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作为人类文明的符号系统,影像本质上是关于时空的具象叙事。在影像生存时代,影像生产不再是通常被垄断的基于新闻理念或者艺术理念的专业行为。今天,专业影像生产者依然凭借精益求精的创作唤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较之于数不胜数的“业余”生产者,专业生产者的影像覆盖面难免显得局促和单薄。影像生存时代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庞大人群中涌动的灵感与智慧,让短视频的场域常常充满新鲜的气息;另一方面在于给了所有参与主体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全民影像的短视频生产也呈现出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另外,2021年抖音数据报告的一个统计,抖音用户上传的视频中记录了“1517万次‘出生’、2.53亿次‘长大’、1819万次‘毕业’、3347万次‘催婚’、715万次‘退休’”。可见,这样体量的集体影像记录意味着人们不再总是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一味屈从式消费,而是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同时,在短视频文化的推动下,今天的影像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习惯的“语言”表达或交流方式,或者说,影像已然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然而无论在宏观视域中短视频的影像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关系变得有多么密切,影像终究是世界的投影。今天,影像化生存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但其“看见”的世界相对闭合,并由多种力量共同塑形,既在于其个体内心的愿景,“因趣结缘”的群体认同,也在于技术与商业等外部机制的强力嵌入,也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我们理想的情形是,通过超级短视频平台和强大的搜索机制,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他们想要观看的影像。但现实的情形是,人们通常不会充满理性地逐次打开进入影像之窗,而是容易在源源不断的短视频影像供给中,让观看行为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清醒转为沉浸。在日积月累的观看积淀中,人们看起来是在别人生产的影像中流连忘返,但实际上是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我的世界”。由于智能手机与个体的亲密匹配,人们之于短视频的观看行为往往是独立和隐蔽的,因此这种“选择”更容易听从他们内心的召唤,也可以更容易且精准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影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算法逻辑也会精准地把它们嵌入到“我的世界”中。另一种对“可见世界”强大的塑形力量是来自消费社会的商业机制。人们生产的短视频影像,不管是否有营利的目的,都在无形之中被标注了以观看量和点赞量等为“货币”计量方式的价格,观看量和点赞量也在调配和刺激着影像的再生产。 短视频场域中,缘于对自身“见”到的世界的充分认同,也因此会对“不见”的世界习惯性忽略。此外,随着影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难厘清其与现实时间交错交缠的关系。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脱域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摘编自刘永昶《短视频时代的影像化生存》)材料二:技术媒介是人类的文化肌肤,它作为媒介延伸人类的身体,塑造人类的感官,创造新型文化。当前视频化生存预示着这种新型文化的崛起,全方位地冲击着人类社会。当下,人们常常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限制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全面了解,以至于造成了对世界的片面认知,形成了文化区隔。这个路径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没有多大意义,其中某些研究的视野和推论过于简略,比如参照系的设定常常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将考察尺度放大以呈现问题的复杂性,进一步探讨技术与文化的深层关系。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中,技术更新带来更多的文化交往,人们的认知范围大大地扩展了,遭遇不同文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德布雷指出,人们倾向于认为技术侵蚀文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技术价值的轻视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精神基因里。在哲学传统基础上,我们发现技术和文化的对立,而我们也一直理所当然地保留了这种观念。”因此,“技术文化”没有在文化中获得一席之地。德布雷提出一个观点,技术趋向整合,文化趋向分割,“文化将人类物种分割成具有人性化的却不相叠加的东西:种族、人民和文明。然而,技术又将人类整合成一体”。由此,技术与文化展现出互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技术是无国界的,但它的实施必然受到文化影响,在技术的不断更新中,文化也出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交汇。