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9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按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乔治·萨顿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②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③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④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⑤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 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就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⑥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⑦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⑧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⑨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忧,黄金规则,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思惠。没有什么理由说它在将来不该无限增加。我们不应该太自信,我们的科学是伟大的,但是我们的无知之处更多。总之,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智力训练,继续我们的科学工作,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⑩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理,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当东方抛弃传统,真正拥抱实验科学的精神,西方将会重蹈希腊人的覆辙。 B.东方的伟大思想曾经多次给予西方灵感,这种情况还会再次发生甚至更多。C.对东方科学盛气凌人,对西方文明盲目自傲,持这种态度的都不是科学家。D.科学在本质上不完美,因为它能被缺乏人文素养或感情用事的科学家滥用。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并不极端对立,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正是消除两者之间的区别。B.美国文明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如果不能被根除,将会导致美国走向衰落甚至灭亡。C.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祖冲之和阿基米德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完全相同。D.科学家如能摈弃唯西方独尊的骄傲态度,将对探索真理以及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⑦段观点的一项是()A.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设施和解决方案与医疗场景加快结合。B.通过新建光伏电站取代柴油发电机,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水源井的抽水灌溉,实现全线“油改电”零碳排放。C.基因编辑技术涉及到人类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对人伦关系乃至生命本质的认识,在人的身体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需要慎重的伦理省思。D.根据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一种新的量子技术可以帮助对黑洞、系外行星、太阳系和遥远恒星的表面进行更详细的研究。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的行文脉络。5.请概括说明本文的论证特点。【答案】1.B2.D3.C4.①首先提出问题:美国文明历史尚短,未来难卜。②接着指出,要使美国文明延续发展必须根除其中的不健康的因素。③然后说明净化美国文明的途径是发展科学、热爱真理。④最后总结,强调要以谦虚的态度对待美国文明。5.①以驳论开篇,论证中贯穿对错误观点的辩驳,说服力强。②综合运用举例、对比、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③论证语言在严谨准确的基础上兼具生动形象、气势充沛等特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西方将会重蹈希腊人的覆辙”错误,过于绝对,第三段只是说“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是强调“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C.“持这种态度的都不是科学家”错误,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文中说的是“大概”。