一种碱B.羟基磷酸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羟基磷酸钙由5种元素组成D.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13.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O2+3H2- 钌-膦铬合物 加压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复分解反应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C.分子数目数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D.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14.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关于图表提供的资料或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可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酸、碱、盐的溶解度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D.根据空气质量周报,可知道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15.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I-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裂变是一种物理变化B.碘I-127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I-133属于同种元素C.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D.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16.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病。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素C属于有机物B.锥生素C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C.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D.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31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B.FeC.H2OD.C601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铜片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固体表面析出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蓝色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最终变红色19.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燃放鞭炮时,应远离人群和可燃物C.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抽油烟机 D.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20.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都属于氧化反应C.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21.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22.可用于物质的反应容器、给物质加热、又可用于收集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A.烧杯B.集气瓶C.试管D.锥形瓶23.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用酒精灯的内焰部分给物质加热2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利用排水法收集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后撤离导管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先等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25.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只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现将 11.6g 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 将生成物先后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已知: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确保每一步都被充分吸收,测得浓硫酸增重 7.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石灰增 22gB.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为 8.4gC.混合气体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D.混合气体中甲烷与一氧化碳分子数之比为 3:226.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移走蒸发皿B.测液体体积C.测木块长度D.测物体质量27.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B.连接仪器时,先将玻璃管润湿,后轻轻将玻璃管旋入胶皮管中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2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所以糖溶于水变成糖水也属于化合反应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2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稀有气体原子是稳定结构,结构稳定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C.两个带电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这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D.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人看到镜中的“自己”变大,则人在镜中的像变大30.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能做燃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搜救犬搜寻地震中的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3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B.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掐断蚊香燃烧的一段可熄灭蚊香,原理是隔离了可燃物D.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2.漂白粉的制取原理是:2Cl2+xCa(OH)2=CaCl2+Ca(ClO)2+H2O.反应中X的数值为( )A.1B.2C.3D.433.“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产生骨质疏松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C.霉变大米经高温蒸煮后可食用D.使用乙醇汽油能杜绝汽车尾气污染3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D.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3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B.都能用排水法C.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集气法D.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3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蒸发食盐水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7.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内加入铁钉B.熄灭酒精灯C.连接仪器D.O2的验满38.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B.1L黄豆和1L芝麻混合,体积小于2L,证明微粒间有间隙C.盛石灰水烧杯敞口放在空气中,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D.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证明铁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9.如图表示了实践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B.图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图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40.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B.西瓜榨成汁C.汽油挥发D.高梁酿成酒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5.0分)41.“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其净水原理如下图: (1)通过滤网可去除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2)抗菌活性复合滤料中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①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②家庭中,将自来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42.如图是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序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几种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填写字母)(2)A表示的粒子对应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______周期(3)选用图2表中的元素填空,能形成A2B2型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43.用煤作燃料时,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______是为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2CaCO3+O2+2SO2=2CaSO4+2X,X的化学式为______,“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44.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应用“蛟龙号”深潜器“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新型水处理剂轻质防弹装甲车用到的材料特种钢高强度涤纶纳米铁粉碳化硼(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_。(2)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生石灰b.活性炭c.纯碱 (3)纳米铁粉还能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汞离子),写出铁粉与含硝酸汞(化合物中,汞为+2价)的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就能燃烧,燃烧时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4)碳化硼(B4C)是一种防弹材料中的成分。