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石家庄市高邑县、新乐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石家庄市高邑县、新乐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是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稳定性B.氧化性C.可燃性D.吸附性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测定溶液的pH3.对下列说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构成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D.燃着的木条伸人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D.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反应5.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水的净化B.物质的用途①水的净化方法有很多,其中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②生活污水可以随便排放河水中。③活性炭在水的净化中起吸附作用。①肥皂水可用来鉴别硬水和软水。②氧气可用来急救病人。③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对物质分类的认识D.对安全的认识①氧化物中一定都含有氧元素②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③高锰酸钾是化合物。①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②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③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A.AB.BC.CD.D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用考虑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B.红磷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C.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D.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O2P2O57.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B.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D.向一定量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8.加压或降温能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都是无色的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C.加压使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硅、磷、硫、氯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B.不同元素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D.磷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15 11.招远是有名的温泉之乡,温泉水中溶解了钙、镁等20多种矿物质。下列有关温泉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温泉水是混合物B.可用肥皂水检验温泉水是否属于硬水C.活性炭可将温泉水变为纯净水D.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1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B.倾倒液体C.移走蒸发皿D.闻气味13.习总书记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下与该要求一致的做法是(    )A.焚烧秸秆B.植树造林C.污水入河D.掩埋垃圾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C检验碳酸盐D鉴别NaCl、NaOH和稀盐酸三种溶液A.AB.BC.CD.D15.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x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B.该化学方程式中x=1C.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16.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D.与 11H互为同位素17.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也可以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点燃  4CO2+2X+6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B.X属于氧化物 C.X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C.物质N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13:619.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P+O2  点燃  P2O3B.H2O2 MnO2  H2+O2C.Mg+O2 点燃  MgO2D.Zn+H2SO4=ZnSO4+H2↑20.氯气(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固体与X的溶液反应可制得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X=2KCl+2MnCl2+5Cl2↑+8H2O,关于该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是12B.X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定含有氯元素C.该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D.该实验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2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图2是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2)这两种元素都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A、B所属元素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22.(5分)抓饭是新疆特色美食。如表是每200g某品牌抓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抓饭的营养成分营养素每份含量蛋白质29.6g油脂23.5g糖类104.7g维生素A等……水……钙130mg…………(1)抓饭的营养成分中,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______。(2)“钙130mg”里的“钙”是指______(填字母编号)。A.元素 B.原子C.分子 D.离子(3)人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______。(4)用化学符号表示:两个钙离子______,一个水分子______。2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 24.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类别、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将下列物质平均分成两组:①洁净的空气、②氦气、③汽水、④一氧化碳、⑤水泥砂浆、⑥人体呼出的气体、⑦液态氧、⑧蒸馏水.(1)你选择的一种分类标准是______,(2)所包含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25.可用带柄Ⅴ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写出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______。(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若另取一相同Ⅴ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26.如图所示,水槽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水槽底部盛有石灰水,用大烧杯将蜡烛罩住。(1)反应结束,温度恢复室温后,烧杯内气体压强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2)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实验结束与开始时相比(忽略空气的影响),电子天平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2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2)用B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3)实睑C通过_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红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铁丝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5)某同学进行了E图所示实验,推测该实验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______。(6)进行P图所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简单方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请送择一种产物简要写出其验证方法:______。28.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5)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6)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NH4Cl)晶体跟氢氧化钙Ca(OH)2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它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密度比空气小,而溶于水且能跟水反应生成氨水的气体,制取氨气过程中还有氯化钙和水生成。①写出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其理由是______;收集氨气可选用______,理由是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9.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 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摄入量控制在0.004g以下。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2g(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回答:(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2)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米面食品,则其一天摄入铝的质量为______g。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答案:A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的13,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液体的加热分析;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答案:B解析:A、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的大小没有改变,故A错误; B、水通电分解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B正确;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是由于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错误;D、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D错误。故选B。