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群8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0

2/270

3/270

4/270

剩余26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部分写作任务群八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基于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作文命题语文 内容索引启航课 能力是核心,方向是关键任务一 抓住核心概念,准确审题立意任务二 紧扣文体特点,搭好结构框架任务三 写好五个关键,凸显文章亮点任务四 聚焦高考热点,储备硬核素材 启航课能力是核心,方向是关键 一、作文命题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高考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以及选技优秀学生的重要考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检测,而是倾向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育部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早已有了具体的内容,这就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正式发布)中规定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联,这既是检查,也是一种督促,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 [考情纵览]题材与指向概念与逻辑卷别材料蕴含的素养核心概念逻辑关系2022新高考Ⅰ卷题材指向棋道,却又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本手”“妙手”“俗手”取舍关系新高考Ⅱ卷题材指向传统文化,却又关乎人生选择、创造与未来“选择”“创造”“未来”承接关系全国甲卷题材指向传统文化对额(匾额)的拟写,却又关乎现实人生“移用”“化用”“独创”取舍关系全国乙卷题材指向北京承办两次奥运,却凸显着国家的跨越发展“跨越”“再跨越”递进关系 题材与指向概念与逻辑卷别材料蕴含的素养核心概念逻辑关系2021新高考Ⅰ卷题材指向五育之体育锻炼,却蕴含辩证法的逻辑思维“强”与“弱”对立统一关系新高考Ⅱ卷题材指向传统文化书法,却蕴含做人应遵守的规范“写字”与“做人”类比关系全国甲卷题材取自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激励青年人生“有为”“可为”与“有为”递进关系全国乙卷题材取自传统文化,却指向现实人生,蕴含做人道理“修身”与“立义”目的关系 试题信息考查角度卷别出处题材体裁断句实词文化常识文意翻译命题规律1.从选材上看,2021年之前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是典型的史传文,以刻画人物为核心;2021年全国甲、乙卷都选用了纪事本末体文章,都是以记事为主;2022年全国甲卷取材于《战国策》,首涉国别体,全国乙卷选取了《说苑·贵德》,在高考中首次选用杂史小说。可见,命题取材范围扩大,文学色彩在增加。2.从题型上看,三道选择题一道翻译题的考查形式和分值没有变化,最大的变化是第二个选择题。这道题由单纯考查古代文化常识转为兼考文言实词甚至成语,且采用了与课文中的词语比较的方式,命题贴近教材的意图非常明显。 题材与指向概念与逻辑命题规律紧扣时代主题,抓住核心概念,写有我作文,写有思想作文1.立意上:作文试题紧扣时代主题,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鼓励青年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砥砺奋进、勇于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2.选材上:命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育人的源头活水,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深入思考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能力要求上:凸显辩证思维,加强教考衔接。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6”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近两年全国作文命题在概念与逻辑上下功夫,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二、知识与能力,从积累到运用综观四套全国卷和北京、天津、浙江三套地方卷,可以发现,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具有倡导立德树人、巧设写作情境、强化思维培养等特点。充分认识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对高考作文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立德为先,用时代精神化育青年1.呈现时代成就,激发青年爱国热情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试题直观呈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将青春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2.树立时代榜样,坚定青年理想信念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选择科技、艺术、建筑等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试题呈现的“奋发有为”人物的人生目标不同、职业选择不同,但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祖国建设的大局中。试题展示了新时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立志而贤则贤”,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既鼓励青年正视现实问题,做好个人的事业规划,也鼓励青年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二)设置情境,引导抒写深切感受1.社会生活情境与个人体验情境融合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先设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在呈现奋发有为人物之后,再设置任务情境“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最后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将生活情境与考生个人体验合而为一。 2.学科认知情境与个人体验情境融合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关联新教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以《红楼梦》故事情节为载体,设置学科认知情境——《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试题要求考生将个人对学科情境的体验与思考融入作文中。 (三)发展思维,促进思维品质提升2022年作文命题着力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让考生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获得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思维品质的提升。1.发展形象思维2022年北京卷小作文:请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闪电”的特性是闪亮、瞬间划过,是从一端到另一端击中某物的瞬间。考生写这个瞬间的时候需要抓住“闪亮”“划过”“击中”描写情境,展开艺术想象,辅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画面的真实感、震撼力。 2.倡导辩证思维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涉及“本手、妙手、俗手”三个概念的内涵,同时,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棋从本手开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本手基础上的创造,俗手是对本手理解不深。考生写作须体现辩证思维,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紧扣“本手”与“妙手”,“本手”与“俗手”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思考,而不是孤立地谈“本手”的重要性;二是不仅要阐明“本手”和“妙手”的关系,还要重视“妙手”和“本手”“俗手”之间的转化关系;三是辩证地看待“本手”与“妙手”的关系,重视基础学习,更要守正创新,不能只停留在“本手”,要练就“妙手”。 此外,2022年高考作文倡导“自由表达”倾向比较明显。作文要求项一般都是“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等,不在立意方面作过多的限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由。文体方面,除北京卷要求写“议论文”“记叙文”外,其他试卷为“明确文体”,根据自己的特长,考生可以选择记叙文、议论文、书信、演讲稿等,只要文体明确就行。 任务一抓住核心概念,准确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的第一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呈现出围绕核心概念命题且核心概念逐渐多元化的趋势,这是材料作文的一个命题新动向。对于考生来说,如何精准分析材料,准确提取核心概念,如何辩证分析多元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作出恰当的取舍与分析,又是摆在作文审题立意之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在这个任务中,我们围绕核心概念的提取与还原,多元核心概念间关系的分析,来谈作文的审题立意。 题点1核心概念的提取与还原核心概念的提取与还原是针对目前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而论的,这一方法,可分解为如下四步:第一步,通读材料,提取核心概念;第二步,分析材料,分层提炼观点;第三步,多个角度,还原概念;第四步,辨明关系,整合立意。 典题示例(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导引]第一步,通读材料,提取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材料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可以采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的方法,从重复强调的关键词中提取;也可以采用新闻压缩的方法,从导语中提取;也可以根据论述的对象、对比的角度提取;也可以根据材料表达的中心论点提取。2022年新高考Ⅱ卷的作文材料共两段,从文体看,属于新闻性材料,介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微纪录片的内容取向。第一段总说,第二段用具体事例分说。材料的核心概念可以从第一段的“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中找到,即作文要求中的“选择·创造·未来”以及“他们”。“他们”是谁?第二段列举了“有位科学家”“有位摄影家”“有位建筑家”,泛指各行各业的人。 第二步,分析材料,分层提炼观点两段材料,自然可分为两层:第一段,从“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四句中,可以看出命题人对这些人及其做法的肯定与赞扬。第二段,具体列举了“他们”的做法,都是经历了正确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创造”,最终实现了他们所追求的“未来”。也是从肯定角度写的。因此作文的立意角度不能“反弹琵琶”。 第三步,多个角度,还原概念所谓“还原概念”,就是我们如何理解提取出的核心概念,既要抓住概念的本义,又要抓住概念的语境义。不能出现认知上的错误。1.内涵还原我们可结合自己对核心概念的认知或词典来理解概念含义。当然,“选择”“创造”“未来”这三个概念的意思比较明显,无须采用这种还原法,但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本手”“妙手”“俗手”,就需要内涵还原,因此,作文材料中直接给出了这三个核心概念的内涵。 2.现实还原结合材料给出的典例,或结合我们生活中这类典型人物的具体做法,来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意义)或外延(做法)。要注意材料的表现手法,注意列举、对比、类比、比喻等手法。如这则材料中,“致力于科技攻关”“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等语句,采用列举法,对“选择”“创造”“未来”作生动阐释。据此可知:“选择”不仅仅是职业的选择,而且是人生的规划,还要与国家的需要相融合,与“未来”(理想)相关联;“创造”就是脚踏实地去做,而且是有创新地做,这样才能实现你的“未来”;“未来”就是理想、梦想,人生选择(规划)的结果。 第四步,辨明关系,整合立意如果是单个核心概念,就类似于话题作文的话题,根据上述分析,即可立意作文;如果是多个核心概念,就要辨明关系,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再确定立意。这则材料,三个核心概念的关系,应该属于并存承续关系,不能颠倒,可以围绕“勇选择、重创造、求未来”的含义进行阐述,写作中要结合材料,要有清晰的逻辑架构。还要明确写作任务:参加复兴中学团委组织的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体现认识与思考。要体现身份、对象意识,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提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委”,暗示你的身份是一名“团员”,而且是复兴中学的“团员”。因此,要写有“我”作文,写“我(或我们)”在时代的大潮中,如何“选择”“创造”,如何决胜“未来”。 [参考立意]①勇选择,重创造,求未来②勇于开拓,不惮创新,是通往未来的不朽路③未来就在你的选择之中④选择当下,成就未来⑤僻远幽径,勇者独往;经历严霜,惠风和畅 [优秀范文]应时代需要而选择,将引领人生之未来正是由于她的选择,“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才得以普及;正是由于他的选择,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才得以增强;也正是由于他的选择,才有了从“千城一面”到“千城千面”的变化……此时,坐在考场中的我,也将面临人生中的重大选择,作为新长征路上的新青年,一名共青团员,一定要应时代需要而选择,也必将引领人生之未来。 当你选择了那扇未知的窗,未来的阳光已经照在你幸福的脸上。艾略特说过:“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她叫樊锦诗,北大考古专业毕业,本可以选择一条春暖花开的路,但她毅然奔赴漫天尘沙的敦煌,并工作至今。六十载时光,她将敦煌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视为自己的使命和宿命。“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这是樊锦诗用燃烧的初心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航向,用智慧与力量创造了自己生命的厚度,让博大敦煌的未来在历史长河里无限地延伸。 当你敏于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未来就在你的脚下。“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智慧的人会随着世事变化来规划人生,先贤之言,振聋发聩。从“人字形铁路”到京张高铁,从杂交水稻到海水稻,从只能依靠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鸿蒙系统……我们从未停下创造的脚步。因为我们深知,只有高瞻远瞩的创造者,才能开拓崭新的辉煌。选定了人生的方向,创造便成了我们前进的罗盘,秉开创之心,创时代新机,我们终将抵达梦想的彼岸。 当你投身并融入时代,积极进取,必立赫赫之功,奔赴星辰大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疾风骤起,新的世界加速拼图,不会友情提示。历史正在奔腾冲刷,淘荡出新的河床,镌刻出新的走向。何方有出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在自问。然而我们发觉自己早已明了问题的答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邓稼先,大湾村一户不脱贫就不撤岗的余静……他们将自身的热爱与国家的使命相结合,将旺盛的创造力焕发出光与热,终立赫赫之功,奔赴星辰大海。且让你我开“小我”之苔花,绽“大我”之芳华,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蓝图中,将创造的热忱注入民族的血脉里,应时代需要而选择,引领人生之未来;而远方不远,未来已来! 【点评】文章题意理解准确,紧扣“选择·创造·未来”三个关键词来展开,而且逻辑关系明晰,选择,创造,都是面向未来。内容充实,有大量的例证,有恰当的引用,有精到的分析。全文五段三分,三个分论点逐层推进,逻辑严密,结构完整严谨。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家国天下,舍我其谁?年轻的毛泽东真正做到了心忧天下。他主动而自觉地担负起了书写历史、改造中国的伟大使命,有责任,有担当,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奋斗,终于带领中国共产党夺取了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上面的材料很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责任·担当·未来”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面对全校同学发言,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提供的是毛泽东的名言和事迹。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的话具体解释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毛泽东一生的奋斗,正是其担负责任、实现理想的体现。材料启示我们,要做社会的主人翁,做国家的主人翁,自觉地爱国爱民,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青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样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未来”。三个核心概念之间是条件关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木桶所能容纳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叫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最早是用来形容团队管理的,在一个团队中大家互相协作,团队运转的过程环环相扣,每个人分工明确。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团队需要的是能完全胜任这个节点的人,每个节点的效率越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就越高。如果一个节点出问题,那么整个项目都无法推进。在中学时代,木桶理论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学生的能力。毕竟如果某一科成绩很差,会严重拉低总分,在高考中会很吃亏。但当进入大学,特别是走进社会后,人们会发现,如果有一项特别突出的才能,在职业发展中是加分项,职业生涯往往发展得也会更顺利。反观样样都懂一点,但无一擅长的人,在职业发展中会显得很被动。由此可见,木桶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 假定你是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团队·特长·个人”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材料的核心是围绕木桶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现象探讨人生道理。