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2020-2021学年崇左市江州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崇左市江州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5
2
/25
剩余2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0-2021学年崇左市江州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以下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铜制品锈蚀B.玻璃碎了C.雕琢玉石D.干冰升华2.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固体质量减少,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消耗了水B.由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A.KMnO4和K2MnO4B.H2SO4和FeSO4C.Ba(OH)2和KClD.NaNO3和NaNO2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NaCl固体 B.氧气验满C.量取液体D.过滤6.下列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FeO+H2SO4=FeSO4+H2OB.CO2 +H2O=H2CO3C.NaOH+HCl=NaCl+H2OD.2Fe+6HCl=2FeCl3+3H2↑7.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纯净水B.牛奶C.豆浆D.生理盐水8.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1C.+3D.+5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得多,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B.木材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质量比原木材小,说明固体可燃物燃烧后质量一定减小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化学变化中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则有能量释放或吸收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A.A、B.B、C.C、D.D、11.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1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酸反应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C.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是反应物D.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Fe3+②3CO ③Fe2O3④Al3+⑤N-3H4Cl ⑥2NH3⑦3SO42-.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⑦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①④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⑤D.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16.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不合理的是( )A.量取9.3mL稀盐酸B.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少量的氧气C.检查装置气密性D.排水法收集氢气17.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植物油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B.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质质量分数为10%C.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质量多D.溶解和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得更为均匀18.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5-是一种单质B.1个N5-中有5个氮原子核C.1个N5-中共含有35个中子D.1个N5-中共含有34个电子 1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C.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2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3种单质分子B.图示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图示生成物为混合物D.图示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21.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2)氦元素:______。(3)5个钾原子:______。(4)3个钠离子:______。22.按照一定的依据将物质进行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每一类物质都可看作一个集合.如图展示了初中科学学习过的一些物质的集合,其中圆和圆中的每一个扇形表示一个物质的集合.试根据它们的包含关系,从给出的物质集合①~⑧中选择适宜答案用序号填空.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含氧酸④碱⑤非金属氧化物⑥单质⑦非金属单质⑧化合物,其中大圆表示______,A半圆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F______.(用数字编号表示)23.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作出巨大贡献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符号为______,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Mg元素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Na、Mg、Al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4)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相同。(5)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不同。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24.如图是初中科学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只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G为白色沉淀,B、C、E、F均是无色、无味的单一气体.(1)反应①中______(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2)物质B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______性,对人体有危害.(3)根据题意,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25.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1)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26.在相同条件下,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度越快。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图1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微粒的基本性质之一是______。(2)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如图1所示装置)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3)图3实验产生的白烟离浓盐酸较近原因是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2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固体______g。(2)下列实验操作与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填序号)。 项目实验操作分析A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节约药品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整洁美观D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读数(3)实验室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60g,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4)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烧杯中的溶液。28.根据如图中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甲为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乙为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把打磨光亮的铝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盛有溶液的两个试管中,过一会观察到试管①中出现______的现象,就可证明A1>Cu.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试管②中的溶液X为______溶液.(3)丙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9.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4)改进实验:①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实验,优点是:______(写出其中一条)。②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表所示(集气瓶容积为100mL),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粗略得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实验次数①②③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19.017.018.0(5)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0.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绿色净水剂、消毒剂有:①高铁酸钾(K2FeO4)②聚合硫酸铁([Fe2(OH)n(SO4)3-n/2]m,简称聚铁)③二氧化氯(ClO2),这3种物质中共含有______(填数字)种非金属元素,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红褐色的氢氧化物______(填化学式),该物质对水中的杂质有絮凝作用.ClO2 制备方法较多,我国科学家探索的新方法是:氯气(Cl2)和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盐和ClO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2)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领域.工业上从铝土矿中获得物质X,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再将物质X、N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AlN和CO.氮化铝陶瓷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物质X的化学式______,经估算,AlN中N元素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H4NO3中N元素质量分数.(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汽车尾气中有毒的CO和NOx经特殊的催化装置后,转化为两种无色无味无毒的常见气体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解:A、铜制品锈蚀过程中书写新物质铜锈,属于化学变化;B、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雕琢玉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干冰升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答案:D解析: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A正确;B、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C、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故C正确;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放出氧气,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D.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3.答案:D解析:解: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虽然消耗了水,只要爱护水,不造成的水的污染,不会造成水短缺。故A不符合题意;B、水在自然界中能循环,不会因为蒸发而缺水。故B不符合题意;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只要爱护水,不造成的水的污染,不会造成水短缺。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是造成水短缺的原因。故D符合题意。故选:D。地球上水很少,但是合理使用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这一切有可能使“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状况.地球上水很少,但是合理使用能满足人类的需要.4.