D.“……因为……”错误,因果倒置,第七段说的是“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科学在本质上不完美”是原因,不是结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正是消除两者之间的区别”错误,文中说的是“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总之,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智力训练,继续我们的科学工作,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这只是说东西方相关,并不是说要消除两者之间的区别。B.“将会导致美国走向衰落甚至灭亡”错误,过于绝对,第五段说的是“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这只是说要如何去做,并不是说不这样做就会“导致美国走向衰落甚至灭亡”。C.“祖冲之和阿基米德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完全相同”错误,文中说的是“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东方是基本,是思想,西方是互补,是法则,二者的成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关系的能力。第七段是说科学应用的局限以及解决这一局限的方法:科学应用不是十全十美,所以不能滥用科学知识,应“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A.是说科学应用对医学事业的促进,这是科学应用的价值;B.是说科学应用对环保事业的意义,这是科学应用的价值;D.是说科学应用对天文学发展的意义,这是科学应用的价值。 C.是说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时候需要慎重的伦理省思,这是说不能滥用科学知识,能支持第⑦段的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浏览第五段可以发现,这一段是针对美国文明而言。一开始先提出问题,由“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可知,这两句指出美国文明的历史短暂,紧跟着“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就这短暂的美国文明历史提出疑问,指出美国文明的未来难卜;接着分析问题,由“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可知,美国文明有不健康的因素,要想延续发展需要根除这些不健康的因素;然后解决问题,指出如何净化根除,“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憎恨迷信……”;最后总结,“因此,我们必须谦虚”,要用谦虚的态度对待美国文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从论证结构特点、开篇方式、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分析作答。从文中来看,作者认为东西方科学“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而在提出这一观点之前,文章第一段说“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树立驳斥的观点“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接着分析东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驳斥错误的观点,所以这篇文章是以驳论开篇;从论证方法角度来看,如第三段列举希腊人的事例,“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以此说明排斥东方的危害,这是举例论证;如第七段“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这是用“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来比喻没有科学知识却又滥用科学知识的情况,这是比喻论证;文中将排斥东方文明和接纳东方文明进行对比,这是对比论证;从论证语言来看,如“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在很大程度上”“大概不是科学家”,“必 须”“很大程度上”“大概”等词语的运用让观点既明确又严谨,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这些比喻的运用让语言生动形象,如“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这些问句的使用让文章语言气势充沛。(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更高原则[捷克]扬·德尔达他,一身乡下打扮,鼓鼓囊囊皱皱巴巴的衣服,手提一个沉甸甸的书包,里面装满了古籍。对于七年级班的学生来说,他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在学校里,他们又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更高原则”。学生在听了他几堂拉丁文课之后,立即就这样称呼他了。这个外号,不久就完全代替了他的本名。