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历史热考专题复习5:国富民强——货币与赋税制度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热考专题复习5:国富民强——货币与赋税制度练习题精选汇编一、单选题(24题)1.(2022·辽宁铁岭·高三期末)上计制度是古代考绩制度之一,始于战国,秦、汉日臻完备。历代上计吏将户口的增减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凡在此方面作出成绩的官吏,均被褒以重奖;反之,如果户口减少,或汇报不实,则受责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封建国家A.征发赋役的依据是户籍B.需依赖上计吏管理地方C.以此强化官吏忠实守信D.人口增减决定地方治理2.(2021·湖南怀化·高三阶段练习)曹操对两汉以来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租调制,革除了两汉税法中的算赋、口赋(征收货币)等人头税,改为以户为单位征实物税,田租也由比例税改为定额制,税赋形式更为简化。曹操的税赋改革A.折射了自然经济强化的现实B.解决因战乱带来的财政困境C.加剧了自耕农经济解体趋势D.为九品中正制实施打下基础3.(2021·辽宁铁岭·高三阶段练习)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曹魏建立后“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这一变化表明A.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局面B.曹魏的手工业技术发达C.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D.政局变动影响社会经济4.(2021·辽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称为庸。这一调整()A.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足够生产时间5.(2021·天津·高三期中)白居易(重赋》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返巡。……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该诗能够说明两税法A.明确了赋税征收时间B.赋税标准前后不一致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本意与结果严重悖离6.(2021·全国·高三阶段练习)第7页共13页 史料记载,蜀地主妇往往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多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宋代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B.宋代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C.市与坊的界限在宋代已经打破D.蜀地现有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7.(2021·重庆八中高三阶段练习)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募兵制的主要用意在于把一些可能反叛的潜在力量转变为维护现政权的力量,但是“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这说明A.养兵加重国家财政负担B.募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C.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募兵制影响了农业发展8.(2021·河南·一模)《明史·食货志》载“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贴、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贴给之民。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及郊祀,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蔗之天,祭毕而藏之”这表明户贴制度A.有力地保证了封建国家的税收B.成为政府征派赋役的依据C.对稳定小农经济有着重要意义D.便利了民众跨地区的流动9.(2020·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如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时期内容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10.(2021·湖北·高三阶段练习)如表节选自清朝时期政府赋税征收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清廷年份著籍人丁丁银丁银/著籍人丁顺治十八年(1661)2106万余3008900两0.1428两第7页共13页 康熙五十年(1711)2426万余335万两0.1361两A.重视人口管理B.以人丁为赋税征收依据C.丁赋明显减少D.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1.(2021·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记载:“19世纪后半叶,由于世界银产量的增加,各国纷纷采取金本位,受其影响中国银价亦一再下跌乃至最终废止使用白银。”该历史现象反映了A.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C.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列强侵略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12.(2018·浙江诸暨·高三期末)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同盟”发行统一的世界货币,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这一计划A.利于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B.有利于建立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C.有利于加快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D.有利于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13.(2021·江苏·海门中学高三阶段练习)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每盎司41.5美元,超过官价18.57%。为此,美国联合英国、法国、西德等八个国家于1961年建立黄金总库,共拿出2.7亿美元黄金,负责维持黄金价格,并采取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B.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C.美国的经济进入滞胀阶段D.美元的收支状况不断恶化14.(2021·全国·高三阶段练习)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财长约翰·康纳利的建议下,关闭了黄金兑换窗口,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参与该体系的西方大国,无奈、震惊、不满,康纳利在随后的十国集团会议上对那些财经官员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这主要说明A.美元失去了世界货币的重要地位B.美国具有大国的担当精神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走向没落D.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15.(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2015年7月25日“人民币国际化”研讨会上黄益平教授指出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真正确定了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货币地位。这反映了货币国际化形成A.由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决定B.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C.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D.由国际经济秩序的机构决定第7页共13页 16.(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B.