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34讲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34讲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6
2
/56
3
/56
4
/56
剩余5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34讲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2.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n知识点一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秦朝: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2.宋元(1)北宋,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2)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3.明清: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4.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n5.民国时期(1)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收为国有。(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6.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以来,人民币对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金本位制(1)确立: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2)瓦解: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布雷顿森林体系(1)确立: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2)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n知识点二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1)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2)人头税: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3)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2)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3)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n宋朝(1)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2)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3)王安石推行募役法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2)明朝后期,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n(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1)古代:存在国内关税和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2)近现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1928年起,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的措施,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2.个人所得税(1)起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2)确立: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n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战国: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2.秦汉: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实行“编户齐民”。3.隋唐:隋建立后,重新核定户籍;唐朝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4.宋朝: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5.元朝:实行“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6.明朝:明朝以职业定户籍,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7.清朝: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n(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1)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2)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3)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4)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n2.社会治理(1)秦汉:建立什伍组织相互监督。(2)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3)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法。(4)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5)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n(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宋之前(1)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时期设有官仓、义仓。(2)优抚政策①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②从唐朝开始,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2.宋之后(1)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①代表: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②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2)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n知识点四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2.西欧封建社会(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2)10~11世纪,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3.近代(1)背景: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表现①英国在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②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③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3)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n(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西方国家(1)建立与发展①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②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③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④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2)评价①积极: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②消极: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n2.现代中国(1)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n1.史学新论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宋本身的时代背景,还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为躲过隋唐的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于铁钱,但携带不便的缺点日益凸显,最终导致交子在四川诞生。——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n2.构图解史——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n3.学术情境——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的内容是什么?提示: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n4.构图解史——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n5.学术情境——横征暴敛的两税法白居易在《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思考:在这里,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两税法的?提示:两税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官吏贪污导致百姓负担加重。\n6.构图解史——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n7.学术情境——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城市的社区治理、农村的村落治理,都属于基层治理范畴。基层治理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思考: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提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n8.史学新论——血族组织地缘化与地缘组织血族化从大的发展趋势看,以“里”为代表的地缘性组织最终取代了血缘性的宗族主体,成为战国秦汉以后的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但“里”中居民仍然存在血缘上或拟血缘上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缘与血缘交互甚至并力作用于基层社会,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一大特色。——陈絜在《血族组织地缘化与地缘组织血族化》\n9.学术情境——古代乡村自治社会是一种自律社会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思考:古代乡村自治自律的基础是什么?提示:依靠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n10.易错提醒——庄园的性质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n11.学术情境——“福利”的流浪汉思考: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说说福利制度的弊端。提示:降低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容易造成财政赤字,加剧国家财政负担。\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一 财政调节——货币的使用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学术前沿]白银货币化的影响白银货币化情况下,专制国家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16世纪以白银来计算的长期价格结构非常稳定,除地区差异、季节变动及自然灾害等影响外,100年中主要商品价格波动不大。明代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物产丰富、商品经济发达,大量白银输入促成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白银的广泛流通,使赋役货币化成为必然。但在白银匮乏的地区,每逢缴纳赋税之时,农民为了纳税纷纷上市售粮,造成供大于求,粮价猛跌,“谷贱伤民”的情形出现。——陈昆、杨小玲《论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思维激活]材料介绍了明代白银货币化带来的双重影响。\n[史料实证]唐朝两税史料唐代建中元年(780年)推行新制,废止此前“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改行“惟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新法,实可为其中关键性的转折。建中以后,从两宋到明清,赋役制度的种种变革,“都是在这一新的赋税原则范围内进行的,是赋税制度在贯彻这一原则过程中的自我完善”。——摘编自包伟民《唐宋转折视野之下的赋役制度研究》[解读]唐代两税法废止“以丁身为本”改行“以资产为宗”,对后世影响深远。