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训练:课内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考专题训练——课内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B.学学半学:学习C.骈死于槽枥之间骈:并列D.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渔人甚异之B.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C.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鹏之徙于南冥也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A.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B.唉!不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吧?或许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啊!C.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理解千里马啊!D.唉!不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吧?而是他们真的不理解千里马啊!(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都有明确的观点。甲文的观点是“教学相长”,乙文的观点是“识别人才、重用人才非常重要”。B.两文都采用了形象说理的手法。甲文用“嘉肴,弗食,不知其旨”比喻“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乙文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C.两文都运用了排比来增强表达效果。甲文用“弗食”、“弗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乙文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突出食马者的愚蠢。D.两文都说理严密,思路清晰。甲文先指出不学的弊端,再论述学习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乙文先提出观点,再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并发出强烈感叹。2.课内阅读虽有嘉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问今是何世B.学学半/学而时习之C.其此之谓乎/何陋之有D.故曰:教学相长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把“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以生活体验人笔,以“嘉肴”类比“至道”,论证“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学和教的话题,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B.在本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C.“教学相长”和“学学半”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是,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而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说明。D.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然后逐层深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教学相长”,层次井然。(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1.文言文阅读。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i顾野有麦场ii一狼洞其中iii屠自后断其股iv狼亦黠矣(2)下列句子停顿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C.以刀/劈狼首D.其一犬/坐于前(3)翻译下列句子。i途中两狼,缀行甚远。ii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两篇短文中狼的共同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链接材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③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蚤:通“早”,早晨。②昧爽:黎明。逡巡:有所顾虑,徘徊不前。1.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面三小题。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焉:哪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虽然D.何苦而不平苦:担心(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之”的用法有指代意义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甚矣,汝之不惠(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叙述故事,且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塑造愚公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第②段中“其妻献疑”表明愚公提出了移山的主张后,全家人质疑愚公的能力,并不赞同移山。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愚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对移山充满了坚定的信心。D.文中的人物智叟、愚公妻子、操蛇之神、天帝等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通过这些人物的描写,更突出了愚公的形象和移山的意义。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i因往晓之ii终日在天中行止iii奈何忧其坏iv其人舍然大喜(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意思相反的成语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i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ii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i缀行甚远ii眈眈相向iii意暇甚iv只露尻尾(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i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ii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下列关于作者和文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长篇白话小说集《聊斋志异》。B.屠户遇狼惧狼时的勇敢机智,更衬托出御狼杀狼时的怯懦。C.本文中狼不但贪婪,而且非常狡猾。D.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和少量动作描写,刻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4)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填写下面的表格(不得完全抄录原文)。【链接材料】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一日昼寝厅室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注释】①畜:养。②厅室:住所的堂屋。③俟:等待。④啮:咬。智慧之处果决之处屠户依靠“积薪”;防止腹背受敌1富室2一旦决定动手,就坚决杀狼取革;毫不手软1.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i但当涉猎ii乃始就学iii刮目相待iv遂拜蒙母(2)翻译下面的句子。i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ii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孙权是如何劝学的?(4)将文章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i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ii山门圮于河圮:iii阅十余岁阅:iv棹数小舟棹:(2)翻译句子。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沽裳。”(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2)把“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翻译为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水的汹涌。B.第二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夏水流速之快。C.第三段描写了春冬之景,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三峡之趣。D.第四段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秋天凄清的环境特点。