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命题人:吉林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素来有“书画同源”一说。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在《笔髓论》里说:“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这是从书法与绘画的起源上说的。而在艺术的境界和追求上来说,“书画同源”又表现为相似的艺术趣味。近代大书画家黄宾虹曾说过:“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书法和绘画之所以在艺术趣味上也“同源”,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文字的孽乳,是从象形出发,逐渐生发出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等抽象的表意形式,从反映事物之形象的图画,逐渐演变为抽象的表现符号;另一方面,中国绘画从秦汉时代开始,就奠定了一种轻写实而重抒情、写意的艺术倾向,绘画从客观如实地展现自然、人物的形象,转向表达画家本身的情感、观念和想象。这样,中国的文字和绘画,就呈现出一种合流的趋势。于是,它们的形式载体——书法和中国画,就具有了一致性的艺术追求:“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南朝齐梁时代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气韵”,也就是“神韵”,是指人物的精神气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便成了这一时代绘画的最高艺术水准。而后,山水画、花鸟画等兴起以后,“气韵”便从人物扩展到一切绘画的表现对象。绘画的气韵表现,所依赖的是笔墨、线条和色彩;而书法则更是笔墨和线条的艺术,绘画中的色彩,在书法中则表现为用墨的浓淡和干湿。关于书法的气韵,汉代书法家蔡邕曾说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书者,散也”,是说书法是审美心胸、艺术情思的表现。在古人心中,文字本身是有生命、情韵的,书法家的使命,就是把文字本身的生命律动和情韵展现出来。关于绘画的气韵,苏轼在一首评论文与可画竹的诗中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文与可笔下的竹子融入了主观的情致、神思和想象,因而变化万端,活泼泼地展现出了“自然”本身的生动景象与境界。只有气韵生动的书画作品,才能够称之为“美”的,才能展现出中国文人的情怀和创造 力。(摘编自刘悦笛、赵强《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材料二: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从我国龙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及殷代的青铜器,其花纹可以说是今日能够看到的中国最古的绘画。但两者皆系图案的、抽象的性质,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一部分铜器上的狩猎、动物的花纹,带有活泼的写实意味。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察,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由最早的彩陶花纹来看,这完全是属于装饰意味的系统;它的演变,是随被装饰物的目的,及关于此种目的的时代文化气氛而推动,所以它本身没有象形不象形的问题。由甲骨文的文字来看,这完全是属于帮助并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所以一开始便不能不追求人们所要记忆的事物之形。等到约定俗成之后,便慢慢从事物之形中解放出来,以追求实用时的便利。书画的密切关联,乃发生在书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觉,成为美的对象的时代,这开始于东汉之末,而确立于魏晋时代。其引发此一自觉的,恐怕和草书的出现有关系。因为草书虽依然是适应简便的要求,但因体势的流走变化,易于发挥书写者的个性,便于不知不觉之中,成为把文字由实用带到含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书法从实用中转移过来而艺术化了,它的性格便和绘画相同。加以两者使用笔墨纸帛的同样工具,而到了唐中期以后,水墨画成立,书与画之间,更大大地接近了一步,于是书画的关系,便密切了起来,遂使一千多年来,大家把两者本是艺术性格上的关联,误解为历史发生上的关联。即使在艺术性的关联上,后来许多人,以为要把画画好,必先把字写好的看法,依然是把相得益彰的附益的关系,说成了因果上的必然的关系。书与画的线条,虽然要同样的功力,但画的线条,一直在吴道子晚年的“如莼菜条”出现以前,都是匀而细的,有如“春蚕吐丝”的线条,这和书的线条,也是属于两种形态,自然需要用两种技巧。事实上,固然许多人善书同时也善画,但吴道子本来是“学书于张长史旭,贺监知章。学书不成,因工画”。而沈颢《山水法》在落款项下谓:“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这即足以证明绘画的成就,原与书法并无关系。宋以后,有一部分人,把书法在绘画中的意味强调得太过,这便会无形中忽视了绘画自身更基本的因素,是值得重新加以考虑的。(摘编自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中国文字从象形演变为抽象的表意符号,绘画也由写实转向写意,二者的艺术追求呈现出合流的趋势。B.材料一认为,“气韵生动”本是中国画的艺术追求,因为书画工具的一致和笔法的相似,便也成为书法的艺术趣味。C.材料一认为,艺术家要将自我的情思和想象融入书画作品中,方能充分表现文字、人物、山水和花鸟等对象的神韵。D.材料二认为,原始象形文字追求物象,可以帮助并代替记忆,体现了实用功能,这与原始绘画的审美功能完全不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大书画家黄宾虹曾说“欲明画法,先究书法”,这种看法具有历史局限性,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价值不大。B.如有证据表明原始文字的象形兼具审美功能,或原始绘画兼具实用功能,便可作为“书画同源”说法的支撑。C.吴道子晚年绘画线条“如莼菜条”与沈颢《山水法》里的说法,都可用来佐证绘画的成就原与书法并无关系。D.