“这个道德的……嗯……更高原则……对学生来说,就绝不允许自己有那些行为,例如抄袭作业。”近来,他专心琢磨各种文句。尽管外界发生了一些可怕的事件,但在他的精神上都不曾留下痕迹。可是正当他举起那永远沾着墨渍的食指,一本正经地宣布听写拉丁文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敲门声,校长正从将要关起来的狭窄的门缝里挤进来。校长似乎被一种重压弄得喘不过气来,有气无力地挥手,示意学生们不必站起来。这时,里沙内克向坐在身边的穆奇卡耳语,他想用一句玩笑话来抑制住此刻内心升起的不安。而穆奇卡呢,一种突如其来的预感使他脸色苍白,他根本就没听到自己朋友讲的这句玩笑话。他把蘸水钢笔放到墨水瓶里蘸了蘸,无意识地把它搁在练习簿的上端。笔在洁白的练习簿上滚动。“哈维尔卡……穆奇卡……里沙内克……跟我来!”校长的声音因激动而变得衰竭。“更高原则”君准备开始听写而举起的手指,僵滞在一个不自然的状态中,他郑重地申辩说:“校长先生,我们正准备听写拉丁文,根据更高原则……这些学生应该……。”那三个七年级生合上练习薄,惊慌地站起来。他们环视了一下同学们,所有的人也都一下子想到了昨天在浴池里他们三人那番轻率的议论。校长忍受不了在教室里久留,急促走到走廊。一想到缺席三名学生,“更高原则”君带着一种孩子似的好奇心紧张地追赶校长。通过门上的玻璃窗,可以瞧见穿着灰绿色军大衣的三个男人走在走廊上。穆奇卡以恳求 的目光环视全班,好象在一个可怕的问题上还没有做好准备,需要请求别人的提示。他的额角上冒出一颗颗汗珠。哈维尔卡还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次,用难以自持的动作将墨水瓶盖好,然后又回到已经抓住门柄的里沙内克那儿去。教室的门“碎”的一声关上,使教室里所有的七年级生悚然。因为这是1942年6月①啊。五分钟后,“更高原则”君回到教室里。他的双腿颤抖得几乎走不到讲台。他一下子倒在椅子上,用瘦骨嶙峋的手指支撑住他巨大而凸出的前额,以一种完全异样的啼泣声,鸣呜着:“前所未闻的……骇人听闻的!”稍后他终于站起来,望着惊呆了的学生们的眼睛,颤栗地说道:“你们的……你们的……同学……被捕了……多么荒谬。晚七时整,街头扩音器大声播放由于赞同暗杀而被枪决的人的名单,播出了一串可怕而明白无误的名字:哈维尔卡、穆奇卡、里沙内克。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教员们都默默地聚集在休息室里。六月的阳光洒在会议桌上,飞扬的尘土在阳光中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一切就象已经宣判了似的,连呼吸都停止了。只有那个历史教员,从提包里掏出来一张折成四折的纸,把它摊到桌子上,用他惯常的甜蜜声音宣布说:“诸位同事,我认为当务之急是给总督大人和莫拉维茨部长先生呈上一封效忠信。我不揣冒昧地拟了一份。”在可怕的寂静中,他朗读了二十行。然后,他柠开钢笔,把纸摊到教师委员会里年纪最大的一位教员面前,卑躬屈膝地求他签名。这位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天知道他还能干多久呢,他用颤抖的指头夹着那张纸,仔细地念着。读完后,他把那张纸扔到桌子下面。“我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在我临终之前,我不会说谎。”于是决定,代替这封效忠信的是向不幸的七年级学生们发一个通告,谴责他们中干出了这桩卑鄙事情的同学,并且将这一通告写进班级日志。“可是老天爷,谁来执行这一决定呢?”历史教员和某个突然的声音同时响起:“那当然是班主任啰!”与己无关的教员们如释重负似地松了一口气。“更高原则”君沉默不语,眼神集中于自己握起拳头后手指上鼓起的骨节。七年级班主任就是他。七年级教室好象空无一人,“更高原则”君推开门。这些从课堂的板凳上站立起来迎接他的学生却与昨天大不一样了。他只能从他们的轮廊,从脑子里早已习惯了的他们的座次上 模糊地认出他们来。当他坐下时,学生们就象机器似的也坐了下来。这不是一个班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他们被恐惧的硬壳隔开来了,或许是仇恨的硬壳呢?“同学们,”刚说了第一句,他就被哽塞得喘不过气来。他站了起来,想让心胸舒畅一下。“同学们,”他紧靠在讲台的边沿处结结巴巴地说,“教师委员会委托我让我……对昨天的……不幸事件……给予正确评价……根据道德的更高原则来看……”一下子二十双眼睛都抬起来望着他。好象这句用滥了的老话,突然间有了一种崭新而惊人的意义。他费了很大劲才喘过气来。突然,他象一个快淹死的人,唯恐话未说完就会沉入深渊里去似的,急忙向学生们叫喊起来:“根据道德的更高原则……我只能向你们说一句话:杀死暴君没有罪!”就这一句话,使他从一切混乱中解脱了出来。他脑子清晰多了,他知道每一个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他能十分确切明晰地辨认出来他们了。很可能,正是他们中的某个人告发了里沙内克。尽管如此,他能面对着他们中的哪一位说谎呢?在这些孩子面前,他如饥似渴地说出从昨天起就憋在心里的一句话。他用缓慢而又平和的声调向全班学生说道:“就是我自己……我也赞成暗杀亨德里希!”他觉得什么都说出来了,于是转向讲台,准备写班级日志。当他刚坐下来,二十个七年级生的头高高昂起,眼中闪烁着光芒,在他面前立正了。(有删改)[注]1942年5月27日,希特勒派往总管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纳粹头子亨德里希被捷克人暗杀。德国法西斯为亨德里希“报仇”,肆无忌惮地屠杀成千上万无辜的捷克人民。1942年6月成了可怕的恐怖月。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高原则”君的书包“装满了古籍”,他“专心琢磨各种文句”,说明他专注于所教的拉丁文课,不太关心外界的变化。B.穆奇卡“把蘸水钢笔放到墨水瓶里蘸了蘸”后,“搁在练习簿的上端”,说明他在片刻紧张慌乱之后终于使自己冷静了下来。