这个观点的启发意义在于,一是不能将技术与文化对立起来,而要变化思路,探讨两者是如何实现互嵌和转换的;二是既要在较大尺度中看到技术对于促进文化交融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要高度警惕技术可能对文化造成的侵蚀,特别是造成文化隔绝的危险,无论是在个体还是社会层面。技术更新带动的文化发展,必然引发更大范围的破圈,视频化生存激发的技术破圈已超越文化,这个破圈,致使人类基于碳基身体的主体性正在遭遇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摘编自孙玮《技术文化:视频化生存的前世、今生、未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影像生存时代,影像生产不再是专业行为,专业生产者的影像覆盖面也显得局促和单薄,很难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B.人们进入影像之窗后,观看行为容易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清醒转为沉浸,从而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我的世界”。C.随着影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种脱域机制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 D.技术文化在文化中没有一席之地,这和技术价值受轻视以及保留技术和文化的对立的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影像化生存时代,人们不再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屈从式消费,而是主动参与和创造。B.作为全民影像的短视频生产呈现出了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这与所有的参与主体有了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有很大关系。C.材料二认为人们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造成对世界的片面认知,形成了文化区隔。D.关于技术文化,德布雷认为技术和文化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是互构的,技术更新可以直接带动文化融合。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既肯定了短视频时代影像化生存的积极意义,又指出它的弊端,一分为二看问题,体现出论证的思辨性。B.材料一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脱域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这观点。C.材料二第一处引用德布雷的话,是为了指出人们倾向于认为技术侵蚀文化的原因,从而得出“技术文化”在文化中没有获得一席之地的结论。D.材料二先指出人们常使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来批评“视频化生存”的不足之处,再做立论,先破后立,体现了论证的针对性和充分性。4.材料一开篇指出“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5.同是提及视频化生存中出现的“信息茧房”这负面现象,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A2.B3.B4.①影像生产不再是被垄断的专业行为;②短视频充满新鲜的气息并呈现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③人们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④影像成为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⑤影像化生存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5.①材料一侧重分析“信息茧房”的形成原因及负面影响(危害);②材料二侧重于指出单纯批判“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很难再引起广大网友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说法有误,与原文“专业生产者依然凭借精益求精的创作唤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吻合。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删去了“总是”“一味”表述绝对化。原文是说“可见,这样体量的集体影像记录意味着人们不再总是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一味屈从式消费,而是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C.“是没有价值的”无根据,也与原文“这个路径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不符,并且强加因果。D.该项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是德布雷的观点。根据原文“德布雷提出一个观点,技术趋向整合,文化趋向分割,‘文化将人类物种分割成具有人性化的却不相叠加的东西:种族、人民和文明。然而,技术又将人类整合成一体’。由此,技术与文化展现出互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可知,单引号内的才是德布雷的观点。另外“技术更新可以直接带动文化融合”于文无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短视频场域中,缘于对自身‘见’到的世界的充分认同,也因此会对‘不见’的世界习惯性忽略”是递进的关系。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指出的“影像扑面而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是全文的总起部分,因此对于具体的变化,可从材料一第二至四段中提取。