木桶理论本来是管理学的一个原理,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但在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进程中,人的特长才能让人更容易走向杰出和成功,而面面俱到则可能百无一用。这是木桶理论的不足之处。作文题目要求进行辩证思考,以“团队·特长·个人”为主题写作。这就要求考生不能简单割裂和否定木桶理论在管理学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应当采取辩证思维,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作出恰当的取舍,并据此立意作文。 题点2多元核心概念作文的审题立意近年高考命题,多元核心概念作文是一个重要趋势。2022年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年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年全国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年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2021年新高考Ⅰ卷“强”与“弱”,2021年新高考Ⅱ卷“写字”“做人”,2021年浙江卷“得”与“失”等,都属于多元核心概念作文。多元核心概念的组合需要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便于高考选拔人才,同时多个核心概念能够有效避免宿构,也是高考的需求。对于多个核心概念的作文,一定要认真研究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建立起有机联系。 典题示例(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导引]1.审题三原则高考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其功能主要是为考生拟定话题提供支撑、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高考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提炼的观点不能脱离材料。考生审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过程,即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多向性原则一般说来,作文材料中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筛选性原则因为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可以有多样性,因此,在写作时还要对所提炼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要注意三点: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就此材料而言,材料第一句话交代三个核心概念是围棋的三个术语。第二句话则是对这三个核心概念的解读。材料余下几句话,则是阐明“本手”“妙手”和“俗手”之间的关系。审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清“本手、妙手、俗手”三者间的思辨关系。(1)从“内涵还原”的角度看,“本手”和“妙手”,涉及的是基础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的问题。基础知识很重要,强调功夫要扎实,基础要牢固,这是第一层;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而是要进行创造,这是第二层;学习知识过程中,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能急功近利,这是第三层。“本手”强调打牢基础;“妙手”强调创新、创造,但不是否定“本手”,因为熟能生巧;“俗手”警示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进一步证明“本手”之基与“妙手”之变的紧密关系。 (2)从“现实还原”的角度看,“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妙手”的基础,“妙手”是“本手”的发挥与创造。“本手”不足而求“妙手”,必为“俗手”。基础不牢而求发展,必然后劲不足,欲速则不达。 2.立意四要求如果说“审题”是指明辨题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的话,那么“立意”指的就是明确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是在对文题所给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的“中心明确”就是针对立意所提出的要求,作文必须“以意为主”“意在笔先”。 准——准确、鲜明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稳——理性、稳妥所持观点中肯,不走极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行文缜密妥当。深——深刻、集中“深刻”指论证触及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集中”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新——新颖、独到指观点、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人以新鲜的心灵感受与教益;但“新”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 (1)以“本手”为立意核心,论述“本手”的重要作用。从材料的关键句中可知,“本手”就是“基础”“积累”“基本功”等,因此立意可以是“要重视基础”,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谈夯实根基的重要性——如加强基础训练、加强基础教育、夯实发展根基、守住文化根基等。[参考立意]①夯实根基,成就精彩②稳扎稳打,谱写璀璨人生③注重积累,行稳致远④练好基本功,方有大成就 (2)抓住“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立意。“本手”是夯实根基,“妙手”是敢于创新,“俗手”是不要急于求成,三者结合,展开论述。[参考立意]①务其根本,成其妙境②妙手非偶得,脱俗必固本③固本创新,高瞻远瞩④本手行稳,妙手致远⑤厚积薄发,自成妙手⑥行本手,臻妙手⑦守正创新,方是好局 [优秀范文]以本为本,方得其妙侯桂新围棋是源于中国的一项棋类竞技活动,在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上,涌现过诸多名手。在现实的高水平围棋赛事中,最后摘得桂冠的一般是那些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下棋堂堂正正,不会出昏招、俗手,而能在关键时刻弈出妙手的棋手。然而为了这一招妙手,棋手往往需要付出十年以上的努力。因为,妙手是一种创造,一步妙手,可能需要千万步本手的训练作为铺垫,同时需要规避成千上万次的俗手。 事实上,不仅围棋的初学者需要从本手开始入门,那些叱咤一时的名手乃至世界冠军,同样需要将“本手”视为学习的基础和根本,以本为本,不间断地勤加练习,夯实基础,这样才可能使自己的棋艺得到升华,最终得到“妙手”的青睐。反之,往往妙手不可得,本手会出错,俗手随时有,从而一败涂地。 不止棋也。一切需要创造力的活动莫不如此。以文学创作而言,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乃至一个好句,都来自经年累月的写作实践。贾岛自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实乃“两句三年得”;曹雪芹自言《红楼梦》的写作是“十年辛苦不寻常”;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要达到语出惊人的效果,没有十年之功恐非易事。鲁迅一生常写旧体诗自娱,他自评早年所写的“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奇绝妙绝”,晚年所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是“偷得半联,凑成一律”,如此妙句的得来,当然和他自幼熟读诗歌并持续创作密不可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名家陆游的“凡尔赛”,实际上,在“天成”“偶得”之前,有多少人想过他曾有巨大的付出? 不止此也。以翰墨丹青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洗黑一池碧水,方能写出几个好字、画出一幅好画。以学术研究言,“读书破万卷”是学者的基本功,清代国学大家俞樾遍读群书,才能写出《古书疑义举例五种》,解决了许多千百年来遗留的书中难题。以中华武术言,历来门派林立,然而功夫精湛、屹立不倒、引人膜拜者,非武当、少林这样的名门正派莫属。有些习武者追求速成,剑走偏锋,投入邪派,最终却落得个不能成功的结局……“妙手”是长年累月坚持“本手”练习后灵感的迸发,是量变后的质变,是必然中的偶然,是超出常规而仍不离规则的创新。坚持以本为本,表面看见效慢,进展缓,长远看则似缓实速,因为它埋下了“妙手”的种子,暗含了创造的因子。无论为学还是为人,都宜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戒除浮躁,远离速成,以“本手”呼唤“妙手”,由小成而至大成。(略有改动)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层进式结构的文章。作者由材料入手,先谈下棋中的本手与妙手,然后用“不止棋也”“不止此也”拓展开去,谈诗文创作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谈绘画习武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旁征博引,由此及彼,显示出观点的普适性。最后总结,无论为学还是为人,都应脚踏实地,戒除浮躁,以“本手”呼唤“妙手”,照应开篇,收束全文。论证谨严,结构完整。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对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毛泽东曾经说过,“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他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就多次翻阅过《共产党宣言》。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 学校组织了以“学习·新知·卓越”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共两段话。第一段以毛泽东学习《共产党宣言》的体会,诠释了核心概念“学习·新知·卓越”的具体内涵,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第二段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释了文艺创作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应该脚踏实地,并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为例,提出了方法,进一步阐释了三个核心概念。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十分清晰的前因后果关系。考生只要紧扣“学习·新知·卓越”这个主题,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体现青年一代的勤奋拼搏、创新创造、卓越追求以及对未来的自信,即为切合题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有两个肩膀,左肩和右肩。人体的这种构造,是有其深意的,比如你用左肩挑担子,挑累了,你可以换右肩,让右肩继续挑。一个人挑着担子,是可以左肩换右肩的,是可以自己帮助自己的。人的两个肩膀,是紧挨着的,近在咫尺,说明左肩换右肩是很容易做到的,可有的人偏偏舍近求远,舍易求难,舍己求人,不是寻求自助,而是寻求他助,把自助抛诸脑后。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自助·他助·成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以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遇到困难首先应该自助,不能因为懒惰或惧怕而把担子甩给别人。但是有时自己的力量不足,“自助”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通过“自助”加“他助”,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才能获得“成功”。理顺这种条件关系,作文立意就可水到渠成。 任务二紧扣文体特点,搭好结构框架 近年高考作文多半文体不限,这为考生自由选择文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展示个性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文体不限并不意味着应试作文不讲究文体,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任意而为。文体,就是文章的体制和规矩,一旦你选择了某一种文体写作,你就得遵循这种文体的体制和规矩。从目前高考常用的文体看,议论文体、实用文体较多,记叙文也偶有考查。 题点1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一、议论文的必备要件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的必备要件是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 二、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古人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有次,阶梯之有依也。”古人倡导的作文法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作文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可见文章结构的重要性。议论文固然要有理有据,但前提是思路有条理,结构要清楚。 (一)议论文基本结构模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这是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结构。“引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把所要议论的问题摆到读者面前。好的“引论”应简明、新颖。“本论”又称“正论”,是分析问题、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论述几个问题,也可以论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写本论应做到:紧承引论,力避重复。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大体有两类:一是逐层深入论述的,称为“纵式”;一是并行展开论述的,称为“横式”。“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通常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但结论与结尾并不是一回事。结论大于结尾,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结论部分应做到干脆利索。 (二)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1.并列式并列式结构是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之一,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各层次或角度之间是并列关系。其组成材料的形式既可以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列出若干分论点;也可以就一个论点,运用几个并列关系的论据,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进行论证。并列式结构的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理,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运用并列式结构写作时,有三种方法: ①理由并列。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列举几个呈并列关系的分论点。②途径并列。即从“怎么办”入手,逐一剖析论点得以成立的条件或途径。③内涵并列。即从“是什么”的角度,从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的内涵进行揭示与阐发。 特别提醒①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结构关系是并列的,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②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之间内在的联系,以及彼此间的照应、衔接关系,切忌罗列与分论点无关的论据。③分论点要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否则会给人内容散乱的感觉。④各分论点在内容上不可交叉或有从属关系。 佳作示例守本以窥道,妙在其中矣王世风①围棋一道,黑白纵横,方寸之间,智慧无穷。对局之下,就下法而言,有貌合神异之俗手,有合乎棋理之本手,亦有出人意料之妙手!(压缩所给作文材料,引出论述核心概念)棋局胜负姑且不论,局中所蕴之理则令人动容。思虑之间,不觉感慨:人事如棋,倘能守本以窥道,则妙在其中矣!(亮明观点,引出下文之议论) ②魏征曾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小树欲成参天大树,其根需稳固而深扎,唯其如此,养料方能充足供应,枝繁叶茂才不成妄念。围棋中的“本手”一说亦是此理,“本手”是基础,乃功夫所在。在根基上下足功夫,万丈高楼才能直指云端。棋手们的对弈,可不多提,但一个农人,倘不谙知四时变化节律,如何得“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快乐?一名匠人,倘不稳掌量、切、砍、削的尺度,如何见炜炜煌煌之杰作?所以庖丁见全牛无数,三年方有小成;孔子学琴于师襄,选择十日不进。他们不是在蹉跎时光,而是在固本。合乎其理,庖丁眼中目无全牛;悟及其本,孔子习得琴志。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古人诚不欺我也!(此段论述本手的基础性、重要性。为分论点一) ③本立而道生,妙在其中矣。固本是窥道的基础,窥道是成妙的前提。“妙手”偶得,非得之于天意偶发,而是得之于“本手”厚积。“本手”之技已厚积,“妙手”之艺则自然生发。文惠君见庖丁解牛,慨然发问:“技盖至此乎?”庖丁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源于技,却又高于技,也正如此,才成就了“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妙境。“妙手”之妙,妙在出人意料,妙在浑然天成。君不见滑雪U型场里,谷爱凌凌空鏖战,技惊四座?君不闻河南澄澈水下,《洛神水赋》舞姿翩跹,美冠群芳?君不知糙裂手中,腐朽文物再雕琢,焕然一新?由此观之,“妙手”非偶得也!(此段论述妙手的获得途径,须厚积而薄发。为分论点二) ④悲莫悲兮,困于井;痛莫痛兮,止于行。人皆欲追求妙手,然心急意切之下,下出俗手!其因何在?“源不深而求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也。追求妙手而忘根本,可谓俗思;忽视本手而欲求成,可谓俗心;心无全局只顾当下,可谓俗行。思俗,心俗,行俗,人怎不俗?棋道如此,人事亦如此。眼高于顶,脚底悬空,此举与夏虫何差?与蜩与学鸠何异?慨叹不如躬行,何不“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倘如此,则“发必中”矣!(此段论述俗手形成的原因,俗思、俗心、俗行,只顾当下。为分论点三)⑤棋局之中,守住根本,得窥棋道,下出惊人妙手;人事之中,守住根本,得窥世道,锻成泽被子孙之业;家国之中,守住根本,得窥王道,傲立民族之林。当此之时,悠然心会,欲被襟当风而立,笑曰:妙哉!妙哉!(总结升华,强调根本之重要,守住根本,得窥世道,方能傲立潮头) 【点评】这是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一篇议论深刻、说理辩证的优秀范文。其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有很多值得圈点之处。文章开篇,由棋入手,稍作议论,引出论点。第②段集中笔墨,论述“本手”阶段基础的重要,第③段论述如何才会形成“妙手”;第④段笔锋一转,切入“俗手”,分析原因,提出方法;最后一段,照应开篇,点明意义。文章行文之妙,需要我们多读细思。 2.层进式 层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能够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展开论述。一般来说,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这种结构较之并列式结构,有着更易于深入论述的优点。