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2

2/42

剩余4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古文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选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去国怀乡去:(2)闻者为之缩颈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第42页共42页,13.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甲】文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二)【古文阅读】【甲】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乙】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2)深入不毛不毛: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2)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13.两篇文章都是诸葛亮出征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两篇文章都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古文阅读】(14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第42页共42页,。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②,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③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选自《史记》)【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人。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不知其旨也。旨:(2)已习其志习: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13.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阐述的什么道理?(2分)(四)【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42页共42页,【乙】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②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伸一起辅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执策而临之临:(2)吾尝三战三走,走: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13.【甲】文中“伯乐”指的是的人;【乙】文中的伯乐鲍叔是一个的人。(2分)(五)【古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宾体朕,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面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手忧感而死于安乐也。【乙】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欣?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歌《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表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第42页共42页,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行拂乱其所为拂:(2)谦得益益: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可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13.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甲】文提出了“,”的观点,而【乙】文中的“,”也印证了【甲】文中的这个观点。(2分)(六)【古文阅读】【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同。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节选自《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注释】①弭(m1):消除。②鄣:同“障”,阻隔,堵塞。③壅(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闻寡人之耳者闻(2)国人谤王谤:第42页共42页,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13.【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请用原文语句作答)(2分)(七)【古文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奥,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②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选自欧阳修《西湖念语》)【注释】①高会:盛大的宴会。②傍:同“旁”。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是金陵人,客此客此:(2)至欢然而会意会: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第42页共42页,13.【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分别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八)【古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她,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划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鸣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光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询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询: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⑤人主:君主。⑥毁誉:毁谤和称赞。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肉食者鄙鄙:(2)鲜不忘其故鲜: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1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2分)(九)【古文阅读】第42页共42页,【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通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城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涉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乙】墨者①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游对白:“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享(tū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以光先帝遗德光:(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刑: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1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道理。(2分)(十)【古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先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随之有?(刘禹锡《陋室铭》)第42页共42页,【乙】吾斋①之中,不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无间,坐列无序。真率为约,简素为具。有酒且酌,无酒姐止。清琴一曲,好香一炷。闲谈古今,静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论官事。行立坐卧,忘形适意。冷淡家风,林泉高致。道义之交,如斯而已。罗列腥膻②,周旋布置,俯仰奔趋,辑让拜跪。内非真诚,外徒矫伪。一关利害,反目相视。此世俗交,吾斯屏弃。(选自司马光《真率铭》)【注释】①斋:房屋,屋舍。②腥膻:肉食的腥味和膻味。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谈笑有鸿儒鸿儒:(2)如斯而已斯: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真率为约,简素为具。13.【甲【乙】两文,一写“陋室”,一写“吾斋”,两位作者在生活、情趣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至少写出两点)(2分)(十一)【古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欲攻周①,周最谓秦王曰:“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罢,则令不横行于周矣。”第42页共42页,(节选自刘向《战国策》)【注释】①周:西周。②周最: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③秦王:指秦昭襄王。④声畏天下:招来天下畏惧的名声。⑤罢:疲乏,疲劳。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王之蔽甚矣蔽:(2)周最谓秦王曰谓: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13.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周最分别是如何谏言的?(2分)(十二)【古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第42页共42页,(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日: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13.【甲乙】两文都表现出作者的高尚情怀。(用【乙】文中的四字短语回答)(2分)(十三)【古文阅读】【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生亦我所欲所额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县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几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子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墨子·贵义》)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予子冠履予: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第42页共42页,(2)万事莫贵于义也。13.【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请你分析两文中“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2分)(十四)【古文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茸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④吕梁⑤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⑥?”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直:水中浮草。③巨室:富豪之家。④浮:泛舟。⑤吕梁:地名。⑥益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人不知而不愠愠:(2)向许百金许: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42页共42页,(2)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13.