C.“与已无关的教员们如释重负似地松了一口气”,表现了在纳粹白色恐怖统治下人们的压抑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疏离。D.面对学生,“更高原则”君从“结结巴巴”到“叫喊”再到声调“缓慢而平和”,表现他 内心从混乱迟疑到沉着坚定的过程。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双线交织来推进情节,主线围绕“更高原则”君展开,副线叙写三位学生因赞成暗杀法西斯头子被告密,最后惨遭杀害的悲剧。B.从全文看,小说开头通过描写“更高原则”君的服饰、语言、外号由来乃至任教拉丁文课,表现他的“滑稽可笑”,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C.小说设置了校长、历史教员和七十岁的老教员等次要人物,来反衬“更高原则”君,以凸显其勇敢无畏反抗法西斯统治的高大形象。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心理,如“眼神集中于自己握起拳头后手指上鼓起的骨节”,暗示“更高原则”君愤慨而又无奈的心理。8.“更高原则”在小说中具有多重含义,请简要概括。9.小说以对学生的描写收尾,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答案】6.B7.C8.主人公的口头禅和外号;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坚守良知、伸张正义的精神和品格。9.老师在白色恐怖中坚守良知、伸张正义的行为,震撼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感;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获得了成长,他们以高昂的头、坚定的眼神和挺立的身姿表达对老师的支持和尊敬;寓意于形,与前文形成呼应和对比,使小说情节更完整,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作品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说明他在片刻紧张慌乱之后终于使自己冷静了下来”错误,由“无意识地把它搁在练习簿的上端。笔在洁白的练习簿上滚动”可知,此时是“无意识”的行为,他内心非常慌乱。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七十岁的老教员等次要人物,来反衬‘更高原则’君”错误,由“我认为当务之急是给总督大人和莫拉维茨部长先生呈上一封效忠信”“我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在我临终之前,我不会说谎”可知,七十多岁的老教员宁可死也不愿意说谎,不愿意屈服法西斯。因此属于正衬。故选C。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含义需要分析标题表层义和深层义,再结合小说的主旨进行分析。由“在学校里,他们又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更高原则’”“这个道德的……嗯……更高原则”“根据更高原则……这些学生应该……”等句可知,“更高原则”是主人公的外号,也是主人公的口头禅。由“我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在我临终之前,我不会说谎”“根据道德的更高原则……我只能向你们说一句话:杀死暴君没有罪!”等句可知,明知道会死亡,但是他们仍然不说谎,不屈服,因此“更高原则”是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由“很可能,正是他们中的某个人告发了里沙内克”“就是我自己……我也赞成暗杀亨德里希!”可知,主人公很有可能会被高发,会被法西斯杀害,但是他依然坚守自己的良知,坚守赞成暗杀纳粹的正义,因此,“更高原则”是坚守良知、伸张正义的精神和品格。【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尾段作用的能力。由“当他坐下时,学生们就象机器似的也坐了下来。这不是一个班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他们被恐惧的硬壳隔开来了”“二十个七年级生的头高高昂起,眼中闪烁着光芒,在他面前立正了”可知,学生本来出于对白色恐怖的恐惧,变得机械、孤独,听到老师的话后,他们昂起头,并且眼睛里有了希望的光芒,这说明老师在白色恐怖中坚守良知、伸张正义的行为,震撼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感。“二十个七年级生的头高高昂起”“在他面前立正了”是动作描写,表现了学生对老师坚守良知,伸张正义的行为致以崇高的敬意。小说开头写“他,一身乡下打扮,鼓鼓囊囊皱皱巴巴的衣服,手提一个沉甸甸的书包,里面装满了古籍……他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这个道德的……嗯……更高原则……对学生来说,就绝不允许自己有那些行为,例如抄袭作业”可知,“更高原则”沉溺于古籍,不受学生爱戴;结尾写“就是我自己……我也赞成暗杀亨德里希!”,表现了主人公不惧死亡,坚守正义的性格,情节上与前文形成了对比,人物上丰富了人物性格特征,主旨上突出了小说的主旨——坚守良知,伸张正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体乾,字子元。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思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帝以财用绌,诏廷臣集议。