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中初中部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中初中部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有助于西瓜的生长.氯吡脲(化学式为C12H10ClN3O)是西瓜膨大剂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氯吡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5C.属于化合物D.每个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2.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锌原子核外有 30 个电子B.锌是金属元素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缺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3.分析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质子数不同B.两者电子层数不同C.两者元素种类不同D.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可以确定的是(    )A.该微粒是原子B.该微粒是离子C.该微粒质子数为18D.该微粒已达到稳定结构5.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硅C.氧气D.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二氧化碳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四氧化三铁固体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小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是(    )A.空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9.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变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检验NaOH溶液 是否变质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溶液酸碱度B.铁丝在O2中燃烧C.测定空气中的O2的含量D.溶解固体1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化学反应才能释放或吸收能量B.蜡烛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成了光能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分解反应D.在6%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化学反应速率增大13.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都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中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后生成的Z、W的分子个数比是1:1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过滤黄泥水C.测定溶液的pHD.蒸发结晶15.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B.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实验室制取氧气 D.过滤16.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D.烈火真金:金的熔点高17.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BⅠ.酒精燃烧,可使用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Ⅱ.图书馆、档案馆着火了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Ⅰ.硬水经过吸附、过滤可变成软水Ⅱ.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DⅠ.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无需用水清洗,直接放回原滴瓶Ⅱ.10g碳与10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0g二氧化碳Ⅰ.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方法是分别灼烧后闻气味Ⅱ.人体缺少氟元素易得龋齿病A.AB.BC.CD.D1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金刚石都具有吸附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19.下表是某同学在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用语B、现象描述H--表示一个氢分子2Fe2+--表示两个铁离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性质与其对应用途D、事实与解释石墨质软而滑腻--做润滑剂N2常温下性质稳定--制氮肥、炸药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O2和O3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A.AB.BC.CD.D20.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B.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极少,只占空气体积的0.03%C.分离液态空气时,先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氧气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0分)21.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做“氧气制取与性质”实验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1)与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小组准备选用高锰酸钾和装置______(填装置序号)制取干燥的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①选择装置A作发生装置的原因是______。②组装装置A的正确顺序是:铁架台→木块→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③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______,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3)小组同学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氧气,其优点是______。(4)利用收集的氧气,同学们进行了如图G的实验,反应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进行实验时,在铁丝下绑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_,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22.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______,说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问题二】: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字母);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3)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______(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向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4)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来收集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请选择正确的操作及顺序,填编号)______,正放在桌面上.a.盖上玻璃片b.将导管移出c.将集气瓶移出水面(5)实验室取15克氯酸钾和5克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5.2克,则①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克.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3.请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完成A实验时,a试管产生的气体为______;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2)实验B的操作名称是______,在完成B实验时,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检验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是______;(3)在完成C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4)在完成D实验时,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4.实验室有大理石、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水等用品及下列装置:(1)用上述药品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需连接装置D,D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受热,试管内的温度升高,压强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试管中的______从导管口逸出,故此时不易立即收集氧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补充的药品是______,其发生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连接E检验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连接C收集二氧化碳,证明C中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是______,连接F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5.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反应一: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检验b玻璃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用化学符号写出电解水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反应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1)根据所给信息,请画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2)实验中应先______,再点燃氢气,以免发生爆炸;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2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其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②和④中仪器x和Y的名称:X______,Y______(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装置标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二氧化碳只能用装置⑤收集,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用装置⑥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思考】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______。 (3)若要证明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呈酸性,不可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填下列字母序号):a.滴加紫色石蕊 b.加入石灰石     c.滴加硝酸银溶液d.加入铜粉。【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_。(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_。【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_____(选填“>”、“<”、“=”)8.8g。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8.自然灾害常常致使当地原有水资源破坏,寻找到的新水源需经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①新水源中的泥沙经静置后,通常可以通过______(填操作名称)将其除去.水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②水的酸碱度是饮用水的重要指标,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测定的方法是:______,即可测出水的pH.③生活中经过净化后的水,还可以通过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解:A、氯吡脲是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10)=72:5,故选项说法错误.C、氯吡脲(化学式为C12H10ClN3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每个氯吡脲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氯吡脲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氯吡脲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D、根据每个氯吡脲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C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0,表示原子序数为3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锌,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故选项说法错误。D.锌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3.