【甲乙】两文在给人的启示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十五)【古文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刘开《问说》)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不知其旨也旨:(2)或不知其细知: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外(1)教学相长也。(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13.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2分)【甲】文论述了的关系,【乙】文论述了的关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十六)【古文阅读】第42页共42页,【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原宪①居鲁,环堵②之室,茨③以生草,蓬户④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⑤,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⑥而弦歌。子贡⑦乘大马,中绀⑧而表素,轩车⑨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纵履,杖藜⑩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选自《庄子》)【注释】①原宪:孔子弟子。②环堵:四围土墙。③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④蓬户:编蓬为户。⑤瓮牖:用破瓮的口做成窗子。⑥匡坐:端端正正地坐着。⑦子贡:孔子弟子,最善言语,会经商。⑧维:天青色,青中透红的颜色。⑨轩车:有围有棚比较大的车。⑩杖藜:挂着拐杖。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有仙则名名:(2)原宪应之曰应: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今宪贫也,非病也。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可知,刘禹锡和原宪都具有的精神品质。(2分)第42页共42页,(十七)【古文阅读】【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àn):保卫。④捄(jiù):通“救”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2)坐达旦旦: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13.【乙】文中文天祥的事例能否证明【甲】中“舍生取义”的观点?(十八)【古文阅读】第42页共42页,【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行拂乱其所为拂:(2)犹割股以啖腹股: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13.【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2分)(十九)【古文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42页共42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已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乙酉①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②,至神林浦③,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④,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⑤之,其上下仍苍醉一色,生平所未睹也(节选自恽敬《游庐山记》)【注释】①乙酉:指1813年农历三月十八。②所:表示约数。③神林浦:水口名。④沈沈苍酽一色:形容山极为深邃,一片浓郁的青苍色。⑤弇(yán);覆盖。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不以疾也疾:(2)生平所未睹也睹: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1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山,面对三峡的山和庐山,你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二十)【古文阅读】【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第42页共42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2)身相齐国相: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13.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2分)(1)诸葛亮的标准:(2)晏子的标准: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版第42页共42页,1.【古文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选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乙】文参考译文: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备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王质说:“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公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去国怀乡去:离开。(2)闻者为之缩颈闻:听到,听见。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第42页共42页,待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13.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甲】文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二)【古文阅读】【甲】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乙】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乙】文参考译文: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啊,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啊。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2)深入不毛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第42页共42页,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2)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13.两篇文章都是诸葛亮出征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两篇文章都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两篇文章都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三)【古文阅读】(14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②,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③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选自《史记》)【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人。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乙】文参考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第42页共42页,?"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不知其旨也。旨:味美。(2)已习其志习:通晓,熟悉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13.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阐述的什么道理?(2分)教学相长(意思相近即可)评价标准:甲1分,乙2分。(四)【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②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伸一起辅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第42页共42页,【乙】文参考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对利时自已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烦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盖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康肚,他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执策而临之临:面对。(2)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1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评分标准:(4分)每个句子翻译准确2分。13.【甲】文中“伯乐”指的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乙】文中的伯乐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人。(2分)评分标准;(2分)(五)【古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宾体朕,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面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手忧感而死于安乐也。【乙】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第42页共42页,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乙】文参考译文:难道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探究他成功失败的迹象,而都出自人的原因吗?《尚书》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相争;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能困死他,最后自身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从极小的事积累,但是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多被溺爱的人或物围困,难道只是(宠爱)伶人吗?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2)谦得益益:益处,好处。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可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13.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甲】文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而【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也印证了【甲】文中的这个观点。(2分)【古文阅读】【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同。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第42页共42页,(节选自《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注释】①弭(m1):消除。②鄣:同“障”,阻隔,堵塞。