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崇左市大新县、扶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崇左市大新县、扶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0.0分)1.下列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刺绣B.甘蔗榨汁C.露天烧烤D.冰冻凉粉2.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的符号为Al+3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D.①②③电子层排布相同3.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测到了原子和分子,且实现了对原子的移动和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一滴水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在实验室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水分子的存在D.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的,原子不能运动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液B.倾倒液体 C.量度液体体积D.吸取后滴加液体反应5.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 探究分子的运动6.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到组成氯化钠的两种元素的信息,下列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B.氯、钠两种元素的本质不同在于质子数不同C.氯、钠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8 D.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7.如图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8.铝及铝合金的用途十分广泛,铝的元素符号是(    )A.AlB.AgC.ClD.Hg9.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食用油C.白糖D.白醋10.生活中“低钠盐”“高钙奶”中的“钠”和“钙”是指(    )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11.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时,多次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C.通过改变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多少,研究影响压强的因素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12.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碳素墨水书写需长久保存的档案资料B.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有三种:Fe2O3,FeO,Fe3O4C.本厂生产碳酸氢铵(NH4HCO3)产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50%,含氮量高,价格低廉,是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好帮手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化合价13.下列仪器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剂瓶④蒸发皿 ⑤锥形瓶⑥燃烧匙⑦量筒。A.①②⑥B.③④⑦C.①④⑥D.②③⑤14.专家提示在日常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中,84消毒液可以使病毒灭活。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若用高浓度84消毒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84消毒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步骤是量取、溶解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注入盛有高浓度84消毒液的量筒中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D.量取84消毒液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5.现有仪器:烧杯、试管、广口瓶、铁架台、集气瓶、止水夹、酒精灯、玻璃片、燃烧匙、带导气管的橡皮塞,从缺少仪器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A.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B.过滤浑浊的水C.证明氨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制取二氧化碳16.美国化学教材把化学反应分为5种类型,除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外,第五种就是燃烧反应-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燃烧反应的是(    )A.CO2+H2O=H2CO3B.S+O2- 点燃  SO2C.HCl+NaOH=NaCl+H2OD.CH4+2O2- 点燃  CO2+2H2O17.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氡.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A.50B.86C.136D.2221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9.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   )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稀盐酸2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21.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对应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将稀H2SO4滴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D.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2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B.矿泉水C.二氧化碳D.可口可乐 2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B.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5C.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0:7D.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0分)24.现有H、N、O、S、Ca、Fe六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各一个。(1)溶液中呈浅绿色的离子______;(2)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碱______;(3)能形成酸雨的气体______;(4)遇水大量放热的氧化物______。25.在常温常压下有下列物质:①CO ②石墨③生石灰④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填物质的序号):(1)能导电的固体物质是______;(2)属于液体混合物的是______、有毒并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是______。26.(1)酒精灯的灯焰由内到外分为三个部分,按照温度由高到低的顺 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是某同学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操作.请写出他操作中的两个错误:错误1______错误2______(3)小明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帮他分析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错误操作(至少写三条).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7.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元素所形成的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2)A微粒所属元素与①中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3)在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28.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1)该实验现象的现象为______。(2)该实验说明微观粒子处于______之中。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29.回答下列关于水的问题。(1)用活性炭来净化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性(2)以下几种方法中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沉淀法B.蒸馏法C.过滤法(3)日常生活中,常用区分硬水和软水;除去硬水中过多的(填离子符号)和Mg2+,使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______。(4)下列反应中,不能用来推断水的组成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H2和O2反应B.电解水C.H2和Cl2反应30.Ⅰ.2017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进行首次试飞,请回答问题:C919中,“C”是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首字母。在化学中,“C”也代表碳元素,碳纤维材料在航空、航天、航海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碳元素。(1)碳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其中活性炭可用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一些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它的______性。