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汇编 2.1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部分 阅 读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一)《论语》十则(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商旅不行,樯倾楫摧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公输盘不说B.温故而知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有朋自远方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择其善者而从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n3.按照文中的说法,我们每天要对自己的思想及行为多次反省,告诫我们对所办之事进行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对友谊应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对学习知识应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则叙述了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B.第⑤则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C.第⑧则讲为人处世之道,一个“恕”字可以终身受用。D.《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两千年前孔子的思想。(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D.而后喻        喻:了解(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B.人恒过/国恒亡C.百里奚举于市/群臣进谏,门庭若市D.舜发于畎亩之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会有顺境,更会有逆境。逆境对人的磨炼是多方面的,孟子认为逆境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的意志进行磨炼;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的身体方面进行磨炼;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的行为进行扰乱,从而可以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先经受艰苦的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文章的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晰。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n(三)公 输(节选)《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B.请说之      说:解说C.不可谓知类    类:类别D.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绝尽(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胡不已乎/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B.胡不见我于王/才美不外见C.子墨子闻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D.子墨子起/起坐而喧哗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n3.选文用“九攻”、“九距”来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交代激战之结果,用“__________________”来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D.文章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句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四)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之南/告之于帝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C.达于汉阴/不求闻达于诸侯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得过且过B.吾与汝毕力平险/凶相毕露C.寒暑易节/以物易物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不毛之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n3.文中作者的观点鲜明:愚公应该移山。用发展的眼光来看:①山是可移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持之以恒,山终有被挖平的一天。②移山有利,愚公一家深受阻塞之苦,搬掉两座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子孙后代带来莫大好处,这是深谋远虑之举。(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五)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求其能千里也D.下视其辙/吾视其辙乱(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谋事在人B.小大之狱/人间地狱C.遂逐齐师/夸父逐日D.望其旗靡/所向披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n3.曹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请见鲁庄公。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幸而最后虚心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取胜之道,曹刿一讲攻击的缘故,“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采用的就是这种叙述历史事件的方式。C.本文紧扣题目,详写了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略写了作战中的战术和战争的过程。D.文章说明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政治条件,也说明抓住有利战机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六)与朱元思书吴 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B.任意东西/词不达意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C.皆生寒树/环滁皆山也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在总写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从容出游,怡然自得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绘“异水”,先写“缓流”,突出澄澈,再写“急湍”,突出凶猛。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20\n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七)马 说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待C.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D.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以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生不得其用的遭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食马者的无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其不幸的处境。(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20\n(八)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形影不离C.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D.可以调素琴/则素湍绿潭(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B.有仙则名   名:出名C.有龙则灵   灵:变得灵异D.无丝竹之乱耳 乱:混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从三个方面写出陋室之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陋室环境之清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交往的人之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陋室主人活动之高雅。(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并与古代德操傲岸的贤士之居室相类比,表达“陋室不陋”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作者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趣。B.文章写山、水、龙、仙的句子,是用排比、起兴的修辞手法,引出文章的主旨。C.文章最后一句点明全文主旨——陋室不陋。D.《陋室铭》的文体是“铭”,它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九)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0\n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新陈代谢B.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C.朝而往/朝晖夕阴D.晦明变化者/以伤先帝之明(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云归而岩穴暝/完璧归赵B.颓然乎其间者/蔚然而深秀者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D.