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C.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有关D.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17.(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某国际组织为全世界设定了到2030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一是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二是促进共享繁荣,促进每个国家底层40%人口的收入增长。该国际组织的宗旨(任务)是()A.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开展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C.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D.建立统一的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18.(2021·河南·高三阶段练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采用“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并加强了对财税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如《礼记·王制》篇中曰:“用地大小,视年之丰耗……量入以为出。”这些举措A.体现了征税标准的变化B.推动了商业都市的涌现C.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革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19.(2022·全国·模拟预测)太和九年(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且地主有奴有牛,还可以多得土地。此后,隋唐皆沿此制。均田制持续沿用,主要得益于该制度A.保障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满足了社会主要阶层的需求C.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解决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0.(2021·山东·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中唐实行两税法后,先由中央确定各州的两税征收总额,再划分为三个份额进行分配:首先是留州,用于州一级的官员俸禄、州军衣资等开支;其次是送使,留作诸道节度、观察等使的俸禄、供军等开支,并对军费作出严格限定;最后将余额上供中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中央失去了两税征收的控制权B.地方各州都必须给予中央赋税支持C.中央财政从两税中的收益有所保证第7页共13页 D.送使会使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发展21.(2022·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宋朝把全国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占全国户数比大约如下表所示:项目户数占比土地占有比赋税负担主户约70%100%主要承担者客户约30%无不承担由表可知,要巩固统治和确保社会稳定,北宋政府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是A.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B.取消农民赋税徭役的负担C.保护和扩大主户的基数D.允许主户和客户订立契约22.(2021·四川·石室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唐中期)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日上供(中央);二日留使(节度、观察使);三日留州……州府两税(钱)物解斗,每年各有定额,征科之日,皆申省司(中央机构)。”据此可知,该财政体制A.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B.加剧了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23.(2022·辽宁大连·高三期末)清朝初期,人口主要按照人丁数统计,如:顺治十八年(1661年)人丁数为1913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统计标准逐渐发生变化。乾隆时期,人口统计发展到按照实际人口来统计,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数为3.01亿。这反映了当时A.人口统计标准混乱B.人头税负担仍沉重C.人身控制逐渐松弛D.人口数量大大增加24.(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俄罗斯总理普京2011年8月1日表示:“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寄生虫”的历史原因是A.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主导地位C.成立关税贸易总协定,获得最大投票权力D.抛出马歇尔援助计划,意欲控制西欧经济二、材料分析题(2题)第7页共13页 25.(2022·吉林·长春十一高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人张方平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南洋诸蕃国“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杜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钱广泛流通,成为当时区域性的“硬通货”。——吴钩《宋代大航海》材料二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二战期间美、英提出的货币方案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西欧国家的实力明显增强,日本也走上复兴之路。与此同时,面对巨额军费开支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面临挑战。1958-1959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首次出现赤字,美元赤字取代美元短缺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1960年,美元发行总量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及美元信用开始动摇,最终导致了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摘编自舒建中《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货币流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成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影响。26.(2021·陕西咸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支付方式越来越多,从以物易物到货币的出现,从现金到代金券的流行,从卡片支付到手机支付。这种变迁标志着人类交易活动趋于频繁,也表现了人们交易中对支付便捷方式的诉求。第7页共13页 根据以上不同时代的支付方式演变过程,选取至少两个以上支付方式,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第7页共13页 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历代上计吏将户口的增减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可知,材料反映上计制度中重视户口的增减,并出具相关的奖罚政策,主要是因为封建国家征发赋役的依据是户籍,A项正确;管理地方主要依赖的不是上计吏,排除B项;以此强化官吏忠实守信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对地方的治理不是取决于人口增减,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据材料可知,曹操的赋税改革,体现出从货币税到实物税的趋势,反映了商品经济衰退自然经济加强的现实,A项正确;材料只是一种措施,无法看到实施的后果,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税收形式的变化,而无法得到对自耕农影响的信息,排除C;税收制度与九品中正制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故选A项。