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防城港市港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防城港市港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燃料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C.氧气可以跟所有物质发生反应D.食物腐败是氧气造成的2.下列变化中不同于其他三个变化的是(    )A.酸雨腐蚀建筑物B.湿法炼铜C.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D.煤的气化、液化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因操作不当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A.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B.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4.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有大量的白烟生成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5.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一些农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6.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公民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用催化剂将水变为燃料油B.用液态氢发射火箭C.用干冰人工降雨D.用食醋除水垢7.铯原子钟300年误差不超过5秒。铯元素在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铯原子的质子数是55 C.铯元素符号为CSD.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 g8.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B.安全常识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炒菜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C.日常生活经验衣服上的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观察颜色)D.物质与微粒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A.AB.BC.CD.D9.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B酸、碱、盐的水溶液均有导电性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粒子C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氦原子与氩原子性质相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AB.BC.CD.D10.如图图象能正确体现与实验对应关系的是(    )A.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D.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11.下列关于化学发展史不正确的是(    )A.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C.法国化学家阿伏伽德罗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D.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观点证实了古代关于原子的猜想1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洁净的空气C.二氧化碳D.铝箔1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B.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C.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14.下面是从小芳同学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化学用语,你认为正确的是(    )A.碳酸钾:KCO3          B.2个二氧化碳分子:2 CO2C.氯化锌:ZnClD.硫酸铵:SO4(NH4)215.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B.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则放出热量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则破坏燃烧的条件一定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16.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时分子间隔变小B.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是氧化反应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D.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17.能表示2个银原子的是(    )A.Ag2B.2AgC.2AlD.2Mg18.化学课本中的图表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下列图表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某元素的原子序数B.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确定某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的方法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19.进行下列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C.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D.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和氧气20.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食物放置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0分)21.用化学用语填空:(1)镁离子______;(2)氢氧根离子______;(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4)氨气______;(5)氢分子______;(6)氦气______。 2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等质量的三种元素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_____;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23.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偶然制得了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合成物质BaCuSi2O6,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写出与该物质相同价态硅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24.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_____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5.如图已知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B、C、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生成B和C.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部分反应及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请回答:(1)M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2)写出由A→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类型;(3)D→B+C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上述七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种。自然界中,通过______(填变化名称)可将C转化为A。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26.如图是一氧化碳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当煤气泄漏时,会闻到特殊臭味,这是因为分子在______(2)请另写一个与图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将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的产物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红。溶液中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取少量(3)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烘烤过的木炭,振荡,溶液红色消失。其原因是______。27.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某同学将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加入如图水中,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请说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28.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1回答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3)①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使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②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可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根据上述信息,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选择的依据是______。2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和收集装置C相连接,收集完毕氧气,实验结束后,先要______,然后再______,防止______.(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4)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和加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时,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0.丙二酮是一种果味添加剂,在制作冷饮、凝胶、布丁等时常会添加,食用过量对人体有害。已知丙二酮的化学式为C9H8O2,试回答:(1)丙二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丙二酮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3)丙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4)14.8g丙二酮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葡萄糖(C6H12O6)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本小题要求有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故A说法不正确;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故B说法不正确;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但不是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D、食物腐败是氧气造成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D。根据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在空气中的含量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氧气的基础知识,较为简单,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在空气中的含量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2.答案:C解析:解:A、酸雨腐蚀建筑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湿法炼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利用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煤的气化、液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答案:C解析:解:A、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B、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流入导管,不会使试管炸裂。D、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会引起试管的炸裂。故选:C。