“19”代表最大载客量是190座。(3)下列物品中,禁止带上飞机的是______。A.书B.衣服C.汽油D.烟花爆竹(4)现代民用飞机上使用的化学氧气发生器以氯酸钠为产氧剂,以铁作为可燃性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氧气供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呼吸用。产氧剂氯酸钠(NaClO3)中阴离子符号为______。在航班飞行过程中,空中乘务员会提供客舱服务。针对一些身体不舒适的乘客,多数航班还会配备感冒退烧药、胃药、创可贴等常备药物,胃药中有一种氢氧化镁片,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人们回家常用75%乙醇溶液擦拭随身物品消毒,乙醇也常用作燃料。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6)适当运动和合理膳食可增强人体抵抗力,专家建议早餐用牛奶代替传统的白粥,是为了增加营养物质中的______摄入。Ⅲ.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7)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8)某锌粉含有铜、镁中的一种杂质,取该样品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0.21g,该锌粉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另取一定量该样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31.如图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3)若采用A方法称量氯化钠配制溶液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增大”或“减小”)。3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制取氢气的方法很多.方法Ⅰ:电解水法.(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后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该实验中能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3)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数字序号).(4)相比电解水法,光解水法有何优点?______.方法Ⅲ:某同学想在家中利用铝皮牙膏壳和食醋制取氢气,只有一大一小两种试管.他设计了甲乙两种装置,制取并收集一试管氢气.哪个设计比较合理?______.另一设计的装置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33.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小苏打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做了如下测定:将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已知杂质只含NaCl)加水全部溶解后,得到104.4g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1)m的值为______。(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求原小苏打样品中NaHCO3与NaCl的质量比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手工刺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露天烧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冰冻凉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手工刺绣、甘蔗榨汁、冰冻凉粉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D解析:解:A.②是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离子符号的写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注数值与正负,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所以铝离子符号为Al3+,故错误;B.②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④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而②③中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电子层排布相同,故正确。故选:D。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答案:A解析:解: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说法正确;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说法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水分子的存在,普通的显微镜不可以,说法错误;D、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的,原子也在不断运动,说法错误;故选:A。 根据原子和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以及原分子和原子的特点解答此题。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此题。4.答案:B解析:解:A、溶解操作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应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应从有刻度的方向读数,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答案:D解析: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分别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只与水分接触,只能确定铁锈蚀与氧气有关,无法确定铁锈蚀是否与水有关,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罩在大烧杯中的两只烧杯中一个盛有浓盐酸,一个盛有滴有石蕊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6.答案:B解析:解: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知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35.5+23=58.5;故A错误;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正确;C、氯、钠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7,1,因此氯、钠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故C错误;D、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的排布,可知: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故D错误;故选B.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C、氯、钠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7,1,进行解答;D、根据氯、钠两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的排布,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及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的排布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7.答案:B解析: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为原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C、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答案:A解析:解: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选:A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B解析: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正确;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B。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10.答案:A解析: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低钠盐”“高钙奶”中的“钠”和“钙”是指元素,故选A.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元素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掌握的元素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解:A、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时,多次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总结普遍规律,没有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改变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多少,研究影响压强的因素当改变一个量时,其他的因素都应该保持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 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通过间接的方法测量另外的物理量,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化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此类问题是结合初中化学实例考查对各种方法的掌握情况.12.