根据第二段原文“在影像生存时代,影像生产不再是通常被垄断的基于新闻理念或者艺术理念的专业行为”可归纳出:影像生产不再是被垄断的专业行为。根据第二段“影像生存时代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庞大人群中涌动的灵感与智慧,让短视频的场域常常充满新鲜的气息;另一方面在于给了所有参与主体相对平等的展示机会,全民影像的短视频生产也呈现出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可筛选出:短视频充满新鲜的气息并呈现多元审美文化的特点。根据第二段“可见,这样体量的集体影像记录意味着人们不再总是被动地处于影像的控制之下,不再是对影像一味屈从式消费,而是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动参与和创造”可归纳出:人们依据大众美学的特征主 动参与和创造。根据第二段“同时,在短视频文化的推动下,今天的影像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习惯的‘语言’表达或交流方式,或者说,影像已然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可归纳出:影像成为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新“语言”。根据第三段“今天,影像化生存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可归纳出:影像化生存建立了一整套“见”与“不见”的观看世界的机制。【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归纳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对“信息茧房”的描述主要在第三段。原文中“‘因趣结缘’的群体认同,也在于技术与商业等外部机制的强力嵌入,也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及形成原因;“让观看行为从有序转为无序、从逐新转为重复、从清醒转为沉浸……”“人们生产的短视频影像,不管是否有营利的目的,都在无形之中被标注了以观看量和点赞量等为‘货币’计量方式的价格,观看量和点赞量也在调配和刺激着影像的再生产”“对于个体而言,这种脱域机制会以挤压效应让真实的生活时空变得越来越不可见。”指出了“信息茧房”的成因和危害。材料二中,根据文中信息“这个路径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没有多大意义,其中某些研究的视野和推论过于简略,比如参照系的设定常常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可知,其讨论的重点是“单纯批判‘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吉公(节选)林徽因二三十年前,每一个老派头旧家族的宅第里面,竟可以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此刻吸引我回想的仅是那错综的人物中一个人物。他是我们的舅公,我们都叫他做“吉公”。“吉公”是外曾祖母抱来的儿子。如果讲到吉公小时的情形,祖母等人且必用一点叹息的口气说起这吉公如何的顽皮,如何的不爱念书,尤其是关于学问是如何的没有兴趣,长大起来,他也始终不能去参加他们认为光荣的考试。吉公住在一个跨院的旧楼上边。在那楼上,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吸取的知识,许多确非负责我们教育的大人们所能想象得到的。随便说吧,最主要的就有自鸣钟的机轮的动作,世界地图,油画的外国军队军舰,和照像技术的种种,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吉公这个人。吉公已是中年人了,但是对于种种新鲜事情的好奇活像个孩子。在许多人跟前,他被认为是个不读书不上进的落魄者,所以在举动上,在人前时,他便习惯于惭愧、谦卑、退让、拘束的神情,惟独回到他自己的旧楼上,他才恢复过来他种种生成的性格,与孩 子们和蔼天真地接触。某个夏日午后,他看我走来便向我招手。他告诉我他私自学会了照相,家里新买到一架照相机已交给他尝试。夜里,他点盏红灯,冲洗那种旧式玻璃底片,白日里他一张一张耐性地晒片子,这还是第一次让我遇到!那时他好脾气地指点给我一个人看,平常孩子们太多他没有工夫讲解的道理,此刻慢吞吞地也都和我讲了一些。“吉公,谁教你怎么修理钟的?”吉公笑了笑,一点不骄傲,却显得更谦虚的样子,努一下嘴,叹口气说:“谁也没有教过吉公什么!”“这些机器也都是人造出来的,你知道!”他指着自鸣钟,“谁要喜欢这些东西尽可拆开来看看,把它弄明白了。”“要是拆开了还不大明白呢?”我问他。他更沉思地叹息了。“你知道,吉公想大概外国有很多工厂教习所,教人做这种灵巧的机器,凭一个人的聪明一定不会作得这样好。”说话时吉公带着无限的怅惘。一次,我那喜欢兵器、武艺的祖父,拿了许多所谓“洋枪”到吉公那里,请他给揩擦上油。吉公开一瓶橄榄油,扯点破布,来回地把玩那些我们认为颇神秘的洋枪,一边议论着洋船,洋炮,及其他洋人做的事。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体知识,他把枪支放在手里,开开这里,动动那里,演讲一般指手画脚讲到机器的巧妙,由枪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车,一件一件。祖父感到惊讶了,这已经相信维新的老人听到吉公这许多话,相当地敬服起来,微笑凝神地在那里点头领教。他们讲到苏彝士运河,吉公便高兴地,同情地,把楼上地图拿下来,由地理讲到历史,甲午呀,庚子呀,我都是在那时第一次听到。我更记得平常不讲话的吉公当日愤慨的议论,我为他不止一点的骄傲,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结论总回到机器上。但是一年后吉公离开我们家,却并不为着机器,而是出我们意料外地为着一个女人。有一次有人请他去,照相的却是一位未曾出阁的姑娘。这事传到祖母耳里,这位相信家教谨严的女人便不大乐意。起前,她觉得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相片交给一个没有家室的男子手里印洗,是不名誉不正当的。并且这女子既不是和我们同一省份,便是属于“外江”人家的,事情尤其要谨慎。在这纠纷中,我才又得听到关于吉公的一段人生悲剧。多少年前他是曾经娶过妻室的,一位年轻美貌的妻子,并且也生过一个孩子,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母子两人全都死去。