层进式结构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由浅入深的规律,不仅能体现作者思维的清晰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维的深刻性,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一般来说,层进式结构可以分为三类:①层层推进。即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写作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层层推进。 ②逐层分析。针对某种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相应的对策。文章将呈现“摆现象—挖根源—析危害—明做法”的形式,通过一层一层的分析,最后凸显出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能使论证更加严密,结构更加严谨,更具个性色彩。③步步深入。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行文。“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出问题的实质,或点明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或对论述对象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为什么”与“怎么样”是写作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要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看考生着重讲的是论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论点应该怎么做。 特别提醒①分论点层进式结构对各层内容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各层内容不能随意变更。②在论证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③要抓住各分论点之间共同体现中心论点这一关键特征,将各部分、各层次有机地连缀成一个具有鲜明递进关系的整体,形成环环相扣、前后协调的论证结构。 佳作示例“拿来”他山之石,铸就创新璞玉《诗经》流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有园亭题名之援引,今有“拿来主义”之借鉴。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拿来”他山之石,铸就创新璞玉,已成为浪尖上的时代命题。(引用开篇,恰到好处)题名一亭,有“翼然”之移用,迁移链接;“泻玉”之化用,取其精粹;“沁芳”之独创,铸于意旨,正是先“拿来”,再鉴别挑选与提炼,最后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境界的过程,这与今朝之借鉴创新别无二致。而何以用他山之石铸创新璞玉,吾言有三:(亮明观点,总领下文) 一曰“拿来”,广览善迁,开眼看世界。“翼然”之迁移,基于广览,腹有诗书才有移用的资源;更在于善迁,“拿来”所览词句,以为我所用。正如作茧者自缚,破茧方成蝶,开眼看世界,才有弄潮之机遇,才有“拿来”之资源,才有学习借鉴之基础。且看今朝,“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的背后,是新中国成立前缴获的敌机,新中国成立初派人到苏联的深造,开眼识差距,“拿来”以成己,中国空军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终有“歼-20”“鲲龙-600”叱咤风云。反观晚清与北洋,终不敢“睁了眼看”,只得以“送去主义”显“慷慨”,等待“抛给”贻害子孙。鲁迅先生早已警醒:“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唯有掌握借鉴主动权,开眼且“拿来”,有借鉴之石,方有创新进步之玉。(分论点一,借用是“拿来”,“拿来”不可少,是创造之基础) 二曰“取舍”,鉴别挑选,精粹融实际。《商君书》云:“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拿来”过后,若无鉴别与挑选,照单全收,是非不辨,无异于食鱼不吐刺,终要苦痛;那便弃劣择优,套用其长以替己短,然学步者亦知此理,习邯郸跬步不成,反倒连滚带爬而归,创新之基也已毁坏殆尽。“拿来”过后的“取舍”,不仅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更是“精其善者以化之”。由桥亭压水以得“水”之韵,而取“泻”字,引为“泻玉”,便是融名篇于实际,取其精粹,弃其固形,而成化用之妙。迪波什借鉴弗兰克而辟蹊径,方有冷冻电镜之勃兴;吴孟超师出于同济而扬其识,方成现代肝胆外科学。他山之石,“拿来”挑选且打磨,方能用以铸创新璞玉。(分论点二,“拿来”须“取舍”,唯经“取舍”方能创新突破。此进一层也) 三曰“再造”,铸于意旨,日月换新天。“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创新如解牛,方才“拿来”,不知技经肯綮;取舍得精粹,于是“目无全牛”;而当铸于意旨,目中无牛,“官知止而神欲行”,便可再造,换其新天。高铁跑出“中国速度”,350千米每小时的高速腾飞,源于引进200千米每小时技术基础上的自主研发,得其核心以成再造。就如会读书者不记全书而领会了文中意旨,“沁芳”一点,不着名篇一字,便成蕴藉传神。(分论点三,“再造”才能“日月换新天”,“换新天”是最终之目的)面对他山之石,开眼便“拿来”,以奠创新之基;鉴别而取舍,以融创新之实;明旨且再造,以铸创新璞玉。吾辈青年,当扬起创新风帆,从“拿来”开始,到璞玉以成,不负时代!(结论:总结上述三步,呼吁从当下开始,收束有力) 【点评】这是2022全国甲卷的一篇优秀作文。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中间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由“拿来”到“取舍”,由“取舍”到“再造”,步步深入,谈论了破茧成蝶的应有过程,这也是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引用《拿来主义》《商君书》《庖丁解牛》中的有关语句,增强了议论的雄辩性。 3.对照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映衬另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可以正反对比,在本论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也可以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确立的观点的对立面。破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一定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从反面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特别提醒①必须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能左右摇摆,不能模棱两可。②必须为自己的论点选定具有相反或相异属性的人或事。③必须找出对比点,然后紧扣论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佳作示例得妙手者得先机,续本手者可制胜纵横棋盘间,高手过招时。落子有声,白子抢行,很快就占据棋盘大半。可是,一步争先,其后必然要步步争先,否则一着不慎当满盘皆输。然而先发制人,依仗的是妙手的气势先行,要想赢得最终胜利,并不能单靠气势,更要靠扎实的本手功夫。唯有本手积蕴深厚,才能使出妙手,一旦为了吃子而险招频出,意图以妙手一举取胜,则难免下出俗手。(引用材料,提出观点) 世事如棋,世理亦如棋,初学者一味贪图以妙手抢先,未必可以笑到最后。秦末群雄竞起,陈涉最先举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振聋发聩。占领先机是陈涉在秦末这一盘棋局中下出的一招妙手,让陈涉刚开始攻城略地时,无往不胜。可是一开始的妙手并没有让陈涉的辉煌维持太久。没有深厚涵养,又为自身资质所限,兼之用人不当、偏听专断,导致陈涉称王仅六个月便身首异处。可见,世情如棋局,纵有妙手占得先机,少了本手的扎实功夫,难免下出俗手。(用陈涉材料,先反面论证,少了本手的扎实功夫,难免下出俗手) 人生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培固根本者,方能逐妙求新。《老子》有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人生这一盘棋中,本手意味着基础,乃是必须厚积的“土”。而会下出妙手还是俗手,则要看这搭建起来的“台”下地基是否夯实。唯有厚积层层泥土,才能搭建出坚固高台;唯有不断积累,夯实基础,才能活出精彩人生。(此段过渡,由本手到妙手,须培固根本,不断积累) 君不见杨振宁求学时在西南联大焚膏继晷,积厚成器,最终让杨-米尔斯理论名扬国际;君不见黄旭华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君不见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沉默内敛,潜心研究,创新性地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检测方法……这些在人生棋局中下出妙手的人,哪个不是有着扎实本手功夫的?正因为他们日复一日地潜心学习、提升自我,方能开拓创新、名扬天下。如若他们忽略了本手功夫,最终怕是要泯然众人了。(用杨振宁、黄旭华、田中耕一的事例,正面论证,强调不忽视本手功夫,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人生如棋局,得妙手者占得先机却未必能赢到最后,只有扎实练好本手功夫者方可取得最终胜利。在求新求变之前先默默沉潜、踏实积累,才能行稳致远,举手摘星辰。(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点评】此文为2022年新高考Ⅰ卷优秀作文。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文章先用陈涉因本手功夫不扎实而最终身首异处的事例,论证了初学者一味贪图妙手而难以取得最终胜利的观点;再用杨振宁、黄旭华、田中耕一的事例,论证培固根本者才能逐妙求新的观点。将反面论证和正面论证相结合,使得论述更有说服力。本文的论据涉及古今中外,既有陈涉这样的中国历史人物,又有杨振宁、黄旭华和田中耕一这样的中外科学家,体现了考生扎实的素材积累功夫。 4.引议联结式引议联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这种结构模式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而且严谨的文章。 引:精心挑选引述的材料,可摘抄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可引用名言警句,并根据材料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论点。议:对前面提出的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论证,使论点确立起来。“议”要手法多样,有说服力。联:根据材料广泛联系个人、社会、历史、现实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加以充分论证,指出论点的现实指导意义。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特别提醒①“引”要自然,不突兀;要简洁精练,不拖泥带水。②“议”要有理有据,有扩展有延伸,或扩展出广度,或挖掘出深度。③“联”要联得自然,不能有刻意牵强的意味;要联到点子上,不要胡乱联系。④“结”要结得严密,让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 佳作示例投身复兴大业,担纲创造未来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之际,许多奋发有为的人物故事感召人心。他们可能来自平凡的岗位,却因其身上具有“选择”“创造”“未来”的信条,而彰显不平凡的青春光彩。(“引”,简要引材料)作为18岁的青年一代,我们受惠于这个大好时代,也将随时“出列”,回馈时代。在接过“接力棒”的一刻,我们会描摹个人的发展蓝图,也该擘画出高远的追求目标,那就是投身复兴大业,担纲创造未来。(“议”,分析评论材料,让“时代使命”和“青年担当”入题,揭示文章主旨) 对于青年,正确的人生选择很重要。微纪录片里的人物故事之所以值得讲述,无不因为人物正确的选择——选择复兴家邦。科学家选择了科技报国,科教兴国;摄影家选择了经典传承,文化强国;建筑家选择了理想许国,精神筑梦。(“联”,联作文材料,层层密织)作家毕淑敏曾说,天下最尖锐的一把刀,就是心灵的雕刻。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选择了投身复兴大业,青年就有了雕刻自我的初心,就有了书写时代画卷的动因。求索之路难免“道阻且长”,而甘愿为复兴之业竭尽力量,前行之路上也就有了引路的明灯。(“联”名句,体现正确“选择”对青年的引领作用) 立志明确方向,选择只是开始,如何走好“未来”之路更显重要。我想,所谓的“未来”一定区别于“过去”的“旧”,所以需要“创造”。一方面,青年想要自身成长,要广为汲取、接纳。比如,对待传统,我们要尊重传统中合理的部分,传承传统中经典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亦步亦趋,缺乏独立判断。时代更迭,我们在建设家邦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创造的热情和活力,让手中的“创造”与时代的“脉搏”同频。(“联”自身,由“选择”谈到“未来”和“创造”) 科学家强调方法、思维和知识上的“新”,摄影家重视“新”青年的文化认同,建筑家为建筑模式求“新”求变。这里所谓的“新”就是创造力。而今日之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创造力。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惊艳四方,它的“爆红”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除此之外,诸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成功的节目无不根植于传统文化,又用创新的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联”,联现实生活,正面深化“创造”的重要意义)没有创新,何以开启未来?没有创新,何来泽被四海的“超级杂交水稻”?没有创新,何来“拯救2亿人”的“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没有创新,何来中国5G的全球领跑?正是创新总结了过去,也正是创造成就了未来。(“联”,联现实生活,连用反问,深化观点) 没有奋斗,枉度青春,没有创造,不叫青年。行在复兴大业的征途中,我自笃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反脆弱》中说:“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是成为“蜡烛”还是成为“火”?我们终将成为怎样的人?一定程度上,得看我们的人生选择和我们对未来的打开方式。(“结”,文末扣题,用名言引发思考,强调“选择”“创造”对“未来”的意义)【点评】这是2022年新高考Ⅱ卷的一篇优秀作文。文章整体上采用了“引”“议”“联”“结”的结构行文,层层深入,议论有力。值得一提的是,考生在“联”上用功独到,首先联作文材料,再联系毕淑敏的话,属于道理论证;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又采用正面举例和反面设问,这样就避免了平铺直叙、简单列举的问题,使文章别具一格,具有感人的力量。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写作任务。苏洵《名二子说》中说:“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苏辙中和淡泊、含蓄深沉,仕宦生涯顺利。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以重任相托,庄子持竿不顾。国学大师季羡林坚决不接受国学大师、学术界泰斗等称号。作为即将成人、走向社会的青年人,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以“淡泊致远”为主题的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1)请就这道作文题写一个总论点的开头,一个并列式分论点的提纲,一个总结性的结尾。示例[开头]霓虹闪烁,尘世喧嚣,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需要用淡泊来平静我们的心灵。[并列式分论点]做事需要淡。(举袁隆平的例子+分析)做人需要淡。(举季羡林的例子+分析)生活需要淡。(举陶渊明、苏辙的例子+分析)[结尾]让我们带着“淡泊”的心态踏上人生之路。 (2)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个总论点的开头,一个递进式分论点(包括反面论据及其分析)的提纲,一个总结性的结尾。示例[开头]淡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什么)[递进式分论点]保持一颗平常心的重要性。(为什么)①能让我们面对一切。②能使自己活得坦然。③能拥有精神世界的满足。④失却了一颗平常心,我们就会利欲熏心。⑤当我们穿行在灯红酒绿的浮华之中,穿行在物欲横流的名利之间,有人选择了金钱的麻醉,有人选择了虚名的牵绊,有人沉迷于世间的繁华。怎样保持一颗平常心?(怎么样) 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我想我们要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得与失。应该找到一棵大树,来支撑心灵的那片天空,这棵大树便是“淡”。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举重若轻,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然而,人生总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淡泊不是无所作为,不思进取,不是消沉得连追寻梦想的勇气都没有,而是要以更淡定的心态面对生活。[结尾]我们要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3)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个总论点的开头,一个对照式分论点(正面论证加反面论证)的提纲,一个总结性的结尾。示例[开头]平淡的故事,虽波澜不惊,但自有一番韵味;平淡的生活,虽循环往复,却自有一番温馨;平淡的人生,虽不惊天动地,但自有一番真实。[对照式分论点](举陶渊明、苏辙的例子+分析)然而,现在不少人追逐名利,在喧嚣的世俗中迷失了方向。(举一贪官的例子+分析)[结尾]让我们学会平淡地生活,在淡泊中拥有一份舒畅。 (4)请根据上述材料,按照“引”“议”“联”“结”四部分构思作文框架,简要写写内容提纲。示例[引]苏洵为苏辙起名,希望苏辙中和淡泊;庄子力辞楚王重任;季羡林坚决不接受国学大师称号,这都是淡泊的表现。[议]人们为什么如此看重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薛宣《读书录》)[联1]正面——居里夫人的淡泊、钱锺书的淡泊、季羡林的淡泊;反面——《阿房宫赋》中秦王朝的贪婪导致秦朝灭亡,清代大臣和珅的贪婪导致自身灭亡。[联2]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贪婪,导致人生的疲惫或悲剧结局。[结]引用曾国藩的名言“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总结收束,回扣题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身影:在工厂车间,青年工人精益求精,就是为拧好每一个螺丝,焊好每一个接头,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青年农民使用科技,就是为粮食增产,土地增效,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在比赛场上,青年健儿以过硬的素质和惊人的毅力,向体育顶峰发起冲锋,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高扬;在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冒风雨,顶烈日,抗严寒,为千家万户传送幸福与温暖;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担大任,挑大梁,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服务人民;等等。材料二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材料三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平凡的岗位作为成就人生的舞台,用艰辛努力推动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一个光明的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一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青年人有所作为的表现,其共性是青年人不管在哪个行业、干什么职业,都在心里装着祖国和人民,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成绩,实现自己的价值。