材料二先分析古文字的发展,又从草书的角度阐述书法的艺术化,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反思。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元代书画家朱德润说:“故仓颉作书之义,与画体同而文异。”B.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徐渭说:“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C.学者闻一多认为书与画只是近亲,因为相近,便喜欢互相拉拢。D.作家王鼎钧认为“书画同源”指的是书画都要师造化、法自然。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证思路。5.宋、元时期文人将书法的笔墨技法引入绘画,逐渐形成中国画重视笔墨的艺术特征,画家张仃认为“笔墨就是中国画的局限,就是中国画的个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C3.C4.(1)本段的论证思路是由总到分的。(2)首先提出观点,即:谈绘画,应该打破“书画同源说”。(3)由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指出绘画起源于抽象的性质;古代文字有实用的性质。两相比较,论证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 5.(1)中国文人将书法的笔墨技法引入绘画,既是创造性的,又是有局限性的。(2)创造性表现为,使得绘画笔墨或匀细,或浓淡,有一种独特的气韵生动的效果。(3)由于过于强调笔墨,而忽视了绘画自身最基本的因素。【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气韵生动’本是中国画的艺术追求”理解错误,原文是“书法和中国画,就具有了一致性的艺术追求:‘气韵生动’”,可见不是“本是”。“因为书画工具的一致和笔法的相似,便也成为书法的艺术趣味”强加因果,原文是“绘画的气韵表现,所依赖的是笔墨、线条和色彩;而书法则更是笔墨和线条的艺术,绘画中的色彩,在书法中则表现为用墨的浓淡和干湿”。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近代大书画家黄宾虹曾说……这种看法具有历史局限性”分析错误,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而在艺术的境界和追求上来说,‘书画同源’又表现为相似的艺术趣味”,并没有“局限性”等评价。B.“如有证据表明原始文字的象形兼具审美功能,或原始绘画兼具实用功能,便可作为‘书画同源’说法的支撑”分析错误,原文是“谈到绘画……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原文并没有此种说法。D.“材料二先分析古文字的发展”分析错误,原文是“从我国龙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及殷代的青铜器,其花纹可以说是今日能够看到的中国最古的绘画”,“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一部分铜器上的狩猎、动物的花纹,带有活泼的写实意味”,“由甲骨文的文字来看,这完全是属于帮助并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所以一开始便不能不追求人们所要记忆的事物之形”,可见材料二并未分析古文字,而是绘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 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A.“故仓颉作书之义,与画体同而文异”,意思是书画体同文异,不能证明材料二观点。B.“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意思是草书盛行后,才有写意画。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C.学者闻一多认为书与画只是近亲,因为相近,便喜欢互相拉拢。正确。D.“作家王鼎钧认为‘书画同源’指的是书画都要师造化、法自然”强调二者之相同点,而材料二强调二者的不同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主要论述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由第一句“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可见首先提出观点,即:谈绘画,应该打破“书画同源”说。由文中“从我国龙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及殷代的青铜器,其花纹……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一部分铜器上的狩猎、动物的花纹,带有活泼的写实意味”,指出绘画起源于抽象的性质;从文中“由甲骨文文字来看,这完全是属于帮助并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所以一开始便不能不追求人们所要记忆的事物之形”,可见古代文字有实用的性质。两相比较,二者并不同源,论证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观点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宋、元时期文人将书法的笔墨技法引入绘画,逐渐形成中国画重视笔墨的艺术特征,画家张仃认为“笔墨就是中国画的局限,就是中国画的个性”的看法。由材料一“绘画的气韵表现,所依赖的是笔墨、线条和色彩;而书法则更是笔墨和线条的艺术,绘画中的色彩,在书法中则表现为用墨的浓淡和干湿”,可见,中国画重视笔墨的特点是独特的,个性的。由材料二“书与画的线条,虽然要同样的功力,但画的线条,一直在吴道子晚年的“如莼菜条”出现以前,都是匀而细的,有如“春蚕吐丝”的线条,这和书的线条,也是属于两种形态,自然需要用两种技巧”“有一部分人,把书法在绘画中的意味强调得太过,这便会无形中忽视了绘画自身更基本的因素,是值得重新加以考虑的”可见,将书法的笔墨技法引入绘画也是有局限性的,会无形中忽视了绘画自身更基本的因素。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断路武俊岭太阳淡黄淡黄的像个煎饼,悬在高高的青天上让我够不着。一家五口人,一天没吃饭了.小三,现在啥时辰了?我费了点劲站起来,走到院门外,看见良雨家的屋顶上冒出了粗粗的炊烟。我回到屋里,说,良雨家生火做饭呢。爹爹说,良雨这保长,没有白当。保长,是啥官呢?日本人的狗!爹爹恨恨地说。爹爹又说,走,小三,咱爷俩撞一个饭门去。爹爹右手摸起一根棍子,拉着,哆嗦着往前慢走。