答案:C解析:解:A、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宜和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A正确,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元素是铁,根据铁和氧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故B正确,C、碳酸氢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79×100%=17.7%,而题中给出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都大于50%,故C错误,D、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化合价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得失后表现的,根据元素得失电子的情况,可以确定元素种类,故D正确,故选:C.A、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元素是铁,C、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与50%比较,D、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要加强识记.13.答案:C解析:解:①试管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②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不属于能直接加热的仪器;③试剂瓶用来盛装液体药品,不属于能直接加热的仪器;④蒸发皿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⑤锥形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不属于能直接加热的仪器;⑥燃烧匙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⑦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不能直接加热。故选:C。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另外石棉网也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物质的加热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一,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明确是安全使用仪器的基本保证,要重点掌握。14.答案:D解析:解: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84消毒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不能注入盛有高浓度84消毒液的量筒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玻璃棒,故选项说法错误。D、量取84消毒液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84消毒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84消毒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实验所用仪器。熟悉常见实验及其所用仪器和各种仪器的作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A.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时需要广口瓶、止水夹、燃烧匙、带导管的橡皮塞,故A能够进行;B.浑浊的水过滤需要的主要仪器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烧杯等,没有玻璃棒、漏斗等,故B不能完成实验;C.证明氨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需要用到大小烧杯,都具有,故C可以进行;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时,要用到的仪器是: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这些仪器都具有,故D可以进行。故选B。  16.答案:B解析:解: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A、B选项符合;在A、B选项中只有B符合燃烧反应的特征;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既属于燃烧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故选:B。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可知,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根据燃烧反应的概念可知,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其中一种是氧气,生成物是一种或多种氧化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然后判断反应是否属于燃烧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7.答案:D解析: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36,则氡的相对原子质量=86+136=222。故选:D。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8.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小题4】A解析:解:A、结合图示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正确;B、结合图示可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没说明溶液的质量,故两种饱和溶液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都会析出晶体,故C正确; D、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故选B。解: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呈酸性,pH小于7,由于随着X物质的加入,溶液逐渐由酸性变为中性,再变为碱性,所以首先确定A和D不符合题意;又由于图像的中间一段溶液的pH没有发生变化,说明X除能与盐酸反应外,也能与氯化钙反应,当氯化钙反应完全后继续加X,溶液就变成碱性,由此可知,X应是碳酸钠溶液。故选C。解:A、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B、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且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单质不仅只含一种元素,还必须是纯净物,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故C错误;D、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也能放出气体,故D错误。故选B。解: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温度不变开始加入硝酸钾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溶液饱和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不再变化,故A正确;B、将稀硫酸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溶液中立即有沉淀生成,且随着硫酸量的增多沉淀逐渐增多,当氯化钡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B错误;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加热,开始时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当氯酸钾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就不再变化,故C错误;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随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溶液的pH也会变小,但溶液始终呈碱性,其pH不可能小于7,故D错误。 故选A。22.答案:C解析:解:A、盐酸中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可口可乐中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盐酸、矿泉水、可口可乐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3.答案:C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甲基苯丙胺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甲基苯丙胺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0+15+1=26,故错误;C.甲基苯丙胺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14=60:7,故正确;D.由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充分燃烧后会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错误。故选:C。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4.答案:Fe2+ Ca(OH)2 SO2 CaO解析:解:(1)溶液中呈浅绿色的离子是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可以表示为Fe2+。(2)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碱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化学式是Ca(OH)2;(3)能形成酸雨的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 (4)遇水大量放热的氧化物是氧化钙,氧化钙化学式是CaO。故答案为:(1)Fe2+;(2)Ca(OH)2;(3)SO2;(4)CaO。提供的元素可以组成硫酸、硝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氨水、氢气、氮气、氧气、氧化钙、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25.答案:② ④ ①解析:解:(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能导电的固体物质。(2)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水,属于液体混合物。一氧化碳有毒,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故答案为:(1)②;(2)④;①。(1)根据常见的能导电的固体物质,进行分析解答。(2)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混合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6.答案:外焰;内焰;焰心;不能用手拿住试管加热;试管与桌面没有成45度的夹角;加热时没有预热;试管接触焰心;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解析:解:(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按照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故答案为:外焰;内焰;焰心.