材料二引用俗语,强调了行业无贵贱,只要肯努力,每一个行业都可以让你脱颖而出。材料三强调新时代青年可以立足平凡岗位,为社会、民族、人民、国家作出贡献。据此可提取“青年”“祖国”“平凡岗位”三个核心概念。三个核心概念都在指引青年应该如何看待平凡岗位和为国奉献,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为国奉献。这也是作文的核心立意。 题点2实用文常见的几种类型近年来,全国卷以及新高考卷作文命题都曾考查过实用文体的写作。2020年全国卷三套试卷以及2019年全国Ⅰ卷、Ⅱ卷,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发言稿、演讲稿、书信、观后感等特定的实用类文体,2020年新高考Ⅱ卷(海南)规定考生写一篇主持词。这些实用类文体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实用类文体的写作不可忽视。每一种实用文体都有写作格式、行文结构、语言风格、交际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写作时,必须具体落实这些文体要求,否则就是文体不明或者不合文体要求。 (一)书信书信是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种类众多的一种实用文体,写作时,称呼、问候用语、祝福用语及正文语气、措辞都要符合双方的身份。正文要抓住重点,力求写得充实、饱满。书信一般由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七个部分构成。 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要件说明标题写书信体文章,拟题最常见的是《给××的一封信》,看着简洁明确,但显得简单了点儿。当然,书信体作文也可以主副标题相配合,如《精彩源于拼搏——致屋后的一棵小树》。主标题是文章主旨的体现,应尽量吸引读者。称呼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问候语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正文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要件说明祝颂语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祝颂语的习惯写法: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要注意的是,“此致”后边不加任何标点,“敬礼”后加感叹号。或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敬祝”,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要件说明署名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作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如果是写给亲属的,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上级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况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日期发信的日期可写在署名的后边,也可以另起一行。 特别提醒(1)一般书信写作注意事项。①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耽误事情。②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得体、有礼貌。③要按照书信的格式写。④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2)确定诉说的对象。诉说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熟识的,也可以是不熟识的;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后人;可以是地球人,也可以是外星人;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给不同的对象写信,要谈的内容肯定不一样,抒发的感情、使用的语气等也会不相同,写出的文章也就各有特色了。 (3)规范之中求创新。可用比拟手法,让人给物写信、物给人写信、物给物写信;可用超时空手法,让今人给古人、后人写信,古人给今人写信,让地球人给外星人或外星人给地球人写信。书信体作文还可以用反讽手法,也就是在信中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这种方法比正话正说、实话实说效果要好。 佳作示例[题目]蒋勋在《孤独六讲》里曾说:“孤独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孤影之拥庹星淇致影子:(称呼顶格写)有人说:“你是人性的另一面,不为人知,却与我随行。虽说浮生若梦,但只有你是最真实的。”高中枯燥寂寞的生活中仿佛只有你与我一起苦中作乐,只愿拥抱你,再无他想。(借有人说引出谈论的话题,第二人称是书信常用的表达方式,如同对话)长路漫漫,唯你做伴。有人说:“与影子玩石头剪刀布的人是极致孤独的。”我却不以为然。你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拨开迷雾见未来的自信,在这个充满疑惑的世界,你的存在给了我一丝安慰。若世上无可立足之地,你便是我最好的避风港。(此段转入正文,阐述对孤独的理解) “要么拥抱暗影,要么死于黑暗。”现实中许多人都败给了自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你,顽强地相信自己可以借众人之力登峰造极,而不曾回首遥望本真,以致遁入黑暗之中还把你寻个千百度,注定徒劳无功。当我们无法看见你时便已是孤身一人,或许早已死于黑暗了吧!寂寞是听见某个熟悉的名字,不小心想起某些故事;孤独是路过我身边的影子,笑着对我说似曾相识。每次孤军奋战时你悄然靠近我,虽然看不清你的五官,但我想这或许是隐藏情感的最佳方式吧!唯影相伴或许是一种惆怅,但孤影相随让我从未迷茫。当我眼前的光芒如九日临顶时,你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光明愈弱,你在我身后便愈显庞大。在几近黑暗中,你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让我在黑暗中无所畏惧,因为我知道,有你存在的地方,哪怕再黑暗,也是有光明的。 “真理,存乎暗影之中。”人生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的,但坚持向着光明前进,影子就会躲在后面。虽刺眼,却是对的方向!在我们成长的青春里,总会遇见优秀得耀眼的人。我们不停追赶却总是匍匐在他们的影子里,那些孤独和敏感让我们学会努力。当我们也逐渐优秀时,才发现是他们指引了我们的青春。你和我都见证过这求学岁月中的无数艰辛,互不言弃。有你,我会迷途知返,孤单从此无立足之地。虽然我曾想过,我到底是喜欢我,还是选择一个影子放在心里让我喜欢。选择了你,三生有幸!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世界太小不曾丟了你。有时实在渴望蹲下来摸摸你:对不起,跟着我让你委屈受尽……此致敬礼!(注意祝颂语的位置)永远敬慕你的本体今生今世 【点评】“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便是一篇既能入又能出的文章。既有投入高三学习生活感受到的无数艰辛,又有跳出自我站在高处跟灵魂的对话;既有感性的敏锐,又有理性的高度。用跟自己的影子对话的书信体写作,实在是一个高明之举。把自己真实而真诚的内心剖析开来,就如同《赤壁赋》中苏子与友人的对话,其实是人的内心的两个自我的博弈。 (二)演讲稿/发言稿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在群众集会上或一定场合中口头发表的讲话文稿。它是演讲的书面依据,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演讲稿以开放的心态,跨越陌生,对接心灵,实现真诚沟通。或列举材料,或阐明看法,或抒情描写,都是演讲者对听众的胸襟袒露、真心倾吐。发言稿即讲话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两者文体形式相似。 演讲稿的基本格式要件说明标题演讲稿的标题无固定格式,一般有四种类型:①提示主题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②提示内容型,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③提出问题型,如《当代中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④话题型,如《我与祖国共奋进》。称呼顶格写称呼加冒号,称呼依听众和演讲内容需要而定。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要件说明正文开头也叫开场白。开头既要引出下文,又要先声夺人,吸引听众。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开门见山,亮出主旨。这种开头不绕弯子,直奔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2)叙述事实,交代背景。开头向听众报告一些新发生的事实,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听众倾听。(3)提出问题,发人深思。通过提问,引导听众思考一个问题,并由此制造悬念,引起听众欲知答案的期待。(4)从演讲缘由引起,由名言警句引入正题,从另一件事引入正题等开头形式。 要件说明正文主体主体即中心内容,一般有三种类型。(1)议论性演讲稿。以典型事例和理论为依据,通过逻辑分析,用观点说服听众。议论性演讲稿主体部分展开的结构方式有:①并列式,即围绕主旨(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论证;②递进式,即从表面、浅层入手,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危害、利益),最后解决问题(提出办法);③对照式,即把正反对立的两件事作对比。(2)叙事性演讲稿。以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生活画面的描述行文。叙事性演讲稿主体部分展开的结构方式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以观点串联事件。事件的展开,围绕一个中心,精练、生动地叙述。(3)抒情性演讲稿。在阐述观点的同时,借助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演讲气势奔放,感情强烈,具有感召力和鼓动力。 要件说明正文结尾这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可以用归纳法、引文法和反问法,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好的结尾应收束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或节外生枝。结束语告知听众,演讲结束并致谢,如:“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特别提醒演讲稿和发言稿在构成要件上没有原则性区别,只是演讲的内容要具有固定性和感染力,发言稿只要能陈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即可,不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发言稿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明确发言的目的,有的放矢。要了解自己发言的身份和听众的需求,根据发言的要求和听众的具体情况组织发言稿,这样才能达到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效果。②突出主题,语言要通俗生动。发言诉诸口头,写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语言通俗生动,尽量运用贴近听众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分雕琢和修饰的语言。 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发言稿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感情的表达,采取说理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形式,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只有表达条清理晰、抒情感人,才能使听众与发言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达到发言的目的。 佳作示例鲍叔不朽清流长各位同学:大家好!东周列国兵燹未绝,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盛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鲍叔,这位为国荐才、成全霸业的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标题言简意赅,能够完整而有力地统摄中心论点。“兵燹”“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及恰当的引用,颇有文化韵味) 韩愈尝感慨喟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独具的伯乐。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鲍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之中识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使国家得良才。(以伯乐比鲍叔,类比恰当;用老子的“知人者智”评价鲍叔,准确)而鲍叔之智又不仅在于具有伯乐之慧眼,更在于有一颗慧心。(观点新颖)管鲍曾是高山流水般的知己,后来分别辅弼两君,又存在两相竞争的关系。鲍叔虽然得胜,但他既未以知己之交来宽释,也未如敌仇相见来中伤管仲,而是以超然平和的慧心化开一切,有如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将管仲定位为人才而推举,其他不问。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伟岸。(认为鲍叔之举不是一般的“智”,而是“心底无私”,见解独到、深刻) 刘邦用“汉初三杰”而后定天下,毕士安荐寇准而后安邦国。慧眼识才者比比皆是,但鲍叔荐管仲,甘居其下,不以伯乐的身份而桎梏良驹,不以引荐为由来安插自我势力,这种一心为国的态度,难能可贵。(从这段分析中可见考生的阅读素养之高,驾驭语言的本领之强) 同学们,鲍叔的慧眼慧心让我们敬慕,但也应引发我们的反思。(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这正是这一话题的现实意义)现在不乏谬掌权柄者,任人唯亲,目无贤明,动辄大言炎炎,推诿搪塞;更有甚者,嫉妒在心,打压人才,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时代激荡,惊心动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弄潮,虽有狂飙巨澜,却更见英雄本色。乱象虽不乏市场,但正义的平台总有空间。大家将来或如齐桓公治国理政,或如管仲才学满腹,而社会不可缺失的鲍叔,也应是大家在夜宿晓行中,永远矗立在脑中的神圣塑像。鲍叔不朽,人才无绝。(结尾再申观点,照应标题)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点评】这是2020年全国Ⅰ卷的一篇高分作文。其优点如下:干净利落地提出观点。文章首段紧扣命题材料和写作要求,聚焦“感触最深”这一指令,先开宗明义地对“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这两位人物进行了肯定,而后笔锋一转,选择鲍叔作为写作对象,定位他为“为国荐才、成全霸业的忠士”。观点提出得利落明确,毫不拖泥带水。深入剖析彰显清晰脉络。正文部分第二、三、四段,聚焦鲍叔的才德,有层次地对他进行评价,从“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独具的伯乐”到“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伟岸”,立体化呈现了考生的真知灼见。而以“鲍叔之智又不仅在于具有伯乐之慧眼,更在于有一颗慧心”为过渡句,也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勾连古今拓宽文章表现面。正文最后一段可谓画龙点睛,使得文章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考生不仅着眼于评价鲍叔,更以古观今,充分进行反思,针砭时弊,颇有力度;且放眼未来,站在班级同学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当代鲍叔”的重要性,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三)主持词主持词是指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使用的书面文案。不同内容的活动,不同内容的节目,主持词所采用的形式也不相同。根据使用的不同情境,可以将主持词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电视栏目主持词、文艺活动主持词、会议主持词、庆典仪式主持词,等等。 两类主持词的写作方法1.电视栏目主持词电视栏目主持词概括而言是对栏目内容的介绍。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其实就是要求写作城市宣传视频的“脚本”,就是要求写作城市宣传的文案。这样的主持词一般由开场白、中间部分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开场白应点明收听或观看的对象,要注意能创设情境,吸引观众(听众),主体部分应层次清晰,紧扣节目主题。 2.文艺活动主持词文艺活动的主持词一般由开场白、串台词与结束语组成。如果是多人主持,还要注意主持人之间的互动与协调,中间节目的衔接与连贯。要突出活动主旨并贯串始终,从而使活动主题步步深化,丝丝入扣,不断将活动推向高潮。要件说明开场白开场白就是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主题的道白。(1)称谓与问候,将观众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调动起观众的参与热情。(2)对现场和当时情境加以描述,让观众感到熟悉、亲切,乐于接受。(3)观众被吸引之后,应迅速导入主题。 要件说明正文正文,是主持词的主体部分,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成文。(1)借鉴诗词和散文诗的写作手法。如:“我们从西河遗址走来,身上凝聚着开拓未来的力量;我们从历史走来,绽开一个个彩色的梦想。”(2)开阔视野,增加文化积累。如果平时喜欢看类似于《地理·中国》《航拍中国》之类的文化类节目,就可能胸有成竹。(3)选择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名。地名可以是某个城市、地区,也可以是有特色的乡镇的名称。着重写该地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底蕴丰厚的地名,容易唤起听众的某种记忆与情感。(4)穿插故事激发听众热情。在主持词中穿插介绍一个历史人物,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叙说一段特殊的经历,讲解一段难忘的故事,这些有着特殊意义的讲述,往往能唤起听众的自信、自豪、赞美和向往之情。 要件说明正文(5)要诗情画意,写得有画面感。要优美,富有文采。文中可引用诗文,写历史内涵,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要有一定的空间或者时间线索,叙述要有条理。结束语结束语,一般是带有总结性的一段话。 特别提醒(1)开场精彩,制造场景效应。良好的开场白对于确定主题基调、表明宗旨、营造气氛、沟通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情景交融,以情入题;委婉曲折,含蓄入题;幽默风趣,以笑入题。(2)灵活推进,前后衔接,融为一体。主持词能起到渲染气氛和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各个内容前后衔接,珠联璧合。主持活动一般都需要在中间搭桥接榫,连接词既要观照先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恰当的主持词好比一剂调味品,能将一个个内容串联得津津有味,活跃气氛,达到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层层推进,把整个活动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的。(3)巧于结尾,留下余韵。俗话说:编筐编篓,最难收口。结尾要调动各种技巧和手段,或掀起高潮,给人以鼓舞和欢笑;或波澜不惊,引人回味和思考。 佳作示例带你走近赣州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的《中华地名》栏目由我带领大家,走近赣州,了解赣州。(开场紧扣写作任务,明确情境)赣州是江西最南部的地级市,一条浩荡的赣江,从南至北,纵贯江西省,而赣州就因临江而得名。赣州地处赣江上游章、贡两江的汇合处,赣州是赣江源头第一座大城市,也被称为千里赣江第一城。