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共35张PPT)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5

2/35

3/35

4/35

剩余3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初中阅读课件,第一课时真题训练,一.(2021安徽)(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濒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人蜀记》)[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灏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潮阻绝   沿:(2)不以疾也   疾:(3)发大溪口  发:(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答案】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答案】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顺流而下迅速,快出发好像…的样子,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等到夏秋水涨时,()。江水低于滟滪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滪堆(数十丈)。(2分)16.[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霄可以看出。(每点2分,特点、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二.(2021甘肃省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17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龙井①题名记秦观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②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④,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1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比出郭(4)以不时至,去矣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念无与为乐者曩者霸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B.相与步于中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C.以书邀余入山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D.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考虑,想到只是等到离开B,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的影子。(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答案】(2)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19.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答案】19.《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同时表现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龙井题名记》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抒写内心的欢愉。,三.(2021兰州卷A)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7~10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①奉议:官名。,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2)非天质之卑     卑:(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诚: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给予,赠送低下确实,的确D,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答案】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答案】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10.【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3分)专心致志地学习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①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②第二条建议:③全身心投入学习,第二课时对比阅读六组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逼阳②,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③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久战》)【注释】①荀罃(yīnɡ):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jù):迅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公将驰之:(       )(2)彼竭我盈:()(3)惟荀罃之拔逼阳:(        )4)气已竭而复振:(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驱车追赶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只有,仅仅穷尽,干涸,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2)此善于用气者也。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4.下列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5.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分)【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B,【参考译文】【乙】作战,要靠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穷尽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而不用尽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穷尽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准备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的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自子之居即墨也:(      )(4)封之万家:(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偏爱偶尔,间或主政,主管封赏,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众场所指责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近臣以求誉也!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称赞你啊!4.回答下面问题。(4分)(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2分)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______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2分)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生活琐事自己受蒙蔽,【参考译文】【乙】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主政,每天都有诽谤你的话传来。但是我派人去即墨考察,却是田地开辟,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近臣谋求他们帮助的缘故。”便赏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我派人前去考察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称赞你啊!”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众大臣都吓坏了,不敢再作假骗人,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节选自《老子》第八十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豁然开朗:()(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4)虽有甲兵:(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开阔的样子交错相通主迁徙铠甲,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4分)【甲】①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②③④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甘其食③安其居④乐其俗,【参考译文】【乙】国土狭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工的器械却并不使用,使人民珍惜生命,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恢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使人民有甜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四.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①邓益遁去,唐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②,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③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节选自《宋史·唐震传》,有删改)【乙】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④。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⑤!”言未竟,阍者报寿州⑥崔使君⑦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⑧千匹。(选自李肇《唐国史补》)【注释】①都大提举:官名。②陴:城头上的箭垛。③亟:立即,马上。④雅望:品行清高的声望。⑤乱:指败坏朝政。⑥寿州:今安徽寿县一带,当时崔昭任寿州刺史。⑦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⑧官絁(shī):官绸,可以当货币使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何面目生邪     其真无马邪B.左右不敢言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生以乡人子谒余D.良久,束带强出赏赐百千强【解释】A.都同“耶”,表疑问语气;B.都是“说话”的意思;C.都是“拜访”的意思;D.勉强/有余。2.用“/”给文中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六处)(6分)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D,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情况很危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汇合,立即逃出去还可以免遭灾祸。(2)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崔昭是什么人,众人一致说他好。这一定是行贿得来的美誉。4.请简要分析唐震和裴佶姑父的不同之处。(2分)唐震面临危难不肯离开,是为了自己的职责和道义,他身为朝廷官员,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百姓,不能弃百姓于不顾;裴佶的姑父妄自尊大,见利忘义,道貌岸然,外廉内贪。,参考翻译【甲】十一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而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很危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汇合,立即逃出去还可以免遭灾祸。”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性命都系在我一人身上,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敢再说话,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扔在地上,不肯屈服,最后为此而死。【乙】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父在朝中做官,有品行清高的声望。裴佶到姑父家看望他姑姑,正赶上姑父退朝回来,(姑父)深深叹口气说:“崔昭是什么人,众人一致说他好。这一定是行贿得来的美誉。这样下去,怎么能不败坏朝政呢?”(裴佶的姑父)话还没说完,守门的人报告寿州的崔昭等候拜访。裴佶的姑父听了后生气地呵斥门人一顿,作势要鞭打他。过了很久,姑父整理装束勉强出去迎客。不久,姑父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人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人给他的马喂食,给他的仆人吃饭。裴佶的姑姑说:“为什么前边那么傲慢,后来又那么谦恭?”等到裴佶的姑父会客完走进屋门时,面带得意的神色,对裴佶作了个揖说:“(你先)暂且到书房休息。”裴佶还没走下台阶,看到他姑父的怀里落出一张纸,原来是崔昭送的几千匹官绸。,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A.……的人/……的人;B.原来/缘故;C.好像/好像;D.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B,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齐王纳谏及其纳谏的结果。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甲文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乙文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乌而亡之,是罪也:使吾君以鸟④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候闻之,以吾君重鸟以⑤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⑥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射,一种系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②主:动词,掌管,管理。③数:动词,列举罪状加以责备。④以:介词,因为。③以:连词,而。⑥命:名词,本义为命令,此处指晏子的劝谏。,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臣之妻私臣()(2)王之蔽甚矣()(3)时时而间进()(4)使烛邹主鸟而亡之()(5)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列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而轻视人才。偏爱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间或,偶然逃跑缘故,原因,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文邹忌进谏齐威王是为了他:(),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景公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重鸟轻士”的罪名。4.邹忌和晏子在进谏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推己及人)的方法规劝齐威王,晏子进谏时采用了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的方法,使景公明白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除蔽不要杀烛邹,谢谢大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5-30 10:19:22 页数:35
价格:¥3 大小:9.08 MB
文章作者:134****361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