多请追宿逋,增赋额。体乾独上奏曰:“苏轼有言:‘丰财之道,惟在去其害财者。’今之害最大者有二,冗吏、冗费是也。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方。合文职,盖十万余。多一官,则多一官之费。请严敕诸曹,清革冗滥,减俸将不赀。又闻光录库金,自嘉靖二十一年以后,供亿日增。内监干没狼籍,辄转鬻市人。其他诸曹,侵盗尤多。宜著为令典,岁终使科道臣会计之,以清冗费。二冗既革,国计自裕。”于是部议请汰各监局人匠。从之。诏取太仓银三十万两。体乾言:“太仓银所存三百七十万耳,而九边年例二百七十六万有奇,在京军粮商价百有余万。蓟州、大同诸镇例外奏乞不与焉。若复取以上供,经费安办?”帝不听。体乾复奏:“今国计绌乏,大小臣工所共知。今尽以供无益费,万一变起仓卒,如国计何?”于是给事中李已、杨一魁交章乞如体乾言,阁臣李春芳等皆上疏请,乃命止进十万两。诏市绵二万五千斤,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逾年,体乾乞承运库减税额二十万,为中官崔敏所格,不得请。是时内供已多,数下部取太仓银。体乾清劲有执,每疏争,积忤帝意,竟夺官。赞曰:明之中叶,边防堕,经费乏。当时任事之臣,能留意于此者鲜矣。若刘体乾之属,庶几负经济之略者。就其设施与其所建白,究而行之,亦补苴一时而已,况言之不尽行,行之不能久乎!(节选自《明史·刘体乾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B.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C.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D.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曹,即各官署,也指各官署的官员。“曹”是古代分科办事的部门。B.库金,库藏的金帛。“库”与“仓”是明朝设置的贮存财产物资的府库。C.干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文中指太监暗中侵吞宫中财物。D.中官,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和文中的“廷臣”“阁臣”意思相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财用不足的困难,多数朝臣认为应该追讨拖欠的税赋,增加赋税的数额,只有刘体乾建议要从革除冗吏冗费入手。B.内监和各署官员侵吞财物的现象比较严重,刘体乾认为应该制定法令加以约束,并实行年终核算制度来节省开支。C.刘体乾以太仓银首先要供给边防经费开支为由,两次劝谏,并争取其他大臣附议,迫使皇帝放弃支用三十万两太仓银。D.皇帝诏令购买二万五千斤绵,刘体乾奏请等候湖州的进贡,给事中李已也劝谏说,在三月购买会加重商户的负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尽以供无益费,万一变起仓卒,如国计何?(2)体乾清劲有执,每疏争,积忤帝意,竟夺官。14.“赞”是史传结尾用来评论人物、事件的文字。请概括本文的“赞曰”部分对刘体乾的评价要点。【答案】10.B11.D12.C13.(1)现在(如果)全部用来供给没有用处的事花费,万一突然发生变故,国家将怎么办呢?(2)刘体乾清正刚直坚持原则,经常上疏争辩,屡屡拂逆皇帝的心意,最终被剥夺官职。14.刘体乾是少数能关注经济的官员,有治国安民的才能,但他的方略得不到落实。【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授封行人,改派兵部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去世,他的党羽李庆替他的侄子鲍恩等八人请求升迁。皇帝已经同意,因为刘体乾的谏言只录用了三人。“鲍恩”为李庆侄子的名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帝已许之”主谓宾俱全,“之”为 “许”的宾语,此处应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中官,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和文中的‘廷臣’‘阁臣’意思相近”表述错误,“中官”意为“宦官”,与文中的“廷臣”“阁臣”意思不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并争取其他大臣附议,迫使皇帝放弃……”表述错误,由原文“于是给事中李已、杨一魁交章乞如体乾言,阁臣李春芳等皆上疏请,乃命止进十万两”可知,其他大臣的附议为自然之举,并非刘体乾的争取。而且皇帝并未完全放弃支用太仓银,只是少支用了,由原来的三十万两改为十万两。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尽”,全部;“以”,用来;“仓卒”,变故;“计何”,怎么办。(2)“执”,坚持;“积”,屡屡;“忤”,拂逆;“竟”,最终;“夺”,被剥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当时任事之臣,能留意于此者鲜矣。若刘体乾之属,庶几负经济之略者”几句的意思是:当时负责事务的大臣,能够留意到这个问题的很少。如刘体乾之类,差不多都有经邦济世的谋略。由此可知“赞曰”部分对刘体乾的评价要点之一为:刘体乾是少数能关注经济的官员,有治国安民的才能。原文“就其设施与其所建白,究而行之,亦补苴一时而已,况言之不尽行,行之不能久乎”几句的意思是:他们的设计的策略和提出的建议,施行到位,也只能修补一时罢了,何况所建议的也没有全部施行,施行的也不能持久啊。。由此可知“赞曰”部分对刘体乾的评价要点之二为:他的方略得不到落实。参考译文:刘体乾,字子元。