(从地理空间入手,介绍赣州的得名,有画面感) 赣州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富集。(段首概括句)为铸造好红色之魂,近年来,赣州多措并举,切实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着力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影响力,先后建成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一批苏区革命历史标志性建筑,直观地向人们展示赣州红色革命史全貌。(从现状入手,介绍赣州富集的红色文化) “一座赣州城,整部宋代史。”(段首概括句)赣州在宋代是三十六大城市之一,城内荟萃了古城墙、古石窟、古窑址、古码头、古浮桥等宋代名胜古迹,素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美誉。来到赣州,游客必去的景点就是古城墙。古城墙始建于汉代,两千年来,城墙在修缮、加固中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尤为珍贵的是,在古城墙上保留着数以千计的带文字的砖,这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记载着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内容。赣州市建春门外的贡江上有一座古老的浮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浮桥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到现在仍然成为两岸居民的重要通道。(转入历史追溯,介绍赣州的历史。这段介绍,有面有点) 赣州是王阳明“文治武功”的实践之地。(段首概括句)王阳明一生事业的奠基在赣南,赣南在他生命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赣南出去后,王阳明平步青云,官至兵部尚书、两广巡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在赣南完善,公开提出也在赣南。王阳明也在赣南留下深刻的影响。王阳明刚到赣南时,订立乡规民约,兴办书院、社学,刻印儒学经典,亲自授徒讲学,宣讲“致良知”学说。今天,赣州客家人普遍热情好客、知书讲礼,或许与当年王阳明的善政不无关系。(介绍赣州人物,追溯文化渊源) 赣南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还是香港饮用水源地——东江的源头,有着优质的水资源。赣南脐橙成为全球三大脐橙品牌之一。赣南脐橙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肉质脆嫩无渣,风味浓甜芳香,已得到国内外知名人士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介绍赣州物产,回到地理方位,照应开头)赣州,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地,章江和贡江滋养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两岸的人民在这里幸福地劳作着。热情好客的赣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光临。(总结全篇,表达欢迎之意) 【点评】这是据2020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写成的一篇典范的地名文化主持词。作者以栏目主持人的身份,热情洋溢地介绍了赣州的地域特点、红色文化、悠久历史、文化名人、环境物产。文章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条理清楚,作者介绍赣州,时空结合,古今结合,由眼前联想到古代,由地域联想到人物;二是语言晓畅,主持词的语言因情境、场合不同而不同,这是一个《中华地名》文化栏目,作者采用热情洋溢、清新自然的说明、描述性语言,切合文体与语体,很好地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对写作的要求。 (四)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准确、生动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之处,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它的语言需要有一定文采,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特别提醒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1)着眼点不同。读后感重在“感”,即作者的感受、受到的教育、获得的启示,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而文学短评重在“评”,即对被评对象作客观评价,或赞扬新风、弘扬正气;或针砭时弊、明辨是非;或评价创作得失,总结艺术规律,有鲜明的客观意识。(2)选材范围不同。读后感中的“感”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出发,展开充分的联想,而评论则要紧扣被评对象加以分析、评价、鉴赏等。(3)写作方法不同。读后感从所感对象中选准触发点之后,一般要联想、引申、类比、联系自身实际,而评论则需就事论事,就文评文。 佳作示例随机应变信如神——试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看完了《红楼梦》,我们往往会这样发问:在这个亲族关系复杂、人员众多的大家庭里,王熙凤何以能威压众人、独揽大权,俨然是偌大家庭的总管?她是怎样取得上层人物的信任,受到下层人物的敬畏的呢?这个人物有什么社会意义?作者描写这个人物有什么特色?(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就非同一般,采用的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其形象特点则是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体现出来的,这是作者刻画人物独具匠心之处。在肃穆静寂的氛围里,先是凤姐那放纵无忌的笑声使林黛玉在心里奇怪:“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给读者留下一个最初的印象:王熙凤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紧接着一个“恍若神妃仙子”的凤姐出现在眼前:珠光宝饰,彩绣辉煌,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初次见面便使人有三分畏惧之感、七分驯服之情,觉得她凛然在上,须仰视才见。其外貌美丽而内心莫测的性格通过肖像描写初步透露出来。(从作者安排王熙凤出场的描写中评论人物) 王熙凤初见黛玉,便携起她的手,细细打量之后,仍送回座位上才夸奖她的美貌,还加一句道:“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之所以送回贾母处再夸,是因为她夸的话里也连及这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这夸奖的话听起来似脱口而出,却实有精打细算之处:既迎合了贾家之主“老祖宗”,又旁敲侧击地暗示黛玉,应时时留心在贾府的地位,不可做出出格的事儿。接着又道:“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显出她的权势、威严,使黛玉觉得这既是关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后的一举一动切不可迈错一步。因为这“只管”二字已将她束缚在王熙凤的管辖之内了。这里,王熙凤用心之险恶,待人之刁钻,充分显示于言谈之中。(从王熙凤的言行中分析人物) 写她为黛玉丧母的不幸感到难过,用帕拭泪,等贾母一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等语,她又马上转悲为喜,破涕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变为笑,这功夫确是常人所不及。虽然悲之极则哭,喜之极则笑,这是人之常情,然而王熙凤悲喜变化如此之快,却超出了常情,因而人们不能不说她的哭笑是假哭、媚笑。一个虚伪、玲珑、随机应变的面目昭然如在眼前,说到王夫人让她给黛玉做几件衣服,她马上又表示早已准备好,既在黛玉心中留下“体贴人”的印象,又使贾母、王夫人心中产生办事“周到细致”的好感。但根据前面的印象,很难使人相信这是真话,却又不能不叹服她的见风使舵之迅速、曲意奉迎之娴熟。(从王熙凤的“喜怒无常”中剖析其性情) 到此,我们的疑团应已解除,王熙凤之所以能威压众人,大权独揽,不仅因为她是荣国府王夫人的内侄女,更因为她长于阿谀奉承,被家族统治者赏识。小说体现了她两面三刀、泼辣狡诈的性格,也体现了她心毒手狠、口蜜腹剑、玩弄权术的本领。由家庭推及社会,整个社会由这样的人把持着,难怪内乱四起,人民遭殃了。王熙凤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封建大家族的产物。通过这一人物,我们不难体察到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封建家族的没落、衰败。(综合剖析人物性格形成的根源)由此可见,分析王熙凤这一典型人物,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而且能更深地理解其社会本质,领会作品深广的思想意义。(总结全文,评价王熙凤形象的意义) 【点评】本文属于剖析人物形象的文艺短评,它紧扣原课文中有关王熙凤的描写,由现象到本质,进行了具体分析,剖析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和她的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文章开头提出几个扣住人物本质特征的问题,发人深思,造成悬念。然后从王熙凤的出场,对林黛玉的关照、夸奖及由哭变笑的言行中,逐段深入地揭示了她的刁钻圆滑、奸狡虚伪的性格特征,然后回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作出回答。末段更进一步点明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收束全文,章法紧凑,结构完整。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发挥以美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现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复兴中学将举办第27届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诗文朗诵,美术展,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节是学校的传统活动,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同学们的欢迎。不过也有同学认为“人无德不立,学无‘分’不行,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当饭吃”;还有些同学认为艺术修养要看考级成绩,拿到证书才有用,其他都是浪费时间。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在艺术节开幕式上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所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复兴中学将举办第27届艺术节,并指出了活动的目的是“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发挥以美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现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第二部分是学生对于艺术节的不同反应,简单说是有人赞同,有人否定。否定的声音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当饭吃”,另一种是认为“艺术修养要看考级成绩,拿到证书才有用,其他都是浪费时间”。显然作文的观点必须是肯定“美育”的重要性。考生可从美育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美育,如何正确实施美育,如何平衡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忽视美育的危害以及出现否定声音的原因等角度进行阐述,要观点明确、语言得体,并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最后,考生要注意演讲稿的正确格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中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富裕强大。2021年,我国GDP再次突破100万亿大关,全国人民彻底与贫困告别,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了第12位,高速铁路、5G网络领先世界,载人航天、火星探测取得重大突破……当然,我们在人民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还有一些差距,在很多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高端技术“卡脖子”问题。要实现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这要靠中国人民的继续奋斗来实现。 知不足而奋斗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发展,这是一个国家复兴强盛的根本途径,我们青年的发展进步又何尝不是呢?请以“跟跑·并跑·领跑”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内容主要有两层:一是回顾历史,中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富裕强大,这是从“跟跑”到“并跑”的历程;二是审视现在,我们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持续奋斗必不可少,这是从“并跑”到“领跑”的展望。试题要求以“跟跑·并跑·领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三个核心概念,是三个阶段,是三个不同的发展历程。写作时,首先要指出这三“跑”的关系,以及对国家发展和对我们青少年自身发展的启迪。知不足而要坚定不移地跟跑,并不断超越,进而并跑与领跑。其次,面对三者的特性,我们还必须思考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超越。 题点3记叙文常见的结构模式记叙文的结构,总体上看,无外乎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类型。具体安排上,则主要体现为情节的巧思妙设、详略得宜。写作记叙文时,设计出精致的情节,是组织篇章结构的基本要求。记叙文的常见结构范式有两种。 (一)一线串珠式结构“一线串珠式”是指以一条线索贯串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相对独立的写作材料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线串珠式”结构运用得好,不仅能快速布局构思,而且能使文章内容充实,脉络清晰,结构严谨。采用这种结构的文章不易离题、偏题,读者很容易找到阅读的突破口,从而顺藤摸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一线串珠式”结构常见的写作方法有: 1.以实物为线索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2.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注意:要明确人物所经历的几种思想感情变化;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把这些感情变化自然地衔接起来,注意要准确运用合适的过渡语。 3.以人物为线索就是把人物作为全文的贯串线路,以某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作为线索,再串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环境中的生活片段,就能组合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4.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先后行文。 特别提醒(1)必须在对各种材料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线索。特别是以事为线索的文章必须注意三点:一是要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的全过程叙述清楚,二是所涉及的景、人等均须扣住线索,三是要通过中心事件与次要事件的合理搭配体现线索。(2)所定线索必须有利于文章的结构和审美效果的优化。用作线索的连缀物应该是美的、有意义的,能体现文章主旨和段落之间内在联系的。 佳作示例在线说实话,若是给我自由选科的权利,我必定将语文从所有科目中剔除。不是因为我语文差,相反我语文成绩还说得过去;也不是因为我讨厌语文,相反我对语文的兴趣比任何一门科目都要浓厚。原因无他,教我语文的冯老师跟我家一栋楼,平日里,跟我妈在院子里碰见了,总聊得热火朝天的,话题的中心自然总是我。我跟我妈抱怨,聊啥不好,非要聊我,你们烦不烦啊?我妈却说,你们冯老师可真好,你要给我乖乖地听话哦……我厌烦冯老师,但就是挡不住人家的地位在我妈心目中步步攀升的势头,那真叫作扶摇直上啊。 “有的同学自以为语文成绩不错,就开始飘了啊,别人都开视频了,就她不开,又在偷懒啊……”时隔一周,冯老师不阴不阳的声音又响起来了。都居家“静态管理”了,她还像“管家婆”那样唠叨,真烦人!我这是第二次不开视频了!我记得冯老师说那话的时候,无数的“小心心”带着窃笑向我飞来,向我表示同情和关切。冯老师虽未指名道姓,但谁都知道矛头对准着我,因为整个钉钉上面只有我一人头像是灰的。我当然不敢开视频啊,开了视频我就是大傻瓜。我那马大哈的爸妈反应迟钝,没能抢购到一些鱼啊虾啊肉啊之类的,天天不是青菜萝卜,就是萝卜青菜,感觉自个儿的脸都吃绿了。没有爱吃的油焖大虾,我整个人都不利索了。早上起床头没梳脸没洗衣服随手一披,睡眼惺忪的样子,开视频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但胳膊拗不过大腿啊,谁让人家冯老师都快升级成我老妈的“闺蜜”了呢!说来也太不可思议,就我妈那“世俗”的样儿,冯老师“斯斯文文”的,俩人咋也不可能混到一块儿呀!但世事无常,人生难料啊,偏偏我妈和冯老师不是知音,胜似知音。我把头发扒拉了几下,以大无畏的勇气打开了视频。冯老师见了,藏在眼镜后面的眼睛瞪圆了;同学们看了,嘴巴都咧得大大的,而眼睛却眯得小小的……糟了,我赶紧照了照镜子,整个一副熊猫眼,经过扒拉的头发不仅没有顺直,反而更乱了,典型的鸡窝头。好在我的笔记做得很完整,作业也完成得很好,而且对于冯老师的问题,我是有问必答,答无不对。还好,冯老师这次没有多说我,只说好好安排作息时间。 我以手加额,庆幸躲过一场劫难。“开饭了!”晚饭时刻,餐厅里我妈的嗓门儿格外嘹亮,我趿拉着鞋,病恹恹地晃悠到餐桌边坐下。熟悉的香味儿钻入鼻孔,一道道金灿灿的光芒射进我的眼眸,油焖大虾!我老妈竟然神通广大地弄来了油焖大虾!我蹦起来,抱着我妈的脖子猛啄了一口。我妈说:“这虾啊是你们冯老师送的,她自家都没舍得吃呢……”【点评】这是2022年北京卷的一篇优秀作文。作文要求以《在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篇作文以“线上”教学为背景,以冯老师对“我”的关心为线索,一线贯串,写“我”与冯老师之间的恩怨故事。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制造情感波澜,以“我”的憨萌之态,写老师的良苦用心,嗔怨中有真情,戏谑中见童心。 (二)蒙太奇结构蒙太奇,即电影中的镜头剪辑和组合艺术。电影就是由许多镜头剪辑组合而成的。这种手法可以用到写作中,就是努力追求内容的情境感,也可以把生活情境组合起来。写作中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巧妙地连接起来,以体现作品主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不受时空限制,取材广泛自由,而且可以省去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使材料更充实,更集中,同时片段或标题式的排列方式,使文章思路更清晰,更有条理。这些片段或画面之间,不一定要衔接,而是各自有各自独立的起讫,每个小版块都有各自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是所有的片段或画面必须围绕着一个主题或中心,同时每个画面或片段,不能是同一个层面或同一个角度的内容,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地表现主题;另外,片段或画面的排列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或纵或横或层层深入,不能混乱无序。 “蒙太奇”式结构常用5大模板变式模板变式方法要领并列式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或主题要求里。层进式几个镜头所表达的情感、道理呈递进关系,表达的主题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对比式把几种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的事、人连接在一起,互相衬托,形成强烈的对比。