答案:B 解析:解:A、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质子数均为19,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钾原子、钾离子的电子层数分别为4、3,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质子数均为19,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钾原子、钾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4.答案:D解析:解: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及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若微粒为阳离子时x>18;若微粒为阴离子时x<18;若微粒为原子时x=18,故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电中性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故D正确.故选:D.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和原子的与离子的转化关系分析判断.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本题的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知识.5.答案:B解析:解:A、蒸馏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解析:解:A、双氧水是纯净物,含有氧元素,但是没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因此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C、氯酸钾是纯净物,含有氧元素,但是没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是纯净物中的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是没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物质的组成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答案:D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答案:B解析:解: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故选: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A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正确;B、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错误;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如Li+最外层就只有2个电子,故错误;D、单质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错误。故选:A。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C、根据离子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D、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0.答案:D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食用油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说明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可用于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B、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食用油在水、汽油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答案:B 解析:解:A、利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正确。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A、根据溶液酸碱度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2.答案:D解析:解:A、能量不一定在化学变化中释放或吸收,在物理变化中也可以,比如摩擦生热,错误;B、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错误;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在6%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二氧化锰能促进反应的进行,故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正确;故选D.根据已有的物质间反应以及反应的现象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对化学反应的掌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答案:C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 催化剂 高温2N2+3CH4。A、由微粒结构可知X是单质,Y是化合物,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故B错误;C、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Z、W的个数比为2:3,故D错误。故选:C。根据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答案:C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5.答案:B解析:解:A、实验室选用图中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为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所示装置错误;B、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量要足,装置气密性要好,导管的一端浸入烧杯的水中等,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试管口向上倾斜,所示装置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6.答案:B解析:解:A.由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不能改变了元素种类,所以“点石不能成金”,故选项说法错误;B.“钻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木头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木头发生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火上浇油,是指燃烧过程中,添加可燃物,能使燃烧继续进行,不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故选项说法错误;D.“烈火真金”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成语和古诗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我们要好好地理解它们。17.答案:D解析:解:A.Ⅰ.酒精燃烧,可使用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说法错误;Ⅱ.图书馆、档案馆着火了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Ⅰ.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和过滤均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硬水经过吸附、过滤不会变成软水,说法错误;Ⅱ.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因此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Ⅰ.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无需用水清洗,直接放回原滴瓶,说法正确;Ⅱ.由化学方程式C+O2- 点燃  CO2可知,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10g碳与10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20g,说法错误,不合题意;D.Ⅰ.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无此气味,所以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方法是分别灼烧后闻气味,说法正确;Ⅱ.人体缺少氟元素易得龋齿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A.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B.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电解水的知识来分析;C.根据仪器的使用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与鉴别方法、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基础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18.答案:D解析: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金刚石不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答案:D解析:解:A、H表示一个氢原子,错误;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错误;C、石墨质软而滑腻--做润滑剂,正确;N2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以作保护气,错误;D、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正确;O2和O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正确; 故选:D。A.根据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来分析;B.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来分析。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物质反应的现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鉴别等,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0.答案:A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二氧化碳虽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说法正确;B.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极少,只占空气体积的0.94%,说法错误;C.氮气的沸点低于氧气的沸点,所以分离液态空气时,先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氮气,说法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液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而不是燃料,说法错误。故选:A。A.根据二氧化碳的作用来分析;B.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工业制备氧气的原理来分析;D.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空气种成分和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并能灵活运用。21.答案:长颈漏斗 坩埚钳 D KMnO4→△K2MnO4+MnO2+O2 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酒精灯 试管 密度比空气大 带火星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氧气集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Fe+O2→点燃Fe3O4 引燃铁丝 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解析:解:(1)①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②为夹取固体的坩埚钳;故答案为:长颈漏斗;坩埚钳。(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选项向上排空法收集,且不易混入水蒸气,制得氧气较为干燥,故选D为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为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D;KMnO4→△K2MnO4+MnO2+O2。 ①选择发生装置时,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所以此时选择A是由于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答案为: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②根据从下往上原则,所以模块上面是酒精灯,酒精灯上面是试管;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③选择D为向上排空法收集装置,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在瓶口放置带火星木条,观察是否复燃,判断是否集满;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带火星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氧气集满。(3)B带有活塞开关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速率。(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燃烧剧烈,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所以为Fe+O2→点燃Fe3O4;铁丝在氧气中需要点燃,因此防止火柴起到引燃作用;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为固体,且温度较高,直接落于瓶底,瓶底容易炸裂,所以留有少量水在瓶底;故答案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Fe+O2→点燃Fe3O4;引燃铁丝;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2)根据题目要求和气体密度选择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①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②根据装置组装顺序从下往上组装仪器;③根据装置特点总结气体性质;根据氧气助燃性回答此题;(3)根据装置特点总结装置优点;(4)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条件回答此题;根据生成物性质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2.