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3

2/33

剩余3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非选择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②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③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④。佳木异竹,垂阴相荫⑤。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节选)[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②合:汇入。③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④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⑤荫:遮蔽。⑥置州:设置州郡。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悄怆幽邃()C.南流数十步()     D.悉皆怪石()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说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醉翁之意不在酒(2)日出而林霏开(3)佳木秀而繁阴(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乙】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①,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有删改)注释:①龂(yín)然:争辩不休的样子。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或曰:冉氏尝居也/或异二者之为B.今余家是溪/是日更定矣C.得其尤绝者家焉/往来而不绝者D.不可以不更也/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9.欧阳修把亭命名为“醉”,柳宗元把溪命名为“愚”,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感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传不习乎:()       (2)曲肱而枕之:()(3)夫君子之行:()   (4)意与日去:()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1.翻译文中句子。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2.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13.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李盛仙《夏日赏荷》)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濯清涟而不妖()     (2)荷花为雨所洗()(3)亭亭净植()     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余以为妙绝()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1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17.【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对荷花进行了赞美,但赞美的角度不同。【甲】文赞莲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赞荷是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④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賾(zé):精微,深奥。18.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2)遂成枯落(3)以荻画地学书(4)读而心慕焉。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21.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乙】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①纡曲②,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③,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④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注释】①蹬级:登山的石级。蹬,同“登”。②纡曲:弯曲。③箕(jī)踞:一种坐的姿势。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④瀹(yuè)茗:烹茶。2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__________(2)及下船   及:__________(3)惟粤东峡山   惟:__________(4)凡树皆根合而枝分   皆:__________2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24.【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甲】文中“__________”突出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特点;【乙】文中“__________”突出了飞泉亭的小巧俊美、清幽雅静的特点。(用原文语句填空)25.【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①,幽于缧绁②。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③,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迷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④以来至于麟⑤止自黄帝始。(节选自《太史公自序》)【注释】①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授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②缧绁(léi   xié):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③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④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⑤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26.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3)乃喟然而叹日()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退而深惟曰()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28.用“/”为【乙】文最后一句断句(共两处)。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29.【乙】文可以作为论据证明【甲】文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中哪个分论点呢。请问【乙】文中列举了圣人贤士发愤著书的事例,表达了司马迁怎样的心境?八、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①复行数十步()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③尝采药至衡()④深入忘反()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32.【乙】文中的“不异世间”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仿。33.【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甲乙两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九、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节选自《北冥有鱼》)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乙】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②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③而上者九万里,绝④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⑤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⑥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⑦也。(节选自《鲲鹏与斥鷃》)【注】①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②修:长。③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④绝:穿过。⑤斥鷃(yàn):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⑥至:极点。⑦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3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名;其名为鲲       卷卷有爷名B.怒:怒而飞            一怒而诸侯惧C.志: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D.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山愚公长息曰3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6.语段【甲】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鹏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37.结合语段【甲】【乙】简要分析大鹏和斥鷃的形象。