村子里不见人影。(1)一条狗贴着墙根走到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一只母鸡,在一个柴垛根上双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出村,往北走,就是辛庄了。我知道,那个村子里有他的一个姨表弟,叫辛希才。(2)啪——一声枪响,从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我身子一缩,爹爹用左手拉着我,说,别怕,离我们远着呢。土路两边的榆树、槐树,叶子都被吃光了。爹爹看着绿油油的麦子,轻轻地说,今年的麦子比去年的长得好。长得好有啥用,长得好日本鬼子抢得更欢。爹爹听了,生气地说,也是,去年一亩地打了25斤,鬼子收走了22斤。存心不让咱们活啊!辛庄大街上的景象,与我们村一样:一条狗在墙根慢走,一只母鸡在柴垛根上刨食。晌午了,爹爹在一家大门朝东的大门前停下,伸出左手,晃动门鼻。门,不情愿地打开一条缝。一个比我个头高点的小女孩探出头来,皱着眉头打量我们。小霞,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良士大爷。门,不情愿地打开一条缝。从大门到堂屋门口,最多十米远吧,但爹爹走得却是那样艰难。他高高瘦瘦的身子弯得像只河虾,右手拄着的棍子与他的脚步并不配合。 快走到堂屋门口时,希才叔从屋里走到亮光里。希才叔用眼睛的余光扫着爹爹,不冷不热地说,大哥来了。这时候来了。爹爹听了,高大的身子似乎矮下去一截。爹爹定定地站着,过了吃几口窝头的工夫,才慢慢走进屋里。爹爹一屁股坐在小椅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脸上出现羞愧的红色。希才叔从春凳上拿下一把茶壶,从一个瓦罐里取出一点茶叶,放进茶壶里。希才叔说,这是良雨给我的菊花茶。我的肠子不争气地响了起来。爹爹的脸讪讪的,吞吐一会儿,说,老弟,你三侄他,一天没吃饭了。小霞,过来。希才叔说,让你娘弄点吃的,给小三。这时,希才叔对爹爹说,大哥,不是当弟弟的说你,你的脾气得改改,不能一头撞到南墙上不扔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良雨与你没出五服吧,他当保长,只要你不与他对着干,他会照顾你的。爹爹的泪水象是两条羞怯的小虫子,从眼睛里爬出一小会儿后,倏地一下飞走。爹爹仰脸长叹,说,求求你,别提良雨了,好不?这次,轮到希才叔摇头了。希才叔猛地端起茶杯,一口喝干,冲着屋外高叫,好了吗?你吱啦怪叫什么,大歇年的,谁家有余粮啊?婶子说着话,低头急步进屋。她把手里的叠篮子往我面前一顿,转身离去。我面前有八九片地瓜干。这地瓜干本是干的,在水里泡一会儿,洒点水,在锅里熥一熥,就可以吃了。地瓜干虽然有淡淡的甜味,但干面干面的,噎人,不喝水咽不下去。我的眼前,只剩下一片地瓜干了。我本来想给爹爹剩下三两片的,可我只顾自己,一口气吃得只剩一片。小霞,希才叔说,你去厨房,让你娘蒸几个窝头,给你大爷吃。因为大人要说话,我就站了起来,向大门口走去,走到院子中间时,我听到爹爹微弱、硬气的声音,哪怕饿死,我也不当狗。小霞她娘右手端着叠篮子,上面有三个牛眼大小的窝头。她还是低头看地,不用正眼看我爹爹,小霞她娘把盛着窝头的叠篮子摔在桌子上,用白眼珠子看了看我爹,张嘴想说什么。希才叔大声说,你快回厨房吧!爹爹虽然没用眼睛,但用耳朵也听出了小霞她娘动作里的真意。爹爹猛然站起,伸手摸起棍子,说,弟弟,哥走了。谢谢你让小三吃了一顿饱饭。这个恩情,小三不会忘记。希才叔急了,站起来,把爹爹一下子按在椅子上。这三个窝头,你说什么也得吃下去。 爹爹的眼睛看向窝头。就在爹爹的手伸向窝头的时候,良雨走进了院子。爹爹的手缩了回去。爹爹的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嘴里轻轻地说出三个字:狗汉奸!希才叔嗔怪地瞪了爹爹一眼,说,你吃你的,我们出去说话。爹爹站起来,右手拉棍。我赶快扶住爹爹的左臂。我吃了饭,身上有劲了。良雨与希才叔说话的声音虽然小,但我听清了,爹爹也听清了。良雨对希才叔说,你只要加入新民会(汉奸组织),可以少缴五亩地的麦子。希才叔说,我听你的,加入。我与爹爹走出院子。走出十几米远,我回头一望,看到希才叔家屋顶上有炊烟急急冒出。小三,我不怕饿。我活了三十六岁,挨过好几次饿了。我一生下来,你奶奶就让我拜村西的老榆树为干娘。每到歇年时,村里人爬到老榆树上,将树叶吃。日本鬼子攻下聊城的第二年,来到咱寿张,把老榆树锯掉,修炮楼用了。小三,记住,是人,就不能与狗一个窝里趴,哪怕饿死。我说,爹爹我明白了。小三,记住,咱老武家没有姓辛的这门亲戚,以后不再来往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爹出门时摸起一根棍子,既表明了饥饿让他的身体虚弱,也为后文小说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大哥来了,这时候来了”,希才叔的话语中既有热情的寒暄,也有对父子“撞饭”的恼怒。C.把叠篮子摔在桌上以及用白眼珠子看爹的行为,写活了小霞他娘对父亲不与良雨合作的不满。D.希才叔呵斥小霞他娘以及把爹按在椅子上的行为,体现了对爹的维护,表现出人性的复杂。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比喻生动贴切,巧妙新奇,既细腻刻画出了一个孩子正处在饥饿中的心理,也确立了小说的叙述视角。B.“小三,记住,是人,就不能与狗一个窝里趴,哪怕饿死。”短促的节奏,适时的停顿,加强了凝重的语气,传达出父亲的信念。C.小说经常在对话中交代情节,不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节省了叙述篇幅,还使故事在平叙中延宕,悬念迭出。D. 小说风格朴素,恰当使用方言,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取得生动鲜活的效果,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8.小说用简洁文字构筑了意蕴丰富的典型环境,请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分析。(1)一条狗贴着墙根走到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一只母鸡,在一个柴垛根上双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2)啪——一声枪响,从东边二里外鬼子炮楼里传出。9.小说标题“断路”,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D7.C8.(1)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村中鸡狗萎靡的情景,表现了到处没粮的现实。凸显出敌占区了无生机的萧条状况。