现在这照相的姑娘是吉公生命里的一个新转变,在他单调的日月里开出一条路来。不止在人情上吉公也和他人一样需要异性的关心和安慰,就是在事业的野心上,这姑娘的家人也给吉公以不少的鼓励,至少到上海去看火轮船的梦是有了相当的担保,本来悠长没有着落的日子,现在是骤然地点上希望。虽然在人前吉公仍是沉默,到了小院里他却开始愉快地散步;注意到柚子树又开了花;晚上有没有月亮;还买了几条金鱼养到缸里。忽然突兀地他把婚事决定了,也不得我祖母的同意,便把吉期选好,预备去入赘。吉公终于离开那所浪漫的楼屋,去另找他的生活了。现在想来,我不能不称赞吉公当时那一点挣扎的活力,能不甘于一种平淡的现状。那小楼只能尘封吉公过去不幸的影子,却不能把他给活埋在里边。两年前我南下,回到幼年居住的城里去,无意中遇到一位 远亲,他告诉我吉公住在城中,境况非常富裕;子女四人,在各个学校里读书,对于科学都非常嗜好,尤其是内中一个,特别聪明,屡得学校奖金等等。于是我也老声老气地发出人事的感慨。如吉公自己生早了三四十年,我说,我希望他这个儿子所生的时代与环境合适于他的聪明,能给他以发展的机会,不再复演他老子的悲剧。并且在生命的道上,我祝他早遇到同情的鼓励,敏捷地达到他可能的成功。这得失且并不仅是吉公个人的,而可以计算做我们这老朽的国家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吉公是被抱来的孩子,所以他在家人面前总是谦卑、退让的模样,这与后文吉公在婚事上的表现形成了对比。B.小说写吉公与孩子们和蔼天真地接触,一方面表现了吉公童心未泯,另一方面寄托了作者的希望,表现了她对儿童的赞美。C.吉公拆开机器进行研究,还给“我”祖父的洋枪揩擦上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机器的热爱与对国家自强的渴望。D.祖母对未曾出阁的姑娘照相一事的看法体现了她思想的狭隘,从她的观念中折射出了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所写的他人眼中惭愧、谦卑、退让、拘束的吉公形象与后文中吉公形象形成了反差,达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B.小说在塑造吉公形象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如通过祖父的反应可以看出吉公对机器的了解。C.小说中通过吉公回到小院后开始注意到柚子树开花、晚上有没有月亮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吉公重新获得爱情后的喜悦。D.小说最后一段的插叙,交待了吉公人生的圆满结局,使得对吉公人生的叙述更加的完整,同时也升华了小说的主旨。8.小说以“我的回忆”来展开叙述,请简要赏析这样构思的妙处。9.有人在谈及林徽因小说的创作时,评价其“兼具个体精神和家国情怀”。请你结合小说文本对该评价加以阐释。【答案】6.D7.D8.①以“我”的回忆串联全文,可以随意进行场景转换,便于推动吉公人生故事的发展。②“我”的回忆是从儿童视角叙述吉公的故事,与众人对吉公的评价形成对比,更利于表现吉公和蔼、天真,有才华的形象。③便于直接抒发感慨,表达了对不拘世俗、有探究精神这类人的肯定,及其对这类人不被世人理解的 遗憾。④以“我”为见证人,从我的所见所闻中展现吉公其人其事,使文章更有真实性。9.①作者赋予小说主人公以鲜明的个体精神,他思想开明,追寻现代文明和科技理性,敢于不顾世俗的眼光追求爱情,体现了作者对个体精神的追寻。②小说中封闭落后的大家庭实则是对当时社会的隐喻,作者通过叙述家庭中人们对吉公的评价和祖母对吉公婚事的态度,批判了封建旧观念对吉公的压迫,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思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吉公是被抱来的孩子,所以……”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在许多人跟前,他被认为是个不读书不上进的落魄者,所以在举动上,在人前时,他便习惯于惭愧、谦卑、退让、拘束的神情”可知,吉公表现出谦卑、退让是因为他在世人眼中是一个不读书不上进的落魄者。B.“另一方面寄托了作者希望,表现了她对儿童的赞美”说法有误。小说的写作对象是“吉公”,写吉公与孩子们和蔼天真地接触是为刻画吉公的形象服务,不是“表现了她对儿童的赞美”。C.“给‘我’祖父的洋枪揩擦上油……”说法有误。原文的表述是“一次,我那喜欢兵器、武艺的祖父,拿了许多所谓“洋枪”到吉公那里,请他给揩擦上油。吉公开一瓶橄榄油,扯点破布,来回地把玩那些我们认为颇神秘的洋枪”,给“我”祖父的洋枪揩擦上油是祖父的请求,并不能体现“他对机器的热爱与对国家自强的渴望”。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小说最后一段的插叙”错误,最后一段应是补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吉公”是“我”的舅公,“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通过“我”的回忆叙述“吉公”的人生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且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在许多人跟前,他被认为是个不读书不上进的落魄者,所以在举动上,在人前时,他便习惯于惭愧,谦卑,退让,拘束的神情,惟独回到他自己的旧楼上,他才恢复过来他种种生成的性格,与孩子们和蔼天真地接触”“那时他好脾气地指点给我一个人看”,“我”的回忆是从儿童视角叙述吉公的故事,与众人对吉公的评价形成对比,更利于表现吉公的形象。 “说话时吉公带着无限的怅惘”“我更记得平常不讲话的吉公当日愤慨的议论,我为他不止一点的骄傲”“现在想来,我不能不称赞吉公当时那一点挣扎的活力,能不甘于一种平淡的现状”,可知,便于直接抒发感慨,表达了对不拘世俗、有探究精神这类人的肯定,及其对这类人不被世人理解的遗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个体精神:“吉公”喜欢钻研种种新鲜事情,他“私自学会了照相”“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体知识,他把枪支放在手里,开开这里,动动那里,演讲一般指手画脚讲到机器的巧妙,由枪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车,一件一件”“吉公终于离开那所浪漫的楼屋,去另找他的生活了”,“吉公”思想开明,追寻现代文明和科技理性,敢于不顾世俗的眼光追求爱情,体现了作者对个体精神的追寻。