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太极殿始成,王子敬①时为谢公长史②谢送版③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之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④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阼⑤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注】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②长史:官名。谢公指谢安。③版:此处指用来题写殿名、制作匾额的木板。④韦诞:三国时魏人,擅长书法。据传魏明帝筑凌云阁,非常高峻,先钉画,忘了题字,于是高高吊起一张凳子,让侍中韦诞坐在上面悬空题画,韦诞题完后,须发全白了,回家告诉子弟,不要再学这种书法。⑤阼:封建王登阼阶主持祭祀,指帝位。38.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多一词多义现象。甲文中的“太丘舍去”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去”意思不相同。B.文言字词积累要联系课内所学,乙文“时为谢公长史”与甲文“元方时年七岁”中的“时”意思相同。C.乙文“使王题之”中的“题”在此为名词用作动词,可以理解为“题字、题匾”的意思。D.乙文“谢以为名言”与《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以为”意思相同。3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B.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C.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D.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40.《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或心理活动。【场景】(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子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阼所以不长。”41.请分别指出甲乙两文中各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元方和王子敬的“方正”?(甲乙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第14页共3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参考答案:1.    大约    深    向南    全,都2.(1)向小石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美丽的树木和奇异的青竹,垂下阴影,相互掩映。3.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4.甲文:清澈透明,用了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B句意: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邃:深。C句意:这条小溪向南流几步远。南:向南边。D句意:全是一些奇石。悉:全,都。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1)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2)佳木:美丽的树木。垂阴:投下阴影。荫:遮蔽。3.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在人间”为状语,“为”是谓语,故断句: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写可以直接看到鱼儿在潭中游动,体现了水的清澈透明,运用了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意思是: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直接展现了水流湍急、触石回旋的场景,运用了正面(直接)描写。第33页共33页\n【点睛】参考译文【甲】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5.(1)意趣,情趣;(2)弥漫的云气;(3)茂盛;(4)以……为快乐6.(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7.B8.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9.欧阳修把亭命名为“醉”,是因为他为山水之乐而醉,为宴酣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表达了他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得;柳宗元把溪命名为“愚”,是因为他因罪被贬谪,进而联想到古代有个“愚公谷”,所以把溪命名为“愚”,这是一种自嘲,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不能有所作为的正直士大夫的悲愤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第33页共33页\n(1)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2)句意为: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3)句意为: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繁阴,茂盛。(4)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快乐。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的;得,领会;寓,寄托;(2)其,他们;以,用;者也句式表判断。7.A.有人\或许;B.这\这;C.绝美\断;D.更改\另,另外;故选B。8.考查断句。句意:不能给世人带来利益,不过,它和我很类似。这样以愚字来屈称它,也是可以的了。“而”表示语义的递进,前面应断开。“然则”是句首连词,其前应断开。“可也”是最后结论。故断句为: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9.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欧阳修为了山水之乐而醉。根据“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可知,他为了宴酣之乐而醉。根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他为了与民同乐而醉。作者在最后点出那个那与百姓共赏美景,安享太平的人就是自己,就是庐陵欧阳修,表现了他对于自己施政有为,在自己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的自得之意。第33页共33页\n根据乙文中的“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可知,柳宗元写作此文时正因罪被贬。根据“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可知,作者想到古时有个愚公谷,于是才把这条溪水称作是愚溪。联系末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可知,这是作者的自嘲,作者自嘲说自己与这条溪水一样对于社会没有什么用处。表达了作者这样一个心怀天下,却屡遭贬谪的正直士人的悲愤无奈之感。【点睛】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第33页共33页\n【乙】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往东流进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叫作冉溪。又有人说,这溪水可以染色,拿它的这种性能来为它起名字,所以又叫它染溪。我由于愚昧而犯了错误,被贬到潇水上边。我喜欢这条溪,沿着溪水往前走二三里,发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我就把家安在这里。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的家安在这条溪边,而这条溪还没有确定的名字,当地居民还在为此争论不休,不能不给它改个名宁了,所以我把它改为愚溪。水,智者乐之。可是现在这条溪地被愚者屈辱了。什么原因呢?由于它的水道太低,不能灌溉农田;又险峻湍急,中间多浅滩和石头,大船不能驶入,位置偏僻溪水细长浅狭,蛟龙不屑一顾,因为靠它不能兴云布雨。不能给世人带来利益,不过,它和我很类似。这样以愚字来屈称它,也是可以的了。10.    老师传授的知识    胳膊    品德    意志,志向11.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②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1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13.重视品德的修养;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句意:弯着胳膊枕在上面。肱:这里指胳膊。(3)句意:君子的操守品德。行:品德。(4)句意: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志向。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句中重点字词的解释。(1)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于: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2)句意: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广:增长;成:达成。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首句便提出中心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文进行了具体的论证,说明修身学习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并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据此可概括“君子之行”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1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中,通过“三省吾身”的内容可知,文章强调为人要忠实诚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以看出孔子不慕荣华,坚持个人操守。