(2)这是一处社会环境描写,说明生活中时刻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凸显出敌占区敌我冲突的尖锐。9.①从故事层面看,“断路”就是中断关系。小说中指父亲与当了汉奸的表弟辛希才断绝了亲戚关系。②从象征层面看,在抗战沦陷区那个特定环境中,与有粮有权的汉奸亲威“断路”意味着断绝了自己的生存之路,象征了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③“断路”还意味着“生路”,有了以父亲“良士”为代表的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与生存机遇的“断路”,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生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为后文小说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错误,后面情节的发展虽然提到棍子,但和棍子没有关系。B.“恼怒”理解错误,结合后面拿红薯干及让蒸窝头可知,对父子“撞饭”内心不高兴,嘴上含带讽刺,还算不上恼怒,恼怒就不会给一点吃的了。C.“对父亲不与良雨合作的不满”错误,小霞他娘的态度主要是对父子“撞饭”的不满。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悬念迭出”错误,小说的对话自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没有设置悬念。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1)“狗贴着墙根走”,母鸡在刨食,这些都是自然环境描写。本来应该是充满田园生机的场景,而狗“没有了往日的活跃”,鸡“一只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由此看出它们也饿的很厉害了,也就萎靡不振。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表现了到处没粮的现实。凸显出敌占区了无生机的萧条状况。(2)“枪响”,“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这是社会环境描写。“我身子一缩”,具体化了生活中时刻弥漫着的紧张气氛,说明敌人在我们的领土上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凸显出敌占区敌我冲突的尖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题目意蕴的能力。“断路”就是中断关系。从小说具体内容看,“小三,记住,咱老武家没有姓辛的这门亲戚,以后不再来往了”;因为辛希才当了汉奸:“你只要加入新民会(汉奸组织),可以少缴五亩地的麦子。希才叔说,我听你的,加入”。“断路”指父亲与当了汉奸的表弟辛希才断绝了亲戚关系。“断路”是父亲的主动选择,可以含屈忍辱讨到亲戚家里讨要口吃的,不至于被饿死;但亲戚当了汉奸,就是饿死也不能再来往——在抗战沦陷区那个特定环境中,与有粮有权的汉奸亲威“断路”意味着断绝了自己的生存之路,但宁可饿死也要保持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而这正象征了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断路”还意味着“置于死地后后生”,正是因了一个个有骨气的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断路”的选择,才会于绝地另觅活路,苦难的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生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阼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 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呢。”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优/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B.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C.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D.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书令,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为当时三省的长官。B.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车驾”“万乘”“九重”“天子”“皇舆”等同为帝位代称。C.践阼,“阼”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故文中的“践阼”指的是天子即位。D.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的“出”与此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玄宗想让李林甫为宰相,为此询同张九龄,张九龄因提否定意见被李林甫嫉恨。B.惠妃哭诉太子有结党谋害之心,唐玄宗欲废太子,张九龄却坚决反对,玄宗不悦。C.在是否废太子上,李林甫当场没表态;惠妃为了达到目的,暗地派人拉拢张九龄。D.严挺之颇受张九龄赏识,却为李林甫怨恨,因为严挺之把他推举的萧炅贬了官。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1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自是谏争路绝矣”的原因。【答案】10.D11.A12.D13.(1)李林甫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所以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2)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的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14.(1)李林甫独揽大权;(2)明令谏官不准上书言事;(3)把上书言事的杜琎贬为下邽县令。