家国情怀:“二三十年前,每一个老派头旧家族的宅第里面,竟可以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祖母等人且必用一点叹息的口气说起这吉公如何的顽皮,如何的不爱念书”“在许多人跟前,他被认为是个不读书不上进的落魄者”“这事传到祖母耳里,这位相信家教谨严的女人便不大乐意”,作者通过叙述家庭中人们对吉公的评价和祖母对吉公婚事的态度,批判了封建旧观念对吉公的压迫,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思,更通过对“吉公”的祝福“并且在生命的道上,我祝他早遇到同情的鼓励,敏捷地达到他可能的成功。这得失且并不仅是吉公个人的,而可以计算做我们这老朽的国家的”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期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亦曾言之。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子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暑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B.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戳陵/尚复何顾乎/C.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D.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交际用语,从汉代开始,作为对长辈的敬称,多用于书信,比较庄重。B.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C.中二千石,汉代官吏秩禄等级,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年共得二千一百六十斛。D.甘露,西汉宣帝在位时期曾使用多个年号,文中神爵、甘露都是宣帝的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获释归汉前,曾经百般劝说苏武投降的李陵摆酒庆贺,席间倾诉自己的委屈与无奈,与苏武诀别时涕泪交流。B.苏武正值壮年受汉武帝派遣持节出使匈奴,滞留匈奴十九年,历经千难万险,回到长安朝见汉武帝时已白发苍苍。C.苏武回到汉朝第二年,因受上官桀父子等人合谋的反案牵连,被免去官职,他的儿子苏元也因参与密谋犯罪被杀。D.苏武家里不蓄积财产,朝廷赏赐的财物全都赠送给自己的兄弟和老朋友,连皇后的父亲平恩侯都非常敬重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2)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亦曾言之1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汉宣帝给予苏武怎样的优宠。【答案】10.A11.A12.B13.(1)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2)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奉命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14.(1)在张安世的推荐下,重新起用被免官的苏武,让他担任右曹典属国的官职,并让他只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2)宣帝关心苏武有无子嗣,在知道苏武有一子留在匈奴后,想办法让苏武的这个儿子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并让他做了郎官。(3)宣帝令人将苏武像画在麒麟阁上,将苏武与那些辅佐自己、有美德的大臣一样看待,来表彰他的卓著功勋和高尚品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庶几乎”意为“跟……差不多”,其修饰和比较的对象是“曹柯之盟”,而不是“大辱之积志”,故应在“庶”前断开,排除B、C。“陵”是李陵自称,是“尚复何顾乎”的主语,应跟在句子前,排除B、D。“怯”是形容词,与“驽”连用,表示“无能和胆怯”之意,形容词不能放到“令”前使用,排除C、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作为对长辈的敬称”说法有误,“足下”是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回到长安朝见汉武帝”说法有误。原文中“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意思是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可知此时已经是汉昭帝继位。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有:“素”,向来;“有旧”,有旧交;“数”,多次;“讼”,上书;“谋”,谋反。(2)得分点有:“明习”,通晓熟悉;“故事”,古今异义,句中指朝廷过去典章制度;“使”,出使;“言”,遗言中讲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分析,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向皇上)推荐苏武,说他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进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称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容、尊宠他。结合“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次日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分析,宣帝令人将苏武像画在麒麟阁上,将苏武与那些辅佐自己、有美德的大臣一样看待。