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石家庄市平山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石家庄市平山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在潍坊过春节,年前会有好多习俗。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清卫生:用纯碱除油污,发生了化学变化B.做豆腐:将泡湿的豆子磨成豆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蒸馒头:用小苏打发面,使面团发酵,只发生了化学变化D.贴春联:红色的春联纸一段时间后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2.下列过程中,主要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光合作用B.美酒飘香C.葡萄酿酒D.铁钉生锈3.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事实结论A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滤纸肯定破损了B组成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试管口肯定没有略向下倾斜D某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该物质应该起了催化作用A.AB.BC.CD.D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黄铜-纯净物B.碳酸-氧化物C.海水-混合物D.硫酸钠-酸5.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B.钠为非金属元素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7.豆浆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异黄酮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C.异黄酮由27个原子构成D.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8.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组成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C.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D.K、O两种元素的个数比为1:29.如图是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B.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C.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D.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iO210.工业用盐(主要成分是NaNO2)外观与NaCl极为相似,但工业用盐有毒,分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5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铁钉生锈D.干冰升华12.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B.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C.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白磷、红磷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个实验都能验证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B.实验1若去掉a处白磷就不能得出可燃物燃烧条件的结论C.实验2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含有15体积的氧气D.实验3中系在玻璃管上的气球作用是收集生成物以减少空气污染14.下列设计方案,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置换反应B.证明氧气具有氧化性:C+O2- 点燃  CO2↑                                                                      化合反应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                                    复分解反应D.实验室制取氢气:2H2O- 高温  2H2↑+O2                                                                                          分解反应15.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稳定性无关的是(    )A.将木桩埋入地下的一段用火烤焦B.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填写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经久不变色D.用石墨制铅笔芯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C.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1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有如下主要操作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加入药品④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⑥停止加热⑦把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⑤④⑥⑦B.①③②④⑤⑦⑥C.②③①④⑥⑦⑤D.②③①④⑦⑤⑥18.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离子不能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19.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分类B物质的检验和区别纯碱、胆矾、生石灰-盐类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可用灼烧闻味的方法检验羊毛和涤纶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概念的认识D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洗涤剂乳化作用-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作电极A.AB.BC.CD.D20.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NH4HCO3=NH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A.H2OB.H2C.COD.N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②食醋中含有的酸是______;③炉具清洁剂中的碱______;④硫酸铁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___。22.甲酸(HCOOH)和乙酸都是有机酸,且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蚀性. (1)若证明甲酸具有酸性,可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可用______来粗略测出其酸度.(2)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甲酸脱水后会转变成______.(3)乙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______;乙酸与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3.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是A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A、B、C、D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且A、B中不含相同元素.请回答:(1)E的化学式为______(2)C、D发生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24.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它们的研究:Ⅰ空气污染及防治:据环保部门报告,入秋以来我省13市均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______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2)专家提醒市民,出行最好带口罩,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3)在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中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______(填“好”或“差”);(4)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Ⅱ探究水的净化:同学们在黄海边旅游时,用瓶装了些海水带回实验室,仿照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按照图1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因含大量氯化钠而略带咸味,氯化钠由______构成(填粒子符号)。(2)一些村庄的饮用水是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取适量地下水,加入______并搅拌,若观察到水中起浮渣,则证明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3)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查阅资料时发现,目前许多旅游景点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_,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填操作名称)。Ⅲ揭密水的变化: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请根据如图水的两种变化和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3属于______变化,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2)图4电解水实验中,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填序号)环节。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表达与交流(3)图4对应于图5中的______(填“甲”或“乙”)变化,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25.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糖为何溶解?(2)糖溶解后,液面为何低于水平线?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26.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做了两个有关干冰的有趣实验,如下图所示: (1)实验一玻璃杯C中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实验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27.化学千变万化,实验循规探秘,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2)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是______。(3)写出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A-E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简述可用E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______。(4)智慧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氢气及其体积,3次实验收集到的氢气体积的平均值比理论值要高。请你分析造成这种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28.为了验证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将金属表面用砂纸打磨光亮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2)B中除了看到铁丝表面缓慢的产生气泡外,过一段时间还会发现溶液颜色变为______色,溶液中有______色固体残渣.(3)请将C中发生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该同学得出的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5)如果实验中只选择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要想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再选择一种药品,你会选择______.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9.实验室欲用10g碳酸钙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收集4.4g二氧化碳气体,至少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多少克?恰好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纯碱显碱性,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故A正确;B、将泡湿的豆子磨成豆浆,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用小苏打发面,使面团发酵的过程中,既发生可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D、红色的春联纸一段时间后褪色是因为色素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C。