故自号曰醉翁也/公问其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3段叙写了四件事,请用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补写出其他三件事。四件事:①滁人游;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C.文章第2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十)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20\n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濯清涟而不妖 妖:亲近而不庄重C.不蔓不枝   蔓:生枝蔓D.亭亭净植   植: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作者见解独到,生动地把三种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出来。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世人喜爱牡丹,“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1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B.在第2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进行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之又少啊!C.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君子洁身自爱的美德,同时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D.作者通过表达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和对庸劣世态的憎恶。(十一)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 念:思念B.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念无与为乐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当涉猎20\n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人、情、景合一的意境。先写因“__________________”勾起作者夜游的兴致,再以写实笔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澄澈的月光,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世人汲汲于名利而无人赏月的惋惜。(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十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 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俯身倾耳以请/战则请从C.益慕圣贤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D.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克服“__________________”的困难,作者“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为了克服求师叩门的困难,作者“趋百里外”、“俯身倾耳以请”。他还“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着“__________________”走在“大雪深数尺”的路上,克服旅途之艰;他对同舍生“无慕艳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服了生活之苦。(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十三)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未百步辄返/饮少辄醉B.波色乍明/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余之游将自此始D.风力虽尚劲/故虽有名马(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膏微润  膏:肥料B.呷浪之鳞  鳞:原指鱼鳞,这里代指鱼C.柔梢披风  披:分散D.汗出浃背  浃:湿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0\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2段先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满井春色,接着用“______________”暗写自己的心情,然后详写满井春色,最后由满井春色归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B.文章第2段是写满井景色特征,接着对之进行详细描写,逐层写出郊外早春景色的迷人。C.作者在写景时处处使用比喻,形神兼备,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洒脱的情怀。D.文章既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也寄托了作者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寄寓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十四)湖心亭看雪张 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心不在焉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头偕老C.是日更定矣/自以为是D.湖中人鸟声俱绝/两败俱伤(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     一:一个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尽力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还D.客此       客:客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看雪时间及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雪后湖山封冻,一片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不同凡响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20\nB.“痴”与“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自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十五)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传一乡秀才观之B.居庙堂之高/居安思危C.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D.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联系全文看,作者这里的“古仁人之心”与“以物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以己悲”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而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20\n(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B.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王纳谏后有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其目的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效果。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使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20\n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1.(1)D 解析:A项两个“行”均为“行走”之意;B项两个“省”均为“反省”之意;C项两个“诲”均为“教导”之意;D项第一个“知”是通假字,通“智”,第二个“知”是“知道”的意思。(2)B 解析:A项两个“说”均为通假字,通“悦”;B项第一个“故”是“旧的知识”的意思,第二个“故”是“所以”的意思;C项两个“自”均为“从”之意;D项两个“善”均为“好的”之意。2.(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2)只学习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学习,就会精神困倦而无所得。(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3.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4.D 解析:《论语》不仅记录了孔子的言论,也记录了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言论。(二)1.(1)A 解析:A项“举”是“被选拔、被任用”的意思。(2)D 解析:A项两个“劳”都是“使……劳累”的意思;B项两个“恒”都是“常常”的意思;C项两个“市”都是“市集”的意思;D项第一个“发”是“被任用”的意思,第二个“发”是“启发”的意思。2.(1)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他们的内心惊觉,使他们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们所没有的能力和素养。(2)这样以后,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3.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4.C 解析:C项“从国家说到个人”应是“从个人说到国家”。(三)1.(1)C 解析:C项中的“类”意为“事理”。(2)B 解析:A项两个“已”都是“停止”的意思;B项第一个“见”是“引见”的意思,第二个“见”是“显露”的意思;C项两个“子”都是“夫子、先生”的意思;D项两个“起”都是“站起来”的意思。2.(1)先生您有什么见教呢?(2)损失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3.攻械尽 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4.C 解析:C项公输盘不是主动,而是被动,或者是为了推脱责任而带墨子去劝说楚王的。(四)1.