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试题-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试题-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4
2
/34
剩余3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柳下惠不羞污君①,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②而不怨,厄穷而不悯③。(《孟子》)【注释】①污君:坏的君王。②佚:散失。③悯:愤懑。(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戒之曰(谨慎)B.与民由之(遵从)C.不羞污君(以……为羞)D.进不隐贤(在朝廷做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①此之谓大丈夫②柳下惠不羞污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你认为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A(2)①此之谓/大丈夫②柳下惠/不羞污君(3)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是。柳下惠的“进不隐贤,必以其道”是甲文观点“得志,与民由之”的具体体现,柳下惠的“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是甲文观点“不得志,独行其道”的具体体现。(答“柳下惠的所作所为是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体现”亦可)【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句意:告诫她说。戒,告诫。故选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第一句的句意为:这样才叫做大丈夫。故断句为:此之谓/大丈夫。第二句句意为: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可耻。主谓间需停顿,故断句为:柳下惠/不羞污君。(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淫:使……惑乱,迷惑。使动用法。移:使……改变,动摇。使动用法。屈:使……屈服。使动用法。(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首先通读两文,表明态度:是“大丈夫”,然后阐述理由。①从“富贵不能淫”角度看,柳下惠的“进不隐贤,必以其道(立于朝廷,见有贤人,从不隐瞒,但一定按自己的原则办事)”与甲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相契合,体现了柳下惠面对富贵时的态度。他做到了“富贵不能淫”,是“大丈夫”。②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看,他的“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弃若敝屣之时,他不怨恨;穷苦困厄之际,他不忧愁)”与甲文中的“不得志,独行其道”相契合,体现了柳下惠虽然贫贱却坚守自己的本性。他做到了“贫贱不能移”,所以说他是“大丈夫”。故答案为:⑴A⑵①此之谓/大丈夫②柳下惠/不羞污君⑶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⑷是。柳下惠的“进不隐贤,必以其道”是甲文观点“得志,与民由之”的具体体现,柳下惠的“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是甲文观点“不得志,独行其道”的具体体现⑴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⑵断句应该如何做:①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②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③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④句首状语后要停顿;⑤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⑥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⑦“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⑧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⑨“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⑶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①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②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③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④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⑤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⑥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⑷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因为害怕而快速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母亲送女儿到门口,告诫女儿到了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有礼,还要小心谨慎,不能违背丈夫,要把顺从作为准则作为妻子的标准。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乙: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可耻,也不因官小而辞掉。立于朝廷,见有贤人,从不隐瞒,但一定按自己的原则办事。弃若敝屣之时,他不怨恨;穷苦困厄之际,他不忧愁。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选自《过庭录》)(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先天下之忧而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 正患无隙以规之 恐后贻祸 (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之前;没有;规劝,劝诫;遗留(2)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3)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4)目的:规劝和勉励滕子京;思想境界:范仲淹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解析】(1)“先”:在……之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贻”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遗留”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范仲淹和他是同榜考入的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故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3)注意“以”“物”“负”“为”等字词的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见义句的翻译。“为众所嫉”被动句的翻译。(4)一问,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可从规劝和勉励滕子京的角度作答。二问,要求答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分析。首先要理解好这句话的大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表达了作者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故答案为:⑴1、名词作状语,在……之前2、没有3、规劝,劝诫4、遗留⑵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⑶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4)目的:规劝和勉励滕子京;思想境界:范仲淹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等;③谦词:下官、窃、寡人等;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等;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等;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写作目及思想感情的能力。写作目的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理由和动机。答题时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和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附参考译文】(一)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二)译文: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是同榜考入的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和思念好友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选自《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不蔓不枝蔓: ③亭亭净植植: ④惟菊独盛惟: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严霜既降,百花零落。5.[甲]文主要写 ,[乙]文主要写 ,都写到了它们的外形、 。6.[甲]文中写的菊和牡丹,[乙]文中写的百花,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案】3.多;横生藤;竖立;只、只有4.①我(则)唯独喜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②寒冷的霜降落后,各种花都凋谢了。5.莲(花);菊(花);香气品性6.[甲]文以菊和牡丹衬托蓬的高洁;(2分)[乙]文以百花落衬托菊的耐寒。(2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2)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参考译文】【甲】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乙】菊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处飘溢。它的花瓣呈丝状或是瓜状。它的颜色有黄、白、赭、红等,种类很多。它天生不怕寒冷,严霜来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开的最为茂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可爱的非常多。蕃:多;②句意为: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蔓:横生藤;③句意为: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植:竖立;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字字落实,省略句注意补充省略成分。①句中重点词有:独,唯独。之,主谓之间,不译。染,沾染。句意为:我只喜爱莲花,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②句中重点词有:既:在....之后;零:凋谢。句意为:寒冷的霜降落后,各种花都凋谢了。5.