答案:NaCl NaCl不含氧元素 集气瓶 AFC 催化作用 BH 2H2O2- MnO2  2H2O+O2↑ 分解反应 bac 4.8 解析:解: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NaCl,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aCl不含氧元素,所以不能用来制取氧气;故答案为:NaCl;NaCl不含氧元素;问题二:(1)集气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集气瓶;(2)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AFC;催化作用;(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H;2H2O2- MnO2  2H2O+O2↑;分解反应;(4)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来收集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将导管移出、将集气瓶移出水面、盖上玻璃片;故答案为:bac;(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15g+5g-15.2g=4.8g,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4.8g32g/mol=0.15mol;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x;2KClO3-MnO2△2KCl+3O2↑2mol                       3mol  x                          0.15mol 2mol3mol=x0.15mol    x=0.1mol;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1mol;故答案为:4.8;0.1mol;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NaCl,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aCl不含氧元素,所以不能用来制取氧气;(1)集气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属于分解反应;(4)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来收集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将导管移出、将集气瓶移出水面、盖上玻璃片;(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15g+5g-15.2g=4.8g;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3.答案:氧气 2:1 氢元素 氧元素 过滤 引流 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紫色纸花变成了红色 CO2+H2O=H2CO3解析:解:(1)由实验装置图可知,A实验是电解水试验,a试管产生的气体为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在完成B实验时,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检验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3)在完成C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4)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在完成D实验时,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纸花变成了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为:(1)氧气;2:1;氢元素;氧元素;(2)过滤;引流;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3)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4)紫色纸花变成了红色;CO2+H2O=H2CO3.(1)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2)根据过滤的操作和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3)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4)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铁丝燃烧的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24.答案:2KMnO4-  △   K2MnO4+MnO2+O2↑ B 增大 空气 稀盐酸 长颈漏斗 CO2+Ca(OH)2=CaCO3↓+H2O 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且本身不燃烧解析:解:(1)题目中反应物只有高锰酸钾可以直接制备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反应条件及气体符号;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内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将内部空气排出,在试管口形成气泡;故答案为:2KMnO4-  △   K2MnO4+MnO2+O2↑;B;增大;空气。(2)实验室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所以还需要提供稀盐酸;a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造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已经集满;F中下部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因此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通入二氧化碳,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本身不燃烧;故答案为:稀盐酸;长颈漏斗;CO2+Ca(OH)2=CaCO3↓+H2O;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且本身不燃烧。(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密闭装置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的性质回答此题;(2)实验室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据此选择药品;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利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集满;根据实现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5.答案:氢气;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H2O- 通电  2H2↑+O2↑;验纯;氢气+氧气→点燃水解析:解:反应一: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可知,a玻璃管中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则b玻璃管内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b玻璃管内气体的方法是: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用化学符号写出电解水反应的表达式:2H2O- 通电  2H2↑+O2↑. 反应二:(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如下:.(2)由于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实验中应先验纯(检验氢气纯度),再点燃氢气,以免发生爆炸;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点燃水.故答为:反应一:氢气,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H2O- 通电  2H2↑+O2↑.反应二:(1)见上图;(2)验纯,氢气+氧气→点燃水.反应一: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和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回答;分析画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2)根据氢气的性质分析回答.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生成氢气的性质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6.答案:分液漏斗;水槽;②;2H2O2 MnO2  2H2O+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Ca(OH)2+CO2=CaCO3↓+H2O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X是分液漏斗,Y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所以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3)装置⑤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所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集气瓶;(2)②,2H2O2 MnO2  2H2O+O2↑;(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Ca(OH)2+CO2=CaCO3↓+H2O。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3)根据装置⑤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7.答案:酸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cd 实验步骤:取适量氯化钙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实验现象:石蕊试液不变色;实验结论: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碳酸 试管中剩余固体仍含有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试管中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解:【实验操作】(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故填:酸;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3)a.滴加紫色石蕊时,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b.加入石灰石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显酸性;c.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无论溶液是否显酸性,氯化钙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d.加入铜粉时,无论溶液是否显酸性,都无明显现象;由以上分析可知,若要证明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呈酸性,不可取的实验方法是cd。故填:cd。【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其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适量氯化钙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实验现象:石蕊试液不变色;实验结论: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故填:实验步骤:取适量氯化钙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实验现象:石蕊试液不变色; 实验结论:氯化钙溶液显中性。(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故填:碳酸。【实验探究Ⅱ】(1)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试管中剩余固体仍含有CaCO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试管中剩余固体仍含有CaCO3;CaCO3+2HCl=CaCl2+H2O+CO2↑。(2)“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是试管中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试管中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导致酸性减弱。故填: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时,看不到气泡产生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由于部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收集到的CO2质量<8.8g。故填:<。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显酸性溶液pH小于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中性溶液pH等于7,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显碱性溶液pH大于7,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8.答案:过滤;吸附;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煮沸解析:解:(1)新水源中的泥沙经静置后,通常可以通过过滤将其除去;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   (2)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具体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  (3)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故答案为:(1)过滤;   吸附;(2)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3)煮沸.(1)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活性炭具有吸附性;(2)根据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回答;(3)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是蒸馏和煮沸.本题考查注重基础,比较简单,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通过解答了解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05 页数:27
价格:¥3 大小:319.44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