【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九龄回答说:“宰相身系国家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皇上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被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是不得不奉承他。“安危”是一个固定词组,中间不应断开;“相林甫”的“相”指“任命……为相”,“陛下”是“相”的主语,“林甫”是“相”的宾语,应在“陛下”前、“林甫”后断开,排除AC。“上不从”的宾语应为张九龄的建议,被省略了,其后应断开;“时”意为“当时”,是后句的时间状语提前,归于后句,在其前断开;“为上所重”是被动句,“为……所”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中书令为当时三省长官”错,中书令为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严挺之颇受张九龄的赏识,却为李林甫怨恨”错,根据原文“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可知张九龄和严挺之关系很好是在李林甫怨恨严挺之之后,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短”,动词,诋毁,说人短处;“短九龄于上”,状语后置句,“于上短九龄”,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浸”,逐渐。(2)“前”,在前面;“垣墙”,砌上围墙;“当”,挡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自是谏争路绝矣”的原因,答题区间在第二段。根据“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意思是: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视听,自己独揽大权,可概括原因为:李林甫独揽大权。根据“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意思是: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将顺从皇上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立在正殿宫门外作为仪仗用的马匹吗?(虽然)吃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叫一声,就要立刻被拉下去,(到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可概括原因为:明令谏官不准上书言事。根据“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意思是:补阙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可概括原因为:把上书言事的杜琎贬为下邽县令。参考译文:当初,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身系国家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皇上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被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是不得不奉承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关系很好,所以李林甫一并嫉恨他们。这时玄宗在位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的欲望,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只要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尽力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皇上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 玄宗为临淄王的时候,武惠妃生寿王李瑁,所受宠爱超过其他皇子。太子与李瑶、李琚在内廷住所聚会,因为各自生母的境遇而出言抱怨。武惠妃向玄宗哭诉说:“太子暗中结党,将要谋害臣妾母子,他们还指责陛下。”玄宗大怒,告诉了宰相,想要废黜这三位皇子。张九龄说:“陛下登基将近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得以经常听到陛下的教导,天下人都觉得陛下享国久长,子孙昌盛,都为陛下高兴。如今三位皇子都已成人,没有听说犯过什么大错误,陛下怎么能突然因为无根的传言,在发怒的时候就要全部废黜他们呢?何况太子为天下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陛下一定要这样做,则臣不敢奉诏。”玄宗不高兴。李林甫开始并没有说什么,退朝后私下对玄宗宠信的宦官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玄宗犹豫不决。武惠妃秘密派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必有兴,太子废立之时,如果您能够加以援手,自然可以长保宰相之位。”张九龄断然斥责,并把她说的话告诉了玄宗。玄宗听了为之变色。因此直到张九龄罢相,太子都安于其位。李林甫则随时随地在玄宗面前讲张九龄的坏话,玄宗渐渐地疏远了张九龄。李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向来不学无术,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读“伏腊”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于是将萧炅外放为岐州刺史,因此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交好,想要引荐他为相,曾对他说:“李尚书正受陛下器重,足下应当上门拜望,与他相处和睦亲近。”严挺之一向自恃意气,轻视李林甫为人,终究不肯上门拜望。李林甫更加恨他。李林甫想要阻塞玄宗的视听,自己独揽大权,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将顺从皇上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立在正殿宫门外作为仪仗用的马匹吗?