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历史热考专题复习4:文明演进——社会转型与变法、变革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热考专题复习4:文明演进——社会转型与变法、变革练习题精选汇编一、单选题(24题)1.(2021·陕西省黄陵县中学高三期中)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A.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2.(2021·山东文登·高三期中)按周朝制度,井田制下“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战国时期,东方很多国家仍保留这一分田标准,而商鞅变法则“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这表明当时A.税制变革尚未普及B.秦国改革更加彻底C.中原经济比较发达D.统一趋势业已出现3.(2021·山东文登·高三期中)488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A.淡化了阶级矛盾的冲突B.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D.恢复了传统儒学的地位4.(2021·辽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北魏孝文帝时期,曾下令奴婢不准出家为僧,地方出现私度为僧的,根据情况,要对邻、里、县、郡官员进行处罚或免官,此举旨在A.维持国家赋役征发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C.强化基层社会治理D.打击分裂割据势力5.(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第7页共14页 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A.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B.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C.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6.(2021·山东·临沂十八中高三阶段练习)如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北宋)司马光《传家集》“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A.《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B.研究者立场影响了对王安石的评价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7.(2021·全国·高三阶段练习)元代马端临评价孝文帝改革“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他的评价A.立足于完整的史实支撑B.指出了北魏灭亡的真正原因C.不符合科学的评价标准D.克服了历史评价的主观色彩8.(2021·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反映了作者A.改革社会矛盾的雄心B.痛恨社会奢靡的风气C.期望国家强盛的心态D.发展小农经济的愿望9.(2021·黑龙江·哈九中高三期末)1903年成立的清廷商部先后颁布了《商人通律》9条,《公司律》131条,以及《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和《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法令条例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B.列强强化对中国的控制第7页共14页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民主革命运动持续高涨10.(2021·江西·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A.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D.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11.(2021·河南罗山·高三阶段练习)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12.(2021·河南·高三阶段练习)20世纪初年,湖南留日学生发表《劝湘人留学书》道:“现在沿海苏浙粤东诸省,游学之盛,至于父遣其子,兄勉其弟,航东负笈,络绎不绝。”清末留学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是A.新式教育开始推行的刺激B.近代教育成为社会共识C.清末新政改革的时代要求D.民主革命运动日益高涨13.(2021·四川·东辰国际学校高三阶段练习)清末立宪派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喻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暗示只有采取其他有效办法。梁启超也说:“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这说明A.清朝的统治危机加深B.清末新政的成效不大C.立宪派放弃改革诉求D.立宪派举起革命大旗14.(2021·浙江丽水·高三阶段练习)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下列有关西藏说法正确的是A.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布达拉宫B.元朝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藏族军民政教事务C.清朝乾隆帝派多名汉族工匠进藏参与扩建D.和平解放传承了汉藏友好团结的历史传统1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第7页共14页 195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由466亿元增至810亿元,比历史上最高年产值高出20%,同时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B.贫穷落后局面得到改变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基础奠定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16.(2021·江苏·高三期中)观察下图表数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型政权建设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中央干部职能的转变D.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17.(2021·山西·怀仁市第一中学校高三期中)下图是在当前热映的电影《长津湖》宣传海报。影片中,志愿军官兵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肃然起敬,眼中充满对祖国的爱;分到土地的父母叮嘱儿子“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能被敌人抢走”;梅生怀中揣着女儿的照片,希望后代生长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这体现了A.抗美援朝的正义性B.维护胜利果实的坚定性C.志愿军的铁骨柔情D.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18.(2021·天津河西·高三期中)新中国建立过程中,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改;在上海等大城市与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同时,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由于美国组成的“联合国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是A.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B.实现了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完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2021·重庆·高三阶段练习)新中国某次会议提出要“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该会议()第7页共14页 A.成为现代中国发展的转折点B.首次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C.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2017·山东泗水·模拟预测)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由193家增加到997家,增长4.2倍,产值增长5.2倍;在上述企业中公股所占比重,1949年为70.7%,1952年则为60.7%。这主要说明1952年前的公私合营企业A.是国营性质的企业B.属于股份制的性质C.仍然是私营经济D.全部纳入国家管理21.(2021·黑龙江·高三期中)下表是中国1950-1952年财政支出状况,据此可知,新中国的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分类比重(以总支出为100%,单位%)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195025.511.141.119.3195128.711.043.014.2195241.612.032.98.8A.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完成B.表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实现突破C.保证了朝鲜战争取得最终胜利D.体现出新中国大力裁汰冗官冗员22.(2021·河南·高三阶段练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调整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和认识。党的十二大作出了“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论断,实现了我们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A.缘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D.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23.(2019·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反映的是2011-2015年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数量变化图。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中国A.经过改革开放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顺利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第7页共14页 C.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D.需要深化改革才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2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898年,湖南官、绅、商各界合办了类似西方警察局的机构保卫局。保卫局设议事绅商十人,一切章程均由绅商议定,交省政府批准后交付保卫局执行。戊戌政变后,湖南的各项改革措施皆废,只有保卫局得以保留。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保卫局的创办标志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确立B.保卫局的设立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保卫局是清政府局部试行地方自治的成果D.创办保卫局标志中国开始探索制度近代化二、材料分析题(2题)25.