1.按要求填空,完成读书卡片。(1)“子”在古代有时是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列子、韩非子等。(2)孟子,名,战国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被后世称为“”,与孔子并称“孔孟”。(3)孟子的故事、文章广为人知。请列举两个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或成语:、。(4)《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长于雄辩,极富感染力,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文言句式。(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句,应为“有翼然亭临于泉上者”)(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应为“太守与客来于此饮”)(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句,应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3.翻译下列句子。(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四小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诚人为贤。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犹为不逮,何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魏徵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纵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太宗曰:“诚如卿言。”(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所任用公辈数人B.必先苦其心志莫能尽其忠节C.然后能改然自古帝王初位者D.征于色比迹于尧、舜(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i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ii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i请分别从君臣两个角度,概括出【乙】中魏徵认为唐太宗功业仍不及三皇五帝的原因。ii魏徵的看法印证【甲】中“”一句。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汤问》)(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道阻且长得过且过B.杂然相许屋舍俨然焕然一新C.汝之不惠览物之情持之以恒D.始一反焉窥谷忘反辗转反侧(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我跟你们尽力克服艰险,让道路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理解:愚公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移山之易,说服家人积极投入移山大业之中。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并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理解:愚公坚信人力是无穷无尽的,对移山大业定能成功充满了乐观和自信。(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愚公和蜀地贫僧具有哪些共同之处。【链接材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③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④不如蜀鄙之僧哉!【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③钵: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④顾:难道,反而。1.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i教然后知困ii然后能自反也iii男有分(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ii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会知道它的好处。B.《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C.“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运用排比,气势十足,让人感到社会各个群体都能安居乐业。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天下为公”。2.特殊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表示判断)(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省略句,“怒”前省略“”)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i赏赐百千强ii出郭相扶将iii对镜帖花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ii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下列对《木兰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用对偶夸张的手法,从侧面写出木兰英勇善战,战功赫赫。B.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C.诗中把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他们操办急切而又井然有序。D.这首诗对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而对军旅生活却写得比较简略。(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i木兰当户织ii旦辞爷娘去iii愿驰千里足(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ii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下列对《木兰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旅的生活。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学弈(孟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i惟弈秋之为听ii虽与之俱学(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谈谈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1.阅读课文,完成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利: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B.城:三里之城城非不高C.委:委而去之相委而去D.至:寡助之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文中的“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有怎样的关系?(3)为什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选自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康肃笑而遣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何陋之有C.牡丹之爱求之下流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中通外直,不蔓不枝。ii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甲文从周敦颐“独爱莲”的“独”字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i止有剩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ii苫蔽成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阅读(甲)(乙)诗文。完成下列各小题。(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甲)(乙)两篇诗文的作者分别是同为(朝代)的苏轼和。(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对诗文中的“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通过“醉”遮掩深藏于内心的郁愤。B.都借助“醉”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C.“醉”后的反应都表现在行为举止夸张。D.“醉”的背后都暗含了现实中的不如意。(4)上面的诗文都围绕一个中心字展开。(甲)诗紧紧围绕一个“”字,展现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乙)文紧扣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是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人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i夫君子之行行:ii静以修身修:(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作者在文中劝勉儿子要,修身养性要在中下功夫,告诫他最需要忌的是。