\n[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税法的历史影响。提示:古代赋税制度由“税人”到“税地”方向发展;以财产多少为依据,拓宽征税广度,增加财政收入;相对公平合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以后税法的基础。\n[历史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作用(1)特点实行“双挂钩一固定”原则。美元等同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建立了世界性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建立了统一的、完整的规章制度。(2)作用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n[家国情怀]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1)个人所得税是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2)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的重要工具,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3)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经济调节功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4)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n探究点二 基层治理——中外基层社会治理的举措[学术前沿]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思维激活]材料从科举冒籍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n[史料实证]中国的社会治理史料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解读]史料叙述了我国从秦汉至明清时期的乡村治理演变。关键信息“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体现了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变趋势;“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反映了我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原因。\n[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及其原因。提示:趋势:国家对乡村治理的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原因:中央集权逐步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地方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n[历史解释]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共同特点(1)由宪法或法律规定地方自治的范围和职权。(2)地方自治政府既承担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同时也承担一部分中央委托的事项。(3)地方自治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抵制中央干预地方自治范围内事务的行为。(4)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只有法律上的平等关系和实际管理中的指导关系。\n[唯物史观]辩证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影响积极影响①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②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消极影响①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②“福利国家”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北京卷,1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B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C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答案:D\n[剖析领悟]\n[演练1][2021·新高考辽宁卷,5]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正确;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与蠲免政策的宗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贪腐信息,而是强调蠲免政策旨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排除C项;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不等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排除D项。\n[演练2][2020·新高考天津卷,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B\n解析: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形成了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和“尊祖敬宗”的文化认同,形成了基本的生活秩序,使乡村得以基本实行自治和自律,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社会分裂与统一并存,分裂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乡村基本实行自治,强调“自律”,并未形成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故C项错误;乡村社会也是政府管辖的一部分,“脱离政府的管控”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济南历城二中开学考试]隋朝规定: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等;同时规定,地方官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农业劳动力充足B.加强中央集权C.防止小农经济破产D.保障徭役赋税征收答案:D\n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朝政府明确规定了百姓需担负的赋税、徭役量,而且要求地方官员核验,此举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赋税徭役征收,D项正确;材料中是明代赋役制度的相关规定,这一规定并不会增加劳动力人口,排除A项;材料涉及赋役制度,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不能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赋税徭役征收会加重百姓负担,向农民征派赋役是为了保证国家收入,并不是防止小农经济破产,排除C项。\n2.[2022·山东淄博部分学校考试]如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答案:C\n解析: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呈现多样化,有乡村自行调停和仲裁的,也有当事人之间谈判解决的,也有通过官方诉讼解决的,体现了在处理纠纷过程中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项;“决定作用”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民间纠纷不能简单归结为阶级矛盾,排除B项;各种纠纷得以解决,有的是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说明地方管理没有失控,排除D项。\n3.[2022·山东青岛期末]明代中后期,某些地方的士绅力图通过自我治理的方式,取代僵化无力的“保甲制”,维护地方的稳定与繁荣。内阁也出现了权力“宰相化”的要求。这可以说明,当时()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官场腐败威胁长治久安C.地方出现分离倾向D.国家治理机制需要调整答案:D\n解析:根据“某些地方的士绅力图通过自我治理的方式,取代僵化无力的‘保甲制’”“内阁也出现了权力‘宰相化’的要求”可知,明代中后期,从地方到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渐走向僵化,说明国家治理机制需要及时作出调整,故选D项;内阁本来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朝中后期内阁出现权力“宰相化”的要求,说明专制主义受到了削弱,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官场腐败威胁政治统治的信息,排除B项;“明代中后期,某些地方的士绅力图通过自我治理的方式……维护地方的稳定与繁荣”,这表明地方是通过自我治理的方式来弥补中央集权僵化的弊端,并不是出现分离倾向,排除C项。\n4.[2022·山东临沂月考]下表是有关清朝时期赋役制度变化的情况,这一制度的变化()A.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加强B.彻底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现象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成农村出现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时期内容清朝建立之初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答案:C\n解析:“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是政府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从康熙年间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年间“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减轻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百姓可离开土地,从事手工业或商业,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摊丁入亩减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排除A项;摊丁入亩只是将丁税平摊至田赋中,而赋役还包括除丁税外的其他项目,因此摊丁入亩不能解决赋役不均问题,故排除B项;摊丁入亩后不再征收丁税,农民没有必要隐瞒人口,故排除D项。\n5.[2022·陕西渭南一模]如图所示是一幅题为“欧洲福利制度光环褪色”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高福利”()A.易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B.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因C.加大了贫富分化的程度D.仍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答案:A解析:根据漫画可知,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易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故选A项;经济危机爆发的主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B项;福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排除C项;福利制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n6.[2022·河南洛阳高三模拟考试]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社会阶层贫富分化日益严重B.开创了西方福利制度的先河C.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福利国家”体现了国家的干预,而建设“福利社会”,则是为了减少国家的干预,以应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故选C项;“福利国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A项;B项不能得出;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排除D项。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34讲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新人教版)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35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新人教版)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9单元第56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4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30讲政治制度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37讲交通与社会变迁课件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08 18:28:03
页数:56
价格:¥3
大小:971.8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