乙文中,作者强调淡泊、宁静,意在培养俭朴、上进的操守。可知两篇文章都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要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勤于治学,以诚待人,培养宁静淡泊的品格。第33页共33页\n【点睛】参考译文【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乙】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努力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14.    洗    被    耸立的样子    极、非常15.(1)(人们只)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可以靠近赏玩。(2)一天,(我)陪(偕)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6.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17.    甲文:花之君子;    乙文:花中仙子【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濯:洗。(2)句意:荷花被雨水所冲洗。为:被。(3)句意: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4)句意:我认为绝妙极了。绝:极、非常。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可,只能;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2)偕,同,一起;于,在。第33页共33页\n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湖中荷花”是主语,“尽作”是谓语,“飘摇之态”是宾语,故断句为: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甲文“莲,花之君子者也”看出,甲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之君子”,从乙文“实为花中仙子也”看出,乙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中仙子。【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乙】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便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18.A19.(1)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2)凋落,衰残   (3)写字   (4)羡慕20.(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年幼聪敏(聪明)悟性超过常人,书读过就能背诵下来。第33页共33页\n21.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⑤认真听取师长的教诲(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句意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四岁而孤”偏正结构,应在“孤”后停顿;“母郑氏自誓守节”主谓结构,应在“节”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故选A。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2)句意为:最终枯败零落。枯落:凋落,衰残;(3)句意为: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书:写字;(4)句意为: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慕:羡慕。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躁:浮躁。治:修养。(2)重点词语:幼:小时候。敏悟:聪敏。过:超过。人:一般人。辄:往往。成诵:背诵。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既要又“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又要能“静”——摒除杂念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根据【甲】“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要惜“时”;第33页共33页\n根据【乙】“苦志探賾忘寝食”,可知,还需要刻苦(或勤),废寝忘食。根据【乙】“亲诲其学……及加冠,嶷然有声”可知,还要“听话”——认真听取师长的教诲。【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一天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22.    还    等到    只    都23.(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2)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24.    湖中人鸟声俱绝    纵横丈余,八窗明净25.【甲】文表现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抒发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美、喜爱之情。【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更:还;第33页共33页\n(2)句意为:等到了下船的时候。及:等到;(3)句意为: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惟:只;(4)句意为: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皆:都。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本文为痴迷的意思。(2)重点词语:当时:当年。其:恐怕。仙:神仙。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题干“【甲】文中……突出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特点”和“用原文语句填空”的提示,找到【甲】“湖中人鸟声俱绝”,可得答案;根据题干“【乙】文中……突出了飞泉亭的小巧俊美、清幽雅静的特点”和“用原文语句填空”的提示,找到【乙】“纵横丈余,八窗明净”,可得答案。25.本题考查思想感情。根据【甲】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行为和““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可知,表现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突出了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结合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和创作背景,可知,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表现作者痴迷山水以及淡淡的忧国愁绪。根据【乙】文“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等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美、喜爱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第33页共33页\n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它们的根)像一座鼎的三条腿一样分别立着,到了半空中三棵树忽然就长在了一起。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26.    ”曾”同“增”,增加    犯过错    于是    退居27.(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2)《诗经》三百篇,大多是古代的圣贤之人为抒发胸中的愤懑之情而创作的。28.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29.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一分论点,列举圣人贤士发愤著书的事例,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表达了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解析】2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曾:同“增”,增加。第33页共33页\n(2)句意为:人经常犯错误,过:犯错误。(3)句意为:于是喟然而叹道,乃:于是。(4)句意为:退居以后又转而深思。退:退居。27.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喻,知晓,明白。(2)重点字词:大抵,大多。发,抒发。愤,愤懑之情。作,创作。28.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分别是记录的三个时间点,故断句为: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一问:通过乙文中“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的内容可知,乙文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等人的事例,这些人都历经磨难,但不气馁,发奋努力,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证明了甲文“生于忧患”这一分论点。第二问:结合“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迷往事,思来者”分析可知,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等人的事例,这些人都历经磨难,但不气馁,发奋努力。