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惟吾德馨馨:这里指德行美好B.谈笑有鸿儒鸿:大C.可爱者甚蕃蕃:多D.香远益清远:远方(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案牍之劳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康肃笑而遣之C.有仙则名寓言四则D.可以调素琴以我酌油知之(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多么简陋啊!”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莲的茎)中间通达外面笔直,没有藤蔓和枝条。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喜欢牡丹的人,应当更加出众吧。(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篇短文的文体特征鲜明。“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说”往往借某一事物以阐述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B.两篇短文的开篇独具匠心。《陋室铭》托物起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爱莲说》采用多重衬托,突出“予独爱莲”。C.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托“陋室不陋”言“高雅脱俗、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托“莲”言“消极避世、孤芳自赏的生活态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两篇短文都具有独特的形式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i身亡所寄ii若屈伸呼吸iii其人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杞人忧天”常用来比喻什么?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五小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对文中画直线句所标朗读停顿号最适合的一项是A.善/哉乎鼓琴B.善哉/乎鼓琴C.善哉乎/鼓琴D.善哉乎鼓/琴(2)解释加点的词语。i少选之间ii汤汤乎若流水(3)用现代汉语解释画波浪线的句子。巍巍乎若太山(4)对文中“锺子期曰”两句话,理解最不确切的一项是A.两句话表达锺子期对伯牙琴技的赞美之情。B.两句话都以比喻的修辞形容出琴声的特点。C.两句话体现出演奏的地点是在高山流水之间。D.两句话句式相似,朗朗上口,具有音韵之美。(5)人们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或或3.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重点实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2)闻之于宋君(3)因往晓之(4)终日在天中行止(5)只使坠2.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下列各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选出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蹴尔而与之B.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为宫室之美为之D.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得之则生(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乡为身死而不受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作者在文中表达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观点,说明了人要有所舍弃,有失才有得。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人之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惑而丧失本心。D.文章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孟子的语言风格。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本文选自《》,作者。(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卖油释担而立(放下)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1.【答案】(1)B(2)D(3)A(4)C【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B项错误,学学半: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学”同“敩”,教导。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A项句意:(日行)千里的马/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翻译/代词,指见到的景象。B项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按照/因为。C项句意: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于:在/到。D项句意: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而:表示转折。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句意: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故选A。(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错误,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故选C。【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虽有嘉肴、文言文内容理解、一般文言实词、而、马说2.【答案】(1)C(2)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3)D(4)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了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A项,这,这样/表判断,是。B项,教导/学习。C项,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所以/原来。(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关键词:自反,自我反思;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本文的中心论点不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中心论点应是“教学相长”。(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与实际生活阐述认识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知识点】之、一词多义、文言文翻译、创意性解读与启示收获、文言文内容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3.【答案】(1)i看(回头看,环顾)ii挖洞(钻洞、打洞)iii大腿iv狡猾(2)D(3)i途中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ii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4)选文中的狼与链接材料中的狼都很贪婪。【解析】(1)i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可以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①句意: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ii②句意: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打洞。iii③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股:大腿。iv④句意:狼也太狡猾了。黠:狡猾。(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ABC.正确。D.错误;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故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故选:D。(3)i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有:缀,紧跟;甚,很。句意为:途中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ii②句中重点词有:之,的;变诈,欺骗手段;几何,多少。句意为: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4)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从选文中的“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这两只狼不满足于吃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从链接材料中的“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可以看出,狼见到屠户担子上的肉垂涎三尺,甚至跳起去吃屠夫挂在树上的肉。