连续式用多个镜头来表现一个动作或一条情节线索的连续发展。反复式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与记叙、抒情、议论交叉,共同表现主题。 佳作示例绿水青山图(一)阿莲从船屋中醒来。耳畔鸟鸣声不断,正是清晨。“阿莲,快来打水!”爸爸站在船头,对阿莲喊道。阿莲掀开帘子,抬起水桶,抛入水中。“这水清甜了许多了呢!”阿莲笑着舀了一瓢,灌进口中。“快来吃阿爸给你做的鱼丸子!”爸爸微笑,看看江水,就着一张桌子坐了下来。“好!”阿莲一步三跑跳到爸爸身旁。“这江水近几年清了不少,要是前几年啊,哪个敢吃这个江里的鱼咯?”爸爸深邃的目光望着天空,抿了一口江水泡的茶。“为什么呀?”阿莲晃晃头,不解地看着爸爸。 “那个时候啊,你还没出生。水里总漂着黄色的泡沫,一眼看下去都看不到水草,水里总散发着恶臭,鱼都死光了!”“啊?”阿莲瞪大了她灵气的双眼。“怎么会呢?”阿莲看四周,绿而清的江水,陡峭的石壁,参天的大树,游动的小鱼,多么美好呀!爸爸笑着摇摇头,阿莲把双脚伸进江水中,望着脚边的小鱼。“哈!”她猛地向远方洒出些水,水激起圈圈涟漪。阿莲回头对爸爸说:“可是爸爸,那个时代已经不存在啦!现在,环境多美呀!”她扬起美丽的脸庞,望向那看不到尽头的远方…… (二)斌斌刚吃过午饭,就牵着他的小黄狗去巡山。“爸爸,你快点!”斌斌一出家门就闲不住了,摘朵小花,嗅嗅青草,追追小兔子,乐得不得了。挺拔的青松,低矮的灌木丛,脚下的青草,满眼都是绿色。斌斌的爸爸以前以伐木为生,现在他是专门的护林员。“斌斌,你慢点,小心摔了!”爸爸笑嘻嘻地跟在斌斌身后,他满足地吸了口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哈,多舒服呀!”“爸爸,我还想让你给我讲森林里的故事!”斌斌累得满头大汗,跑过来牵爸爸的手。 “好,爸爸来给你讲!从前呀,这山里有一个美丽的山神,山神十分善良,她总是偷偷地给村民们送吃的和用的,村民们也十分喜欢她。随着时间渐渐推移,原先的村民都老去了,村子里的年轻人对山起了歹心,他们偷偷地拿起斧子上了山,把伐木作为维持生计的工作。”“那山神岂不是很生气?”“是的,山神发怒了,她从天上降下了一场暴雨。没有了树木的遮挡,村民们纷纷遭了殃。后来呀,人们终于认识到了错误……”“然后,我们的家园又回来了!”斌斌抢着答道。他转了个圈,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是呀,多美的山呀,多美的家呀!”爸爸笑着跑了起来,跑进那青青的山中,跑进他美丽的梦中…… (三)“小宇,想出去散个步吗?”妈妈笑着端着一盘水果进了小宇的房间。“好呀!”小宇快速穿好了鞋,晚饭后散步已经成了家里的传统。“我们去公园那边怎么样?”妈妈提议,那边有很多人趁着夕阳未落去看蓝天。“嗯,好。”漫步在大街上,小宇抬头看看一碧如洗的天空,太阳已经不知不觉退到西方了。妈妈用手扶着街边苍老的古木,觉得这天空真是奇迹,这树更是宝贵。她们读书的时候,雾霾横行霸道,上个学还得戴着防毒面具,那个时候哪里敢出来散步呀!“妈妈?”小宇见妈妈陷入沉思,好奇地发问。 “小宇,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么蓝的天呀!大自然选择原谅我们,我们绝不能再次辜负她的期望!”“嗯!妈妈。”小宇小小的脸上写满了决心和对未来的期望。妈妈会心地笑了,夕阳也落了下来,城市的夜生活开始了,天空却依旧那么亮,那么……夜深了,阿莲望着满天的繁星,斌斌追逐着萤火虫,小宇坐在阳台上遥望公园的灯。他们小小的心中都在对着家园许愿:我要好好保护我的家,保护我的绿水和青山,保护我们的未来和远方……待到所有人都进入了梦乡,大自然也笑了。 【点评】文章借助水上、山中、街头三组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来写环境改善后带给普通百姓的福利与欢乐,平淡中见深刻,寓意深远。文章所选三组画面都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在对眼前“青山绿水图”的细腻描绘中融入对往日环境遭到破坏之后人们内心的悲凉与诉说。正是有了前面的三次对比,结尾“大自然也笑了”才由普通拟人句一跃为神来之笔。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时候,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句话,可以吹散心底的尘埃;一句话,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田;一句话,可以使人境界高远;一句话,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当然,一句话可以是在成长道路中听到的,也可以是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一句话,看起来虽然微不足道,却拥有无穷的力量。请以“一句话”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写作提示作文话题之前有一段材料,材料先用一段排比句列举了“一句话”的作用,然后再指出一句话可能出现的地方,最后总结一句话“看起来虽然微不足道,却拥有无穷的力量”。这段材料虽然简单,但是它给写作提供了方向。写作时要抓住材料结尾句中的“力量”这个关键词。在材料之后,引出了作文的话题“一句话”,并且明确要求写记叙文。写作记叙文,考生可以明确这句话是什么,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起到什么作用。“抒真情”即在事件中要体现考生的真情实感,要有“我”。 2.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是“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在人生之路上,能陪伴我们的人、事、物大多如此,只能相伴一段,终将离你而去。请以《陪伴》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材料先引出电影里的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接着指出人生路上,能陪伴我们的对象——人、事、物,且大多“只能相伴一段,终将离你而去”。由此可知,作文选择的陪伴对象可以是人、事、物,而陪伴的应是“一段路”。审题时,首先要明确“陪伴”的含义是“随同做伴”。其次,可在题目的前后添加疑问词进行选材方向的定位,如“谁陪伴谁”等。 任务三写好五个关键,凸显文章亮点 一篇作文,能入阅卷老师的“法眼”,需要结构的浑然一体,内容的文质兼美。但从阅卷实际情况来看,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局部也十分关注,比如作文的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是否具有辩证性,材料是否新颖典型等。因此,写好文章的关键环节,凸显文章的亮点,也是作文制胜之道。 题点1标题要眉清目秀作文标题如人的脸面。郑板桥曾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亮丽的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与这样一双眼睛对视,一瞥之间,顿生好感。在考场作文中,若能从“人人心中有(内容大家都有思考体会)”的意识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意思无法付诸笔端)”的标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一)拟题的原则1.准确。在标题的拟定中表现为选用精准的词语表达意图。也就是标题要抓住材料的核心概念,体现作者的观点,带有作者的情感态度。2.简明。简,即简要、简洁;明,即明白、清楚。就是用简洁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作文标题的简明,不是要求字数少,而是要求每一个字都有其实在的意义和作用,不要故弄玄虚,啰里啰唆。3.醒目。明显突出,引人注意,让人一眼就看到。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勾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摄人魂魄、让人过目不忘的题目,能勾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拟题的技巧1.巧用修辞修辞是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若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拟题,可以使题目形象生动,别致清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比如:①用比喻拟题的,有《已度关山远,迈步更向前》《我心如雪》《理想是路,奋斗是桥》等,题目新颖独到,贴切生动。②用反问或设问拟题的,有《谁识青春真滋味?》《没有独创,哪有领先?》等,题目巧设悬念,发人深省。③用拟人拟题的,有《春潮澎湃歌停歇,我们跨越再跨越》《落叶流浪记》和《地球在呻吟》等,题目形象鲜明,富于情感。 ④用对偶拟题的,有《跨越无止境,未来皆可期》《本手开新路,妙手达通途》等,题目整齐匀称,凝练集中。⑤用夸张拟题的,有《一花一世界》,题目想象丰富,不落俗套。诚然,运用修辞手法来拟题,种类多,形式美,意蕴丰,但必须熟悉修辞手法的特点,了解其用法,拟起题目来才能得心应手,以饱“眼”福。 2.引用名句考场作文若能灵活地摘引、化用名句来拟题,会使题目带有文化气息,给文章增色不少。①引用名句拟题。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少年不识愁滋味》《得失寸心知》《感时花溅泪》等。这些题目让人回味无穷。②化用名句拟题。如《莫把情云遮慧眼》由“不畏浮云遮望眼”化用而来,《怎一个“情”字了得》由“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用而来。如此化用,妙趣横生,不同凡响。不可否认,文质兼美的名句,富含哲理,意蕴丰厚,文采耀“眼”。 3.套用名篇名篇范文,顾名思义是指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名篇的题目要么生动、形象,要么简洁、醒目,要么别致、优美,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体现考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而且能显示考生利用范文的熟练能力。如《吊屈原赋》《孔明挥泪斩马谡》《独上高楼》《新南华经》《孔雀又向东南飞》《夸父再追日》《新百年孤独》等。可以说,优秀作文中不乏此类题目,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好生“眼”熟。 4.善用标点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聪明的同学就善于利用标点符号来拟题。如《用“心”品味》,题目在“心”字上加双引号,一语双关,意蕴深远;《也谈“精神胜利法”》,题目在“精神胜利法”上加双引号,特意强调,昭示意义;《本手·妙手·俗手》《超越·再超越》《移用·化用·独创》等,题目在每个词语之间加上间隔号,分清结构,标明关系。此类题目,充分利用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使用灵活,作用明显,简洁醒目,让人“眼”前一亮。 5.化用歌词众所周知,生活不能没有歌声,美妙动听的歌声令人陶醉。经典歌曲的歌词本身便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值得品味、鉴赏。一些同学直接套用歌曲名称或巧妙化用歌词来拟题,如《天地有正气》《阳光总在风雨后》《“爱”在心里口难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大一棵树》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题目,人们好像听到歌声响起,心驰神往,情不自禁。 6.借用文言我们反对在写作时使用文白夹杂的语言,不主张在写作时使用文言特殊句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一些同学大胆而又冒险地使用文言文及其特殊句式来作文,确实也出现了像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当然,单就题目的拟定来说,借用文言句式已经成为高考作文拟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这是不争的事实。①借用文言表达习惯来拟题。如《以本为本,方得其妙》《岂可弃我》《诚信归去来》《所欲有甚于生者》《勿以好恶论断之》《回首向来萧瑟处》等题目,简明别致,富有文采。②借用文言特殊句式来拟题。如《“本手”何在?》《忙兮忙兮奈若何》《美哉,我大好河山》等题目,新颖醒目,重点突出。 对点训练1.下列是根据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材料拟写的作文题目,请在后面的括号中勾选出你认为最好的5个,并简要分析其特点。求真务本,脱俗至妙()培元固本,本立道生()若无本手牢,何来妙手高?()下好本手,成就妙手()以本为本,妙手可成()人生如棋,巧对“三手”()欲成妙手莫忘“本”()人道如棋,固本求妙()略 “妙手”从来非偶得()本手纯熟,妙手自生()精习本手,是最高的妙手()世事如棋不忘“本”()由本至妙,由技而道()务实求本,方得妙手()君子务本,行稳致远()本手植荆桑,妙手绣霓裳()行远必自迩,求妙必重本()本固根强,众妙之门()妙手不可速成,固本才是正道()循本不落俗,妙手偶得之()守本逐妙,风光正好()本手筑基,妙手问鼎()弃俗正本,稳中求妙()以本手之基,成妙手之机()“本手”打牢,“妙手”自到()本手游刃处,妙手自秀出()固本培元练本手,根基牢固生妙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要时常叩问和守护初心,及时修枝剪叶、补钙壮骨,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这段文字给我们当代青年什么启示?以“有钙、缺钙与补钙”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题目要求以“有钙、缺钙与补钙”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一定要紧扣“给我们当代青年什么启示”来展开,行文时先确立中心论点,坚定理想信念,培固精神“钙”质;然后分别从“有钙、缺钙、补钙”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每个方面都设分论点,开头结尾都要有照应;最后重申论点,坚定理想信念,培固精神“钙”质。 题点2开篇要先声夺人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场白,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作文的开头,也起定调的作用,一篇文章的基调、思路都在开头中体现着。因此,开篇不能不慎。 (一)考场作文开头三忌1.故弄玄虚耍花枪,绕圈子,甚至用了好多排比句、套话、名言警句等,而不管与中心有没有关系,主题需要不需要,这样的开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不得。2.贸然突兀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让人不知所云。写材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则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但对材料内容只字不提,这样写贸然突兀。应先把材料简单概括,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 3.照搬材料材料是为写作服务的,开篇需要引述材料,但不加选择地大量引用或全盘搬用,必然会导致行文重点不明,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应有所取舍。 (二)考场作文开头五法1.紧扣材料,阐明任务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要学会紧扣任务关键词,或诠释其内涵,或阐述其意义,或分析其原因,以此保证作文切合题意。例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关键词为“本手”“妙手”“俗手”,一位考生的作文开头为:下围棋的三种境界:一曰本手,二曰妙手,三曰俗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俗手”是败手。初学者应先从合乎棋理的“本手”开始,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才能臻至妙手之境。透过围棋之道,我们可从中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夯实基础根基牢,循序渐进入佳境。这个开头只有四句话,第一句紧扣材料,引出论题;第二、三句阐释材料,强调重点;第四句,结合任务,亮明观点。这种开头,有规矩,有章法,是考场材料作文最常用的。 2.名言开篇,尽显底蕴开头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箴言睿语或诗人的丽词靓句作为全文的总领,使文章有一种神满气足的味道,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一种厚实充盈的底蕴。如2020年全国Ⅰ卷优秀作文《大江大河,我为潮流》的开头:古人有这样的说法:“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得士者强,失士者亡。”孔子也这样感叹:“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我从管仲身上,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人对于人才的重视,绝非虚言!开头两段,引用名言,顺势引出了发言的话题,显示了考生丰厚的文化积淀。 3.描述情境,单刀直入近年高考作文呈现情境化、实用性特点,让考生在具体情境中发表意见,抒发情感。这类试题,考生可以着眼于情境,简要描述,单刀直入,收到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的奇效。如2022年全国甲卷范文《须教自我胸中出,莫随他人脚后行》的开头:这一次宝玉终于得到了父亲贾政的“点头默许”,这点头是对贾宝玉能跳出前人樊笼的肯定,这默许是对他“情境独创”的称赞,的确,“直接移用”虽然便捷省力,但做别人的影子,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不足百字的开头,既描述了材料的情境,又恰当地导入正题,给人以干净利落之感。 4.修辞开头,生动形象开头或采用新颖的比喻,用富有文采的语言造就一道亮丽的风景;或采用排比,穿珠引玉,文采靓丽,形象鲜明;或采用设问,引人思考;或采用铺陈,语言华丽。下面是2022年全国乙卷的一篇范文的开头: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中国体育因跨越式发展而亮丽,中国综合国力因跨越式发展而炫目。时间见证成长,卓越永无止境,奋斗定义时光,跨越永不停歇,我辈青年在未来道路上,“追风赶月莫停留”,方能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追风赶月莫停留不断跨越向复兴》)开头这段,采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文采,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5.悬念开头,引人深思2022年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在线》,有篇作文是这样开头的:窗外夜色清凉,新建小镇高楼上的人间灯火,各有情味。景文老师和儿子视频通话后,快八点了。儿子在欧洲留学,现在防疫都躺平了,景文担心儿子,儿子说没事没事,别人躺平,我可不躺平。景文老师不再多言,赶紧上线给学生答疑。他心想:五一假期一过,没几天学生就要高考了,得抓紧时间和学生多交流,解决一个问题是一个问题。他自己给自己规定:每晚八点线上守着学生,陪着学生走完这段备考时光。这时,手机振动了,一看是个陌生电话,景文怕影响答疑,就挂了;刚挂掉,又振动,又挂掉。过一会儿,手机再振动,景文一看,是母亲的号码,心中震动:年迈的母亲知道景文工作忙,一般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这么晚打电话,是不是有事? 这个开头,紧扣当下防疫背景设置悬念,一下摄住了读者的心魂,给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 对点训练1.下面是2022年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和天津卷作文的考生范文开头。读一读,结合标题谈谈这些开头有什么特点。(1)范晔有言: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关于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对我们求知、求学乃至整个人生的拼搏进取,都有着极深刻的启示!本手是基础,决定人生的大树能长多高;妙手即奇招,是根基稳固的大树长出的繁枝茂叶;俗手为败笔,是因根基不牢而走的假捷径。本手不扎实,则绝无妙手可言,还可能因为急于求成而俗手连连。(《根深方叶茂本固始枝荣》)略 (2)青年强则国强,时代之希望都在青年。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央视微纪录片记录了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让我深受震撼。作为现代青年,如何才能做到奋发有为?如何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我认为,青年当不负自己热爱的事业,不断钻研创新,创造美好的未来!(《不负热爱,创造未来》)(3)寻常巷陌,市井生活,离不开的是烟火气,挥不去的亦是烟火气。