将B2O3与过量的C在高温下反应,得到B4C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5.0分)45.化学物质在我们的身边。请从①金刚石、②钛合金、③石墨、④干冰四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填写在空白处。(1)可用来人工降雨的物质______;(2)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3)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4)可用来做干电池电极的物质是______。(5)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①煤、______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②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______(填一种)、生物质能等。46.在学习了水的净化后,家住汾河边的张帆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略带臭味的水样,他模拟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如图:(1)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可以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沉降,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2)操作②中他使用了______除去了水中的臭味。(3)取液体D滴入肥皂水,搅拌,发现有较多浮渣,说明液体D中含有较多的______,经过操作③之后,重复上面的操作,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47.“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实质.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A、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B、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变成了新微粒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改变(2)醋酸(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酸,具有酸的通性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写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醋酸与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请写出醋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如图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如图1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4)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如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抗胃酸药复方氢氧化镁片铝碳酸镁片有效成分Mg(OH)2AlMg(OH)3CO3构成微粒Mg2+、OH-Al3+、Mg2+、OH-、CO32-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铝碳酸镁与盐酸反应为: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则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填微粒符号).(5)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A、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E、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48.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采集成功,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太阳光下将火炬伸向凹面镜,将其点燃。利用燃烧的条件是______。采用关闭燃气灶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______。(2)煤、______和天然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①甲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②相同条件下,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_(选填“大”或“小”);③丙能生成酸雨,其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______;④请补全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______O22H2O+2SO2。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锂电池是指电极材料含金属锂或含锂化合物,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电池.银白色的金属锂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种,它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成氧化锂;锂还能和水剧烈反应变成氢氧化锂(LiOH),同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 最早出现的锂电池利用化学反应Li+MnO2=LiMnO2提供电能.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一类新型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大量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家用小电器上.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构成,正极材料(如石墨)和负极材料(如LiCoO2)均能传导电子,电解液在正、负两极之间起输运离子、传导电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采用一种类似摇椅式的工作原理,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间来回穿梭,从一边“摇”到另一边,往复循环,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由于锂离子电池中包含的电解液多含有机物,普遍存在易燃问题,在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等滥用的状态下,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常常会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因此,目前大多数数码产品都会配备相应的保护元件,当检测到电池到达满电状态,会自动切断充电电路.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锂的物质性质有______(答一条即可). (2)锂离子电池由______构成.(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LiCoO2,其中Li为+1价,则Co的化合价为______.(4)锂电池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有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5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51.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1)请你找出装置图中错误的地方填在下列横线上:______;(2)上述装置改进后,过滤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任写一条);(3)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4)若要制得纯水,还需采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52.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某兴趣小组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方案Ⅰ:在两玻璃片上同时分别滴加少量相同体积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将2张湿润的pH试纸分别置于距玻璃片上方15厘米处(如图甲),比较2张pH试纸变色的时间。方案Ⅱ:将一支约35厘米长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将一湿润的pH试纸置于玻璃管的中间。在玻璃管两端同时分别滴加2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后,迅速塞上橡皮塞(如图乙),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1)方案I实验中,观察到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针对此现象,你的合理猜想是______。(2)请指出方案I的两点不足之处______。(3)多次进行方案II的实验,均观察到试纸先变蓝色,得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______。53.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Y型管体积(已去除胶塞占的体积)为a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b mL。实验步骤: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加热红磷至燃烧;反应结束并冷却后,读取注射器中水体积为c mL。(1)实验中红磷和水要足量,目的是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求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54.某化学实验小组决定探究:在一个门窗金币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用______集气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气体各两瓶.比较项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二氧化碳的含量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的含量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解:A、钢铁锈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海水晒盐,是利用了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冰雪消融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A解析: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氧元素与碳元素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A、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空气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特征、地壳中元素含量、纯净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解:A、啤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石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海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啤酒、石油、海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4.