(2)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与桌面成45度的夹角.故答案为:不能用手拿住试管加热;试管与桌面没有成45度的夹角;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的操作有:没进行预热、试管外壁有水、用火焰的内焰或焰心加热.故答案为:①加热时没有预热;②试管接触焰心;③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1)根据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成分及温度分析;(2)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7.答案:22.99 三 NaF BC AB解析: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氯原子核外由三个电子层,周期数=电子层数,故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填:22.99;三;(2)A是9号元素--氟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①中元素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NaF;故填:NaF。(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BC;AB;(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周期数=电子层数来分析;(2)根据元素的种类以及化学式写法来分析;(3)根据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8.答案:A烧杯内酚酞试液变红色 不断运动解析:解:(1)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内形成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该实验说明微观粒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故答案为:(1)A烧杯内酚酞试液变红色;(2)不断运动。根据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29.答案:吸附 B 煮沸 C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2)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为蒸馏,故填:B; (3)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故填:肥皂水;Ca2+;煮沸;(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用氢气燃烧和电解水的方法来推断水中的元素组成,故填:C。(1)根据活性炭的净水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各种净水方法的净化程度进行分析;(3)根据硬水软水的区分及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水的净化方法,掌握基础是关键。30.答案:6 非金属 吸附 CD ClO3- Mg(OH)2+2HCl=MgCl2+2H2O 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蛋白质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镁 MgSO4解析:解:Ⅰ.(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碳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碳的汉字名称偏旁是“石”字,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一些有毒气体;(3)在飞机上,汽油和烟花爆竹是禁带物品;(4)氯酸钠(NaClO3)中阴离子符号为ClO3-;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Ⅱ.(5)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6)牛奶中富含蛋白质;Ⅲ.(7)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8)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Zn+H2SO4=ZnSO4+H2↑,65                          26.5g                     0.2g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21g,说明该锌粉中含有的杂质是镁; 另取一定量该样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镁,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至少含有镁、锌中的一种,如果镁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硫酸镁,如果镁不足,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则滤液中含有硫酸镁和硫酸锌,因此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锌。故答案为:(1)6;非金属;(2)吸附;(3)CD;(4)ClO3-;Mg(OH)2+2HCl=MgCl2+2H2O;(5)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6)蛋白质;(7)Fe2O3+3CO- 高温  2Fe+3CO2;(8)镁;MgSO4。Ⅰ.(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元素的分类来分析;(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3)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Ⅱ.(5)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6)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Ⅲ.(7)根据炼铁的原理来分析;(8)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1.答案:烧杯 漏斗 混合均匀,使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避免液滴飞溅 搅拌,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减小解析:(1)①烧杯②漏斗,故填:烧杯;漏斗;(2)B操作是稀释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是水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混合均匀,使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避免液滴飞溅;D操作是蒸发,因此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混合均匀,使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避免液滴飞溅;搅拌,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使用游码时,放反,称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偏小,因此若采用A方法称量氯化钠配制溶液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填:减小。(1)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2)根据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3)根据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难度不大,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32.答案:H2O→通电H2+O2 分解反应 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 ①④②⑤③ 节约能源 甲 氢气从两支试管缝隙中逸出一部分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H2O→通电H2+O2,其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填:H2O→通电H2+O2;分解反应。(2)该实验中能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故填: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3)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通过催化剂)④(和催化剂接触)②(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⑤(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③(脱离催化剂).故填:①④②⑤③。(4)相比电解水法,光解水法节约能源。故填:节约能源。方法Ⅲ:甲设计比较合理,乙设计的装置不合理的原因是氢气从两支试管缝隙中逸出一部分.故填:甲;氢气从两支试管缝隙中逸出一部分。(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2)该实验中能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3)水分解微观过程: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4)相比电解水法,光解水法节约能源。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3.答案:(1)4.4 (2) 56:1解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解:(1)加入50g稀盐酸时生成2.2g二氧化碳,因此加入100g稀盐酸时生成4.4g二氧化碳,即m的值为4.4。故填:4.4。(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因此溶质氯化钠质量为:(104.4g+100g-4.4g)×3%=6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NaHCO3+HCl=NaCl+H2O+CO2↑,84           58.5       44x            y        4.4g84x=58.5y=444.4g,x=8.4g,y=5.85g,原小苏打样品中NaHCO3与NaCl的质量比为:8.4g:(6g-5.85g)=56:1,故填:56: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4:40 页数:25
价格:¥3 大小:328.00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