③壅(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乙】文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堵塞老百姓的嘴,好比堵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2)国人谤王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堵塞老百姓的嘴,好比堵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13.【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请用原文语句作答)(2分)(七)【古文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第42页共42页,【乙】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奥,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②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选自欧阳修《西湖念语》)【注释】①高会:盛大的宴会。②傍:同“旁”。【乙】文参考译文:从前王子猷喜爱竹子,到了人家门前也不去拜望主人。陶渊明卧于车内,遇到了酒就在路上逗留。何况西湖这样的美景,在东颍一带独自享有好名声。虽然美景良辰,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属于清闲之人。一起交游或许会结成好友,趁着兴致有时也会独自去游玩。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到了高兴而领会了意旨时,也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样纵情尽兴。于是我明白了偶然来一次往往胜过专程来游玩,前人说过的话是值得相信的。这一切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的收获却已经很多。于是就翻看旧有的诗词,写出新的词调,冒昧地一展薄技,姑且表达清新欢快之意。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是金陵人,客此客此:客居此地。(2)至欢然而会意会:领悟,理解。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2)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但是清风明月,幸好属于清闲之人。13.【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分别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甲】文: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乙】文:写出了作者流连于西湖山水间,自得其乐之感。表现出欧阳修旷达平和、心无杂念的开阔胸襟。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旷达平和的心态。第42页共42页,(八)【古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她,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划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光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询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询: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⑤人主:君主。⑥毁誉:毁谤和称赞。【乙】文参考译文:唉!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他们在言语方面并非没有功力,在政事文学方面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一旦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自己的秉性,甚至失去平日所坚持的信仰,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张公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就有了朝中三公辅相一样的极高声望。从年轻时做官,到老了退休,不曾用言语屈从奉承过别人、用奴颜媚色阿谀过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考虑再三后才发言。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名利得失一样坦然面对,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鲜不忘其故鲜:少。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第42页共42页,1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2分)①都是具有爱国之心的人;②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③都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④都有着出众的才能。(九)【古文阅读】【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通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城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涉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乙】墨者①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游对白:“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享(tū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乙】文参考译文:墨家有个有名的人叫腹黄享,住在秦国,他儿子杀人。秦惠王说:“先生年纪大了,没有其他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要杀他。先生这件事你就听我的吧。”腹黄享回答说:“墨家的准则说:杀人的人死,伤人的人被处罚。’这正是禁止杀人伤人的。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大王即使赐我儿子活命,命令官吏不要杀他,我不能不坚持墨家的准则。”没答应惠王,于是杀了他儿子。儿子,是人们都偏爱的了;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大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刑:处罚。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第42页共42页,(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大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1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道理。(2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十)【古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先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随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斋①之中,不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无间,坐列无序。真率为约,简素为具。有酒且酌,无酒姐止。清琴一曲,好香一炷。闲谈古今,静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论官事。行立坐卧,忘形适意。冷淡家风,林泉高致。道义之交,如斯而已。罗列腥膻②,周旋布置,俯仰奔趋,辑让拜跪。内非真诚,外徒矫伪。一关利害,反目相视。此世俗交,吾斯屏弃。(选自司马光《真率铭》)【注释】①斋:房屋,屋舍。②腥膻:肉食的腥味和膻味。【乙】文参考译文:第42页共42页,在我的屋舍,不崇尚虚无的礼节。来了客人无须迎接,客人走了也不必相送。客人与主人没有隔阂,可以任意而坐。以率真不做作作为自已的信条,能简单朴素处事就足够了。有酒就饮,无酒则罢。弹一曲清琴,点一炷好香。随便谈谈古今之事,静静欣赏山水之美。不说别人的是非,不谈论公事。或行走,或站立,或坐着,或卧着,怎样舒服就怎样。家风冷淡,隐居之地情趣高雅。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就是像这样。摆满各种肉食,然后去交际应酬,想方设法去趋附,又是作揖又是跪拜,一点也不是出自真心,只是外表伪装而已。一旦遇到利害攸关的事,就会立即反目成仇。这样的世俗之交,我会毫不犹豫抛弃的。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2)如斯而已斯:此。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真率为约,简素为具。以率真不做作作为自己的信条,能简单朴素处事就足够了。13.【甲】【乙】两文,一写“陋室”,一写“吾斋”,两位作者在生活、情趣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至少写出两点)(2分)①交友不俗,真诚相待;②爱弹素琴,生活高雅;③无拘无束,悠闲自得。(十一)【古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乙】文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第42页共42页,1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日:每天。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1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评分标准:(4分)每个句子翻译准确2分13.【甲乙】两文都表现出作者与民共乐的高尚情怀。(用【乙】文中的四字短语回答)(2分)(十二)【古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欲攻周①,周最谓秦王曰:“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罢,则令不横行于周矣。”第42页共42页,(节选自刘向《战国策》)【注释】①周:西周。②周最: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③秦王:指秦昭襄王。④声畏天下:招来天下畏惧的名声。⑤罢:疲乏,疲劳。【乙】文参考译文:秦国打算攻打西周,周最对秦昭襄王说:“为大王的国家利益着想的话,不应该攻打西周。攻打西周,对国家没有足够的好处,反而招来天下畏惧的名声。(到时)诸侯们因不好的名声远离秦,必然会向东与齐国联合。秦军为攻西周陷于疲惫,天下诸侯又联合了齐国,那么秦国就会处于孤立的地位,不能称霸诸侯了。(可见攻西周一事,)完全是诸侯们为了使秦军精疲力尽,才怂恿大王干的。当秦国和天下诸侯们的实力都消耗尽了,那么任何国家的号令都不能通行于西周了。”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王之蔽甚矣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2)周最谓秦王曰谓:对某人说。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1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为大王的国家利益着想的话,不应该攻打西周。评分标准:(4分)每个句子翻译准确2分。13.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周最分别是如何谏言的?(2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家事喻国事,劝说齐王除弊纳谏;周最采用直接谏言(单刀直入)的方法,劝说秦王放弃攻周的想法。评分标准:(2分)(十三)【古文阅读】第42页共42页,【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生亦我所欲所额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县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几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子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墨子·贵义》)【乙】文参考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2)予子冠履予:给予。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万事莫贵于义也。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13.【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请你分析两文中“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2分)两文中的“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有必要坚持。