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注意以下问题:要先预热;试管上不能有水珠;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外焰加热;加热时要来回晃动使受热均匀;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答案:A解析:解: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A、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5.答案:B解析:解:A、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可以减缓环境污染。正确;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物质。错误;C、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正确;D、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正确。故选:B。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也可以减缓环境污染;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物质;“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熟石灰显碱性,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6.答案:A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都不会改变。水中含有氢、氧元素,而汽油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水不可能转化为汽油的。故说法错误; B、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液态氢发射火箭,此说法正确。C、干冰升华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D、食醋具有酸的共性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与氢氧化镁反应。故说法正确。故选:A。化学现象都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伪科学不是以实验为基础,存在一定的欺骗性,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揭露其虚伪性.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揭示一些虚伪的表面的现象,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7.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铯,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5,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5,故选项说法正确。C.元素符号的写法是“一大二小”,故元素符号为Cs,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8.答案:D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说法错误,不合题意;B.皮肤沾上浓硫酸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在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因为氢氧化钠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说法错误,不合题意;C.真黄金和假黄金都是黄色的,无法根据颜色来鉴别,说法错误,不合题意;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B.根据安全知识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9.答案:C解析: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分子构成的,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故A错误;B.酸、碱、盐的水溶液均有导电性,这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即离子),故B错误;C.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正确;D.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氩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的电子数并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以及粒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溶液导电的原因来分析;C.根据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来分析;D.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本题考查了粒子的结构、性质等,解题时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溶液导电性的原因、物质的结构等来分析解答即可。10.答案:D解析:解:A、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总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反应前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不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点燃  2H2O,反应后分子数减少,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选:D。A、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总质量始终不变;B、反应前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不是0;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D、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点燃  2H2O,反应后分子数减少。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C解析:解:A、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选项说法正确。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C、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D、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观点证实了古代关于原子的猜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2.答案:B解析:解:A、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铝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B。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是指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例如不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空气是洁净的空气,仍然属于混合物.13.答案:B解析:解:A、油锅着火,盖上锅盖,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起到灭火的作用,故A说法正确;B、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锅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可能把氧化物薄膜擦去,所以不能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故B说法错误;C、草木灰呈碱性,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能释放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碳铵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故C说法正确;D、“白色污染”是因为随意丢弃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而形成的,所以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B、铝制炊具表面常有一层氧化铝保护膜,所以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C、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分析,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释放氨气,降低肥效; D、根据“白色污染”的成因分析.本题综合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和适用范围,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的热点之一.14.答案:B解析:解:A、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K2CO3,故选项书写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故选项书写正确。C、氯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ZnCl2,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酸铵中铵根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H4)2SO4,故选项书写错误。故选:B。A、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氯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D、硫酸铵中铵根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答案:C解析:解: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B、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镁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C、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则破坏燃烧的条件一定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推理正确。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氦原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6.答案:B解析:解: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时分子间隔是变大而不是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使水中的生物能够生存,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但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根据微粒的特性,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等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之一是“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答案:B解析: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银的元素符号为Ag,故2个银原子表示为:2Ag。故选:B。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8.答案:B解析:解:A、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小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某元素的原子序数,能达到目的;B、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推断出原子的核内质子数而不能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能达到目的;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可以确定某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的方法,能达到目的;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达到目的;故选:B。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小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解答;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不能推断中子数;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确定溶液状态改变的方法;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图表的应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9.答案:D解析:解: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需要控制变量,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故选项错误。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变量,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故选项错误。C、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需要控制变量,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故选项错误。 D、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和氧气,直接检验即可,不需要控制变量,故选项正确。故选: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20.