答案:C解析:解: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只有一个字母表示时这个字母一定大写;元素符号有俩个字母表示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选:C。元素符号只有一个字母表示时这个字母一定大写;元素符号有俩个字母表示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5.答案:C解析:解: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满空气,经测定其中所含氧气的体积为42L,则氮气的体积为42L÷15×45=168L。故选:C。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6.答案:A解析:解:A.氧气可用作供氧剂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这里使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轻质碳酸钙粉末做牙膏摩擦剂使用了碳酸钙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C.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其物理性质,故错误;D.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错误。故选:A。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答案:C解析:解: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8.答案:C解析:解:A、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所以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B、钠离子有两个电子层,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所以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故B正确;C、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所以Na比Na+多一个电子,故C错误;D、因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正确。故选:C。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来分析稳定性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的质子和电子来分析它们的转化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及它们的性质的分析,学生应能从微粒的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明确最外层8电子是稳定结构来分析性质. 9.答案:C解析:解:A、选项A的标志是禁止点火,故A错;B、选项B的标志是禁吸烟,故B错;C、选项C的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故C正确;D、选项D的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故D错。故选:C。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了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的实际应用及解题能力10.答案:A解析: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说法正确.B、离子中核电荷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说法错误;C、原子核的质量约等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故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A.A、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B、根据离子中核电荷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C、根据原子核的构成考虑;D、根据分子构成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结构及特殊原子的构成.11.答案:B解析:解:A、①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②Al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错误;B、③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故B选项正确;C、④表示一个二氧化氯分子中含有一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选项错误;D、①和④含有相同的元素,但是①和④的微观构成粒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选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答案:D解析:解:A、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Ca10(PO4)6(OH)2还能电离出磷酸根离子,所以不是碱,应该是个碱式盐,故A错误;B、羟基磷酸钙,人体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化学式为Ca10(PO4)6(OH)2,可由羟基磷灰石制得,是一种无机物,故B错误;C、根据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Ca10(PO4)6(OH)2 可知羟基磷酸钙由Ca、P、O、H4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羟基磷酸钙中磷酸根的化合价为:(+2)×10+6x+(-1)×2=0,x=-3,磷元素的化合价为:y+(-2)×4=-3,则y=+5;故D正确;故选D.A、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Ca10(PO4)6(OH)2还能电离出磷酸根离子,进行解答;B、羟基磷酸钙,人体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化学式为Ca10(PO4)6(OH)2,可由羟基磷灰石制得,是一种无机物,进行解答;C、根据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Ca10(PO4)6(OH)2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3.答案:D解析:解:A、反应物中有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钌-膦铬合物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而在化学反应中生成新的物质,那么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必然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在该反应中发生了改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含量多了会造成温室效应,该反应能吸收二氧化碳,且生成甲醇和水,所以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B、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考虑;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新物质的形成,这个过程要发生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根据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可知该反应物能吸收二氧化碳.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14.答案:B解析:解:A、相对原子质量表列出的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可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B、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给出的是物质的溶解性,不能知道物质的溶解度,故B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获得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空气质量周报给出了空气污染物,能知道空气质量级别,故D正确;故选:B。A、相对原子质量表列出的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给出的是物质的溶解性,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获得结晶的方法,D、空气质量周报给出了空气污染物.本题考查了常见表格以及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15.答案:D解析:解:A、核裂变是原子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化,则核裂变是一种物理变化,故A正确;B、碘I-127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I-133属于同种元素,因为它们为质子数相同的不同类原子,但为同种元素,故B正确;C、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说法正确,故C正确;D、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其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所以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D. 由题意可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可推测正确选项.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6.答案:B解析:解:由维生素C(C6H8O6)可知:A、维生素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C正确;D、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8:6=3:4:3,故D正确。故选:B。由维生素C(C6H8O6)可知:其元素组成;其分子的构成;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等信息。掌握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方法和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了解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17.答案:B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C.该符号是水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符号是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答案:B解析: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铜片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溶液最终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19.答案:C解析:解:A、室内起火时不能打开门窗,否则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应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正确;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故错误;D、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迅速逃离,故正确。故选:C。