参考译文: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 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甘露三年,单于开始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于是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那些人,仿照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只有霍光不注名字(以示尊崇),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氏,以下依次为: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典属国苏武。这些人都功勋卓著品德高尚,为当世人所熟知,因此画名臣图来表彰他们,明确说明他们是汉宣帝中兴的辅佐之臣,可与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方叔、召虎、仲山甫媲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①杜甫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注①:何将军,郑广文好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B.颔联将“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C.第六句中的“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D.本诗中诗人山林做客显得放松随意,与《客至》中诗人因菜少酒陈略显歉意不同。 16.明人汪瑷说尾联“见宾主相忘之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乐”的原因。【答案】15.A16.①见景色气势雄阔,植物色彩缤纷而乐。本诗前两联写景,虽是“剩水”“残山”,却也气势雄阔,况且绿笋低垂红梅绽放,色彩缤纷十分美丽,令人喜乐。②见将军豪兴,宾主共饮而乐。本诗后二联说风景令人惬意,宾主双方兴致一来,随地而坐,弹筝喝酒,不亦乐乎。【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错误。“剩水”指园中水塘之水,“残山”指园中假山,这些是园中的景致,并非表现了山水残破之景。这两句展现了雄阔的气势,而非体现凄凉之感。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全诗意为“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风儿吹折了绿笋,枝枝下垂;雨儿催肥了红梅,朵朵绽开。银子做的指甲是弹筝所用,随身佩带的金鱼小饰品可以用来换酒喝。兴致高昂,无须洒扫庭院,大家随意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通观全诗,作者赞景色壮美,享受尽兴豪饮。前二联写景,虽是零山碎水,却也气势雄阔,况且绿笋低垂红梅绽放,色彩缤纷十分美丽,由此可以总结出“见景色气势雄阔,植物色彩缤纷而乐”。后二联表达情绪,此山此水此情此景让人十分惬意,宾主双方兴致一来,无需洒扫,随地而坐,银甲精巧,弹筝助兴,将军豪兴,金鱼换酒,尽享乐趣,由此可以总结出“见将军豪兴,宾主共饮而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对文章的价值给予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他肯定文章是“______,______”。(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自己的觉醒,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但当下和未来可以把握。(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指出“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答案】①.经国之大业②.不朽之盛事③.悟已往之不谏④.知来者之可追⑤.事不目见耳闻⑥.而臆断其有无【解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论及魏晋书法艺术,人们总会将它与“形神之辩”的审美趣尚相联系起来,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后来又将它上升到“______”的境界,这使得书法艺术从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表现转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抒发。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晋代书法的杰出代表。光是历代书家摹本就不下几十种,这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将充溢韵致的书风与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达成一种微妙的人和自然______在一起的境界。()《兰亭序》体现的一种典雅、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那种______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______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高大巍峨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往仰慕而又不得其门而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得意忘形契合疏朗有致变幻莫测B.得鱼忘筌融合错落有致变化多端C.得鱼忘筌契合错落有致变幻莫测D.得意忘形融合疏朗有致变化多端19.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A.这就是艺术的奥妙,据说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B.