4.答案:A解析:解:A、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放热,气压增大,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气压减小至小于外界压强,然后不变,A错误;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铁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B图象正确。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锰元素的质量不变,C图象正确;D、碳酸钙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多,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D图象正确。故选:A。A、根据红磷燃烧过程压强变化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多,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5.答案:B解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分类以及安全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较为全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②生活污水如果随便排放河水中,会导致水体的污染,故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B.①肥皂水可用来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否则是硬水;②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来急救病人;③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C.②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故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D.②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会导致试管骤冷发生炸裂,故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C解析:解:A.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错误。B.红磷熄灭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错误。C.足量的红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实验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现象可推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D.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错误。故选:C。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B解析: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B、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先减少;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再增加;完全反应后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 ;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D、向一定量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氯化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故选:B。A、根据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B、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向一定量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氯化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8.答案:C解析:解: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淡蓝色,故A错误;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氧,是因为加压降温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正确;D.氧气与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C。A.根据液氧是淡蓝色来分析;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答案:C解析:解: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是因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作用,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解释,故选项错误.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能用分子运动解释,故选项错误.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故选项正确.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是因为酒精和药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精味和药味,能用分子运动解释,故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答案:A解析:解:A.硅、磷、硫、氯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不同元素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即质子数为15,而不是中子数,故错误。故选:A。A.根据元素的分类来分析;B.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解:A、温泉水中有可燃性杂质和水等,是混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可用肥皂水检验温泉水是否属于硬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可将温泉水变为纯净水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B、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C、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些染料、色素、异味等;D、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12.答案:D解析:解:A、振荡试管时,试管口无需塞塞子,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A、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3.答案:B解析:解: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故错误;B、植树造林能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故正确;C、污水入河,易造成水的污染,故错误;D、掩埋垃圾,易造成水土的污染,故错误;故选:B。A、根据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解答;B、根据植树造林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解答; C、根据污水入河,易造成水的污染解答;D、根据掩埋垃圾,易造成水土的污染解答;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现象,要理解掌握。14.答案:C解析:解: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向待测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不能用于检验碳酸盐,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NaCl、NaOH和稀盐酸三种溶液分别显中性、碱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紫色、蓝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B、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酸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A.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SiO2和CO,所以说法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碳原子种类、数目相等,则x=2,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SiO2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6.答案:A解析:根据“四中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四中子”是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微粒中无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知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又知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A.不显电性,因为只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故A正确;B.因为中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而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是两个质子的质量,则其相当于2个氢分子的质量,故B错误;C.中子不带电,故“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说法错误,故C错误;D.因为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故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故D错误。故选A。  17.答案:B解析:解:由2C2H5SH+9O2- 点燃  4CO2+2X+6H2O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SO2;A、X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二氧化硫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硫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32=1: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二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3264×100%=5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8.答案:D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X+26+2+12,因此x=13g;M、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N增加,是生成物;M反应掉了18g-13g=5g,P的反应质量为32g-12g=20g,生成的N的质量为26g-1g=25g.数据可以如下处理: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1326212质量变化-5+250-20A、物质Q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说法正确;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8g-5g=13g,故描述正确;C、反应物是两种,为M、P;生成物是一种,为N;则属于化合反应,故物质N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5g:20g=5:4,而非“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13:6”,故C说法错误;故选: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19.