因此,两篇文章中的狼的共同点是“贪婪”。参考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链接材料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在他回家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担子中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要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但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钩。【知识点】一般文言实词、顾、狼、文言文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断句、课内文言文阅读4.【答案】(1)C(2)B(3)B【解析】(1)虽:即使。(2)A.结构助词,的;B.代词,指愚公;C.结构助词,的;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愚公之妻的“献疑”是讲真话,提出问题提醒众人正视移山的困难,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且非“全家人”。【知识点】文言文内容理解、一般文言实词、之、课内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焉、其他文言虚词5.【答案】(1)i告知,开导。ii行动,活动。iii为何,为什么。iv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i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ii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解析】(1)i句意: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ii句意: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iii句意: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奈何:为何,为什么。iv句意: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积累能力。“杞人忧天”的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所以,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庸人自扰”,与之意思相反的成语是“高枕无忧”或“乐天安命”。(3)i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只使,即使。坠,坠落。亦,也。句意: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ii重点词:若,你。躇,立。步,行。跐,踩。蹈,跳。句意: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结合内容,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中可知,杞人怕天会塌下来而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结合内容,根据题目提示,从积极方面,围绕着忧患意识展开评价,如: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知识点】一般文言实词、文言文翻译、杞人忧天、创意性解读与启示收获、舍、近义词、成语、反义词、止、课内文言文阅读6.【答案】(1)i紧跟ii(瞪着眼)注视的样子iii悠闲iv通“只”,只有(2)i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ii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C(4)屠夫的果决之处是:直接暴起,将狼杀死。;富室的智慧之处是:假装睡着观察实际情况。【解析】(1)i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句意为: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ii句意为:注视着(狼)。眈眈:(瞪着眼)注视的样子。iii句意为:神情十分悠闲。暇:悠闲。iv句意为:只剩屁股和尾巴还留在外面。止,通“只”,只有。(2)i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重点字词:“尽”:完、没了。“故”:原来。句意: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ii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重点字词:变诈,变得十分奸诈,十分阴险的意思。止,通“只”只有。句意: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回答时,结合平时所学可以得岀答案。具体分析为:A、错误。《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短篇小说集,不是长篇。B、错误。应该是更衬托出御狼杀狼时的勇敢。C、正确。D、错误。文章描写屠户主要通过动作与神态描写来进行,没有心理的描写;故选C。(4)方法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分别理解文章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得出答案,注意本题要求不能用原文中的句子。通过文中的句子“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和“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以得出,屠夫的果决之处是:直接暴起,将狼杀死。通过链接材料中的句子“乃伪睡以俟”可以得出富室的智慧之处是:假装睡着观察实际情况。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相应的答案。方法二:【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居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链接材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知识点】文言文内容理解、一般文言实词、文言文翻译、人物评价、课内文言文阅读、狼、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7.【答案】(1)i只,只是ii于是,就iii擦拭iv于是,就(2)i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ii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3)先是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然后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4)开头到“蒙乃始就学”为第一层,写孙权劝吕蒙学习。第二层为余下部分,写鲁肃与吕蒙交谈,见吕蒙才华大增,与其结为朋友。(5)示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知识点】概括内容要点、创意性解读与启示收获、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一般文言实词、文言文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乃8.【答案】(1)i靠近、面对ii倒塌iii经过iv用船桨划(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解析】(1)i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本句句意为: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临:靠近。ii本句句意为: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圮:倒塌。iii本句句意为:过了十多年。阅:经过。iv本句句意为:划着几只小船。棹:用船桨划。(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应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烂熟于心、对重点词语解释要准确到位。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重点词: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木柿(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柿,削下来的木片。岂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知识点】一般文言实词、文言文翻译、课内文言文阅读、临、河中石兽9.【答案】(1)D(2)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3)A【解析】(1)A选项:极,最阻断,隔断,故A错误;B选项:介词,在连词,如果,故B错误;C选项:名词,清波形容词,清澈,故C错误;D选项:飞奔,故D正确。故选D。(2)注意省略成分,以及重点字词“转”“绝”的翻译。(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同下全文大意,理解关键语句,分析其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A项表述不正确,第2段也是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故选A。【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课内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三峡、文言文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10.