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B、燃放烟花爆竹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应远离人群和可燃物;C、根据天然气的成分以及泄漏时的处理办法分析;D、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逃生措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20.答案:B解析: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A正确;B、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氧化反应,电解水不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C、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 D、净化水的步骤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所以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故D正确。故选:B。A、根据物质分类知识进行分析;B、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来考虑;C、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分析;D、熟记常见净化水的方法。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物的概念、氧化反应的概念、以及净化水的方法等即可顺利解答。21.答案:D解析: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正确。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灭火,正确。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利用了降温的方法灭火,正确。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虽然能灭火,但是这种方法会损坏电视机,家用电器着火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不正确。故选:D。可以根据具体的失火原因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方法,灭火时要隔绝具体的情况选择有效的灭火方法.22.答案:C解析:解:A、烧杯可用于物质的反应容器,可用于给物质加热,但不能用于收集少量气体,故选项错误。B、集气瓶不能用于物质的反应容器、不能给物质加热,故选项错误。C、试管可用于物质的反应容器、给物质加热,可用于收集少量气体,故选项正确。D、锥形瓶可用于物质的反应容器,可用于给物质加热,但不能用于收集少量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3.答案:B 解析:解: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故选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4.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先等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25.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测得浓硫酸增重7.2g则生成7.2克水”,因此氢元素的质量为:7.2g×218×100%=0.8g;此氢元素的质量,全部来自甲烷,则可知甲烷的质量为:0.8g÷(416×100%)=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2g-0.8g=2.4g,完全燃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1244×100%)=8.8g,则一氧化碳质量为11.6g-3.2g=8.4g,碳元素的质量为:8.4g×1228×100%=3.6g,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6g÷(1244×100%)=13.2g;A、由题意可知碱石灰吸收了二氧化碳,增重应是13.2g+8.8g=22g,故A正确;B、由上述计算可知,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为8.4g,故说法正确; C、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为(2.4g+3.6g):0.8g=15:2,故说法正确;D、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2g16:8.4g28=2:3,故说法错误。故选:D。根据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中含有的元素,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题目中常见的类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关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26.答案:B解析:解:A、移走蒸发皿要用坩埚钳,故A错;B、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C、标尺的用法:刻度线与被测物靠紧,图示放反了,故C错;D、在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故选B.A、移走蒸发皿要用坩埚钳;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C、根据标尺的用法考虑;D、根据在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27.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后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错误。B、连接仪器时,先将玻璃管润湿,后轻轻将玻璃管旋入胶皮管中,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8.答案:A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质子数是10,氖原子质子数也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错;C、糖溶于水变成糖水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故D错.故选A.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糖溶于水变成糖水属于物理变化;D、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其应用,知道溶液的特点,催化剂的应用.29.答案:C解析:解:A.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钠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把它们看出无机物,故说法错误;B.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还有其他离子,例如钠离子,故说法错误;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带电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这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故说法正确;D.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不变,该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钠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把它们看出无机物;B.根据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还有其他离子进行解答;C.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分析;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来分析.本题是一个理化综合题,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粒子的结构、电荷的性质以及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解题的关键.30.答案:B解析: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人体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警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1.答案:B解析:解:A、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选项说法正确;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火灾更加严重,选项说法错误;C、掐断蚊香燃烧的一段可熄灭蚊香,原理是隔离了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所以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故正确;故选:B。A.根据防范爆炸分析判断;B.根据促进燃烧的措施;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D.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32.答案:B解析:解: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后钙原子个数相等,则x=1+1,x=2。故选: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由反应前后钙原子个数相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3.答案:B解析:解:A.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产生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故错误;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正确;C.霉变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错误; D.乙醇汽油中的汽油燃烧也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使用乙醇汽油不能杜绝汽车尾气污染,故错误。故选:B。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C.根据霉变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来分析;D.根据乙醇汽油燃烧的产物来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本题适合用排除法来解答,只要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说法,可排除该选项。34.答案:C解析:解:A、空气液化,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中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D、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5.答案:C解析:收集气体时不但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还要考虑气体是否有毒,若有毒则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有毒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而气体的密度可以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较来确定密度的大小。A.CO有毒,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A说法错误;B.CO2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B说法错误; C.CO2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CO有毒,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说法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此选项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故选C。 