答案:B解析:解:A、KMnO4中的原子团是高锰酸根,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1价,而K2MnO4中的原子团是锰酸根,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种类不同,故错误;B、H2SO4中的原子团是硫酸根,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2价,FeSO4中的原子团也是硫酸根,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2价,故正确;C、Ba(OH)2中的原子团是氢氧根,KCl中没有原子基团,故错误;D、NaNO3中的原子团是硝酸根,和NaNO2中的原子团是亚硝酸根故;故错误;故选:B。根据的原子团组成分析,相同的原子团,应是组成元素、原子个数、原子团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都相同,否则就不是相同的原子团。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化合物中原子团的认识,不能只从表面上原子的个数和元素的种类作判断,还要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判断。5.答案:C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解析: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D解析:解:A.纯净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错误;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错误;C.豆浆是某些蛋白质等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错误;D.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故选: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答案:B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选: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9.答案:A解析:解:A、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得多,氧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大,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故选项推理正确。B、木材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质量比原木材小,是因为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说明固体可燃物燃烧后质量一定减小,故选项推理错误。 C、若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学变化中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但有能量释放或吸收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A、根据氧气含量越多,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判断。D、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0.答案:D解析: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答案:A解析:解:利用磁铁吸引铁的性质,“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选:A。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12.答案:D解析:解:A、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B、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C、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至少含有2种元素,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3.答案:C解析:解: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守恒定律。要做对该题可分两步走,第一,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甲的质量.5+2+20+22=待测+11+28+5故待测的数值是5.第二: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乙和丙。A、该化学反应为:丁→乙+丙.是分解反应,故A正确;B、甲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B正确;C、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乙和丙,故C错误;D、乙物质变化的质量为11-2=9,丙物质变化的质量为28-20=8,故D正确的。故选C。 14.答案:A解析:解: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3;3SO42-中的3表示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①Fe3+、④Al3+中的“3”表示一个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N-3H4Cl中的“3”表示氯化铵中铵根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③Fe2O3、⑥2NH3中的“2”分别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3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5.答案:A解析:解:A、若采用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无此性质,故B正确;C、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去除,故C正确;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故D正确。故选:A。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后溶液发生的变化分析;B、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分析;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分析;D、根据炼铁的原理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可解决此题,不过B选项需要注意一下.16.答案:A 解析:解:A、量筒没有“0”刻度,最小刻度在下方,取用时,应注意选取的量筒的规格应和量取的液体体积尽量相近.题中用50ml量筒量9.3mL液体,误差太大,所以A选项不合理.B、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采用固液不用加热,且生成的氧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B合理.C、轻轻推注射器,锥形瓶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所以C合理.D、从导气管短导管进氢气,致使装置中压强增大,水从长导气管流出,从而收集氢气,所以D合理.故选A.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选取的量筒的规格应和量取的液体体积尽量相近.B、可从反应物的状态和氧气的性质考虑装置和收集方法.C、可以从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步骤考虑.D、可从实验目的出发,重点考虑导气管的长短考虑.本题重点考查了量筒的使用、氧气的制备和收集、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等,涉及的知识点多,操作要求严格,学生应该通过本题进一步加深理解.17.答案:D解析: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与溶于水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没有指明温度、溶液的质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质量多,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解能物质混合得更为均匀;乳化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能物质混合得更为均匀;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溶剂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B、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选项没有指明温度、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解和乳化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解和乳化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案:B 解析:解: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N5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N5-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A、N5-是离子,不是一种单质,故错误;B、1个N5-中有5个氮原子核,故正确;C、1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不能确定中子数,故错;D、1个N5-中含有35+1=36个电子,故错。故选:B。根据信息可知,微粒N5-是一种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N5-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有一定难度,理解题意、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答案:C解析: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A说法正确;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组合成新的分子,故B说法正确;C、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故C说法错误;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原子的性质考虑;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考虑;C、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20.答案:B解析:解:A、图示中共有2种单质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图示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C、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图示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21.答案:N He 5K 3Na+解析: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元素符号为:N;(2)元素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所以氦元素表示为He;(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5个钾原子表示为5K;(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钠离子表示为3Na+。故答案为:(1)N;(2)He;(3)5K;(4)3Na+。(1)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进行分析;(2)根据元素符号书写的一大二小原则进行分析;(3)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4)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答案:①;⑥;⑦;④解析:解: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根据物质的分类结合图示,故其中大圆表示纯净物;A半圆表示单质;B半圆表示化合物;C表示非金属单质;F为碱.答案:①;⑥;⑦;④.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而把物质进行明确的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依据.23.答案:S 非金属 铝(或Al) MgCl2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电子层数相同 得到 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析:解:(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S;非金属;(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故填:铝(或Al);MgCl2;(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Na、Mg、Al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电子层数相同;(4)氧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得到;最外层电子数;(5)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填:质子数(或核电荷数)。(1)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的名称与种类;(2)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4)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5)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24.答案:CO 毒 CO2+Ca(OH)2=CaCO3↓+H2O解析:解:①因为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可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由反应③可判断E为二氧化碳,G为碳酸钙;②因为氧气和CO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由已知条件“B、C、E、F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和图示反应②可知,B、C为氧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又由图示可知,反应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推断B为一氧化碳,C为氧气;③由反应③和已知条件“B、C、E、F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推断,F为氢气,D是金属活动顺序在(H)前的一种金属,符合条件的有:K、Ca、Na、Mg、Al、Zn、Fe、Sn、Pb;所以D是铁. ④符合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有:Fe2O3+3CO- 高温 2Fe+3CO2.