3.D【详解】材料反映了在商品交易中,货币功能萎缩,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当时的政局动荡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D项正确;曹魏时期北方是统一的,排除A项;货币使用与手工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北魏统治时期,年满15岁以上就要服徭役,到唐初,其赋税征收对象则规定为21—59岁,更为重要的是“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即“输庸代役”,这就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证了农民有比较多的时间去从事农业生产,故选D项;根据题干中所述及的赋税征收对象的变化可知,这一调整,减轻了农民的租役负担,而不是“加重”,排除A项;这一调整会放松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不是“加强”,排除B项;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非促进工商业发展,排除C项。5.D【详解】第13页共13页 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本意是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但白居易在《重赋》诗中认为,国家实行两税法后,政府连年增税、钱重物轻、吏治昏庸,加重了人民负担,这说明两税法出现执行扭曲,本意与结果严重悖离,D项正确;诗中“敛索无冬春”不能说明两税法明确了赋税征收时间,排除A项;诗歌没有涉及赋税标准不一致的情况,而且两税法以土地为主要征税标准,排除B项;诗中“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不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由材料可知,蜀地当时使用的货币是铁钱,铁钱币值轻而质量重,携带非常不便,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铁钱币值轻而质量重,交易不便,对商品经济发展不利,没有体现宋代是否放弃盐铁专卖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宋代的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已经打破市与坊的界限,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D【详解】根据材料中“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可知,募兵制实施后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影响了农业生产,D项正确;养兵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但不是材料的主旨,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激化,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土地兼并严重,C项排除。故选D项。8.B【详解】根据材料,明朝时期,政府下令置户贴,悉书“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贴给之民”据此可知,主要目的是作为政府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B项正确;户贴记录了民户的诸多信息,但并不能够保证明代国家的税收足额上交,A项中“有力地保证了”表述不准确,夸大了户贴的作用;C选项是材料的深远影响,而非材料本身信息,故排除C;在明朝的户贴制度下,是不允许小农随便的迁移,故D项排除。9.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康熙年间固定了征税的税额,这就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实际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项正确,排除A项;这一变化并不可能解决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排除B项;这一变化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会导致农村大量隐瞒人口,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顺治年间到康熙五十年,这一时期的赋税征收依然是将人丁作为主要的依据,B项正确;人口管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丁赋减少不明显,排除C项;清政府实行的依然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第13页共13页 根据材料“19世纪后半叶,由于世界银产量的增加,各国纷纷采取金本位,受其影响中国银价亦一再下跌乃至最终废止使用白银”可知中国的银本位制受到世界的影响,废止了白银,可知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排除B项;材料与商品输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的话,英国占据优势,由此可知,凯恩斯计划出于维护英国利益,有利于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1日成立,排除A项;凯恩斯的计划维护的是英国的利益,有利于英镑,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专门针对欧洲,而且当时的欧洲尚未走向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因此材料“负责维持黄金价格,并采取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体现的是美元的收支状况不断恶化,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世界经济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排除B项;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14.D【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对于国际贸易而言有明显的弊端,但是这一体系之所以瓦解,首先是美国出于保护本国利益导致,即“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这体现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D项正确;美元依然是世界货币中最重要的一种货币,排除A项;美国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阶段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15.B【详解】材料“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真正确定了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货币地位”反映的是美国的货币国际化过程十分漫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推动国际贸易的需要、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及当时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等,B项正确;经济实力并非是决定货币国际化的直接因素,排除A项;C项是材料的表象,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16.B【详解】第13页共13页 材料反映的是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其实质是各国霸权的更迭,最终美国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B项正确;美国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其大发战争横财有关,排除AC项;英国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根据”一是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二是促进共享繁荣,促进每个国家底层40%人口的收入增长。“可得出这是世界银行,主要负责与世界的贫困斗争,提供长期贷款,C项正确;A项是关贸总协定,C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项是欧盟,排除ACD项。故选B项。18.D【详解】考查中国古代的财税制度。