【答案】(1)孔子;老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轲;儒家;亚圣(3)孟母三迁;以五十步笑百步(4)论语【知识点】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课内文言文阅读11.【答案】(1)定语后置(2)状语后置(3)判断【知识点】倒装句、醉翁亭记、判断句、课内文言文阅读12.【答案】(1)(我)住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饭菜可供享用。(2)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3)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知识点】文言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课内文言文阅读13.【答案】(1)B(2)i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ii我在读书时发现前朝帝王做过的善事,都能身体力行而不知疲倦。(3)今四夷宾服/下无事/旷古所未有(4)i君主待国家太平时就骄奢放纵;臣子待富贵显达时就思考保全官位。ii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析】(1)都是代词,指代他;A任务;任用C这样;然而D在;和。(4)ii【参考译文】贞观十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通过读书,发现以前的君王做善事,都身体力行,不知疲倦。他们所任用的大臣,也都很贤德,然而和三皇五帝的时代相比,还是无法企及,为什么呢?”魏徵回答说:“现在少数民族臣服,天下太平无事,的确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盛事。然而,历代的帝王刚刚即位的时候,都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以尧、舜为楷模,可是等到天下太平了,就开始放纵自己,骄奢淫逸,没有谁做到善终。至于臣子,在开始被任用时,都怀有匡扶君主、济世救民的宏愿,追慕古代良臣稷、契的风范。等到他们荣华富贵了,就开始处心积虑地盘算如何才能保住乌纱,苟全性命,没有谁能够做到尽忠职守。如果君臣双方都能不懈怠,铭记善终的道理,那么就可以无为而治,天下无忧了,这样做的话,自然可以超越古人。唐太宗说:“正如你所说。”【知识点】作者的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内容理解、一词多义、概括内容要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断句、课内文言文阅读14.【答案】(1)B(2)B(3)①自身条件有限;②不惧困难;③积极行动;④坚信能够成功。【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将近\而且\暂且;B.……的样子\……的样子\……的样子;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助词,的\代词,指某件事;D.同“返”,往返\同“返”,回去\反复;故选B。(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A.“愚公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移山之易”赏析有误,“可乎”并无反问的语气,而是询问的语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强调的是移出成功后的美好前景,并不是强调“移山之易”。故选B。(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文本中的“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和材料里的“吾一瓶一钵足矣”可知两人自身条件都非常有限。根据文本中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可知愚公志向坚定,不惧困难,积极行动。根据材料中的“吾一瓶一钵足矣”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可知材料中的贫僧同样有着坚定的志向,并且积极行动,不惧困难,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面。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链接材料: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知识点】文言文内容理解、然、人物评价、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愚公移山15.【答案】(1)i困惑ii反省iii职务(2)i《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ii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3)A【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i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困:困惑。ii句意为: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反:反省。iii句意为:男子有职务。分:职务。(2)i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第一个“学”,教人;第二个“学”,学习;谓,说。句意:《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ii重点字词:与,通“举”,推举;能,能干的人;修,培养。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3)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论证方法、论点和写作手法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选择。A.有误,“做类比”错误,运用比喻论证,以“嘉肴”喻“至道”,论证“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学和教的话题,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BCD正确。故选:A。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知识点】文言文翻译、一般文言实词、文言文内容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16.【答案】(1)者……也(2)鹏【知识点】省略句、判断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内文言文阅读、北冥有鱼17.【答案】(1)i有余ii扶持iii同“贴”(2)i(木兰)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一同征战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ii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3)B(4)i对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ii早上iii希望(5)i(木兰)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ii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6)C【解析】(3)《木兰诗》是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意思是将军与壮士经过多年征战,最后凯旋。【知识点】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文言文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一般文言实词、木兰诗、课内文言文阅读、强、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当18.【答案】(1)i只ii一起(2)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把它射下来。(3)因为两人虽然智力上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学习态度上却截然不同: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重点词:以为,认为。鸿鹄、大雁一类的鸟,将要到来。思,想。援,引,拉。之,这里指鸿鹄,想要取来弓箭把它射下来。(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原文中“其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两人虽然智力上没有太大差别,心无旁骛,不能集中精神,他们虽然同时学下棋。【知识点】一般文言实词、文言文内容理解、俱、学弈/《孟子》、文言文翻译、课内文言文阅读19.【答案】(1)C(2)“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之至”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3)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而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解析】(1)A.有利条件/锋利;B.内城/城墙;C.放弃;D.极点/到。【知识点】一词多义、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主题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内容理解20.