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9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三、课内文言语段八(下)26、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1、)西行百二十步,隔篁(2、)竹,闻水声,如鸣佩环(3、),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4、)清冽。全石以为底(5、),近岸,卷石底以出(6、)。为坻(7、),为屿(8、),为嵁(9、),为岩。青树翠蔓(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11、)百许(12、)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1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14、)不动;俶尔远逝(15、),往来翕忽(16、),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17、),明灭可见(18、)。其岸势犬牙差互(19、),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20、),悄怆幽邃(21、)。以其境过清(2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23、)者,崔氏二小生(24、):曰恕己,曰奉壹。1、请在原文的括号内写出加点字的意思。2、文言虚词考察(1)以下句子的“以”字与“卷石底以出”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全石以为底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1/11\n④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⑤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课文内容理解探究:(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开展变化的。(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11/11\n(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篁竹:丛生的竹子。如鸣佩(pèi)环:好似人身上佩戴的玉佩、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的装饰品。形容流水声清脆悦耳。尤:格外。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局部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翠蔓(wàn):翠绿的茎蔓。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皆假设空游无所依:都好似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佁然,呆呆的样子。俶(chù)尔远逝:突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突然。翕(xī)忽:轻快敏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现或隐。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àng)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清:凄清,冷清清。隶而从:跟着同去的。二小生:两个年轻人。2、(1)D3、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③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④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⑤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似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4、(1)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2)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11/11\n(3)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4)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5)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7、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1、)守(2、)巴陵郡。越(3、)明年,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6、)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7、),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8、),横无际涯(9、);朝晖(10、)夕阴,气象万千。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11、)也。前人之述备矣(12、)。然那么(13、)北通巫峡,南极(14、)潇湘,迁客(14、)骚人(15、),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16、)霪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19、),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0、);日星隐耀(21、),山岳潜形(22、);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3、);薄(24、)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25、),忧谗畏讥(26、),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27、)明,波澜不惊(28、),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9、);沙鸥翔集(30、),锦鳞(31、)游泳;岸芷汀兰(32、),郁郁(33、)青青。而或长烟一空(34、),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5、),静影沉璧(36、),渔歌互答,此乐何极(37、)!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8、),把酒临风(39、),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40、)之心,或异二者之为(41、),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42、)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43、)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44、11/11\n)天下之忧而忧,后(45、)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46、)斯人,吾谁与归(47、)?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请在原文括号内写出加点字的意思2、文言虚词考察(1)选出词意、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感极而悲者矣B.一: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C.然:满目萧然 然而不胜者D.之: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7)、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8)、微斯人,吾谁与归?4、课文内容理解探究:(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构造上起什么作用?  (4)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5)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6)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11/11\n(7)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8)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9)“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10)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案: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明年:到、及。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具:通“俱”,全,皆。属:通“嘱”,嘱托。胜状:胜景,好风光。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然那么:虽然如此,那么。极:尽。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假设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假设”同此。“假设夫”近似“像那”,“至假设”近似“至于”。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薄:迫近。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思念家乡。忧谗畏讥:担忧(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畏:害怕。谗:说坏话。讥:批评指责。景:日光。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11/11\n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锦鳞:美丽的鱼。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在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归:归依。2、(1)D3、(1)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风光,全在这洞庭湖上。(3)译: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欣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5)译: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6)译: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7)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8)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4、(1)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2)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发奋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3)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4)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5)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6)答:以物喜,以已悲。(7)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认。(8)否认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9)答:提醒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11/11\n(10)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202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28、《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1、)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2、)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3、),有亭翼然临(4、)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5、)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6、)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7、),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8、)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9、)发而幽香,佳木秀(10、)而繁阴,风霜高洁(11、),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12、)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14、),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15、),杂然而前陈(16、)者太守宴也。宴酣(17、)之乐,非丝非竹(18、),射(19、)者中,弈(20、)者胜,觥筹交织(21、),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22、)白发,颓然(23、)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24、),鸣声上下(2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26、)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27、)谁?庐陵欧阳修也。1、请在原文括号内写出加点字的意思2、文言虚词考察(1)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蔚然而深秀B.野芳发而幽香C.泉香而酒冽D.而不知人之乐(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3)选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前者呼        B.作亭者谁C.晦明变化者      D.弈者胜(4)选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行者休于树B.泻出于两峰之间C.临于泉上D.来饮于此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11/11\n(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11)翻译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4、课文内容理解探究:(1)章的破题句;直抒胸臆的句子;奠定文章抒情基调的句子:(2)写景的作用是什么?(3)第3段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简洁的概括。几幅图景中,核心的是哪一幅?其他的图景有何作用?(4)滁人兴高采烈的出游,和太守有何关系?(5)作者乐什么?(6)醉和乐的关系如何?(7)本文的主旨是什么?(8)欧阳修与范仲淹有何共同之处?与其他的迁客骚人有何不同?答案:11/11\n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蔚然:茂盛的样子。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临:靠近。意:里指意趣、情趣。林霏开:树木里的雾气散了。晦暝变化:朝那么自暗而明,暮那么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芳:香花。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风霜高洁:风高霜洁。天高气爽。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休于树:在树下休息。伛偻:腰背弯曲,故“伛偻”指老人。提携:被搀领着走,指小孩。山肴野蔌:野味野菜。陈:摆开。酣:尽兴的喝酒。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原指弦乐器,管乐器。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决胜负,叫做投壶。弈:下棋。觥筹交织: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记数用的签子。苍颜:脸色苍白。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指处处地方。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谓:为,是。2、D B C B3、(1)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3)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4)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11/11\n(6)译:早上上山,黄昏返回,四季的风光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8)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 译: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4、(1)醉翁之间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为山水之乐做铺垫,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3)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核心是太守醉。其他的图景起陪衬作用。(4)滁人兴高采烈的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是太守励精图治的结果。(5)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6)①醉和乐是统一的②醉是表象,乐是实质③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醉能增其乐④突出太守与民同乐。(7)本文描写了醉翁亭幽美的环境以及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随欲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8)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他们都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己任,都有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报复。而其他的迁客骚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的胸襟没有欧阳修与范仲淹的胸襟旷达。11/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59:5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6.1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