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2.答案:B解析:解:A、光合作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体现化学性质。B、美酒飘香,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体现物理性质。C、葡萄酿酒,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体现化学性质。D、铁钉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体现化学性质。故选:B。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答案:B解析:解:A、过滤时滤液浑浊可能是盛滤液的烧杯本身不干净、滤纸破裂、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A说法不正确;B、化合物中至少两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一定不是化合物,B说法正确;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向上倾斜或没预热或试管外壁潮湿等,C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D说法不正确。故选:B。A、根据过滤时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解答;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操作事项分析;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本题考查了过滤、化合物的定义、催化剂的特点,侧重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4.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氧化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黄铜是铜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酸是由氢、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5.答案:A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明确分子、原子的定义以及物质的构成是解答本题关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选项A正确。故选:A。  6.答案:A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其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不是钠原子的实际质量,故错误;D.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即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错误。故选A。  7.答案:A解析:解:A.由异黄酮的化学式可知,异黄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异黄酮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错误;C.异黄酮是异黄酮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存在分子,故错误。故选:A。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D解析:解:A.高铁酸钾中钾、铁、氧元素质量比为:(39×2):56:(16×4)=78:56:64,可见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B.由高铁酸钾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钾元素、铁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钾元素与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C.钾显+1价,氧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x+(-2)×4=0,解得x=+6,故正确;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故选:D。A.根据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B.根据元素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及其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答案:C解析: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2+x+4,x=8,故选项说法正确。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硅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4个电子而形成带4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iO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D、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C解析:解答:设NaNO2中N化合价是x.NaNO2中Na的化合价是+1价,O的化合价是-2价,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到方程(+1)×1+x+(-2)×2=0解得,x=+3所以NaNO2中N的化合价是+3价,故选C。 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特别是不变价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然后根NaNO2中Na的化合价是+1价,O的化合价是-2价,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就可求出NaNO2中N的化合价.本题考查了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这类题在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想做好此类题,就必须要弄清这些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要落实好“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就是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填空题,计算出来的元素的化合价是正价时,一定不要忘记写正号.11.答案:C解析: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2.答案:A解析:解:A.三种气体都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可用作燃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H2、CO等没有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且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是否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C.三种气体中,一氧化碳有剧毒;且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是否为无毒、无害的气体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D.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燃烧产物是否均为二氧化碳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故选:A。H2、CO、CH4等燃料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直接氧化后使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产物为二氧化碳或水,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据此根据H2、CO、CH4三种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的气体燃料,解答时注意选择的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D解析:解:A.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说明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实验2中,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外壁发热,说明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实验3中,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外壁发热,且气球膨胀,说明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1若去掉a处白磷后,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所以就不能得出可燃物燃烧条件的结论,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2中,足量的红磷燃烧耗尽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的体积达到刻度1处,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此现象说明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含有15体积的氧气,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3中系在玻璃管上的气球作用是收集生成物以减少空气污染,还能调节瓶内气压,以防橡胶塞弹出,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B.根据实验对比的方法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来分析;D.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来分析。本题考查了初中化学三个重要实验,解题时根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来分析解答即可。14.答案:C解析: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B.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所以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后面不能添加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在实验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选项错误。故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碳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A、用火将木桩表面烤焦,是因为烤焦后形成的碳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材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不活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不褪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不活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用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不是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选:D。  16.答案:A解析:解:A、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说法错误;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就不能燃烧,故B说法正确;C、爆炸可以有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引起,例如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正确;D、化纤类衣物摩擦易起静电,在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物,故D说法正确;故选: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熟悉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爆炸可以由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引起,化纤类衣物摩擦易起静电.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7.答案:B 解析: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⑤⑦⑥。故选:B。根据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案:B解析: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物理变化中,原子能再分,故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正确;C、分子、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离子也能构成物质,故错误;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误。故选:B。A、根据原子的定义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的定义进行解答;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D、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解答.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分子、原子、离子的特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19.答案:D解析: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故不完全正确。