据说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C.这就是艺术的奥妙,后来据说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D.后来据说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20.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D19.B20.①构成:本体“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喻体“一座高大巍峨神秘莫测的城楼”;喻词“是”;相似性“美好而神秘,让人倾慕而又难以到达”。②效果: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王羲之书法高不可攀的艺术造诣,表达了对其浓郁的欣慕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包括熟语)意义的能力。第一空,“得意忘形”形容人高兴得忘乎所以,失去常态或指只取精神而舍其形式。“得鱼忘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前文在谈“形”和“意”,“得意忘形”适合语境。 第二空,“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融合”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在一起”,应用“融合”。第三空,“错落有致”着眼于错落,强调交错纷杂;“疏朗有致”稀疏而清晰,语境强调书法特点,“疏朗有致”吻合。第四空,“变幻莫测”多用于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样子多。根据其修饰的对象“笔法”可知,应选“变化多端”。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选项三句话入手分析,“这就是艺术的奥妙”一句是对前面情形的结论,“这”指代前面情形,故放在后面,排除A、C。“后来”指《兰亭序》写完之后,“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没有再达到这种境界”是“据说”的具体内容,故“据说”在“后来”前面,排除C、D。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高大巍峨又神秘莫测的城楼”“不得其门而入”,运用比喻修辞。整个语段讲述的是魏晋书法艺术的代表——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因此选段结尾不可能去转换对象写实际的城楼,而应该是用“一座高大巍峨又神秘莫测的城楼”比喻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高妙(“高大巍峨又神秘莫测”“不得其门而入”均反映了这一特点)。句中没有直接出现“像”“好像”等,而是用“是”作比喻词。因此句子是暗喻。表达效果: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高超玄妙本来是抽象的,只能在脑中想象。但句子用“一座高大巍峨又神秘莫测的城楼”这一直观形象的喻体表现出来,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超”“玄妙”的特点,读来亲切可感,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觉,表达了对其浓郁的欣慕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何给长期驻留空间站的航空员提供新鲜食物,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包装好的可以长期储存的食物,①。对于时间更长或者距离更远的探测任务而言,携带太多的天然食物,它们可能就会坏掉。因此②,可以一举三得: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航天员日常工作会产生很多废水,废水净化之后可以灌溉植物;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空气中,可以冷凝制成优质的空气冷凝水。世界各国一直没有停下太空种植实验的脚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包括辣椒、草莓等在内的上 百种植物种子,被先后送入国际空间站进行培育。其中,辣椒是太空种植实验中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③?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吃起来口感清新;辣椒会开花,观赏度高;此外,(),株型在微重力下支撑性较好,比较适合在太空环境下种植。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辣椒苗枝丫较为坚挺,植株小,占空间少B.辣椒苗植株小,占空间少,枝丫较为坚挺C.辣椒苗枝丫较为坚挺,占空间少,植株小D.辣椒苗占空间少,植株小,枝丫较为坚挺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B22.①难免乏味②太空种植③这是为什么呢【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枝丫较为坚挺”讲述的是辣椒植株枝条的质地性,而正是因为枝丫坚挺不软弱,它才有可能“在微重力下支撑性较好”,所以“枝丫较为坚挺”应放在最后,排除A、C。“植株小”是对辣椒“占空间小”的原因分析,应放在“占空间小”前面,排除C、D。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后文“携带太多的天然食物,它们可能就会坏掉”和最后一段选用辣椒的举措及其“吃起来口感清新”的优点可知,可以长期储存的事物,在口感上不一定好,故填“难免乏味”。②是对前文给航空员提供新鲜食物的难题描述,而根据横线前“因此”可知,空格应填相应的对策。结合第二段“世界各国一直没有停下太空种植实验的脚步”可知,应填“太空种植”。③前文“其中,辣椒是太空种植实验中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讲述辣椒是最受欢迎的食物。而挖空处则是对其适合在太空种植的原因分析。