36.答案:C解析: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深入试管内,操作正确;B、蒸发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操作正确;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食盐易潮解,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操作正确。故选:C。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滴管使用时要悬空竖直,不能伸入试管内;B、根据蒸发食盐水注意事项判断。C、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领解答。此题是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37.答案:C解析:解:A、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玻璃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玻璃导管连接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8.答案:C解析:解:A、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不能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黄豆、芝麻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证明微粒间有间隙,故选项说法错误。C、盛石灰水烧杯敞口放在空气中,石灰水逐渐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黄豆、芝麻是宏观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9.答案:D解析:解:A、反应①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制取的是火碱,故选项说法正确.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过氧化氢分解、水分解生成氧气,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均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②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可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实现,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圈Ⅱ中的化学反应氧气与碳、磷、硫、铁反应,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反应①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分别是过氧化氢分解、水分解生成氧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反应②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D、圈Ⅱ中的化学反应氧气与碳、磷、硫、铁反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盐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0.答案:D解析:解:A、木柴劈成块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西瓜榨汁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高粱酿成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41.答案:难溶性 吸附 煮沸解析:解:(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通过滤网可去除难溶性杂质。(2)①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气体;②家庭中,将自来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答案:(1)难溶性;(2)吸附;煮沸。(1)根据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解答;(2)①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气体进行分析;②家庭中,将自来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可以正确解答。42.答案:(1)C;(2)三;(3)H2O2。解析:解:(1)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在C中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2)A表示的粒子对应的元素是钠元素,原子的核外应有三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3)由图2表中的元素可知,能形成A2B2型化合物是过氧化氢,化学式是:H2O2。故答为:(1)C;(2)三;(3)H2O2。(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回答;(2)根据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分析回答;(3)根据图2表中的元素及形成的化合物的种类的特点分析回答。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的方法与应用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43.答案: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的燃烧 CO2 清除可燃物解析:解:煤块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是为了使煤与空气充分接触,利于煤充分燃烧.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2CaSO4+2X,反应前钙、碳、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2、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0、8、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成语“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的燃烧;CO2;清除可燃物.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成语“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4.答案:涤纶(或高强度涤纶) 特种钢 b Fe+Hg(NO3)2=Hg+Fe(NO3)2 化学 热 2B2O3+7C- 高温 B4C+6CO↑解析:解:(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特种钢属于铁合金;故填:涤纶(或高强度涤纶);特种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b;(3)铁与硝酸汞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汞,化学方程式为Fe+Hg(NO3)2=Hg+Fe(NO3)2;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就能燃烧,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Fe+Hg(NO3)2=Hg+Fe(NO3)2;化学;热; (4)B2O3与过量的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B4C和CO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B2O3+7C- 高温 B4C+6CO↑,故填:2B2O3+7C- 高温 B4C+6CO↑。(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净化水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难度不大。45.答案:④ ① ② ③ 石油 二氧化硫 太阳能等(答案不唯一)解析:(1)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带走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④;(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硬度大,镶在玻璃刀头上可用来裁玻璃;故答案为:①;(3)钛合金密度比较小,硬度大,不易被腐蚀,可制造“人造骨“;故答案为:②;(4)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故答案为:③;(5)①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答案为:石油;二氧化硫;②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潮汐能、氢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故答案为:太阳能等(答案不唯一)。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能反映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完成填空;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并不大,结合课本知识就能顺利解答。46.答案:吸附 过滤 活性炭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出现较多的泡沫解析:解:(1)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使之沉降,操作①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方法,是过滤操作;故填:吸附;过滤;(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3)取液体D滴入肥皂水,搅拌,发现有较多浮渣,说明液体D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经过蒸馏后得到的是蒸馏水,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再加入肥皂水后搅拌,出现较多的泡沫,几乎没有浮渣出现;故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出现较多的泡沫。(1)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以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47.答案:(1)D;(2)H++OH-=H2O;2CH3COOH+Zn=(CH3COO)2Zn+H2↑;(3)④;(4)OH-;CO32-;(5)BD解析:解:(1)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微粒的大小和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微粒本身没有变化.(2)由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即:H++OH-=H2O;醋酸与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醋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醋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Zn=(CH3COO)2Zn+H2↑.(3)由“过氧基”的结构特点可知,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④.(4)铝碳酸镁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碳酸,碳酸易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分别是OH-、CO32-.