(2021·广东汕头·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0年后,清王朝感到军备落后,企图改革官制,加强军备,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另设置督办政务处,以军机大臣领督办事,参与大臣无定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会议政务处,隶内阁,以各部尚书为内阁政务大臣,其属员有提调、帮提调、总办、帮总办各二人,章京八人,委员二人。为统一军制,编练军队,还设练兵处,以庆亲王奕䜣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练兵处设提调一人,下分军政、军令、军学三司,每司各设正使一人,副使一人,委员共十八人。光绪三十二年改革官制,练兵处并入陆军部。—摘编自《中国历代军事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改革官制,加强军备的举措,并简述其改革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王朝的上述改革措施。26.(2022·山东枣庄·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81年的中国材料1981年的中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7页共14页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1981年12月,陕西彩色显像管厂投产,结束我国不能配套生产彩色电视的历史根据材料多角度提炼信息,从“1981年中国道路”的视角,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第7页共14页 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中商鞅“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邹忌“举贤人”、李悝“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等信息可知,三者变法均重视人才选拔和使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伦理道德,B项排除;商鞅、邹忌、李悝变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并非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私有制,D项排除。故选A项。2.B【详解】根据“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可得出商鞅的措施是要彻底废除井田制,因此其改革的措施更为彻底,B项正确;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东方各国都已经有税制的改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进行中原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统一趋势业已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C【详解】材料中的处罚是法的体现,而“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则是强调“礼”,因此体现的是礼法结合,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儒学本身就是正统合法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4.A【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禁止奴婢出家为僧,主要是为了增加收税人口,因为僧人可以免收赋税,A项正确;北魏时期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该措施跟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无关,排除B项;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打击分裂割据势力跟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D【详解】本题考查学者对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的批判,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代价是本民族文化消融,也没有使北魏政权长期延续,D项正确;该学者不是反对民族融合,而是批判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没有使北魏政权长期延续,不是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是批判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不是强调促进民族融合,排除C项。故选D项。第13页共14页 【点睛】6.D【详解】“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说明北宋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这是从司马光的利益集团的角度而评价的;南宋罗大经认为王安石变法不利于国家统一,这与当时南宋偏安有关;晚清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其变法而服务的。三人的评价都与当时的时代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司马光的立场不一定客观,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时代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影响,排除B项;史料不能以时间的远近来判断其历史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7.C【详解】根据材料元代马端对孝文帝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受时代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马端临将北魏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孝文帝改革,但坚持辩证的原则才是科学的评价标准,马端临的评价不符合科学的评价标准,C项正确;分析材料可知,马端临认为孝文帝改革重文轻武,导致北魏军事力量削弱,从此走向衰落,这并未立足完整史实,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北魏后期统治集团的腐朽,排除B项;任何人的评价都或多或少带有主观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材料中“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中的贞观指的是唐朝初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此,王安石诗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唐代盛世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革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痛恨社会奢靡的风气的信息,排除B项;发展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结合材料时间及内容可知,这些法令条例都是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新政是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背景下的自救举措,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不是清政府改革的原因,C项错误;民主革命运动持续高涨与材料中时间不符,D项错误。故选A项。10.C第13页共14页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从1901年开始的“新政”,在经济、政治、教育等领域给中国城市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接受了新思想,产生了变革要求,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站到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助推了辛亥革命。由此可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只能反映材料的不符主旨,排除A项;“新政”客观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覆亡,并未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排除B项;“新政”与清政府卖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清政府在20世纪初倡导“官音”,统一天下的语言,说明清政府力图通过统一语言加强民族认同,这与当时西方思想传播中的民族国家观念相关,D项正确;A项与当时的时代趋势相违背,排除A项;清政府统一语言,这非出于民主思想的传播,而是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排除B项;“统一国语”并不能缓解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2.C【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需要大量新式人才,因此大力提倡与鼓励出国留学,鼓励各省向日本派遣留学生,C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即已开始推行,A项错误;B项中的“成为社会共识”言过其实,排除;D项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排除。故选C项。13.A【详解】根据材料“暗示只有采取其他有效办法”、“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表明,立宪派希望通过推翻当时的政府,来改造国家社会,进而说明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故选A项;材料与新政的成效无关,排除B项;立宪派放弃改革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清朝统治危机加深,排除C项;立宪派举起革命大旗的说法片面,仅从梁启超一人的说法不能推出该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第13页共14页 根据材料和所学,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汉藏间的交流,如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联系。元朝时,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明朝时,设立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监督西藏地方行政事务。说明和平解放传承了汉藏友好团结的历史传统,D项正确;根据所学,643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特地在今拉萨河畔的红山上,为她修建了红山宫。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排除AC项;元朝时,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排除B项。故选D项。【点睛】15.C【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1952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这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当时国营经济并不占主体地位,故排除A项;当时,国民经济只是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贫穷落后局面并未得到改变,故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才标志着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排除D项。故选C项。16.