本题考查了对整句话的辨析及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甲]文主要写了莲,还写了菊花和牡丹,【乙】文主要写了菊花,结合句子“其瓣如丝,如瓜。”可知,第2句写了菊花的种类多。结合“其色或黄,或白,或赭红等,种类很多。”可知,第3句写了菊花的颜色。6.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掌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乙]文主要写菊,以百花落衬托菊的耐寒。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诗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lí):吃酒糟,喝薄酒。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念:(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盖竹柏影也盖:( )皆可以饱饱:(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苟有可观,皆有可乐。9.对甲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10.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答案】7.考虑,想到;共同,一起;大概是;吃饱8.①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②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9.D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文章的主旨,正确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注意对语句的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找准语句进行作答。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积累,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注意结合句意进行理解。第一句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第二句句意:一起走到中庭。相与:一起、一同。第三句句意: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盖:表推测,大概。第四句句意:都可以用来吃饱。饱:吃饱。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但:只是;苟:如果;观:动词活用名词。观赏的地方。翻译:①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②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9.本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D:有误。“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述不正确。这一句话包含的情感极为微妙复杂: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10.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先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凡物皆有可观”的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吾安往而不乐”是说“我到哪里都会很快乐”。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以知道,只是平常的月光、月下的倒影,就让作者心生美好,印证了“凡物皆有可观”。甲文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同游,从月下美景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心中愁绪得到排解,印证了“吾安往而不乐”。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乙】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节选自《礼记·檀弓》)【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意项是( )A.必敬必戒(戒:谨慎)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顺为正者②以至于斯也③往之女家④曾子闻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得志,与民由之。②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答案】11.C12.D13.①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②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14.C【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答题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虚词的含义,能够准确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全文内容的充分理解,准确作答。参考译文:【甲】《孟子》三则节选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乙】《礼记檀弓下》节选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曾子听说后说:“小事情啊,他要是对你说“喂”的话,可以走掉(不管他的侮辱)。他道歉了,就可以吃施舍的东西了。1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A、B、D选项都是正确的,C选项中,“食”是动词,表示“吃”的意思,故错误。这些重点字词需要识记积累。1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答题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虚词的含义,能够准确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①“以”是认为的意思,②“以”是“所以”的意思,③“之”是倒装句的连接词④“之”是代词,代指这件事;点词用法相同。故选D。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①得志,与民由之。的意思应为“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②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的意思应为“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全文内容的充分理解,准确作答。乙文中的大意是指一个人宁肯饿死也不迟“嗟来之食”。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欧阳修《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縗絰②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及富居士人卒于颁将出殡近郊賵③敛棺接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④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邠(bīn)州:古州名。②縗絰(cuī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③賵(fèng)敛: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④赒(zhōu):救济。1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②而或长烟一空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④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1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公亟令询之B.厚绸给之C.居庙堂之高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不含句末)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赐敛棺椁皆所未具。18.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19.请摘录原文中语句回答问题。(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政治抱负的句子:【答案】15.国都;全;摆放,放置;死16.C17.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18.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②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解析】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⑶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⑷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译文: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范仲淹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急忙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有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①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②句意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③句意为: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④句意为:原来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故答案为:1、国都2、全3、摆放,放置4、死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BD相同,代词。C,结构助词。故答案为: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原来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故答案为: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①句重点词语有:“予”,我;“求”,探求;“或”或许。②句重点词语有:“坐”,通“座”;“泣”,流泪。故答案为: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②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原文内容,依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可知,文中的“古仁人”的胸襟。依据“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④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可知范仲淹政治抱负。故答案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功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20.翻译句子。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20.