答案:C解析:解: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氧和液态氮沸点的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食物放置在空气中变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工业上可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食物放置在空气中变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工业上可制取氧气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氧气不具有可燃性。21.答案:Mg2+ OH- Ca NH3 H2 He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符号为:Ca;(4)氨气的化学式为:NH3;(5)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氢分子可表示为:H2;(6)氦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氦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氦元素的元素符号,即:He。 故答案为:(1)Mg2+;(2)OH-;(3)Ca;(4)NH3;(5)H2;(6)He。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答案:Al、Mg、Na 解析:解:质量相等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含有的原子越少,钠原子、镁原子、铝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因此等质量的三种元素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Al、Mg、Na;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故填:Al、Mg、Na;。质量相等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含有的原子越少;钠原子核外电子是11个,第一层是2个,第二层是8个,第三层是1个。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23.答案:4 10 SiO2解析:解:BaCuSi2O6是由钡、铜、硅、氧四种元素组成的;1个BaCuSi2O6分子是由1个钡原子、1个铜原子、2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分子中有10个原子. 钡元素、铜元素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2x+(-2)×6=0,则x=+4价.硅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iO2.故答案为:4;10;SiO2.根据BaCuSi2O6化学式的含义、一个分子的构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与书写方法、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答案:21%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21%.故答案为:2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25.答案:H2O2 2H2+O2- 点燃  2H2O 化合反应 H2CO3=H2O+CO2↑ 3 光合作用解析:解:根据“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推测B为水;根据“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生成B和C”、“A、B、C、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则推测D为碳酸,而C为二氧化碳;根据“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则推测A为氧气,M为过氧化氢,而E为氢气,F为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1)M是过氧化氢,故填:H2O2;(2)A是氧气,B是水,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故填:2H2+O2- 点燃  2H2O;化合反应;(3)D是碳酸,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H2CO3=H2O+CO2↑;(4)A是氧气,为单质,B是水,属于氧化物,C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D是碳酸,不属于氧化物,E是氢气,属于单质,F为碳,属于单质,M是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属于氧化物的有3种,二氧化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故填:3;光合作用。 根据“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推测B为水;根据“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生成B和C”、“A、B、C、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则推测D为碳酸,而C为二氧化碳;根据“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则推测A为氧气,M为过氧化氢,而E为氢气,F为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已有知识,根据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碳、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水以及碳酸之间的转化完成此题,要注意知识的积累。26.答案:是不断运动的 C+O2- 点燃  CO2 CO2+H2O=H2CO3 木炭具有吸附性解析:解:(1)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当煤气泄漏时会嗅到特殊臭味。(2)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其特征是“多变一”是化合反应;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上述反应的特点,方程式还是:C+O2- 点燃  CO2;(3)一氧化碳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是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方程式是:CO2+H2O=H2CO3;(4)取少量(3)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烘烤过的木炭,振荡,溶液红色消失。其原因是木炭具有吸附性。故答案为:(1)不断运动;(2)C+O2- 点燃  CO2;(3)CO2+H2O=H2CO3;(4)木炭具有吸附性。(1)利用分子的性质解决问题。(2)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结合所学书写基本反应即可。(3)依据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然后根据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结合指示剂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4)根据木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了解分子的性质;并能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27.答案:解:某同学将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加入水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故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故答案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结合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铁架台;2KMnO4-  △   K2MnO4+MnO2+O2↑;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B;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G;F;AC(或AD);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装置;又因为甲烷不溶于水(或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选择C(或D)装置解析:解:(1)据图可以看出,①是铁架台。(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最佳时刻是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3)①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使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可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首先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长进短出,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G→F。(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选A装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可以选择C或D装置收集,故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AC(或AD),选择的依据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装置;又因为甲烷不溶于水(或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选择C(或D)装置。故答案为:(1)铁架台;(2)2KMnO4-  △   K2MnO4+MnO2+O2↑;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3)①B;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G;F;(4)AC(或AD);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装置;又因为甲烷不溶于水(或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选择C(或D)装置。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9.答案:酒精灯 铁架台 集气瓶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 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倒吸炸裂试管 B 催化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A D解析:解:(1)仪器a是酒精灯,b是铁架台,c是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为:A;依据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可知实验结束后,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炸裂试管;(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为“固液常温”的发生装置,因此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4)根据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进行解答;(5)根据信息: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和加热来制取氨气,为“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收集装置为D;故答案为:(1)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2)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倒吸炸裂试管;(3)B;催化;(4)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5)A;D.(1)熟记仪器的名称;(2)正确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依据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为“固液常温”的发生装置;正确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中起催化作用;(4)根据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进行解答; (5)根据信息: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和加热来制取氨气,及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进行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等等.30.答案:148 27:2:8 21.6%解析:解:(1)丙二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9+1×8+16×2=148;故填:148;(2)丙二酮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9):(1×8):(16×2)=27:2:8;故填:27:2:8;(3)丙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6×2148×100%≈21.6%;故填:21.6%;(4)设葡萄糖的质量为x,则:14.8g×12×9148×100%=x×12×612×6+1×12+16×6×100%x=27g答:14.8g丙二酮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27克葡萄糖(C6H12O6)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08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19.43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