嘉靖二十三年考取进士。授封行人,改派兵部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 去世,他的党羽李庆替他的侄子鲍恩等八人请求升迁。皇帝已经同意,因为刘体乾的谏言只录用了三人。皇帝因财政费用不足,诏令朝廷大臣集中商议。大多数主张追索以往拖欠的税款,增加赋税数额。唯独刘休乾上奏说:“苏轼说,‘丰财之道,只有清除那些损耗财资的东西’。现在最大的危害有两件,即冗吏和冗费。本朝从成化五年,武职已经超过八万。合计文职,大概十万多人。多一官,就多一官的费用。请皇上严格敕令各官署,清理革除多余而滥用的官员,节省的俸禄将不可估量。我还听说光禄寺的库存金,从嘉靖二十一年以后,供应天天增加。太监将宫中没用完的东西侵吞了,并且往往转卖给市井中人。其他官署,侵吞盗窃更多。应当制定明确的法令,年终派科道官核算数额,以便清除冗费。两大冗耗革除,国家自然会富裕。”于是朝廷各部决定请求裁减各监司局的人员匠户。皇帝依从了。皇帝颁布诏令提取太仓的银资三十万两。刘体乾劝谏:“太仓的银资库存三百七十万两,但是九边(明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的年例就达二百七十六万多,驻京师的军队的粮饷依市场价需要一百多万两。蓟州、大同诸镇另外的奏请尚未计算在内。如果又索取供应皇上,经费怎么筹办?”皇帝不听。刘体乾再次上奏:“现在国家财力匮乏,是大大小小的臣僚所共知之事。现在全数供给了无益的靡费,万一仓促间起变故,国家将怎么办呢?”这时,给事中李已、杨一魁纷纷上书请求皇帝依循刘体乾的谏言,内阁大臣李春芳等都上奏疏恳请,皇帝才下令只提取十万两。皇帝颁布诏令购买二万五千斤绵,刘体乾奏请等候湖州的上贡。皇帝没有听从,急迫催促此事。给事中李已劝谏:“三月不是用绵的时候,不应该过分侵扰商户。”刘体乾也再度争辩,皇帝才下令只购入一万斤。一年后,刘体乾又请求承运库减少二十万的税额,被宦官崔敏阻挠,不能奏请皇帝。当时皇宫的供给已经很多,屡次降旨户部提取太仓的银两。刘体乾清正刚直坚持原则,每每上疏争辩,屡屡拂逆皇帝的心意,最终被剥夺官职。评议:明朝中叶,边防松弛,经费匮乏。当时负责事务的大臣,能够留意到这个问题的很少。如刘体乾之类,差不多都有经邦济世的谋略。他们的设计的策略和提出的建议,施行到位,也只能修补一时罢了,何况所建议的也没有全部施行,施行的也不能持久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一寸金柳永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 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起首二句突出了两蜀地势雄伟和地理位置的重要,其中的“井”与“扪参历井仰胁息”中的“井”同义。B.“控西夏”指出两蜀地处西北军事对垒要冲的形势,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在此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C.下阕多处运用典故,推许地方官员的施政理念,赞颂他的政绩,甚至超过了历史上的诸葛亮和文翁。D.结尾表达对治蜀官员即将升迁到朝廷高位的祝愿,表明这首词是作者进呈给地方官员的投献之作。16.上阕是怎样展开对成都风物的描画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以“地胜异”领起,采用铺叙手法,以点带面,先写市井繁华,然后写人物活动,最后以自然景物收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B.“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在此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错误,“控西夏”,突出了蜀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地势的险峻。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景手法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地胜异”意思是:成都地势优越独特,锦官城内风光景物更是奇异美妙。该句领起下文,总括成都的优越独特、锦官城的美妙。“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几句描写成都市井的繁华:正值城内蚕市昌盛之时,到处都有歌台舞榭,歌曲声与喧嚣声不绝于耳。通过铺排叙述,写出蚕市的喧闹、舞榭歌台的喧嚣。“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三句由物到人,描写城内游览的观光客众多,文人雅士市井小民均在其间,轻裘肥马的英俊少年,打扮入时,娇艳美丽的女子, 在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流连。通过英俊少年、娇艳美女写其繁华。“浣花溪畔景如画”以景作结,运用比喻修辞,写其风景如画。先总领,再分写,由物及人,由人及景,以点带面,以景作结。(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指朝中众多小人对自己的嫉妒和毁谤。(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描写蜀道的险峻以及开凿过程之艰难。(3)《李凭箜篌引》中表现乐器精美,并化用“响遏行云”的典故来描写乐音优美悦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②.谣诼谓余以善淫③.地崩山摧壮士死④.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⑤.