①你现在当权管理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②有一位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22.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参考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20.①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②与:给。之:代词,指代傅修期。而:表转折,但是。答:回复。故答案为:①你现在当权管理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②有一位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1.根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根据“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①。永乃发愤读书”可以概括出傅修期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故答案为: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22.根据“蒙辞以军中多务”“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可以看出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开始读书,后来有了才干和谋略都有了惊人的进步。傅修期因为写信事件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刻苦学习,最后成为一个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的人。据此概括答题即可。故答案为: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之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故答案为: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山南即避秦处。23.解释加点词含义。略无阙处阙: 自非亭午夜分自非: 则素湍绿潭素: 飞漱其间漱: 24.翻译句子。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5.两文同样写山,甲文突出山的 。(用原文的3个词或词语回答),乙文突出山的 (用原文的3个词或词语回答)。26.分别找出两文中的议论句子,说出各自的作用。甲: 作用: 乙: 作用: 【答案】23.同“缺”,缺口,空隙;自如果不是;白色;冲荡24.①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真是妙趣横生)25.连、重、叠;削、颓、飞舞26.良多趣味;赞叹三峡山水之美及其带来的乐趣;疑将压焉;表明绿罗山之陡险。【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锁定答题区域,抓住主要的句子进行提炼概括。(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的议论句,是作者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23.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略无阙处: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缺口,空隙。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自非,如果不是。则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素,白色。飞漱其间:飞流冲荡。漱,冲荡。故答案为:1、同“缺”,缺口,空隙2、自如果不是3、白色4、冲荡2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①重点词语:虽,即使。不以疾,没有这么快。②重点词语: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盛。故答案为:①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真是妙趣横生)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两岸连山……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可见三峡山的特点是连、重、叠。乙文:“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可见渌罗山特点是削、颓、飞舞。故答案为:1、连、重、叠2、削、颓、飞舞26.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议论,就是对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甲文的议论句:良多趣味。此议论句表达作者对三峡山水之美及其带来的乐趣。乙文的议论句:疑将压焉。此议论句表明绿罗山之陡险。故答案为:1、良多趣味2、赞叹三峡山水之美及其带来的乐趣3、疑将压焉4、表明绿罗山之陡险。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体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②瑞:吉,善。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宜乎众矣( )即善绘者以意取似(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29.(甲)文中的莲和(乙)文中的兰,同是花中的君子,它们的香味和气质品格都具有相同之处,莲的香味是: ;兰的香味是:氲氲无所。莲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气质品格是: ;同样,写出兰气质品格的句子是: (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空)30.(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27.洗;亲近而不庄重;应当;善于,擅长28.①(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②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或者嗅取香味的)。29.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30.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用“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行等方面的特点来寄托自己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乙】文通过描写了兰花的特点和意趣,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赞美了兰洁身自好、高洁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4)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甲文借莲花寄托自己的志向,乙文借兰花寄托志向,可见两文都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据此分析作答即可。【附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2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濯,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宜乎众矣: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应当。即善绘者以意取似: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善,善于,擅长。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通,空。直,挺立。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兰之味,兰花的味道。非,不。逼,接近,迫近。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9.本题考查内容分析。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清香。故这一句写出了莲的香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只能远远观看,不能靠近玩弄,突出了莲庄重的品格。故写出莲庄重气质品格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这一句写出了兰不能够被亲近、但是人们又不愿意远离它,由此突出了兰独特的庄重的气质和品格。“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写兰的味道;“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写兰的色彩;“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则为写兰的气质做铺垫。故展现兰气质的句子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3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甲】文。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知,这里作者通过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行等方面的特点来突出莲的庄重、纯洁、清高、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而自己正如莲一般,故用莲来寄托自己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乙】文。结合“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可知,作者认为兰花的特点和意趣无法被描摹出来,非常独特,又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文王、孔子、屈原之徒”是品格高尚的人物,通过这些人,赞美了兰洁身自好、高洁的品性。而自己如此喜爱兰花,也是追求这样洁身自好、高洁品格的人,故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对高洁、洁身自好品格的追求。这里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B]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③精炼,物理④其本,循名责实⑤,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⑥、萧⑦之亚匹⑧矣。(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仪轨:礼法规矩。②约:精简。③庶事:各种事务。④物理:管理事务。⑤责实:依照官名要求人尽到职守。⑥管:管仲。⑦萧:萧何。⑧亚匹:同一类人物。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讲信修睦 ②女有归 ③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3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外户而不闭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是谓大同是鱼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物理其本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D.可谓识治之良才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3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B.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C.