(虽然)吃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叫一声,就要立刻被拉下去,(到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玄宗的谏诤之路断绝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柳使君赴袁州①刘长卿宜阳出守新恩至,京口因家始愿违。五柳闭门高士去,三苗按节远人归。月明江路闻猿断,花暗山城见吏稀。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②。【注】①柳使君:柳浑。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宰相、诗人。袁州:本秦九江郡地,隋开皇十一年置袁州,治所在宜春县(今属江西),宜春旧称宜阳。②谢玄晖:谢脁。南齐诗人,《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朋友承皇恩前往宜阳赴任,但这与朋友起初留居京口的意愿相违。B.第三句使用“五柳先生”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C.第四句中的“远人”指的是柳使君,他将在与三苗毗邻的袁州停驻、任官。D.第五句诗人想象朋友赴任途中的景象,用明月和令人断肠的猿啼渲染了羁旅之苦。16.清代才子金圣叹评此诗,认为“使君不是寻常俗吏”,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不寻常在品格高洁:第三句用“五柳先生”的典故,赞美柳使君品格高洁;②不寻常在富有才干,治政清明:第四句写柳使君至袁州治理能让远人归乡,从侧面赞美柳使君富有才干,治政清明;③不寻常在清静淡泊:最后两句借南齐诗人谢朓郡斋环境的情境淡雅称许柳使君清静淡泊的美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远人’指的是柳使君”错,远人,指的是流离他乡的人。“三苗按节远人归”意思是柳使君到达袁州治理,流离他乡的人将闻其名而重返故里。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物流闭门高士去”运用五柳先生的典故,展现出一种高洁的美德,以此赞赏柳使君品格高洁,突出内心的无限敬仰之情;“三苗按节远人归”,写柳使君至袁州后治理得社会安定和谐,能使远人归乡,侧面烘托出政治清明美好的特点,刻画出柳使君富有政治才干;“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是借南齐诗人谢朓郡斋环境特点“窗里岫”,窗含远山,环境淡远,展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美好情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至》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对祠堂庭中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答案】①.借书满架②.偃仰啸歌③.盘飧市远无兼味④.樽酒家贫只旧醅⑤.映阶碧草自春色⑥.隔叶黄鹂空好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偃”“啸”“飧”“醅”“映”“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从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大气磅礴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又由于矿物颜料的吸光作用,当光线暗淡时,青绿色的颜料便会出宝石般的光芒,,让人称奇。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题材叹为观止散发摄人心魄B.体裁击节称赏进发摄人心魄C.题材击节称赏进发动人心弦D.体裁叹为观止散发动人心弦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是《千里江山图》B.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是《千里江山图》C.《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D.《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最长的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A19.C20.①强调的重心不同:改句重点落在动词“铺开”上,强调画面的铺开;原句重点落在修饰语“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上,强调画面布局巧妙,景象丰富,意境深远,更符合原文逻辑。②语言节奏不同:改句形式偏长,原句由三个分句构成,长短交错,节奏舒缓,韵律感强,更适合表现《千里江山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雅致,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题材:文艺作品内容的主要材料,即一定社会生活的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由原文“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可见是讲画作的内容,故选“题材”。第二空,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此处画作好到极点,故选“叹为观止”。第三空,散发: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进发:(车船或人的集体)出发前进。此处强调画作颜料散出的光芒,故选“散发”。第四空,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此处强调画作的吸引力,故选“摄人心魄”。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连贯的能力。本语段主要介绍画作《千里江山图》的题材、章法、所用颜料,从而赞叹其高超的艺术魅力。所以第二段句首的陈述对象是《千里江山图》,而不是“我们”,故排除AB。由句子的主谓宾搭配看,《千里江山图》是“卷轴画”,而不是“最长的”,排除D。故选C。【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是“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样符合人们欣赏画作的逻辑顺序,先是铺开画卷,再是“缓缓呈现”,然后是欣赏者的感受“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样显得语言逻辑清晰,表达准确。