从阖家团聚、饭菜喷香到国泰民安、万家灯火,烟火气剪不断,理不乱,一丝一缕,沁入心扉,唇齿留香。(《缕缕烟火气,丝丝沁心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勠力同心的担当精神。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生力、勠力、阻力”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只有一段话,结合引导语中提到的“生力、勠力、阻力”三个核心概念,可将材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指出青年所多的是“生力”,并且简单介绍了何为“生力”。第二部分提到时代发展需要“勠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存在重大挑战、风险、阻力、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勠力同心的担当精神。第三部分讲的是要克服阻力,不能有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否则成不了事,也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据此可立意为:青年要发挥自己的“生力”,与同伴“勠力”同心,抵抗“阻力”,谋求时代的发展。 题点3结尾要余音回响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综观好文章的结尾,其作者无不在“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上,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结尾,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如何写好结尾呢?方法一:首尾呼应,总结全文议论文结尾如果能巧妙照应开头,首尾圆合,文章读来便能气韵流畅,既有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有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优秀作文《“跨越”,彰显国富民强》: [开头]体育是媒介,奥运是桥梁,“双奥之城”北京以绝世的风华闪耀世界,让国人也让世界感受到体育和奥运的魅力,以及和平与发展的要义。两次奥运,两度跨越,跨越,再跨越,这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态势,也是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兴盛态势。[结尾]个人的跨越,需要个人实力来支撑;同样,国家的跨越,需要以综合实力作保障。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个人的跨越要与国家的跨越同频共振,国家的跨越更需要我们无数有为青年共同努力。在跨越中,我们的人生走向光明;在跨越中,我们的国家走向更加辉煌。首尾两段,紧紧围绕“个人”“国家”“跨越”三个关键词语展开写作。开头说体育彰显了国家的“兴盛态势”,结尾用“国家走向更加辉煌”来照应。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思维严密,显示出考生游刃有余的写作功力。 方法二:引用名言,彰显文采名言警句是经过时间检验而沉淀下来的精粹语言,内涵深刻。在结尾处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语句达成文章自身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可限也。”在超越自我的路上,在发展与跨越的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们永远年轻,永远追求不断地跨越,永远奔驰在跨越的路上!(《穷山距海,无远勿届》)这段文字,同样是2022年全国乙卷考场作文的结尾段,引用了《格言联璧》中的名句,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不仅切合“跨越,再跨越”的题旨,而且彰显了文章的厚度与文采。 方法三:反诘设问,引人反思这种结尾方式采用问句形式,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发人思考。其优势是提醒读者进一步关注文章论及的问题,在变换表达方式的同时,有效地拓展了思想的空间。如:如何利用“中国式浪漫”的线条,绘出独一无二的祖国画卷呢?这份“传递浪漫”的历史使命,青年人义不容辞。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了解中华文化,保护文化沃土,还要学会活学活用,浸文化于科技中,使之历久弥新,更要感受、学习浪漫背后蕴含的中国精神,使之熠熠生辉。只有青年人接过历史火炬,才能让“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才能以浪漫之旋律,奏国之华章;以浪漫之线条,绘国之画卷!(《中国式浪漫》)这篇文章的结尾,设问“如何……绘出独一无二的祖国画卷呢”,顺势提出青年的责任,可谓水到渠成,在引人思考的同时,强化了论点。 方法四:表达愿望,呼唤号召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重在“有我”,写“我之责任”,书“我之见解”,切入社会热点。因此,在文章的结尾通过呼吁性的语句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情感不局限于自己,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美好未来。这样结尾,能够有力地突出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如:光阴有限,托付山长水远;青春无限,奉献雨露春风。涓涓不塞,成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人生;生生不息,是为中国。愿青年的我们,将青春之梦想镶嵌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框册里,跨越,再跨越,奋进的萤火,终会变成灿烂的星河,绽放的光芒必将更加灿烂!(《追风赶月莫停留不断跨越向复兴》)结尾书写愿望,发出号召,情感充沛。 方法五:运用修辞,篇目增华文章的结尾,还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添靓丽的一笔。如:平衡木上未必有平稳,跷跷板上未必无平衡。分寸是平衡之本,适度乃和谐之源。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懂分寸,知适度,远极端,我们便能有和谐的人生大厦,便能安然通过人生的种种关卡,便能赢得事业的硕果红花。(《把握尺度和谐人生》)本文结尾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平衡木”和“跷跷板”,既是对偶,又是对比;“分寸是平衡之本,适度乃和谐之源”是对偶;“懂分寸,知适度,远极端”三个短句结构相同,构成排比;三个“便能”为排比兼比喻。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对点训练1.下面是一篇以“负重与减重”为话题的作文,请在文末写一个恰当的结尾,100字左右。人生路上的负重与减重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仿佛背负着一段木头前行。但是,在行走的过程中,会因为我们对负重与减重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对人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负重与减重呢?正确认识自己,选择合适的木头。在前行的时候,我们总习惯于看向他人,为自己寻找一个榜样,并暗下决心成为像他一样的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足之处,我们羡慕他人肩负大木头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木头。 这木头,是目标,是期盼,是梦想……一个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走得远。我们要放大格局,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国为民哪怕负重也会感到轻松,因为我们有并肩前行的战友。如果仅为一己之私,即使减重,依然会感受到压力,因为独木难支,孤掌难鸣。成就“大我”的同时,必会成就“小我”。坚持磨炼自己,背负沉重的木头。这木头,是学业,是工作,是生活……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哪怕前路是刀山火海,也毫不动摇。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前行,不断磨炼自己,跨越每一个困难,迎接各种挑战。我们要相信,优质的钢材,经过千锤百炼才能铸造而成。我们必须在残酷的竞争中经受严峻的考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葆热情,奋发昂扬。 我们在行动上负重前行的同时,也要学会在心理上减重,学会看淡金钱和地位,名利和富贵。我们可以回顾,回顾是为了积攒力量;我们可以停歇,停歇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负重前行最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坚持。适时发展自己,使用坚实的木头。我们背负这沉重的木头,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亮出——遇到前行路上无法跨越的沟壑,我们用它来搭桥,继续奔赴远方。而那些在路途中锯短木头减重的人,只能就此止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负重前行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破茧成蝶,具备飞的能力和水平。这时的木头已经成为我们心智的一部分:我们有藐视困难的底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顽强拼搏的雄心,我们欣赏沿途的鲜花,我们享受路人的赞赏……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躺平,因为,远方之外还有路。 示例人生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切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所有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我们应该做的是行为上为国为民负重,心理上为个人私利减重,让我们背负的木头,成为人生中的助力,成就我们美好的未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白居易在《答友问》中写道:“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大圭,是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状似剑叶。廉,即棱角。大圭有棱而不能伤物,利剑之用则在于剑刃锋利无缺。斩马杀敌“良玉不如铁”,同在炉中铁易消而玉不热。作者由此联想到人的才与德的关系。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审题难点在于如何准确理解白居易的诗。前八句拿玉与铁比较,具有辩证性,才如利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有德无才,很难大有作为。德如良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本保证。一个人有才无德,不可能在事业上持久,最终必定失败。“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两句托出主旨,以玉、铁比喻德、才,且知“优劣”,是暗含作者关于价值轻重的判断的。因此,写作此文时,既要注意二者的辩证关系,也要注意轻重和先后。 题点4议论要具思辨性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与时代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作文命题的思辨性也越来越突出。具有思辨性的作文,要有严密的逻辑链,要有深刻的思考,更要有公允的观点态度。这样的作文,最能脱颖而出,受到阅卷人的青睐。 (一)什么是思辨性思辨性就是思维辩证,就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能够全面地观察问题,一分为二地剖析问题,从而有效地避免分析问题的表面性、片面性和主观性。要对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是与非,难与易,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加以辩证看待。生活中有很多事理需要我们思考判断,辩证分析,这是近几年作文突出强调的能力点。 (二)如何增强思辨性1.建构逻辑链“议论”的内在逻辑就是由一个可靠的前提,根据严密的概念、推理,最终得出判断。我们要阐明一个观点,就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做依据,从依据到观点的逻辑思维过程就是推理。无论采用何种论证方式,都包含着严谨的逻辑推理。要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需做到以下几点。 (1)由此及彼,立足现实在进行论证时,常规思路是由“此(材料事例)”及“彼(社会现实)”。这种写作思路尤其适用于材料作文。在写作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材料,根据所给材料提炼作文的核心论点,然后从材料背景出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论点。以这样的方式构建文章的开头,可以确保作文思路的清晰连贯,使文章整体的逻辑思维畅通,为后续更深入地论证打下基础。 穿越历史烟云,如今的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G20峰会、互联网大会打开了浙江通向国际的大门,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鼓励着更多的浙江人厚积而薄发,拓路而创新。看今朝,浙江培养出在社会各界引领潮流的年轻人才:默默无闻、坚守于城市一隅的“城市工匠”杨杰,十年磨一剑、只为上九天的陆军飞行员徐枫灿,踯躅独行于科研新领域的超算研究者们……他们扎根于浙江,无畏进取,开拓新征程,他们让浙江的发展走向了江水蜿蜒的远方。(2022年浙江卷作文《越陌度阡,拓者为歌》)这段文字由历史回到现实,写新时代浙江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考生用“看今朝”三个字引出后面的历数杰出人物,印证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拓路创新的号召。文章条理井然,逻辑十分清晰。 (2)追根溯源,因果分析在具体论证过程中,要学会追根溯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果分析。因果分析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能够连接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如:妙手只是浅井,偶出水,那是一种幸运;本手是深井,长出水,那是人生的幸福。求深井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我们也知道饭不是一口就吃饱的,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天就让我们国家富起来的。一天天地积累,打好自己的基础,量才能有质的变化。因此,与其在妙手世界找所谓的“灵感”,还不如在本手世界中构筑好更牢固的基础。只有做到心有本手,才能找到生活之妙手,找到生活的幸福感。(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心中有本手,生活才有妙手》) 这段文字,没有时髦的例子,有的只是因果分析,缜密的逻辑,彰显了论证的力量。考生善于追根溯源进行因果分析,其实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另外,在作文中引述材料或引入实例后,也要善于进行因果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使文章的观点更为鲜明。 (3)合理推论,假设分析假设分析通常出现在事例之后,是结合引入的例子中某一个特定因素展开的变量分析,先假设这一变量与例子中实际的状态相反,然后推理得出在这种状况下的结果,从而进一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进行假设分析时,要先正面叙述事例,然后从反面出发,进行假设分析与推论;紧接着引出反面事例,然后从正面进行分析推论。假设论证法对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有很高要求,要在平时多练习。 2.用好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两大观点是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大范畴是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如果我们在作文中能运用好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能使作文的思辨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1)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辨的深入性体现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要能够揭示问题的原因,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而要从它的深层含意去洞察人生百态。如: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便是一种浅薄的自负。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这段文字透过所谓“朋友遍天下”的现象,分析了社交场上“友谊”的本质,既深刻又辩证。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是有此未必有彼式,有的是有此有彼式。如“成人与成才”可以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再想成才”。这正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所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3)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写作议论文,在肯定和强调某一种性质或原因时不能忽略其他性质或原因。我们来看下面的文字:勾践卧薪尝胆,终成中原霸主;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刘邦忍受项羽之威,终得汉家天下。他们的成功,是才志使然,是毅力使然,是客观环境使然,也与他们适时而退密切相关,相信他们如果在人生的那一刻率性而为,不知退却,定然不会有后来那样的成功。成功需要多种条件,适时退却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先分析其他条件,再分析“退却”这一条件,在承认其他条件的同时肯定和强调“退却”这一条件,分析全面,辩证说理,很有说服力。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志当存高远。(诸葛亮)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③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请以“吾辈·吾志”为主题,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写作时,要紧紧围绕“志”的话题,针对材料观点进行论述。可偏重一则名言,也可三则名言都论述,但要注意论述时的逻辑性。写作时,为体现逻辑性,可以“立志”“行志”“志成”的思路进行论述,如开头先强调志向的重要性,然后以历史上典型的事例为证,接着再论述立志不仅是古人成功之道,更是现代人所必需的,立志是成大事必备的条件。行文中要适当论述当代青年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思考“志”的新时代意义。 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漫画的左侧是标示“梦想”的高山,右侧有一个人站在“现实”的山顶。“梦想”与“现实”之间有条鸿沟。漫画上方的文字揭示了漫画的主题:当我们谈起“现实和梦想”,总会看到这样的鸿沟。这幅漫画意在引导考生思考“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如何看待“梦想”,如何面对“现实”,如何跨越“鸿沟”,把“现实”变成“梦想”。稳妥立意应为“跨越鸿沟,实现梦想”。 题点5材料要新颖脱俗材料在文中的作用不必多言,雷同的材料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陈旧的材料也会让他们望而生厌。因此,考生必须有求新的意识。“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材料来源于当今社会生活,感知时代发展的脉搏;二是独特性,材料来源于个性化的经历或阅读,追求的是既有内涵又与众不同。