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D.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句子。35.[A][B]两个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 的修辞方法,而强调的内容不同:甲文强调大同社会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做出合适的安排。乙文强调 。【答案】31.诚信;女子出嫁;做,担任32.B33.D34.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②善行无论多么小,没有不奖赏的;恶行无论多么细,没有不贬低的。35.排比;要赏罚分明【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2)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5)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乙)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民众,教他们礼仪,制定官职,遵从权力制定制度,广开门路吸纳众议,布施公道。忠义的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承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罚,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小的善行也会受到奖赏,小的错误也会被惩罚。各种事情都很明白,什么东西都遵循他的规律,实事求是,厌恶虚假的事务。诸葛亮死在国内,百姓都很敬畏而爱戴他,刑法虽然严厉但是没有人埋怨,因为他公正的看待事务并且处理的很公开。真是治世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相媲美。31.①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信:诚信。②女有归: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③诸葛亮之为相国也:诸葛亮担任相国。为:做,担任。故答案为:诚信女子出嫁做,担任32.A.所以/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B.这/这;C.规律/本来;D.称为/说;故选B。故答案为:B33.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死在国内,百姓都很敬畏而爱戴他,刑法虽然严厉但是没有人埋怨,因为他公正的看待事务并且处理的很公开”。故答案为:D34.⑷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故,所以;亲其亲,敬爱自己的父母;子其子,疼爱自己的子女。②无,无论;赏,奖赏;纤,细。故答案为: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②善行无论多么小,没有不奖赏的;恶行无论多么细,没有不贬低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5.⑸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理解文章内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所……”句式连用,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中“……者……虽……必……”句式连用,同样也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意思是忠义的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承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罚,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强调的是要严明赏罚。故答案为:排比;要赏罚分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3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寒雪日内集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即公大兄无奕女 3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若柳絮因风起。3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择其善者而从之B.初为魏郡太守为人谋而不忠乎C.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尊君在不D.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学而不思则罔3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40.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41.甲乙两文都表现出我国古代儿童怎样的特点?【答案】36.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子女,这里泛指小辈,侄儿侄女急;相比或比拟;是,就是37.①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38.D39.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0.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如初生的弯月。41.甲乙两文都表现出我国古代儿童聪明机智、思维敏捷、富有想象力的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5)考查内容提取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3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①句意:谢太傅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句意: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侄儿侄女急;③句意: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拟:相比或比拟;④句意: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即:是,就是。37.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①重点词:俄而,一会儿,不久。欣然,高兴的样子。句意: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重点词:未若:不如;因:凭借。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38.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A:结构组词“的”/代词;B:为:做/替;C:不:不/同“否”;D:思:思想。故答案为:D。3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句意为:黄琼很惊讶,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她。故答案为: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根据文中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可以知道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是像刚出来的月亮或如初升的弯月。4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总结。甲文记叙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表现了才女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以及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乙文中的黄琬在祖父都“未知所况”的情况下,将日食之余比作初生之月,这比喻既形象又新颖,突出了黄琬的机智聪颖和与众不同。综上,甲乙两文都表现出我国古代儿童聪明机智的特点。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②跪:蟹脚。③螯:蟹钳。4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主旨)B.然后能自反也。(反思)C.学不可以已。(停止)D.冰,水为之。(凝结)43.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寒于水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虽有嘉肴虽乘奔御风(《三峡》)C.蚓无爪牙之利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D.蟹六跪而二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4.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6.甲乙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试找出甲乙两文的中心论点。【答案】42.A43.B44.B45.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46.甲文:故曰:教学相长也。乙文:学不可以已。【解析】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⑶、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⑷、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4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有误,旨:味美;BCD.正确。故选:A。4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于:比/于:在;B.虽:即使/虽:即使;C.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之:代词;D.而:表并列关系/而: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B。4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故停顿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选:B4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是故:所以;困:困惑。故答案为: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46.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文中“故曰:教学相长也”阐明了文章的论点。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认为“学不可以已”。故答案为:甲文:故曰:教学相长也。乙文:学不可以已。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①奉议:官名。4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 ②非天质之卑卑: ③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诚: 4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②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50.(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① 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② 第二条建议:③ 全身心投入学习【答案】47.给予,赠送;低下;确实,的确48.D49.