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有坚持的必要。第42页共42页,(十四)【古文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茸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④吕梁⑤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⑥?”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直:水中浮草。③巨室:富豪之家。④浮:泛舟。⑤吕梁:地名。⑥益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乙】文参考译文: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船翻了,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哭着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哭号着说:“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百金。”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金。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百金,可现在只给我十金,这岂不是不讲信用吗?”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现在一下子得到十金,还不感到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这个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到礁石,又翻了,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这就是那个答应给我百金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把船靠岸,站着观看那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向许百金许:答应。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第42页共42页,(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2)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现在一下子得到十金,还不感到满足吗?13.【甲乙】两文在给人的启示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都启示我们做人要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十五)【古文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刘开《问说》)【乙】文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能够勤于请教,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还能怎么解决呢?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不知其旨也旨:味美。(2)或不知其细知:了解。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外(1)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喜爱学习却不能够勤于请教,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第42页共42页,13.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2分)【甲】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乙】文论述了问与学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运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十六)【古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原宪①居鲁,环堵②之室,茨③以生草,蓬户④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⑤,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⑥而弦歌。子贡⑦乘大马,中绀⑧而表素,轩车⑨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纵履,杖藜⑩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选自《庄子》)【注释】①原宪:孔子弟子。②环堵:四围土墙。③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④蓬户:编蓬为户。⑤瓮牖:用破瓮的口做成窗子。⑥匡坐:端端正正地坐着。⑦子贡:孔子弟子,最善言语,会经商。⑧维:天青色,青中透红的颜色。⑨轩车:有围有棚比较大的车。⑩杖藜:挂着拐杖。【乙】文参考译文:第42页共42页,原宪住在鲁国,围着土墙的屋子,盖着新割下的茅草;蓬草编成的门四处透亮,折断桑条做门轴,用破瓮的口做成窗子,两间屋子,用褐土涂墙缝,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地下湿滑,而原宪却端端正正地坐着弹琴唱歌。子贡坐着大马车,穿着天青色的内衣,外罩白色的大褂,气派的马车小巷子都容不下,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戴着破旧的帽子,穿着破烂的草鞋,拉着拐杖应声开门。子贡说:“哎呀!先生得了什么病吗?”原宪回答:“我听说,没有财物叫作贫,学习了却不能付诸实践叫作病。如今我原宪是贫困,而不是生病。”子贡听了退后数步面有羞愧之色。原宪又笑着说:“迎合世俗而行事,比附周旋而交朋结友,勤奋学习用以求取别人的夸赞,注重教诲是为了炫耀自己,用仁义作为奸恶勾当的掩护,讲求高车大马的华贵装饰,我原宪是不愿去做的。”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原宪应之曰应:回答。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今宪贫也,非病也。如今我原宪是贫困,而不是生病。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可知,刘禹锡和原宪都具有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2分)(十七)【古文阅读】【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àn):保卫。④捄(jiù):通“救”【乙】文参考译文:第42页共42页,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并与其共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做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后就不再提及此事。后来崖山被攻破,张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我的使命完成了。”朝南方跪拜而从容就义。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2)坐达旦旦:日出,天明。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陈”之心。(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合也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13.【乙】文中文天祥的事例能否证明【甲】中“舍生取义”的观点?能证明。文天祥在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言表明心意,不受威逼利诱;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古了志士仁人的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十八)【古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第42页共42页,【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乙】文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是失败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2)犹割股以啖腹股:大腿。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13.【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2分)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第42页共42页,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十九)【古文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已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乙酉①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②,至神林浦③,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④,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⑤之,其上下仍苍醉一色,生平所未睹也(节选自恽敬《游庐山记》)【注释】①乙酉:指1813年农历三月十八。②所:表示约数。③神林浦:水口名。④沈沈苍酽一色:形容山极为深邃,一片浓郁的青苍色。⑤弇(yán);覆盖。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不以疾也疾:快。(2)生平所未睹也睹:看见。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1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山深沉沉的,一片浓郁的青苍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评分标准:(4分)每个句子翻译准确2分。1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山,面对三峡的山和庐山,你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第42页共42页,.感受是不同的。三峡的山,两岸群山绵延,高峻陡峭,会使人产生望而生畏之感;而庐山一派深青色,崖谷平直,云遮山腰,会使人感到壮丽、神秘、朦胧评分标准:(2分)每种感受1分。【乙】文参考译文: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片浓郁的青苍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覆盖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二十)【古文阅读】【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2)身相齐国相:当相。第42页共42页,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13.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2分)(1)诸葛亮的标准: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2)晏子的标准: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乙】文参考译文:晏子当齐国的相国,坐车出去,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为齐相驾车,持着高大的车盖,赶着四匹马拉的车子,意气扬扬,很是得意。过了不久丈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足六尺,却当齐国的相,在诸侯中享有盛名。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和思考的东西深远,常常表现出谦虚的样子。现在您身高八尺,竞给人当车夫。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从那以后,丈夫自己抑制改正缺点。晏子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车夫把实情说了。晏子就推荐他当了大夫。第42页共4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1 03:26:04 页数:42
价格:¥12 大小:91.6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