而修改后的句子“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先说观感再说铺开,就没有这样清晰的逻辑思路。(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生活中,人们发现荷花生长在污泥中,荷叶却能保持清洁。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表明,在荷叶表面,分布着大量微米级的乳突,每一个乳突上又分布着大量纳米级的细枝状结构。这些乳突和突起在荷叶表面汇聚成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水滴的最小直径为1—2毫米,比荷叶表面上的乳突要大得多,因此①被空气层阻隔,只能同叶面上“小山包”的顶端形成几个点的接触,并不能真正浸润叶面。水滴在自身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体,水球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②。这种自洁叶面的现象被称作“荷叶效应”。但与“荷叶效应”不同,玫瑰花瓣上的小水珠③。科学家发现,玫瑰花瓣表面由微米尺度的乳突组成,而在乳突的尖端则是许多纳米尺度的折叠结构,而这种结构正是导致玫瑰花瓣高黏附特性的关键因素。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是在紧贴叶面的上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使得“小山包”之间充满空气。B.“小山包”之间充满空气,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于是在紧贴叶面的上方形成。C.“小山包”之间充满空气,于是在紧贴叶面的上方就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D.于是在紧贴叶面的上方,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在“小山包”之间形成。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C22.①水滴落到叶面上②达到清洁效果③却能粘附在其表面【解析】【分析】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由上句“这些乳突和突起在荷叶表面汇聚成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可知,是在讲“小山包”,所以下句应该紧接“小山包”,排除选项AD;关联词“于是”应该用于句首,排除选项B。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处,结合下文“只能同叶面上‘小山包’的顶端形成几个点的接触,并不能真正浸润叶面”可知,指的是“水滴落到叶面上被空气层阻隔”只能同叶面上“小山包”的顶端形成几个点的接触,并不能真正浸润叶面,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水滴落到叶面上”。第二空处,结合上句“水球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可知,荷叶就能达到清洁效果,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达到清洁效果”。第三空处,结合下文“而在乳突的尖端则是许多纳米尺度的折叠结构,而这种结构正是导致玫瑰花瓣高黏附特性的关键因素”可知,是在讲玫瑰花瓣上具有高黏附特性,因此能粘附表面的小水珠,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却能粘附在其表面”。三、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调查显示,和科学家受到的关注相比,演艺明星受到的关注更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哀,因为和前几代人相比,科学家在当今青少年心中的地位下降了许多,加之社会的发展与国力的提升必须得有科研作为支撑,因此,社会需要积极的价值导向;也有人认为,在多元的社会结构里,曝光度由其所从事的职业特征决定,再者关注娱乐新闻符合普遁人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将从事不同职业的群体放在一起比较关注度。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800字。【答案】理性辩证的看待“科学家不如明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泛娱乐化趋势迅速发展,引发了很多人的反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倡导优化片酬分配机制,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对明星“天价片酬”起到一定遏制作用。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近年来经常引起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为什么科学家的社会关注和物质回报不如明星?远的如2015年1月,遥感专家、“布鞋院士”李小文和歌手姚贝娜相隔几天去世,后者的舆论关注度明显更高,“为何科学家不如明星”的问题便被提了出来。当年10月,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与演员黄晓明的婚礼“撞车”,有人概括称“屠呦呦一生研究敌不过黄晓明一场秀”。而最近,中科院院士、材料物理学家柯俊去世,网上又有文章认为,科学家引起的网络热度几近为零,被明星抢了风头……应当说,为科学家鸣不平,反映出人们对于这一群体社会价值的肯定,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娱乐消费过度侵占大众注意力的担忧。专家学者们以其研究成果推动社会进步,但所获社会关注和物质回报却远不及娱乐明星。这样的现实,的确让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是仔细想想,科学家真的需要那么高的社会关注度吗?演艺明星又为什么能得到那么高的薪酬呢?笔者以为,对于“科学家不如明星”这一现象,还要辩证地看。先看社会关注。电影、电视、歌曲等大众话题,门槛较低,而科学研究的门槛则相对较高,这就决定了前者更易于传播。