答案:D解析: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化学方程式中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 点燃  2P2O5.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 MnO2  2H2O+O2↑.C、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 点燃  2MgO.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20.答案:C解析:解:A、反应前后钾原子都是2个,锰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8个,反应后氯原子是16个,氢原子是16个,反应前氯原子和氢原子应该都是16个,因此X是HCl,化学氯化氢计量数是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X是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反应前锰元素化合价是+7,反应后是+2,反应前氯元素化合价是-1,反应后是-1和0,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实验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反应,因此发生装置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21.答案:32.06 非金属 核内质子数不同解析:解:(1)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填:32.06.(2)这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3)A、B所属元素种类不同的原因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核内质子数不同。(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2)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22.答案:蛋白质;A;夜盲症;2Ca2+;H2O解析:解:(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2)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钙130mg”里的“钙”是指钙元素;(3)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4)两个钙离子可以表示为2Ca2+;一个水分子可以表示为H2O;故答案为:(1)蛋白质;(2)A;(3)夜盲症;(4)2Ca2+;H2O。(1)根据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进行分析;(2)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3)根据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4)根据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23.答案:17:24 2H2S+3O2- 点燃  2SO2+2H2O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是:2H2S+3O2- 点燃  2SO2+2H2O。(1)由方程式可知,两种反应物硫化氢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2):(32×3)=17:24;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 点燃  2SO2+2H2O。(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故答案为:(1)17:24;2H2S+3O2- 点燃  2SO2+2H2O。(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计算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24.答案:混合物 ①③⑤⑥ 解析: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故答案为:混合物;(2),①洁净的空气③汽水⑤水泥砂浆⑥人体呼出的气体都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①③⑤⑥;(合理即可)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①洁净的空气③汽水⑤水泥砂浆⑥人体呼出的气体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②氦气④一氧化碳⑦液态氧⑧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5.答案: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2H2O2- MnO2  2H2O+O2↑ 节约药品 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 分子不断地运动解析: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节约药品;(2)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氨水挥发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所以,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不断地运动。故答案为:(1)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2H2O2- MnO2  2H2O+O2↑;节约药品;(2)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分子不断地运动。(1)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解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解答,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节约药品;(2)根据分子是运动的,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回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一定的难度。掌握固定变量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答案:小于 Ca(OH)2+CO2=CaCO3↓+H2O 不变解析:解:(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因此反应结束,温度恢复室温后,烧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故填:小于。(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3)装置是密闭容器,实验结束与开始时相比(忽略空气的影响),电子天平的示数将不变,故填:不变。(1)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3)根据装置是密闭容器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即可顺利解答。27.答案:H2O→通电H2+O2 1:2 引流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P+O2→点燃P2O5 防止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Fe+O2→点燃Fe3O4 产生气泡,蜡烛燃烧更剧烈 检验二氧化碳:燃烧一段时间后,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或检验水:观察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是莫非也是从水解析:解:(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H2O→通电H2+O2,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填:H2O→通电H2+O2;1:2。(2)用B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3)实睑C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P+O2→点燃P2O5。故填: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P+O2→点燃P2O5。(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防止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Fe+O2→点燃Fe3O4。故填:防止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Fe+O2→点燃Fe3O4。(5)某同学进行了E图所示实验,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观察到产生气泡,蜡烛燃烧更剧烈。故填:产生气泡,蜡烛燃烧更剧烈。 (6)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检验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燃烧一段时间后,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检验水:观察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是莫非也是从水。故填:检验二氧化碳:燃烧一段时间后,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或检验水:观察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是莫非也是从水。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8.答案:酒精灯 铁架台 气密性检查 2H2O2- MnO2  2H2O+O2↑ B 催化 2KMnO4-  △   K2MnO4+MnO2+O2↑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A 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 D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解析:解:(1)a是酒精灯、b是铁架台。故填:酒精灯;铁架台。(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故填:气密性检查。(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填:2H2O2- MnO2  2H2O+O2↑;B;催化。(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故填:2KMnO4-  △   K2MnO4+MnO2+O2↑。(5)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6)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故填: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②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其理由是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收集氨气可选用D,理由是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故填:A;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4)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5)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6)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9.答案:5.7% 0.01解析:解:(1)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474×100%≈5.7%。(2)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2g,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米面食品,含有明矾0.2g,则其一天摄入铝的质量为0.2g×5.7%≈0.01g。故答案为:(1)5.7%;(2)0.01。(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2)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2g,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5 页数:25
价格:¥3 大小:271.59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