(5)根据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一共有3种原子,故A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成,故B正确; C、由反应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有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故C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但原子不可再分,故C错误;E、由图可知,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4:6=2:3,故D正确.故答案为:(1)D.(2)H++OH-=H2O;2CH3COOH+Zn=(CH3COO)2Zn+H2↑.(3)④.(4)OH-、CO32-.(5)BD.本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问题较多,容易被弄糊涂了,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难度一般。48.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消除可燃物;(2)石油;(3)①-2;②大;③1:1;④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微观示意图的应用等,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能够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凹面镜能够聚光,聚光时温度升高,当达到燃料的着火点时,燃料能够燃烧起来,所以凹面镜在燃料燃烧中起到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关闭燃气阀门后,隔离可燃物,从而熄灭火炬;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消除可燃物;(2)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故填:石油;(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H2O+2SO2:①甲物质为H2S,其中氢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②甲气体为硫化氢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是34,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相同条件下,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填:大;③丙能生成酸雨,故丙物质为SO2,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32:(16×2)=1:1;故填:1:1; ④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O2的化学计量数为3;故填:3。 49.答案:银白色 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3 2Li+2H2O=2LiOH+H2↑ 避免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或使用保护元件等(答一条即可)解析:解:(1)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等,金属锂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密度小等;故填:银白色;(2)由题干材料可知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薄膜和电解液构成;故填: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3)在LiCoO2中Li为+1价,氧为-2价,设Co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x=+3;故填:+3;(4)锂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2H2O=2LiOH+H2↑;故填:2Li+2H2O=2LiOH+H2↑;(5)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有:避免过充(或避免过放、短路、热冲击等;使用保护软件等).故填:避免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或使用保护元件等(答一条即可).(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根据锂离子电池的构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来分析;(4)根据锂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解答;(5)根据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解答.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原电池的涉及,金属的腐蚀及防护以及新型化学电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50.答案:(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解析:解:(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故答案为:(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1)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2)根据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考虑;(3)根据氮气难溶于水,红磷燃烧实验误差分析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51.答案:未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破损 吸附 蒸馏解析:解:(1)图中缺少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2)滤纸破损,则混合物就会不经过滤直接进入烧杯;待滤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态混合物也会从过滤器外侧流下;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滤液也会浑浊.(3)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4)蒸馏可以得到纯水,若要制得纯水,还需采用的净水方法是蒸馏.故答案为:(1)未用玻璃棒引流; (2)滤纸破损; (3)吸附; (3)蒸馏;(1)根据过滤实验的“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2)滤纸破损、待滤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都会造成滤液浑浊.(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4)根据蒸馏可以得到纯水解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也是中考考试重要内容之一. 52.答案: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颗粒 污染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易受环境影响 其他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解析:解: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氨气、氯化氢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1)方案I实验中,观察到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针对此现象,合理猜想是: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颗粒;(2)通过分析可知,方案I的两点不足之处是:污染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易受环境影响;(3)多次进行方案II的实验,均观察到试纸先变蓝色,得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其他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故答案为:(1)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颗粒;(2)污染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易受环境影响;(3)其他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根据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氨气、氯化氢具有刺激性气味,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53.答案:保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ca×100%解析:解:(1)实验中红磷和水要足量,以确保Y型管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同时有足够的水进入Y型管,从而保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填:保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2)根据实验数据,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式为:b-ca×100%。故填:b-ca×100%。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水进入Y型管,进入Y型管中水的体积即为Y型管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54.答案:排水解析:解:可用排水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气体各两瓶.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两瓶样品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教室内空气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操场上空气在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教室内空气在燃着的木条熄灭,而操场上空气在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说明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故答案为:排水;比较项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两瓶样品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教室内空气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操场上空气在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的含量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教室内空气在燃着的木条熄灭,而操场上空气在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根据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支持燃烧,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0-2021学年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三十五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丹东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普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乌鲁木齐130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邢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4:39
页数:38
价格:¥3
大小:272.79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