而且,娱乐产业属于注意力经济,其运行方式就是取悦受众,而科学家开展工作,并不以大众关注为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家受到的关注不如明星,其实是社会的常态。如果科学家也像明星那样被追捧,他们又如何潜下心来做学问?其实,科学家真正需要的不是曝光率,而是完备的科研条件、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令人有尊严的待遇。这些,恐怕不是社会大众能够直接提供的。再看物质回报。其实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就解释过“超级明星”现象。他认为,“超级明星”产生的市场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二是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技术使最优生产者以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物品成为可能。娱乐产业恰恰满足这样的特点,所以才产生了较高收入的“超级明星”。显然,学术研究领域不是一个适宜培养明星的地方。从均衡价格和供求弹性理论来看,社会对明星的需求富有弹性,而明星的要素供给缺乏弹性,导致均衡价格较高。所以,明星的高收入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且,学术研究的特性决定,科研成果往往不能直接转化为消费者的现实利益,因此难以通过市场交易来定价。在以销售为导向的商业模式下,利润在接近消费终端的下游被放大,财富便较多地集中在了这里,也促使了明星的收入高于科研工作者。 由此可见,明星的社会关注和物质回报高过科学家,是符合传播规律和价值规律的。那么,“科学家不如明星”的感叹是否完全属于杞人忧天呢?也不尽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问孩子们长大想做什么,很多人回答要做科学家;而现在再问孩子们这个问题,回答要做科学家的凤毛麟角,更多的是要做明星、网红。可见,当今社会对于明星的关注确实过高了。明星极高的曝光率和收入水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价值判断。长此以往,会导致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娱乐产业聚集,而使其他行业领域资源流失。当没有人再愿意投身科研,特别是基础学科的研究时,国家的长远发展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那么,这一问题应当如何化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其一,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来解决。要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不到40年,很多人才富起来没多久。当人们刚刚走出封闭与贫瘠,被五光十色的娱乐产业吸引是很正常的事。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兴趣爱好会逐渐分化,文化品味会更加多元,娱乐明星原有的超高关注度势必会被分散和消减,科学家和明星的对比也就不会再那么强烈。其二,限高提低,调节收入分配。一方面,规范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于过度炒作、漫天要价、扰乱市场的行为加以限制,比如这次五部委下发的通知就是一种尝试。另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并通过研企合作等方式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科研人员的收入和待遇。同时,要合理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把财富从利润扩大的下游环节转移到难以快速直接变现但长期效益、社会效益高的上游环节。其三,科学家走近大众,大众走进科学。媒体和专家学者应共同努力,搭建高质量的科普平台,拉近科学家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让大众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既有助于社会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也增加了大众对于科学研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度和亲近感。在这方面,《百家讲坛》《开讲啦》等电视节目都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总之,缓解科学家与明星比较带来的撕裂感,需要综合施策。当然,这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但总比一次次哀叹“科学家不如明星”,抱怨大众不像追捧明星那样追捧科学家要更有意义。【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对明星的关注度和对科学家的关注度引起的争论,材料中给出两种观点“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哀”“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将从事不同职业的群体放在一起比较关注度”。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如同意后者的观点,可从“传播规律和价值规律”角度分析其合理性;赞同前者可从“年轻人的价值判断”的角度分析;也可辩证的分析。行文时注意根据材料的分析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如能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会让文章更有价值。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主要针对材料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即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1:04: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44.9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