这些举措反映出当时各国重视赋役管理及财税开支,适应了各国加强实力以在争霸兼并战争中集中力量打败对手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只是强调各国的财政原则及其管理强化,并未涉及土地制度及征税标准的变化,排除A、C两项;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主要来源于农业,这些举措无法体现商业的繁荣及商业都市的兴起,排除B项。19.B【详解】北魏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既照顾到无地农民想获得土地的需求,也兼顾到了地主的利益。因此兼顾了社会主要阶层的需求。B项正确;均田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不利于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排除A项;CD项太绝对,排除CD项。故选B项。20.C【详解】材料反映两税法后形成的上供、留州、送使三分的财税管理体制。划分了上供额后,在制度上确立了地方财税输送中央的合法性,上供额随地方收入增多而增加,C项正确;三分制总额由中央制定,明显具有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财权的作用,排除A项;上供在地方税额减去留州、送使之后,当地方财政较小时,并不一定会有结余上供,排除B项;中央对军费严格限制,能起到遏制藩镇割据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21.C【详解】根据材料表中信息可知,主户(拥有土地的人家)占宋朝人口大多数,他们还是国家税收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所以要巩固统治和确保社会稳定,北宋政府必须保护和扩大主户的基数,C项正确;“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取消农民赋税徭役的负担”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允许主户和客户订立契约”,排除D项。故选C项。第13页共13页 22.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的税赋分配由三部分构成,地方征收有定额且要经中央机构审定,该体制顾及了中央的权威,也兼顾地方,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正确;A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C项。故选D项。2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人口统计标准由按照人丁数统计到按照实际人口来统计,反映了当时人身控制逐渐松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人身控制逐渐松弛,未体现人口统计标准混乱、人头税负担仍沉重,排除AB项;“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只是材料的表象,未体现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4.B【详解】根据所学,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美元主导地位,各会员国的货币要与美元挂钩,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寄生虫,B项正确;A项只是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排除A项;成立关税贸易总协定,获得最大投票权力写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只是冷战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5.(1)特点:本国与外国同时流通;流通范围广(涉及多种文化圈);区域性流通原因:宋代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钱制作精良、信用良好;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较大。(2)变化:由英镑为中心到美元为中心;到美元的中心地位动摇。影响:便于英国的商品输出;巩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初步确立;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方式之一。便利美国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掠夺他国财富,有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有利于二战后世界经济恢复;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固定汇率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之上,具有不稳定性。美元地位的动摇有利于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分析】(1)特点:根据“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得出本国与外国同时流通;根据“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得出流通范围广(涉及多种文化圈);区域性流通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宋代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钱制作精良、信用良好;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较大等角度概括。(2)第13页共13页 变化:根据“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以及图片中的内容可得出由英镑为中心到美元为中心;根据“1960年,美元发行总量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及美元信用开始动摇,最终导致了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得出到美元的中心地位动摇。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对英国的影响和对美国的影响两个方面概括,可得出便于英国的商品输出;巩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初步确立;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方式之一。便利美国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掠夺他国财富,有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有利于二战后世界经济恢复;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固定汇率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之上,具有不稳定性。美元地位的动摇有利于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点睛】26.示例一:论题:政策推动支付方式的变革。阐述:可选取秦汉的货币政策,明朝张居正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等角度展开论述。示例二:论题:思想观念的变化影响支付方式的变革。阐述:可选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消费、价值等观念的变化进行阐述。示例三:论题:时代的进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推动支付方式的不断革新。阐述:言之有理即可【详解】本题相对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提取主题为论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支付方式的变革。阐述时选取宋元、明清时期,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城市贸易及对外贸易的繁,商业市镇的兴起。所以,纸币、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最后再总结,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支付方式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其他的角度言之有理亦可。第13页共1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27 13:56:45 页数:13
价格:¥5.55 大小:198.7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