①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之后才能看到。②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50.①专心致志地学习;②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③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解析】(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句读。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的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相关的语句,提出建议。【参考译文】甲: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乙:师川外甥奉议郎: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点燃盘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47.①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②句意: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卑:低下。③句意: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诚:确实,的确。48.根据句意“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可知应该断句为: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故选D。49.①若:像。手录:亲手抄写。假:借。②净室:将房间打扫干净。驰走: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0.①从“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专心致志地学习;②从“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③从“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和“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5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 52.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5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54.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答案】51.约定;丢下,舍弃;才;害怕,担心52.C53.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②从前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54.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⑷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5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①句意: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期:约定。②句意: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委:丢下,舍弃。③句意: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才。④句意: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恐:害怕,担心。52.本题考查语句的断句。A.停顿应为:期/日中。B.停顿应为:对子/骂父。D.停顿应为:故人至暮/不来。故答案为:C.5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①句中的重点词有:中,正午;至,到;舍,舍弃;去,离开;乃,才。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昔,从前;故人,老朋友;食,吃饭。故答案为: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②从前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5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友人因为不守信用,被七岁的元方瞧不起,“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文中吴起宁可不吃饭,也要等候老朋.友,充分表现了他信守承诺,说明“欲服三军,非信不可”。故答案为: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马说世有佰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敬之①识才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②一时传布。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③为诗,所至称之,繇④是擢上第⑤。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会⑧愿死,敬之为敛葬。【注释】①敬之:杨敬之,文学家。②士林:士大夫。③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④繇(yóu):古同“由”。⑤擢(zhuó):提拔。上第:前几名。⑥濮阳愿:人名。⑦挹(yì):提携。⑧会:正赶上,恰逢。5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敬之识才B.不以千里称也愈称之C.马之千里者所至称之D.食之不能尽其材阅其文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会愿死,敬之为敛葬。57.用“/”给(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斯字子迁江东人58.(甲)文中“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比喻哪三种人?59.(乙)文中杨敬之是个什么样的人?(1分)表现在哪几件事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三件即可)【答案】55.D56.①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或不了解)千里马吧!②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57.斯/字子迁/江东人。58.“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封建统治者。59.杨敬之是一个懂得惜才爱才的人。体现在:①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②大力举荐项斯;③欣赏濮阳愿的文章,④向各公卿推荐他,⑤为濮阳愿安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⑴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⑶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⑷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⑸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参考译文:【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 杨敬之曾经写了一篇《华山赋》给韩愈看,韩愈看后极力的称赞,那些文人士大夫一时之间争相传看,其中李德裕格外的欣赏这篇文章。杨敬之很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一旦得到他们的文章,就会仔细地阅读把玩、欣赏,人们认为这是他的癖好。他十分喜欢项斯的诗,每到一处都会对他极力的称赞,也是因此被提拔为前几名。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杨敬之祖籍灞上,遇见天津人濮阳愿,读了他的文章,极力的推荐与提携,在公卿士大夫之间称赞他。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55.A才能;人才。B著称;称赞。C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D代词。故答案为: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6.关键词:①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②会:适逢,正赶上。愿:濮阳愿。敛葬:入殓安葬故答案为:①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或不了解)千里马吧!②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57.这句话的意思是: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为:斯/字子迁/江东人。故答案为:斯/字子迁/江东人。58.【甲】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故答案为:“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封建统治者。59.“敬之爱士类”概括了杨敬之的特点:杨敬之很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然后举例说明,根据“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可以概括出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根据“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繇是擢上第”可以概括出大力举荐项斯;根据“见闵人濮阳愿,阅其文,大推挹,遍语公卿间”可以概括出: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根据“会愿死,敬之为敛葬”可以概括出:为濮阳愿安葬。杨敬之很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一旦得到他们的文章,就会仔细地阅读把玩、欣赏,人们认为这是他的癖好。他十分喜欢项斯的诗,每到一处都会对他极力的称赞,也是因此被提拔为前几名。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杨敬之祖籍灞上,遇见天津人濮阳愿,读了他的文章,极力的推荐与提携,在公卿士大夫之间称赞他。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故答案为:杨敬之是一个懂得惜才爱才的人。体现在:①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②大力举荐项斯;③欣赏濮阳愿的文章,④向各公卿推荐他,⑤为濮阳愿安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治国谋略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 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共35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解析——表现手法之类比对比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试卷分类冲刺训练 课内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 2022年初中语文二轮中考备考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3-24 23:03:07
页数:34
价格:¥5
大小:94.0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