故填“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辣椒会独占鳌头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庄子·天地》 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莎士比亚生活中又常常见到自智者荒废,知愚者大成……对“智与愚”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大智者若愚,真智者行远《庄子·天地》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它告诉我们真正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人往往是智者。“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莎士比亚如是说,也在提示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恰恰愚昧,而自知者的确是真聪明。所以大家都认识到智者与愚者的不同命运,自智者荒废,知愚者大成。相信每一个人都愿意做一个真正的智者。那么首先要知晓智愚的不同,弄清他们的本质。那么如何找准智愚的区别呢?真正智慧的人是谦逊低调的,往往也是才华横溢的。《老子》也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智慧的人,表面上就像是愚笨的,不会花言巧语,八面玲珑。因为明智之人往往清楚地认知到自己的不足,自然谦逊低调,毕竟浅水哗响,静水流深。这就是智与愚的一大区别。俗话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越装聪明的人,声音越大,行为也越张扬。自以为聪明的杨修,轻视上级,自作主张,分吃那塞北送来的“一盒酥”,正是因为自露锋芒,为自己的人生埋下隐患,是被聪明所误的典型,他并非真正的智者,终究是智慧修养还不具足,又张扬无忌,人生失败自然成为定局。真正的聪明人永远有自己的人生底线和做事原则。汉朝的杨震身居高位却能廉洁奉公,有人给他送礼,对方说无人知道,恳请收下,杨震拒绝,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真是一位智慧的君子,要想人不不知,除非己莫为。反观《红楼梦》中的凤姐,一介女流,自恃权势和聪明,践踏道义的底线,把其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甚至谋财害命,难怪“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有些人不惜践踏道义的底线:为官者,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经商者,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只为获得一时的利益,这哪是真聪明,实在是真愚蠢。鼠目寸光,只看眼前,格局如此小,怎会行稳致远?具备道义和原则是成为聪明人的重要条件。不要误认为自己聪明就欺软怕硬,为非作歹。奉劝莫作恶莫欺人,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看苍天饶过谁?真正的智者贵在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 有人说,《史记》中记载的刘邦,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那怎么办呢(为之奈何)?”是上天让这样无才德的人做了帝王。其实不然,刘邦最终胜者为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可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刘邦自知不足,用人之长,可谓是一个聪明的帝王。总之,成为一个智者,要具有真实不虚的本领,谦逊低调的作风,有原则底线的处事风格,有自知识人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不断走向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该作文题由三则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一选自《庄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意思是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真正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人往往是智者,身在局中而不迷惑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由此思之,相反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真正的愚蠢。材料二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从愚者和智者的角度说出截然不同的表现,自以为聪明的人恰恰愚昧,而自知者正是真聪明。材料三提到了生活中智者和愚者不同的人生结局,“自智者荒废”,自以为是往往万事不成,“知愚者大成”,知道自身缺点并貌似愚笨的人反而遇见成功。由此看来因三则材料相互关联,都提到了真正智者的聪慧,材料二材料三愚智对举,分别反映了二者的表现和不同的人生结局,三则材料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出题者对“智和愚”的倾向一目了然。立意必定要抓住如何做一个智者这个核心,论证结构上,由于智和愚的截然不同,一定有正反对比论证的结构安排。论证内容上“什么是真正的智慧”是难点,看考生挖掘的层次和深度,文章的成败就在这一个点上见高下。立意:1.大智若愚,愚者自成。2.清醒自知乃人生大智慧。3.愚者自以为是,智者清醒自知。4.智者不露相,愚者爱张扬。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树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2:56: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5.6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