吴丝蜀桐张高秋⑥.空山凝云颓不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嫉”“蛾”“诼”“摧”“钩”“凝”等,要通过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昌江是木棉之乡,____________。山坡上,田野间,溪河畔,屋舍旁,处处是高大挺拔的树影。从零星疏散的单株,到满目繁茂的林带,从不经意的一枝独秀,到三五相连簇拥成林。登上观景台放眼望去,仿佛欣赏一幅____________的风景画,你会发现画师以碧绿、青绿、黛绿为底色,层次分明地进行描绘。近景为田野湿地,以泼墨的形式,突出乡间梯田的碧绿色调;中景是山坡林地,随地势的伸展渲染,铺垫相互交织衬托的片片青绿;()。万绿丛中,木棉花的红点缀其间,艳而不俗,赫然醒目。泛舟昌化江看木棉花,两岸美景____________。江畔山峦层叠,森林苍茫,绿肥红瘦。艳若云霞的木棉花,尽染丛林,或表现出豪放不羁,或流露出矜持不苟,簇簇花影倒映江中,被江水摇曳出几分飘逸,几分灵动。一条流动的江河,一幅飘动的绝美画卷,让游人_____________,为的是一睹昌化江畔这场轰轰烈烈的花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实至名归浓墨重彩引人入胜纷至沓来B.名不虚传浓墨重彩别有洞天纷至沓来C实至名归素净淡雅别有洞天络绎不绝D.名不虚传素净淡雅引人入胜络绎不绝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崇山峻岭构成远景,用黛绿的墨色勾皴,呈现山的绵延与逶迤B.远景是崇山峻岭,用黛绿的墨色勾皴,呈现山的绵延与逶迤C.崇山峻岭构成远景,用黛绿的墨色勾皴,山的绵延与逶迤得以呈现D.远景是崇山峻岭,用黛绿的墨色勾皴,山的绵延与逶迤得以呈现20.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B20.“豪放不羁”“矜持不苟”等词语赋予木棉花人格特征,“摇曳”把江水人格化;这样写能使读者更真切地领略木棉花独特的情态和气质,感受花影随江流飘动的美丽姿态,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叹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空有虚名。此处形容“昌江是木棉之乡”这一说法的与实际相符,故用“名不虚传”。第二空,“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素净淡雅”,清素雅致。此处形容“以碧绿、青绿、黛绿为底色,层次分明地进行描绘的风景画”,突出其色彩之多,故用“浓墨重彩”。第三空,“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形容“昌江两岸”风景奇异,故用“别有洞天”。第四空,“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二者词意相近。故选B。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前文有“近景为田野湿地……中景是山坡林地……”,可见,此处应为“远景是崇山峻岭……”,排除AC;结合前文“突出……铺垫……”可知,此处应为“呈现山的绵延与逶迤”,排除D。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结构上看,划线句子“艳若云霞的木棉花,尽染丛林,或表现出豪放不羁,或流露出矜持不苟,簇簇花影倒映江中,被江水摇曳出几分飘逸,几分灵动”中的“豪放不羁”“矜持不苟”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木棉花以人的精神品质,使自然事物具有了人格特征。“摇曳”一词把江水人格化,用人的特有动作来描摹自然事物,别具一格。从表达效果上看,拟人手法运用,化抽象为具体,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使读者更真切地领略木棉花独特的情态和气质,感受花影随江流飘动的美丽姿态,如文中所说“一条流动的江河,一幅飘动的绝美画卷”,由此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拟人手法使景物描写鲜活生动,更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钙是一种无机盐,是人体内所含各种元素中含量最高的。①都会导致疾病。体内钙含量过多会引发尿结石,而缺钙则会使四肢产生抽筋。②?原来,钙质对神经、肌肉活动具有约束作用,也就是只准许神经、肌肉根据生理需要按部就班地工作,不能兴奋过度。万一身体里含钙分量减少以致缺钙时,③,它们就会“撒野”,于是就会有上述抽筋现象发生。所以我们在日常进食时,要讲究科学,注意营养搭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摄入,以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A.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B.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D.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A22.①体内的钙含量过多或过少②缺钙为什么会导致抽筋③就无法约束神经、肌肉【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引号的能力。例句: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引用。C.表示强调。D.表示讽刺反语。