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吸收了企业、机关单位、学校及其它单位的党员,主要是为了构建新型政权的需要,A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与中央干部职能转变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推行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A【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获得更长久的和平,这表明抗美援朝的正义性,A项正确;B项、C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文化自信强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8.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一系列的运动,从而使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就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排除A项;材料是巩固政权的措施,不是国民经济的恢复的措施,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19.A第13页共14页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指的是对外开放,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是现代中国发展的转择点,A项正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排除B项;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20.B【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由193家增加到997家,增长4.2倍,产值增长5.2倍”“公股所占比重,1949年为70.7%,1952年则为60.7%”等信息可知,公私合营企业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即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这时期公私合营企业属于股份制的性质,B项正确;根据材料“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可知,表明其性质是公有成分和私有成分兼有,而不只是国营性质的企业,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公股所占比重,1949年为70.7%,1952年则为60.7%,说明其并非单纯的私营经济,排除C项;公私合营企业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代表负责管理,指的是国家能够参与,并非全部由国家经营,排除D项;故选B项。2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表格中这一时期我国的国防支出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主要是这一时期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因此财政支出在国防上的侧重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经济支持,C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迅速完成”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社会文教费占比很少,并不能表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实现突破,排除B项;行政管理费的占比减少,并不能新中国大力裁汰冗官冗员,很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精简开支等,排除D项。故选C项。22.D【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做出了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这一论断使得我国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推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D项正确;这一转变是国家领导人对世界局势的准确把握,而非中美关系的改善,排除A项;世界格局在这一时期依然是两极格局,排除B项;改革开放方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确立了,排除C项。故选D项。23.D【详解】第13页共14页 材料中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得出不能仅靠人口的转移促进城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化的发展,并未涉及工业化,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工业结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故C项错误。故选D项。24.B【详解】各项改革措施都被废除,唯独保留保卫局,说明保卫局适应了近代社会转型,B项正确;保卫局建立后并未在全国推广,所以谈不上确立近代警察制度,A项错误。保卫局是湖南改革的一部分,是地方政府的创意,并非中央意志.且很快就大部被废止,故C、D项错误。故选B项。25.(1)举措: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督办政务处,后改为会议政务处,隶属于内阁;统一军制,设练兵处,后并入陆军部。背景:清朝内忧外患,陷入统治危机;清廷军备的落后;晚清军制不统一;清军战斗力的不足;甲午战败,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成戍维新运动失败;清未新政的推行;西方军事制度的影响(或西学东渐)。(2)评价:推动了中国的军事近代化,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有利于军事制度的统一;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或西学东渐);推动清末新政的进一步深化;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对后世的官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清朝落后,贪弱的局面;导致了北洋军阀势力的形成;编练的新军许多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详解】(1)举措:根据材料“1900年后,清王朝感到军备落后,企图改革官制,加强军备,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可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根据材料“另设置督办政务处,以军机大臣领督办事,参与大臣无定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会议政务处,隶内阁”可知,设督办政务处,后改为会议政务处,隶属于内阁;根据材料“为统一军制,编练军队,还设练兵处,以庆亲王奕䜣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可知,统一军制,设练兵处,后并入陆军部。背景: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清朝内忧外患,陷入统治危机;根据材料“1900年后,清王朝感到军备落后,企图改革官制,加强军备”可知,清廷军备的落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军制不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军战斗力的不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败,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戍维新运动失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未新政的推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军事制度的影响(或西学东渐)。第13页共14页 (2)评价:晚清军事改革推动了中国的军事近代化,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晚清统一军制,有利于军事制度的统一;晚清编练新军,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或西学东渐);军事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推动清末新政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改革对后世的官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改革最终失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清朝落后,贪弱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编练新军导致了北洋军阀势力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编练的新军许多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26.示例:中国道路立足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经济建设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就业,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陕西彩色显像管厂投产落地,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五讲四美”的群众性活动,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环境治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家统一上,“叶九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勾勒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蓝图。1981年,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始终立足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详解】示例:根据“1981年的中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得出中国道路立足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所不,可从改革开放的进程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概括,可得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经济建设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就业,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陕西彩色显像管厂投产落地,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五讲四美”的群众性活动,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环境治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家统一上,“叶九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勾勒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蓝图。1981年,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始终立足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点睛】第13页共1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27 13:57:06 页数:14
价格:¥5.55 大小:1.02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