【答案】(1)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i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ii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3)“独”的意思是“唯独”,作者唯独喜欢高洁的莲,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己高洁品质的生活态度。(4)甲文运用“菊花”“牡丹”衬托了莲花高洁的形象,乙文用“悬崖百丈冰”衬托出梅花的坚韧不拔,用“她在丛中笑”表现了梅花无私奉献、谦虚自处的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A项“水陆草木之花”的意思是“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其中“之”是结构助词。“康肃笑而遣之”的意思是“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其中“之”是代词,指代卖油翁。两个“之”用法不同;B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其中加点的“之”是代词,这里指学问和学业。“何陋之有”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其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两个“之”的用法不同;C项“牡丹之爱”的意思是“对于牡丹的喜爱”,其中“之”是助词。“求之下流”的意思是“到下游寻找石兽”,其中“之”是代词,指代石兽。两个“之”的用法不同;D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其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丝竹之乱耳”的意思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其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两个“之”的用法相同。故本题的答案是D项。(2)i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重点词:中通,内部贯通;蔓,生出藤蔓;枝,长出枝茎。ii重点词:鲜,少;闻,听说。(3)本题考查对作者态度的把握。“独”的意思是“唯独”,作者唯独喜爱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而这正象征了君子高洁的品质和可敬而不可侮慢的风范。所以作者“独爱莲”,表明了作者坚守自己的高洁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4)方法一: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根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正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根据“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可知,作者通过“悬崖百丈冰”写出环境之恶劣,更衬托出了梅花迎风斗雪、坚韧不拔的形象;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知,梅花不与百花争艳,体现了梅花无私奉献和谦虚自处的精神。方法二:【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岀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风风雨雨把去春送走,满天飞雪又把来春迎到,在那悬崖峭壁冻结了百丈冰柱的严寒下仍然有梅的花枝绽放着俊俏、艳丽的梅花,傲迎风雪。梅花虽然俏丽艳放,却不同谁争奇春日的光辉,只是把春的信息向群芳预报。等到满山遍野都开满了色彩绚丽的鲜花,梅花在群芳花丛中微笑。【知识点】诗、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之、诗歌的表达技巧、作者的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爱莲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1.【答案】(1)i仅、只ii覆盖、遮盖(2)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3)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知识点】止、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内容理解、一般文言实词、狼、课内文言文阅读22.【答案】(1)北宋;欧阳修(2)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山而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快乐。(3)C(4)月;与民同乐【知识点】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内容理解、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作者的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课内文言文阅读、水调歌头23.【答案】(1)三国;诸葛亮(2)i品行(行为举止)ii改造(提高)(3)内心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4)勤学立志;淡泊宁静;怠惰险躁【解析】(4)淫慢险躁。【知识点】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内容理解、修、课内文言文阅读、诫子书、行24.【答案】(1)D(2)A(3)B(4)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D.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清香。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故选D。(2)A选项:都是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选项:表转折/表顺承;C选项:就/量词,指成文的条数;D选项:用来/凭借;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A项应该是:孔子说:“有什么简陋之处呢?”C项应该是: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项应该是: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故选B。(4)方法一: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消极避世、孤芳自赏的生活态度”表述有误。故选C。方法二:【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乙】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知识点】一般文言实词、爱莲说、文言文翻译、陋室铭、分析文言文的语言、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理解、之、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25.【答案】(1)i无,没有ii你iii那(2)那个人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放心了,也很高兴。(3)常用来比喻为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事而忧虑和担心。【知识点】其、若、文言文主题理解、亡、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课内文言文阅读26.【答案】(1)C(2)i一会儿、不久ii(形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3)(琴声))好像大山一样高峻(4)C(5)知音难觅;乐曲高妙【知识点】伯牙鼓琴/《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一般文言实词、文言文内容理解27.【答案】(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知识点】文言文翻译、鱼我所欲也、课内文言文阅读28.【答案】(1)从井里取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3)告知,开导(4)行动,活动(5)纵使,即使【知识点】一般文言实词、课内文言文阅读29.【答案】(1)C(2)D(3)A【解析】(1)A.助词,的/代词,他;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动词,做;D.连词,那么/连词,就。(2)A.辩:同“辨”,辨别。B.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C.乡:同“向”,从前。(3)原文并没有讨论到是否有所弃才有所得的问题,而是说必须在鱼和熊掌二选一的时候,要有一个本心的判断。【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理解、为、鱼我所欲也、通假字30.【答案】(1)归田录;欧阳修(2)C(3)陈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4)陈康肃公因“善射”而“自矜”。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知识点】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一般文言实词、人物评价、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卖油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5-30 10:18:58 页数:29
价格:¥3 大小:72.37 KB
文章作者:134****361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