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后文“体内钙含量过多会引发尿结石,而缺钙则会使四肢产生抽筋”可知,作为含量最高的元素,钙的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疾病,因此填写“体内的钙含量过多或过少”一类的句子。第二空,空缺处是问号,由“原来,钙质对神经、肌肉活动具有约束作用……于是就会有上述抽筋现象发生”可知,后文在阐释缺钙后腿抽筋的原因,因此填写“缺钙为什么会导致抽筋”一类的句子。第三空,前文说“钙质对神经、肌肉活动具有约束作用,也就是只准许神经、肌肉根据生理需要按部就班地工作”,如果不按部就班,出现“缺钙”的情况,钙质就无法约束神经、肌肉活动,因此填写“就无法约束神经、肌肉”一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高尔基“我想尽量多看些书。” “这很好。不过你要知道,念书不能增添智慧。”“怎么不能增添?”“就是不能。”“那什么能增添智慧呢?”“是……生活。”——索尔仁尼琴请结合材料,以“读书与生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万卷书香伴人生高尔基说:“我读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而索尔仁尼琴认为只有生活能增添我们的智慧,而念书并不能。二者看似观点不同,实际并不矛盾。书籍传承了人类历史的智慧和精华,需要我们汲取,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生活,有人说是一本无字之书,深奥无际,值得用实际行动去探求。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人生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生活实践会给你深刻的启迪和无穷的智慧。所以读书和生活实践相辅相成,读书明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之中,二者缺一不可。陆游有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强调生活实践的重要性。读书当然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而实践出真知,智慧是要从生活实践中得来。而生活实践可以充实和发展书本理论,书中的要义也要通过生活来深化、反思、总结,从而让人们获得真正的智慧。读书从来不只是一种手段和跳板,是为了明白生活的真谛,更好的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所以不是只为求取功名,光耀门楣。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思考过读书本身的意义,不免偏颇狭隘。而只重视读书,却脱离了生活实际,书中的要义就失去了指导意义,就不能再生活实践中继续学习、反思、磨炼。德国费尔巴哈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古代的赵括饱读兵书,谈论军事无人能敌,却不能结合实践,导致长平一战,损兵折将四十万,徒留下纸上谈兵的笑谈。 生活实践又不能离开读书,脱离读书的实践不免会流于盲目和机械,没有理论的实践,往往会失去提升的空间,走不了太远,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因此重视生活实践并不意味着排斥书本知识,脱离理论的指引。因此读书与生活实践相辅相成,只读书,不去生活中实践,会成为书呆子,只去实践不学习也只会成为莽夫,只有二者兼备,方可获得成功。杨绛先生曾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这话说的多好啊!愿你我读书生活两相合,拥有书香四溢的美好人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一引用高尔基的名句,材料二引用索尔仁尼琴作品中的内容。材料一中提到读书越多越亲近世界,越明白生活的意义,材料二这段对白主要体现生活能增添我们的智慧,而读书不能。两则材料看似观点相反,一个强调读书对生活的重要性,一个说读书并不能增添智慧,实际上二者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不一样,而读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审题立意的重点。读书明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都很重要。读书汲取营养,明了生活的意义,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而生活实践会让你从实际当中感悟归纳出真实的生活启示,增长智慧,两者是人生中不同的两种过程,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文论证的过程要注意论述读书和生活实践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结构上要有分述,也要有总结,形成辩证统一的整体。立意:1.读书指导生活,实践得出真知。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书香伴你美丽人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2:34: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5.5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