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表达了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点睛】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第33页共33页\n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乙)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居以后又转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徒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所以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30.    又,再    值得    曾经    同返,返回31.(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个人感到很奇怪。32.悉如外人33.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个虚幻的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解析】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复:又,再。②句意:(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足:值得。③句意:曾经到衡山采药。尝:曾经。④句意:深入衡山忘了返回来。反:通“返”,返回。31.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33页共33页\n(1)重点字词: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重点字词:人迹,人活动的踪迹;异,对……感到奇怪。3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乙)文中的“不异世间”意为“于人世间没有差别”;(甲)文中“悉如外人”意为“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由此可知,(乙)文中的“不异世间”与(甲)文中“悉如外人”意思相仿。33.本题考查理解写作目的。结合(甲)文第⑤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可知,刘子骥听说了桃花源的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桃花源,但没有实现;通过一个真实世界的人来寻找桃花源,把它放置在一个真实的背景之下,写出了桃花源的不可寻觅,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不存在的;写出了世人对桃花源的向往,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得桃花源这个虚无缥缈的地方真的成为了千古之谜;结合(乙)文第①段“欲更寻索,不复知处”可知,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结果却再也找不到它在哪里,写出了那个地方的美好与神秘,暗示了那个美好的地方是虚构的,实际上在当时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综上可知,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真实世界的人——刘子骥去来寻找桃花源和石门却不得,来暗示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社会现实。【点睛】参考译文:(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第33页共33页\n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砍柴人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说完),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一开始)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路,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的景象与人世间没有差别。34.A35.大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用力鼓动翅膀飞起,翅膀如同悬挂在天空的云。36.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37.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斥鷃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其目光短浅。【解析】3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名:都是名字;B.怒:振动/发怒;C.志:记载/标记;第33页共33页\nD.息:风/叹息;故选A。3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之:的。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若:好像。垂:同“陲”,边际。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像鹏一样的大鸟,要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以此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有所作为,从而得出“逍遥”要有所依凭的结论。3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文章对大鹏、斥鸚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其形象特点即可。根据甲文“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见其形体、力量之大;“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又可见大鹏志向高远、善借长风,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境界。根据乙文“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可以看出斥鴳目光短浅、才疏志微。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因此它注定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点睛】参考译文【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乙】第33页共33页\n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38.D39.A40.参考示例一:紧绷着脸,不屑地说参考示例二: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没有唯一答案,只要能扣住语境和王子敬不畏权贵、率性正直的品质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或动作、心理,任意一样或多样均可)41.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①他懂得“信”的重要;②他懂得“礼”的重要;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王子敬的方正体现在:①拒不为太极殿题匾,②直言评价魏国不长久的原因,③不畏权贵、率性正直的品质。【解析】3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D.“谢以为名言”译文:谢安认为是名言。以为:认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以为:以,可以;为,做。故两句中的“以为”意义不同。故选D。3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让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中“为”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长史”,不能在“谢公”和“长史”之间断开,应在“长史”后断开,排除BC;第33页共33页\n“使王题之”中“使”为使令性动词,往往其后所跟内容为“让(使)某人干某事”,故不应在“王”后断开,应在“题之”后断开,排除D。故选A。4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的意思是“这是给正殿的题匾,你为什么不帮忙题匾呢?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写过的呀”。题干所设计的人物动作、神态为“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可以看出谢安因为王羲之不给他题写匾额,谢安略有不满,在对待题写匾额这件事上,谢安认为这种事在其他朝代发生过,不以为意,故神色轻松;而王羲之认为这事不正确,故应是非常生气,有些愤怒地反驳谢安,表现出王羲之不慕权贵的耿直性格,故此处王羲之应是“紧绷着脸,不屑地说”或“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4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甲】文“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元方直接反驳陈太丘,指出陈太丘与自己父亲约定而没有如期而至,是一种失信行为;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当陈太丘感到惭愧后想拉元方的手,而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不给陈太丘刘面子,均可以表现出元方的正直;【乙】文“可掷之门外”“魏阼所以不长”,王羲之直接让人将谢安的木板扔到门外,不给题字,当谢安反问王羲之不题字并给出先朝例子时,王羲之毫不留情地说魏朝国运不能长久,反驳有力,毫不为权贵屈服,体现了王羲之的耿直、不慕权贵。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第33页共33页\n【乙】太极殿刚建成的时候,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让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告诉来人说:“把它扔在门外吧。”谢安后来看见王子敬,就说:“这是给正殿的题匾,你为什么不帮忙题匾呢?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写过的呀。”王子敬说:“这就是魏朝国运不能长久的原因。”谢安认为是名言。第33页共3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11 00:10:02 页数:33
价格:¥6.66 大小:71.5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