如何才能让文章新颖脱俗呢? (一)挖掘生活的源头活水材料是作文内容的重要元素,其基本要求是丰富、典型。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典型的作文要达到内容充实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考生使用材料最常见的问题是陈旧老套,了无新意。因此,考前积累一些时新素材,充实更新素材库,给作文注入一些“源头活水”,作文就能面目一新。如: 心之所向,是祖国的方向;时代的光,是承继的光芒。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百载澎湃的创造激情,让“蛟龙”入水,“嫦娥”奔月,“神舟”上天,“天宫”接轨……浩瀚宇宙中,为国奉献的选择,创造了与月球同框的浪漫奇迹;“我为祖国拍张照”,潘光旦、费孝通等民族学大家用文字记录下了时代的光影;梁思成、林徽因四处奔走,只为不让“千城一面”终结中国的建筑文化之美;扶贫攻坚队披星戴月,日复一日的扶贫坚守,让全面脱贫成了现实……是无数拼搏奋勇的选择,创造了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选择心之所向,创造时代辉煌》)在这段文字中,新事物层出不穷,蛟龙、嫦娥、神舟、天宫;新素材叠加呈现,潘光旦、费孝通、梁思成、林徽因、扶贫攻坚队材料角度新颖,共同创造了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很好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二)转变常规视角新颖的材料未必就是新近发生的故事,“新”还来源于视角的转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材料运用的最佳境界。当别人一窝蜂地从正面、从常规视角去使用材料时,我们不妨逆风而上,反其道而行之,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看常规,即颠倒一下观察认识的角度,其新奇之处和材料价值就一下子显露出来,这样就能避开俗套,写出新意。我们看下面的片段: 所谓“惟变所出,万变不从”,时代的发展永远始于创新的推动。君不见,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有庄周乘鹏抟云之逍遥,孔丘不弃学乐之圣心,求道学儒,不期修古;君不见,“五四”青年浩浩荡荡,激昂慷慨,谱写爱国史诗,以新锐掀起时代波澜;君不见,改革开放挣脱沉重铁幕之束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在曲折中探索,在黑暗中开辟复兴之路。创新,或许需要背负沉重的压力,或许要面对未知与艰辛的前景,然而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倘若一个社会缺乏创新,目之所及,便只剩下模仿的倒影逐渐消失。(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溺所闻终缚枷锁,寻创新方得径出》) 这段文字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孔子、庄子等相关材料在考生作文中已成俗套,但考生在此处转变了一下视角,不是站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而是站在“创新”的角度,谈其“不期修古”,就比较新颖。当然,这种新颖要建立在材料真实的基础上,不能曲意为之,更不能无中生有。再比如,有篇《假如陶潜从政》的文章,就是一篇反弹琵琶的范文。陶渊明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选陶渊明来写,材料很难出新。但作者独辟蹊径,选择不愿为官的陶渊明的“政绩”来写,“哪壶不开提哪壶”,陶渊明的政绩确实不显著。作者认为,陶渊明辞官归隐,是“社稷之幸,民族之幸”,是明智的选择。作者让我们看到陶渊明的另一面,材料有新意,文章因此也“亮”了起来。 (三)从自然山水中采集灵动素材陆机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大自然常常用生花妙笔写下精彩华章。空谷幽兰,悬崖孤松,是文章的品格;飞瀑流泉,日月虹霓,是文章的“神采”。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许多都得益于山水天地。面对长江,名作佳构似长江一样源远流长;面对高山,清词丽句像山上的草木生生不息。春秋交替,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大自然是作文灵感的汩汩清泉。我们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涛滚滚,奔泻北国,你料定必将注入“北海”,谁曾想它在中华大地上转了个九曲十八弯,最后却南流东折,在渤海口上汇于汪洋大海了。君不见,泰山青松生于悬崖峭壁,无农人灌溉,无壤土滋养,你料定它一时峥嵘之后,必枯萎夭亡,谁曾想,泰山青松郁郁葱葱,终年生机盎然,真可谓妙哉怪哉!万物奇观,出乎人之所料,惊人之耳目,何哉?仔细考察、揣摩,实出于情理之中矣。黄河北泻而东折,是中华大地的地势起起伏伏所致;泰山峭壁之青松,终年青翠不衰,是大自然的绝妙造化所致,更是松本身的倔强执着的生命力所致。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大自然昭示的一条哲理。(河北一考生《奇谲万千藏情理》) 豪丽之语,磅礴气势,源于滔滔黄河之水,巍巍泰山之松。这个选段描述了自然景物阔大的境界,这样的材料极富艺术张力。要从自然中采集材料,就要有一双艺术的慧眼,要有一颗善感的心,“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真正是以我观物,让外物皆着我之色彩。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傅聪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后,父亲傅雷写信给他说:“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材料二在2021年7月的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苏炳添无缘奖牌。回国后,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他说:“你虽然没有拿牌,但是含金量绝不次于一块金牌,你打破了亚洲人百米极限。”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比赛”,作为青年人,无论结果是“光辉”还是看似黯淡,总能启迪我们成长。如果以“青春路上的比赛”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请围绕这一主题收集材料。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丸之走盘,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杜牧《樊川文集》)这是杜牧为《孙子》作注时的一句话。它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变化如“丸”,千变万化,机巧灵活,都离不开“盘”的范围。“盘上走丸”说的是兵法,但其中的道理也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发,引发深入的思考。请你或结合历史现象,或结合社会生活,或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杜牧《樊川文集》中为《孙子》作注时的一句话,并点明了它所揭示的道理:“丸”走盘可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盘”的范围。“盘”是规则,是事物的全局或框架,是其规律、宗旨、目的的总和,也是“丸”游走的范围、运行的基础。而“丸”的游走和运行可以千变万化,灵活机动,但都离不开“盘”的约束,这样“丸”的运行才有价值和意义。据此可知,作文可围绕“灵活性”与“规则性”,“变”与“不变”展开。 任务四聚焦高考热点,储备硬核素材 热点1青春·使命·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正如冬奥冠军苏翊鸣在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所说,“伟大的国家”和“最好的时代”是放飞青春梦想的坐标,也是广大青年奋斗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2022年5月,庆祝建团百年主题曲《有我》发布。“那未来如何登场,有我担当,定是你只能叫好,那种辉光。”“我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模样。”“当炬火,去化作那道光。”歌曲中的歌词引人深思。◎2022年北京冬奥会,1.9万名赛会志愿者中青年占9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万余名青年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数百万名青年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一组组数字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选择和用奋斗抒写的青春华章。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5G行业的先行者,而5G技术在我国的开发,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辛苦付出。在主创团队中,有一位出生于河北邯郸的年轻科学家——申怡飞,他从小志向远大,学习优异,15岁考上东南大学,21岁读博士,后来进入了5G技术的研究领域,成为团队中的佼佼者。他曾在讲述他的奋斗故事时说道:“用中国心打造中国速度,青春的我们就是改变的力量!”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年轻时学成归国,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献身国家核武器研究;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才26岁,在风浪拍岸中洒下一片赤子心怀;“80后”小学校长张玉滚,扎根乡村教育事业,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家未立,国先安,“五四”精神传承的,不只是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口号,更是一颗实干奋斗的、足以振奋人心的火种。 热点2精神·铭记·传承◎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生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进步的历程中,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和意志本色,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达。 ◎中华民族的过去,苦难深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赓续抗战精神迈向百年辉煌》 热点3创新·攻坚·强国◎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一无图纸资料,二无专家外援,只见过照片和玩具模型,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没有老师,就自学自悟;没有资料,就现学现译;没有设备,就用算盘算尺。凭借对国家的一腔热血、对科学的钻研精神,彭士禄带领团队从零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奋战、初心如磐,用8年时间,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宏愿。彭士禄获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2022年4月23日,由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线运行,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明线和隧道交会速度的世界纪录。5月6日,“墨子号”创造了1200千米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新世界纪录。5月15日,“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在珠峰上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2022年上半年,我国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激动人心的成绩,激发了更多的爱国青年不懈奋进,立志在助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贡献青春,建立功勋。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遥不可及到自主在握,北斗系统浓缩着中国科技创新的不凡之路,写照着中国人向着星辰大海进发的不屈志气。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在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引领下,几代北斗人用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40年的发展历程。北斗系统实现了星星互联、星地互联,跻身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行列,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农民院士”朱有勇在60岁时毅然加入扶贫大军,把自己数十年的科研成果带到云南边陲山村,住着茅草屋,穿着迷彩服,一扎根就是五年,将当地的贫困发生率从41.17%降至不到3%。“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的奋斗人生充分诠释了何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钟扬教授带领团队到寒冷的青藏高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植物种子的历史空白。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十六年来,钟扬在这片“生命禁区”播撒着“种子精神”。 热点4文化·信仰·坚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为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与现实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的坚定信仰,它能够激发和增强人们的思想活力和实践创造力,成为思想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北京冬奥会在立春这天开幕,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清晰又美妙地向世界表达出中国人的时间观、历史观、自然观与文明观;外形酷似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创作灵感源自篆刻艺术汉印的冬奥会体育图标,说明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恢宏之象、巧妙之思都是活生生的,彰显连绵不断、从未断裂的中国文明和文化自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命的不同时刻,诗词都可以成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 ◎“国潮”越来越“热”,除了产品自身,还在于其背后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深层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国潮”的文化来源和基础,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助推了“国潮”兴起。筑牢国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持续的“国潮”热,必将为弘扬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国人的文化自信也会愈加坚定。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时隔30多年,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三星堆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是一处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它的发现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1986年,三星堆首次大规模发掘,举世震惊。近400件一级文物在1、2号祭祀坑显露真容,纵目阔嘴的青铜面具、高鼻大耳的青铜立人像,神奇诡谲,前所未见。30多年后,三星堆考古发掘再次启动,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均在1、2号祭祀坑附近,且从中已出土500余件新文物。无论是国内最大的黄金面具、保存完好纹饰精美的方尊,还是古丝绸和象牙,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再次惊艳世人。 热点5家国·民族·未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2022年新年贺词 ◎“百年初心未改,矢志丹心报国。”“七一勋章”获得者、新华通讯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女瞿独伊,6岁随母亲杨之华远赴国外,在莫斯科学习、生活,20岁回国时被扣押。在长达4年半的牢狱生活中,她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开国大典举行时,瞿独伊用俄文向全世界广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人可以为信仰牺牲到什么程度?瞿秋白以36岁的生命写就答案,而瞿独伊在参加革命工作85年、入党75年的岁月中续写着答卷。 ◎中国科学院院士顾诵芬,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中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是航空工业唯一的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自1956年起,他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飞机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在我国自行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出现问题时,他不顾个人安危,乘坐着高风险的战斗机上天,最终发现并解决了问题。“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顾诵芬这样说。 ◎“因为经历过无数次车祸,我骨头都断完了。”高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的这句话,想必没有人不为之动容。他是“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之一。50余年来,吴天一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学方面做了系统研究。他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纳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于2005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如今,年过八旬的吴天一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继续着科研工作。他直言,高原医学研究的“无限风光”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要事业需要,他将随时背起行囊奔赴险峰。 ◎民生无小事。国家将涉及民生的“关键小事”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之中,从解决入托难、上学难,到化解养老难、就医难,再到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释放出国家民生情怀的浓浓暖意。从指标数量看,“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设置了五大类20个,民生指标的比重较前有了较大增加,其中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指标有7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3 00:09:01 页数:270
价格:¥2 大小:1.7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