则:(1)根据分析可知:A可能为氧化铁,B为一氧化碳,C为氧气,E为二氧化碳,F为氢气,D为铁,G为碳酸钙;故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有:Fe2O3+3CO- 高温 2Fe+3CO2,故其中CO发生了还原反应.(2)物质B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危害.(3)根据题意,反应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CO.(2)毒.(3)CO2+Ca(OH)2=CaCO3↓+H2O.根据反应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可生成白色沉淀G开始分析(因为这一反应特征比较明显),层层深入,则G为碳酸钙;根据“G溶液显浅绿色”,则推测G为亚铁离子;根据“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只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B、C、E、F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单一气体”,则推测A可能为氧化铁,B为一氧化碳,C为氧气,E为二氧化碳,F为氢气,D为铁,G为碳酸钙;即可正确解答.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25.答案: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 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解析:解:(1)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由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故答案为:(1)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2)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2)根据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图,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图的含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别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能防止污染空气 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慢、氨气分子的运动速度较快解析:解:(1)根据观察到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遇到一起生成氯化铵固体,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能会发出刺激性气味,污染环境,图3是密封装置,能防止污染空气;(3)产生的白烟离浓盐酸的烧杯比较近,原因是: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慢、氨气分子的运动速度较快。故答案是:(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能防止污染空气;(3)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慢、氨气分子的运动速度较快。(1)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回答;(2)根据装置的特点、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3)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的速率与温度和微观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关。了解反应装置的特点并能结合实验现象分析解答,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7.答案:4.5 D 胶头滴管 40 丁解析:解:(1)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500g×0.9%=4.5g;故答案为:4.5;(2)实验操作与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准确读数;故答案为:D;(3)实验室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60g,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胶头滴管;设需要15%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x⋅15%=60g×5%,x=20g,需要加水的质量=60g-20g=40g;故答案为:胶头滴管;40;(4)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丁,因为丙和丁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丁;(1)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500g×0.9%=4.5g;(2)实验操作与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实验室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60g,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胶头滴管;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4)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丁,因为丙和丁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本考点考查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还考查了对实验的评价和有关的计算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8.答案:试管口缺少棉花 2KMnO4- △ K2MnO4+MnO2+O2↑ 铝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硝酸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解析: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 K2MnO4+MnO2+O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乙为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把打磨光亮的铝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盛有溶液的两个试管中,过一会观察到试管①中出现铝片的表面有银白物质析出的现象,就可证明A1>Cu.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只要比较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即可,试管②中已有了铜片,若溶液是硝酸银的溶液即可,所以X为硝酸银溶液.(3)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发生了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也不能燃烧;此现象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答案为:(1)试管口缺少棉花,2KMnO4- △ K2MnO4+MnO2+O2↑;(2)铝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硝酸银;(3)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着火点.(1)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回答;(3)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燃烧的条件.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理解,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向课本要答案.29.答案:充分消耗完瓶内的氧气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 五分之一 难 不活泼 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 18% 不能成功,因为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气体,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解析:解:(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充分消耗完瓶内的氧气。故填:充分消耗完瓶内的氧气。 (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故填: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五分之一。(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故填:难;不活泼。(4)①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实验,优点是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故填: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②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19.0mL+17.0mL+18.0mL)÷3=18.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8.0mL100mL×100%=18%。故填:18%。(5)不能成功,因为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气体,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故填:不能成功,因为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气体,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0.答案:4;Fe(OH)3;Cl2+2NaClO2=2ClO2+2NaCl;无机非金属材料;Al2O3;小于;2NaN3=2Na+3N2↑;CO2;N2解析:解:(1)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在K2FeO4、([Fe2(OH)n(SO4)3-n/2]m、ClO2三种物质中有O、H、S、Cl、四种非金属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红褐色的氢氧化物是Fe(OH)3;氯气(Cl2)和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盐和Cl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常见的盐是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是:Cl2+2NaClO2=2ClO2+2NaCl;(2)由材料分类的知识可知,氮化铝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于物质X、N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AlN和C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X的化学式是Al2O3,在AlN中,每两个氮原子与两个铝原子结合;在NH4NO3中,每两个氮原子与三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结合,经估算,AlN中N元素质量分数小于NH4NO3中N元素质量分数; (3)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2NaN3=2Na+3N2↑;汽车尾气中有毒的CO和NOx经特殊的催化装置后,转化为两种无色无味无毒的常见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及气体的性质可知:气体为 CO2、N2.故答案为:(1)4,Fe(OH)3,Cl2+2NaClO2=2ClO2+2NaCl;(2)无机非金属材料,Al2O3,小于;(3)2NaN3=2Na+3N2↑,CO2、N2(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找出非金属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物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材料的分类判断氮化铝陶瓷的类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式的特点估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气体.本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解题时,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将问题与有关的化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可解答.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0-2021学年崇左市大新县、扶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崇左市宁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防城港市港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州市长乐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州市花都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邯郸市永年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贺州市平桂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柳州市柳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武汉市江夏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07
页数:25
价格:¥3
大小:218.44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