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二氧化氮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故不完全正确。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故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故完全正确。故选:D。A、根据物质分类知识进行分析。B、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中和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分类、鉴别的原理、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答案:A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5、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1.答案:O CH3COOH NaOH Fe3+解析:解: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O;②食醋中含有的酸是醋酸,表示为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③炉具清洁剂中的碱是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④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答案为:Fe3+。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2.答案: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一氧化碳和水;6:1:8;复分解反应解析:解:(1)若证明甲酸具有酸性,可选用的指示剂是紫色石蕊溶液因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2)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从一个甲酸分子中按水的组成脱去一个水分子后会转变成一氧化碳.(3)乙酸(CH3COOH)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2):(1×8):(16×2)=6:1:8;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紫色石蕊溶液,pH试纸. (2)一氧化碳和水.(3)6:1:8;复分解反应.(1)根据酸呈酸性的特点验证,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分析;(2)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判断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3)根据物质中个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根据酸碱发生反应的类型分析.本题根据酸的性质来解答关于甲酸的知识,依据是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23.答案:CaO Ca(OH)2+Na2CO3=CaCO3↓+2NaOH解析:解:(1)根据G是最轻的气体,可确定G为氢气,其化学式为H2;物质F为由氢气反应生成且又可生成氢气,可判断F为水;E能够和盐酸、水反应,因此E可以为可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常见的此类物质为生石灰氧化钙,则可判断物质E为氧化钙;B能由盐酸反应生成,且A、B中不含相同元素,则B物质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C相互转化,且C能够和D反应,D能够和盐酸反应,A、B、C、D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因此C为碳酸钠,D可能为氢氧化钙,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1)E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C、D可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1)CaO;(2)Ca(OH)2+Na2CO3=CaCO3↓+2NaOH.根据题意,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可确定物质A为盐酸;G是最轻的气体,可确定物质G为氢气;由此作为推断的出发点,结合题中对A、B、C、D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的限制条件及图中所示物质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利用A、B中不含相同元素可由盐酸生成可分析该物质为二氧化碳,把握物质F与G、B与C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的特点等,完成对框图中所涉及物质的推断.利用题目明确的物质氢气及盐酸,分析得出气体二氧化碳是解决本题物质推断的突破口;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及转化规律则是此类问题解决的基础.24.答案:C 吸附 差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Na+、Cl- 肥皂水 硬水 杀菌消毒 过滤 物理 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B 甲 水→通电氢气+氧气解析:解:Ⅰ、(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故答案为:C;(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故答案为:吸附; (3)在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中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答案为:差;(4)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有很多,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以。故答案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Ⅱ、(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填:Na+、Cl-;(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填:肥皂水;硬水;(3)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故填:杀菌消毒;过滤;Ⅲ、(1)图3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填:物理;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2)图4电解水实验中,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填:B;(3)图4是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对应图5中的甲”变化;故填:甲;水→通电氢气+氧气。Ⅰ、(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根据空气质量的知识来分析;(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以;Ⅱ、(1)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3)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Ⅲ、(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以及微观变化来分析;(2)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来分析;(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来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25.答案:(1)分子不断的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隔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糖溶于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是糖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中的过程,故答案为:分子不断的运动;(2)糖溶于水,糖分子进入水分子间的空隙中,体积变小,故糖溶解后,液面降低,故答案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26.答案:红色逐渐消失,溶液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气解析:解:(1)实验一玻璃杯C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现象是红色逐渐消失,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实验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能支持燃烧,是 氧气.故答为:(1)红色逐渐消失,溶液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氧气.(1)根据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2)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推理.本题主要考察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了学生根据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27.答案:试管 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Zn+H2SO4=ZnSO4+H2↑ B 氢气难溶于水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气气体膨胀解析: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同时生成硫酸锌;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B;氢气难溶于水; (4)图F中,造成这种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气气体膨胀;故答案为: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气气体膨胀。(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4)图F中,造成这种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气气体膨胀。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8.答案: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浅绿 黑 Cu+2AgNO3=Cu(NO3)2+2Ag 铁>铜>银 铜片解析:解:(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丝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生铁的主要成份是铁,还含有少量的碳,铁与稀硫酸的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B中除了看到铁丝表面缓慢的产生气泡外,过一段时间还会发现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溶液中有黑色固体残渣.(3)在C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4)由图示可知,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了的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能将银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的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铁>铜>银;(5)如果实验中只选择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要想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再选择一种药品,根据“三取中”的原则,会选择铜片.答案:(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浅绿,黑;(3)Cu+2AgNO3=Cu(NO3)2+2Ag;(4)铁>铜>银;(5)铜片.(1)根据金属表面有氧化膜解答;(2)根据生铁的成分和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铜与硝酸银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金属与酸、盐的反应分析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5)根据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常用“三取一”的方法分析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题既考查了实验现象的描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综合性比较强,同学们要认真掌握.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29.答案:解:设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y。CaCO3+2HCl=CaCl2+H2O+CO2↑            73         111         44          x×10%     y           4.4g73x×10%=111y=444.4gx=73g,y=11.1g答:至少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73克;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1.1g10g+73g-4.4g×100%=14.1%。答案为:73克;14.1%。解析: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质量,以及生成氯化钙的质量,进而求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6 页数:22
价格:¥3 大小:335.24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