(1)D 解析:A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这件事”;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到”,第二个“于”也是介词,表比较,“比”;C项第一个“达”是动词,“达到”,第二个“达”是形容词,“显达”;D项两个“已”都是动词,“停止”。(2)A 解析:A项第一个“且”是“将近”的意思,第二个“且”是“暂且”的意思;B项两个“毕”均为“全部”的意思;C项两个“易”均为“交换”的意思;D项两个“毛”均为“草木、植物”的意思。2.(1)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冬夏换季(一年的时间),才往返一次。20\n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4.B 解析:B项“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不对,作者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突出愚公的精神。(五)1.(1)D 解析:A项第一个“伐”是“讨伐”的意思,第二个“伐”是“砍伐”的意思;B项第一个“加”是“虚报”的意思,第二个“加”是“益处、好处”的意思;C项第一个“安”是“养”的意思,第二个“安”是“怎能”的意思;D项两个“辙”都是“车辙”的意思。(2)B 解析:A项两个“谋”都是“谋划”的意思;B项第一个“狱”是“案件”的意思,第二个“狱”是“监狱”的意思;C项两个“逐”都是“追赶”的意思;D项两个“靡”都是“倒下”的意思。2.(1)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件件)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2)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枯竭了。3.齐师伐我 彼竭我盈 辙乱 旗靡4.C 解析:C项“作战中的战术”不是略写,是详写。(六)1.(1)D 解析:A项第一个“负”是“凭依”的意思,第二个“负”是“背”的意思;B项第一个“意”是“心愿”的意思,第二个“意”是“意思”的意思;C项第一个“息”是“平息”的意思,第二个“息”是“叹息”的意思;D项两个“甚”都是“比”的意思。(2)C 解析:A项第一个“绝”是“独一无二”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断、停”的意思;B项第一个“上”是“向上”的意思,第二个“上”是“在上面”的意思;C项两个“皆”都是“都”的意思;D项第一个“百”是数量词,第二个“百”是“众多的”的意思。2.(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似飞奔的骏马。(2)蝉长久不停地叫着,猿也长时间地叫个不停。3.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千丈见底4.B 解析:B项“拟人”不对,只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七)1.(1)D 解析:A项第一个“能”是“才能”的意思,第二个“能”是“能够”的意思;B项第一个“策”是“驱赶”的意思,第二个“策”是“马鞭子”的意思;C项第一个“尽”是“吃完”的意思,第二个“尽”是“竭尽”的意思;D项两个“食”都通“饲”,“喂”的意思。(2)B 解析:B项的“等”是“相同、同等”的意思。2.(1)想要和平常普通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3.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4.D 解析:作者的观点是不缺人才,只是缺乏识别人才的人。(八)1.(1)B 解析:A项第一个“是”是判断动词,第二个“是”是“这”的意思;B项两个“形”都是“身体”的意思;C项第一个“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素”是“不加装饰”的意思,第二个“素”是“白色”的意思。(2)D 解析:“乱”是使动用法,是“使……乱,扰乱”的意思。20\n2.(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B 解析:文章是用对偶、比兴的修辞手法,不是排比、起兴。(九)1.(1)C 解析:A项第一个“陈”是“陈列”的意思,第二个“陈”是“陈旧”的意思;B项第一个“名”是“取名、命名”的意思,第二个“名”是“说出”的意思;C项两个“朝”都是“早晨”的意思;D项第一个“明”是“明亮”的意思,第二个“明”是“明智”的意思。(2)B 解析:A项第一个“归”是“聚拢”的意思,第二个“归”是“归还”的意思;B项两个“然”都是“……的样子”的意思;C项第一个“意”是“情趣”的意思,第二个“意”是“情态表情”的意思;D项第一个“故”是“所以,因此”的意思,第二个“故”是“原因”的意思。2.(1)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3.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4.B 解析:B项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而非写作本文的原因。(十)1.(1)B 解析:A项第一个“独”是“只,唯独”的意思,第二个“独”是“一个”的意思;B项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C项第一个“鲜”是“少”的意思,第二个“鲜”是“新奇”的意思;D项第一个“宜”是“应当”的意思,第二个“宜”是“适宜的措施”的意思。(2)B 解析:B项“妖”是“美丽而不端庄”的意思。2.(1)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欢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的吧。3.花之隐逸者 花之富贵者 花之君子者(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C 解析:C项“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应是“以牡丹为反衬,以菊为正衬”。(十一)1.(1)A 解析:A项“念”是“想到”的意思。(2)B 解析:A项两个“户”都是“门庭”的意思;B项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以……为乐”的意思;C项两个“盖”都是“大概”的意思;D项两个“但”都是“只是”的意思。2.(1)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吧。3.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C 解析:C项两个“乐”的意味不相同,苏轼的“乐”是个人的快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十二)20\n1.(1)A 解析:A项两个“若”都是“好像”的意思;B项第一个“腰”是“腰佩”的意思,第二个“腰”是“腰间”的意思;C项第一个“臭”是“香气”的意思,第二个“臭”是“气味难闻”的意思;D项第一个“再”是“两次”的意思,第二个“再”是“又一次”的意思。(2)D 解析:A项第一个“至”是“周到”的意思,第二个“至”是“到”的意思;B项第一个“请”是“请教”的意思,第二个“请”是“请求”的意思;C项第一个“道”是“学说”的意思,第二个“道”是“说出”的意思;D项两个“被”都通“披,穿”的意思。2.(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2)我住在旅店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穷冬烈风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B 解析:B项“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错,不是“害羞”而是“敬畏”。(十三)1.(1)A 解析:A项两个“辄”都是“就”的意思;B项第一个“乍”是“开始”的意思,第二个“乍”是“突然”的意思;C项第一个“始”是“才”的意思,第二个“始”是“开始”的意思;D项第一个“虽”是“虽然”的意思,第二个“虽”是“即使”的意思。(2)A 解析:A项“膏”是“肥沃”的意思。2.(1)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经常有。(2)(我)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而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3.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鹄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4.C 解析:C项“处处使用比喻”错,写景时用了比喻,不是处处都用比喻。(十四)1.(1)D 解析:A项第一个“焉”是“哪能”的意思,第二个“焉”是“这里”的意思;B项第一个“白”是“酒杯”的意思,第二个“白”是“白色”的意思;C项第一个“是”是“这”的意思,第二个“是”是“正确”的意思;D项两个“俱”都是“全、都”的意思。(2)A 解析:A项的“一”是“全”的意思。2.(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迹鸟声都没有了。(2)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山和水,天上地下全白了。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4.D 解析:D项“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错,应是“侧面描写”。(十五)1.B 解析:A项第一个“观”是“景象”的意思,第二个“观”是“看”的意思;B项两个“居”均为“处于”的意思;C项第一个“或”是“有时”的意思,第二个“或”是“或许”的意思;D项第一个“极”是“到,直通”的意思,第二个“极”是“极点”的意思。2.(1)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4.A 解析:全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十六)1.C 解析:A项第一个“及”是“比得上”的意思,第二个“及”是“至,到达”的意思;B项第一个“蔽”是“受蒙蔽”的意思,第二个“蔽”是“遮蔽”的意思;C项两个“诚”都是“确实”的意思;D项第一个“孰”是“仔细”的意思,第二个“孰”是“谁,哪一个”的意思。2.(1)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20\n(2)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让我听到的,授给下等奖赏。3.①门庭若市 ②时时而间进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4.C 解析:C项“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不对,原文无此意。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33:2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49.9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